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學習教育心得體會範文(15篇)

學習教育心得體會範文(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8W 次

當我們經過反思,有了新的啓發時,可以記錄在心得體會中,這樣可以幫助我們分析出現問題的原因,從而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到底應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學習教育心得體會範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學習教育心得體會範文(15篇)

學習教育心得體會範文1

在實施新《義務教育法》過程中,我有這樣的思考。:教師應當熱愛社會主義教育事業,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文化、業務水平,愛護學生,忠於職守。《教師法》告訴我們:教師是履行教育教學職責的專業人員,承擔教書育人、培養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質和使命。教師應當忠誠於人民的教育事業。

雖然我是一名普通的教師,卻肩負着爲祖國的未來夯實基礎的重任。《新義務教育法》的學習讓我深深感受到:

一、德育是我們工作的首位。身爲教師必須要做到全身心去愛自己的學生。因爲當你走進學校大門時,你的一切就已經不屬於你自己了,而是屬於孩子們。喜歡學生、愛護學生,應當是教師的天職,正所謂:師愛即師魂。可是在實際中真正做到這一點,尤其是做到喜歡每一個孩子,卻是非常不易的。教師不應因爲學生的家庭背景、人情的'親疏、智力水平的高低等因素而對學生另眼相看,應尊重學生的人格,公正合理地對待每一個學生。教師只應在乎學生是否學會做人,是否學會求知,在教學中應本着求真、求善、求美,最後纔是求知這樣一個原則來教書育人,必須把德育放在首位,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

二、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已經成爲學校教師勢在必行的工作。打破傳統教育模式,讓學生在更爲廣闊、寬鬆的學習和生活空間裏,接受全面的培養,獲得真正的全面發展纔是一切爲了學生,那麼除了針對課堂教學加以改革之外,我對學生的作業佈置中也應該丟掉了以前的簡單重複的內容,改爲根據學生的水平差異分層次設置不同的作業。

導致師德失範現象的因素很多,我認爲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教師教育理念陳舊,其理念還停留在應試教育的框框裏,只注重學生的智育發展,忽視了學生人格培養,沒有注意心靈的溝通。二是教師缺乏良好的心理品質,而教育學生需要良好的心理品質,心理品質的缺乏輕者對學生惡語中傷,重者對學生體罰。三是在利益的驅使下急功近利,缺少愛心,不會關愛學生。四是教育評估機制,仍以應試成績爲核心,教師面對各方面的壓力,延緩了師德建設的進程。師德形成決非一種表面的具體行爲。任何一種師德表現都能折射出深層的東西,它包含着人才觀、學生觀、質量觀、管理觀、學習觀、評價觀等一系列相關理念在內的綜合觀念。一句話,有什麼樣的教育理念,就有什麼樣的師德表現。

教師要不斷更新充實自己的學識。博學多才對一位教師來說當然很重要。因作我們是直接面對學生的教育者,學生什麼問題都會提出來,而且往往打破沙鍋問到底。沒有廣博的知識,就不能很好地解學生之惑,傳爲人之道。但知識絕不是處於靜止的狀態,它在不斷地豐富和發展,每時每刻都在日新月異地發生着量和質的變化,特別是被稱作知識爆炸時代、數字時代、互聯網時代的今天。因而,我們這些爲師者讓自己的知識處於不斷更新的狀態,跟上時代發展趨勢,不斷更新教育觀念,改革教學內容和方法,顯得更爲重要。否則,不去更新,不去充實,你那點知識就是一桶死水,終會走向腐化。

通過學習,我深知作爲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必須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質,對學生要有慈母般的愛心,且不斷更新、充實自己的知識,做到與時代同步,才能培養出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的人才,挑好肩上這付教書育人的重擔。

這段時間的學習與實踐,讓我深刻地認識到:要想成爲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就必須不斷地在思想上、政治上、文化上充實自己。二十一世紀的學校教育需要的是對學生有愛心,對工作敬業,對自身不斷充實的高素質、強潛能和綜合知識能力完備的教師。希望我能在自己的努力後,早日成爲這樣一名高素質的、合格的教師。

學習教育心得體會範文2

7月15日至21日,我有幸參加了爲期一週的莘縣暑期教育幹部培訓班,本次培訓在東昌學院報告廳舉行。全縣200餘名教育幹部參加了培訓,這是莘縣教育局全力提高教育幹部綜合素質的重要舉措。

