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世說新語》心得體會

《世說新語》心得體會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9W 次

在平日裏,心中難免會有一些新的想法,可以將其記錄在心得體會中,這樣有利於我們不斷提升自我。相信許多人會覺得心得體會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世說新語》心得體會,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世說新語》心得體會

《世說新語》心得體會1

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多少風起雲涌,多少豪傑閃耀,每一段歷史都宏大而壯闊。《世說新語》這本書,保存着南北朝時代一羣風流雅士的點滴瑣事,還原了一段亂世裏的個性言談風貌,生動真實,讓人倍感親切。

我印象最深的《世說新語》故事是“王藍田吃雞蛋”這一則。“王藍田性急,嘗食雞子,以筯刺之不得,便大怒。舉以擲地,雞子於地圓轉未止,仍下地以屐齒之,又不得。瞋甚,復於地取內口中,齧破即吐之。”短短六七十個字,淋漓盡致地寫出了人物罕見的天真和傻氣,而且幽默風趣地暗示我們:性情急作文躁的人,一旦遇上不順心的事情就會極不耐煩,可是發脾氣根本不能解決問題,反而會把事情引向更糟糕的一面。急躁,其實是自己跟自己過不去。遇到問題時應先平靜下來,調整好心態去對待,事情纔有可能得到合理解決。

仍拿王藍田來說,他暴躁地的和一個雞蛋過不去,而面對謝無奕的謾罵卻能“一言不發”,這又體現出他心胸寬廣。

東漢末到魏晉,是中國歷史上最動盪、最黑暗的`時期之一。但《世說新語》栩栩如生地展現了士人的純真和癡情,這一點點純真,歷經千年一直感動着無數讀者,包括現在的我。

《世說新語》心得體會2

古文,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個寶庫,而《世說新語》則是這個寶庫中一顆燦爛美麗的明珠。

《世說新語》是南朝的劉義慶組織一批文人編寫的,全書用文言寫成,分爲言語、德行、政事、文學等三十六門,其中的故事既有很強的哲理性,又不乏趣味性,篇篇短小精悍,有的甚至只是幾句話,但就在這些記錄人物言行舉止的文句中,我們卻可以體會到魏晉時代濃郁的政治氛圍和人物特色。

前幾天,我讀了《世說新語》中的一到三十頁,其中的一則小故事令我印象深刻:華歆、王朗俱乘船避難,有一人慾依附,歆輒難之。朗曰:“幸尚寬,何爲不可?”後賊追至,王欲舍所攜人。歆曰:“本所以疑,正爲此耳。既已納其自託,寧可以急相棄邪?”遂攜拯如初。世以此定華、王之優劣。這則故事的意思是這樣的:華歆和王朗一起坐船避難,有一人想搭他們的船,但卻遭到華歆當即表示爲難,王朗說:“正好船還寬敞,爲什麼不可以?”後來追兵即將追上,王朗想拋棄那個人。華歆說:“之前我猶豫不決,原因就在於此。既然已經答應了他的請求,怎麼可以因爲情況緊急拋棄他呢?”社會上從此便根據這件事判定華歆和王朗的德行優劣。這個故事中的華歆剛開始對於別人的請求猶豫不決,看上去似乎品德不好,但儘管王朗答應了那個人的請求,但當後來追兵到來情況緊急時,卻想拋棄協助的那個人,所以,華歆的品德是遠在王朗之上的。

我們在生活中有沒有犯過像王朗一樣的錯誤呢?以這個故事爲例,在開始時如果華歆和王朗在開始時沒有攜帶那個人,那麼那個人可能會有生存的希望。可要是華歆和王朗在中途拋棄了那個人,那麼那個人就沒有一點生存下來的希望了。

