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弟子規讀書心得【薦】

弟子規讀書心得【薦】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4W 次

我們得到了一些心得體會以後,好好地寫一份心得體會,這樣就可以通過不斷總結,豐富我們的思想。那麼好的心得體會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弟子規讀書心得,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弟子規讀書心得【薦】

弟子規讀書心得1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聽着熟悉的弟子規,你是否深受啓發?《弟子規》這本書的內容是聖人對學生的指示。爲人要孝順父母,尊重兄弟,要對自己的行爲約章,誠實守信,博愛衆生,要做一個有道德修養的人。《弟子規》讓我在快樂中感情得到了昇華,也懂得了更多的做人的道理。

在我們看來,《弟子規》包含了《孝經》(禮)等傳統思想,特別是行動方面的規範,所謂《弟子規》中的“規”字是規矩的意思。

“百善孝爲先”,你知道“空巢老人”嗎?“空巢老人”通常是指子女離家後的老年人,隨着社會老齡化程度的加深,“空巢老人”越來越多,已成爲一個不容忽視的社會問題。當子女由於工作、學習、結婚等原因而離家後,獨守“空巢”的老年夫婦因此產生的心理失調症狀,成爲“家庭空巢綜合性”。隨着我國經濟的發展,老齡化問題日益突出,其中“空巢老人”現象尤其引人關注。他們得了各種各樣的病,心靈受到了重大傷害,看到這些,你是否覺得心靈有一陣慚愧?或許你就是那個不管老人的親人。你要知道他們把你養育成人,現在你的成功都離不開他們,你們因工作原因、賺錢原因等而忽視了老人,就是因爲這樣的原因,社會的空巢老人不斷增加,他們把你養大,受傷害的卻是他們。我們要孝順父母,要及時改正現在犯下的錯誤,不管什麼原因,“孝”永遠排在第一位。

關於道德,世上有許多不良行爲,如:暴力、罵人、賭博、打架等。他們每天都會發生,有時還會每天在你眼前出現,我恨“它們”,因爲有了它們,世界不得安寧;因爲有了它們,我們被它所帶動,所吸引。我們要愛人,愛自己,愛他人也是愛我們自己,出口用文明語言,舉止言談要正當,提高我們自身的道德修養,做一個有用的、文明的人。

尊重師長,現在伴隨我們的不是父母了,而是我們的老師,他們每天爲我們講課、講題目、改正缺點。有時老師批評了學生,有些學生不服氣,在背後罵老師。其實,他們都是爲了我們好,我們要知錯就改,尊重師長,看見師長,輕輕問候一聲:“老師好”!這是我們學生應有的義務。

《弟子規》是我們人生中的一本好書,學習《弟子規》,我想不僅是一個提高修養的過程,更是一個思想昇華的過程。愛周圍的每一個人,愛這個世界。只有這樣,這個世界纔會變成和諧社會。

弟子規讀書心得2

寒假的那一天,我和好朋友廖在沛一齊去了了麗景學校參加語文教師讓我們去的冬令營。

我們如期地來到了麗景學校。

這的教師素質十分高,有的還是北京大學的大學生和研究生與大學生呢。他們都是北京大學儒行社的,所以他們教我們的也都是與儒家有關聯的東西了。他們可個個才華橫溢,學富五車呀!

在那裏的課程大多都是有關《弟子規》的。也有與歷史有關的東西。

最讓我感到深刻的便是《弟子規》中的兄道友,弟道恭。因爲我在沒有學習《弟子規》之前我對弟弟十分不友好,經常對他兇巴巴的,這也因爲他太厭惡了,可是我學了《弟子規》之後,明白了對待兄弟就要恭敬,這樣他也會對你好,就因爲學了《弟子規》所以我和弟弟已經三個月都沒有發生爭吵了。

在麗景學校的這7天中,讓我明白了許許多多的道理,尤其是《弟子規》給我的指引最大。是它讓我懂得了如此多的知識。我以後必須要多多看看古代的文學經典!他還讓我懂得了古人的智慧一點都不小,而是十分地高!

弟子規讀書心得3

《弟子規》主要記載了古人對我們爲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和求學等各方面的訓示。

其中,令我們印象最深的一句話就是入則孝中的“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這句話使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古人對父母的尊敬。父母親叫你的時候,要立刻答應,不能遲緩;父母親讓你做事的時候,要馬上去做,不能拖延偷懶。

雖說這其中的道理我們大家都懂,但現如今我們這些“小皇帝”,“小公主”們有幾個做到了?

