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讀書的心得體會精選14篇

讀書的心得體會精選14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8.95K 次

當我們心中積累了不少感想和見解時,可用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這麼做可以讓我們不斷思考不斷進步。那麼好的心得體會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讀書的心得體會,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讀書的心得體會精選14篇

讀書的心得體會 篇1

通過閱讀《新教育之夢》。我深深地體會到作爲一名合格的教師。應該具備的以下幾方面素質:

一、要有“激情”。

讀朱永新先生的《新教育之夢》時,、讓你感覺到你不是在讀書,而是在聆聽一位充滿激情富有詩意的大師在演講,特別有激情,我們用這種激情去感染學生,調動學生,課堂上教師與學生主客體的角色就會得到很好的轉換,課堂教學也就會很成功。

二、要有“愛心”。

有人說“沒有愛就沒有教育”,這句話很實在,一個合格的教師應當是一個充滿愛心,受學生尊重的老師。清晰地記得作者說過“一個教師不在於他教了多少年書,而在於他用心教了多少年書。”怎樣來“用心”對待我們教育,“用心”關注我們的每一位學生。教師富有愛心,可以給學生創造寬鬆愉悅的心理感受,便於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

三、要有“責任心”。

有人讚美教師,把教師比作蠟燭,燃燒自己照亮別人。也有人把教師比作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不管教師是蠟燭也好,還是人類靈魂工程師也好,都說明了教師職業的特殊與責任。三十年的教師生涯告訴我,作爲一個教師他除了具備足以勝任教學的專業知識外,教師的責任心是很重要的,因爲教師面對學生不僅是傳授知識與技能,而且要關注到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的健康與發展,培養學生以積極的人生態度對待生活對待社會。

四、要有“紮實的專業技能和良好的知識結構”。

要勝任新課改需要,教師必須具備紮實的專業技能和良好的知識結構。紮實的專業技能和良好的知識結構,使我們很容易駕馭課堂,採用多渠道的教育手段和教學技巧來豐富課堂,調動和感染學生;

另外,紮實的基礎,使我們很容易接受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

五、要有“健康的個性”。

古語說得好:學高爲師,身正爲範。在這句話裏說明了,教師不僅要學識高,還要身正,所謂“身正”,就是指教師要有健康的個性。教師要大度寬容,教師要充滿自信,教師要堅韌、剛強、不向挫折彎腰,教師要謙虛好學,教師要與人相處合作融洽。教師在教育學生同時,有無時不刻的用自己的言行舉止去影響學生,去感染學生。

我們都知道《夸父追日》的故事。而無數的教育工作者不正像當年的夸父一樣因爲對教育的夢想而無畏的前進嗎。朱永新老師爲我們描繪了一個美麗的畫卷,作爲一名教育者,我則希望用自己的實踐行動追逐這個夢想。做一名好教師,讓孩子們尊敬,喜歡的教師,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孩子,讓他們感受到來自於我們教育者的愛。讓我們用夢想的翅膀呵護每一個孩子幼小純真的童真,讓他們快樂地成長

最近我拜讀了教育專著《名師怎樣觀察課堂》,讀後感慨很深。這本書闡述了編者對於各學段教學內容的理解和對教學策略的思考,又向我們展示了許多教師個性化的教學設計。在這裏名師能和我們進行推心置腹的對話,是對我們小學教師的教學實踐、教學探索的一種專業引領。讀後你不得不佩服專家那理性的思考、深入淺出的剖析、以及高瞻遠矚的目光……書中留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這本書在新課程、新理念的背景下,具體展示了名師授課的過程,對新課改形勢下教師的教學有示範與指導作用。這本教育專著使我深入瞭解在各個學段,我們的教學重點應放在哪裏,應該用什麼方法指導學生的學習。“精彩課堂”中展示的精彩課例,讓我親身感受名師在教學環節上的準確把握,每節課後的教學反思,更是剖析深刻。這樣的內容和形式安排,意在對教師起到舉一反三、名師引路的作用。這本書更吸引我的是,在每一個案例後都有“方法闡釋”的形式,對本課採用什麼方法,引領學生突破本課的難點,做以簡練的總結,讓我們教師一下子感受到他們的別出心裁,從中受到啓發。讀完這本專著,我收穫頗多。文中指出現在的教學中很多老師走入的極端,我馬上感受到真是旁觀者清,專家指出的很多錯誤做法,在我的教學中都曾出現過,不禁讓我汗顏。

1、教學內容胖。我們在有領導、老師聽課的時候,經常是一節課的內容安排的非常多,把兩節課的任務合併在一節課完成,爲了就是課堂上的感覺比較充實、有看頭,過於求全求美。結果呢,往往是倉促結束,給聽課的老師留下的印象就是一節課胳膊記錄的十分勞累,真是疲於追趕呀!而學生呢,更是隨着老師在一個勁的跑。

2、教學環節碎。我們在教學中尤其應該重視培養良好的數感和整體把握的能力,只有整合教學環節纔有利於學生對課本的整體把握,才能較好的落實教學目標,切實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其根本在於提高設問的質量,擴大教學各環節的容量,保證每個人都有自主學習、探究的空間。

3、教學形式花。教師們熱衷於形式的翻新、多媒體的濫用,通過花裏胡哨的教學形式把《課標》理念在課堂中“外顯”出來。我們這是“東施效顰”只學外表,反而丟棄了最根本的東西,那就是課堂的.實效性。我們要切合實際,實事求是,根據教學的需要設計必要的教學形式,而不能盲目追求時髦。

這本書,不僅讓我認識到自身存在的不足,還爲我指明今後閱讀教學的方向,我要創造性的使用教材,設計出更科學、更合理的教學過程,激發學生的興趣,變被動學習,爲主動學習。我感受到教師課堂角色的轉化的必要性,學會與時俱進。“活到老,學到老”,名師們在三尺講臺上奮鬥了幾十年,有的甚至兩鬢斑白,仍然奮鬥在教學最前沿,不斷探索,努力學習,以求不斷完善與提高,這種終身學習、學無止境的熱情,讓我感動,名師的課堂藝術值得我們學習與借鑑,要讓它成爲激勵我們思考與探索的思想火花與精神嚮導。

新教育行動在全國如火如荼的開展,我們也積極的參與其中,又一次的讀了這本教育典著,又一次的豁然開朗,又一次的被深深的震撼。

再一次的重讀新教育,這一次對對它的理念:“過一種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有了更深的理解,燃起我對教育的新的期望。教育也可以是幸福的、完整的。這句話,不只說我們教師要過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學生也應該是幸福的。

這本書中我最欣賞的一句話是:行動就有收穫。朱永新教授說的是,只要你去做,你就能行;

只要你去做你就會成功。是的呀。在人生的漫漫長河中,我們總是想要的、希望的很多,而實現的卻很少。原因有很多種,自身的惰性,是最重要的是,沒有去行動,沒有去堅持。我們不需要華而不實的話語,我們不需要誇誇其談的口號,我們只需要踏踏實實的去做、去行動,就一定會有所收穫。

而整本書裏,我感受最深的是沒有教師的幸福,就不會有快樂的學生。教師是教育活動的支撐點,一切爲了教師,爲了教師的一切。讓教師和學生在教育過程中共同成長,共同發展進步,讓教師和學生一樣,也能享受教育的幸福感和愉悅感。我們校長也常說,一個學校發展的最最核心的的東西就是教師用自己的專業發展帶動學校的發展,進而去影響學生的成長。那就很清楚了,如果沒有教師的成長,也就不會有學生的成長;

沒有教師的快樂就不會有學生的快樂。教師不快樂,他就沒有激情去擁抱他的教育生活,那麼幸福的教育生活從何而來?

