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語文課堂教學心得體會(精選5篇)

語文課堂教學心得體會(精選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8W 次

有了一些收穫以後,寫一篇心得體會,記錄下來,這麼做能夠提升我們的書面表達能力。那麼心得體會怎麼寫才能感染讀者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語文課堂教學心得體會(精選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語文課堂教學心得體會(精選5篇)

  語文課堂教學心得體會1

從事教學工作十幾年了,對於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只能書面上進行學習,始終覺得遺憾。9月16日帶着期待與欣喜與同事們踏上了一睹名師風采之旅。在這半天的時間裏鍾斌、李紅蕾、代吉娥、李虹霞四位老師爲我們呈現了精彩的課堂。我不僅有了以下的體會:

一、教學目標立足實效

教學目標,就像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一節課的“魂”,是一切教學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在教學過程中起着指示方向、引領軌跡的重要作用。每一節課的目標具有針對性及可操作性,不過分“拔高”目標。

二、教學過程立足實處

教學中教師努力使課堂貼進自然,走進常態,做到常態下的師生和諧互動。教師教得“真真實實”,學生學得“紮紮實實”,語言文字訓練“踏踏實實”。

1、識字的訓練落到了實處。

每一節課都能做到隨機進行識字教學。特別是鍾斌教師在指導學生對漂與漂的識記時,要求字不僅要會讀寫還要理解它的意義,並請多名學生解釋。老師對生字詞非常重視,做到每一個字都認真地教。

2、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語言的訓練落到了實處。即使是規模如此之大的觀摩課,課堂上老師給予學生充分的學習時間和空間,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段進行品讀、質疑、感悟,以切實地發展學生的語言,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3、多媒體的運用落到了實處。每節課都能恰如其分地運用多媒體,做到簡單、實用、高效。其中教師那動人語言,清晰的教學思路讓孩子們既受到了愛的的薰陶,又有了具體方法的指導。

4、朗讀訓練落到實處

一次成功的朗讀勝過一百次蹩腳的講解。教師的範讀、引讀以及藉助多媒體對比着讀,讓學生細細品味,感受到了語言的魅力,得到了情感的薰陶;最後教師總結後還進行了齊讀。如此多次的朗讀貫穿全文,一氣呵成。通過遞進式的指導朗讀,層層深入,每一次都使學生的體驗更加深一層。特別是李虹霞老師的朗讀指導,更是讓我耳目一新。老師讀得有多好,學生就讀得有多棒。

5、學習習慣的培養更是落到實處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特別注重學習習慣的培養,如:聯繫課文理解詞語意思;找近義詞;查字典等多種方法的指導。在朗讀中,一個孩子朗讀時將字漏掉了、讀錯了,老師也及時進行提醒,包括話要說完整,預習習慣的具體要求,讀詞不拖拉,提醒孩子要思考等等細緻的學習習慣要求都在這些教師的課堂上一一出現。

三、教學方法更新

本次學習中,我注意到了李紅蕾老師課堂上更爲重視學生知識的遷移運用。在教學識字4成語時,將識字、讀詞語、理解詞語進行整合。而最令我佩服的是老師在處理課文板塊教學中,將課文的學習與成語的理解有機地結合起來。讓學生即學到了知識又開闊了視野,還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此次學習之旅,讓我受益匪淺。

  語文課堂教學心得體會2

經過一年的語文教學工作,使我的教學水平又上一個新臺階。下面,是我在課堂教學中的一點體會:

一、課前互動——前提條件

在上課前,老師與學生進行互動交流,一方面,是爲了拉近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另一方面,是爲了以下的教學打下良好的基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導課

我通過看圖,播放音樂,動畫。說歌謠,講故事。猜謎語,說笑話等方式展開教學導入。

三、教學方法

隨着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教學方法也在不斷的改進,不斷的提高。將傳統的教學模式轉變爲以學生爲主體的教學模式/我充分利用信息技術遠教資源,不斷學習和推進有效教學模式。爲學生打造良好的學習氛圍/通過合作交流——探究——小組交流——討論——彙報的方法開展教學/通過自由朗讀,指名讀,夥伴互讀,分角色朗讀等讀法開展朗讀訓練/通過換偏旁,唱童謠,猜字謎,加偏旁,減偏旁等方式開展生字教學。

