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讀書心得體會(精選15篇)

讀書心得體會(精選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6W 次

在平日裏,心中難免會有一些新的想法,可以尋思將其寫進心得體會中,從而不斷地豐富我們的思想。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讀書心得體會,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讀書心得體會(精選15篇)

讀書心得體會1

初冬的霧更深刻的詮釋着初冬的滋味平淡.自然.又不失雅緻。

漫步原野,置身其中慢慢領悟。放眼遠望,卻如眼前幔着層層紅帳,瓢動着,時而清晰,時而模糊,虛幻之感油然而生。相與霧接觸,卻總也追她不到,錄她不着。

讀書心得體會2

《小屁孩日記》的作者是黃寧,是一套講述一至六年級的校園幽默日記。這本書的主人公是蘇拉、米多、金剛、卜一萌、朱奇奇和班主任甜老師,其中米多是最主要的主人公,在這麼多主人公中,我最喜歡的是米多。雖然他的成績不太理想,但是他非常地友善。

這本書主要寫了米多和他的同學發生的一切有趣的事。在這麼多的日記中我最喜歡《我們的小白免》、《小免子的名字叫“汪汪”》,還有《流動的笑臉》。這三篇日記中告訴我們道理分別是做人一定要有愛心和做人不能撒謊。

記得,在我讀幼兒園中班的時候,午睡時間沒睡着,老是向老師和阿姨撒謊說要撒尿,後來老師看出了我在說謊,於是給我講了《狼來了》的故事,我明白這其中的道理是撒謊最終會害了自己。所以,在生活和學習中我們要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地去學習。現在讀了這本《小屁孩日記》後更覺得如此,所謂業精於勤,來不得一點馬虎和“虛僞”。

讀了這本書,讓我感受到了其實這些有趣的事也經常會發生在我們的身邊,只是我們沒有去留意它,沒有仔細地去觀察它而已,因此我們要在生活中去尋找和仔細觀察在我們身邊發生的一些人和事,你也會慢慢發現,生活中有很多值得我們去發掘的故事,做一個有心人。

讀書心得體會3

最近我有幸地拜讀了陶行知先生的《陶行知教育名著》,讀罷這本書,我受益匪淺。 陶行知先生作爲一名留洋的教育家,在深刻了解了中國的文化和社會現實的基礎上,所提出的教育學說,既強調了教育的顯示功能,又關住了教育的終極目的,是適合中國國情的。他的理論和實踐,應該成爲中國教育血液的重要成分。他的“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敬業精神讓人感動,我也爲之折服。

在讀到《教學合一》這節時,陶行知先生提出了教學要合一的觀點,有三個理由。

第一,先生的責任不在教,而在教學生學;

第二,新的法子必須根據學的法子;

第三,先生不但要拿他教的法子和學生學的法子聯絡,並須和他自己的學問聯繫起來。簡而言之,

一,先生的責任在教學生學。

二,先生教的法子必須根據學的法子。

三,先生須一面教一面學。我仔細閱讀,細細品味,聯繫我的教學,我感覺陶公所提出的“教學合一”的觀點很有道理。

我們教育的對象是學生,教師的課堂設計應適合本班學情,根據學情有目的,有針對性地實施教學,那麼這樣學生就會樂學了。教師除了正常的教學工作外還需不斷的學習,用豐厚的知識去充實自己,不是有句話“教師要給學生一碗水自己就必須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活水嗎?”

《學生的精神》中提到三點;

(一)學生求學必須具有科學的精神;

(二)要改造社會必具有委婉的精神。

(三)應付環境必具有堅強人格和百折不回的精神。

我想說說我自己的感受。現在的學生正如陶公所說容易“自滿”,自己剛剛對這個知識點有一定的領悟,就沾沾自喜,但真正實踐做題時,卻無從下手。學生對學習缺少一定的目標,很多學生不知道自己到學校來接受教育是爲了什麼。每當找學生談話時,我便會問“你準備讀完幹什麼?”學生的回答:“不知道。”他們從來很少會想過我以後的路該怎麼走?會是什麼樣?這就導致學生在學習上不想下功夫,更不願意吃苦,對於周圍的環境學生很少從自身找原因,而是把更多的原因歸納在外界的環境上。例如,學生作業未完成,當問其原因時,學生回答無非這幾種“我不知道什麼時候交作業?”“我不會做。”“我不知道做哪道題?”“我忘記交作業啦!”“課代表交作業時沒告訴我!”諸如此類的冠冕堂皇的理由讓人無可奈何,更多的時候我在問自己:“我們的學生到底是怎麼了?是什麼原因讓他們變成這樣?” 回首這些年的教學,我在不斷的告訴自己:你一定要學會去轉變角色了,你現在已經是一名教師了,陶行知先生的《教育名著》中師範生的第一變——孫悟空,也是這樣告訴我的,只有先知道怎樣做一個好學生,才能培養出來許多好學生。可是爲什麼是變成孫悟空呢?陶行知先生說孫悟空有目的,有遠慮,有理想。他是抱着一種目的去拜師的,這無形中就告訴了我們如何做一個好學生。