一個人精神發育史就是一個人的閱讀史。閱讀讓我們精神起來!因此我們教師應該把閱讀當成一個自己的習慣,就像每天起牀、吃飯一樣,每天讀每天都有收穫。在收穫中成長,在收穫中快樂,自己快樂,孩子們也就快樂了。

朱永新教授還說過:“只有追求理想,超越自我,才能培養積極的態度,真正的讓教師、學生和學校一起成長。每個老師都應該有自己的夢,都應該給自己一種挑戰自我的勇氣,一種超越的精神。這樣每一個老師、每一位學生都要成功、都會成功。

爲師者,不斷提高自己,用心閱讀,用心成長,用心總結。讓我們在新教育這條路上,越走越堅定,越走越平坦。

翻開《教育有悟》,初讀感覺這是一本再普通不過的書籍了,這本書是由95篇教育隨筆組成的,裏面描述的,都是工作在教育一線的教師們所記錄的發生在教師和孩子們之間或發生在孩子們自己之間的小事,也是一些瑣細得不能再瑣細的事件:學生考試作弊啦、新生點名啦、教師板書啦、課堂上表揚啦……故事中一幕幕場景,有些我們多麼熟悉的,甚至是自己親身經歷。或許你會覺得這樣的書記錄的事太平凡,但細想,教育,不就是教師與學生之間的瑣碎繁雜嗎?不就是日復一日的雞毛蒜皮嗎?

這本書分五個板塊,其中第一章節告訴我們,教師不僅僅是教育者,也是受教育者,因爲學生作爲教師的教育對象,其一言一行莫不形成反饋,使教師從中學習、體悟,不斷調整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學行爲,從而使整個教育成爲一個雙向動態過程。而其中的第三章節是關於針對後進生一些教育的機制,它告誡我們只要目中有人,就沒有後進生。“後進生”不等於“後進人”,事實甚至相反,教師們只要把“生”當“人”,就不會再有“後進生”了。因爲教育的奇蹟在於:教師之光,能使遠遠近近的心都披上絢麗。

書中所寫,沒有驚天動地的大事,沒有抽象的理論,有的只是生動的教育故事以及故事中蘊含的思考。內容鮮活而真實,文筆樸素而流暢。樸實的文字中包含着真摯的情感,讀着讀着,我被故事內容所吸引,所感動,更引起了我深深的思索。

它猶如一面鏡子,折射出我們日常教育教學中存在的諸多不足:你差遣你的學生爲你做私事了嗎?哪怕只是舉手之勞;

你注意批評學生的方式了嗎?哪怕只是換個談話場所;

你尊重學生的“雜念”嗎?哪怕它有時會擾亂課堂;

你能耐心傾聽學生的辯解嗎?哪怕他確實有錯。

它又如一位指點迷津的導師,爲我們解決工作中的各種困惑而指明方向:它告訴我們如何激發中間生的學習熱情;

它告訴我們如何讓班幹部樂於奉獻而毫無怨言;

它告訴我們愛得不恰當也會造成傷害;

它告訴我們什麼是寬容的魅力。

感謝這些教育的有心人。他們讓我們更多的教師分享了他們的成功的經驗與體會,讓我們靜靜地吸吮“名師”們帶給我們的精神食糧,讓我們明白如何使用一個微笑,一句稱讚,一個親切的動作,如何用愛溫暖學生,亮麗自己!

看了《愛的教育》這本書使我感受很深,它裏面的內容寫得十分真實,讓我看得進神進肺。沒有任何虛僞的說教,並且教會了我很多道理,所以,我特別喜歡愛看這本書。

《愛的教育》是阿米琪斯最著名的作品,1866年出版後即暢銷不衰,目前已有成爲世界公認的文學名著。該書主要講了:一個意大利四年級小學生安利柯的一年來的經歷,描寫了發生在學校、班級和家裏的一個個感人至深的故事。父母對兒女的愛有多深呀!在學校老師的關懷和鼓勵之下,同學之間相互幫助的氛圍裏,朋友間的關愛都無不流溢於紙上,真是動人心絃啊!

愛,像人的靈魂,天天陪伴在我們身邊,實在他的意義已融進我們的生命。就如父母的愛,不說操勞奔走,單是穿衣洗臉,催促孩子看書學習,往書架上放一本孩子愛看的書,一有頭疼發熱,問冷問熱尋醫找藥就擺放在眼前,臨睡前不忘再看一眼孩子,就是我們需要張開雙臂才能擁抱的沒法形容的愛。當我們墮進窘境,沒人支持,是父母依然陪伴在身邊,晚上不忘吩咐一句:早點睡,別熬壞身子。讀了安利柯的故事,我熟悉到天下父母都有一顆深愛子女的心。安利柯有本與父母共同讀寫的日記,而現在很多學生的日記上還掛着一把小鎖。最簡單的東西卻最輕易忽視,正如這博大的愛中深沉的親子之愛,很多人都沒法感遭到。

親情是我們生活中最普遍的感情,也是我體會最深的感情。但我需要的不是單純的無條件的溺愛,而是相互的尊敬。家長的行爲是最能夠作爲榜樣,成爲孩子模仿的榜樣的。這要求家長要從平常小事中留意自己的言行,打鐵先要本身硬。只有一個能夠剋制自己嚴格要求自己的人才能嚴格要求他人。書中孩子的父親就是這麼做的,他用他的博愛、無私、熱情贏得了孩子敬佩。這一點對我一樣也很有幫助,它指導了我怎樣和我的學生進行交換。

還有孩子之間的最純潔的友誼,這也是這本書的重點。它教導孩子們看待一個人不應當從他的穿着,而是應當從他的行爲。只有關心他人的人才是真實的好朋友。有時候友誼不是從嘴巴上說出來的,而是從他的一言一行中表現出來。在朋友有困難的時候你能伸出支援之手,那當你面對障礙的時候,你會欣喜的發現你實在不孤單。書中側重描寫了小主人公和他好友卡隆的友誼,也描寫了他怎樣處理和別的同學的關係。它告知孩子們交往要以寬容爲本。

中國的文聖孔子有一句名言:仁者愛人。可見有仁者之心的人,首先要具有的就是愛心。作者精心構思的一系列感人的情節,把美好的感情與思想送進我的心靈:對父母的愛、對老師的崇敬對四周人的愛,對同學們的關心,面對出現災情的災區人民的關愛與幫助、像今年5月12日四川汶川縣等多個地區,出現的嚴重的特大災難,災民們那種求生的意念是那末的頑強,對第一時間衝鋒在廢墟中搶救傷員的英雄們敬佩,這一切的一切,一樣也看到我們全中國人民同胞的團結氣力,充分體現了祖國人民一方有災難,八方支援的崇高精神,讓我從中明白了很多的道理。

讀完這本書我感悟到:愛是教育氣力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礎。沒有愛的教育是虛僞的。但只要我們專心感受,愛就在我們身邊。作爲一位教師,我們的愛則愛在平凡的工作與生活中,愛在點滴的地方。愛體現在紮實的基本功、高度的責任感、精深的專業知識、和一顆愛孩子們的心。所以在今後的教育教學中,我將努力對學生更多地給予一份真情、一份關注、一點庇護、一些寬容,讓學生感遭到來自老師的關愛。我手寫我心,把真心亮給學生看,用真情訴給學生聽,把真心帶給學生讀,我相信作爲教師的我,從中也會獲得到無窮的動力與愛我堅信孩子未來一定會回報祖國的。

讀書的心得體會 篇2

苦澀的咖啡,同樣的味道,大家一起喝酒感覺很甜蜜,如果只有自己獨自品嚐苦澀,說不準會把咖啡倒掉!但對於需要這杯咖啡的人來說,苦澀只是表面而以……

15天的讀書生活已爲大學的讀書畫下了圓滿的句號。這15天來有艱辛,有苦惱,有汗水,甚至有淚水,有抱怨也有不滿,但我覺得更多的卻是成長與歷練!我感謝能有這樣的機會鍛鍊我自己,我要讓我變的更成熟,更堅強!

