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教師讀書的心得

教師讀書的心得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3W 次

我們得到了一些心得體會以後,可以通過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這樣我們就可以提高對思維的訓練。那麼心得體會怎麼寫才恰當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教師讀書的心得,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教師讀書的心得

教師讀書的心得 篇1

爲了營造良好的讀書氛圍,引領教師在讀書中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努力打造終身學習型教師,以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10月6日晚上,實驗二小全體教師相約在學校會議室隆重舉行了本學期第一期的教師讀書心得交流會“讀書,讓我們的生命更燦爛”。

交流活動精彩紛呈,掌聲不斷。大家圍繞九月份的閱讀主題:“《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讀書感言”暢所欲言:王娟娟老師的《讀書感悟成長收穫》,董亞紅的《在閱讀中思考,在實踐中提高》,李佳老師的《更新觀念愉快教學》,王銀淑老師的《讓生命的價值在課堂中閃光》,張豔敏老師的《對合作學習的思考》,每個人都能從不同的角度,和大家一起分享品味在讀書中不斷成長的感悟與體會,引起了大家的共鳴。

最後慄曉燕副校長就我校教師讀書現狀、教師爲什麼要讀書、教師怎麼去讀書以及對教師下一階段讀書提出幾點指導性的建議,交流會在和諧、愉快、奮進的'氛圍中結束。

一年來,我校以教師專業化發展爲契機,以加強教師理論學習爲抓手,傾力打造名師隊伍,目的是以教師發展推動學校發展。除了每學期正常的教研活動之外,學校還定期每月舉行一次教師讀書心得交流活動,讀書範圍既可以是學校提供教育教學著作,也可以是教師自己選定的相關作品。通過舉辦讀書交流會等各種活動,教師爲學生樹立了努力學習的榜樣,逐漸形成"在工作中學習,在學習中工作"的良好習慣,讓學習成爲改進工作和激發創新精神的動力,使讀書學習成爲一種習慣。

教師讀書的心得 篇2

提起龍應臺,相信喜歡看書的人沒有不知道的吧。初次接觸她寫的文章,還是在女兒上中學的時候,當時因爲女兒在備考時,很多時候的閱讀會出龍應臺寫的文章,因爲孩子不能讀懂文字背後的內容,曾經苦惱過(女兒因爲提前上學,年齡小),爲此,我也看書讀龍應臺的文章,以便和女兒一起了解她,讀懂她。

龍應臺,一九五二年出生於高雄縣大寮鄉,一九七四年畢業於臺南成功大學外文系,後獲美國堪薩斯州立大學英文

士學位,曾任教於美國、臺灣、德國多所大學。一九九九年至二零零三年春爲首任臺北市文化局局長,現任教於香港大學及臺灣清華大學。著有《野火集》、《銀色仙人掌》、《百年思索》、《我的不安》、《孩子你慢慢來》等十多部作品。

讀她的文章,慢慢感受她的文風,感受她的文字,關注多了,就想走近她,於是讀了她寫的書《目送》,六十八篇散文,寫父親的逝、母親的老、兒子的離、朋友的牽掛、兄弟的攜手共行,寫失敗和脆弱、失落和放手,寫纏綿不捨和絕然的虛無。她寫盡了幽微,如燭光冷照山壁。這是一本生死筆記,深邃,憂傷,美麗。自己在讀時,時時感同身受。因爲女兒備戰高考,曾經讓我一段時間忘卻了她,在同學組織的讀書會羣裏,看到了她推薦給家長的書有龍應臺的《孩子你慢慢來》,突然想起我的手機裏曾下載了此本書的電子版,由於手機不離手,讀起來方便,於是讓我以電子書的方式再次與龍應臺的文字相遇。

《孩子你慢慢來》這本書裏的龍應臺是一位母親,作爲母親的`龍應臺和作爲一個獨立的人的龍應臺有着豐富、激烈的內心衝突,她在書中說:"誰能告訴我做女人和做個人之間怎麼平衡?我愛極了做母親,只要把孩子的頭放在我胸口,就能使我覺得幸福。可是我也是個需要極大的內在空間的個人……女性主義者,如果你不曾體驗過生養的喜悅和痛苦,你究竟能告訴我些什麼呢?”而正是通過對這一衝突的訴說,表現出她內心深處的母愛。但這本書不是傳統母愛的歌頌,是對生命的實景寫生,我認爲只有真正懂得愛的作家才寫得出這樣的生活散文。