本次培訓,十幾位專家、教授結合當前教育發展形勢和教育教學實際,深入淺出,通過一個個生動鮮活的教育案例,闡述了省內外教書育人、更新理念、管理藝術等方面的成功做法和先進經驗。教育幹部要掌握豐富的管理藝術;強化學習,打造學校團隊;營造文化,鑄就教育品牌。

通過專家的報告,結合自己的一些想法,啓發了我的思考:

一、培育學校文化,用文化提升學校辦學品格

學校是和人打交道的,是思想和思想的交流,是情感和情感的溝通,是生命和生命的對話。師生的價值追求就成了學校文化的核心,它是學校中那種厚重而無形的精神底蘊,啓迪創新的內在機制,這就是學校精神。學校精神文化集中體現了辦學理念和價值觀念。一個學校,有了自己的辦學理念,纔有信仰;有了信仰纔有追求;有了追求才有成功。

辦學理念的確立不是空穴來風,它是從自身的土壤里長出來的,並且是與時俱進的。在辦學中,發動教師在參與教育改革的活動中認同它,內化爲教師自己的理念,外化爲學生可感知的情境。

1、在教師發展中,要着力培養學者型教師。教師應擁有三種基本氣質。一是人格上有德性。教師在學生中會產生威望是因爲教師的德性,人們總會對善良的'德性心存崇敬。二是在行爲中有書卷氣。主張柔聲細語、輕手輕腳,強調服飾打扮、動作語言都帶一些文化氣。三是素質中有儒雅風。教師不要太張揚,應該含蓄一點。應學會思考的習慣,經常思考問題。學會讀書,博採衆長。

2、在學生成長中,應關注學生的終身發展。通過教師的人格魅力和行爲榜樣潛移默化地“養成學生關心的品格”;讓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養成學習的本領”;和學生一起分析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共同探索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形成正確的思維方式和處理問題的獨特風格,從而“養成創造的志向”。

3、把課堂教學過程作爲一種文化過程。課堂是一種師生互動,它的文化含量取決於教師的文化意識、文化視野和文化闡釋等文化底蘊。課堂通過師生的互動努力和不斷提煉,以行爲實踐爲主要形式,促使學生產生積極的學習情感、思想品質和行爲習慣,形成民主、開放的文化意識形態,彰顯出“文化的教學”。課堂應呈現出三個顯著特徵:課堂教學成爲師生人生經歷中一段具有生命意義的交往過程;課堂教學以喚醒學生主體參與的內驅力爲指向而形成其學習人格;課堂教學突破時空延伸到社會生活之中。

二、全方位、多渠道進行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1、加強教師培訓,瞭解心理學知識,學會疏導和調節心理的方法。

初中生心理問題的解決,需要他們通過自身的努力來完成。初中生要適當地進行自我教育與心理訓練,培養良好個性品質,鍛鍊心理能力,逐漸掌握自我心理調適的方法,並在生活、學習實踐中靈活運用,不斷總結提高。如學會微笑;多角度思考問題,辯證看問題;想自己高興的事;及時轉移、暫時迴避不愉快的事;深呼吸閉目養神放鬆法;欣賞音樂法;體育鍛煉法;散步談心法等。掌握一些轉移情緒、宣泄痛苦、發泄憤怒、克服自卑、樹立自信心的心理調節手段。讓學生學會心理保健,學會自我分析、自我體驗、自我完善,自我調適,學會承受挫折,學會人際交往,培養自我承受能力。

2、嘗試開辦家長學校,改變家長傳統的教養方式。

家長學校是一種有目的、有針對性、主動的提高家長素質,改善家庭教養方式的途徑,它比一些大衆傳播媒介的輿論宣傳對家長的影響更具有指導意義。

通過家長學校可以使家長轉變教育觀念,樹立爲國教子的理念,摒棄子女私有、家長制、重智輕德的思想。注重培養孩子健康的心理,尊重孩子的選擇,給孩子創造一個寬鬆和諧的成長環境。通過科學講座、座談等活動,提高家長的自身素質,讓家長更好地理解孩子心理髮展的特點和規律,增強科學教育孩子的能力,並能夠妥善處理孩子某一階段發展所面臨的某些特定問題。尤其讓家長了解青少年是一個特