陶行知所研究和實驗的教育問題,直到今天,讓人感到很中肯,很新鮮,仍有進行試驗的價值。他的“第一流的教育家”,“教學合一”,“我們的信條”“生活及教育”等這些諸多觀點讓我歎服,不斷地從他的教育名篇汲取豐厚的營養,來充實自己的教育理論知識,他的著作又如一盞明燈,在教育的海洋中引領我們去找尋屬於我們自己的目標。讀完此本名篇,我除了感動之餘,更多的是佩服,佩服他的爲人,更佩服他在那個時期所提出的一些鮮明的觀點,也正如魯迅所說:“讀完此書,我和一個高尚的靈魂接觸了!”我將努力去充實自己,豐富自己的業務素質。

讀書心得體會4

這兩天在看白巖鬆的《白說》,我頗有些感觸。這種強烈的感覺促使我突然想寫點什麼。

《白說》這本書聽其名大概就能夠猜到它的主要內容,也就是白巖鬆對於人生和生活的感悟。我平常向來不太愛好此類書籍,在我看來,人生百態,各有其不一樣,成功和人生軌跡是不能複製的。但是我很好奇從一個新聞人眼中看社會和世界是怎樣樣的。此時此刻我的心跳速率比平常快,這說明這本書給了我收穫和共鳴。刷了太久的微博和朋友圈,很久沒有這種在書中偶遇知音的驚喜感和幸福感了。就像張愛玲筆下所寫:“原來你也在那裏”。就像在鋪滿青石板的雨巷中,突然轉身看見撐着油紙傘的丁香姑娘。這種幸福感缺失了太久。我開始認同讀一本好書就如談一場戀愛的觀點了,期間有與作者心靈之通,有意見相左的分歧,只是不能爭吵,不能轉身離開,一陣反思過後仍然愛不釋手。

白巖鬆在書中談到他的讀書之道時,我差點淚流滿面。他說你以爲讀過了,其實是錯過了。我想想自己錯過的確實值得可惜。大學四年,我很多時刻都是跑圖書館,借閱過很多書籍,歷史類,哲學類,心理類,文學類等等。其實我沒有接觸過作者,我之因此讀出我所認爲的作者的性格,但是是正因他的作品確實搞笑,確實讓我喜愛。當然這也和個人的文學底蘊以及史學背景有很大的關聯。作爲大家或者資深的研究者,也許他們在我們看來枯燥的史學中發現了樂趣,然後幫忙我們去發現其中的樂趣。我們此刻所閱讀的都是他們在原始史料的基礎上加工而成的。正如他們把食材加工成食品。只是食材加工大多數人都會,只有少數人才能做成色香味俱全的美食,令人垂涎欲滴,流連忘返。我至今都很感謝我大一的專業老師,是她讓我知道陳寅恪,錢穆,顧頡剛,翦伯贊,黃仁宇。這些人的作品有驚人之處,當然驚人之處是我閱讀後得出的結論。經過廣泛閱讀之後,我發現讀什麼樣的和讀誰的書太重要了。一本好書讀完後就像和戀人分別,其間的酸甜只有自己慢慢去體會和領悟。有的時候,我們不帶任何目的的去閱讀也許會收穫更多。僅僅只是喜愛,因此願意在喧鬧的環境中如飢似渴的閱讀。正如白巖鬆所說:閱讀也要講究隨緣和惜緣的,別功利,彆強加。隨着年齡的增長,它慢慢成爲你的一種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

讀書心得體會5

都說教師這一職業是崇高的,但“崇高”一詞並非職業與生具來的天性,而是奮鬥在這一崗位上人們給它鍍上了一層神聖的色彩。工作一年來,我有時迷惘於我是否適合當教師這一問題,學生是不完美的,自己是不成功的。《走進名師》這本書給了我一個明確的答覆,“成功”取決於愛。

科學的愛每個學生,均衡的把愛分給每個人。學生是敏感的,他們心靈的天平能衡量出彼此得到的愛是否一致。如何來分配我們的愛?愛的表達需要我們從學生的心理出發,他們每一次的進步是否給予的表揚,我們應鼓勵學生髮現自己的優點,是否最大程度的開發了他們的潛能。

