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讀懂孩子的心得體會

讀懂孩子的心得體會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1W 次

當我們有一些感想時,可以尋思將其寫進心得體會中,它可以幫助我們瞭解自己的這段時間的學習、工作生活狀態。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讀懂孩子的心得體會,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讀懂孩子的心得體會

讀懂孩子的心得體會 篇1

對於我們來說,已有了小孩,但要把小孩教育成爲一位正常成長的、有上進心的、有自信心的的小孩,這是一個學問。對於我來說,看到過許多人教育小孩的方式方法不對,這樣對小孩造成的影響是深遠的,特別是作爲小孩的第一任教師——家長。孩子們是一本本有趣的書。要讀懂孩子這本書可不容易,因爲每個孩子在遺傳、環境、教育等不同因素的影響下,形成不同的特點,對不同的孩子,要採取不同的教育方法。人們常說一把鑰匙開一把鎖,教師被譽爲“手執金鑰匙的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這意味着教師是打開人類心扉的智者。我們必須站到孩子的位置上,才能全面地去觀察孩子,只有鑽到孩子的肺腑中去,深入瞭解孩子的個性差異,纔能有針對性地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

我們要特別注意那些容易被忽略的孩子。我知道,他們也有着豐富的感情世界,也需要得到別人特別是得到老師的關心和愛撫。他們渴望着與老師交流情感,只不過是由於各種原因,特別是由於老師對他們的疏忽,使他們不易表露自己的需要和感情罷了。而這也就更加需要我們做教師的像關心愛撫其他孩子一樣地去真摯地關心他們,愛撫他們,溫暖他們,開啓他們的心扉,讓他們也健康茁壯地成長。作爲一名教師,面對的是各種各樣的孩子,但不管面對的是什麼樣的孩子,在他們的內心深處,都是渴望得到教師的關注、認可和愛撫。他們當中的每一個孩子都同樣需要得到尊重,得到關愛,而對任何一個孩子的忽略,都有可能對孩子造成不可彌補的甚至是終身的損傷。這是教師的嚴重失職。愛孩子就必須尊重孩子,而尊重孩子,不僅僅表現在“蹲下來”與他們說話這樣的形式上,還更需要教師站在孩子的立場上,充滿愛心地去考慮問題。只有這樣,教師才能真正走進孩子的心靈,成爲他們的朋友,滿足他們正當的情感需要,他們的人格與情感世界才能得到最好的最健全的發展!

孩子的錯誤在成長過程中隨處可見,這需要我們包容,安撫,鼓勵,切忌指責孩子。對於一個有自尊的孩子來說,如果他知道自己錯了,心中已經充滿了後悔和內疚,這時老師的理解和寬容會讓他心存感激,他會主動反思自己。如果此時父母橫加指責甚至打罵,孩子會覺得羞辱,難堪,甚至會吞噬掉孩子心中的愧疚,使其對錯誤變得心安理得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其實,面對孩子的屢屢犯錯,除了寬容以外,更多的是接納,不怕孩子犯錯,但是每次犯錯後要想辦法避免下次犯同樣的'錯誤。如果把這個觀念植入到教育中,抓住每一次孩子無心犯錯的機會教給他道理,並且以探討嘗試的方法而不是盲目的說教去引導孩子找到正確的方法,我相信孩子會在一次次的無心之失中迅速成長。最重要的是教給孩子一個思維方式,犯錯了不怕,要找到犯錯的原因,並且找到避免再次犯錯的方法,我覺得這對於培養日後孩子學業中遇到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有很大幫助呢。

除此之外,這本書還有很多真實的教育實例讓我過目難忘,愛不釋手。作者飽含着對於教育事業全部真情的傾心寫作深深的感染了我。相信我一定會讀很多遍並且記在心間,還會根據這部教育實用寶典做出自己的教育方案,我爲閱讀了這部好書而糾正了自己很多關於教育的誤區而感到慶幸,也對未來孩子的教育之路充滿了信心。