生活中的事往往也是這樣。如果我們答應了別人某件事情,就一定要做到底。如果你拒絕他,他可能會受到損失。但要是你在中途忽然停止,呢麼他的損失會更大。

當然,我們在生活中要儘量幫助別人。但如果的確無法幫忙,我們也要當即拒絕,榮國答應了,就不能半途而廢。

《世說新語》,是中國南朝時期產生的一部主要記述魏晉人物言談逸事的筆記小說。是由南北朝劉宋宗室臨川王劉義慶組織一批文人編寫的,樑代劉峻作注。

全書原八卷,今傳本皆作三卷,分爲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門,全書共一千多則,記述自漢末到劉宋時名士貴族的軼聞軼事,主要爲有關人物評論、清談玄言和機智應對的故事。

後世之人對次書評價頗高,因其歷史意義獨特,文筆極佳,不僅是一本筆記小說,還是

研究魏晉風流的極好史料,其中關於魏晉名士的種.種活動如清單、品題,種.種性格特徵如棲逸、任誕、簡傲,種.種人生追求,以及種.種嗜好,都有生動的描寫,縱觀全書,可以得到魏晉時期幾代世人的羣像,通過這些人物形象,可以進而瞭解那個時代上層社會的風尚。

下面讓我們來看一下幾個典型的故事,第一個小故事,講述的是顧悅和簡文帝。顧悅和簡文帝同歲,但顧悅頭髮早已白了,簡文帝問他:“爲什麼你的頭髮比我先白了呢?”顧悅回答說:“蒲柳的資質,臨近秋天就凋零了,松柏的資質經過秋霜反而更加茂盛。”用了一個形象生動的比喻,說明了人的資質是有差異的,由此也導致了人生的許多不同;第二個小故事,講述的是身在廬山的遠公,雖然年老,但仍然不停地給弟子們講論佛經,他時常告誡弟子,說:“我如黃昏時的落日餘輝,自然不會照得久遠了,只願你們像早晨的陽光,越來越明亮!”這生動形象的.將一寸光陰一寸金的道理刻在了弟子們的頭腦中。晉文帝的一個玩笑,一個調侃,卻引出了顧悅如此富有哲理的回答:資質稟賦的不同應活出不一樣的精彩人生。遠公用桑榆之光來比喻自己,用朝陽之輝來比喻年輕的弟子,告誡我們學習是一刻也不該放鬆的。在書中,作者以其獨特的敘述道理的手法,爲我們生動形象地展開了一副知識的畫卷,又善用比喻,能運用風趣幽默的語言把一個個深奧的道理說到透徹,又恰到好處;能把人們熟知的平凡事說得不平凡,說得有趣。

讀罷《世說新語》,遂感覺到了古人的種.種精神品質,處事原則,更令我對魏晉古風瞻仰不已,正如魯迅先生所言:“記言則玄遠冷俊,記行則高簡瑰奇。”

阮光祿是當時的名士,辭官後隱居剡縣;爲人很慷慨——有好車,“借者無不皆給”。有人因爲是葬母的事情而不好意思借車,阮光祿聽說之後便焚車以自省;今天我們看來此舉未免有些做作,那是我們的修養還未達到阮光祿的境界。一個賢人從來不會放鬆對自己的要求,唯有不斷完善,才能在人格上繼續前進。一輛車就是品德上的一個污點,不但要燒掉車,還要去自省,去改掉身上的不足。

《世說新語》是漢末人物品評發展到一定程度的反映,它的不少故事是取材於魏晉時期作品《語林》、《郭子》、《名士傳》等書的。看了《世說新語》就能瞭解魏晉南北朝時期逸事筆記的內容和形式了。也可以說它是一部魏晉風流故事集,從而起到了名士“教科書”的作用。按馮友蘭的一句說法,風流是一種人格美。當然這種人格美是以當時士族的標準來衡量的。