從老師這個角度考慮,能否寬容學生所犯的錯誤,尤其是一些平日裏調皮搗蛋的學生,他們更需要老師的關心和理解。我的學生裏有個胖乎乎的男孩,上課總是會不自覺的找人去講空話,每次無論我怎麼批評他,他總是不好意思的笑笑。一次,我又發現他犯了老毛病,就嚴厲的指了出來,這次他一反常態,一臉憤怒的哭了起來,我認爲他這是在耍耍小脾氣,並沒有理他,也沒有給他聲辯的機會,繼續上我的課。直到後來通過他的班主任我才知道,原來他痛哭的理由很簡單,不是他主動找人說話,而是別人先找他說話,我先批評他,他覺得很不公平,認爲我偏心。雖然這個理由看起來好笑,但是也告訴我,時刻提醒自己在批評學生之前要考慮這幾個問題,他爲什麼犯錯?我該對他說什麼話?怎樣能教育他而又不傷害他?學生在已經懂得自己所犯錯誤的同時,他們關注的是老師的心理天平有沒有偏頗,是否給予所以的人同等的待遇。我要了解他們心中這小小的自尊,以此爲鏡,折射着自己,平等和公正的愛,是最能讓學生接受的。

“成功”還取決於奉獻。看了《媽媽老師》這篇文章,盤振玉老師對學生的奉獻,讓我震撼。“不管多難,我也要讓孩子們學好知識。”樸實的理念支撐着她走過二十多年,她爲了她所熱愛的教育獻出了最美好的年華,放棄了擁有較好工作的機會。看似她失去了很多,但當地的人們,給了她最好的回報,就是信任。

相比於盤老師,我對學生的奉獻就渺小了許多,但是學生同樣給了我回報,真誠。任何情況下,孩子們都能考慮到我,在學校,他們能自己安排好日常的事情,爲了減輕了不少的工作量。我去家訪,一羣學生頂着烈日給我帶路,一路上還不忘照顧我。我很感激我的學生,是他們教會我怎麼做一個合格的教師,我能有什麼理由拒絕爲我的學生奉獻,能得到學生對我的愛,就是我最大的成功。

有人曾說“每個智障孩子都是金子”,那麼我所教的這些健康的孩子就是未經打磨的鑽石,充滿愛的教育有如精細的加工,可讓他們更加璀璨。愛學生是門藝術,名師是藝術家,他們懂得創造愛,讓學生在師愛的關懷下懂得做人的道理,讓教師不愧於靈魂工程師的美譽。我的事業纔剛剛起步,起步於愛和奉獻,只有不斷的汲取經驗,想前輩們學習,一步步積累,才能更加完善自我。正如《勸學》裏所說“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點點滴滴積聚的財富才讓人尤爲珍貴這得來之不易。教育事業任重道遠,經過時間洗禮磨礪後才能可能獲得自己的成功,並不是所有人都能成爲名師,但是每個教師心中都有個名師的標準,我會爲我自己的標準而努力,努力不一定會成功,但是放棄一定會失敗!

讀書心得體會6

很厚的一本書,抓緊一切空閒時間看還是花了三個星期。作爲推理小說,結構非常新穎;不是最後一頁解釋誰是兇手,作案原因和手段的套路。

甚至到最後一頁,都沒有毛利小五郎之輩跳出來給讀者真相。但是每個章節都以第三者的視角跟男女主人公共同經歷着生活,蛛絲馬跡一點一點浮出來,最後拼成完整的十九年。《白夜行》的電視劇曾經炒得很熱,那段時間的日劇一個比着一個的精彩,這一季就慘到沒什麼面目有趣的片子。電視劇最熱的時候我把它誤解成一個愛情片,事實上愛情也算是這部劇的宣傳點。

可是,真的很難從書裏面感受到愛情。男女主人公初相識的時候只是小學生,以後的十九年來跟愛情比更多的是因爲利益的共生關係吧。而且這兩個人真的是壞到骨子裏去了啊,讓我狠懷疑惡花有沒有結善果的能力。書的作者東野圭吾是理工科背景,我總覺得理工科背景的人包括我自己都有寫東西絮絮叨叨東拉西扯的毛病。 看的時候因爲急着追真相到底是什麼,恨不得能把細枝末節全部跳過,最後快要結束了又不忍心就這樣完掉,時間再長下去一定還有更加觸目驚心的故事。

讀書心得體會7

我愛書。我常常站在書架前,這時我覺得我面前展開了一個廣闊的世界,一個浩瀚的海洋,一個蒼茫的宇宙。

由於習慣是人最主要的、最穩定的素質,任何一種能力都是養成好習慣的結果。如果說教育就是要培養好習慣的形成,那麼首先要求教師以身作則地養成大量的好習慣。因爲教師的腳印就是學生前進的方向,在學生面前,教師就是一面鏡子。教師作爲班級教學的組織者、知識技能的傳播者,時刻要以自己的言行去教育學生、感化學生、併成爲學生的楷模和學習的典範。教師要規範學生的行爲,首先要規範自己的行爲,要提高學生的素質,首先要提高自身的素質。身教重於言教是實踐驗證了的真理。凡是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而且要努力做好,凡是不允許學生做的,自己堅決不做,因爲學生是有思想的人,他們對教師不但聽其言,而且觀其行,所以要當一名好教師,不但要有淵博的知識,正確的教育方法,還要有高尚的品德、良好的行爲、真正做到以身作則、爲人師表。