殊年齡階段,他們情緒反覆,行爲多變,對此要有心理準備,不能因此不尊重,不理解他們。對他們的教育既要鼓勵,也可以批評,但方法的使用一定要符合他們的心理規律。對他們的期望值不要過高,希望他們成才,這是人之常情,但壓力過大,也會適得其反。此外,要努力爲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讓其在寬鬆、和諧的氣氛中健康成長。

三、努力打造和諧團隊,實現學校健康發展

1、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堅持以人爲本、人才興校的戰略,把師生的利益放在首位,把教師隊伍建設提到重要位置,以和諧的理念和方法激勵教師主動發展。堅持剛性制度約束與人性化的人文管理的和諧統一,改變單靠“硬性”的行政指令要求教師完成教育教學任務的做法,在依法依規、堅持原則的基礎上,把各種任務、要求和教師的態度、感情、利益、發展的需要結合起來,以公平的信念創造各盡所能、各得其所的激勵和分配機制。

2、要加強制度建設,依法治校。

行之有效的制度一定要得到嚴格執行,並輔之以保證措施;制度本身不夠完善的,要不斷充實完善,制定制度要集思廣益,不合理的落後的制度要及時改革;缺乏制度保證的,要認真研究建立起相關的制度。發揮師生的主體作用,完善校園法制教育,既要使全體師生懂得如何通過法律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3、要以教師發展爲本,調動和激發教師的內在動力。

學校要制訂出校本教研、校本培訓的近期、中期和長遠發展目標,全面發展、辯證地看待教師,承認教師客觀的差異,公平調控差異。以尊重人、激勵人、關愛人、發展人爲前提,爲每年教師的智慧和才能的發揮創造機會和條件,營造平等友愛、融洽和諧的人際環境,創設民主、積極向上的學術氣氛;支持教師學歷進修,分批送教師參加業務培訓。

4、組織開展創建和諧處室、和諧年級、和諧班級系列活動。

明確量化考覈指標,定期進行檢查評比,使構建和諧校園活動細化,落到實處。構建和諧校園要形成公平、公正、公開的發展環境,讓各類人才獲得均等的展現與發展的機會,建設良好的人際關係,使校內各處室、各工作崗位有能者居之,學校各項工作的開展高效有序,引導學生自主管理,建設和諧班級和年級

總之,專家精彩的報告深深鼓舞着我,我深受感動和啓發,我要將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成功做法創造性地運用到具體的教育教學實踐中去,爲妹冢中學發展而努力。

學習教育心得體會範文3

在舉國上下、大力提高民族科學文化素質的今天,對於從事教育工作的教師來說,提高師德師風,做一個好的教育工作者顯得十分重要,而好的教師一定要愛崗敬業,在強烈的職業感、責任感和事業心上狠下功夫、富有成果。下面想從三個方面說明愛崗敬業在師德師風上的重要位置。

一、責任感是師德師風的基礎

對教育工作的強烈責任感是一種高尚的職業道德情感,也是愛崗敬業,熱愛教育的師德師風原則的具體體現。一個人只有當他感到自己所從事的職業對社會對人民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時,他纔會全力以赴地去奮鬥。我認爲,教師的責任有三個方面。一是對社會的責任,我們是在爲國家爲社會培養有用的人才,目前國家現代化建設正如火如荼地進行,我們就是要用自己辛勤的工作源源不斷地輸送人才;二是對家長負責,家長把子女交給學校,交給老師,就是希望學校老師能把小孩培養成才,幫助他們學到各種知識,家長希望教師做到他們無法做到的事情;三是對學生負責,學生來到學校應該是有所求,不管他們的目的如何,他們的行爲如何。在這一點上,教師就應該想方設法,幫助他們發現自己的長處,讓他們在知識,做人各方面得到發展。一個教師如果沒有良好的師德師風,怎麼擔當得了嗎?我從中體會到,從事教師工作的人,一定要有強烈的責任感,因此,強烈的責任感是師德師風的基礎。這是我對師德師風的一些體會。我自己要從以上各方面努力。堅持不斷的學習,使自己能在不斷更新的知識中汲取營養,能夠把自己所學奉獻給學生,更會在道德和作風方面給學生以積極的影響。

