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親愛的安德烈讀書心得五篇

親愛的安德烈讀書心得五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2W 次

有了一些收穫以後,有這樣的時機,要好好記錄下來,這樣可以不斷更新自己的想法。到底應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親愛的安德烈讀書心得五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親愛的安德烈讀書心得五篇

親愛的安德烈讀書心得五篇1

《親愛的安德烈》是著名作家龍應臺和兒子安德烈用三年時間互通書信的結集。36封家書呈現了母子兩代人心靈的碰撞以及中西不同文化對個體思想意識的影響。在信中,安德烈“有三分玩世不恭,二分黑色幽默,五分認真”;龍應臺“有八分認真,二分知性懷疑”。安德烈對龍應臺“嘲笑有加”;龍應臺對安德烈“認真研究”。

在書中,安德烈對人生對未來的迷茫,對自己深信不疑的信念的堅持,我也曾經深切的感受到,可是幸運吧如安德烈,他能有如此通情達理的母親和他平等的交流。聯想到最近的電視劇《虎媽貓爸》中家長和子女的交流,卻不得不反思,我們的教育方法是否有很大的不足,恰逢最近母親節來臨,很多人都在朋友圈上曬出對母親的關心,可是落實到現實中,有多少人在平日的生活中真正的關心母親和我們的親人呢?交流和溝通,帶著最大的誠意和坦誠和我們的親人交流和溝通,纔是我們互相之間架起最平坦的橋樑的唯一方法。

通過此書,龍應臺跟孩子分享了自己成長的南部小漁村,敘述了貧窮而缺乏養分的環境,讓她學到對弱勢的同理心與悲憫;敘述了安德烈如何捍衛自己喜歡的搖滾樂,喜歡電影,並且如何從60年代的嬉皮文化中,叛逆出一種值得深思的`價值;在敘述這一對母子在面對該爲中國隊、德國隊加油時,拉扯出關於國族認同的辯證;更多的是一種相濡以沫,對於理性,對於文明正義,對於教養的理直氣壯,超越母子的輩分關係。通過兩種不同生活背景的人的兩種價值觀的碰撞、磨合,增強了兩代人之間的互相理解和信任,從而在“代溝”上架起一座橋樑。

親愛的安德烈讀書心得五篇2

對於《親愛的安德烈》一書,以前我都只是隨便翻看了幾下便放下了,親愛的安德烈讀書筆記。但最近我認真看了下去,感覺越看越有趣,越看越想看,有一種欲罷不能的感覺。

安德烈的年齡也是十八歲,和我的年齡一樣。他在書中向母親訴說了自己的很多不滿於困惑,這些都是我所感覺到的。同樣是十八歲,同樣不知道自己未來到底想幹什麼,同樣不太能全面而且正確認識自己。

我來了兩個多月了,然而我的方向是什麼呢?我是爲什麼來到這裏,直到今天我依然無法回答這個問題。我像很多十八歲的孩子一樣很迷茫,很困惑,找不到方向……

我也和他有着同樣的煩惱,每天爲了一點雞毛蒜皮的小事兒煩惱。就像我買了一個髮夾,但是它很不合適,於是我耿耿於懷了好幾天,一直到我看到書上的故事。就在剛纔我打卡時發現只有八十多塊錢,而且我的卡好好像一直掛着在花錢,(雖然我不太確認是不是一直在花錢)於是我又爲這個事開始煩惱,雖然我的意識一再提醒我剛剛纔看過一本書,我應該從中得到應有的啓發,但我還是在煩惱。其實那不過是幾塊錢而已,我並不需要這麼煩惱。不過這會兒寫着博客,我漸漸的沒有了那種煩惱。真的,人就是這樣,很多時候爲小事而惱很久,真有點不值得。因爲就算是煩惱了,也不會彌補回來!

一遍看完之後,又忍不住看了又懶……

親愛的安德烈讀書心得五篇3

這本書是我去表姐家玩,在她家的書櫃裏看到的,姐夫是一個高中的語文老師,極力推薦這本書,說他的學生看了都很有感觸。拿回來看了之後還真有不少收穫。

這本書主要是講安德烈十四歲的時候,龍應臺離開歐洲,回到臺北,就任臺北市首任文化局長。等她卸任回到兒子身邊,安德烈已是一個一百八十四公分高的十八歲的小夥子,坐在桌子另一邊,有一點“冷”地看着媽媽。他們是兩代人,年齡相差三十年;他們也是兩國人,中間橫着東西文化。失去小男孩安安沒關聯,但龍應臺必須要認識成熟的大學生安德烈。於是,母子倆用了三年時刻互相通信。龍應臺“認識了人生裏第一個十八歲的人”,安德烈“也第一次認識了自己的母親”。收入此書的的三十多封書信,感動了無數被“親子”之間隔閡與衝突深深困擾着的讀者。本書爲讀者弭平代溝、跨越文化阻隔、兩代人溝通交流帶來了全新的思維和方法。