就從我自己反省起吧!比如平時父母叫我時,我總是很不難煩地說:“好啦好啦,知道了,知道了!”

現在拿自己和古人比起來,我真是自嘆不如!首先,父母叫我,我就不應該這樣跟他們說話,這就是對他們的大不敬!其次,就算不是父母長輩叫我,我也不應該這樣不禮貌地跟別人說話。

再比如,父母平時叫我幫忙時,我總是會找各種理由來拒絕。以前總是以爲這本來就不是我做的事情,因此就沒有放在眼裏。現在讀了《弟子規》後我才知道,我真是太不孝了!父母叫我幫忙,我就應該無條件接受。像我這樣找理由來拒絕簡直就是對父母的大不孝!

現在讀了《弟子規》後,我會努力改正我各方面的種種缺點,做一個懂禮貌,講文明,講誠信,品學兼優的好孩子!

弟子規讀書心得4

三年級剛開學的時候,逯老師就教我們誦讀《弟子規》。剛開始,我只是跟老師讀,回家給家長背。但是慢慢地,我發現《弟子規》裏蘊含着許多發人深省的道理,其中“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業無變”讓我感受最深。

記得有一次,我外出找同學玩沒有告訴爸爸、媽媽,回家後被他們狠狠批評了一頓。當時我心裏很難受,心想:“不就是晚點回家嘛,用得着這麼兇嗎?”學了《弟子規》後,我明白那樣想是不對的,爸爸、媽媽是怕我出事才這樣的。同學們,多讀點有意義、有價值的書,做個聽話的孩子,不要讓父母爲我們操心。

逯衛芳老師點評: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影響深遠,是教育下一代的瑰寶。我們的小作者已經從這些寶貴的經典中得到了收穫。不要猶豫了,趕快去領略我們中華經典之美吧!

弟子規讀書心得5

俗話說:"百善孝爲先。"<<弟子規>>中的第二部分"入則孝"就說了要孝順父母,"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就道出了怎樣孝順父母。但是,在看<<弟子規>>之前,我卻不懂得孝順父母。

有一次,媽媽上了一天班,非常疲憊。剛回到家中,就睡在了牀上。然後讓我給她倒一杯水。而我卻看書入了迷,嘴上敷衍着,可卻沒什麼行動。直到媽媽憤怒地叫了一聲:“你到底倒不倒?!”我纔不情願地去倒了一杯水,嘴裏還嘟囔着:“倒就倒嗎。”事後,爸爸和媽媽批評了我,我忽然間感到很慚愧,感到無地自容。父母爲我們可以傾其所有,可我卻連一杯水也不肯爲他們倒,這件事令我羞愧難當,慚愧至今。

"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這句話很好理解,自己身體受傷,親友們就會爲自己擔憂,就可以算是不孝了。古人云:"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就是這個意思。而道德如果受損的話,人們不但會取笑自己,還會笑自己的父母教子無方,父母臉上也無光,從而又是不孝了。

讀了兩年的《弟子規》,感觸良多。《弟子規》具體列舉出爲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學應有的禮儀與規範,特別講求家庭教育與生活教育。承載了古人先賢對於人在社會中爲人處事的標準:孝順、友悌、嚴謹、誠信、愛心、仁義和好學。我從身邊的電影卡實際出發,寫下了這篇讀後感

入則孝,這是弟子規對我們的第一個要求。百善孝爲先,行孝是爲人子的本分。聖賢教導我們,要從內心深愛、感恩我們的父母,因爲對我們恩德最大的,莫過於自己的父母,懷胎的辛勞,生育、教育的付出。父母的'恩德,我們一生都無法報的了。對於我們這種長期出門在外的打工仔,雖然不能待在父母身邊以盡孝道,但我們可以儘自己的努力,替父母分擔一些,多打電話回家和爸爸媽媽聊聊天就是對他們最基本的孝道。

