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幼兒園教育隨筆心得體會

幼兒園教育隨筆心得體會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2W 次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對隨筆有些瞭解吧?隨筆通常指一種散文體裁,隨手筆錄,抒情、敘事或評論不拘,篇幅短小。想要更多的瞭解隨筆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教育隨筆心得體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幼兒園教育隨筆心得體會

幼兒園教育隨筆心得體會1

我國著名的教育家、兒童心理和兒童教育專家陳鶴琴提出:“生活即教育”。這是我國現代兒童教育中有價值的思想,爲此,我們抓住各種生活機會,大膽嘗試,充分教育幼兒,鼓勵幼兒。

案例一:

點心前孩子們在廁所內洗手,不一會傳來了哭聲,尋聲一看只見樂樂摔在地上,正在哭泣。原來昊昊洗手推了她,只聽昊昊理直氣壯地說:“我應該排在前面,我個子高。”王月馬上反對說:“不對,洗手時應該大家一起洗。”我就問:“那我們應該怎麼洗手呢?”班級中一下子又開始炸開了鍋,三三兩兩地議論起來,阮依陽說:“一組一組去洗。”而樂樂不願意了,說:“排好隊,一個接一個去洗手的辦法。”“我們要相互謙讓着洗手,等其他小朋友洗好再去洗。”這時我一邊洗手一邊哼着兒歌“你不推,我不擠,一個挨着一個,大家都是好朋友……”孩子們聽了非常的新奇,一下子亂哄哄的教室內安靜了。

案例二:

之後在一次角色遊戲中,幾個小女孩正在排隊打電話,可是昊昊卻要插隊打電話,這時一旁的阮依陽說:“你應該排隊。”“對呀,可以等其他小朋友打好電話,你再打。”小龍女說,“要謙讓。”洋洋在一旁說着,不一會傳來了兒歌聲:“你不推,我不擠……。”教室一陣歡聲笑語。

分析:

對於小班幼兒來說爭吵是一個司空見慣的問題無論,結合於陳鶴琴“生活即教育。”教育來源於生活,但是由於小班幼兒年齡特點,大多以自我爲中心,喜歡與同伴爭搶,同時喜歡模仿,不能用簡單的說教。所以在案例中,當孩子們發生爭吵時,對於孩子們爭吵的行爲我並沒有一味的阻止,對他們進行說教。而是用小班孩子特別喜歡的兒歌來打動孩子,進行教育,同時兒歌便於小班孩子模仿,兒歌朗朗上口,一方面穩定孩子們的情緒,另一方面,又可以用來提示孩子,效果非常好。所以我一邊洗手一邊念兒歌,孩子們一下子非常地新奇,都模仿起來了,慢慢行爲控制情緒的影響漸漸降低了。而我另一成功之處又在於,在角色遊戲中,當排隊打電話發生了“插隊”現象,孩子們懂得解決生活問題,大家唱起了兒歌,一件小事一下子就迎刃而解了,從中我們不難發現孩子們漸漸懂得解決生活的方式。

陳鶴琴的“生活即教育”,在實際工作中,我們應着重於孩子生活的體驗,同時運用孩子喜聞樂見的教育方式教育孩子,使孩子在實際生活中學會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這就是我們的教育目的之所在。

幼兒園教育隨筆心得體會2

我一直認爲,老師和媽媽一樣,對孩子的愛是最純粹的。沒有哪個老師不想將自己的學生教好。不同的只是真正的媽媽孩子很少,而老師的學生很多很多。很多優秀的老師自己孩子成績甚至不如家庭條件一般的學生,因爲他們將更多的愛給了學生,忽略了對自己孩子的照顧。

我一直覺得,老師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不亞於媽媽。在孩子們心中,老師是親切的,神聖的。幾乎每天都有孩子會在我耳邊說悄悄話,非常信任的告訴我他們家裏發生的祕密。有時候無意間摸摸孩子的頭,他甚至會高興一整天。

媽媽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他們的一言一行都決定了孩子未來。我們幼兒園老師也是孩子正規教育的第一任老師,也必將對孩子的一生產生深遠的影響。