孔子說過:“學而不思則罔,死而不學則殆。”這句話的意思是:只讀書卻不思考,會感到迷茫;只思考卻不讀書,會感到疑惑。這句名言激勵着我,不但要學習,學習後還要思考。這一舉動,讓我與書結下了不解之緣。

讀書心得體會8

教育本身是一種智慧,而教師作爲教育者,更需要擁有教育智慧,教師的教育智慧從哪裏來?從學習中來,從良好的習慣中來,讀書心得體會300字。讀書,是教師的一種生活,是教師成長成功的必由之路。要天天看書,終生以書籍爲友,這是一天也不斷流的潺潺小溪,它充實着思想的河流。

作爲一名教師,不斷地學習,不斷地提升自己是工作的需要。因此,應當樹立終身學習的思想,在不斷豐富自我、完善自我的過程中成長自己,才能成長孩子,成長教育。要讓讀書支撐教育的生命。讀書是一種需要,一種成長的需要。

我們知道,教育的本質是培養人的精神,無論是素質教育,還是新教育實驗,都在追求一種完善性、超越性的教育。在知識日新月異的今天,學習已成爲每個人的必須。

讀書,可以更新我們的理念;讀書,可以改變我們的現狀;讀書,可以提升我們的精神;讀書,可以陶冶我們的品性;讀書,可以激發我們的職業智慧;讀書,更可以支撐我們的教育生命;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提出的,教師“每一天都要用智力財富來豐富自己。”

當然,我們也不能爲讀書而讀書,一定要把讀書自覺地和教育教學改革和實踐的研究結合起來,用讀書指導實踐,用實踐指導讀書,這樣的讀書纔是最有用的讀書,這樣的讀書纔是有生命的讀書。

在一定意義上說,一個人的`精神成長史,就是一個人的閱讀史;推而廣之,一個學校的精神面貌和工作作風,無不與這個學校的讀書學習風氣相關。讀書是一個學校生命力之源泉,也是學校文化建設的基矗如果我們的學校、我們老師,都能有“讀書工作化”和“工作讀書化”的目標追求,並不斷爲之實踐,那麼我們就將在理想的教育改革和激烈的教育競爭中佔得先機,並展現出無限的生命力。

看了這本書啓示一:教師要以身作則

由於習慣是人最主要的、最穩定的素質,任何一種能力都是養成好習慣的結果。如果說教育就是要培養好習慣的形成,那麼首先要求教師以身作則地養成大量的好習慣。因爲教師的腳印就是學生前進的方向,在學生面前,教師就是一面鏡子。

教師作爲班級教學的組織者、知識技能的傳播者,時刻要以自己的言行去教育學生、感化學生、併成爲學生的楷模和學習的典範。教師要規範學生的行爲,首先要規範自己的行爲,要提高學生的素質,首先要提高自身的素質。身教重於言教是實踐驗證了的真理。

凡是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而且要努力做好,凡是不允許學生做的,自己堅決不做,因爲學生是有思想的人,他們對教師不但聽其言,而且觀其行,所以要當一名好教師,不但要有淵博的知識,正確的教育方法,還要有高尚的品德、良好的行爲、真正做到以身作則、爲人師表。

啓示二:教師要養成學習習慣

教師,肩負着引導人成長的重要使命,因此,比其他任何人羣都更關注自身的成長和自身素質的提高。沒有與時俱進的成長,沒有素質的提高,就很難完成自己的使命,學習是教師實現成長的主要途徑。

要成爲一名優秀的教師就必須養成學習的好習慣,要善於發現別人的長處,虛心學習別人的優點,只有這樣才能積小善爲大善,積小能爲大能,孔子就曾經說過:“三人行則必有我師焉。”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閃光點,都有值得他人學習的地方。教師向周圍的人學習固然能夠汲取營養,增長經驗,而向學生學習更能拉近距離、溝通感情。

我們說教師不是萬能的,所學知識肯定也是有限的。可使學生不同,每屆的學生都在發展變化,況且每個學生都各有所好、各有所長。教師要善於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如果教師能夠以孔子爲先例,把自己當成學生,虛心向學生學習,真誠地做到不恥下問,那不僅是對自己學識的充實,也是對學生學風的薰陶。

總而言之,不管是向誰學習,最主要的一點就是要把別人的東西變成自己的東西,只有這樣,學習才能真正實現它的意義。

啓示三:教師培養成好習慣

好習慣是開啓成功之門的鑰匙,壞習慣則是一扇向失敗敞開的大門,養成好的習慣,你會一輩子享用不盡它的利息,我們萬萬不可輕視這些需要漫長形成卻至關重要的好習慣的培養。

有什麼思想,就有人麼樣的行爲,有什麼樣的行爲。就有人麼養的習慣,有什麼樣的習慣,就有什麼樣的性格,有什麼樣的性格,就有什麼樣的命運,在通往成功的路上,習慣對於人的影響是不可否認不容忽視的。習慣是培養出來的,而不是生來就有的。它是在人的生活實踐中逐漸形成的。