這本書以《蝴蝶結》作爲序,描述了她看着一位五歲的孩子爲自己包紮一束花,因爲花枝太多,而孩子的手太小,草繩又長,小人又偏偏想打一個蝴蝶結,反反覆覆打不起來,阿婆的着急,我的耐心等待,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坐在石階上,耐心等候孩子扎蝴蝶結的母親的畫面,這是一個多麼有耐心的母親,無論外界如何紛亂,我只願做一個願意等孩子慢慢來的媽媽,是多麼的恬靜,溫暖。

就是這樣一個女人,當她成爲了一位母親,當她感受溫柔的小生命時,當她陪伴這個小生命慢慢長大時,她深深體會到了作爲母親的幸福;從孩子認識“啵”(鳥)開始,媽媽就逐步帶着他認識了宇宙,認識生活的世界。世界之大,許多事情孩子都在探索,從牙牙學語中到“龍”帶給孩子的想象,從認識黑人到認識自己的身體等等,媽媽都陪在身邊,一同感受着孩子的點滴成長,感受着作爲母親陪伴孩子成長的幸福。

作爲母親,她是用心的,在給孩子讀故事書時,不想讓孩子接觸血腥的場面,不想讓這些文字帶給孩子不好的影響,爲此把一些不利於孩子成長的書束之高閣;作爲母親,她是精心的,爲孩子選幼稚園,不想讓一些不好的教育影響孩子的個性成長,跑遍了臺灣的很多幼兒園;作爲母親,她是有耐心的,當孩子犯錯誤時,她會耐心聽孩子講,與孩子一起分析利害關係,並給孩子適當的懲戒,讓孩子明白這樣一個故事:原野上有一羣乳牛,成天悠閒自在地吃草,好像整片天空、整片草原都屬於它們,一直到有一天,一隻小牛想闖得更遠,碰到了一條細得幾乎看不見的線

教師讀書的心得 篇3

讀書讓我更深刻得體會到了民主對於教育的重要性,在小學生眼裏,教師能夠與他們平起平坐,他們的心理也就獲得了一種平衡,這樣的教師也最能受到學生的敬重。覺得老師比較親近。這樣學生就樂意與我走近,常把心裏話告訴我,向我訴說煩惱和困難,我因此常和學生交流,瞭解學生們的狀況,爲工作的開展提供了有力的條件。

對於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的今天,要求教師要不斷吸取新信息、新知識、新理念,不斷充實自己;要不斷完善知識結構,做到博學多才,對所教學科,抓住要領,舉一反三,運用自如,更好的'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學習文化知識,提升綜合素質。作爲教師,不僅要學習專業知識,精通本專業知識,還要學習與本學科相關的人文知識,如社會、心理、信息技術等,力求知識全面。只有自己的專業知識、業務水平提高了,對教育教學工作才更加熱心,態度才更加積極向上。

其次,必須熱愛自己的教育對象——學生。教師應該是一位雕塑大師,能將一塊坯材,用自己的思想與感情,將它雕塑成一件藝術精品。從本質上看,學生並不存在好與差之分,“差生”之所以“差”,原因在於他們潛能被種種主客觀因素所束縛,而未得到充分的釋放而已。來自學生自身的主觀因素和來自客觀的影響。主客觀的因素,都會嚴重束縛學生內在潛能的發揮,都會成爲學生健康成長與發展的障礙。

教師讀書的心得 篇4

哲人云:

書籍是麪包!書籍是營養!

書籍是智慧!書籍是力量!

……

而當今時代,更是知識經濟時代,所以黨中央、教育部一再提出:創建學習型社會,終生學習……

作爲一名教育工作者,社會的發展、時代的發展、科技的發展、教育的發展迫切要求我們,轉變觀念,參與課改,創新教法,變“知識型”教師爲“科研型”教師。要創新、要科研,必須學習;要學習,要思考,必須讀書。古人謂人生三味爲:“布衣暖,菜根香,詩書滋味長”。的確,詩詞怡情,哲思明理,歷史博見,科學增智……無論那一門類的書,只要不是“僞書”,讀之對我們都是有益的。

我國著名畫家齊白石曾經說過:“一息尚存要讀書”。一個畫家、一個耄耄老人尚且如此,面對知識更替、知識趨於爆炸的今天的我們,特別是我們這些爲祖國未來授業解惑的教師,更應博覽羣書,順應時代的發展,做時代的發展、學習型社會的先行者。

高爾基也曾說:“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正是有了越來越多、各種各樣的書籍,人類纔不斷走向進步、走向文明、走向發達。當然,書籍也是個人進步、成功的基石。我國古代“手不釋卷”的故事,就是最好的證明:

“三國時期,吳國大將呂蒙十分善於領兵作戰,曾立下不少戰功。但是他有一個缺點,就是不愛讀書。

有一次,吳王孫權派他去守護一個重要的地方,臨走前囑咐他:‘你現在掌管軍政大權,應多讀些史書、兵書,才能把事情辦好。’呂蒙聽了,感到很爲難,搖頭說:‘軍隊裏事情太多,哪有時間讀書啊。’孫權很不高興,批評他說:‘你這話不對,時間是靠人擠出來的,我過去愛讀書。主管國家大事以來,雖然很忙,還是擠出不少時間,攻讀史書、兵書,收穫很大。漢朝光武皇帝,領兵打仗很緊張,仍然手不離書本。你爲什麼不刻苦讀書呢?’聽了孫權的話,呂蒙覺得很慚愧,心服口服。從此以後,他努力讀書,知識越積越多。

有一次,吳國主將魯肅和呂蒙討論軍事,呂蒙講得很有見解。魯肅聽了非常高興,他對呂蒙說:‘我以爲你還是個大老粗呢,想不到你已變成了學問家,再不是過去的呂蒙了!’呂蒙笑着說:‘士別三日,刮目相看。咱們分別這麼久,你還是用老眼光看我呢!’

後來,呂蒙做了吳國的主將,他有勇有謀,屢建奇功。”

呂蒙能做吳國的主將,他的進步,就是靠書籍。一個舞刀弄槍的“粗人”也能勤奮學習,刻苦讀書,我們“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會有何不能?我國著名數學家陳景潤,早年也只是一名普通的中學數學教師,但他爲揭開“歌德巴赫猜想”之迷,一有時間就進圖書館查閱資料。所借書籍,常常不分白天黑夜地攻讀。一次,在路上讀書,碰到了樹上,他以爲碰到了別人,趕緊說對不起……他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時間,不停地演算、證明,在不到6平方米的`宿舍裏,草稿摞的比人還高。功夫不負有心人,最後,他終於成功了。古今中外,不可計數的普通人都是通過自己廢寢忘食地攻讀、鑽研,才取得了事業上的成功。所以,古人說:“書猶藥也,喜讀之可以醫愚。”還說:“讀書,可以開茅塞、除鄙見、得新知、廣見識、養靈性。”我國古代,還把讀書人家稱爲“書香門第”,認爲書是有香味的。的確,書就像一杯茶,一杯好茶,它需要細細品味才能發現其絕妙之處。而我認爲:書,更像一位老朋友,一個忠實的、知識廣博的朋友,她隨時爲你增知,使你廣聞,開你眼界,促你進步……

讀書吧,因爲“開卷有益”,所以,我們樂聞書香。

教師讀書的心得 篇5

一次無聊時,隨手拿起《給教師的101條建議》隨便翻翻。看了一會以後,不禁後悔起來。後悔的是:一本這麼好的書天天在我臉前擺着,我卻沒有去看。書中沒有華麗的詞藻,也沒有最新的教育改革理念,更沒有泛泛而談的教育理論。它通過實際的例子來闡述解決問題的技巧和建議。本書的101條建議體現出作者注重教學的實用性和人性化,注重在與學生的接觸中融入他們的情感世界,並強調情感教學與創造性教學手段的結合的教學理念。書中的建議簡單易學、易於實踐。

讀了“優秀教師的態度和行爲”這一章,使我明白了,學生是活生生的人,他們有他們自己的思維和評價,我們不能一味地按照自己個人的意願去設計他們的未來,應該重新審視自己的`工作,每天都要圍繞着“究竟爲了誰?”來反思自己。孔子告誡我們一日要三省,從事教育工作的我們更應該日日反思,做到自我批評。

當我讀到“永不消散的教師魅力”這一章時,我恍然大悟,教師的時間應該從讀書中來。蘇霍姆林斯基說,“只有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就像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想的大河一般。”讀着讀着,頓覺眼前一亮,我突然明白了,爲什麼像應彩雲那些特級教師,課堂上總是那麼得心應手、左右逢源、遊刃有餘,不管學生出現什麼狀況,他們都能及時巧妙地做出引導,讓課堂因生成而煥發精彩,給聽課教師一種藝術的魅力和樸素的享受。原來是“讀書”給他們的課堂注入了新鮮的血液,讓課堂展示出最本真的美麗。只有不斷從書中汲取教育教學養料,積澱自己的內涵,才能在課堂上源源不斷地傳授給學生知識,課堂纔會有效。

《給教師的101條建議》就是這樣的一本好書,這本書爲我提供了最好的學習和實踐機會。

教師讀書的心得 篇6

一本好書,總能給予我源源不斷的啓示,把它放在牀頭,讀一讀,養養心,也且把它當做一個鬧鐘似的,提醒着我,當一名好教師——凡事心平氣和,潛心教書,用心做事,耐心待生,不斷汲取,提升自我。

