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小學科學心得體會

小學科學心得體會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71W 次

當我們對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時,常常可以將它們寫成一篇心得體會,如此就可以提升我們寫作能力了。那麼要如何寫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小學科學心得體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科學心得體會

小學科學心得體會1

《義務教育小學科學新課程標準》指出:“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爲核心。探究既是科學學習的目標,又是科學學習的方式。親身經歷以探究爲主的學習活動是學生學習科學的主要途徑。科學課程應向學生提供充分的科學探究機會,使他們在像科學家那樣進行科學探究的過程中,體驗學習科學的樂趣,增長科學探究能力,獲取科學知識,形成尊重事實、善於質疑的科學態度,瞭解科學發展的歷史。”

通過學習我體會到:

1、駕馭教材,靈活使用。

以往教學,教師都是一成不變的使用教材,只是一味地照本宣科,成爲教材內容的忠實的闡述者和傳遞者,而我們現在首先要吃透教材,深刻領悟教材的編寫意圖,然後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身邊找例子,靈活地處理教材,展開課堂教學。教師把學生的生活引進課堂,讓學生感到生活離不開學習,學習也離不開生活。在課堂上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鼓勵和指導學生自主學習,肯定和欣賞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2、重視學生的經驗與體驗,加強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

低年級的學生的思維以具體形象爲主,抽象能力較弱,教材側重以學生的已有的經驗爲基礎,提供學生熟悉的'活動情境,以幫助學生理解概念,構建有關知識。從而培養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的能力,爲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打下基礎。

3、學生主動學習、合作學習的方式初步形成。

新課改實驗後,充滿活力的課堂教學已經出現,學生的求知慾、表現欲得到了激發和保護,積極活躍地投入到課堂教學活動中去,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認識、探索學習,爲了弄清課內學到的知識,課外還會主動向別人請教,主動蒐集資料,並與他人討論、交流新的發現。

4、師生的關係明顯改善。

師生形成民主、平等、和諧的學習氛圍,在交往互動中發展。在課堂上見到的是老師的點頭微笑,是老師的激勵的語言,使學生體會到成功的愉悅。改變了教師負責教、學生負責學和先教後學,學生只能複製教師講授內容的被動的教學方式。

課堂上師生配合緊密協調,關係融洽和諧。初步形成交往互動、互惠的教學關係,教師由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轉向現代的學生髮展的促進者。

小學科學心得體會2

正式上課之前,xx縣教研室教研員xx老師對同學們發放了導學單。邀請學生自主朗讀導學單上的課文,同學們朗讀後,彭老師通過播放多媒體課件,讓學生們瞭解了課文《陌上桑》(節選)的背景資料,讓學生藉助拼音讀順課文。通過反覆朗讀,讓學生感受到文言文的魅力,以及課文內容的含義,再由各學生小組討論文章所描寫的內容可分爲幾層涵義,並邀請各組展示自己的討論結果。通過提問學生:從哪些地方讀出羅敷之美?引導學生再次朗讀課文。最後彭老師通過出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圖片這一拓展延伸,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標:文言文教學,根據語言文字去想象。彭老師通過導學案教學,充分發揮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讓學生成爲學習的主人。

課間時,在教官的帶領下,學生們井然有序地排隊做課間操。良好習慣的養成對中小學生來說是一生的.“財富”。

第二堂數學課是由xx縣第四小學xx老師主講,孫老師能以例貫穿課堂教學,引發學生思維、討論,促進師生互動,活躍課堂氣氛。並能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使學生融入當時的情境,爲學習知識做了很好的鋪墊。教學思路清晰,教學實施恰當,教學效果較好。

End

最後,由xx縣教體局xx局長對參與教研活動的全體老師,給出了建設性的建議。xx局長的談話結束後,每位老師通過聽課開闊了眼界,同時也看到了自身的不足,更加明確了今後教育教學的方向、方法,也更加深刻地體會到作爲一名教師任重而道遠,應不斷學習、提高以完善自身,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更上一層樓。

小學科學心得體會3

近十年來,教育教學不斷改革深化,科學教學更是走在改革的前沿。本學期我有幸從事科學教學工作,通過這一段時間的親身實踐和總結反思,在此,我淺談自己工作的點滴體會:

一、培養學生興趣,從入門抓起。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一點都不錯,我在教學中不難發現,學生有興趣的東西,他們掌握起來快而牢固,因此,在教學中我注重培養學生的興趣。

二、採用開放實驗教學,着重培養學生學習的.能力。科學來源於生活,實踐於社會,指導於生活,科學學科的每一個概念和規律、結論都是通過實驗得出。在科學教學中我注重把學生引入實驗活動,讓他們自己動手,去觀察,記錄,分析,歸納,從而獲取新的知識。

三、創設情境,學以致用。

科學探究是學生參與式的自主性學習活動。在教學中我突破傳統教室的課桌布局,讓學生自由組合成小組,形成開放性結構,便於學生們交流合作,教學《聲音的產生與傳播》利用這種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

教育是永遠沒有盡頭的路,教育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經驗積累,改革創新,爲了下一代人的健康成長,讓我們攜手共進,把教育事業做得更加美好!