讀懂孩子的心得體會 篇2

孩子不僅承載着家庭的希望,也承載着國家和民族的未來。關於如何教育孩子,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觀點。如何培養和教育孩子是每個家庭和每個家長都非常關心的話題。

中國是一個人口多、教育程度高的國家。幾十年的應試教育使許多家長把注意力集中在考試中取得好成績上,如何進入一所好學校等等,往往忽視了他們孩子的真正興趣和健康成長的基礎。

一方面,孩子的天性受到約束,另一方面,父母不斷地給孩子添麻煩,不僅孩子很累,父母也常常很累。父母也會對叛逆的孩子生氣。那麼,如何培養和教育孩子呢?

曾經讀過一句話,覺得很有道理:自己不喜歡做的,強迫孩子做。事實上,我們怎麼能要求孩子去做成年人不能或不願意做的事情呢?我們常說父母是最好的老師。的確,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是不可估量的。只有當一個好父母,我才能更好地教育我的孩子。

教育大師周鼎文用自己多年的教育研究成果心得,爲孩子們健康成長所著的《讀懂孩子》一書,簡單的分析,孩子們健康成長的客觀規律,用大量的實例指出了許多在中國比較普遍存在的教育誤區,用細膩的筆墨引導讀者洞察兒童的成長過程,應關注的問題,啓發我們透過表面現象進一步瞭解兒童的內在,更關注兒童自身的成長。

《讀懂孩子》一書指出,兒童健康成長的關鍵是“愛和歸屬感”。本書圍繞這一主題,指出了兒童在健康成長中所面臨的困難和問題。作者認爲,如果你不知道“愛和歸屬感”,你就不會真正瞭解自己和孩子。

這本書以一種簡單的.方式告訴你什麼是愛和歸屬感,以及它們如何影響孩子。本書通過大量的實例和輔助,從兒童的行爲、情感、人際關係和疾病四個方面來說明兒童。

作者不僅對兒童健康成長的知識進行了深入的闡述,作者進一步指出,如果你有一個愛人,你最好和你的愛人一起讀這本書,這樣你們可以一起成長,討論如何教育你的孩子。

每次讀一段,和你的孩子一起練習。大一點的孩子也可以自己讀。教師可以帶學生去閱讀和做練習,安排時間表,讓學生用創造性的方法,如表演,閱讀和討論,以一種相對直觀的方式呈現書中的知識,讓學生能理解更多。

在書的最後,作者還討論了未來教育的新重點,如道德教育、情感教育、家庭制度教育和生命教育。本書內容全面,內容豐富,不僅適合家長、孩子和教師,也適合教育研究人員。

讀懂孩子的心得體會 篇3

每一個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之前,幾乎都是帶着被愛和祝福的真心而誕生的,但現實的教育環境的限制或壓抑,讓很多父母無法爲孩子塑造一個優質有序的生活環境,讓很多父母無法將自己的愛意和祝福真誠地表達給孩子。

在現實的失衡和缺愛的教養環境中,我們很容易看到,很多孩子出現了問題,各種各樣已經被看到或被忽略的問題。這時候我們要責怪孩子不懂事嗎?我們經常講孩子的問題一定也是家庭的問題,但究竟是哪裏的問題,我們未必清楚,或許你也需要讀一讀周鼎文先生的《讀懂孩子》。

在《讀懂孩子》中,周鼎文提醒每個家庭或孩子需要面對3重需要,而幾乎所有的問題發生都源於這3重需要之間的衝突延伸,也就是個人需要的“愛與歸屬”,系統需要的“平衡與完整”,道性需求的“道德與昇華”。從這3個需求出發,還總結出人生命發展所需要遵守的“五大法則”,幫助我們從家庭中驗證這個運行法則的'規律。

我們要讀懂孩子,不僅要讀懂孩子表面上的獨特個性,更要去看到孩子的性情背後的系列緣由。書中提出了一個很有意義的“家族系統排列法”,主要是通過梳理整個家族的人際關係和重大事件,讓我們看清每個人需要正視的傷痛,這和我們所講的“原生家庭追溯”有些相似,但這個概念擴大到整個家族的審視,去療愈整個家族系統的失衡,而不是單個家庭或孩子的傷口。