雖說,教育是無法複製的。富有魅力和人性的教育,永遠是這個教師——這個班級——這個孩子——這個家長的一對一。但薛瑞萍老師傳遞的是一種精神,是對教師心靈潤澤的養料。

這樣一個老師,老師每天上好一節課,每天做好記錄反思,每天和家長在線溝通,每天閱讀,每天和孩子一起成長……做到這些一次兩次並不難,而貴在堅持,這樣踏踏實實做教育的人,令我深深的敬佩,這樣的教師才真正對得起“教師”這一神聖的稱呼。

關心孩子,我們真的做到了嗎?沒有一個孩子不是抱着一顆學好向上的心來學校的,只是各人的能力、悟性、家庭環境所給的滋養不同。他們把無限的信任給了教師,教師應當對應他們的心願,而不是根據他們呈現的優秀度,回報相同的信任。面對孩子天真無暇的雙眸,我們當教師的是否問心無愧,我真的盡我所能了嗎?今日聽王煒老師的講座,聽到這樣的一則故事。“一名教師剛生完孩子回來,校長找她談話,希望她接下來能潛心教書,她的回答是現在她已經把一些教學工作看得很開了。校長如是回答,那那些孩子怎麼辦?我們是身負責任的啊。”是啊,一個孩子對於班級,對於教師而言你,可能他平凡無奇,我們甚至有時候會忽視他們中的一個,可是對於一個家庭而言,他們是唯一的希望,是寄予了家長深深地期望的。對於學生個人而言,我們小學教師的啓蒙引導,又是起到了多大的一個作用。我們身負重擔,不爲別的',就爲這一份責任,我們就該好好地工作,去關愛每一個孩子。

那麼如此勤勤懇懇地當一名好教師,除了責任,對於我們自己又有什麼好處呢?作爲本然自利的個體生命,不考慮這點是有悖情理的。我想當教師這一職業,本身就是對自我的一場修煉,是自我成長的一個過程。有時候我會發現我給予學生的還遠不如學生給予我的呢。

教學一年級,從一開始的嫌煩嫌累,彷彿一隻無頭蒼蠅到處亂撞,到慢慢地理出一個頭緒來,慢慢地靜下心來,耐心教書育人,細細品味生活的五彩斑斕,孩子們一天一個樣,進步是有目共睹的,豈不樂哉?那些汗水,付出的,總有一天會還給一個大大的收成。一直堅信“未來的那個你,會感謝今天拼命努力的自己”更何況,未來還有那麼多孩子因你的付出有了那麼一點好的變化。想到這些,還不能說教師是一份多麼幸福的職業嗎?這些都是從薛老師《心平氣和的一年級》一書中悟出來的。若不是這一本書,今天的我,還是會常常氣急敗壞地站在講臺上,對那些頑皮固執的學生大呼小叫;成天嘮嘮叨叨工作的不如意而不懂得自我反省;被學校大大小小的事忙得焦頭爛額而忽視了真正去靜下心來教書育人的本職工作。或許沒那麼糟糕,但也絕不會懂得應心平氣和地去對待每一個學生,從孩子那裏學習,和孩子共有成長,爲他們的快樂而快樂,感恩每天的工作。當然也有耐不住性子、放錯發火的時候,我的“修煉”還遠遠不夠,纔剛剛開始,我很慶幸,在一開始,我就遇見了這樣一本好書,每天上班,它就提心我:不要着急,不要生氣。要微笑,要溫和。是這本書及時地指引我走上正確的道路。

薛瑞萍老師在班級中實施了一項“請跟我來”的方案,意思是讓家長跟着老師的步伐,配合教師共同幫助孩子成長。她隔三差五地給家長“寫信”,通過網絡普及教育知識,在學校教育好孩子,在家也讓家長跟上步伐來,雙管齊下。充分調動挖掘家長的力量,這一股強大的力量給予了最得力的幫助。這個老師當得多辛苦,又是多麼踏實啊。她把這樣的辛勤工作謂之爲“一場修煉”。

在《心平氣和的一年級》一書中,薛老師也寫到自己爲班級的每個孩子建立“可愛一幕”的成長記錄,目的是“逼迫”着自己去發現每個孩子的閃光點。多麼用心的一個老師啊。通常我們當教師的有時候是太過“挑剔”了,又常常被“怒”之浮雲遮了雙眼,學會賞識是多麼重要啊。我也學着薛老師的樣子,儘量每天去發現一個孩子的可愛之處。漸漸地,我覺得自己更喜歡他們了,他們是天使一般的孩子以前我怎麼都沒發覺?薛老師說的對,喜歡他們就是喜歡我們自己呢。