小學科學心得體會4

一、課程性質

小學科學課程是一門以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爲宗旨的基礎性課程,是一門具有活動性和實踐性的課程,是一門具有綜合性的課程,是一門與其他學科有密切聯繫的課程

二、課程基本理念

面向全體學生,以探究式學習爲主要的學習方式,保護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習科學的興趣,學生是主動的學習者,教師是學習過程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採用有利於促進學生髮展和科學素養形成的評價體系

三、課程設計思路

依據小學科學課程性質和理念,本課程以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爲總目標,並且提出了四個方面的分目標,從而構成小學階段科學學習需要達成的基本要求。

科學知識是學生學習內容的主要部分,在本標準中以概念的形式系統呈現。從物質科學、生命科學、地球與空間科學三個主要的自然科學領域中選取了21個主要概念,要求學生認識或理解。由於學生建構這21個主要概念需要經過不同的學習進展過程,標準中進一步把主要概念分解成124個比較小的、和實際生活聯繫較緊密的概念,稱之爲分解概念。

四、課程目標

小學科學課程的總目標是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並應爲他們繼續學習和終身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下面分別從四個方面進行闡述。

(一)科學知識

(二)科學探究

(三)科學態度

(四)科學技術與社會的關係

具體情況如下:

(一)科學知識

科學知識領域的主題和核心概念

1、物質科學

物質:物質具有不同的特性、結構和功能,物質的特性取決於它的結構和成分可以按不同特性對物質進行分類和分離物質可以以不同形態存在,但是物質不會消失

能量:能量有不同的形式,不同形式能量之間可以轉換並保持總量的不變能量可以通過物質以不同的形式傳遞能量是維持我們生存和發展所必需的,我們需要儘可能地避免浪費能源,並把能量保持在人類可用的形式上

力的作用和運動:物體總以不同形式在運動運動表現爲一個物體相對於另一個物體位置的變化。力作用於物體會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產生力的作用需要能量。

2、生命科學

生命的主要特徵:細胞是生物體的基本組成單位生物不斷地與周圍的環境交換物質、能量和信息,適應環境以維持生存生物有生命週期,有生有死,通過遺傳延續後代

生物的分類和生物多樣性:動物需要依靠其他生物供給養分植物能自養,還能提供人和動物生存需要的氧氣和養分微生物一般不能用肉眼觀察到生物進化過程形成了生物多樣性

人類:人類是進化的產物人與其他動物的主要區別在於人有一個具有高級功能的腦,有語言、思想、複雜情感和意志

3、地球與空間科學

地球與太陽系:太陽系只是宇宙中很小很小的部分,太陽系中的星球按一定的規律運動,地球是太陽系中的一顆行星地球自轉並圍繞太陽運動,因此形成了晝夜和季節

自然環境保:地球以及圍繞地球形成的獨特圈層構造,包括大氣圈、生物圈、水圈和岩石圈,提供了人類和其他生物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人類活動必須注意保護自然環境

(二)設計與技術

設計是人類社會最基本的一種生產實踐活動。自從人類學會了勞動,學會製造和使用工具,就開始學會了設計。自此以後,人類設計和製造了石器,設計建造了房屋,人類在進化過程中設計並製造了種種衣食住行的物質產品。自古至今,人類一切文明都是設計的產物。技術則是人類爲實現社會需要,解決實用問題而創造和發展起來的手段、方法和技能的總和。它會對人類社會的經濟、政治和倫理產生影響。

設計與技術部分是爲了讓學生初步瞭解設計與技術領域的基本概念,並運用於簡單的科學實踐。知道我們現在所使用的各種工具和儀器都是設計的產物,利用這些工具和儀器我們可以更好地瞭解世界並進行新的設計;知道爲了實現不同的功能需要設計和使用不同的工具以及設計不同的結構。通過對設計與技術領域的學習,初步學會綜合知識和經驗進行簡單的.設計和製作,提高學生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科學探究

科學探究是科學家發現自然規律、獲取科學知識的主要過程和方法。在小學階段運用探究式學習方式,希望學生在建立科學概念的同時,體驗探究過程,瞭解探究方法,培養科學探究能力。

爲了更好地實施探究式科學教育,科學教師必須對科學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和理解:科學中認爲每一種自然現象都存在着導致這種現象的原因和規律;科學家通過觀察、實驗、邏輯推理和創造性想象來獲取當時認爲最正確的解釋――科學知識。然而,在尋求因果關係時並不存在單一的科學方法,科學研究永遠不會終止,科學總是在不斷修正中進步。大部分的科學研究需要使用一定的工具、設備和手段來進行觀察和測量,以獲取實證;即使是得到同樣精確的數據,科學家運用邏輯思維也會建立不同的模型,並得出不同的結論。因此科學家需要發表他們的研究結果,進行交流,接受同行評議和實踐檢驗,形成共識。

科學探究並不是一個固定模式的順序過程,而是一個能動的、多樣的、多層面的、循環發展的過程。科學探究一般包括提出和聚焦問題,設計研究方案,收集和獲取證據,分析數據、得出結論,表達與交流五個重要的要素。

小學科學心得體會5

經過了這次培訓活動,我在各個方面收穫甚大,體會最深的有以下幾點:

一、學生是科學學習的主體。

學生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積極的探究欲,學習科學應該是他們主動參與和能動的過程。科學課程必須建立在滿足學生髮展需要和已有經驗的基礎之上,提供他們能直接參與的各種科學探究活動。讓他們自己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比單純的講授訓練更有效。教師是科學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親密的夥伴,對學生在科學學習活動中的表現應給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並以自己的教學行爲對學生產生積極的影響。

二、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爲核心。

“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爲核心,讓學生親歷科學探究過程”這是新課程標準給我們提出的要求。開展有效的科學探究活動,讓學生掌握探究的基本方法,用科學思維方式獲取知識,這是科學探究過程中培養學生科學思維能力的有效途徑。

探究既是科學學習的目標,又是科學學習的方式。親身經歷以探究爲主的學習活動是學習科學的主要途徑。科學課程在培養學生的創新性學習的能力基礎上,向學生提供充分的科學探究機會。創新性學習是一種對未來的預期與前瞻的意識。在科學課的學習過程中,充分發揮這種意識的作用,使兒童在像科學家那樣進行科學探究的過程中,體驗學習科學的樂趣,增長科學探究能力,獲取科學知識,形成尊重事實、善於質疑的科學態度。