周鼎文的《讀懂孩子》中,更核心的一點便是“理解孩子的愛和歸屬感”, 所有問題的發生,幾乎都是因爲孩子無法在家庭環境中找到愛和歸屬感的正確來源。這一核心原因,可能導致孩子在行爲上出現厭學,離家出走等反應,可能導致孩子在情緒上出現自閉症,多動症等表象,可能導致孩子在人際關係中出現欺凌,軟弱等現象,還有可能導致孩子某些生理疾病的發生。

要理解孩子的問題,就要面對孩子的愛和歸屬感的鏈接斷裂的現實,通過“系統排列法”去家族中尋找鏈接斷裂的原因,並引導家人之間修補自己的傷口,修復的過程也不是孩子一個人的參與,而是與事件有關的全體人員的集體安撫。

如何去讀懂孩子呢?大概就是去理解孩子對家庭深深的愛,擁抱孩子的問題來源的歸屬感,去修復孩子與家人之間斷裂的情感鏈接。在這一過程中,我們不僅要面對孩子的問題,更重要是去探索父母自身的情感鏈接是否完整,審視整個家族的問題所在。

孩子和家庭密不可分,哪怕長大遠離,依舊受到家庭的歸屬感所影響,這就是家庭的最美的意義,是父母與孩子的隱形牽絆。

讀懂孩子的心得體會 篇4

在《讀懂孩子》中的“自我同一性”裏面,我瞭解道了學生青春期的迷茫,他們常常在想自己同別人有什麼不一樣,他們不想整天的只知道學習,他們覺得爸媽的觀點太狹隘,老師的說法太大衆化,書本里面的觀點千差萬別,所以他們不知道自己的出路在哪裏,他們不知道自己的前方將是什麼樣?

在《讀懂孩子》中說,這一時期的孩子擁有一個自我同一性,這是青少年時期最重要的任務,即自我的確認和自我發展的一些重大問題,他們開始思考自己是誰,自己的將來將是怎麼樣?所以在這一時期,我們要好好的引導他們,不要讓他們誤入歧途。

這一時期的孩子常常變現爲:彌散、早閉、延緩、同一性達成等。彌散是剛開始的一種狀態,他們還沒有去努力,還沒有去探索,所以不知道自己的前方究竟是什麼,所以他們感到迷茫,他們喜歡逃避自己在現實生活中所遇見的各種問題,他們開始找不到一種安全感,所在在這時我們千萬要防止他們叛逆、自私和享樂,要多和他們進行溝通,多讓他們看一些關於成長的書籍,讓他們自己去探索未來的出路。

書中所說“早閉”也是這一時期孩子的`一個特徵,所以在這時我們不能夠讓他們把自己封閉起來,而應該讓他們走出去,多瞭解一下外面的世界,方便他們探索自己的出路,讓他們擁有自己的主見,這一時期他們因爲不知道自己未來的出路在哪裏,所以往往喜歡聽從別人的意見,這是我們應該要訓練他們的自我獨立性,讓他們得到真正的成長,不要害怕他們多走彎路而給他們做任何的決定,不管是老師還是父母,只要從中引導即可。

孩子們在面對自己人生的一種選擇時,他們的行動往往表現爲遲緩,他們不知道自己所走的下一步究竟是對還是錯,因此此時,我們不要催促他們,而應該鼓勵他們,讓他們大膽的接受自己的選擇和挑戰,讓他們知道自己選擇的路,不管前方怎樣,我們都要完成,不可以半途而廢,也許在這中間他們會遇見很多困難,他們可能會選擇放棄,所以我們要對他們對關心,多鼓勵,多說一些成功人的示例,這一階段過後,孩子們都會有自己的一個選擇,這時候統一性達成,他們就會對生活和學習充滿熱情,他們也知道了自己未來的路該怎麼走,該怎麼努力。