  語文課堂教學心得體會3

近期,參加了學區組織的語文高效課堂教學研討會,通過這次的培訓學習,我對高效課堂教學又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和理解,受益匪淺,但收穫的同時,仍有着不解之處或者說是困惑。下面針對這次學習談談自己的膚淺體會。

從整個課堂教學結構來說,教師真正做到了把主動權交給了學生,充分體現了自主、合作性的學習,在學生自學過程之前,教師提出明確性的學習目標,然後圍繞一箇中心問題放手讓學生自學,給予學生充足的學習時間,大約15分鐘,保證了能讓學生充分地閱讀課文有所悟,有所思,學生將自己的學習心得批註的書旁,培養了他們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反思,我自己的教學,在給予學生自學的時間還不夠充足,甚至有時目的性不是很強,學生不知怎樣進行學習。

在班內大展示環節中,教師只是一個引導者,充分讓學生談理解、談感受,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自讀自悟、對比感悟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充分體會人間的和諧的美,從而激發學生心中的美好的情感。培養了學生的感悟能力,在朗讀中欣賞到了風情。反思自己的教學,放手還遠遠不夠,生怕學生說不到,牽引太強,在今後的教學中,要相信學生,經過一段時間的培養,相信他們一定會學習的,學習得也會更深,更透,在關鍵之處,教師進行必要的`指導。

收穫的同時,我也存在着困惑,針對這節課來說,整堂課教學順順暢暢,沒有教師與學生之間相互交流與思維碰撞之處,教師講得的確是少多了,但這樣是不是少得可憐。語文教學,我認爲教師與學生,師生之間與文本之間的交流是必不可少的,在理解重點之處時,學生有時談得比較膚淺,這裏教師並沒有做過多的引導,而是一帶而過。我個人認爲,這一點做得不是很好。比如說有的孩子彙報船給我們組留下的印象是柔和的,教師有必要再次追問學生,哪些詞語更能體現了作者的真情,你能再次把這種感受融入你的朗讀之中嗎?

總之,在今後的教學中,我要多多學習別人高效課堂的精華,更要深入鑽研教材,準確把握其重難點,採用靈活多變的方式,讓學生在輕鬆愉悅的氛圍中學習,真正做到讓學生學有所得,教師也教有所獲。

  語文課堂教學心得體會4

我有幸參加了這次“陽光師訓”活動。聽了《小學語文有效課堂教學》的講座我感觸頗多。教育專家讓我們學習更多的教育理念,教育教學方法,爲我們的教育教學工作答疑解惑,使我們在以後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更得心應手。作爲一名一線教師我覺得自己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備好課

備好課是上好每一節課的重要環節之一。教師必須要做好充分的、切合實際的準備工作。課前要認真研讀學科課程標準,領悟語文課標的要旨,研究教材。弄清所授課的重點、難點。研究學生,瞭解學生的現有學習水平,考慮清楚如何講,用什麼樣的語言講,用什麼教法教,學生纔會容易明白,如何啓發引導,如何指導學生理解課文,設計什麼樣的練習加以鞏固提高,研究可能出現的課堂問題等。備課時,教師要努力使自己成爲學生的化身,站在學生角色地位上,用學生的價值觀念和思維方法去洞察學生的學習心理,理解他們的情感、願望,設計最佳的問題讓學生帶着問題、興趣、情感去閱讀課文。教師還應廣泛閱讀書籍,積累相關資料,及時瞭解所教學科的發展新動向。對教材內容作必要的拓展延伸。才能構建有效的語文課堂,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二、重視課前有效預習