泛愛衆,其實就是前面說到了的要與他人和睦相處,團結一致。在現實生活中處處以恭敬、謙卑爲原則,做到不自私自利。不去巴結富人,不看不起窮人,以平等心待人接物。同時在工作生活過程中,不說人是非,不揭人短處,要尊重同事朋友。我要努力學會去從真心裏愛別人。我要不斷歷事煉心、不斷努力。仁慈、悲憫一切衆生,是聖人、菩薩的境界,我要從弟子規的基礎開始,從做一個標準的好人開始,立志向、學聖賢,做菩薩。儘可能的去幫助別人,關心別人,讓我們這個集體更加團結、和諧。打造優秀集體,從我做起。

感謝看購這個平臺,在這個平臺不僅可以實現夢想,還可以在工作中得到古人的洗滌。

弟子規讀書心得6

《弟子規》是國學經典的一部分。假期中,我和媽媽一起誦讀、理解,真的是收穫不小。

“首孝悌,次謹信。泛愛衆,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我在《論語》中就讀過,是這樣的: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衆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告訴我們作爲一名學生應該怎麼做。

“冬則溫,夏則凊,晨則省,昏則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業無變。”告訴我們要做一個孝順的孩子。

“見人善,即思齊,縱去遠,以漸躋。見人惡,即內省,有則改,無加警。”告訴我們要不斷的反思自己的行爲,做一個見賢思齊,道德高尚的人。

“但力行,不學文,任己見,昧理真。”告訴我們學習要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才能真正的理解、掌握、運用。

《弟子規》教我們做一個有孝道、有道德、有誠信、善學習的人,真是讓人受益匪淺。我記得曾在中央12套“第一線”欄目中看過這樣一個節目《遲來的愛》,講的是海南某監獄的事情,這個監獄在對犯人進行改造中,不僅僅限於政治學習和法制教育,而是從人的洗心動念處入手,用優秀的傳統文化、倫理道德教育植入監獄的勞動改造中。他們選擇的是《弟子規》,誦讀經典與“親情幫教會”的開展,觸動了服刑人員內心的道德律,讓服刑人員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或許就是“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觸動了他們的內心吧。

不過,《弟子規》中也有我覺得不妥當的,比如說:“邪僻事,絕勿問”、“不關己,莫閒管”,我覺得就是現在說的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做人做事這樣子總是不好的。媽媽說:國學經典是中國的傳統文化,很多的理論對我們現在的生活、學習都有所指導,但是其中也有一些問題需要我們根據現在的情況進行思考,批判性的學習接受,也就是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看來誦讀《弟子規》,不能一味的死讀死記,還要動腦思考,活學活用呀!

弟子規讀書心得7

最近老師發給每個同學一本叫《弟子規》的書,並叫大家在寒假期間認真閱讀。讀了這本書之後,我受到了啓發,也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

“弟子”指的就是學生,“規”是規範。《弟子規》是用聖先師孔子的教誨編成的道德行爲規範。《弟子規》裏面分別有《入則孝》、《出則弟、》《謹、》《信》、《泛愛衆》、《親仁》、《餘力學文》這些內容。其中我感受最深的是《入則孝》這一篇,“入”是在家裏,“孝”是善待父母,聽從父母的教誨。“入則孝”是說在家裏要善待父母,聽從父母的教誨。

記得有一次,媽媽叫我吃完早餐去晾衣服,我只是嘴上答應,一吃完早餐就跑去看小說。小說內容很精彩,我看得很入迷,完全把媽媽吩咐的事情當耳邊風。過了一會兒,爸爸發現了,催了我好幾次,我都是嘴巴上應付,心裏想着看完這一篇再去也不遲,就又拖了好久。結果被媽媽發現了,她批評了我一頓。可是我非但不聽話,還大聲跟媽媽吵了起來。我學習了《弟子規》之後,看到裏面有句叫“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這讓我覺得很慚愧。後來我主動向媽媽道了歉。從此以後,父母交代我的事我都會按要求去做,再也不會拖拖拉拉了。

《弟子規》讓我懂事,《弟子規》讓我長大,《弟子規》就像一盞明燈,指引我往正確的方向前進!