二、職業感是師德師風的前提

社會上有許多種職業,其中教師職業最神聖最受人敬重。一個熱愛教育、獻身教育的教師必然對教師這一職業的重要性有深刻的認識。在這個職業中工作的人,如果沒有良好的師德師風,怎麼能夠擔當起社會的重託,怎麼對學生的身心施加特定的影響的人?怎麼爲國家培養有用人材?有職業感的教師,他首先會把自己的職業與國家的發展、民族的振興聯繫在一起。認識到自己的職業不僅僅是教書,而且是爲國家培育新人。職業感讓教師明確自己是一個接受社會重託、對學生身心施加特定影響的人。 教師的言行對學生的思想、行爲和品質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教師的一言一行,學生均喜歡模仿,這將給學生成長帶來一生的影響。因此,教師一定要時時刻刻爲學生做出好的榜樣,凡要求學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堅持嚴於律己。教師只有形成強烈的職業感,才能發揮出人生價值,才能對社會有所貢獻。因此,職業感是師德師風的前提。

三、教師強烈的事業心是師德師風的'條件

事業心來源於職業感,責任感,是一種堅定的職業信念,是把自己所從事的工作上升到偉大事業的高度來看待追求,不論遇到什麼困難都堅信自己的選擇。我們選擇了教育事業,就要對自己的選擇無怨無悔,不計名利,積極進取,努力創新。 只有不斷的更新自己的知識,不斷提高自身素質,不斷的完善自己,才能教好學生。如果自身散漫,怎能要求學生認真。要提高我們的自身素質,這要求我們年輕教師多聽取學生和老教師的各種意見。並且自身不斷的學習,積極學習,不斷開闢新教法。盡心盡責地完成每一項教學任務,不求最好,但求更好。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受到老師的影響而努力學習,不斷進取。教師的事業心就是堅信自己所從事的工作是崇高的事業,因而全身心地投入,這是熱愛教育的集中體現,也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強大動力。一名優秀的教師對工作應該兢兢業業,埋頭苦幹,在具體繁雜的工作面前他們努力工作,不辭辛苦,不怕勞累,一心一意把工作做好,不達目的誓不罷休,他們對工作不斷進取,隨着工作情況的不斷變化,新的問題不斷出現,需要去研究,去克服,

去摸索,特別是來之學生中的情況,找到更好的解決辦法,讓學生在我們的辛勤勞動工作之中,不斷成長,若干年過後,一代新人走上社會,我們就會無比的欣慰。我深刻的體會到,一個教師要成爲好的合格的教師必須要有強烈的事業心,這種事業心能使人有更高的境界,有更大的智慧,有更大的耐性,因此強烈的事業心是師德師風的重要條件。

總而言之,強烈的責任感,職業感和事業心是愛崗敬業得重要表現,而愛崗敬業是師德師風的重要基礎。在我們爲教育事業貢獻力量的時候,我們應該首先在強化淨化師德師風方面做得更好,從而,真正體現出愛教育之崗!

學習教育心得體會範文4

學習,關於個性化理論有了一些初步的理解,下面我主要分享一下關於個性化的定義,種類,實施,測評等等自己的心得體會。

什麼是個性化教育?

有人說個性化教育就是“因材施教”,有人說個性化教育就是“個性的教育”,有人說個性化教育就是“一對一的教育”。隨着“個性化教育”這一概念被廣泛引用,個性化教育已經深入我們日常生活之中。所謂個性化教育(personalized Education),就是指通過對被教育對象進行綜合調查、研究、分析、測試、考覈和診斷,根據社會環境變化或未來社會發展趨勢、被教育對象的潛質特徵和自我價值傾向以及被教育對象的利益人的目標與要求,量身定製教育目標、教育計劃、輔導方案和執行管理系統,對被教育對象的心態、觀念、信念、思維力、學習力、創新力、知識、技能、經驗等展開諮詢、策劃、教育和培訓,從而幫助被教育對象形成完整獨立人格和優化自身獨特個性,釋放生命潛能,突破生存限制。被教育對象是個性化教育系統的中心和主體。老師爲教育教學主體,而學生成爲教育客體;在家庭教育中,有些是家長爲主體,有些是孩子成爲主體;在社會教育中,通常是環境爲主體,被教育對象通常被置於一定的教育環境中,成爲環境的組成部分。班主任教師承擔着班級的學習管理任務,但是,班主任通常是某學科老師擔任,班主任老師一方面需要擔任一定的學科教學任務外,另一方面一個班級幾十個學生,班主任老師不可能針對性的爲每個學生提供系統性學習管理服務,因此,學校教育中,也容易造成針對每個學生的學習管理工作的缺失。 個性化教育的教育目的