經歷了這次培訓,我深刻體會到有太多的知識需要我去學習,有太多的問題值得我去探究。

小學科學心得體會6

一、聯繫生活實際,導入新知教學。

數學知識的形成源於實際的需要和數學內部的需要。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習的大量知識均來源於生活實際,這就爲我們努力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入手引入新知識提供了大量的背景材料。例如,我聽過的一節《認識分數》教師在教學時結合日常生活中分物品的經歷,讓學生根據自身的生活經驗可以把4個蘋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2個;2瓶礦泉水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1瓶;而1個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分是多少呢?按照習慣的說法是叫做半個。生活中常會遇到分東西或物品不是整數的情況,在學生學過的數中哪個數可以用來表示半個,學生找不到這樣的數,那麼半個該用什麼數來表示呢?此時就要學習新的數——分數,這個數又該怎樣寫,怎樣讀呢?學生對學習分數有了一種需求和願望,感受到數學就在自己的身邊,就存在於自己熟悉的現實生活中。

二、設計問題情境,增強應用情趣。

人的思維起始於問題。問題情境具有情感上的吸引力,容易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促使學生尋求問題的答案。教育家贊可夫說過:“凡是沒有發自內心求知慾和興趣而學來的東西,是很容易從記憶中揮發掉的。”在教學中,教師要巧妙的設計問題情境,注重存疑,把問號裝進學生的頭腦,讓學生從數學角度去描述客觀的事物與現象,尋找與數學有關的因素,主動的運用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遇到的實際問題。

三、蒐集應用事例,體會應用價值。

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一方面,教師可以自己蒐集有關資料並介紹給學生,例如電子計算機的發明與使用、地圖用四種不同顏色區分地區、飛機設計等都和數學有着密切的關係,現代社會已進入“數字化”的世界。另一方面,可以鼓勵學生自己通過多種渠道蒐集數學應用的具體案例,並相互交流。例如,我在教學“百分數的意義和寫法”時,我讓學生課前蒐集關於百分數的資料,像商品標籤各種成分的含量、存款利率等。再如,教學“認識千米”時,到圖書館或網上查找世界最長的三大河流是多少千米。通過查閱資料,蒐集數學應用的事例,可以讓學生了解數學的廣泛應用,進一步瞭解數學的發展,感受數學的文化魅力,體會數學應用價值。

四、創造應用機會,開展實踐活動。

實踐對於知識的理解、掌握和熟練運用起着重要的作用,只有親身體驗過的知識才會更深刻的理解和熟練的運用。美國數學家彼得?克萊恩說:“學習的三大要素是接觸、綜合分析、實際參與。”可見培養學生應用意識的最有效的辦法應該是讓學生有機會親身實踐。例如,我在教學“百分數”後,讓學生做小會計師,在父母的帶領下把自己積攢的錢存起來,根據銀行的利率算一算,怎樣存更合算,熟悉、掌握存款的方法和計算利率的方法,或者到商場購買打折商品,計算打折商品的總價。教師在教學中要把數學知識和生活實際結合起來,引導學生從現實生活中學習數學,再把學到的`數學應用到現實中去,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形成初步的實踐能力。

通過學習更加使我認識到作爲一名數學教師必須不斷更新自己的教學觀念,改變舊的不能順應學生髮展的教學模式,不斷鑽研教材,學習新理念、新方法,更深入的瞭解自己的學生,鑽研教材教法,不斷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學教研水平,只有這樣才能適應小學數學現代教學的需要。特級教師吳正憲曾說過:數學教師要帶着思想走進課堂,給孩子們留出思想的空間,孩子們的思想才更開放,孩子們的思路才更開闊。今天的課堂教學最重要是讀懂學生。一個好老師要專業地讀懂教材,要用心地讀懂學生,要智慧地讀懂課堂,這樣的課堂一定會充滿活力。

小學科學心得體會7

一、“信息技術課”更名爲“信息科技課”的原因

4月21日上午,教育部召開發佈會介紹新修訂的《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新《課標》中對課程方案、課程標準等均作了調整,其中,“信息技術課”更名爲“信息科技課”,並且從綜合實踐活動課中獨立出來,成爲享有獨立課時的必修課。與此同時,教育部還印發了包括信息科技課在內的16個科目的課程標準,並細化了方案的實施要求,增加了課程標準編制與教材編寫基本要求,並要求研製學業質量標準,以評估各學段學生的學業成果。

根據中央要求,信息科技要成爲中小學的必修課程。這就意味着,信息科技課成爲義務教育階段的必修課,這是中央的要求,是國家意志。

如果把以前選修的“信息技術課”比喻成“0”,那麼現在納入必修的“信息科技課”就是“1”,0已經不能夠滿足時代的發展需求了,現在教育部把信息技術改爲信息科技,並且列入必修,這是從0到1的巨大轉變,也必將產生深遠的積極影響。

信息素養應該和文化素養、科學素養具有同等的地位,信息科技課程在中小學應該和數理化生一樣成爲國家課程。到今年20xx年,信息科技課終於列入了國家課程,成爲必修課。

中國很多年以來,一直都是跟在西方國家的後頭奮起直追。而現在中國不光要追,還要同步、還要跨越、還要引領,因此,信息科技課升級爲國家課程這個從“0”到“1”的進步,是中國的一小步,也是世界的一大步,相信全球很多國家會跟隨中國做類似的事情。

那麼,爲什麼要把“信息技術”改爲“信息科技”呢?這一個名詞的變化將帶來教育思維的重大變革。“技術”的導向,關注操作和知識點,培訓的方向是熟練程度和技巧,它會導致我們的學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而“科技”的導向是如何認識這個世界、理解這個世界,是面對問題的分析能力和解決能力,科技導向下培養的學生能夠舉一反三、融會貫通,由此,學生的適應力、勝任力和創造力才能得到提升。