平時生活中也聽到很多位家長在抱怨自己的小孩不懂事,不發奮,而孩子們也抱怨家長不明白他們,甚至覺得自己的父母都落後了,跟不上時代,從而引發了一些不愉快的家庭事件,有的孩子還離家出走。

在我身邊就有一些很真實的例子,因此看到這本書我就特有感觸,好像是把鑰匙打開心中的鎖,正因孩子和父母之間的不合會給家庭帶來很大的傷害,親人變成敵人真的讓人無法想象。從這本書中我看到到了人與人之間的平等、尊重,我想這是此刻很多中國家長很難做到的,他們往往以愛的名義去剝奪孩子的自由,覺得自己做什麼都是爲了孩子,因此就就應聽他們的,否則就視爲不聽話,不懂事。

我個人覺得這反而會讓孩子有叛逆心理或者會覺得壓力很大,好像做的一些發奮都是爲別人,很被動,當這種壓力超過必須的限度就會選取逃離,也就引發了一系列的杯具。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很難說誰對誰錯,只是缺少相互明白、相互尊重,其實人與人之間都就應做到這一點。在這本書中還讓我看到了兩個字用心,用心去做一件事情,用心去體會,用心去發現,就會有很多意外的收穫。期望這本書會給你們也帶來一些不一樣的感覺。

親愛的安德烈讀書心得五篇4

在《親愛的安德烈》之前,我未曾接觸過龍應臺的作品,甚至在第一次聽聞這位作家時就無知地以爲這是一名男性。

這份包含着深情與理智的家書令我震撼。更令我們深刻了解人世中親情的牽絆,不僅是當下的感動,亦是漸行漸遠的必經路程。十八歲的我們和安德烈有着相似的生氣,亦有着相似的叛逆,我們在思想逐漸成熟階段的迷茫,害怕與父母溝通,因而往往造成不必要的誤會。

就我自身而言,我沒有安德烈的擁有偉大成就的父母,但我和他一樣,擁有一對愛我,護我,關心我,視我爲掌上明珠的父母。在長輩中,舅媽與我的年紀較近,她曾有幾次對我說,她羨慕我的父母對我的教育方式。之前我還真未認真地想過,我的家庭教育是怎樣的。

我也曾不聽話被父親狠狠揍過,也曾無理地頂過嘴,也曾生氣的與父母冷戰過。記憶裏,母親似乎從未對我發過大火,都是在我犯錯後屢次耐心地與我談話,告訴我道理;自我上小學起,父親也未再打過我,不知是我太乖了還是,他老了。我是一個淚腺很高的人,但不知爲何父親只要一講我,我的淚就像潰了堤似的大水。

“所謂父母,就是那不斷對着背影既欣喜又悲傷、想追回擁抱又不敢聲張的人。”龍應臺的這句話令我很心酸,我在長大,父母卻在老去,這是自然規律。

親愛的安德烈讀書心得五篇5

又過了一段日子,又讀了一段時間,又多了一些思考,我又要開始寫讀後的感受了。

我覺得《親愛的安德烈》這本書給我的最大震撼是這本書中那些關於父母與子女的溝通的描述;那些和我一樣的中國孩子看來新奇無比的教育且見解獨到的方式,令我耳目一新,既睿智幽默;又不失天真爛漫的安德烈更是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非常羨慕他們這種真誠的沒有絲豪障礙的交流,希望我和自己的父母也能敞開心扉的交流,可以告訴他們我們的思想,告訴他們我想想要的是什麼,然後聽他們說說他們喜歡什麼,他們希望什麼,最後我們可以互相交流,明白各自的難處和各自的目的。

我覺得,其實用書信交流是一種非常棒的交流方式。書信中的交流沒有當着正面交流的拘束感,在信中的言語都是自己心中最真實的感受,你可以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感受和煩惱,也可以向他們表達自己的不滿。這樣父母可以更加深思熟慮我們的感受,然後明向我們在這個時期的煩惱,懂得我們之間存在的代溝,他們會給我們回一封帶着他們愛意的信,我們也就更能時白他們的期望,良好的溝通就此建立,這真是令人羨慕的一種方式。

這本書給了我許多的啓示,這真的是一本很好的書,我要把這本書推薦給父母,讓他們也認真讀一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