它可以養成,也可以改變,當然,培養起來容易,改變起來困難。改變習慣是一個人敢於改變自我,拯救自我的標誌,是一個人能力的證明。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們需要的是:用良好的習慣來保障行動的正確執行,習慣若不是最好的僕人,便是最差的主人,無論何時,我們都應該操控習慣,而絕不能被習慣所操控,所以說我們應該立即行動起來,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循序漸進,堅持下去,就是勝利。

成功是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一個好習慣的養成需要一個醒悟—改變—反覆—鞏固—穩定的過程,所以,剛開始不要着急,要一點一滴的堅持,只要不動搖,朝着一個方向不停止,堅持行動,就有了習慣的雛形,再一點堅持,習慣就成熟了,好習慣越多。

讀書心得體會9

開卷有益,前提是讀好書。讀好書的功用很多,一本好書,可以讓你感慨良多;一本好書,可以讓你獲益匪淺。今天向大家談一下我的讀書心得體會。

我認爲,讀書可以充實人生。很多人在學習或工作之餘,總想着用某種消遣方式打發下無聊的光陰。有人選擇看影視劇,有人選擇打籃球,還有人選擇打麻將……但我覺得,讀書,是一種不錯的消遣方式。從書中我們可以瞭解很多前沿的時尚資訊,比如養生,運動,美容,購物等。從書中我們可以瞭解到進步的思想,學習他人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讀書可以學到豐富的知識,讀書可以讓我們學會思考,感悟大自然。

讀書可以陶冶我們的情操。在書中,我們可以領略到李白"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瀟灑俊逸;可以品味到蘇東坡“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豪邁奔放;可以欣賞到李清照“花自飄零水自流”的婉約脫俗;可以感受到陶潛“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安逸閒適。

讀書可以明智。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便是智慧的寶庫。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借鑑古代的經驗教訓,作爲今日的行爲準則,不是一種明智之舉嗎?這也是司馬光著述《資治通鑑》的初衷吧?

讀書可以勵志。“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這是于謙的寧死不屈。“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漢青”,這是文天祥的死國之志。“壯士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這是岳飛怒髮衝冠的報國志。“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這是譚嗣同爲國獻身的大義之舉。“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這是辛棄疾效命疆場的雄心壯志。

書籍帶給人的讀書心得體會,纔是我們讀書的最大益處。

讀書心得體會10

我的爸爸就是一個慈愛的父親。他已經年近五十,平時對我的管教很嚴厲,不管我做什麼事,只要稍有不對就會說我,輕則嘮叨幾句,重則痛罵,所以我一向不喜歡他。但我讀了《背影》這篇文章後,我才知道天下的父親沒有不疼愛自己的孩子的,爸爸這樣做也是有他的苦衷的。如果我有毛病,他不說我,任我那樣放肆,我將來就不會學會好好做人,就不會成爲有用的人,我還明白了小樹不剪不成材這句話的意思。

父愛是沉重的,父愛是無聲的。父愛是那拐彎處的回頭,父愛是那危難中的吶喊,父愛是那黑暗中的一盞明燈,父愛是那迷失時的指南針;父親是那大船的舵手,父親是我們永遠的老師,讓我們感悟父愛,理解父親,回報父親吧!

讀書心得體會11

從古至今,無數人都渴望成功,但在追逐成功的道路上,又有多少人因畏懼失敗,半途而廢。在海明威的《老人與海》這本書中,耄耋老者與磨難作鬥爭的那股不屈不撓的精神深深地打動了我。

一位窮困的老人長年孤獨地在海上打魚,但總是一無所獲。終於有一次,他釣到了一條大魚,不料在返回的路上卻遇到成羣的鯊魚。可他並不向鯊魚屈服,使出渾身解數與鯊魚搏鬥。最後,老人筋疲力盡、傷痕累累,鯊魚吃光了所有的魚肉。老人拖回去的只是一副大魚骨架。

讀完這本書後,我感慨萬千。雖然最後老人只有“一幅光禿禿的魚骨架”,但他也會無怨無悔,因爲他奮鬥了、付出了,奮鬥的過程同樣很精彩。這正如老人所說:“一個人並不是生來就要給打敗的,你可以消滅他,卻不能打敗他。”這種永不言敗的精神激勵並感動着我們每個人。

 《小王子》讀書筆記300字

看完《小王子》,那個可愛、充滿童真的小王子形象在我的腦海裏久久難以抹去。

小王子,其實就是一個單純,內心總是懷着美好的小孩子。獨自生活在一個小星球上,所有的一切對他而言都是獨一無二的。他熱愛那朵有虛榮心的玫瑰;他喜歡幻想;他有一顆純潔的童心······