尹建莉老師是一位智慧的媽媽,她教育女兒的理念和方法讓人耳目一新,豁然開朗。

一、讓孩子靜靜的承受痛苦。

讓孩子在打針是不哭確實是一件極其困難的事情,就像讓剛剛上小班的孩子不哭一樣。在預防接種時,全班的孩子哭聲雷動,幾乎沒有辦法制止他們哭泣。怎樣讓他們不哭?我們常常採用物質刺激法,發糖果,買玩具。也用了恐嚇強迫法。但很少能夠奏效。因爲對孩子來說,打針的痛苦對未諳世事的他們來說是巨大的,很少有東西能夠減輕這種痛楚。 尹建莉老師是這樣做的:先將打針的原因告訴孩子,然後將打針的疼痛正確的告訴孩子,最後進行正面的鼓勵。一歲八個月的孩子居然忍受了打針的痛苦,鎮靜的完成了整個過程。 教育無小事。從打針這件事上,尹老師發現了教育的契機,進而找到培養孩子忍耐痛苦的方法。孩子越小的經歷,對其成人後的影響越大。讓他們從小獲取承受痛苦的經驗,也會爲他們將來直面痛苦增加勇氣。

痛苦永遠是一種客觀存在,並將在人的一生中不斷以各種形式反覆出現。有時候,皮肉之苦甚至是最簡單的。可以說,人的一生,是在戰勝一個又一個痛苦的基礎上獲得發展進步的。因此,從小做起,從小事做起,教給孩子承受痛苦的方法,這無疑將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而我們平時,當孩子不小心跌倒而傷心大哭時,我們一定是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去勸慰。孩子碰上一點小小的痛苦時,我們老師和家長都會心痛不已,那麼,他們的將來面臨真正的痛苦時會怎樣呢?

二、讓孩子獲取學習的魔杖

有一根魔杖,被它點過之後的孩子學習能力強,會獲得神奇的能力。這根魔杖就是大量的課外閱讀。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學生的智力發展取決於良好的閱讀能力。”

作者在書中列舉了一個親身經歷的例子:四個同班同學,在小學五年級時相差無幾,不同的是兩個閱讀能力強,其餘兩個從不閱讀課外書。幾年後,閱讀能力強的孩子在重點中學遊刃有餘,其餘兩個雖然參加了很多輔導班,卻在普通學校學習吃力。

我們一直從小就給孩子很大的學習壓力,要求他們必須考100分,必須遵守紀律,參與各種各樣的補習班。其實,我們讓孩子取得好成績的方法也很簡單。就是讓他們大量的練習。殊不知,這對他們的智力發展沒有任何益處,甚至會產生負面影響。要給他們的學習能力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只有課外閱讀。

就幼兒生而言,智力發展水平還沒有表現出很大的差異,也沒有應試教育的壓力,正是培養他們閱讀能力的大好時機。這就需要我們幼兒教師精心實施各項閱讀活動,給孩子學習能力一根神奇的魔杖。

三、讓學生學會善良和豁達。

善良和豁達是永遠相隨的。一個能給小板凳揉痛的孩子,她對別人會有更多的理解和愛心。遇到問題從不偏執於自己的理由和利益。這樣的思維方式不僅讓她在當下心情愉快,也能保證她一輩子不吃大虧。

人與人之間的衝突是永遠存在的,幼兒亦是如此。當孩子不小心磕碰兒哇哇大哭是,當孩子因爲一點小事與其他小朋友發生衝突時,怎樣在這種衝突面前給孩子正面的引導?尹建莉老師的做法是:讓孩子正視對方的痛苦並同情對方。她在孩子與小板凳相撞時,教育孩子同情小板凳,給小板凳揉痛。她告訴孩子:小板凳更弱小,更需要同情。善良是天生的,但往往在平時生活中因爲衝突處理不善而漸漸泯滅,內心漸漸就會被自私和冷酷取而代之。 做個好人,這應該是家長培養孩子的主要目標之一。人只有和他人和諧相處,才能求得滿足與幸福。愛他人應該是從人心中迸發出來的東西,它是人自己的力量。憑藉這種力量,人使自己和世界聯繫在一起,並使世界真正成爲他的世界。但現實生活中,家長往往教育孩子不吃虧,與人衝突時決不讓步。所以,在幼兒發生很多的矛盾中,家長的不正確教導往往是發生衝突的根源。有時候,對家長的教育方式我們是無能爲力的,但在孩子矛盾處理中我們是主角。這個時候,用給小板凳揉痛的方式處理會潛移默化的將善良的種子播種在他們的心裏,生根發芽。

四、將孩子當成孩子。

人之初,性本善。孩子就是孩子,他們天真純潔,不諳世事。屬於他們的世界,應該是快樂,自由,因爲他們正處在個性發展的最好時光。然而,我們大人把更多的期許,把更多的自己的觀念,強加給他們,甚至把我們未完成的理想,都變成他們奮鬥的目標。給孩子太多壓力,一定會壓垮他們稚嫩的翅膀,並給他們的心靈投下陰影。