所以,不管在孩子的那一個階段,我們都要培養孩子的自我獨立性,不要害怕他們受到任何的困難和打擊,我們只需要默默的支持和鼓勵,在必要的時候對他們進行必要的引導,讓他們自己一步一步的走向成功。

讀懂孩子的心得體會 篇5

每一個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之前,幾乎都是帶着被愛和祝福的真心而誕生的,但現實的教育環境的限制或壓抑,讓很多父母無法爲孩子塑造一個優質有序的生活環境,讓很多父母無法將自己的愛意和祝福真誠地表達給孩子。

周鼎文的《讀懂孩子》中,最核心的一點就是“理解孩子的愛和歸屬感”,所有問題的發生,幾乎都是因爲孩子無法在家庭環境中找到愛和歸屬感的正確來源。

這一核心原因,可能導致孩子在行爲上出現厭學,離家出走等過激反應(曾經的同樣的我),可能導致孩子在情緒上出現自閉症,多動症等疾病,可能導致孩子在人際關係中出現欺凌,軟弱等現象,還有可能導致孩子某些生理疾病的發生。

孩子是家庭最忠心的守護者,是這個家庭的核心組成部分,他們會想盡辦法挽救父母的.關係,會用各種各樣的方式來承擔這個家存在的問題。通常,孩子會通過行爲、情緒、身體上的疾病、人際關係,甚至危害生命等方式來承擔。

很多時候,我們眼裏看到的問題孩子,其實只是家庭的“替罪羔羊”。

本書就是用客觀的家庭倫理來探討問題孩子背後的家庭問題,從而讓父母帶着孩子一起,變得更好,讓這個家也會源源不斷地產生前進的力量。

而未婚的我們和即將走進婚姻殿堂的準新郎新娘,都會面臨着要養育兒女,何不先提前教育自己,做好爲人父母的必要準備,給下一代一個良好的家庭生活環境,讓其健康茁壯成長!

讀懂孩子的心得體會 篇6

看到這本書出現了驚人的一幕。

下午的時候我剛在樊登讀書會上聽到一則故事。

故事裏說有一個小夥子在19歲那裏有一天晚上覺得莫名其妙的非常冷,冷得讓他感覺快要死了,所以他嚇得不敢睡覺,從那之後他就開始整夜失眠,睡不着。

後來心裏醫生調查他家裏的族譜情況時發現他的一個叔叔就是在19歲那年有一天晚上出去維修電纜時凍死了。他的命運被詭異的隔空傳遞到這個孩子身上了。

本來這件事情我是將信將疑。哪有這麼離譜的事?

結果晚上就在這本書上看到這麼一段話

很多家庭教養良好,感情和睦。孩子卻出現了這樣或那樣的問題。我不斷往下追蹤就會發現隱藏在家族中的各種未盡之事或家族祕密:早夭,意外,殺害,暴力,精神病,不當收入……,如果這個家族不能好好面對這些事情,或有的人的命運不被接受,甚至遭到排除或忽略,那麼家族中旺旺會有孩子去經歷這些事情。

書中舉例:有一個年輕人每年的4月份,情緒就會陷入低潮期,甚至想自殺,後來我瞭解到,原來這位年輕人有一個叔叔,他就是在4月份去世的,由於這位叔叔去世時很年輕,所以一家人都不願接受這種事實。於是這件事情就成了家族的一個黑洞。

看到這裏我開始確信這本書確實確實是言之有物,值得精讀。

本書是圍繞孩子的成長教育的一些問題來闡述的,比如父母離異、父母發生衝突、家族系統裏出現感情鏈斷裂等情況下的孩子的教育問題。

作者以一個心理學家的身份,結合自己平時的一些工作案例,告誡我們當小孩子出現了一些反常的情況時,我們要先學會觀察,觀察孩子的情緒、人際關係、疾病等等,然後再從這裏面分析出孩子出現這種情況的誘因。