技術導向沒有辦法撐起素質教育,也很難達到立德樹人,因此我們要把原來重操作、重知識點的信息技術,轉變成重科學、重素養的信息科技。此外,原來的信息技術,重精英、重大城市,原來學校裏接觸信息技術課的就是參加各種比賽的一小部分同學,現在變成了“信息科技”,其覆蓋面也轉變爲涵蓋城市和農村、精英和普通的全體學生。

大概念是一個學科的科學基礎,大概念約定了一個學科的知識關係,所有的知識在這個地方可以變成一個知識網絡,貫穿其中的是學科邏輯。例如信息科技課的新課標裏,就有6個學科邏輯主線,它能夠在不同的年齡段引領我們的小朋友在知識網絡上有螺旋式的上升,這就是大概念。

二、信息科技課中的創新意識的培養及編程和人工智能

信息科技課要承載中小學生創新教育的功能。創新教育要落地,需要有課程去承擔,信息科技課程應該是創新教育的一個重要載體。信息科技課樹立爲國家課程以後,它可能帶來的教、學以及考覈方式的變革。

信息科技的新課標裏多次提到了“人工智能”,如果說編程是信息科技新課標裏一條“看不見的脊樑”,將核心素養的目標碎片串聯起來,那麼人工智能就是信息科技新課標裏一條“看得見的脊樑”,也是實施難度最大的一部分。“人工智能代表瞭解決我們社會生活中各種問題的一種思維方式,其最大的教育價值在於啓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有了新課標做指導,信息科技課具體的實施還要老師們開動腦筋、勇於嘗試。不一定要成爲人工智能專家才能開設相關課程,只要能夠認識到人工智能技術的思想和方法,明白它的創新性、重要意義和潛在價值在哪裏,挖掘出它的教育價值,就可以爲學生開課。新課標爲老師們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提供了充分的空間,教師要勇於接受新觀念、新思想、新途徑的挑戰,打破既往教學經驗的套路,勇於探索、大膽實踐。建議老師們不拘泥於經典案例,而是從學生們熟悉的生活場景中去尋找靈感和素材,改寫經典案例,創作全新課例。

三、如何實施信息科技新課標

以敬畏之心鑽研課程實施

信息科技的學科大概念、學科本質和思想方法要在課程的主題裏面體現出來。“我們不要將重點放在技能方面,比如在算法這個模塊,不一定非得講編程,即使講編程,重點也是放在算法怎麼樣來實現上,編程只是算法實現的一個環節。”

作爲中小學信息科技教師,“我們要有敬畏之心,要站在爲國家培養科技後備人才這樣一個高度來學習新課標,要有爲黨育人、爲國育才的使命擔當,認真學習、精心準備,將信息科技的'課程理念和培養目標在課堂落地,爲促進全國中小學生的信息科技素養提升貢獻我們的力量。”

四、不必逐新,重在求本

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的戰略定位是爲國家輸送人才,是爲國家戰略服務的。人工智能在這次的信息科技新課標裏面總共出現了81次,分佈在課標的各個部分,因此可見人工智能在義務教育中的重要性。

信息、數據、算法,這些是人工智能的基礎,而人工智能反過來又能促進信息、數據的處理,它們是相輔相成的;而一些經典的算法,表面上看起來很高大上,實際上這些算法的原理很簡單,可能十幾分鍾就能把原理說清楚。因此編程不是信息科技課的重心,重心是對學生思維的培養,包括數據思維、計算思維、創新思維等。學生們有了數據思維的基礎再去學人工智能,他就能夠意識到在人工智能算法之前的一些基礎工作。這些彙集在一起,在學生的頭腦中逐漸建構起來的意識,就是人工智能素養,也是信息科技“學科大概念”的核心目的。

信息科技新課標裏對教學研究與教師培訓提出要求,因此,至少在人工智能這個環節,我們的小學初中老師還是有很多內容需要不斷充電和學習。但在充電學習的過程中,不宜追求過新的算法,因爲人工智能發展這幾十年來,特別重大的、具有突破性的算法其實並不多。“我們不應該去追求新的(算法),但我們要知道最基本的算法原理在哪裏。比如說專家系統是怎麼去解決問題的?知識圖譜是怎麼去解決問題的?機器學習是怎麼去解決問題的?它們的思想脈絡是什麼?爲什麼深度學習能夠比機器學習的一些算法做得好?我們瞭解這樣的思想就可以了。”

小學科學心得體會8

小學階段是生長髮育的關鍵時期,每個人的身高是有多重因素決定的,其中遺傳因素佔據相當大的比重,但科學的生活方式,又能最大限度的增加我們的身高。但相當多的家長沒有這方面的知識。因此科學增高的方法的普及是很有必要的。

我簡答的總結下科學增高的各種因素。

科學增高=營養+充足的睡眠+體育鍛煉及拉伸+牛奶

1、合理的營養搭配:

吃的哲學在於營養均衡,營養充分很容易,難的是要保證重要元素的攝取可以達到最好配置。所以營養就是千萬別偏食,增高的重要祕訣就是要特別補是蛋白質、鈣質和維生素,其中魚、蝦、瘦肉、禽蛋、花生、豆製品中都富含優質蛋白質,應注意多補充。牛奶、蝦皮、豆製品、排骨、骨頭湯、海帶、紫菜等是含鈣、磷豐富的食物。另外記得多曬太陽,鈣質才容易吸收。多吃蔬菜水果,補維生素,很多人沒有真正理解“維生素是維持生命的要素,是人體生長髮育所必不可少的”。

精簡:合理營養,曬太陽、多吃蔬菜水果,少吃鹽

2、充足睡眠的睡眠也是增高的重要保證。

長高的主要時間是晚11點到2點之間,如果錯過了這段時間,你讓身體怎麼長呢?