吳婷小朋友上課總是走神,作業完成得一塌糊塗,家長又因爲總總原因不能做好監督輔導,實在令我頭痛。後來我漸漸地發現,她其實是一個很熱心腸的孩子,我漸漸地喜歡這個孩子,也發現她一直努力地想要做好一件事情,有空就自己練習口算,這些行爲實在令我很感動。

汪春旭小朋友平時柔柔弱弱,今天生病了,卻還是堅持要把一節數學課上完,他的品質不是很令人欽佩嗎?

……

每個小朋友都有着可愛的一面,他們的可愛之處也深深感染着我,使我覺得每天的工作都是有意義的,使我一遇見孩子就不自覺的嘴角上揚,讓我感受到和孩子們相處是一件幸福的事。平時就算我再兇,有時候也失去耐心,可是下一秒孩子們見到我還是會真誠地向我問候,依依地和我說再見。就爲這一點,作爲教師的我就應該對他們多一點耐心。天使一般的孩子我怎麼捨得去責怪,去放棄,去敷衍?對於過去的不足之處我表示慚愧,今後我定時刻勉勵提醒自己——做一個心平氣和的教師。在一場修煉中,成爲一名幸福的教師。

教師讀書的心得 篇7

今年暑假,我懷着激動和興奮的心情,讀了著名教育家李鎮西的《做最好的老師》一書。這本書記載了李老師從教25年的經驗與收穫,書中從作者步入崗位初期寫起,從青澀寫起,到有一定的經驗,到閱歷豐富,滿腹經綸,將自己的成長與成熟一步步介紹給了讀者。讀後,使我受益匪淺。李鎮西的教育思想和智慧,對教育觀、學生觀、班級管理、學生思想工作、學生心理健康、語文教學的理念和實踐,都有其獨到的見解。他的觀點,他對班級的管理,使我感動,讓我折服。同時,使我這個頗有一定教齡的老師,從中找到了前進的方向,更看到了未來和希望。在這裏,我可以找到教育的最新理念;在這裏我可以學到寶貴的經驗總結。從李老師成長的印記中,我們可以看到自己進步的影子;從他的成功教育案例中,我找到了一些適合我們時代的方法。它讓我明確了作爲一名教師的目標,那就是成爲一位敢於自我批評、善於積累、善於反思、有愛心、勇於挑戰、有目標的老師!

有人說,愛是一盞燈,黑暗中照亮前行的你;愛是一首詩,冰冷中溫暖渴求的心房;愛是夏日的風,冬日的陽,春日的雨,秋日的果。是啊,著名教育家李鎮西的教育理念《愛是永恆的教育理念》,正是證明了這一點。他把自己所有的愛,全部傾注給了他所熱愛的教育事業,25年如一日,愛生如子,用他那“激情燃燒的歲月”,譜寫着一幕幕愛的篇章。他把自己融入到班級這個集體大家庭裏,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裏面去,把自己當作學生的`朋友,去感受學生的喜怒哀樂,去贏得學生的信任與敬佩。

對照李鎮西的教育方法,我發現:自己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有着很多不當之處。例如:在對待學生的態度上,由於急於求成,常常忍不住對學生髮火,缺乏教育的技巧;有時,對完不成作業的學生,缺少耐心輔導,缺少個別引導,使學生對我敬而遠之,師生之間缺乏代溝。

通過讀李鎮西的《做最好的老師》一書,我不斷反思自己,深感愧疚,覺得自己與一個好老師的差距太遠了,這哪是愛學生?反思後才認識到:教育上的愛,不是爲了達到一個目的而做出的一種姿態,它是一種思想,一種情感,一種氛圍,運用得恰當,它會把“愛”自然而然的貫穿於教育的某一個環節,也會不聲不響的體現在教育的每一個細節,更會潛移默化的浸潤着每一個學生的心靈。所以,我深深感悟到:因爲愛,冰雪會消融;因爲愛,枯木會逢春;因爲愛,希望綻放華彩,因爲愛,能撥雲見日,未來永值得期待;因爲愛,所有的生命才收穫了圓滿。

作爲一名人民教師,我決心以著名教育家李鎮西爲榜樣,以“愛”爲己任,在今後的工作中,積極進取,顧大局,識大體,努力按照上級的要求,按學校要求,高標準嚴格要求自己,樹立競爭意識,不但要自己思想過硬,品行端正,業務水平高,樂於敬業,端正態度,明確責任,勇創佳績,還應想方設法投入到學校集體的建設中,增添自己的一分力量,爲校增光、添彩。自覺維護學校利益,遵守規章制度,服從安排,舍小家顧大家,潔身自好,吃苦在前,享樂在後,甘爲人梯,愛生如子。