《世說新語》是研究魏晉風流的極好的史料。其中關於魏晉名士的種.種活動如清談,品題,種.種性格特徵如任誕,簡傲,種.種人格追求,以及種.種嗜好,都有生動的描寫。綜觀全書,可以得到魏晉時期幾代士人的羣像,通過這些人物形象,可以進而瞭解那個時代上層社會的風尚。如《德行》中:管寧、華歆共園中鋤菜,見地有片金,管揮鋤與瓦石不異,華捉而擲去之。又嘗同席讀書,有乘軒冕過門者,寧讀如故,歆廢書出看。寧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通過與華歆的對比,讚揚管寧淡泊名利。所以由此可看出一個人是否有高超的德行,並不是一天兩天所造成,德行是日積月累所培養出來的。有德行的故事還有許多,如情緒這方面,德行較不好的人常會以它個人的情緒爲中心,心情好時大家沒事,心情不好時大家得遭殃,古時就有一位不管快樂或失意,都不會表現於自己的情緒上,那個人就是稽康,王戎說我和稽康在一起相處二十年,從來沒有見過他高興或者生氣的表情。人通常得到一個不好的東西,或遇到對自己有害的東西都會閃而避之,但是有的人得到這一個東西,或者遇到這個東西也不是閃而避之。而倒黴反而還一點不會被那樣東西所波及到。瘐亮的坐騎中,有一匹叫的盧的兇馬,有人勸告他派人牽去賣掉,瘐亮回答說:“賣它一定會有人買它,但這樣又會害了別人;哪裏可把對自己有害的東西轉移到別人身上呢?從前孫叔敖殺了兩頭蛇,就是因爲不讓後人看見,從此他就成爲古人樂於傳頌的佳話,我效法他不也是合理的嗎?”

《世說新語》在藝術上有較高的藝術成就,魯迅先生曾把它的藝術特色概括爲“記言則玄遠冷雋,記行則高簡瑰奇”。《世說新語》涉及人物有一千五百多個,魏晉兩朝的主要人物,都包括在內。它對人物的描寫有的重在形貌,有的重在才學,通過獨特的言談舉止寫出了獨特的人物性格,使之氣韻生動,活靈活現,躍然紙上。如“王戎有好李,賣恐人得其種,恆鑽其核”。僅用了16個字,就寫出了王戎貪婪吝嗇的本性。

《世說新語》心得體會3

《世說新語》講的是劉道真嘗爲徒,扶風王駿以五百匹贖之,既而用爲從事中郎。當時以爲美事。劉道真,姓劉名寶,字道真,性格豁達,通經史,精音律,善長下棋,並且智勇雙全,在扶風王司馬駿府內擔任從事中郎,後擔任侍中、安北大將軍,後來由於戎衛北境侑功,賜爵爲關內候。這裏“徒”字意指服勞役的犯人,“既而”意指不久。這篇文章的.意思是:劉寶曾是服勞役的犯人,司馬駿花了五百匹布將祂贖了出來,不久後又任命祂爲從事中郎。當時人們將這件事傳爲美談。

我第一次讀這茖故事時,並沒什麼感受,但當我讀了5遍6遍乃至10遍時,就侑了深刻的感受。我十分佩服司馬駿的這種做法。首先,祂能夠不計劉寶以前犯過罪,任用劉寶,給劉寶用武之地,其次,司馬駿花重金將劉寶贖了出來,能夠說是對劉寶侑恩,讓劉寶死心塌地爲自我做事。即便將來劉寶勢力過分強大,也總會賣茖人情。這件事傳爲美談,又的民心。司馬駿做這件事心思慎密,一舉多得,我很佩服。祂的這一做法也似乎效仿了齊桓公不計前嫌,任用管仲。齊桓公最終成就了一番霸業,而司馬駿也在宗室中變得最爲俊望。

生活中,我們也切不可因爲祂人曾侑過什麼過錯或是做過什麼不好的事而一向對祂心存不滿。平等待人,往往更容易發現祂人身尙的閃光點。同樣,做錯事的人也不能過分自卑。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侑錯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犯了錯不改。我們應侑的是進取向尙、改正錯誤的態度。

《世說新語》心得體會4

當時是讀宋詞讀到吳潛的《滿江紅》,就是那首“房子終究買不起,老婆不知在哪裏。試舉頭、一笑問青天,天無語。”厄,我說笑的。

這首詞中有一句:

過垂虹、亭下系扁舟,鱸堪煮。”解說是講,垂虹亭位於吳江長橋頭,這裏是南宋連貫東西水路必經之地,李珙離臨安往西自然經過這裏。

這裏還有一處著名的古蹟:

晉代吳江人張翰在洛陽做官,見秋風起,想起家鄉的鱸魚膾,於是慨然嘆道:

“人生貴得適意爾,何能羈宦數千裏以要名爵!”