弟子規讀書心得8

今天暑假,我讀了一本國學經典——《弟子規》,“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朗朗上口,易讀易誦,像唱歌一樣,非常有趣。他的意思是《弟子規》是聖人對後生的訓導:首先要孝順父母,尊敬兄長,其次做人要謹慎,講信用。

兩千年前的古聖人告訴我們“孝悌”和“謹信”是做人的根本,我們是 21 世紀的現代人更應該時刻謹記聖人訓,並履行到實際行動中去。

我們的生命源於父母,是父母哺育了我們,含辛茹苦地把我們撫養長大,供我們學習,給我們溫暖。我們應該用實際行動去回報父母。

當父母忙碌了一天,疲憊地回到家裏,我們爲他們送去一句甜甜的問候:爸爸媽媽,你們辛苦了,快坐下歇歇吧!當父母忙得不可開交的時候,主動伸出我們的小手,爲他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當父母生日的時候,及時爲他們送上一份美好的禮物,送上一句誠摯的祝福。我們更應該虛心好學、勤奮上進,用優秀的成績讓父母歡心。

“人無信則不立”書後的小故事告訴我們這樣的道理。宋濂是古代的大學問家。幼年的他家境十分貧寒,只能向別人借書抄書。一次,宋濂借到了一本他非常喜歡的書,可說好明天一早得還給人家,於是宋濂忍受着嚴寒,抄了整整一夜,將書抄完。第二天早上按時把書還給別人。宋濂用自己的誠信贏得了別人的信任,也贏得了自己輝煌的人生。

誠信是每天按時地交給老師那工整的作業本;誠信是讓家長簽名的考試卷;誠信是答應別人的事能做到。

誠實守信、孝順父母,從我做起,從身邊的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

弟子規讀書心得9

今天,我讀了清代文學家李毓的《弟子規》,使我心潮澎湃,深受教育。

要牢記《弟子規》中的訓戒,具備一定的素質,規範自己的言行,牢牢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弟子規》是我們的良師益友,它能讓你明白許多人生道理,它能教你如何做一個品行端正的人,它會使你迸發出無限的感想!

弟子規讀書心得10

不知不覺,開學已經兩個月了。學校也開展了“我學《弟子規》”活動。老師號召我們回家都讀一下《弟子規》我回到家,心想:《弟子規》我倒是第一次讀,既然老師極力號召,那肯定是不錯的,先讀一讀《弟子規》吧。

“弟子規,聖人訓……”我剛開始讀,只覺得朗朗上口,並沒有細細品味其中的意思,我開始讀一陣思考一陣,當我讀到“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時,我思考一陣,接着不由得慚愧了,想想自己一起,總喜歡一個人去外面玩,而我的爸爸媽媽卻擔心得到處找,不停地叫我的名字,直到我玩累了,倦了,我纔會回家,爸爸媽媽叫我做一點小事我也不情不願的,那裏做到了父母呼應勿緩呢?有何嘗做到了父母命,行勿懶呢?慚愧之餘,更覺得我應該接着讀下去,當我讀到“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業無邊”時我的眼睛不由得溼潤了,父母對我那麼好,而我直到現在都這麼任性,總是按我的想法做,不管出門回家都不會對父母說一聲,害的父母總是擔心我的安全,我卻非常懶散,完全不把這當一回事。我怎麼可以這樣呢?不行,我一定要改變這現狀!

我心想:我必須要幫爸爸媽媽做些什麼,但做些什麼呢?我冥思苦想,對了,就幫媽媽拖地和洗碗吧!說幹就幹,我立刻準備拖地的工具,我把掃把拿來,把地面,牀底,沙發底下我都掃了個遍,“呼”剛掃完地我就累的氣喘吁吁了,怎麼能放棄呢?我鼓勵自己,接着拿來拖把,先學媽媽的樣子放水洗了洗拖把,接着便帶着有水的拖把走向房間,開始認真的一格一格的拖了起來,還沒到四分之一呢,我就累得都不想走路了,不能放棄!我鼓勵自己:“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我開始一邊背弟子規一邊拖地,心中也浮現出媽媽回家時看到乾乾淨淨的地的喜悅表情,我已經下定決心了,那就一定要做完!更何況,這還是弟子規給我的教導呢。