個性化教育的教育目的是量身定製的、是個性化的,個性化教育的教育目的不是單一的、固定的、模式化的、被限定的,而是因人而異的、尊重個人選擇的、符合個性傾向的,是結構化的、多元化的、階段性的、適應教育對象的需要而不斷髮展變化的。個性化教育的目的不是學校教育中單一的灌輸學科知識、追求考試成績、考取名牌學校和獲取學歷學位等作爲學生和學校的目標;個性化教育的目的也不僅僅是幫助被教育對象或學生形成完整獨立人格和優化自身獨特個性,也不是我們經常所說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教育口號。個性化教育是幫助被教育對象或學生形成完整獨立人格和優化自身獨特個性;幫助他成爲一個他個人和家庭所希望、適應社會所要求的那種個性的人;個性化教育是幫助被教育對象或學生釋放生命潛能,突破生存限制;幫助他做好或做成他想做的和應該做的事情或給予他做好或做成他想做的和應該做的事情的能力。

個性化教育的教育內容

個性化教育的教育內容是個性化的。是完全針對某一特定的教育對象的需要或要求,爲其量身定製的,是根據其成長要求進行柔性組織和管理的,而不是固定的,硬性規定的.,或者被強加。個性化教育系統中,針對每個學生的教育內容是不同的,被教育對象的學習內容是根據教育目的和教育目標來進行計劃、安排、組織和管理的,由於個性化教育的目的個性化,因此教育內容也是個性化的,是因被教育對象的學習目標的調整、學習效果情況、學習進度變化和學生的學習要求不斷變化而進行調整的。而學校教育中的教育內容是相對比較固定的,只能是根據既定的教育計劃針對多數學生的學習需要或普遍性的教育需要而進行安排的,而且,目前學校教育的教學內容主要側重學科知識或專業技能的教育。

但是,個性化教育的學習內容並不是根據教育對象的需求隨意拼湊的,而是基於教育對象的個性特徵和人格結構的完善與優化,以及爲適應社會發展、豐富人生經歷、實現教育對象的自我價值主張、自我實現和自我超越等終身學習需要被系統組織的。

個性化教育過程

傳統學校教育的基本過程主要包括學生學習過程、教師教學過程和評價反思過程三種基本活動過程。學生學習過程是指學生在教學情境中通過與教師、同學以及教學信息的相互作用獲得知識、技能和態度的過程。 學生的學習過程因爲每個學生的學習意願、學習動力、學習態度、學習能力、學習方法等的不同而差異非常大,由此導致的學習效果差異也非常大。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設計教學情境,組織教學活動,與學生進行信息交流,從而引導學生的理解、思考、探索和發現過程,使其獲得知識、技能和態度。此外,教師還要進行教學管理,調節教學的進程,以確保教學的有效性。評價和反思過程包括在教學之前對教學設計效果的預測和評判、在教學過程中對教學的監視和分析以及在教學之後的檢驗、反思。

傳統學校教育的學與教相互作用過程模式包括學生、教師、教學內容、教學媒體、教學環境五要素和學習過程、教學過程、評價/反思過程這三種活動過程。在這一模式中,五種因素共同影響了三種過程,而且三種過程交織在一起,相互影響。主要體現爲: (1)學生的學習過程是以自身先前知識和學習發展水平爲基礎的,是在教學過程的背景下進行的,學習的進展因教學的質量而變化。 (2)教學過程要以學習過程爲基礎而進行,教學過程還要根據教師自身特點、教學內容的難易以及教學媒體和環境情況而加以調節。(3)評價/反思過程隨學習過程和教學過程的進行而側重於不同方面,反過來又促進學習和教學過程。 個性化教育實施

個性化教育實施主要包括兩個方面:個性化的學習輔導和專業化的學習過程管理。 個性化的學習輔導主要是專業的私人教師藉助於個性化學習輔導專家系統和相關教育資源的支持,依據學習能力測評師提供的《個性化學習方案》,對被教育對象的心態、觀念、信念、思維力、學習力、創新力、知識、技能、經驗等展開個別化的教育培訓和學習輔導,確保被教育對象正確的態度、觀念和信念的形成,思維能力、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的提升以及針對性的具體科目知識、專項技能和個人經驗的傳承和轉移。