(一)我們要容許孩子生活上犯的小錯誤。

孩子在生活中,會犯很多的小錯誤。這可能和父母的教育有關,也可能是天性使然。有時候,人專注於某一件事情,就會遺忘掉另一件事情。許多大科學家都愛犯小錯誤。比如弗洛伊德就常常找不到自己的家。然而,我們往往對孩子的錯誤缺乏理解,常常責備他們。或者走另一個極端,什麼事情都提醒他們,幫他們做好。無法讓孩子自由走路,那麼他們永遠也難以自立。

幼兒園教育隨筆心得體會3

一、觀察對象:

小班(姚姚)

二、觀察實錄:

(一)早晨來園

姚姚:(跟外婆再見後)“老師,現在我們去幹嗎呀?”

師:“現在是晨間遊戲時間,你可以和小朋友去遊戲,一起去玩。”

姚姚:“那玩好遊戲又去幹嗎呢?”

師:“玩好遊戲我們就要去做操了,要去鍛鍊身體呀。”

姚姚聽完我說的話後,走向了位子,和小朋友一起去玩遊戲了。

(二)中午吃飯、睡覺時間

地點:在盥洗間洗好手

時間:中午吃飯、睡覺時間

姚姚:“老師,我們現在要去幹什麼?”

師:“我們現在要去洗手吃飯啊。”

姚姚:“那吃好飯我們在去幹什麼啊?”

師:“吃好飯我們就看一會兒電視,就要去小便睡覺了。”

姚姚:“那小好便又要去幹什麼呢?”

師:“姚姚寶貝,那你來告訴老師我們接下來要幹嗎呀?”

姚姚:“是不是應該去午睡室睡覺了啊,對了,我們還應該把鞋子放到小牀下襬整齊,對嗎?”

師:“是的,真棒!姚姚真聰明!”

三、分析與反思:

姚姚寶寶是我班的一個小男孩。沒有自信、做事不肯定是小年齡幼兒的一種表現形式。我根據小班幼兒年齡特點,分析了姚姚的一系列反映。姚姚常常會用詢問的口氣來徵求教師的意見,最主要的目的是因爲他想在老師的嘴中得到老師的肯定,從而來證實自己所想的是否正確。其實他已經瞭解在幼兒園生活的每一個步驟,但是往往是因爲他對事情的不肯定,所以對老師產生了一種感情的寄託,他希望通過老師的鼓勵、肯定等積極的態度來增加對自己的不自信,從而來滿足自己的一系列疑問。面對這類幼兒,我們應該採取“反問”的形式來激勵幼兒,對幼兒可以多提一些“你認爲呢?”“你想的是怎樣的?”等問題來鍛鍊這類幼兒。可以讓這些疑問從他們自己的嘴巴里說出來,讓他覺得自己說的也是對的,來逐步鍛鍊幼兒的表現力、語言的組織裏,更加能鍛鍊幼兒的自信心。

幼兒園教育隨筆心得體會4

在班裏,往往懂事聽話的孩子會獲得我們更多的關愛,而那些淘氣、愛搗亂的孩子往往獲得的是我們的批評,但仔細追念起來,其實那些淘氣搗亂的孩子,也需要獲得教師的關愛。

張子睿小朋友是我們班的淘氣大王、搗亂鬼。在與幼兒的交往中也異常容易發生衝突,小朋友們都不喜歡跟他一齊玩。但在我的視察中,張子睿小朋友其實異常喜歡與小朋友交往,也很是願意與他們一齊遊戲。每次運動,他都進取的加入,總期望獲得教師和小朋友的關注。但它與人交往的要領不太正確,所以經常導致一些不愉快的事情發生。

針對這種情景,我在平時有意識的與他進行接觸,有時摸一下他的頭,有時給他一個大大的微笑,有時與他攀談在與小朋友玩時,遇到情景怎樣辦,勉勵他與小同伴要搞好團結,相互謙讓,有玩具各人玩,學會與小朋友共享歡樂……我也發現張子睿小朋友的動手本事很強,例如疊被子等,所以我準備在這一方面多多表彰他,讓他也感受自我有被教師喜歡的一面,然後再慢慢的和孩子接觸幫他改變欠好的習慣,我也刻意拿他好的一面,進行表彰,引導孩子們向他學習。慢慢的期望張子睿小朋友能夠多多和小朋友愉快的在一齊玩。