最後,借著名教育家鎮西小語作爲我的座右銘,“教育是心靈的藝術,愛心是教育的靈魂”鞭策自己,激勵自己,這就是我——一位人民教師在學習中的方向。

教師讀書的心得 篇8

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是建設一支結構合理,業務精良,具有創新意識和較強教育教學能力,高素質的研究型教師隊伍。要建設這樣的教師隊伍,強化學科教研組的教研無疑是一條較爲有效的途徑之一。學科教研組是學校中各學科教師發揮集體智慧,提高教學水平和教學效益的教學研究組織,是同一學科教師開展教學研究的一個重要基地。學科教研組的教學研究是以新課程精神爲導向,以促進每個學生的發展爲宗旨,以課程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具體問題爲對象,以教師爲研究主體的理論指導下的實踐性研究。教師通過教研活動,能把知識轉化爲解決問題所需的技能、技巧,促進教育教學能力的形成和發展。教師具備了過硬的教育基本功,才能保證教學任務的完成,並取得更佳的教學效果。

本學期化學教研組在學校以及教科室的指導下,開展了很有成效的教研活動,很多老師都反映,活動有層次,有主題,有內容,體現了真正意義上的校本研修。反思這些教研活動,我總結了這麼兩點有效的提高活動效率的策略。

我很擔心說不好將想法說出來

化學教研組有一定的科研意識和能力,多名老師有着很多榮譽,大家也都很有經驗。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換成其他學校的教研組,可能有一些老師在組內討論時會很沉默、不說話;擔心自己說不好,不能在討論時聚攏老師們的思維,並將討論引向深入。

應該說在這一點上,鰲江中學化學組一直有着優良的傳統,本學期在組長的帶領下,化學組每次都是暢所欲言,每次的討論都不是講空話,是對具體課堂的研討,因爲我們只是想把正在探討的東西表達出來,並不是接受專家的考評。

當然,在參加活動前要做好充分的準備,比如指定主評人,或者是參加說課的人選等。

誰先來發言話語順序調整出效果

教研組活動經常會圍繞一節公開課來展開評課和討論,但是誰先來發言呢,按照以往的慣例,開課者先講思路,然後同年段老師先點評,因爲他們對教材比較熟悉,其他年段老師再補充,或者組長讓一位老師主評,其他老師再補充,這種發言形式的優點是講評比較到位,先有完整評析,再有細節補充。缺點是後輪到的老師可講的內容比較少,尤其是可能會讓本不多講的年輕老師更沒有機會發表自己的見解,得到的鍛鍊機會更少了。我在想,是不是可以換種方式,讓年輕的老師先講,再由經驗豐富的老師補充,這樣會更多的把機會留給年輕人,更多的讓他們得到鍛鍊。大家也會意識到,青年老師們講得蠻好的,重視我們年輕老師。

讓年輕老師先發言,請經驗豐富的老師壓臺,表面看是打破了以往的規則,其真實的意義是爲羣體對話提供了一個有益的.空間。因爲,這使得討論中的話語控制權不再僅僅掌握在經驗豐富者手中,而是掌握在整個團體中,讓參與活動的每一個成員的獨立思考都成爲一種資源,成爲對擺在桌面上的不同見解的一種迎接方式,進而使團體中的每個成員都有可能在自己原有的水準之上有所長進。

總的來說,教研活動本質上是一種同伴互助的集體學習,它的有效展開關涉到有着同樣的問題或者對同一件事情有着熱情的工作夥伴的參與,如何讓參與的每個人都捲入進來,需要一定的策略,也需要有個培植能力和習慣的過程。應該說,要使教研活動有效,我們需要在一定的理念指導下,對方法進行選擇,對過程進行調控。

教師讀書的心得 篇9

“生活裏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裏沒有書籍,專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我很喜歡莎士比亞說的這句話。正是如此,我在寒假裏讀了一本叫《哈姆雷特》的書,是莎士比亞所著。

《哈姆雷特》又名《王子復仇記》,是莎士比亞最負盛名,且被人引用最多的一部劇本。習慣上將本劇與《麥克白》、《李爾王》和《奧賽羅》一起並稱爲莎士比亞的“四大悲劇”。

《哈姆雷特》寫的是丹麥王子哈姆雷特回國奔喪,父王鬼魂訴冤,囑其報仇。王子裝瘋,安排“戲中戲”,證實了新王殺兄的罪行。錯殺大臣後,王子被打發出國,他洞察新王陰謀,中途折回。新王備下毒酒毒劍,挑唆大臣之子與王子決鬥,欲置之於死地,最後三人同歸於盡,母后也誤飲毒酒而死。