人們都喜歡享受,但殊不知有些苦是上天給予我們的機會,在彙報表演結束的那一刻,在教官排着整齊隊伍離開我們的那一剎那,我才明白我苦了但卻收穫到了人生中最值得珍藏的美好回憶,我才明白原來緣分真的能夠讓兩個陌生的人成爲朋友。

老師讓寫讀書感言,其實心裏亂亂的,不是不會寫而是有很多感觸卻不知道該從何談起,那一張張歡笑的臉龐,那一個個嚴厲的眼神,那一句句鼓勵的話語……那一切的一切就像電影情節一般在腦海中回放,每每路過操場都覺得好懷念我們一起訓練的日子。

還記得第一天見教官時感覺好嚴厲,因爲我們每排都是由多個學院組成的,所以都在那聊的不亦樂乎,教官也成了我們閒聊的話題,是啊,其實這也是一種緣分,我們有緣相遇,我相信在之後的日子裏我們也會配合的很好。在那翠綠的草坪上,我們一個個身着迷彩服,伴隨着教官們一聲聲響亮的口號聲,操場上一排排方隊整齊的站着,或許是因爲第一天我們都感到很新奇,我們一個個精神抖擻,洋溢着青春的朝氣。我站在那裏,置身於這一片軍綠色海洋中,體驗着這青春的朝氣與蓬勃。

每天,站軍姿成爲了一件必不可少的事,站在那裏必須紋絲不動,即使有蟲子飛到身上也必須站着。“腿挺直,兩肩往後張,小腹微收,擡頭……”教官的指導直到現在還在我耳邊縈繞,站在那翠綠的草坪上,清風拂過我的臉頰,送來小草清新的氣息,那一塊塊整齊的方隊像一羣準備氣壯待發的士兵,他們眼神中充滿了堅強,主席臺上的讀書旗幟迎風飄揚,一個個嘹亮的口號聲在翠綠的操場上回蕩……儘管有時豔陽高照,有時狂風暴雨,但同學們還試堅持着,因爲我們懂:年輕,值得我們更多的付出!

在練習齊步走,正步走的那幾天幾乎每天同學都因爲開始不適應而腿疼,而且我們宿舍離操場很遠,每次去操場都要爬很高的臺階,這不免讓我們覺得更累更苦!但我們都沒有抱怨,讓我覺得很幸福的是每晚收操回宿舍時同學們都唱着剛剛學習的紅歌,唱着歌,我們一起回宿舍,那些累,那些疼痛似乎都煙消雲散了。更讓我們感動的是,每次收操時教官領導都會鼓勵我們堅持,還告訴我們這只是剛開始不適應,慢慢會好的,而且回去要泡泡腳……漸漸地,我們對於讀書不再有厭倦,我們對教官也不再害怕,因爲我們學會了享受苦中的甜,我們學會了一起團結一起努力。還記得休息時,我們便會一起唱紅歌,拉歌,歡聲笑語,嘹亮的軍歌隨着旗幟在空中迴盪,那一刻我感覺到了幸福,感覺到了驕傲與自豪!

每晚九點纔會收操,其實我挺喜歡晚上訓練的,明亮的燈光照着我們這羣青春的“迷彩服”,響亮的口號聲伴隨着我們整齊的.腳步聲,我們張顯出了青春的朝氣,那一張張洋溢着笑容的臉龐似乎在告訴大家,我們是一名大學生了!我們期待成長!我們會更加堅強!我們一定行!一天的訓練其實我們都很累,但回到宿舍想到這樣充實的一天,我們感到很滿足,很享受!

其實讀書期間也發生了件讓我不會忘記的事,本來我們營就選擇了兩個排參加彙報表演,我們排沒被選上,心裏挺失落的,因爲我想參加彙報表演,我想讓我的讀書生活更有意義。有次別的教官去我們排挑選表現比較好的同學,我有幸被選上了,因爲全宿舍就我一個,所以自然心裏沒有太多的興奮,有次教官又去挑選時同學們卻因爲不想去接受更嚴厲的訓練而故意踢不好,我很不理解她們的做法,可能是因爲不捨?這也讓我想到,我們應該去追求自己想要的東西,我們應該學會適當的放棄!雖然在那段時間真的很累,但我很滿足,我爭取到了我想要的東西。

而在這讀書最後,使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回報表演那天,所以首長校領導在主席臺就坐,操場看臺上坐滿了觀看人員,當音樂響起的時,一個個整齊的隊列昂首挺胸地走過主席臺,那一刻我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悅!我們努力了!我們做到了!

讀書雖然辛苦,卻讓我學會了堅強!更讓我學會了堅持!也讓我真正認識到了我是名大學生了,或許讀書的苦和累在今後的生活學習中會不值一提,但我想讀書會讓我更好的認識到了什麼叫苦中有甜,什麼叫雨後會有彩虹。感謝讀書給我帶來的所有,我相信我們都以長大,我相信我們都會很好的面對生活中的種種。讀書帶來的不僅是讓我們身體更加強健也讓我們意志更加自信!

我們年輕,我們是青春的朝陽,我們更應該自信的面對一切!而且在這些天的讀書生活中,我深深地體會到了軍人的獨特面貌,軍人的嚴以律己,軍人的無私奉獻,軍人的保家衛國,軍人的一切一切……也讓我瞭解到服從命令是天職!我們應該向軍人學習,學習他們不怕苦,不怕累,不怕高陽,不怕暴雨,心裏想着自己的目標,一直堅持着,因爲只有堅持到最後纔會勝利,再大的困難也不能倒下,讓我們試着以軍人的紀律來嚴格要求自己,做到願吃苦,敢吃苦,能吃苦!讓我們這羣大一的新生變得更加堅強!

讀書的心得體會 篇3

我的優點雖然不多,但是讓我最得意的優點是:愛看課外書。我讀書的經歷多得就像數不清的糖果,我開幾顆給你們看吧!