專業化的學習過程管理是學習管理工程師藉助於學習過程管理專家系統和相關教育資源的支持,根據被教育對象及其相關利益人的要求,組織學習能力測評師、教育策劃師、私人教師和知識管理工程師,對被教育對象的個性化教育測評、個性化教育策劃、個別化輔導和個性化教育評價進行分析、計劃、執行、控制、考覈與反饋。

個性化教育評價

個性化教育評價主要是知識管理工程師藉助於知識管理專家系統和相關教育資源的支持,對個性化教育實施之前、實施之中和實施之後的分析、評價、回饋與反思。

個性化教育評價既是對個性化教育實施效果的評估,也是對個性化教育的實施過程進行的監督和控制。

另外,個性化教育的實施進程是從學習動機激發(心態、觀念、信念)、提升學習能力(思維力、學習力、創新力)再到知識和技能的掌握以及經驗的獲得進行開展的,因此,個性化教育首先重視的個性人格教育,其次纔是能力的教育,最後纔是知識技能的教育,個性化教育是真正以人爲本的人性化的教育。同時,個性化教育是知識技能的教育、綜合能力的教育和個性人格的教育均衡發展的教育。

總之,只有在教學中將學生看作是活生生的人,給他們提供廣闊自由的發揮空間,學生的個性化學習將順利得到實現,學生的個性將得到充分發展。

學習教育心得體會範文5

教師專業是動態開展的、終身持續的過程,現代教學應是建立在教師學習根底上的。務必在加強和開展教師教育,促進教師專業化開展的同時,加快教師專業化進程,以適應學習化社會、終身化學習的需要。由此透過對教師專業觀開展歷程的回憶,透過對教師專業潛力的時代內涵以及教師繼續教育課程改革原那麼的論證和闡述,探討教師繼續教育課程創新的機制,明確教師的專業成長與教學的開展性是一種不斷演進、不斷超越的創造開展歷程。因此,努力實施繼續教育工程,加強中小學師資隊伍的建立,開展面向21世紀的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是面臨新形勢的需要,是增強縣域經濟實力、綜合實力的需要,教師整體素質的提高,爲教育夯實了根底,教育的開展必將迎來一個完美的春天。

教師繼續教育是教師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提高全體在職中小學教師整體素質和促進教師專業化的有效途徑,也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學習期間,在與實際相結合不斷的實踐,取得了十分大的進步。現將一些學習體會做個小結。

一、透過學習,我首先是更新了觀念:對教師來說,研究是學習、反思、成長、開展的同義詞,與專業人員的研究具有質的區別。它是“以解決問題爲目標的診斷性研究及實踐者對自身實踐情境和經歷所做的多視角、多層次的分析和反省。透過學習,從“過去的我”與“此刻的我”的對話交流,是努力擺脫“已成的我”,爲不斷獲得新生的過程。努力研究自己,其目的就是爲了提高自己、開展自己、更新自己。教師是學生成長的守護人。他將教師主角定位於學習者、研究者、實踐者。教師首先是學習者,不僅僅要善於向實踐學習,向理論學習,而且要向學生學習。教師是研究者,帶着學生主動用心參與科研課題的研究。教師是實踐者,實踐的內涵是“變革”。

二、教育無小事。一個細節可能會影響一個孩子的一生。一個教師最可貴的品質在於他能從日復一日的教學生涯中領悟和體會到教育的真諦,開掘出散發着新鮮芳香、表達着高尚情操的教育細節。學生是具有極大可塑性的個體,是具有自立開展潛力充滿創造力的生命體。概括地說,教育的.真諦在於啓發自覺,在於給心靈以向真、善、美方向開展的引力和空間。

三、就人格而言,無論在任何時代、任何地域、任何學段,師生之間都就應是天然平等的。教師和學生不但在人格上、感情上是平等的朋友,而且也是在求知識的道路上共同探索前進的平等的志同道合者。