在本書裏面作者還介紹了一種非常重要的`方法----家族系統排列圖,做這張圖表不僅是對先祖的一種緬懷,更重要的是能夠清晰的知道自己在整個家族能源流裏面的位置,這給我們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新的思維來審視孩子的問題

在本書的每一張作者還佈置了一些練習,在文中適當的位置還有插圖,令人賞心悅目,讀起來很舒暢。

在最後一章周老師給出了自己的教育孩子的見解,總結起來就四點:

第一、 他要有高尚的品德。

第二、 身心健康,情緒開朗穩定。

第三、 懂得表達自己的情感,懂得愛自己和他人。

第四、 能夠勇於探索人生,找到自己的熱情所在,並且能勇敢的實現自己的理想。

如何才能把孩子塑造成理想的樣子呢?

答案是“父母要成爲典範。”

讀懂孩子的心得體會 篇7

看了《讀懂孩子》之後,其中的很多故事讓我感觸很深,發現有很多東西值得我們學習!我覺得這些故事都是從家長和老師的身邊出發,由一些常見的現象、普遍的觀點及頗具爭議的問題入手,以獨道的觀點,發現了很多家長和孩子之間的問題所在,並提出了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法,對我的教學起到了很好的指導和借鑑作用。

學校圖書室每期不斷增加,我們的知識不斷提高。我通過看了《讀懂孩子》一書後,本書代序共80種,特別在第33種《如何讓孩子由“苦學”變爲“樂學”?》這一種中,使我深深會到現在的家長都希望自已的子女成龍,走正道,都爲孩子設計的人生之路就是讀書—考試—名校—好飯碗,家長勸孩子學習的常用語是“吃得苦中苦,方爲人上人”,中國還有一句家喻戶曉的格言,也在勸人“苦學”。這句話的意思是“書山有路勤爲徑,學海無然苦作舟”,還有“錢在高巖,不苦不來”,“先苦後甜”等等都強調要用“苦”。但這些話都是學習要付出的,好的成績不會從天上掉下來,這些都沒錯,但是,過分的勸人“苦學”恰好忽視了另一方面,學習並不是一件苦不堪言的事,學習是一個人的求知的'過程,從無到有,從少到多,有一點進步都是怏樂的。孔子在2500

多年就提出了“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好樂之者”。可是在我國全面推向素質教育的今天,我們的老師還是抓“應試教育”,家長要求自已的孩子成績好,這些都是勸人“苦學”的之多,勸人“樂學”的之少。如我們教師寫學生的評語,用得最多的話是“該生刻苦學習”,沒有老師評價學生“該生能快樂學習”,

我們作爲一名老師,又作爲一名家長,我們怎樣從孩子由“苦學”變爲“樂學”?

只要我們抱着“一切爲了學生”的信念,切實地更新觀念,努力提高自己,有效地進行角色轉換,那麼我們一定會邁着紮實、堅定的步伐走進新課程,達到幸福教育,開心學習的理想效果。

讀懂孩子的心得體會 篇8

暑期學校向我們推薦了一本書,名字叫《讀懂孩子》。

看完之後,其中的很多故事讓我感觸很深,發現值得學習的東西也很多!

我覺得這些故事都是從教師的身邊出發,由一些常見的現象、普遍的觀點及頗具爭議的問題入手,獨具觀點,總能道出問題的癥結所在,並提出了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法,對我的教學起到了很好的指導和借鑑作用。

從中,我感受到了擁有自己的精神空間對教師來說是多麼重要;認識到了讚美的神奇作用;體會到了思索的快樂;知道了寬容也是一種精神。書中的一些精闢的'理論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學會去調整自己的心態,享受生活,適當地放鬆自己對每一個教師來說都是十分重要的。

“遇到困難,如果我們退縮??我們將不僅放棄了人生難得的體驗,更是放棄了自己的生存權力。如果我們正視困難?每位教師都可以在解決困難中獲得自己意想不到的機會,你越是往前,你的機會就越多。”的確,只有將困難視爲機會,才能從解決困難的過程中獲得事業的成功感。