其實,每個孩子的內心世界都是純潔的、善良的,讓我們給那些淘氣的孩子多一點體貼,多一些敬服,換種態度看他們的頑皮。

幼兒園教育隨筆心得體會5

爲了充分發揮教師、孩子和家長的智慧,充實孩子的遊戲活動,給孩子創造玩的空間,讓孩子在玩中學會交往、在玩中學會合作、在玩中體驗生活、在玩中獲得快樂,讓孩子擁有一個色彩繽紛的童年。遊戲一直深受孩子們的喜愛,孩子們通過交流合作,不斷豐富建構內容,運用平鋪、延長、接插、壘高、對稱、圍合、蓋頂、穿插等方法,發揮出了較高的構建水平,這一遊戲促進了孩子的動手能力及創造性思維的發展。

通過蒐集和製作,同時發動家長參與其中,爲孩子準備和更新了很多民間遊戲。如適合小班的《老狼老狼幾點啦》、《熊和木頭人》、《三隻老鼠一隻貓》等,適合中班的《炒黃豆》、《網小魚》、《卷白菜》等,適合大班的《爆米花》、《佔四角》、《貼樹皮》等。這些遊戲大大豐富了幼兒的遊戲內容,提高了他們的手眼協調能力、靈活躲閃能力、創造力和想象力。

幼兒園教育隨筆心得體會6

大一班的音樂活動開始了,我正帶領小朋友一齊學唱歌曲。這時,有兩位小朋友趁大家唱歌時,在人羣堆裏你推我打。待這個活動單元結束後,我對他們的行爲進行教育。“剛纔小朋友在唱歌時你們爲何打鬧”“我們沒有打鬧。”他倆竟然不承認。我問全班小朋友有沒有看到他倆打鬧,大家都說看到了,並大聲喊:“老師,罰他倆站到前面去!不給上音樂!不許吃飯!”等等。看他們的神情個個歡呼雀躍,異常興奮。我不禁陷入了思考……

孩子爲什麼會有這種幸災樂禍的心理我想這和教師的教育觀、兒童觀發生了偏差有關。由於教師平時在教育活動中有意或無意地有過這種批評幼兒的行爲,如孩子打鬧得出格時,教師有時會沉不住氣,表現出簡單、粗暴的教育方式,這就給孩子留下了印象。孩子有好模仿和喜歡順應老師的心理,於是在發生同類現象時,孩子爲了討好老師就會說出這樣的話。被指責的孩子在班裏會覺得自卑,得不到尊重而心理壓抑,從而不喜歡上幼兒園乃至影響孩子的個性健康發展。而指責別人的孩子,剛開始,並不懂得幸災樂禍,但長期這樣,也會發展成爲一種習慣心理,成爲一個自私、狹隘的人。因此,教師在平時的教育活動中首先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兒童觀,平時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做到既尊重孩子,又瞭解孩子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其次當孩子犯錯時,要有正確的態度和藝術的方式,耐心引導,悉心教育,如提醒孩子換位思考,和孩子共同分析犯錯原因,從而提高孩子的評價潛力。問題看似出在孩子身上,其實還是要追溯到教師的教育,“從孩子的行爲看教師的觀念”這話很有道理。

晨間活動在進行戶外遊戲時,大家都玩得十分開心。這時,我突然聽到“哇”的一聲大哭,原先是A把B給撞倒了。A不以爲然地說了一句“對不起”就要離開。看到這一情景,我明白A並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行爲給別人帶來的後果。他認爲自己說聲“對不起”就行了,就跟他沒關係了。所以,就應引導他用行動來道歉。於是我趕忙叫住了他,並伸手將B小朋友輕輕扶起,一邊哄着一邊問:“你爲什麼哭呀?”B說:“疼。”“A跟你說對不起了,你還疼嗎?”我故意奇怪地問。“疼。”B不解地答道。聽了B的話,我問A:“你摔過跤嗎?”他點點頭。“你摔跤時有什麼感覺?”A低頭說:“疼。”“那你疼時期望別人怎樣樣呢?”我又問。“揉揉。”他想了想,小聲說道。然後蹲下去伸出他的小手給B揉一揉,還把她身上拍打幹淨,嘴裏還說着“真對不起,還疼不疼?我給你吹吹。”他這樣一來還真見效。剛纔哭得很厲害的B,竟然不哭了,嘴裏還說着:“沒關係,我不疼了。”看見A認真地在做這件事,我摸着他的頭對他說:“你看,光說聲對不起,B還在哭,說明她還疼、還委屈呢。你幫她拍拍土,揉一揉,這樣關心她,她的疼痛就減輕了。她也很快地原諒你了。所以,以後不留意碰了小朋友除了說對不起,還能夠幫他減輕傷痛。這樣,小朋友就會原諒你的'。”他點點頭。