後來,小王子離開他的星球他的花兒,走過那麼多的星球,認識了那麼多朋友,他見識了貪婪、自私、虛榮??但始終保持着一顆孩子的心靈,他稚嫩、倔強、無邪、善良的笑容留在了每一個角落。

小王子,用他的經歷告訴了我們,心靈可以洞察一切,愛與美。

讀書心得體會12

《童年》是講述阿廖沙個人成長和生活經歷的自傳小說,也是反映廣闊社會生活的現實主義小說,對於我們來說,我們的童年浸泡在甜蜜中,沒有戰亂,沒有糾紛,只有愛的陽光的溫暖,只有親情的雨露的滋潤。童年,是美好的,最值得回憶的時光,可對高爾基來說呢?寒假裏,我細讀了高爾基的《童年》,心久久不能平靜。細讀《童年》,猶如走進一個書卷裏鐫刻的黑暗社會,聆聽一次社會底層老百姓的訴苦,它雖然沒有大部小說的氣勢雄偉,卻給我帶來了更多的感慨與震憾。故事如潺潺流水,流啊流,也流經了許多美好善良的人物:外祖母冒死救火,給阿廖沙講奇幻的童話故事;正直本分的老匠人;用自己手臂夫阿廖沙擋住皮鞭的“小茨岡”;愛好科學的房客“好事情”他們的可貴之處是他們處於黑暗中,依然出淤泥而不染,讓人在一片混沌中嗅到芬芳!就這樣,故事在阿廖沙母親死去,外祖父與外祖母分家,小阿廖沙去人間謀生後結束了。阿廖沙那苦難的童年呵,也悄然無聲地結束了。然而,與阿廖沙相比,我們是多麼脆弱。也許,這些磨難對於現在同齡人來說,不會發生也沒有一個人做得到,但是,萬一發生了,我們是不是也應向阿廖沙這樣勇敢地面對呢?幼小的阿廖沙以他的頑強的毅力和堅定的信念,以他分明的善惡和強烈的同情心,克服了各種困難,追求自己的理想。

讀完全文,我心猶如壓了千鈞之石,一片沉重與慘然。阿寥沙那麼小,卻飽嘗了人間的酸甜苦辣。面對喪父之痛,他默默承受,面對毒打,侮辱,以及自私貪婪、野蠻殘酷的小市民,他以微薄之力反抗。十一歲便被外祖父趕出家門,到外面謀生。在外祖母美好品質的行薰陶下,他憎恨黑暗的社會,同情不幸的人,對美好的生活充滿了憧憬。他反抗外祖父的毒打,在憤怒中,他幾乎要殺了毆打母親的繼父,阿廖沙,這是一個多麼充滿正義的少年形象!

《童年》給了我很大的啓示,每當我面對磨難躊躇不前時,阿廖沙那苦難的童年浮現在眼前。幼小的阿廖沙都能堅強地挺過,我們爲什麼不能?讓我們擦擦淚水,保持着生活的勇氣和信心,向前衝啊!永遠以積極的,勇於拼搏的態度對待今後的人生!

讀書心得體會13

一看到楊秀清老師的書名《有溫度的數學》,我就想立刻讀讀這本書。一直以來,數學給人的感覺是理性的,1就是1,2就是2,不帶通融,有些冷冰冰的感覺。但是,實際呢?數學它是有溫度的,它是來源於我們生活並運用於我們生活的,怎麼能是冷冰冰的呢?怎樣才能讓孩子感受到數學的溫度呢,楊老師分別從四個方面闡述如何打造有溫度的數學:數學文本、數學課堂、數學教師和數學小主人。下面摘取印象深刻的部分與大家分享。

在有溫度的數學課堂這一部分裏,楊老師指出了理念與模式的矛盾。有些老師糾結於到底是要思想還是要模式。楊老師認爲:那就是既不要思想又不要模式,我們要努力創造適合於自己的東西,“穿着自己的鞋子走路才舒服”。

楊老師所要表達的意思就是要有自己的思想和模式,用自己的思想支持自己的教學模式,那麼自己的課堂才能具有長久的生存空間和生存時間。適應纔是硬道理,否則搞不好就是東施效顰,鬧笑話。我覺得楊老師的這個觀點值得很多老師思考,當遇見矛盾,不知如何去走時,不如順着自己的本心走下去,無須糾結那麼多。

還有一個地方也值得說一說。楊老師認爲對話的最終目的是喚醒,只有喚醒學生的原有的數學思想與數學生活經驗,我們的課堂師生對話纔是真正意義的對話。是這樣地,只有做到當學生感受到了,他纔會參與,積極地參與,有效地參與。那麼,如何喚醒?我想喚醒的內容和方法也相當重要,需要我們在日復一日的教學中不斷積累、思考、總結,纔會讓學生覺得溫暖,感受數學的溫度。