“我幹嗎看書呀!”我真煩我自己,幹嗎寫作業看課外書!害得我晚上沒辦法看動畫片。突然門鈴響了,原來是對面的李佳洋姐姐找我去她家看《芭芘之十二個芭蕾舞公主》,但是我又聽見媽媽那冷冰冰的聲音“對不起,瑞瑞沒有寫完作業,所以不能去你家看”。聽完這句話,頓時整顆心冷落了下來,正當我想責罵自己的時候,忽然我看見了對面的.李佳洋姐姐正在高興奮興像一隻歡快的小鳥,正在看《芭芘之十二個芭蕾舞公主》,我不禁無聲的哭起來,幾滴冰涼的淚落在了本子上,“啊!”我擦了擦淚,看看還有多少頁,呀!只有1頁作業了加油!……

還有一次是我小時候3歲時,那時我們家境貧寒是看不起書的,爸爸媽媽想讓我認識一下書,就辛辛勤苦的爲我湊足了買書的錢,給我買了一本《格林童話》。當時我興奮的不得了,我就讓媽媽爲我讀起來,哇!好豐厚的知識,每當讀到白雪公主時讓我爲白雪公主得到了畢生幸福而興奮,我爲灰姑娘沒有禮服而傷心,我也爲王子發現了那個神祕女郎是那個又髒又黑的雜毛女時高興……

正所謂“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我的確是得到了不少的營養,願望你們也像我一樣熱愛書,更喜愛書裏的知識。

讀書的心得體會 篇4

作爲一名教師,最重要的任務就是使自己的教育教學質量有所提高。我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受益匪淺,從中選出這幾個“建議”談談我的想法。

一、教師,珍惜兒童對你的信任

“教師面對的是兒童極易受到傷害的,極其脆弱的心靈,學校裏的學習不是毫無熱情地把知識從一個頭腦裏裝進另一個頭腦裏,而是師生之間每時每刻都在進行的心靈的接觸。”其實,師生之間的關係應該是平等的,融洽的,教師應該學會蹲下來看學生,使他們感覺到你對他是公平的,信任的。每個孩子都有他的可貴之處,在教師的眼裏學生沒有好壞之分。在學生做好的大時候,我們應該給他們更多的鼓勵;在學生做的不好的時候,我們更要關心和指導他們向正確的方向前進,使他們在認識的道路上更進一步。不要加以指責,在每個人的心靈深處都有很脆弱的地方,孩子也是一樣。其實他們也很痛苦,作爲教師就是要時刻給他們啓發和鼓舞,使他們看到自己的進步,使他們有自豪感和尊嚴感。

二、教學相長,取長補短

“如果你發現絕大多數兒童練習本的字跡端正秀麗,錯別字很少,那麼這就是個明顯的徵兆:在這個班級裏學生可以學到許多東西”

想一想,我這幾個月的教學其實真是這樣的,“練習本”就是學生習慣養成的一面鏡子,也反映着一名教師的教學效果。對於新教師而言,學生習慣的養成是今後有良好教學效果的基礎,我所缺乏的也就是這一點,要時刻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真正得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使得他們在今後的學習中能更省力更有效。

要對同事們的經驗加以研究和觀察,並進行自我觀察,自我分析,自我進修和自我教育。在此基礎上逐步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

“學習優秀經驗,並不是把個別的方法和方式機械的搬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去,而是要移植其中的思想。向優秀教師學習應當取得某種信念。”

三、教師的教育素養

“關於學校教學大綱的知識對於教師來說,應當只是他的知識的事業中的起碼常識。只有當教師的知識視野比學校教學大綱寬廣的無可比擬的時候,教師纔可能成爲教育過程的真正能手、藝術家和詩人。”其實,要想達到這樣的境界,我想,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不斷地充實自己,完善自己。“讀書,讀書,再讀書,——教師的教育素養的這個方面正是取決於此”想想自己,在這方面做得確實不好,每天不停地忙於備課、上課、批改,管理班級,總是抱怨沒有時間讀書,但閒暇時又懶得動,而那些教育書籍卻安安靜靜地躺在書架上,早已落滿了灰塵。只有在需要的時候,纔想起找一點書來,看看有沒有可以借鑑的文章,有沒有可以參考的教案,此時,想一想實在是可悲!可憐!現在覺得自己還年輕,自己所掌握的知識還足以能“應付”小孩子,然而面對飛速發展的今天,可以說孩子們的視野更加開闊了,我們不得不時刻要求自己要走在前面,那麼惟有讀書才能武裝我們的頭腦,才能讓我們擺脫“坐吃山空”的尷尬境地。而讀書的這種意識更應該是發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望。

年輕的我對於教師這個行業還存在着比較稚嫩的想法,而學習對於我來說是補充自己,使自己成熟的一個最好的方法,我要不斷地學習,積累經驗,使自己能成爲一名名師。

書是知識的海洋,讀書對每個人來說都非常重要,它甚至可以影響人的一生。讀書能改變一個人的品德,提升一個人的思想,鑄造一個人的靈魂。通過讀書,讓我們學會了本領,掌握了技能,得以在這個世界上有了生存的.資本,通過讀書,讓我們懂得了做人的道理,陶冶了情操。書是我們的良師益友。

讀書是一種享受;讀書是一種情懷。堅持讀書是教師最起碼的職業底線。尤其是處在這樣一個學習社會化的時代,只有讀書,才能不斷完善自己,提升人生品位,促進專業發展,超出“匠”的侷限。

讀書,能夠促進教師的精神生長。人,最可怕的是靈魂空虛和精神萎縮。由於生存的壓力和物質利益的誘惑,大家都把眼光和精力投向外部世界,不再關注自己的內心世界。其結果是靈魂日益萎縮和空虛,只剩下了一個在世界上忙碌不止的軀體。對於一個人來說,沒有比這更可悲的事情了。避免陷入這種“更可悲”狀況的最可行的辦法唯有讀書。

書籍會使教師不再自甘平庸、俗不可耐。讀書,才能消除“職業倦怠”、生命衰微,使教師具有充實的靈魂和不斷生長的精神。書籍中,那些大師充滿生命激情和智慧的言語,超脫的情懷,會使我們變得特別開闊、靈動、開放、樂觀、曠達。一個對書籍敬而遠之的人,不管他怎樣刻意包裝,總是難以瀟灑起來的,惟有經過書卷的浸潤,纔有可能超越自我、發展自我。當我們獨處的時候,享受讀書的樂趣;當我們交往的時候享受讀書帶來的文雅和氣度;當我們創造教學生活和生命的時候享受讀書而獲得的魅力。這時候,就會產生一種奇異的感覺:書中那金子般的思想和奇妙的靈智是支持生活和生命的一部分。蘇霍姆林斯基說過:“無限相信書籍的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諦之一。”從某種意義上說,一個教育家的成長曆史,就是他的讀書的歷史。教師作爲傳承文化的使者,必須伴隨着讀書而發展而超越自我。

讀書,能夠使教師不斷增長職業智慧。讀書是課改的需要。新課程的實施,對教師的素質提出了尖銳而有力的挑戰。新課程不再像傳統課程那樣統一機械、墨守成規,很少變通,而是具有許多不確定性:多元智力和多元價值取向,決定了教學目標和結果的不確定性;個別化教學決定了教學對象的不確定性;綜合性的加大決定了教學內容的不確定;師生共同探討新知決定了教學過程的不確定性;教師作爲課程具有的自主性決定了教學方法的不確定性;……教學的多樣性、變動性決定了教師必須是個嫺熟而高超的教育教學設計者、決策者、支配者、智者、專業知識的發展者和創造者。

不讀書,就不知道當今教育觀念變化之大,教育形勢發展之快,也不知道自己的教學觀念落後到什麼地步,自己過去的教學是多麼可悲、可笑。只要一讀,就會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心裏就會敞亮多了。

要讀教育改革的理論,讀優秀教師的教學經驗總結,讀哲學,讀文學,讀歷史,讀科學……在與大師、優秀教師的對話中反思自己的理念,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將讀與思,讀與教,讀與研等結合起來。

書讀多了,認識提高了,實踐也就有了方向,有了信心,有了力量,就能使自己的教學閃耀着睿智的光彩,充滿着創造的神奇。教育需要知識淵博的教師,教育要培養出智慧的人材,而只有知識淵博的教師才能培養出智慧的學生

讓書的精髓融入我們的生活、融入我們的生命,讓我們的生命之花開得更加絢麗多彩、富有活力,那就讓我們多讀書吧。

讀書的心得體會 篇5

“我也不過是應試教育這個棋盤裏的一顆棋子罷了,我沒法預料我的所作所爲會把可樹帶向何方,和他碰撞與磨合會達到什麼程度,彼此還能走多遠。”楊聰在文中說,“我就是堅持做我該做的,想做的。要說我有耐心,不如說我對問題生感興趣。興趣是最好的動力。”真希望,在應試教育的大環境下,我們的家長、老師、學校領導、教育官員,整個社會能夠,不僅對“問題生”,也包括“優等生”這些鮮活的生命個體“感興趣”。

反覆看了林可樹的故事,突然感覺到教師這個稱謂特別沉重。我在一邊拜讀的`同時一邊回想自己的教育舉措。做一名有修養的教師實屬不易,別的職業可以不用凸顯出來,但教師在教育一個實在的個體時必須要有這樣的品性和道德,不然很容易成爲別人口中的“巫師”有時我會想:不能把某些差生轉變過來,可也不能放棄他,如果放棄了,他會變成什麼樣!?我們做教師的也需要幫助,解救自己才能解救別人。”楊老師”謝謝你!