看着他倆跑走的背影,我想,教師在處理孩子之間的一些偶發的不愉快的事情時,光教育孩子說“對不起”是不夠的,還就應利用這個時機對他進行移情教育,讓他看到自己的行爲給同伴造成的影響,使他們能夠站到同伴的角度去思考,真心地表達歉意。

幼兒園教育隨筆心得體會7

你明白該怎樣做了嗎

一次,發現鄭涵小朋友獨自在一旁不高興,我走上去詢問,“他們不跟我玩,說我上課不聽的話,說我是壞孩子,就不跟我玩了。”說着他就委屈的哭了。我安慰道:“那你是不是異常想跟他們一齊玩啊”“是啊”鄭涵迫不及待的說。我之後說:“那你說以後怎樣做小夥伴們就跟你玩了呢”“我以後會好好聽教師的,”

鄭涵說。我又繼續說道:“你在教師心目中一向是好孩子,你的歌唱得很好聽,教師十分喜歡聽你唱歌。”說到這兒,鄭涵的臉上露出了笑容,我帶着他朝着小夥伴們走去……在此後上課的時候,我注意觀察了一下,鄭涵小朋友變成了上課回答問題最進取的的一個,看到孩子的轉變,我心裏有說不出的高興。

當幼兒遇到挫折時,儘量讓幼兒自我學着解決問題,克服困難。此外還要讓幼兒學會正確評價自我,增強抗挫本事。

幼兒園教育隨筆心得體會8

今天活動結束時,像往常一樣,我請孩子們按組排隊去喝水。咦,今天孩子們喝水怎麼這麼安靜?看着孩子們這麼有秩序,我感到很奇怪,便在一旁靜靜地觀察。我突然意識到,今天忘了開錄音機。平時,我總習慣於在喝水環節打開錄音機,給孩子們聽音樂或者聽故事,目的是抓緊一切時間、抓住一切機會讓幼兒汲取知識、享受音樂,避免隱性時間的浪費。可惜,幼兒好像總不領情,只顧着和同伴說話、吵鬧,很少有人真正關心錄音機里正在播放什麼,枉費教師的一片“好心”。

而今。我無意中沒有播放錄音機,孩子們倒是出奇地安靜和遵守秩序,這讓我聯想到了“空白藝術”。孩子們剛結束一個緊湊的集體教育活動,馬上又聽故事、聽詩歌、聽音樂,這樣的刺激可能太密集。孩子們沒有一點自由空間,難免會感到疲勞和厭倦,呈現出浮躁的狀態。

我的“無意行爲”讓我對如何讓幼兒科學、有效地接受信息有了新的認識和思考。我想今天的事件會對我今後的班級管理工作有所啓發,注意給幼兒留些空間和時間上的“空白”,讓他們有機會靜下心來想些或做些自己喜歡的事情。

幼兒園教育隨筆心得體會9

這天中午吃飯時我發現博文的桌子下邊有水,就問:“博文你的桌子下邊怎樣有水呢”博文看了看我並沒有說話,我又說:“是不是湯灑了。”“是”博文很爽快地回答。我走過去看到博文的褲子也溼了,急忙說:“不要緊,此刻你先吃飯,等吃完了飯老師幫你收拾。”博文很高興的坐下繼續吃飯。

午睡的時候我去給博文換褲子,摸到裏面的秋褲也溼了,我明白博文不是灑湯了,而是尿褲子了,我又重複的問了博文一遍,博文的回答還是湯灑了。看到博文那認真的樣貌,我說:“唉,博文你能夠小聲的在我耳邊說實話。”博文很高興趴在我耳邊說:“老師我尿褲子了。”我也湊在他的耳邊說:“不要緊,以後記住有尿去廁所。”博文點點頭。這時別的小朋友看到了就說:“老師你們說什麼”我告訴孩子們:“這是我們的祕密,不能告訴你們,是不是博文。”博文看着我點了點頭。