讀書心得體會14

寒假中,我認真拜讀了王曉春老師的著作《今天怎樣當教師》,雖然書中的100個教育案例都是出自中小學校園,然而卻關係到所有教育戰線上的教師們對教師這個職業的理解。今天,我們應該怎麼當教師?書中一言以蔽之:光有良好的師德是不夠的,光激情燃燒是不行的,還要有科學的思維方式,真正的專業水平。

要當好教師,要有科學的思維方式。在工作中,對待問題要多問“爲什麼”,學會理性的思考進行分析。下面對書中的一則案例發表自己的感觸:下面對書中的一則關於教師的愛的案例發表自己的感觸:

案例中講的是一名老師幫助一個學習成績差且沒有興趣的孩子培養興趣,提高學習成績的案例,案例中,那名老師的耐性讓人佩服,他真的是傾注了自己的愛給學生。感動之餘不僅想到,如果有人問我:“你會喜歡每一個學生嗎?”在沒有看書之前,我會不假思索的脫口而出:愛每一個孩子是教師的職責。這不正是經常教導我們的思想嗎?要全身心的把愛無私的奉獻給每一個孩子們?燃燒自己,照亮別人,不正是教師的職業精神嗎?我們的教師行爲是否與說的相一致?面對案例中的學生,自己是否能向那位老師那樣耐心呢?這時我不禁想到了自己在看到成績優秀同學那一字不差的作業時的心花怒放,和看到成績較差同學那滿是狼籍的作業時的怒火攻心,反省一下,我是否真的做到自己所說的愛每一個學生,真正做到一視同仁呢?細細品位王老師的點評,不禁讓我感觸頗深,她說:“要區分職業的愛和私人的愛”,書中說到:教師對學生的愛,應該主要是職業的愛,而不是私人的愛。因爲任何一個人愛的付出,都是有選擇,有重點的,“博愛”不僅會把人累死,更把教師的職責範圍擴大。是啊,職業的愛是必須做到的,但私人的愛是無法強求的。教師就必須用教師的職業的愛去對待每一個孩子,在孩子有困難時,在孩子做錯事時,在孩子得到進步時,作爲教師才能一視同仁的對待,教師的愛就是滲透在平時的點滴中,貫穿在孩子成長的每一個階段。簡單的幾句話讓我豁然開朗。

很長一段時間內“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教師”這個極端的教育謊言像枷鎖一樣天天束縛着我,使我常常生活在自責和愧疚之中,使我天天懷疑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我真的就認爲我就是那個不會教的教師,否則爲什麼會有那麼多的學生不會學習呢。今天通過學習我才知道,它只是一種浪漫主義的宣傳鼓勵口號,而絕不是評價教師工作的客觀標準。

老師們,讓我們輕鬆上陣,用智慧教出趣味,用新觀念育出不同的人才,快樂地生活,快樂地工作,做一個享受教育的陽光教師吧!

最近我讀了幼兒教育中的一篇文章,它的名字叫《激發幼兒主動學習,畫出五彩世界》。通過學習這篇文章,我學到了許多對好的方法。

首先,要選擇幼兒感興趣的題材激發幼兒主動學習。筆者在文中說到,要深入到幼兒生活中去發掘他們關注的熱點,將目標拓展到幼兒對周圍事物的興趣和求知慾,在開展一系列探究活動中去尋找美術創作的題材,並將幼兒的創作放在一個不斷探究和發現的過程中。通過案例,我們也知道了只有當孩子對事物產生興趣,纔會自發地想去了解並進一步觀察和探究,而這些行爲都是建立在幼兒主動的基礎上的,最終幼兒學到的都將通過一系列手段展現出來。

其次,引導與評價相結合鼓勵幼兒主動學習。在孩子的眼裏,一切似乎都是生命體,而情節的創設,讓我們在引導幼兒學習探究和興趣需要之間找到了一個切入點。教師在引導過程中,用生動的語言激發幼兒對美術的興趣,易於讓幼兒產生輕鬆、愉快的遊戲心理,所以儘量運用形象生動地語言將活動內容和孩子的生活經驗相聯繫,讓孩子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同時自己也投入到情節中,以自己的情緒去影響孩子、調動孩子,這樣孩子會自然而然的參與、自然而然的投入到情境中去,和活動融爲一體。無論幼兒的作品是否理想,教師都應以認真、細緻的態度去欣賞,儘量去發現其中的閃光點並及時予以表揚和指導,使每個幼兒都在活動中體驗到老師的關懷,從而增強繪畫的興趣和信心。

讀書心得體會15

是我國著名心理學家、北師大教授、博士生導師林崇德最近寫給中小學教師的一本書。本書以創新意識、嚴密的邏輯、教學改革實驗的科學性、生動流暢的行文,從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相結合的高度,對素質教育進行了詳細論述,回答了基礎教育改革中的諸多重要問題。