楊老師的處理方法真得很好,生活中我們也會看到許多像陳老師一樣的人,這不是一個人兩個人,而是一批人!楊老師太偉大了,不是一般的偉大而是非常偉大,這樣的境界一般人是難能達到的,他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我們不能達到他那種境界,至少我永遠達不到他那種境界,但是,我們可以從他身上學點什麼,哪怕是一丁點,當然,更重要的是,他與學生溝通的藝術值得我們學習,他尊重學生特別是有這麼多缺點的後進生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閱讀此文是對心靈的一次洗禮。文章很真實,就像在自己的身邊。讓我們從今天就開始改變吧!

讀書的心得體會 篇6

《小屁孩日記》的作者是黃寧,是一套講述一至六年級的校園幽默日記。這本書的主人公是蘇拉、米多、金剛、卜一萌、朱奇奇和班主任甜老師,其中米多是最主要的主人公,在這麼多主人公中,我最喜歡的是米多。雖然他的成績不太理想,但是他非常地友善。

這本書主要寫了米多和他的同學發生的一切有趣的.事。在這麼多的日記中我最喜歡《我們的小白免》、《小免子的名字叫“汪汪”》,還有《流動的笑臉》。這三篇日記中告訴我們道理分別是做人一定要有愛心和做人不能撒謊。

記得,在我讀幼兒園中班的時候,午睡時間沒睡着,老是向老師和阿姨撒謊說要撒尿,後來老師看出了我在說謊,於是給我講了《狼來了》的故事,我明白這其中的道理是撒謊最終會害了自己。所以,在生活和學習中我們要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地去學習。現在讀了這本《小屁孩日記》後更覺得如此,所謂業精於勤,來不得一點馬虎和“虛僞”。

讀了這本書,讓我感受到了其實這些有趣的事也經常會發生在我們的身邊,只是我們沒有去留意它,沒有仔細地去觀察它而已,因此我們要在生活中去尋找和仔細觀察在我們身邊發生的一些人和事,你也會慢慢發現,生活中有很多值得我們去發掘的故事,做一個有心人。

讀書的心得體會 篇7

“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這是聯合國教材組織編寫的《學會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書中明確指出的,讀書心得體會。所以小語教學必須擺脫單純的傳授知識和應試教育的束縛,改革小語教學,充分引導學生,發揮他們在教學中的主體作用,讓學生成爲課堂的主人。

《新課程標準》特別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教學過程中,要加強學生自主的語文實踐活動,引導他們在實踐中主動地獲取知識,形成能力。”這裏明確指出學生在學習中所處的主體地位。作爲教師要真正發揮導的作用,就必須更新觀念,轉變思想,在教學實踐中把自主讀書的時間還給學生,把語文實踐的空間還給學生,讓學生真正成爲語文學習的主人。

那麼,如何在語文課堂中,變被動接受爲主動獲取,變死記硬背爲活學活記,變機械訓練爲積極實踐呢?下面,就來談談我在語文教學中嘗試自主學習的一些做法。

一、充分認識主體性,爲學生儘可能多地提供自主讀書的時間。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讀書是學生自己的事。《新課程標準》指出“各個年級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因此,在課堂上教師要把讀的時間還給學生,把問的權利還給學生,儘可能多地提供學生自主讀書的時間。

1、課堂上注重誦讀,少一點對課文內容的講解。

注重誦讀是我們母語教育傳統經驗的精華,它的多重教育功能是不可低估的。徐世英先生曾將朗讀與講解作過精闢的比較,他說:“講解是分析,朗讀是綜合;講解是鑽進文中,朗讀是躍出紙外;講解是攤平、擺開,朗讀是融貫、顯現;講解是死的,如同進行解剖,朗讀是活的,如同賦作品以生命;講解只能使人知道,朗讀更能使人感受。”因此,課堂上教師必須充分利用課堂時間指導學生讀,儘可能地讓學生多讀幾遍課文,老師切不可以自己的講代替學生的讀。

著名教育家葉聖陶先生說:“語文科目地之一是使學生閱讀的時候自求瞭解,瞭解不會了纔給學生幫助一下,困惑得解,事半功倍。”我在教學《錫林郭勒大草原》時,自始至終貫穿了讀。在導入課文後,我便讓學生自由讀課文,說說錫林郭勒大草原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初步感知後,我再叫他們帶着幾個問題逐段朗讀:哪段在寫草原的廣闊美麗?哪段在寫草原的歡騰?從哪些詞句看出來的?談談自己的感受。這是讓學生注意文章中哪些詞句精彩,哪些地方能體現草原的廣闊美麗和歡騰。接下去緊扣精彩詞句,指導學生讀課文,讀懂意思,讀出自己的理解,讀出感情,讀出韻味來。讀的方式也有變化,或教師引讀,或學生自讀。學生的讀,有集體讀、分組讀、男女分讀,個別讀,又有分角色讀、表演讀、比賽讀。總之,要儘量擴大學生讀的面,不斷提高讀的質量。這樣,課堂上不斷地傳來孩子們朗朗的讀書聲,學生課文讀得很熟,感情也讀出來了,對錫林郭勒大草原有了比較深的認識,產生了喜愛之情。

2、課堂上注重積累,少一點對語文知識的灌輸。

過去語文教學注重知識的傳授,學生靠死記硬背來學習語文,這樣知識得不到內化,能力得不到提高。要讓學生把語文知識真正地“佔爲己有”,尤其把課文的語言內化爲自己的語言,其中必然要有積累。《新課程標準》在“課程的基本理念”和“課程目標”中先後提到指導學生“豐富語言積累”,學生要“有較豐富的積累”這是語文課程新觀念的折射,切實引導學生進行語文積累是當前語文教學亟待落實的目標。

教師指導學生語文積累不能以自己的好惡代替學生的自主選擇,必先激發學生興趣,讓學生爲積累的對象所吸引,產生讀背的慾望,積累纔有內驅力,心得體會《讀書心得體會》。比如:教學時,我自始至終都以飽滿的熱情去感染學生,深入他們中間,能夠以朋友的身份和他們一起閱讀、討論。學了《東方之珠》,我問學生:“香港有迷人的沙灘、著名的公園和繁華的街市,你最喜歡哪個地方?挑你喜歡的一段讀讀背背。”話音剛落,學生們就興致盎然地大聲讀起來,背起來。課文《動物的互惠互助》課後讓學生表演出來,這要求學生能熟記課文,如果靠死記硬背來記住課文,學生肯定興趣不濃。教學時,我緊扣習題,採用讀讀演演的方法,並且親自參與到學生中去。學生自由分配角色、自由表演,個個興趣高漲。課文學完後,大部分學生能挑選自己喜歡的動物進行表演。