其次是五月是增高的最好時間,其次是一年中的5月到10月,每年抓住這段時間增加鈣質,多加運動,效果是顯著的。早餐一定要吃,否則既難以長高,又容易得糖尿病和胃病。

心情愉快,積極樂觀,特別是不要因爲身高而自卑,或者老是有自己已經無法長高的負面情緒。要給自己充分的心理暗示:我一定會長高的。很有用的。

精簡:10點前休息,5月增高好時間,早餐吃好。

3、經常體育鍛煉的孩子長的更高,更強壯。

對於一個一直接受充足營養的人,籃球運動前後身高的增長速度是完全不同的。也就是說,運動是男生長高的方法中尤爲關鍵的`部分。

跳——籃球、排球這些有跳起動作的運動非常有助長高,如果沒有時間去做這些運動,平時多練習摸高也有好處。

伸展運動——可以找一些增高操來練習,讓身體伸展開來。原本彎曲的骨頭只要伸直培養學生動手能力,我讓學生自己帶器材,雖然簡陋了些,但學生興趣濃厚,積極響應。同時平時充分發揮多媒體優勢,尤其高空拋蛋活動,全員學生參加,最大限度的培養了學生的動手想象能力。

二、科學課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要培養科學課的課堂常規,如有條不紊的開展實驗,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及時地記錄觀察到的現象,能長期堅持觀察記錄,能傾聽別人的發言,能提出自己的見解等。發揮本校優勢資源,去操場參加實踐活動。

三、科學教師要樹立終生學習的意識,不斷提高自身的科學素養。

科學課的內容繁多,涉及到物理、化學、生物、天文、地理等各個方面的知識,對教師的知識要求很高,因此我要及時補充知識儲備,同時要學會科學探究的技能,具備科學的態度和價值觀,這樣科學教學質量會更高。

教師應從教學的準備、教學的實施、教學的評價三方面入手,自始至終地關注學生的進步和發展、關注教學效益,關注教學中的可測性。同時教師還應具備一種反思的意識,不斷地調整自己的教學行爲掌握相關的教學策略,以便於自己面對具體的情景做出相應的決策,獲取最大的教學效益。今後,我將一如既往地工作和學習,不斷地提高自身的科學素養,做好小學生的科學啓蒙教育。

小學科學心得體會9

20xx年4月13日至15日,我和兄弟學校的十餘名教師,在濰坊參加了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培訓中心舉辦的“名師大講堂:小學科學創意教學觀摩展示活動”。期間,聽了徐傑、張元喜、房富本、李霞、曾寶俊等五位特級教師的展示課,也聆聽了這五位特級教師的報告。自己覺得通過這幾天的學習,深受啓發,開闊了眼界,提高了認識,接受了新的理論,也認識到了自己的不足和侷限,受益匪淺。現簡單彙報如下:

我先簡述徐傑老師的一節課。徐傑教師展示的是《食物的消化》一課。他先讓學生說早飯吃得什麼,繼而聯繫到午飯、晚飯,這些年吃了多少飯。問:吃過的食物能堆個小山了。你沒像小山,那麼,吃過的食物哪裏去了?引起學生的思考。學生答出來有的營養吸收了,有的不用的東西成了大便排除體外去了;這時,教師又問,食物在體內旅行,經過了哪些地方呢?出示人體簡圖,讓學生自己畫出自己的認識。畫完後小組交流,形成小組統一認識。然後在班內,利用實物展臺,分組彙報各組的認識。六個小組,六種認識。教師問:正確的只能有一種。你們有六種。怎麼辦呀?學生回答:查資料、百度、問家長、問老師、問醫生、有一個同學甚至說出瞭解剖一個人,等等。這時,教師採取了放映視頻,同學們觀看視頻,思考問題:食物經過了哪些地方?這些地方的作用?看完後,每組再修改各組的圖片,再選一組彙報修改後的圖片,其他小組補充。最後對食物在人體內的旅程有了基本正確的認識。教師總結消化器官的重要作用後,問:怎樣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學生回答後,教師歸納。最後小結,教師讓學生說,今天你學到了什麼?從中午的午飯開始,你想養成什麼良好的飲食習慣

徐傑老師的這節課好在哪兒呢?我認爲,好就好在教師讓學生充分展示出了學生對消化器官的原本真實的認識,也就是展示出了學生的前概念。然後通過一系列的問題情景引發學生的認知衝突;最後通過觀看視頻,通過教師的講授,進行概念重釋,糾正前概念中的錯誤成分,進行了概念重建,使學生對人體的消化器官和食物在人體內的旅程,有了正確的認識,形成了科學的概念。

徐傑老師做的講座題目是《加強科學閱讀,提升科學素養》,他介紹當前的科學課閱讀現狀,提出了科學閱讀的概念。科學閱讀就是通過閱讀科學文本、繪本以及電子類的讀物,來促進學生的`科學學習,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他解釋了科學閱讀的重要性,提出了科普讀物是進行科學閱讀的重要途徑。他還提出了科學閱讀的目標:

1、科學閱讀,有助於學生科學本質觀的形成和發展。

2、科學閱讀,有助於學生科學概念的形成和理解。

講解了科學閱讀的類型:

1、《科學》教科書,

2、科學讀物。學生閱讀科學圖書的過程,也就是科學啓蒙的過程。包括科學美文、科學童話、科學故事、科學漫畫以及科學數碼、動漫等電子類資料都是科學讀物。

徐傑老師還提出了科學閱讀的方法:

1、比較性閱讀;

2、求解性閱讀;

3、質疑性閱讀;

4、創造性閱讀。

他還提出了科學閱讀的教學策略:

1、閱讀材料爲情境,設疑激思,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2、以閱讀材料爲切入點,引導分析,深刻體驗“科學、技術與社會的關係”;