隱藏在冥想中,書中的許多觀點給了我們靈感,可以讓我們回憶。其中,第二章闡述的“教師素質”給我的感受最深。在這一章“認識自己:教師應該是怎樣的人?”一個需要詳細說明的問題。林老師很喜歡趙樸初的詩,看趙樸初的詩我很感動,很安慰。同時,我也增加了一些責任。我們來讀讀趙老的《教育的智慧》:不必在地平線上尋找英雄。在教學團隊中,它就在你面前。歷經千辛萬苦,我從不後悔,但我保證做一個心甘情願的孩子。回顧過去十年?不怨不咽,守住丹心,默默爲紅旗奉獻犧牲。苦從太平,無所比。幼苗茁壯成長,園丁喜歡它。少數人知道,平時辛苦,睡懶覺早起?潮溼、寒冷、溫暖和疲憊的洗澡都在我的腦海裏。已經嘗試了所有可能的方法。又是一天,建築是用好材料做的,這要靠今天的汗水和汗水。還有熱量,無窮大。趙老的詩充滿了對人民教師辛勤勞動的肯定和讚美。每一位老師在讀詩的時候都會感到興奮和安慰,同時也會更多地反思:詩裏寫的我都做到了嗎?我配得上“老師”這個神聖的稱號嗎?在應對教育改革的浪潮中,教師能否跟上,決定着我們教師自身的努力,決定着我們是否具備適應教育改革所應具備的素質。那麼,教師必須具備哪些素質呢?林通過近年來的理論研究和實驗研究,認爲教師素質結構應包括教師職業理想、教師知識水平、教師教育觀念、教師教學監控潛能和教師教學行爲與策略。在這裏,我將與大家分享我的學習心得,互相鼓勵。

一、師德與詩魂——教師職業理想。

師德的本質是教育中的“事業”二字,即對教育有強烈的奉獻意識、責任感和意向;師愛是師德的靈魂。有人說“愛自己的孩子是本能,愛別人的孩子是神聖”,因爲這種愛是無私的、廣泛的、不相關的,原則上是一種有憐憫有憐憫的愛。這種愛是老師教育學生的基礎。學生一旦體會到這種感受,就會“親親老師”,“信其道”。教師的愛能產生強大的力量,不僅提高了眼前的教育質量,也促進了學生的成長和成功。因此,我們每一位老師都應該把學生當成自己的孩子,真誠地愛他們,努力讓學生真正感受到這種愛。

二是通過立體交叉更新——名教師的知識結構。

獲取知識的渠道越來越廣泛,更新知識的速度越來越快,我們的教育對象也越來越聰明。老師不學習,就會落後,難以應對學生的質疑。因此,教師要不斷學習豐富和更新自己的知識,即要有“本體論知識”,——教師紮實的本體論知識是其良好教學效果的基本保證。也要有必要的“文化知識”——像蜜蜂一樣向他人學習,提升文化底蘊從而贏得學生的信任和喜愛,從而拓展他們的精神世界,激發fdcew的求知慾,引領學生走向未來的人生道路;也要有豐富的“實踐知識”——、課堂場景知識和相關知識面對實現有目的的行爲,即積累豐富的教學經驗;再加上必要的“條件知識”——,即教師應具備的教育學、心理學知識,這是事半功倍的重要條件;否則,從事不利於學生身心發展的教育將會事半功倍。

第三,我的學生必須能夠成爲——教師的教育理念。

一個優秀的老師應該有這樣的自信:“我一定要能把學生教好;我的學生必須進步,成爲人才。”這也是教師正確的教育理念。只有有了這種教育信念,我們才能支持我們克服一切困難,堅持不懈地鼓勵學生獲得學習的信心,爲學習的成功而努力。賞識教育工作者周弘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4。天賦的頂點——教師的自我監控潛能。

這種自我監控。

潛力表現爲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的那種“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的品質。教師教學監控潛力包括:課前的計劃與準備性、課堂的反饋與批判性、課堂的控制與調節性、課後的反省性。大凡著名特級教師都有着良好的反思習慣,像於漪、袁蓉就是最好的榜樣。

五、技術加藝術——教師的外部行爲表現。

教學行爲是教師工作的主要表現,因此,教學行爲是教師素質的外化形式,它既是一種技術,更是一門藝術。衡量教師教學行爲是否恰當能夠從六個方面去做,即教學行爲的明確性、教學方法的多樣性、教學任務的合理性、教學策略的啓發性、學生參與的用心性、教學評估的有效性。

總之當教師不容易,當一名好教師更不簡單。但是我們既然選取了這個職業,就就應無怨無悔,並且要爲爭取做一名優秀教師而不懈努力。如果成不了優秀,起碼也要對得起“教師”這個神聖的稱號,對得起我們自己的良心,對得起把孩子託付給我們的家長,對得起敬仰我們教師的可愛又淘氣的孩子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