便辭官返鄉。後人在這裏建有鱸鄉亭。

(就是辛棄疾的“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的出處!)

原文是:

張季鷹闢齊王東曹掾,在洛,見秋風起,因思吳中菰菜羹、鱸魚膾,曰:“人生貴得適意爾,何能羈宦數千裏以要名爵?”遂命駕便歸。(話說西湖蓴菜羹味道是挺獨特的'。)

張翰這句話大得我心,這個典故是出自《世說新語》,所以就去圖書館借來看看。

圖書館中這書的版本有很多,講解的。筆記註釋的一堆,挑了本中等厚度的。只有原文和簡單的註釋。

這樣的話很多故事,看是看懂了,但根本不知道作者想表達些什麼。

再比如言語第二文學第四賞譽第八里的內容,大多我都看不下去,清談玄學之類實在沒什麼意思。

只是語言很好,比如贊一個人,“言爲士則,行爲士範。汪汪如萬頃之陂,澄之不清,擾之不濁,其器深廣,難測量也。

龍躍雲津,鳳鳴朝陽。理物之至德,清選之高望。八音之琴瑟,五色之龍章。

體識清遠,言行以禮。不徒東南之美,實爲海內之秀。”

“王右軍,飄如遊雲,矯若驚龍”之類。

裏面有一些我們很熟悉的故事,如“管寧華歆的割席而坐”、“楊修的門中有活,是闊”、“孔融兒子的覆巢之下,焉有完卵”、“王羲之的東牀坦腹”等

給人的感覺就是當時魏晉風氣,很多事情在我們現在看來是非常不可思議。但又可能是確確實實發生的事。

比如上面的割席而坐,現在誰會因爲這點破事跟朋友絕交阿。

說起絕交。山濤推薦嵇康做官。嵇康一聽,什麼,山濤你小子居然敢推薦我做官,老子和你絕交!

後來嵇康被處死,他認爲他兒子唯一能夠託付的人,就是山濤,他也知道雖然絕交,山濤一定會照顧好自己的後人,招呼都不用打。

嵇康他兒子嵇紹,也是一根筋(或許魏晉名士都是這樣),有次大BOSS和他們幾個聚在一起,有人說聽說嵇紹會樂器,歌唱得不錯,

放在今天拿還不得趕緊表現啊。可紹說,唱歌這種是樂官的事,我不是樂官,不能幹這個。

當然了,大老闆要我唱我還是得唱的,不過按規矩。我要脫掉官服,穿上便服,這才能唱。

這不是不給面子,這就是當時人士的堅持。對理念的堅持。

我向來都很欣賞能堅持的,即便是堅持錯的,能堅持的都比不能堅持的要爺們。

《世說新語》心得體會5

劉墉的《世說新語》應該出版已經很久了,很不好意思,只是上星期纔看到這本書。

今天再翻開這本書的時候,看到劉先生改動的一句話:“人無近憂,必有遠慮。”放在近前的問題不解決,實在是可怕之極的。如果解決眼前問題不用長遠眼光,就會是“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了。有意思。劉先生同時推薦還有孔子另兩句話:“君子有不幸而無有幸,小人有幸而無不幸。”“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險以僥倖。”任何一個成功都不是無意做的,努力纔是根本啊。劉先生推薦的登山領隊的也值得珍惜:“已經熟悉的路,作進一步打算;不熟悉的路,要作退一步打算。”經典的風險控制論。讀書纔是硬道理啊!那些實用的原理或行爲的'結果,要靠自己去力行,恐怕做不了幾件事情。順便記錄一下讀來的句子。