3、以閱讀材料爲依託,發展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4、材料爲連接點,多向鏈接,拓展學生的視野。他還解釋了指導孩子科學閱讀的重要性和怎樣指導孩子的科學閱讀等。

小學科學心得體會10

20xx年1月13日,河南省小學科學骨幹教師“國培計劃”培訓一行62人赴xx師範大學學習,經過11小時的長途奔波,於1月14日早晨7:30到達上海火車站,直赴xx師範大學,雖然天氣寒冷,但大家依然感到春天的溫暖,第二天8點在xx師範大學教師袁明安老師的`帶領下,學員們集體到食堂就餐和照相。

1月15日,河南省小學科學骨幹教師“國培計劃”培訓班開學典禮在xx師範大學附網301教師舉行,xx師範網絡學院副院長閆寒冰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

上午9時,南京師範大學郝京華教授就《學習理論新進展與科學教學》作了專題講座,還有顧志躍精彩的講座贏得了學員們的陣陣掌聲,給學員們留下了深刻的影響。

通過這次上海之行,感覺自己整個身心都煥然一新了,專家的講座,名師的“有效教學”活動展示,使我體會到,組織一次好的教學活動不需要太複雜,要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的需要,注重重點,關注過程,簡簡單單便能上好一堂教學活動。這一次我又在教學生涯中,積累了可用的教學經驗,相信今後在組織教學活動時自己會有新的想法,會有新的進步。

小學科學心得體會11

9月26日,我有幸與同事赴長沙蔘加“全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觀摩活動”。活動中有名師精湛的課堂展示,專家精彩的講座點評,真的是感受頗深、受益匪淺。幾位名師富有感染力的語言、對孩子親切和藹的評價、活躍的課堂氣氛,讓我充分領略到了數學課堂教學的精彩與魅力。

9月27日第一節課是由江蘇省全國著名特級教師蔡宏聖老師執教的《認識百分數》,蔡老師語言簡潔,思路清晰,注重讓學生動腦想,動手做,動嘴說,給了學生充分的時間,注重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全面培養,課堂教學效果很好,學生在課堂表現活躍,新知識接受快,掌握牢固。

第二節課是由北京市著名特級教師田立莉老師執教的《周長》,田老師注重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繫,讓學生以運動的形式,讓學生在運動中發現數學中的知識,課堂學生表現活躍,讓學生既學習了新知識又鍛鍊了身體。

第三節課是有北京市著名特級教師錢守旺老師帶來的《乘法的初步認識》,錢老師一步一步讓學生掉入陷阱的'方式,使課堂充滿了樂趣,充分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師生

互動構成了有效課堂。

9月28日第一節課是由北京市著名特級教師柏繼明老師執教的《逆序推理》,柏老師注重數學課堂的反思,讓反思成爲一種習慣。課堂以方位判斷爲引,讓學生理解“相逆”,又以算式讓學生利用“逆

推理”解決生活中的難題。

第二節課是全國著名特級教師徐長青老師執教的《烙餅問題》,徐老師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讓學生在課堂上輕鬆學習。課堂以“節約”二字開始,學生懂得在生活中應提倡節約。在突破重難點上,又以快樂的遊戲進行,老師幽默的語言,生動的肢體動作,學生積極的參與配合。課堂顯得輕鬆而又緊湊,學生的個性得以彰顯。

授課完畢,就是聆聽專家的精彩講座。我有如下幾點感受:

首先是從蔡宏聖老師的課堂與講座活動中,我體會到了,作爲一名數學教師,要進一步理解“數學味”這個詞,要注重課堂的數學性,學生的思考性,以及教師授課的過程性,在傳授學生知識的過程中,要合理利用時間,也要捨得花費時間讓學生去思考,去實踐,更要尊重學生的每一個答案,有句話“錯是好的反襯”更讓我印象深刻。

其次是田立莉老師精煉的講座,田老師聯繫自己真實的教學事例,讓我體會了教師的偉大。一個偉大的教師應該是

無私的,特別是對於學困生,能夠給予學生足夠的關愛與呵護,幫助他們樹立學習的自信心,提高學習效率,主動參與到課堂活動中去。作爲當代教育工作者,教好每一個學生是教師應盡的義務,也是時代賦予的使命。我作爲一名四年級的數學科任教師,班級裏的學困生真是讓我傷透了腦筋,聽了田老師的講座後,突然讓我覺得他們也是有希望的,我將在今後的教育工作中更加盡心做好學困生工作,關注他們的學習習慣與學習興趣,教給他們更合適的學習方法。

最後,徐長青老師的講座:讓教師做高度自覺的反思實踐者,進一

步加深我們對課標的認識,促進我們教師自身教學能力及反思能力的提高。

聽了專家的講座,對照自己的課堂教學,我覺得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不足之處,並需要去改進與提升:

1、要不斷加強自己的基本功訓練,特別是課堂語言組織的能力,既能做到簡潔明瞭,又能起到正確引導的作用。

2、要對每節課認真做好課前準備,這次聽課活動中,教師都能採取不同的方式創設情景教學,既貼近生活又有創意,一是調節好課堂氣氛,二是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只有集中的注意力纔是學生學習的最佳狀態。

3、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方式,在課堂中,既注重師生之間的交流、互動,更關注學生之間的合作、探究,讓學生

在探索、思考中學習,並對學生的彙報及時評價,尊重學生的答案,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4、多鼓勵,多關注每一位學生,使學生課堂活動參與面大,爭取讓每一節課都充滿活力,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總之,此次的學習讓我對自己平時的教學工作有了更深刻的反省,也定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我將不斷完善自我,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多學習,多反思,逐步亮麗自己的教學生涯。