在教育中,教師要用自己的行動去感染學生,要用自己的言語去打動學生,把自己對人或事的真情實感流露出來,以此使師生間產生心靈的共鳴。學生只有感受到教師的善良和真誠愛心,才樂於聽從老師的教導。正所謂“親其師,信其道”,教師要抓住時機,適時地把自己的喜、怒、哀、樂表現給學生,與學生透過交流到達心與心的溝通。教師的語言要有魅力,要富有人情味、趣味,同時又要富有理性。這樣的語言才能讓學生願意理解,到達教育的目的。暖人話語,滋潤心田。溫暖的的話語,能夠使學生深深感到教師真誠的關愛,從而拉近師生的間隔。教師對學生還要有一種充滿職責感和理智感的愛,這種愛就是嚴格要求,嚴而有度,更要嚴而有理。除了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學理念之外,我們還需要結合個人狀況及教學環境和特色來很好的貫徹和應用它們。這個過程也是一個自我發現和自我完善的過程,除了需要不斷客觀的看待“過去的我”,我們更需要一份持久的熱情,一份對教育、對學生、對社會的神聖信仰與追求!

有人說,教師是春蠶,是蠟燭,是航標燈,是導航員。而我要說,教師就象一棵枝繁葉茂的大樹,需要吸收多方面的營養:有科學的教育思想,有先進的教育理念,有貼合時代特點的教育言論,有廣博的學識,有令人佩服的教學藝術,有較強的人格魅力,有不斷開拓進取的精神。爲了到達這一目標,我始終在做着一個“好學生”。多年來,在教學工我”,我們更需要一份持久的熱情,一份對教育、對學生、對社會的神聖信仰與追求!

有人說,教師是春蠶,是蠟燭,是航標燈,是導航員。而我要說,教師就象一棵枝繁葉茂的大樹,需要吸收多方面的營養:有科學的教育思想,有先進的教育理念,有貼合時代特點的教育言論,有廣博的學識,有令人佩服的教學藝術,有較強的人格魅力,有不斷開拓進取的精神。爲了到達這一目標,我始終在做着一個“好學生”。多年來,在教學工作的同時,我用心學習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新課程改革這股春風吹來之後,我更感覺到如魚得水,反覆翻閱新課標,領會其中的真諦,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反思。學校組織的各項活動,我都積極參加。“教師應有一種苦讀,苦學的精神。”苦讀、苦學就應是教師的“天性”。學習研究新課標新課程,讓我有了方向從學習中我懂的了“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的道理。我在不斷的學習,也在不斷的研究、不斷的探索,從教材、教參、課程標準中去觸摸新課改的靈魂,準確把握教學的尺度。研究中考題體會其中蘊涵着的教學思想,教學方法。在同行身上學到的好方法也及時去應用。我和學生們相互學習,共同成長。我想,教學相長就是這個意思吧!如此種種,我在做“好學生”的根底上,也在努力的做好教師。做“好學生”是磨練我的重要歷程;而做一名好教師是我的終極目標。

總之,繼續教育學習的收穫是十分豐富,它引發我更多的思考,也讓我收穫了很多的知識。然而,憧憬未來,我明白前方的道路依然是曲折的,畢竟這些思考和理論需要我在今後的教學實踐中不斷的去嘗試和運用,並最終將其轉化爲自身的東西,我想只有這樣纔算是真正到達培訓的目的。最後用一句話和大家共勉: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學習教育心得體會範文6

×月×日下午,公司組織中層領導幹部到雲縣愛華監獄進行了安全警示教育學習,聽了監獄服刑人員的懺悔發言,受益匪淺,感慨良多。在社會主義經濟快速發展時期,有些黨員幹部在個人慾望和利益的的驅使下逐步淡漠了法制觀念,忘記了一個共產黨員的宗旨,在權力、金錢面前喪失原則,置黨多年的培養教育於不顧,利用職務之便做出有悖於共產黨員的原則的事情,邁出了罪惡的步子,把自己送入了監獄之門。通過觀看監獄服刑人員的生活情況和聽取監獄管理人員的介紹,我認爲:教訓是深刻的、令人痛心的,前車之鑑,後車之師,我們一定要從這些案例中吸取教育,引以爲戒。我認爲腐敗問題的主要原因是放鬆了對自己世界觀的改造,放鬆了對自身的要求。其次是監督機制的不完善給他們造成了可乘之機。他們原本在工作上也曾爲國家事業的發展做出過貢獻,隨着地位逐步的升遷,權利的逐步擴大,逐漸淡漠了自己手中的權利是人民賦予的,在市場經濟大潮中,在金錢的誘惑下,步入了罪惡的深淵,以致身陷囹圄。因此,只有通過不斷學習才能自覺地進行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改造,堅定自己的信念,牢記爲人民服務的宗旨,堅持“兩個維護”,提高自我約束能力,提高自我警示能力,堅決抵制市場經濟條件下物慾橫流的誘惑,過好權利關、金錢關、人情關,才能經受住各種考驗,抵禦住各種誘惑,立於不敗之地。