書中說到:“教師要站在孩子的立場上充滿愛心的去思考問題。作爲一名小學教師,面對的是各種各樣的孩子,但不管面對的是什麼樣的孩子?他們當中的每一個孩子都同樣需要得到尊重,得到關愛!面對任何一個孩子的忽略都有可能對孩子造成不可彌補的,甚至是終身的損傷!”教師讀書學習不僅能提高自身的修養,還能給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帶來極大的好處,一本好書將會終身受益。

以前總感覺思考着是痛苦的、孤獨的,甚至是茫然的,但讀了這本書後,我的這種感覺變了,當你冥思苦想,而眼前豁然開朗時,心中是何等的喜悅、快樂呀,才突然發覺思索着讓人充實、快樂、自信。同時我明白了學校要求教師寫讀後感的良苦用心。

其實要求老師寫讀後感並不是爲了強迫教師們讀書,而是要讓每一位教師認真思考,因爲讀而不思是寫不出感想來的,更不可能從中獲得提高。只有經過認真思考纔能有所感悟,讓我“想說話”、“有話可說”,也希望我能不負重望真正變得“會說話”。使我的教學生涯變得更幸福。

讀懂孩子的心得體會 篇9

很多自稱父母的人來說,從過去講究能成活,吃飽飯,吃喝拉撒睡都是按部就班的完成,如同做任務一般都是在每天的忙碌中進行着。

現代人更多的是講究科學育兒的方式,一直很期待,也一直在尋找科學方法來開導自己,想讓我們的下一代獲得更好的生活,所謂的幸福快樂從何而來。

首先了解我們的孩子,懂得孩子的心理,當問題出現時,再去找出適合的方法去解決問題。

與過去相比較,現在講究與時俱進,教育永遠在不斷地更新進行提升自我。

瞭解一個孩子的身心,助長孩子的成長健康,本書也是在幫助我們的家長,將孩子和老師和家長三者互相連接起來,以達到幫助孩子發揮最大的潛能。

主張學習也不是最重要的,能夠讓孩子更開心的接受學習這件事,進行有效的教育。

讀懂孩子的問題,更多的家庭環境的影響,言傳身教,讓很多活在當下的人,只有言傳沒有身教,玩着手機對着孩子又是吼叫,完全失敗的標榜。

當你讀到這本書的時候,更多的是反省自己,這樣的錯誤不能一再犯下去,要從中獲得經驗教訓。

像我們家這樣原生態的家庭,關於我們成人之間的關係是否融洽,父母輩的愛的傳遞都會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

孩子就是一張白紙,當我們準備畫這幅畫的同時,首先想到的是這是單純善良的基地,播種之前也要讓種子周圍的環境變得和諧幸福才能健康成長。

孩子的愛是本能反應,對於這面鏡子,孩子體現出來的行爲舉止,一旦出現問題,我們家長是首當其衝的.問題所在。

每個人包括我們自己還有孩子都有情緒的表達,系統地讀懂這些情緒也是需要不斷觀察學習和反思的。

我們是發展中國家,現在的孩子吃穿不愁的,基本所求都會被滿足,自然也就想要更高的需求,其實關於“愛與歸屬感”也是本書提到最多的地方。

心靈的灌溉需要愛不斷地填充,其實這是每個人從小到老都會被需求的食物,不管是盲目的愛,還是成長中的愛,最後成熟的愛,都需要去學習提升自己,到底如何去愛?