學生僅僅積累幾篇課文是遠遠不夠的,《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小學一~六年級課外閱讀不少於100萬字。”教師除了指導家長做好家庭閱讀,更重要的是讓學生主動的去搜集和課文有關的資料進行閱讀積累,這就需要教師的及時鼓勵和引導。只有長期堅持,學生的閱讀能力纔會在不知不覺中慢慢形成,學生也就逐漸養成了自覺閱讀的習慣。

二、充分體現實踐性,爲學生儘可能廣地拓展運用語言的空間。

語文分爲“吸收”和“傾吐”兩部分,吸收的目的是爲了更好地“傾吐”。語文積累的目的就是爲了運用。因此,訓練“傾吐”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1、讀中遷移,多爲學生提供再現課文語言的機會。

語言分爲兩種,一種是積極語言,即經常使用的語言;一種是消極語言,即積累了而沒被使用的語言。學生讀了教材,積累了課文的語言,如果是長期儲存,而沒有運用的機會,那這些語言就在孩子們的語言倉庫中退化爲消極語言。因此,教師要在語文課堂上積極創造條件,提供各種各樣的語言環境,促使學生將積累的消極語言轉化爲運用的積極語言,讓所學的教材語言能經常得到運用。

(1)課堂教學中,組織學生開展討論。葉聖陶曾發表過這樣的觀點:“上課時是教師與學生共同的工作,而共同工作的'方式該如平常集會那樣的討論,教師彷彿是集會的主席。”課堂教學中,如果呈現出學生在熱烈地討論,教師在指導訂正的熱鬧場面,那麼,學生的主體意識樹立了,同時,學生在討論中時時去理解教材,運用教材從而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使關鍵性的詞、句、段的內涵越來越豐富。如在教學《撈鐵牛》一課時,我讓學生討論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懷丙是一個出色的工程師?學生們積極、主動地投入到討論中,我在一旁傾聽着,並給予指點。在交流時,我又讓學生討論:懷丙所做的準備工作順序可以顛倒嗎?爲什麼?學生們各抒己見,暢所欲言。討論中學生不僅積累了語言,而且運用了語言。

(2)課堂教學中,組織學生表演課文。

除了課堂中適當地組織討論外,還可以組織學生表演課文。小學語文教材內容大多以故事爲主,有一定的情節,在初步感知課文後,學生通過身體語言來演繹文字語言不但有助於學生對課文內容的深刻認識,而且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如:教學寓言故事《自相矛盾》時,在學生理解課文後,我讓學生自由組合演一演。課堂上他們即興表演,表演時不僅運用了課文語言,還進行了再加工。把賣矛、盾的人和圍觀的人演得栩栩如生,所說的話有的是課文中沒有的。由此可見,學生在這樣的活動形式中牢固地掌握了課文語言,並進一步領悟了其中的道理。

2、自由表達,多爲學生創設自主作文的條件。

寫作是訓練語言運用能力的有效途徑。雖然很多學生頭腦中積累了好詞佳句和精彩片段,但碰到無內容可寫,無深切體會時,搔頭摸耳,舉筆維艱。這是我們長期進行命題作文訓練的緣故,其實,它並不是最好的訓練形式。語文教育家黎錦熙說:“日記札記,有內容重資源,比之堂上限時作文,偏重語文形式之準確無誤者,當然益處更多,效用更大。”《新課程標準》也指出:“要加強學生自主擬題作文的練習。習作指導要有利於學生開闊思路,自由表達。”因此,教學中,我鼓勵學生自由寫作,抒真情,說真話;鼓勵學生寫日記,多做自由命題的作文,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運用語言的積極性。課餘時間,我還組織學生開展豐富的活動,讓學生寫作文時有內容可寫,有感情可抒。

總之,學生是學習語文的主人。我們應該還學生以“學習的自由”,在教學中徹底扭轉“牽得過牢,導得過細,教得過死”的局面,把學習的主動權真正地還給學生,把課堂的時間教給學生,讓我們的學生有自主學習的能力,切實提高學習的效率。一句話,讓學生成爲課堂的主人,讓每一堂語文課都能煥發出生命的活力!

讀書的心得體會 篇8

這個寒假我讀了一本書叫《傾聽寂靜》這本書的作者是金波,這是一本散文集的書。這是金波的簡歷金波,原名王金波。詩人,兒童文學作家。河北冀縣人。1961年畢業於北京師範學院中文系。首都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中國作家協會兒童文學委員會委員,兒童文學創作委員會主任,中國少年作家班編委,“中國少年作家杯”大賽評委會評委。1957年開始發表作品。1979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著有詩集:《回聲》《風中的樹》、《我們去看海》(十四行兒童詩集)等;童話集《小樹葉童話》、《窗外飄進一朵雲》、《踢拖踢拖小紅鞋》、等;歌詞集《林中的鳥聲》、《金波詩詞歌曲集》散文集《媽媽的`愛》等作品。《春的消息》獲中國作協首屆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快樂的節日》獲全國第一屆幼兒圖書二等獎;《會飛的花朵》獲中國新時期優秀少兒文藝讀物一等獎;《在我和你之間》獲國家教委新聞出版署等八部委全國優秀少兒讀物一等獎,中國作協第二屆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林中月夜》獲中國作協第三屆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1992年獲國際安徒生獎提名。

在書中,我最喜歡母親的紅金魚這個故事,這是以日記的形式表現出來的,在這裏運用了好多修辭手法,可以讀出魚是有靈性的,也可以讀出媽媽對魚的愛,在書中他寫道,魚一看媽媽身患重病,就快快的吃食惹媽媽開心,母親已經病的住進醫院,嘴裏還說要給魚換水,這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讀書的心得體會 篇9

頂效鎮新聯小學 楊永春 自古以來,人們獲取知識的途徑多種多樣,而讀書作爲其中一種既普通又直接但卻非常有效的求知方法沿用至今。作爲教師,從書本中獲取知識就顯得尤其重要。人類創造的知識財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爲我們教師需要加強各方面的修養來提高自己。所以我們理應多讀書,用書來淨化心靈,用書中的知識充實自己。

不僅僅老師要讀書,每一個想提高學識的人都要讀書。在這短暫的一個學期裏,我讀到了平時沒看過的書。讀書成了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這一個學期裏,我感覺收穫頗豐。以下就是我這一學期來讀書的心得。

常言道:“茶亦醉人何必酒,書能香我不需花。”我們渴望讀書,渴望獲得知識,但是我們卻常常會有這樣的疑惑:我們應該如何讀書?自古以來,人們獲取知識的途徑多種多樣,而讀書作爲其中一種既普通又直接但卻非常有效的求知方法沿用至今。作爲教師,從書本中獲取知識就顯得尤其重要。人類創造的知識財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爲我們教師需要加強各方面的修養來提高自己。所以我們理應多讀書,用書來淨化心靈,用書中的知識充實自己。同時我們也應拋棄古時舊的求知理念,什麼“書中自有黃金屋”等等,都不足取。

爲了使讀書達到更好的效果,我除了善於動腦,找到所讀文章的“眼睛”,心領神會之外,還寫讀書筆記和讀後感。當然讀書要有好的效果,思考是最重要的,但是正如俗話所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

把思考的結果整理出來,寫成筆記和感想,既有助於思考,也可以幫助我們記憶思考的結果,便於日後比較、綜合、分析。如果所讀的書是自己的書,我還在書的空白處寫下自己看法、疑問、評論等,或做一些記號。它會加強我們對文章的理解、記憶,作文時如果要參考、模仿渡過的文章,有沒有做過評註的,效果大不一樣。