慢慢的,慢慢的,我終於一步一步拖完了,我已經累急了,把拖把放在牆上就倒在了沙發上,出必告,反必面,《弟子規》真的告訴了我很多東西啊!等下我一定要在再讀一些。勞動的時間總是過得特別快,好像我剛拖完地媽媽就回來了。她看着拖得乾乾淨淨的地,可以說是驚呆了,接着裏面摟住我說:“我兒子長大了,懂事了。”我看出來了,媽媽笑了,那是欣慰的笑。我看到媽媽的樣子,心裏美滋滋的,心想:我以後一定要像今天一樣,讓媽媽開心。吃完飯後媽媽有如往常一樣收拾碗筷,我連忙起來拉住媽媽的手“媽媽,我鄭重宣佈:以後拖地和洗碗本人承包了,您可以放假了。”說罷,我開始收拾碗筷,一邊哼着《弟子規》一邊洗碗去了。

弟子規,聖人訓,首孝弟,次謹信……

弟子規讀書心得11

讀完《弟子規》後,我感覺它主要是規範了人的行爲,每句話都有一個道理,每句話都發揚着一種思想,《弟子規》用最簡短的文字,把一個人如何孝敬父母、友愛兄弟、立身處事、待人接物、修身治學等等的態度和禮儀概括的形象全面。

通俗易懂的文字裏揭示着許多做人的道理,對於我們在生活、工作、家庭等方面也有着重要的意義,將是我們終身受益的良師益友。在此我簡單的寫一下它給我在工作中的啓示。

例如“事勿忙,忙多錯,勿畏難,勿輕略。”是指在工作中做事情不要慌張,忙亂就容易出錯;不要害怕困難,應當知難而進,也不要馬虎草率,要認真對待。

“見人善,即思齊,縱去遠,以漸躋。見人惡,即內省,有則改,無加警。”意思是指看見別人有好的品德,就要向他看齊,哪怕同他相差很遠,只要堅持下去,慢慢地總會趕上,看見別人壞的行爲,就要自我反省,有就立刻改正,沒有也要引起警惕。“或飲食,或坐走,長者先,幼者後”,是教人不斷構成恭敬之心,尊老愛幼。“置冠服,有定位,勿亂頓,致污穢”,是講要有職責心,養成有條理的做事方法。“房室清,牆壁淨,几案潔,筆硯正。列典籍,有定處,讀看畢,還原處。雖有急,卷束齊,有缺壞,就補之。”講的就是要養成良好的日常生活及工作習慣。

有句話叫“細節決定成敗”,而在《弟子規》中就是教導我們要重視生活行爲的各個細節,我們都是普通人,很多的時間,都是在做一些普通的事,如果每個人都認真對待自我所在崗位的每一件小事,都注重細節,把小事做細、做好,這些事就是大事。

弟子規讀書心得12

按公司要求,我背完弟子規;接着,按公司要求,寫心得體會。

相同的是:公司要求。

兩者的不同之處,是:按公司要求背弟子規時,我感到迷茫無奈;但在按公司要求寫時,我覺得確實有一些有意義的話要記下來,以留後用。

第一感:弟子規只是一個基礎,但它將帶給我們一個真正的人生。

從很早時聽說弟子規開始,我就是一個不喜歡弟子規的人。因爲我最不喜歡拘束自己,尤其不喜歡拘束自己的思維。我認爲社會的創造性來自對格局、對細節、對具體、對方法的放任思考,並最後對所有的思考信息形成融會貫通。這纔是做事之道。

正是這個思維導致了今天的我──集大失敗與小成功於一身的綜合體。xx年的生活和工作生涯裏,我以上述思想爲指導原則,做了很多值得記憶的事情,但也經歷了太多的人生波折。

在背弟子規的過程,我突然發現,其實在我不拘一格做事的思維裏,缺乏一個基礎的生活工作準則。這是影響現在的深層次原因。因爲工作的目的是生活,工作的目的決不是工作。否則,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家庭問題,以至延伸至工作問題。

弟子規只是一個做人的基礎,並不是很高的要求。但有了這個基礎的生活原則,我們將走進一個真正的人生。看看我們的許多誤區吧

“有餘力,則學文”,而我們呢,可能更多的是“有餘力,則孝悌”。工作忙成爲不回家的極爲正當的理由。總敘說得好,首孝弟,次謹信。也就是說,“父母呼 應勿緩 父母命 行勿懶 父母教 須敬聽 父母責 須順承”,是排在餘力學文前的;對父母的“冬則溫 夏則凊 晨則省 昏則定”也是排在餘力學文之前的;“親有疾 藥先嚐 晝夜侍 不離牀 喪三年 常悲咽 居處變 酒肉絕”也是排在餘力學文之前的;“長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即到”也是排在餘力學文之前的;“冠必正 紐必結 襪與履 俱緊切 置冠服 有定位 勿亂頓 致污穢”也是排在餘力學文之前的。而我們,可能都在或多或少地違反着這一大的原則。