我們從莎士比亞的創作裏獲得靈感、啓示和智慧。時代變化了,社會進展了,儘管民族有歧異,地域不相同,世界各地的學者們都在莎翁身上發現巨大的歡喜、無限的生命,都禁不住讚歎:“人是一件多麼了不得的`傑作!”這段話寫的不就是莎士比亞自己麼?他不就是宇宙的精華、萬物的靈長麼?

教師讀書的心得 篇10

最近我讀了後思緒萬千,使我更加深刻的理解:“教育的真諦在於將知識轉化爲智慧,將文化積澱爲人格”,“一個教師能走多遠,她的學生就能走多遠”,“教師因讀書鑄就備課靈魂,便成爲了教育的永恆愛心、理想信念、社會良知以及社會責任心,這,纔是一個真正的教師不可或缺的靈魂”。

而淡泊名利、志存高遠,鑄就高尚師德,一名合格教師,應該以身示範,在思想上崇尚師德,在行爲上體現師德,在師德中體現自我價值,實現崇高的教育目的。用陶行知先生當年的話來說,就是“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無私無畏精神。師德的核心是師愛。要關愛每一名學生,關心每一名學生的成長進步,以真情、真心、真誠教育去影響學生,努力成爲學生的良師益友,成爲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這就是“師愛”。對教師而言,高尚的師德也體現在嚴謹的教風之中。

教師的工作固然是一種職業,但它更是一個事業,幹事業就需要有一種專業精神。教師的專業與一般職業相比,所不同的是我們面對的.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體,它需要我們用不同的彩筆渲染,而渲染後的作品效果如何,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師,取決於教師的專業素養。可以說,教師是否具備良好的專業底氣,是能否提供良好教育的前提。任何一位教

師,都要學會把學習獲得的能量轉化爲課堂智慧。教師的智慧之所以有差別,課堂教學效果之所以有好壞,關鍵在於教師能否

發現自己的優缺點,能否在課堂教學中做到揚長避短。我認爲除了學習、觀摩、研討外,更重要的是要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根據學生實際和學習所得主動實踐,並在課後積極反思自己的成敗得失,進而再指導自己的課堂實踐,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學特色。

在我的班上還有部分“後進生”,欲轉變這些“後進生”,除了加強深入細緻的思想教育和進行科學嚴格的行爲規範訓練外,還應幫助“差生”獲得學習上的成功感,並以此樹立起一種健康而穩定的精神追求。如果我們用發展的觀點看待學生,就有可能把自己對學生的希望與信心傳遞給學生,燃起學生深藏於內心深處的希望之火,使學生獲得源源不斷的進步的動力;就有可能在教學中不斷髮現學生的發展潛力,努力挖掘學生的發展潛力,爲學生髮展開拓廣闊的空間,也就會堅信學生的明天會更精彩。我們也會因胸懷廣闊、會因善待學生而在教育中不斷地收穫着成功、快樂與幸福的。

既然我們選擇了教師這個職業,我們就要,保持一份好的心情,積極尋找生命中每一個階段的亮點,讓平凡的日子裏充滿燦爛的陽光,爲自己的生命而感激生活。使我們每個教師的生命因教育而精彩。

教師讀書的心得 篇11

俗話說“讀書,多讀教育經典,經典可以使人趨真向善;經典可以使人寧靜志遠;經典可以使人榮辱不驚;經典可以使人氣質高雅;經典甚至可以改變我們的思想和行動,改變我們的人生。”這是我拜讀管建剛老師的《一線教師》這本書最深的感受。

書中的“十個一線”即“一線作業學、一線紀律學、一線協助學、一線情感學、一線育人學、一線自立學、一線個案學、一線激勵學、一線複習學、一線反思學”給了我無限的思考。這不就是我們一線教師工作真實寫照嗎?