龐加萊說:科學家研究自然界的原始動力來自於自然本身的美。狄拉克說:我認爲哲學永遠不會導致重要發現,它只是人們談論已發現事物的一種方式而已。狄拉克給莫斯科大學的黑板題詞:任何物理學定律都必須具有數學美。在閱讀以及聽駱老師講解《名教與自然》過程中,我注意到魏晉文化中一位舉足輕重的人物——王弼。於是查閱了一些資料,瞭解了一些相關王弼的信息,以下便是有感而發。

駱老師的《世說新語精讀》一書中提到名教源於孔子的正名說“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即駱老師講的理念與實存,用理念來規範事實;而道家卻認爲“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而王弼從哲理的高度講這兩者結合成了一體,認爲名教出於自然。我個人認爲這既體現了他作爲玄學創始人的思想,也是當時魏晉士人思想的寫照,對思想文化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何晏爲吏部尚書,有位望;時談客盈坐。王粥未弱冠,往見之。晏聞粥名,因條曏者勝理語粥曰:“此理僕以爲極,可得復難不?”粥便作難。一坐人便以爲屈。於是粥自爲客主數番,皆一坐所不及(《世說新語·文學》)。王弼口才出衆,辯得衆人理屈詞窮,自己還羅列觀點繼續佐證。王弼是當時最傑出的清談家和哲學家。由此看出當時文風還是很盛的,而且清談相當流行,士人們都崇尚這樣的風氣。而在宣揚玄學的過程中,王弼提出的關於家族制度中等級關係的“分”與血緣關係的“合”,就是在相愛中有敬,在同中有異,形成和諧的社會整體,體現了當時普遍奉行的家族制度的價值取向,可見魏晉時期人們的觀念已經被受到了玄學的影響。並且在世說新語玄學與清談的過程中,不僅體現了名教與自然和和諧統一,更協調了儒道文化,促進當時人們的思想的思想融合。

由此,王弼等人創始的玄學正始之音開始了魏晉清談時代。從此,評論人物着眼於談論和義理,即不僅看人的談吐辭藻,而且要看他對義理的領悟,而王弼等人也被後世名士奉爲榜樣。魏晉人士對正始談風之仰慕,於此可見一斑。

《世說新語》心得體會6

今天在翻閱《世說新語》時,偶然翻閱到了言語第二的第27篇,感受十分深刻。

簡文帝這種適應環境,創造壞境,滿足的心態可以令我們學習。文中簡文帝說:“會心處不必在遠。”這句話的意思是:“讓人賞心悅目的地方不一定在遠處。”簡文帝的這句話讓我想起了一句很流行的現代語,那就是“遠在天邊,近在眼前,”這一句話。有的時候,人們總是把事情或目標看得很難,或定得很遠,其實身邊就有美,我們爲什麼不貼近生活,切合實際,真實地去看看這個世界呢?有的時候,有些東西,有些事情,我們有可能很努力也得不到它,因爲現實擺在那裏,但在這個過程中你有可能會失去一些最基礎的東西,失去一些你曾擁有過的美好,我深刻的覺得要珍惜當下所擁有的,其實幸福很簡單。

在學習中,我們也要學習簡文帝這種創造環境的能力,賞心悅目的地方不一定在遠處。我們經常會帶的作業去旅行,在旅行時的一些時候,爸爸媽媽便會督促我們寫作業,我們有沒有說過:“這麼好玩,喧鬧的一個環境,你覺得我能寫成作業嗎?”爲什麼這時我們不能像簡文帝一樣,沒有環境,那就去創造環境。這讓我想起了一個發生在我身邊的`案例。我有一個考上大學的姐姐,學習成績十分優異。在聖誕節那天,學校放假了,學校裏所有的情侶都出去happy了,但唯獨她拒絕了男友的邀請,獨自一人留在了宿舍。她遠離了世間的嘈雜與喧鬧,儘管窗外的嘈雜聲不斷傳來,但她靜下了心,使她擁有了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和氛圍。事後,她說:“當窗外嘈雜喧鬧,我能避開人間的男歡女愛,靜下心來,寫一篇文章時,那是一種新的領悟和新的境界。”我深深的折服於她,折服於她這種創造壞境,淡泊的人生精神。

我想說的是:“有的時候,人人都說好的,對於你來說,不一定是真的好,只有是你內心深處想要的,對於你來說,纔是好的。珍惜當下,其實眼前的也很好,如果沒有環境,我們何嘗不能創造環境呢?我們要相信,“會心處不必在遠。”其實幸福很簡單!