孩子已經有了很強的自尊心,他們明白尿褲子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所以尿了褲子也怕別人明白。幼兒期是孩子自我意識的構成時期,他們開始注意別人對自己的評價,保護自己的自尊心。孩子的自尊心是孩子健康成長的重要心理因素,如果我們不注意教育方式,經常使孩子出醜,將會使孩子變得不以爲恥、習以爲常,無形中對不好的行爲起了加深作用,這樣做既維護了孩子的自尊心,又起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幼兒園教育隨筆心得體會10

案例實錄:

在觀察我班的角色遊戲時我發現幼兒在做烤串時,只會把所有的材料胡亂的都串到一根小棍子上。我發現之後沒有馬上去阻止幼兒的操作,而是在一旁也作了一串。在最後講評時我先拿出剛纔幼兒做好的烤串,再拿出自己做得比較有規律的烤串,我問幼兒:如果你要來賣烤串你喜歡哪一串?小朋友都喜歡有規律的那一串。“你們爲什麼喜歡這串呢?”“因爲他像烤串!”朱爽認真地說。楊嘉穎說:“因爲它的顏色都排隊的!”“我們烤串店的服務員都希望自己做的烤串都能賣掉對嗎?我們一起來把它們便漂亮好嗎?”

在後來的觀察中我發現烤串的製作水平在逐日的加強,烤串店裏的生意也變得很好了!

反思:

雖然在開烤串店之前,我們已經對幼兒做過關於排序的訓練。但對幼兒來說還是缺乏實際的體驗。小班幼兒的操作激情來源於生活,於是,當他們意識到自己製作烤串的水平直接影響到店裏的營業額時,纔會注意到一些製作上的細節,關注到製作時排序的重要性,知道按照一定規律有節奏的排列的東西是美的。希望自己能作出美的東西,在這個過程中他們會積極探索積極創新,從而得到別人的認可,實現自己的自我價值。

而教師的任務就是爲幼兒創設這樣的平臺,讓幼兒積極主動地接受和學習。在今後的數教學中,我們將多位幼兒創設與生活有關,與數有關的情景,讓幼兒在有趣的遊戲中漸漸領悟數的奧祕!

幼兒園教育隨筆心得體會11

對於剛入園的孩子來說,幼兒園是他從家庭走向集體的第一步,通常會出現哭鬧現象,這種情緒也叫"入園焦慮症"。因爲他們從出生到現在都是生活在父母和家人的身邊,對自己親人的依戀性較大,所以讓其一個人在幼兒園的大環境裏都會感到陌生與不安全,這時候的幼兒只能通過哭或者鬧着回家來發泄自身的恐懼心理。

思宇是一個非常聰明可愛的小女孩,適應能力挺強。入園前的兩三天,媽媽經常帶思宇來班上玩。記得有一天下午,因爲媽媽有事就把思宇留在了班上,當時只有她一個小朋友,她就自己玩教室的玩具玩了一下午,中途也沒有找媽媽。第二天也是如此,媽媽叫她回去了,可她玩得正盡興還不想回家,最後還是依依不捨地跟着媽媽走了。

到了正式上幼兒園的時候,第一天媽媽把思宇送來幼兒園,思宇很高興的和媽媽說再見,就和小朋友一起去玩了,一上午都和小朋友玩得很開心。

中午午睡的時候,睡房裏面都已經安靜了,突然聽到哭聲,我走過去一看,是思宇的聲音。我問她怎麼了,她說想媽媽了,我說思宇最乖,不哭,媽媽放學就來接你了,之後又坐在牀邊陪了一會兒就沒哭了。

之後的幾天,思宇情緒都很好,後來由於週末在家休息了兩天,再上幼兒時突然又哭了:"我要媽媽,老師媽媽什麼時候來接我?"我說:"思宇乖,不哭,媽媽放學就來接你了。"她問我真的嗎?我說那我們拉勾勾,拉鉤上吊一百年不許變,誰變了就是豬八戒。當時我還用手做了一個豬八戒的鼻子給她看,把她和旁邊的同學逗得哈哈哈大笑。上週思宇感冒請了一天半的假,媽媽把她送來幼兒園時,她就躺在媽媽的懷裏,捨不得媽媽走。我把她抱過來以後,安慰她,可是她還是哭。我突然想到上次拉勾勾的事,我說:"我們上次拉了勾勾的喲,你答應我了不哭,媽媽放學就來接你了,再哭的話就要變成豬八戒喲,看,豬八戒就是這個樣子的,好看嗎?"看到我的動作以後她立馬就不哭了,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看書去了。適應是小班幼兒入園面臨的第一個考驗,我想更多的是需要老師的耐心和愛心,當然針對不同的孩子還需要用不同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