常聽學生家長說“我家的.孩子只聽老師的,老師的話簡直比聖旨還靈,回到家裏就誰的話都不聽了。”這是學生的向師性,是一種純潔的美好的心理品質,我們當教師的要好好地利用和開發。在教學中,我有意或無意中出了這個那個錯,學生都會及時地爲我指出,這樣不僅師生之間的關係逐漸融洽,班級氣氛也極爲活躍。

讀書讓我更深刻得體會了教育的民主,在學生眼裏,教師能夠與他們平起平坐,他們的心理也就獲得了一種平衡,這樣的教師最能受到學生的敬重。學生樂意與我走近,常把心裏話告訴我,向我訴說煩惱,向我傾訴困難,我因此常和學生交流,這不能不說是一筆最寶貴的財富。回想每一次學生在向我表達着他們對我的感激和敬意是,我的心情都莫名的激動,我總是深深的感受到了自身的一種最崇高的價值。毫不避諱地說,這種崇高,正是我在讀書工程中所獲得的最大的收穫,是我不斷學習、不斷完善的具體表現。

更深的體會是教師的成功,來自學生要當一名優秀的教師,首先就認識教師是什麼?要教好自己的學生,首先必須認識學生是什麼?答案是顯然的:教師是人,學生也是人。如何做人?其實這不只是學生應該學會的`,更應該是我們教師要學會的!從衆多的教育家的言

行中我們不難發現,做人貴在“求真”。只有“真”纔是美,只有“真”纔會善。我的這種感受是在學習過程中的積累,一直以來,我就以教育家的成功經驗爲借鑑,堅持以“認真負責”處世,以“嚴於律己,寬於待人”爲原則.

六、精讀細講,教學相長。

話又說回來,常言道:“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有人說,教給學生一杯水,教師應該有一桶水。這話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盡的時候。我以爲,教師不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自來水”、“長流水”。“問渠哪得清如許,爲有源頭活水來”,“是固教然後知困,學然後知不足也”。因此,在學習中,書本是無言的老師,讀書是我學習中最大的樂趣。學習型社會爲全體社會成員提供了充裕的學習資源。學習化社會中的個體學習,猶如一個人走進了自助餐廳,你想吃什麼,完全請便。個體完全可以針對自身的切實需求,選擇和決定學習什麼、怎樣學習、學習的進度等等。

簡言之,同時結合自己的教育教學實際,我覺得做一名優秀的教師其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但也並不是如“蜀道之難”。只要我們不斷的加強理論學習,不斷積累經驗,長期地保持一顆好奇心,想一想今天學生又將演出一幕怎樣的好戲?我今天又將看到孩子們的什麼新花樣?我自己又該爲他們做些什麼事?處處爲孩子們着想,在爲學生做些你力所能及的事時,你也必然在一步一步的接近成功.

讀書的心得體會 篇10

你知道戰神瑪爾斯和美神維納斯的兒子是誰嗎?他就是愷撒。人間的戰神和愛神!

愷撒出生於公元前100年。公元前45年擔任了祭司。公元前60年與資產家克拉蘇、軍事家龐培結成了著名的“前三頭同盟”。公元前59年─公元前54年血徵高盧,其間克拉蘇身亡。使愷撒和龐培矛盾加劇,內戰爆發!雖互有勝敗,但龐培最終失敗,在埃及被軟弱無能的法老王托勒密十三世殺死!愷撒在回羅馬途中與埃及豔后相遇?開始了一段令世人所不解的戀情。

之後連任五屆羅馬執政官!遺憾的是,最後竟然被自己的親生兒子殺死!

他是不敗的戰神。修羅場上縱馬馳騁,血染戰袍。鐵蹄橫掃歐洲大陸,所向披靡羣星避匿。真正令敵人瘟神喪膽的,不是他的軍刀,更是他的微名。

他是多情的愛神。環肥燕瘦盡得恩寵。他對妻子一往情深卻不妨礙有數不清的貴人充當他的`情婦。他甚至得到了當世第一美人埃及豔后的垂青,用熾烈搭的愛情點亮了生命最後的時光。

他就是神,他是羅馬幾千年來傳頌不息的神。他的名字成了後世“帝王”與“勝利”的代名詞。那是一個振聾發聵的名字——愷撒!

讀書的心得體會 篇11

這個暑假,我讀了高爾基的自傳體小說《童年》,它給我的感觸頗深。瑪克西姆·高爾基出生在一個貧窮的木工家庭中。在殘暴的沙皇統治時期,高爾基吃盡了苦頭:幼年喪父,卻又受盡外祖父的折磨。他周圍的人都是那麼的自私、貪婪、充滿了仇恨。

《童年》是高爾基以自身經歷爲原型創作的自傳體小說三部曲中第一部。它講述的是阿廖沙三歲到十歲這一時期的童年生活。小說從“我”隨母親去投奔外祖父寫起,到外祖父叫“我”去“人間”混飯吃結束,生動地再現了19世紀七八十年代俄羅斯下層人民的生活狀況。

《童年》刻畫了許多性格鮮明的人物。比如,勇敢正直的阿廖沙,善良樂觀的外祖母,自私殘暴的外祖父,貪婪惡毒的舅舅們以及快樂的“小茨岡”和執着的“好事情”。外祖父開了家染坊,但隨着家業的衰落,他變得吝嗇、貪婪、專橫、殘暴,經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們,狠心地剝削手下的工人。有一次阿列克謝因爲染壞了一匹布,竟被他打得昏死過去。幼小的阿廖沙也曾被他用樹枝抽的失去知覺。他還暗地裏放甚至慫恿幫工去偷東西。兩個舅舅也是粗野、自私的市儈,整日爲爭奪家產爭吵鬥毆,瘋狂地折磨自己的妻子。在這樣一個瀰漫着殘暴和仇恨的家庭裏,幼小的'阿廖沙過早地體會到人間的痛苦和醜惡。然而就是在這樣一個可怕的環境裏,也不乏溫暖和光明。這就是以外祖母爲代表的另外一些人,另外一種生活。外祖母慈祥善良,聰明能幹,熱愛生活,對誰都很忍讓,有着聖徒一般的寬大胸懷。她如一盞明燈,照亮了阿廖沙敏感而孤獨的心,她還經常講一些憐憫窮人和弱者、歌頌正義和光明的民間故事給阿廖沙聽,她對阿廖沙的影響,正像高爾基後來寫的那樣:“在她沒有來之前,我彷彿是躲在黑暗中睡覺,但她一出現,就把我叫醒了,把我領到光明的地方。是她那對世界無私的愛豐富了我,使我充滿堅強的力量以應付困苦的生活。”另外,還有樂觀純樸的小茨岡、正直的老工人格里戈裏、獻身科學的知識分子“好事情”,都給過阿廖沙以力量和支持,使他在黑暗污濁的環境中仍保持着生活的勇氣和信心,並逐漸成長爲一個堅強、勇敢、正直和充滿愛心的人。

作爲一部自傳體小說,《童年》講述的是作家一段沉重的童年往事。對於他所經歷過並在心中留下過傷痛記憶的人和事,那些“鉛一般沉重的醜事”,作家在敘述的時候,心情不可能是輕鬆的,因此這部小說的基調在整體上顯得嚴肅、低沉。但另一方面,小說是以一個小孩的眼光來描述的,這樣就給一幕幕悲劇場景蒙上了一層天真爛漫的色彩,讀起來令人悲哀但又不過於沉重,使人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在邪惡中看到善良,在冷酷無情中看到人性的光芒,在悲劇的氛圍中感受到人們戰勝悲劇命運的巨大力量。