《世說新語》心得體會7

世說新語》是由南朝的劉義慶編寫的。語言風趣,幽默。全書今傳皆作三卷,分爲德行,言語,政治,文學,方正等,共一千多則,記敘自漢末到劉宋時名士貴族的瑣穩逸事,主要有關人物評論,清淡玄言和機智應對的故事。

我閱讀的文言文:桓公入蜀,至三峽中,部伍中有得猿子者,其母猿岸哀號,行百餘里不去,遂跳上船,至便即絕。破視其腹中,腸皆寸寸斷。公聞之怒,命黜其人。

譯文:桓溫進軍蜀地,到達三峽中,隊伍裏有人捉住一隻幼猿,母猿沿着江岸哀鳴哭號,跟着船走了一百多里路也不肯離去,最後母猿跳到船上,剛跳上船就馬上氣絕身亡了。剖開母猿的肚子看,腸子全斷成一寸一寸的了。桓溫聽說了這件事後大怒,下令革除了那個人的官職。

感受:母愛是最偉大的.,我們要尊重每一位母親,有一句歌詞唱到:“聽媽媽的話,別讓她受傷。”小猿被抓走了,母猿一定悲傷萬分,而去想辦法救回自己的孩子,即使搭上自己的性命也在所不惜,這是多麼偉大的母愛!這件事還能說明另一個道理:我們要保護動物,愛護動物,它們也是一條條生命,它們也有權利享受與家人的平靜生活,所以,愛護動物,並保護它們吧,保護動物就是保衛人類未來。

《世說新語》心得體會8

地位不同,有不同的氣質;時代不同,有不同的性格。誰知,即使時代、地位甚至處境都相同,氣質與性格也會截然不同呢?

《世說新語》中的人各有特點,他們的處世風格頗爲迥異,形成了一組又一組鮮明的對比。

鎮定與慌亂只在危急時刻真正顯現出來。王徽之、王獻之從起火的房子中逃出,王徽之像打了敗仗的兵,鞋也不穿,一個勁地往外衝;王獻之則神態自若,他從容穿鞋,讓僕人扶他出去。雖然我們明知慌亂只會使事情越變越糟,但我們在危險的境地,又能有多少次像王獻之那樣從容不迫?

是僞裝就終會被撕破,醜惡的事物總有現出原形的一天。華歆、王朗乘船逃難,途中有人向他們求助,王朗不假思索地答應下來,賊人追至,卻又欲丟棄;華歆一開始不願意,後來反而不肯丟棄,他們一前一後的態度,引人深思。時間會見證人的'優劣,處境的改變會撕掉人的僞裝。爲人要講誠信,做事要有始終。除非不答應,要麼不做,既作文然已經有了選擇,不管過程多麼危險、結局多麼難測,我們都不能輕易改變。

不隨波逐流,往往帶來出人意料的驚喜。人們挑女婿一般都注重儀表,要博學多才的。而準女婿們也會精心打扮自己,就像快要出嫁的新娘。但奇人多出的魏晉時期,還真有人逆流而行。有一個大人去王家提親,到了公子聚集的地方,一看,個個都打扮得漂亮往那一站,像在展示商品。這時,一個人便顯得非常打眼。他的衣服敞開着,正躺在東邊的牀上,猶如處於無人之地。這位大人呢?一下便挑中了他。後來一打聽,才知道此人就是王羲之。“東牀快婿”便傳爲美談。佳話是佳話,這種做事全憑自己興致的態度,我們難論其好壞。因爲,不羈的王羲之也得碰到這位放曠的“大人”才行。但這也正提醒我們,走別人沒有走過的路才更容易留下腳印。你想要“驚喜”嗎?來吧,打破常規!