弟子規不是信仰,是一種做人的準則。換句話說,不做好它,不能說沒信仰,可能會沒了做人的底線,或說可能會缺德。

第二感:弟子規十分細緻。看短實長,看粗實細。

1080字看似短,其實它包含了長達一生的生活智慧。孝悌謹信,愛人親仁,餘力學文──可以作爲我們幾十年生活的基礎準則。

1080字看似粗,但它告訴了我們生活的每一細節。它告訴我們“晨必盥 兼漱口 便溺回 輒淨手”,它告訴了我們“冠必正 紐必結 襪與履 俱緊切 置冠服有定位 勿亂頓 致污穢”,它告訴了我們要“緩揭簾 勿有聲 寬轉彎 勿觸棱”。它告訴了我們“房室清 牆壁淨 几案潔 筆硯正 墨磨偏 心不端 字不敬 心先病 列典籍有定處 讀看畢 還原處”。

你難道沒有一種細緻入微的感受嗎?

第三感:背,這纔是真正的理解!!!

不要說:“我理解了,就可以背不過。”其實錯了。背過了,理解一定不同。相信這句話──先接受纔有理解。你都沒完全接受,何談理解?當你背過,當你能合上書,依然說出來原話時,你會感到這是一個十分奇妙的過程。你就好像突然理解了一樣。其實,我們很多人,同丟失了很長時間的弟子規一樣,也把“背誦”丟失了正是對背誦的丟失,造就了我們現在的浮躁。似乎什麼都知道,但什麼都說不上來。

第四感:綜合感覺。

禮節是多麼的重要。

恭敬與謙虛是分不開的,沒有內在的謙虛很難做到對人恭敬。

對好壞善惡的態度。等等。

其實,有了這個做人的基礎,成功將會水到渠成。也許,成功僅此而已。而已!而已……

感觸發完了。再背一遍吧。背過了,那就力行下去吧。

弟子規讀書心得13

《弟子規》乃是古代聖賢的智慧,它以無盡的思想光輝指引着我們的成長,是教育我們養成忠厚家風的最佳讀物。若能認真的閱讀《弟子規》,真正瞭解《弟子規》中的含義,它將會使我們受益匪淺。

以下是我閱讀此書後的點滴體會:一個人不是生來就有好品行,他須在孩子幼小的時候開始培養。《弟子規》中要求我們要孝順父母,尊重兄長,其次要約束自己,誠實可信,其中包括孝、悌、禮、謹、信等。它不僅僅只要求我們這些,它也教了我們一些學習方法,不僅要認真學習,還要實踐力行,且讀書時,心眼口都要實實在在的做到,才能真正的讀好書,成爲棟樑之才。

《弟子規》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見未真,勿輕言;知未的,勿輕傳。”“將加人,先問己,己不欲,即速已。”這幾句話。

“見未真,勿輕言;知未的,勿輕傳。”這兩句話的意思是:在我們沒有看到真實情形的時候,不要輕易發表自己的意見;在我們知道的並不夠明瞭的時候,不要輕易傳揚出去。在平時生活中,我們如果沒有看到真實的情況,就不要下結論,不要亂髮表自己的意見。如果你沒有這樣做,不僅僅事情沒有得到解決,反而會引來一些不必要的麻煩。當我們沒有知道事情的全部時,我們就不能輕易傳揚出去。在平日裏,這樣的現象屢見不鮮。比如:在某校裏,教師在一樓召開會議,當老師正進行激烈的討論時,一樓的學生聽到,就傳給二樓的學生:老師吵架了。二樓的學生又開始傳上三樓:老師打架了……傳到五樓時,就變成了老師打架進醫院了。原本就沒有這件事,是因爲有的人沒有知道事情的全部,就傳出去,接着,以訛傳訛,就出現了這種現象。

“將加人,先問己;己不欲,即速已。”這兩句話的意思是:你要讓別人做一件事情,首先要問問自己是不是願意做。假如連自己都不願意做,你趕快打消這個念頭,不要讓別人做。《論語.顏淵》裏說過:“已所不欲,勿施於人。”就連自己都不願意做的事,別人又怎麼會做呢?最近,校園裏經常出現欺凌現象。學生們都忘了這句話,纔會出現這種現象。