10月8日

小學科學心得體會12

《科學》教學注重培養學生興趣,使學生主動地學習,這也是《新課標》所要求的,小學科學心得體會。“你們真棒!”。“你們真像一個小科學家!我都要向大家學習了,希望同學們能在今後的學習中發現更多的問題,提出更多的問題,用自己的方法解決更多的自然科學問題”……這些語言的肯定與鼓勵,體現了教學活動組織者、引導者的作用。在課上時,我經常說:“你們真棒!”,這不僅使學生有了成功的體驗,更進一步激發起學生探究的.興趣。

在科學探究過程中,既做到關注學生科學研究的方法、思維的方式,又關注學生自主進行探究活動,並在研究活動中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即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同時,在教學環節的設計上基於學生的已有認知基礎,讓學生互相享受各自研究的成果,達成共識,形成結論。對於學生的評價既關注知識與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和科學探究的過程體驗,更關注他們情感與態度的形成和發展,能主動與同伴進行交流和合作,能否積極主動地參與探究活動。評價以師生評、生生評、自評等多種形式進行,重視對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和實踐操作能力的評價。

小學科學課程是以培養科學素養爲宗旨的科學啓蒙課程。學生科學素養的形成是一項長期而又艱鉅的工作,但是我相信作爲科學課教師的我們,一定會以契而不捨的精神全身心地投入到對科學課教學工作的探究之中,不斷地充實自我、提高自我、完善自我,爲教育事業貢獻一份力量。

小學科學心得體會13

11月3日,x縣小學科學教學能手經驗彙報交流在xx小學舉行,這一次的彙報交流包括兩方面內容,一是由五位教學能手上彙報課,再一個是由五位教學能手談自己的成長經歷。這一次的彙報交流,可以說給在場的每一位科學老師都進行了一次心靈的洗滌,讓每一位老師都心潮澎湃。

從五位老師的身上,我真正看到人沒有隨隨便便成功的,只有通過自己不斷地努力,不斷地超越自己,才能達到成功的頂點。這一點從宋淑英老師身上的更加明確,宋淑英老師自身沒有出色的優點,普通話不算好,長的不是很漂亮,但是他有一顆積極向上的心態,認真幹事情的能力,所以今天她成功了,成功當上了韓店鎮中心小學的副校長。再想想我自己,每次我都以孩子太小,沒時間看書,沒時間學習爲理由,推掉各種學習,而宋淑英老師在有兩個雙胞胎孩子的情況下,仍然堅持不斷地學習。這是我們應該學習的。下面結合五位老師的特點,結合她們的課,談一點自己的心得體會。

第一節是xx老師,xx老師長的很清秀,很文靜,這也使她的課,看起來很平靜,講課的語言很平易近人。讓孩子們聽起來很親切,用趙主任的話說,就是董老師的課,有一種波瀾不驚的感覺,看起來孩子們很平靜,但是在這種平靜的'狀態下,孩子們始終在思考。它體現的是一種和諧美。這也是我們追求的一種課堂形式。

第二節是xx老師的,徐老師一直是我最佩服的一位老師。徐老師的課充分體現了以孩子們的思維爲中心,教師充分進行引導的一種模式。她的課可以說是思維嚴密,符合孩子們的邏輯思維模式,老師一個環節一個環節的引導,讓孩子們積極動腦,積極參與,老師與學生形成了一種非常和諧的互動,這種互動好像是在簡單的對話,但是學生們得思維在進行高速運轉,所以徐老師的課是非常高效的,看起來也是比較輕鬆的。更使我感動的是,徐老師最後一個環節加上育人,能讓孩子們由聲音的知識聯想到盲人,進而激發孩子們長大後一定要研究某種東西來幫助盲人,這更激發了孩子們想要研究,想要探究的慾望,體現了科學的真正本質。

第三節是xx老師的,宋老師看上去,就是一位很踏實的老師,所以她的課看起來生活化,實在。以一塊小麪包導入新課,它能夠達到人體的哪一站,展開了課堂,很實在,學生聽起來簡單易懂。

第四節是xx老師的,xx老師年輕漂亮,一看就很乾練,所以她的課最大的特點就是乾淨、利索。沒有一點廢話,用她本人的話說,她這個人不太喜歡黏糊糊的東西。所以她的課很直觀、把本來很難的東西處理的簡單化,用一個很直觀的課件處理了一個學生很難理解的東西。

第四節是xx老師的,xx老師文靜、漂亮。一看就是個細心的人,所以我特別佩服她在生活中能夠去觀察某些東西,某些植物、動物的現象。其實這一種生活習慣,也就鑄就了她的課堂也是很細緻、注重讓學生觀察,注重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觀察和思考得出結論。

五位老師各有自己不同的特點,但是他們體現的都是一個道理,那就是注重學生,注重學生的親身體驗,讓學生經過自己的猜測、探究、驗證而得出結論。這也充分體現了科學的本質。在以後的教學中,我一定朝五位老師的方向努力,閱讀大量的書籍,認真鑽研教材,來提高自己的課堂,做到盡善盡美。

小學科學心得體會14

在上午的培訓中,我們一行人聽取了xxx教授的精彩講座,胡教授科學態度嚴謹,知識淵博,風趣幽默,給在場的老師們帶來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演講。其講座主題“小學科學課程標準及教學建議” 主要從三個方面進行了闡述:

一、課程演變:從自然課程到科學課程

胡教授首先通過建國前後的自然科學課程對比,到內容與能力結構層次上有了較明確劃分80年代的新自然課程;再到從過去單純的學科知識教學發展到進一步關注學生知識、能力與態度等多方面發展的新世紀的科學教程,一一作出了對比與講解,讓我們對科學這門課程的發展有了更直觀,全面的.瞭解。

二、課程標準:用20xx年版到20xx年版的教材進行了對比。

在20xx版的科學教材中,胡教授先從科學學科的核心素養展開,同時以科學觀念,科學思維,科學態度作爲爲認識科學探究的過程與方法,對20xx版教材從學科的課程性質、目標、內容及其實施建議等方面進行剖析與闡述。而20xx版的科學教材,則是在20xx版的基礎上進行了部分調整,其主要表現在:

1、在年級全覆蓋的同時,把探究式學習調整爲“重要的學習方式”同時,明確了圍繞核心概念組織教學和倡導學習教學進階兩個主要概念。並以概述、命題、分解概念、學習目標、活動建議的方法呈現課程內容。

2、在強調科學與技術結合思想的基礎上,增加了“技術與工程” 並對科學素養、科學探究等提出了明確的定義,說明了課程目標與學生髮展的關係。增加年段目標,並且教材作用將被淡化。

3、在課程性質的表述方面,沿用了20xx版的基礎性、實踐性、操作性、綜合性。這四條性質是構成課程性質的基礎、是四個重要組成模塊。課程性質決定了課程的屬性,明確了課程的涵蓋範圍。這些科學內容對於小學生認識客觀世界有着重要的意義,他們不僅可以實現世界觀、價值觀的改造,還可以掌握豐富的科學知識,並具備一定的動手能力,掌握一定的科學操作技能,還可以把這些科學技能應用於日常的社會生活中。

總體來講,20xx版新課標在課程性質上更注重基礎性、實踐性、綜合性。課程框架從三維目標提升到涵蓋科學知識、科學探究、科學態度、STSE(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四維目標。課程內容更豐富:如科學知識、科學探究、科學態度、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等。

幽默風趣的胡教授還給我們提出了小學課標的一些非常實用的教學建議,這些都很有助於我們把科學課程的總目標落實到每一節課:

把握小學生科學學習特點,因勢利導

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讓探究成爲科學學習的重要方式

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

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

充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

在最後的互動環節,胡教授將討論和交流相結合,其專業的解答贏得了全場的陣陣掌聲。

小學科學心得體會15

20xx年4月1日,甘州區小學實驗教師培訓暨教學研討大會在馬神廟街小學召開,經過三天的培訓學習,專家們精彩的論述,深刻的見解,爲我們打開了一扇科學教學新的天地:從教師層面上看,科學學科與其他學科相比,更具有開放性和生成性,這就對任課的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爲一名科學教師,必須具有淵博的科學知識,熟練的實驗操作技能,良好的思維品質,從學生層面看,小學生對科學充滿好奇,是學生喜歡的學科之一。因爲各種各樣的活動材料,都深深地吸引着學生,他們興趣盎然,躍躍欲試。那怎樣把握好課堂的調空藝術,讓學生既動起來,又順利完成教學任務,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就顯的很重要。隨着小學科學課堂改革的推進,科學課堂教學發生了巨大變化,但一些問題也隨之出現,現將本次培訓的感受彙報如下:

北街小學張校長的講座,從一個全新而實用的角度,爲我們闡述了什麼是科學、如何進行科學探究兩方面內容。而這兩面的內容恰恰緊扣了小學《科學》的宗旨和核心內容。

小學科學課程是以培養小學生科學素養爲宗旨的科學啓蒙課程。張校長從科學的定義、含義、分類、知識、方法等方面,一層層條絲縷析地剖析開來,如層層剝筍一樣,爲我們揭開了科學神祕的面紗,讓我們認識到科學的本質就是提升每一位公民的科學素養。

通過詳細分析,瞭解了這種不同之後,讓我在今後的小學科學教學中,更加掌握了小學生探究的特點,力爭與小學生一起設計符合他們特點的探究活動,提高小學生科學探究的有效。

西關小學的馮老師和黨寨中學的胡老師從他們多年從事小學科學教學的實際出發,爲我們提供了小學科學教學範例及鮮活的事例,這些理論知識豐富了我的科學知識結構,而動手操作的訓練,則鍛鍊了小學科學教師的科學操作能力。

除了這些專家的專業知識的講授之外,還有來自一線科學教師的課堂示範,爲我們今後的小學科學教學提供了很好的範例,可以直接拿來爲我所用。

這一次除了與專家們面對面的探討、學習之外,培訓教師之間的交流也讓我們學習到了更多的知識。在交流中我既爲那些一線的科學教師對教材的理解、教學的研究感到深深地折服,同樣是兼職科學教師,自己花在教學、教研上的時間要少得可憐,在教學、教研上的努力顯得是那麼渺小。也讓我對同行們豐富的.知識感嘆。很多老師是從語文、數學、美術甚至是英語專業轉到小學科學行業中,有些甚至和我一樣兼顧着其他的課程教學,但是他們能真正與學生一起研究科學、學習科學,這讓我到慚愧。今後一定要好好研讀教材,做好課程資源的研究,真正讓學生經歷科學探究的過程,體會探究的樂趣,與學生共成長。

短短的三天培訓讓我明白:一節好的科學課,新在理念、巧在設計、贏在實踐、成在後續。一節好的科學課,要做到兩個關注:一是:關注學生,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關注學生的情感需求和認知需求,關注學生的已有的知識基礎和生活經驗,纔是一節成功課堂的必要基礎。二是:關注科學:抓住科學的本質進行教學,注重科學思維方法的滲透,讓學生在觀察、操作、推理、驗證的過程中有機會經歷科學化的學習過程,使學生真正體驗到科學,樂學、愛學科學。此外,我認識到:一節好的科學課,不要有“做秀”情結,提倡“簡潔而深刻、清新而厚重”的教學風格,展現思維力度,關注科學方法,體現科學課的靈魂,使科學課上出“科學味”!

不管願不願意,培訓在意尤未盡中就這樣宣告結束了,真的很捨不得一起學習的同事,給我們講課的老師。更要衷心謝謝給我們傳授知識、解答我們疑惑的教師們。帶着對你們的敬佩之情,在下面的教學中將會好好努力,努力增進自己的專業水平和教學教研能力,同時也希望能再接受更多的薰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