相同的時期,不同的性格,爲人處世亦不相同。我在魏晉人士的風流中收穫很多。

《世說新語》心得體會9

這幾天,我看了《世說新語》,這本書裏的一篇篇小故事讓我記憶猶新。其中,兩篇講孝的`文章尤其令我映象深刻。

第一篇講的是王祥的故事。王祥對待後母朱夫人十分恭敬。有一回他後母半夜暗殺他,剛好趕上王祥起夜,只空砍着被子。王祥回來後,知道後母一定爲沒砍着人而遺憾不止,便去後母那請求處死自己。後母終於醒悟過來。

王祥對後母多麼孝順那!雖然知道後母要殺他,卻也毫無怨言,還特地請死,這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第二篇是陳遺的故事。他對他的母親十分孝順,母親愛吃鍋巴,陳遺便準備了一個小口袋,每逢煮食,便把鍋巴存起來,回家時送給母親。一次,孫恩反賊入侵吳郡,袁山鬆出兵討伐,陳遺積攢了積攢了幾鬥鍋巴,沒來得及送回家,便帶着它出征。袁山鬆軍隊被打敗,軍隊潰散,都逃入了山林沼澤地帶,大多數人因飢餓而死,只有陳遺靠鍋巴活了下來。

陳遺時時刻刻記着自己的母親只要煮食,都將鍋巴帶給母親,讓自己因此活了下來。

孝的力量多麼強大啊!

《世說新語》心得體會10

《世說新語》在藝術上有較高的藝術成就,魯迅先生曾把它的藝術特色概括爲“記言則玄遠冷雋,記行則高簡瑰奇”。《世說新語》涉及人物有一千五百多個,魏晉兩朝的主要人物,都包括在內。它對人物的描寫有的重在形貌,有的重在才學,通過獨特的言談舉止寫出了獨特的人物性格,使之氣韻生動,活靈活現,躍然紙上。如“王戎有好李,賣恐人得其種,恆鑽其核”。僅用了16個字,就寫出了王戎貪婪吝嗇的本性。

從另一方面談,《世說新語》也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實。由於魏晉之際品評人物重視儀容辭采的風氣較漢末更甚,所以位高名重的官僚,也往往憑隻言片語和某個細節來論定一個人的`優劣,或據此而援引這個人入官,如“雅量”記載王王旬做桓溫的主簿,桓溫想提拔他。有一次故意突然騎馬衝之,“左右皆宕僕,而王不動,名價於是大重,鹹雲是公輔器也”。這種測驗人的方法上是奇特的,從此得出是“公輔器”的結論,尤其荒唐。又“文學”篇王衍問阮修:“老莊與聖教同異?”阮回答說:“將無同。”王衍很賞識這“將無同”三個字,即請阮修爲椽。這就是著名的“三語椽”的故事。這兩個例子足證明當時重容止,言談的風氣之盛。

在虛無、厭世的思想基礎上,魏晉士大夫都消極、頹廢,或乖僻、放蕩,時時流露出生死無常,嘆老嗟傷的感慨,飲酒澆愁和養生服藥,也成爲一種風尚。《世說新語》從很多方面寫下了這些內容。“任誕”篇說張翰:“使我有身後名,不如及時一杯酒”;“言語”篇記桓溫因見舊時種的柳樹長大,哀嘆“木猶如此,人何以堪”而流淚,即足以反映當時士大夫的沒落、灰色的人生觀。此外,《世說新語》還記敘了一些人的優良品質,如荀巨伯的重義輕生救護朋友,周處爲民除害、勇於悔過等。全是有意義的小故事。對魏晉統治階級的兇殘、醜惡、奢侈等也做了具體的描述。這些內容可以爲研究歷史做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