我想,一個人活着就要做一個品行高尚的人,這樣才能贏得別人的賞識。而《弟子規》中所講的道理,正是教我們如何做一個品行高尚的人。今後 ,我還會深入內心反覆讀誦《弟子規》,從中學會做人處事的道理。

弟子規讀書心得14

想必大家都讀過《弟子規》吧,《弟子規》裏的資料蘊藏着許多道理,只要我們反覆回味,就會有許多體會了。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意思是:父母呼喚,應及時回答,不要慢吞吞、很久纔回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動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辭偷懶。讀到那裏,我覺得自我沒有做到……

有一次,媽媽一個人在家裏大掃除,而我在做媽媽佈置的“海量”作業。經過兩個小時的“拼搏”,我最終把“海量”作業給消滅了。沒想到,我剛剛寫完作業,媽媽就叫道:“阿怡,幫媽媽洗洗拖把吧!”我聽了,說:“媽媽,我剛剛纔把作業給做完,手都麻了,你又叫我去洗拖把,我很累啊!”媽媽說:“我幹了一天的活,可把我給累壞了,叫你去洗拖把都不肯去。唉!”我聽了,又說:”下次大掃除我就和你一齊幹活,這總行了吧!”媽媽聽了,說:“唉!算了,你還是好好學習吧!”

此刻回想起來,我覺得自我很對不起媽媽。媽媽期望我能把心思放在學習上,就什麼家務活都不讓我幹,全部家務一向都是她做的。此刻,媽媽很累很累,叫我幫她洗個拖把,我都不肯。唉,媽媽上班回來已經很累了,回到家她還要忙個不停,我又何曾幫過她幹過一點活呢?平時,我在看電視的時候,她叫我回去複習,不要再看電視了,我都是慢吞吞地去做,有時甚至不聽呢,淨和她“唱反調”。媽媽處處都爲我着想,可我根本就沒當一回事呢!可是,我此刻決定改變自我,要做一個好孩子!

今後,我必須會做個懂事、聽話、勤勞的好孩子,學會幫媽媽分擔辛苦,讓媽媽不再爲我的學習操心。

弟子規讀書心得15

中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儒家思想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佔有很重要的地位。儒家思想提倡的孝、悌、謹、信、泛愛衆、親仁、學文等思想都在《弟子規》中有明確的行爲規範。那麼,這些行爲規範對於現代人會有什麼作用呢?我是帶着疑問、好奇的心去拜讀的這本書。《弟子規》一書,原作者是清朝康熙年間的秀才李毓秀。以論語、學而篇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衆,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爲中心。分爲五個部門,詳細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與學習上應當恪守的守則規範。後來清朝賈存仁修訂改編《訓蒙文》,並改名《弟子規》,是啓蒙養正,教育後輩敦倫絕份防邪存誠,養成忠厚家風的最佳讀物。通過學習、領悟,受益匪淺。通過學習、領悟,受益匪淺。

入則孝,這裏主要是教育我們要孝順父母、親人。他們所說的,所做的都是爲了我們好,所以無論如何,我們都應當聽從他們的教誨。還有就是,不管他們愛不愛我們,我們都要用自己的真心去愛他們。因爲,畢竟是他們生下了我們,養大了我們,我們總不能忘記養育之恩吧?更何況弟子規裏面也有寫到:“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親人愛不愛你,你都要盡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親人。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冬則溫,夏澤凊。晨則省,昏則定。

我讀它、品它,學會了許多爲人處事的道理,也意識到自己的不足。《弟子規》中的《入則孝》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俗話說得好:百善孝爲先,讀了弟子規中的的《入則孝》後,讓我感到十分慚愧。原以爲爲父母做幾件家務事就是“孝”了,現在才發現其實什麼是“孝”。通過學習對我今後的教育教學工作將有很大的啓發。

當父母呼喚我們的時候,應當立即答應,不能遲緩,執行父母命令時應當立即行動起來,不能拖延偷懶。讓孩子深刻醒悟到自己的錯誤,讓他在今後加以改正。

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父母在教誨我們的時候,要恭恭敬敬地去領受。父母責罰我們的時候,應該虛心接受,好好檢討,反省改過。父母是用一分愛護我們的心,希望我們能夠增長德行,纔會教育我們,責罰我們。

對父母的教誨,要恭敬的聽明白。對父母的責備,要順從的接受。

父母呼,父母命,父母教,父母責是所有人生命過程中都會出現的事情。這個父母句4次重複父母,說明了父母的重要性。父母把我帶到了這個世界上,給了我生命、給了我體膚、給了我智慧、給了我力量,他(她)們是我的啓蒙老師,是我的良師益友。那麼,我應該怎樣孝順自己的父母呢?