書中記錄了管老師作爲一名底層的一線教師,每天大量付出,卻不爲人知的。部分,看書中的一個個生動鮮活的例子,彷彿就在記錄身邊的瑣事。這其實應該是我們每個一線老師在自己的教育、教學中曾經或正在抑或將來可能遇到的一系列問題,諸如學生作業問題、課堂紀律問題、班級管理問題、育人問題、考試複習問題及教學反思問題等方方面面可能出現的。問題,同時管老師以自己的智慧,以一個探索者的精神記錄了自己的'解決這些問題的良策。這過程中,管老師設身處地地道出了我們一線教師的困惑與迷茫,忙碌與艱辛卻又快樂地工作着。這應該也是我們每一位工作在平凡崗位上的一線老師的心聲,同進也爲我們在教學方法,管理策略作了很好的引領,對我們真是大有裨益啊。

讓人佩服的一點是管建剛是一位校長,作爲校長的他,能如此超脫,一心一意教自己的書,走進學生,親近學生,關心愛護學生,蹲下來悉心聆聽他們的心聲,熟悉他們的呼吸,什麼叫用心做教育,這就是最好的回答!

當然,閱讀此書也發現自己有以下幾方面不足:一方面是缺乏傾聽的耐心,忽略了學生的“真情告白”其實每件事學生都有他人心裏的“認爲”,這是學生對事物的判斷,他的“是對是錯、是美是醜”也是有標準的,也許這評分標準可能需要調整和指導;一方面是“臆斷”封住了學生的“辯解”,忽略了對“真實容觀”的認識,教師應設身處地地從學生角度思考問題,要重視學生的存在和需要,尊重學生的行爲選擇和奇思妙想。作爲教師,應該正視自己在學生中的形象,要了解學生喜歡怎樣的老師,並不斷修正自己在學生心目中的形象,這是我努力追求的目標。

我認爲,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從多方面、多角度激勵學生,喚起學生的求知慾,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從而使學生能自覺地、能動地根據個人的特長和發展優勢去努力,讓自己得到全面、和諧、充分的發展。

教師讀書的心得 篇12

《做最好的老師》中李鎮西老師的話說得富有智慧和哲理,道出了他的心聲,也說到了我的心坎上,它是我以後工作的航標燈,指明瞭我工作的目標和方向。

我以前只知道教育需要一直以來,我一貫以成人的標準來衡量幼兒,以成人的眼光來看待幼兒,希望他們變成我想象中的幼兒們承認教育的對象是活生生的人,那麼教育過程便決不是一種技巧的'施展,而應該充滿人情味;

教育的每一個環節都應該充滿着對人的理解、尊重和感染,應該體現出民主與平等的現代意識。雖然就學科知識、專業能力、認識水平來說,教師遠在幼兒之上,但就人格而言,師生之間是天然平等的;教師和幼兒不但是在人格上、感情上平等的朋友,而且也是在求知道路上共同探索、前進的、平等的志同道合者!

教師讀書的心得 篇13

如果你能夠真正地把愛給所有的孩子,真正地用心看待自己的每一次講課、每一次與學生的溝通,你一定會感受到老師的樂趣、體驗到做教育的幸福。——朱永新《致教師》

夏丐尊說:“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可很少有人能真正理解這句話的含義,對大多的教師而言,認爲能教出好成績就是好老師;而我們各級優秀教師評選條件中也很少出現“愛學生”這樣的字眼。當然,要將“愛學生”作爲一條評價標準,確實操作起來不太容易,但事實是這一標準基本是被忽視的。這樣一來,大多的教師在愛學生方面明顯就有了缺失。

李鎮西老師教育的愛心教育想必大家一定耳熟能詳,也正是愛心,譜寫了李老師的教育傳奇。每每讀到李老師的教育故事,總感到熱血沸騰。是啊!我們的教育中因爲缺少了這份愛心,使得很多“問題學生”失去了矯正的.機會;青春路上“失足”的學生,沒能得到心理輔導而越走越遠;學困生喪失了進步提高的機會;尖子生僅僅成績優秀,人格、道德淪喪……所有這些,都是我們的愛心不夠造成的。

有人說:“沒有愛,教育就是一場苦役”。可現實中的教育,愛是匱乏的。站在講臺上的老師,整天板着面孔,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態。對於學困生,甭說愛心,就是耐心,也不夠;對於問題學生,動輒批評,很少與學生溝通交流,更不會走進學生心靈,又怎能用心靈贏得心靈?

談起教師這個職業,很多人會嗤之以鼻,就連我們自己,也很少正視,其實這是很不應該的。我們應該在教育歷程中,“以愛心喚醒童心”,愛教師這個職業,愛每一個學生,用心看待每一個學生,用情上好每一節課,在我們的職業旅程中用心發現和挖掘教師這個職業的魅力,感悟幸福,收穫幸福。正如朱老師所言,教師應該努力挖掘教師職業的內在美,從而堅信自己所從事的是一個影響人的一生的、值得爲之奮鬥一生的事業。

這樣,你會更加熱愛教師這個職業,而且不僅作爲職業,視爲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