讀書的心得體會 篇12

這本書書名是《偶遇》,我看到這本書其實也是偶遇。一看作者是陳魯豫,就忍不住想看看。魯豫是我特別喜歡和佩服的主持人,提到魯豫可能很多人第一反應《魯豫有約》沒錯,可能很多人認識魯豫是因爲《魯豫有約》。我稍微有點不同,我是在看《我是演說家》知道她的,特別瘦小的她,坐在評委席,每次選手演講完她總會說出很多金句點評,讓我心生佩服。腹有詩書氣自華,她雖外表瘦小,可每次說話都會成爲全場的焦點。在書中魯豫提到,她這一生只佩服有才華的人,沒有其他。我也一樣,我一點不佩服那些有錢的,長的帥的,可能主要是這些我不具備。哈哈……同樣特別特別火的薛之謙也說過:才華勝過一切。

全書由一封封粉絲來信和魯小胖一封封回信構成。每一封粉絲來信裏都有粉絲情感問題,魯小胖的每一封回信都值得令人思考。裏面設及了戀愛觀,擇偶觀,婚姻,愛情觀等等。可能有的和你無關,但大多數都和你有關。魯小胖提供了一個遇到此類問題的解決方法或者說思考角度。比如最近大火的《前任3》裏面關於如何好好的和前任再見,很多人看完了哭的稀里嘩啦,甚至據說有人看完當場和現任分手,回去找前任複合了,這真是神轉折。對此魯小胖的看法是:愛情的開始可以莫名其妙、自然發生,愛情的結束、轉折需要鄭重其事,這是對彼此過往的一種尊重。愛情裏要麼無條件的去愛,要麼狠心徹底放棄。不愛了,就不要託着彼此。不該在一起的人怎麼都會散,該在一起的人怎麼都不會散。

愛情這個自古至今一直都在談論的話題。可到底什麼是愛情,我們每個人都需要愛情嗎?愛情,親情,友情,這三種感情似乎每個正常人都會經歷,但這是必需品嗎?親情這個出生就自帶的,友情,人是社會性動物,與身邊的人總會產生聯繫也就有了友情。那愛情呢,愛情是什麼?愛情漸漸的`成爲了奢侈品。愛情和夢想就是人人嚮往但不是每個人都能擁有的,只有少數人這一生需要愛情和夢想,絕大多數人慢慢地就和自己和生活妥協了。沒有愛情,沒有夢想,也能夠平靜甚至興高采烈地生活着,這其實並不可悲,甚至會讓人有些羨慕。因爲追求愛情,夢想實在太累了,得到了又太幸福了。

對於愛和喜歡什麼區別呢,記得以前看過:喜歡是放肆,愛是剋制。但我比較認同魯小胖的解釋:喜歡的時候,用的是眼睛,而眼睛有時候是勢利的;可愛上的時候,用的是心。我們的心,貌似瘋狂,實則清醒,它可以透過外表浮華的一切,只看到一個讓你感到歡喜的靈魂。魯小胖還舉了個極端的例子,愛上的感覺就是你明知道對方是個渣男,或者渣女,你都會幫他辯解;不愛就是,人家明明就是暖男、暖女,但你看着就是煩。愛,你就包容,當然愛也纔會包容;不愛,你就別浪費時間,因爲愛就是沒轍、活該、願意!

關於什麼時候該談戀愛,選擇什麼樣的人戀愛。在沒談戀愛時,我們對於自己的另一半都有着自己的要求,身高,體重,年齡,工作,年薪等等。可是很多過來人都知道,當愛情來了,你會發現以前你想的條條框框都沒有了。魯小胖的觀點:愛情存在的時候,這些條件通通都隱到看不見的地方。愛情一旦消退,它們會來決定一段情感的生死。

關於愛情和婚姻的關係。人們說婚姻是愛情的墳墓。錢鍾書說:婚姻是座城,外面的人想進去,裏面的人想出來。那我們到底要不要結婚?魯小胖的觀點:婚姻必須要建立在愛情的基礎之上,你要夠愛這個人才跟他在一起,不愛,其他的條件都一定一定不要成爲你們攜手的理由。當然每個人的選擇不同,有的結婚就是爲了找個人陪着自己度過餘生,有的人是爲了錢財,有的人是爲了人才,但只要不是因爲愛情,好像大都最後都不是很幸福。

愛情可以任性,因爲愛情是“我相信”,但婚姻是“我願意”,透着隱忍、堅持,當然還有辛苦。不要草率結婚,更不要輕易離婚。人們說有一天,愛情終會逝去,會變成親情。如果真有那麼一天,婚姻不可避免地一步一步走向平淡,甚至最終會變得不美好,我還是希望,它的源起,是由於愛情。那樣,我纔會願賭服輸,心甘情願!

讀書的心得體會 篇13

簡愛是個極爲普通的女子,沒有出衆的相貌,沒有顯赫的背景,也沒有高人一等的才華,她只是單純的相信一個信念:在愛情裏,人應該是平等的。她的決不妥協爲她等到了愛情,也得到了愛人的尊重。

簡愛是可憐的,首先是個孤兒,被舅媽欺負,然後送進了收養孤兒的修道院,在修道院裏,被老修女們歧視,被小夥伴們隔離,的一個朋友也去世了,簡愛的人生,到此爲止就是一出悲劇,可是命運,很奇怪,它總以你想不到的方式給你驚喜或驚嚇,而這一切都是從你對待自己命運的方式開始的。簡愛年滿18歲,離開修道院,來到一座莊園,給莊園主的乾女兒當家庭教師,慢慢的跟莊園主羅切斯特發生了戀情,可是戀情並不是一帆風順的,莊園主有一個妻子,有家族遺傳的精神病,長期被鎖在閣樓的處,直到簡愛和羅切斯塔結婚的那一天,因爲莊園主妻子的弟弟出來阻止婚禮,簡愛才知道羅切斯特妻子存在的事情。

經過一番內心的折磨與掙扎,簡愛決定放棄這份愛情,因爲羅切斯特的欺騙,因爲羅切斯塔還有妻子,因爲簡愛不能忍受這份愛情裏還有看似不平等的瑕疵。簡愛悄悄的'出走了。在訪遍親戚的這段時光裏,簡愛也嘗試著重新開始,直到有一天,她的潛意識感覺羅切斯特發生了意外,然後不顧一切的跑到莊園裏,她的第六感是對的,羅切斯特的妻子縱火,把莊園燒了,而羅切斯特在這場火災中烙下了殘疾,雙目也失明瞭。

就這樣,簡愛又回到了羅切斯特的身邊。她得到了自己的幸福,同時也給無數在婚姻追求的路上俯首稱臣的女子指明瞭一條正途:干預反抗,敢於追求自由與平等的女孩,最終遇到的也會是願意尊重你的男子。

讀書的心得體會 篇14

這篇童話裏不僅張揚了一種自由和奔放的狂野美學,也表達了楊紅櫻對正氣、道義、愛情、揚善懲惡、保護弱者等等正義行爲的肯定、尊重和禮讚,同時也表達了她對諸如自私、暴戾、弱肉強食、蠻橫霸道等等非正義行爲的鞭撻與蔑視。在代表着正義與狂野美學的'“北方的狼”身上,楊紅櫻也着力發掘和抒寫了他生命中的溫情、柔軟和善良的那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