本書的生命五大法則有具體的介紹。讀懂孩子,也是屬於個人的需求,乃至整個家族的需求。

讀懂孩子的心得體會 篇10

在《讀懂孩子》這本書裏有一章叫《兒童心理現象的三大基石》,其中提到了一個名詞叫做“雙重依賴”,包括物質依賴和精神依賴。

先說說物質依賴,我的理解就是物質方面的,孩子還小,沒有賺錢的能力,在物質上依賴家長是正常的.,只是現在有些家長,自知對於孩子的陪伴太少,有所虧欠,所以只能在物質方面彌補,孩子要什麼就買什麼,這就導致孩子對金錢沒有意識,得到的東西不知道珍惜。

再說說精神依賴,現在的孩子大多都是獨生子女,在家裏被保護地太好了,家長捨不得打、捨不得罵、甚至連一些簡單的家務都捨不得讓孩子去做,所以導致孩子上了小學,甚至到了小學階段的中高年級還是缺乏生活自理能力,有的孩子掃地不會拿掃把,有的孩子分菜不會分,有的菜到了面前也不知道要伸過去舀,這就是自理能力的缺乏,或許這就是被家裏慣出來的,什麼事情都給孩子安排好了,孩子就不會自己主動去做什麼了,在學校也是,因爲習慣了被安排,所以作業也要老師七催八催纔會拿出來做,甚至寫字也要老師提醒了才知道要寫,他們習慣了被安排,永遠不會主動去做什麼事情,只等老師一個口令一個動作。

我覺得家長應該在幼時就培養孩子的獨立自主能力,不要讓孩子養成依賴的習慣。

讀懂孩子的心得體會 篇11

以前的一位同事向我推薦了一本書,名字叫《讀懂孩子》。看完之後,其中的很多故事讓我感觸很深,發現值得學習的東西也很多!我覺得這些故事都是從教師的身邊出發,由一些常見的現象、普遍的觀點及頗具爭議的問題入手,獨具觀點,總能道出問題的癥結所在,並提出了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法,對我的教學起到了很好的指導和借鑑作用。

從中,我感受到了擁有自己的精神空間對教師來說是多麼重要;認識到了讚美的神奇作用;體會到了思索的快樂;知道了寬容也是一種精神。書中的一些精闢的理論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學會去調整自己的心態,享受生活,適當地放鬆自己對每一個教師來說都是十分重要的。怎樣去調整自己,處理好工作與生活的關係,我在書中找到了答案:"只要我們打開所有的感官,每天給自己一小段閒暇,那平素裏再平凡的點點滴滴,只要你靜下心來細細地品味,都有無限風光蘊含其中。"是啊,"防礙教師享受生活的,不是別人,而正是教師自己。"

"遇到困難,如果我們退縮。我們將不僅放棄了人生難得的體驗,更是放棄了自己的生存權力。如果我們正視困難。每位教師都可以在解決困難中獲得自己意想不到的機會,你越是往前,你的機會就越多。"的確,只有將困難視爲機會,才能從解決困難的過程中獲得事業的成功感。

書中說到:"教師要站在孩子的立場上充滿愛心的'去思考問題。作爲一名幼兒教師,面對的是各種各樣的孩子,但不管面對的是什麼樣的孩子?他們當中的每一個孩子都同樣需要得到尊重,得到關愛!面對任何一個孩子的忽略都有可能對孩子造成不可彌補的,甚至是終身的損傷!"教師繼續學習不僅能提高自身的修養,還能給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帶來極大的好處,繼續學習,將會終身受益。

以前總感覺思考着是痛苦的、孤獨的,甚至是茫然的,但讀了這本書後,我的這種感覺變了,當你冥思苦想,而眼前豁然開朗時,心中是何等的喜悅、快樂呀,才突然發覺思索着讓人充實、快樂、自信。同時我也終於明白了領導們要教師寫讀後感的良苦用心。其實要求老師寫讀後感並不是爲了強迫教師們讀書,而是要讓每一位教師認真思考,因爲讀而不思是寫不出感想來的,更不可能從中獲得提高。只有經過認真思考纔能有所感悟,讓我"想說話"、"有話可說",也希望我能不負重望真正變得"會說話"