預習是課堂教學的準備。做好課前預習,既是順利地進行課堂教學的準備,又培養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習慣,提高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在以往的課堂教學中,我發現真正能得到思考的只是一小部分學生,很多學生是還沒來得及有自己的想法,就被別人的答案替代了。久而久之,他們就形成了一種惰性,上課只是坐着等結果,從不思考。爲什麼會這樣呢?原因是他們課前沒有預習。因此,我們必須重視和抓好課前預習。使他們熟悉課堂內容,有思考的時間和空間,都有自己的想法和答案。但是,認識到預習的重要性,未必就能讓學生喜歡預習;積極參與預習,更不等於有效的預習,爲了提高他們的預習效果,必須做到:一要教給他們預習的方法;二要有針對性的設計適合於不同層次學生的預習項目,三要重視預習的課堂檢查,並給予適當的激勵。不然學生就會覺得課堂教學與自己課前預習不預習無關,從而降低了學生預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激發學生的興趣就好比是點燃火藥的導火索。爲此,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精心設計課題的引入方式,一開始上課就把學生的興趣給調動起來。如:“設疑引趣”、“懸念引趣”、“謎語引趣”、“故事引趣”、“創設情境引趣”、“小品引趣”等很好的開端引趣方法。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參與競爭也是引導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如:比一比誰認得快、記得牢,誰組的詞多,誰讀得有感情,誰發言最積極等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此外,還可以採用分組討論、說笑話、分角色表演、做遊戲等活動等來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四、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

在教學中,要多注意學困生的表現,教師要用心去幫助和感動他們,要善於發現其優點,並及時給予表揚。上課回答問題時,不能只侷限於好的學生,要使人人都有回答和練習的機會。學困生回答問題時,只要比原來有所進步,都要及時給予鼓勵,讓他們隨時感受到老師的關懷和愛護,使他們重新樹立學習的信心。

五、合理利用多媒體

語文是以培養學生閱讀、寫作、聽話、說話能力爲主要內容的文化基礎課。有的內容比較抽象,難以理解,這僅憑老師的嘴來講和從字面上是難以讓學生理解和感受到的。這時我們就可以利用圖片、音樂、視頻等多媒體教學來最大程度地調動學生的感官,使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尤其是一些寫景的文章,老師在那大講特講有多美多美,甚至讀了一遍又一遍,可學生還是難以感受到,這時採用視頻教學,學生就可以一目瞭然,直觀的感知教學內容,幫助其理解課文內容,從而提高了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六、營造和諧課堂氛圍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注意營造和諧、民主的課堂氛圍,只有在這樣的氛圍中,師生的交往互動才能充分展開,各種智力和非智力創新因素才能充分發揮作用,學生自主創新的潛能纔會得以開發。也才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總之,參加這次“陽光師訓”後,我把所學、所感都化作對教育教學的新鮮注入了我的教育教學。從備課、上課到講評、反思,都給自己找到了一個全新的定位。通過本次培訓,我明白,作爲教育者,一定要不斷學習教育理論、教學方法、教育技術,只有這樣,才能在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更加得心應手。

  語文課堂教學心得體會5

“有效教學”是新課改背景下催生的一種教學理念。其內涵就是在正確的教育教學思想指導下,通過教師的有效行爲,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促進學生有效的發展。凡是能夠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有效地實現預期教學目的的教學活動都可稱之爲“有效課堂教學”。包括有效的教學目的,教師有效的教與學生有效的學。它既是一種教學理念,也是一種教學策略,更是我們教學活動的基本追求!下面我想就如何提高語文教學的有效性做一些反思。

  一、轉變教師角色,體現學生學習中的主體地位。

是誰在讀書?是我們的學生;是誰在學習?也是我們的學生。這是人人清楚、個個明白的道理。但在實際教學中,我們有的老師往往忽視了這一基本的問題,故而導致了在具體的教學中包辦代替、越俎代庖的現象。語文教學的真正意義在於組織學生讀書、教會學生學習,而不在於“教書”,更不是突出“講課”。

  二、改進教學方式,提高語文教學效益

教學方式的轉變是新一輪課程改革的重要任務。教學方式直接影響着學生的學習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將影響着其將來的發展方式,學生的發展方式又轉過來影響着其今後的生存方式。“灌輸式”、“填鴨式”的教學方式勢必影響學生知識的生成與發展。因此,轉變教學方式是這次課程改革的一個重點,也是突出語文實效性的有效途徑。

新課程的語文教學應在自主、合作、探究等新的教學方式下進行,採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讓大多數學生所適應,提高語文學習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