孝順孝順,首先要從孝順自己的父母開始。

“孝”的結構是上老下子,是強調血緣延續的重要性。今天的長輩是昨天的小輩,今天的小輩是將來的長輩。小輩不孝敬長輩,你又憑什麼,又怎麼能夠指望當你成爲長輩後,你的小輩會孝順你呢?孝是沒有條件的。

冬則溫,夏澤凊。晨則省,昏則定。

冬天寒冷的時候要伺候父母,使其溫暖,夏天炎熱的時候則讓父母涼快。早上向父母請安,晚上要伺候父母安眠。由此,我想到了一個故事:東漢年間的黃香,早年喪母,與父親相依爲命,冬天黃香首先睡在席子上,用自己的體溫把席子弄暖和。然後,再讓父親去睡。夏天,黃香用扇子把席子扇的涼快一些。這樣父親就能安然入睡了。

“臥冰求鯉”同樣講的是孝是沒有條件的這個道理的。西晉時期的王祥,母親早亡,他一直和父親及繼母生活在一起。而繼母總喜歡在父親面前挑弄是非欺負王祥。所以,王祥從小也就失去了父愛。即便是在這種情況下,王祥仍然拼命滿足繼母的要求。有一次,繼母病了想吃鯉魚。可大冬天的,河裏的水都結冰了,怎麼辦?於是王祥脫下衣服,趴在厚厚的冰上,用自己的體溫去融化冰。我深深的被王祥的這種孝心感動了。回想自己平時跟媽媽說話時,經常用命令的口氣說:“媽,你快去給我倒杯水”、“媽,你給我點零花錢”……學了《弟子規》之後,我發現我用“您”來稱呼父母了。學着用商量的、請求的語氣和父母說話了。

父母爲我們做得太多太多,當我們蹣跚學步時,是他們用他們溫暖的大手緊握你的小手;當我們生病時,是他們將我們擁入他們暖和的懷抱;當我們學習遇到困難時,是他們爲我們耐心的講解。一切的一切都是他們對我們無私的付出。你們發現過嗎?他們頭上已悄悄爬上歲月的痕跡——因我們而生——那一絲絲銀髮……

感恩父母,他們只需要你以後過得好就好,他們只需要你在他們工作勞累時在他們耳邊輕輕說的那一聲:我愛你們。他們或許也不需要這種溫馨的話語,或許他們所需要的是我們的一個輕輕問候,一個關懷,一個懂事的行爲,一個好的成績,對於那些成家立業的孩子,家中父母需要的是他們的常回家看看。

父母是我們這一生中,爲我們付出最多的人,他們毫無私利,毫無所求,他們只是一種默默無聞的愛的奉獻,他們爲我們付出了汗水,青春,付出了一切,需要的就是我們的開心,我們的幸福。沒有任何人能與他們相比較,我們得懂得一個人的根本,就是去孝敬父母,尊敬父母,可有些孩子連基本的自理能力都沒有,整天只知道讀書,成了高分低能的人。父母過分的溺愛孩子,把孩子培養成溫室的花朵,他們往往經不住風吹雨打;還有些孩子不尊敬父母、長輩,認爲父母、長輩所做的一切是理所當然的,他們體會不到父母、長輩的良苦用心,這都是不可取的。尊老愛幼是我國的傳統美德,作爲新時代的我們也應該具備這種美德。

《弟子規》給我最大的教誨就是“孝”,這也是給我感觸最深的,讓我懂得如何去教育孩子今後更加的懂得去孝敬父母,讓他們不再刁蠻任性,不再做家中的公主,讓他們去做一個子女所應該做的事情。

作爲老師,我也要以《弟子規》來時時刻刻檢討自己,端正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