只要我們抱着"一切爲了學生"的信念,切實地更新觀念,努力提高自己,有效地進行角色轉換,那麼我們一定會邁着紮實、堅定的步伐走進新課程,達到幸福教育的理想效果。

讀懂孩子的心得體會 篇12

《讀懂孩子》這本書,從教師的身邊出發,由一些常見的現象、普遍的觀點及頗具爭議的問題入手,獨具觀點,總能道出問題的癥結所在,並提出了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法,對教師的教學工作起到了很好的指導和借鑑作用。

書中的一些精闢的理論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從中,我認識到了讚美的`神奇作用;體會到了思索的快樂;知道了寬容也是一種精神……學會去調整自己的心態,享受生活,適當地放鬆自己,對每一個教師來說都是十分重要的。

怎樣去調整自己,處理好工作與生活的關係,我在書中找到了答案:“只要我們打開所有的感官,每天給自己一小段閒暇,那平素裏再平凡的點點滴滴,只要你靜下心來細細地品味,都有無限風光蘊含其中。”是啊,教師也應卸下自我。享受生活的。

“遇到困難,如果我們退縮……我們將放棄了人生難得的體驗,如果我們正視困難……每位教師都可以在解決困難中獲得自己意想不到的機會,你越是往前,你的機會就越多。”

我由此想到了我自己,面對一個個鮮活的小生命,我確實感到很茫然,很困惑,也很恐懼,然而,怯懦和迴避解決不了問題,作爲一名教育工作者,只有將困難視爲機會,才能從解決困難的過程中獲得事業的成功感。

教師,要站在孩子的立場上去思考問題,不管面對的是什麼樣的孩子?他們當中的每一個都同樣需要得到尊重,得到關愛!面對任何一個孩子的忽略,都有可能對孩子造成不可彌補的損傷。”

教師對學生的愛是至關重要的,而且這種愛要讓學生感受得到,才能在與學生對立的立場轉化爲同一立場,我們的語言,行爲一定要以尊重學生善待學生爲準繩,這樣才能讓學生更加認可你,接受你,同時尊重你,師生良好的關係不正是建立在互相尊重的基礎上的嗎?

作爲教師,孩子需要我們的呵護和關愛,讀懂是基礎,讓我們每位教師爲此努力吧!

讀懂孩子的心得體會 篇13

無意間發現了這本書,名字叫《讀懂孩子》。看完之後,其中的很多故事和內容讓我感觸很深,發現值得學習的東西也很多!

我覺得這些故事都是從教師的身邊出發,由一些常見的現象、普遍的觀點及頗具爭議的問題入手,獨具觀點,總能道出問題的癥結所在,並提出了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法,對我們的教學起到了很好的指導和借鑑作用。

從中,我感受到了擁有自己對幼兒的理解是多麼的重要,認識到了讚美的神奇作用;體會到了思索的快樂;知道了寬容也是一種精神……書中的一些精闢的.理論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學會去調整自己的心態,用理性的觀點看待事件,適當地放鬆自己對每一個教師來說都是十分重要的。怎樣去調整自己,處理好工作與生活的關係,教師要學會享受生活的,才能以更好的心態進行教育。

書中說到:“教師要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充滿愛心的去思考問題。作爲一名幼兒教師,面對的是各種各樣的孩子,但不管面對的是什麼樣的孩子?他們當中的每一個孩子都同樣需要得到尊重,得到關愛!

面對任何一個孩子的忽略都有可能對孩子造成不可彌補的,甚至是終身的損傷!”教師繼續學習不僅能提高自身的修養,還能給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帶來極大的好處,繼續學習,將會終身受益。

以前總感覺思考和撰寫是痛苦的、孤獨的,甚至是茫然的,但讀了這本書後,我的這種感覺變了,當你冥思苦想,而眼前豁然開朗時,心中是何等的喜悅、快樂呀,才突然發覺思索着讓人充實、快樂、自信。

同時我也終於明白了寫讀後感的良苦用心。其實要求老師寫讀後感並不是爲了強迫教師們讀書,而是要讓每一位教師認真思考,因爲讀而不思是寫不出感想來的,更不可能從中獲得提高。只有經過認真思考纔能有所感悟,才能真正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