通過學習, 我認爲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始終保持良好的學習習慣。

只有不斷加強學習才能提高自身素質和能力,不學習思想就無法進步,能力就無法提高,領導方法就無法改進。學習不能單單走過場,要講究實效。活生生的'事實還告訴我們,不學習,思想就得不到改造,慾望就容易膨脹,就拒絕不了誘惑,一遇到誘惑就容易亂了方寸,就容易被誘惑的繩索絆倒。通過這次教育活動,通過對這一身邊事教育身邊人的反面典型教材的學習,使我心靈受到極大震動,思想受到深刻洗滌,更是從中得到一些深層次啓示和警醒。因此,黨員幹部必須要經常認真學習,從書本上學,從實踐中學,學到真本領,努力做一個新時期優秀的黨員幹部,爲電力行業建設做出自己的貢獻。

二是堅定信念始終保持廉潔自律的行爲規範。

始終堅定共產主義和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理想和信念,是共產黨員的立身之本。黨員領導幹部喪失了理想信念,就會失去精神支柱,失去靈魂。兩袖清風,清正廉潔,這是每一名幹部最基本的行爲準繩。黨一直教育我們要廉潔奉公、嚴格自律,經常向大家敲警鐘。黨員幹部不廉潔,不僅會使黨在羣衆中的形象受到扭曲和破壞,而且會使黨、國家和人民的利益受到損害。有些黨員幹部並非學識不高,能力不強,就是因爲未能廉潔自律,最後走向犯罪。因此,我們一定要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牢記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宗旨,自重、自律、自醒,排除非份之想,常懷律己之心,常修爲官之德,始終保持共產黨人的浩然正氣。

三是要始終保持艱苦奮鬥優良傳統。

近年來,有一部分黨員幹部,淡忘了艱苦奮鬥作風,貪圖享受,熱衷於追求個人和小家庭的安樂,拋棄黨紀法規,貪污腐化,走上犯罪的道路。我們一定要引以爲戒,要繼續發揚艱苦奮鬥的作風,恪守黨的宗旨,提倡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始終不渝地保持和發揚艱苦奮鬥的優良傳統。

四是要自覺接受監督。要嚴於自律,自覺接受黨和人民羣衆的監督

作爲黨員幹部無論什麼情況下,都要把握自己,潔身自好,清廉自守,千萬不要幹“一失足成千古恨”的蠢事。因此,大家都要正確對待接受黨組織和羣衆的監督,勇於接受羣衆的監督。黨組織和羣衆的監督是一種警戒,是一面鏡子,經常想一想,照一照,檢查一下自己有什麼不足和缺點,及時加以改進和糾正,對自己的成長有好處。

學習教育心得體會範文7

四羣教育是對做好形勢下的羣衆工作一項深入抓落實的教育活動,以黨員幹部直接聯繫羣衆爲主線,抓好“羣衆觀點、羣衆路線、羣衆利益、羣衆工作”四個點,從認知到實踐再到方法論,形成一條完整、嚴謹、規範、科學的做好新形勢下羣衆工作的鏈條,從而在真正意義上做到了“知行合一”。作爲普通教師,也應該向黨員幹部靠齊。

一、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羣要徹底沉下身子、放下架子,學會與學生平等相處,交朋友談感情,建立彼此信任關係,自覺地站在學生的立場上想問題、想辦法,認真傾本文來自學生的心聲聲,才能準確掌握和了解學生情況。要時刻做到心繫學生,履行職責帶好頭,學生面前做榜樣,在繁雜、瑣碎的學習生活中解決學生的每一件小事。

二、知之真篤即是行,行之明察即是知,學生工作是重要條件,是教師解決問題的方法論。在做好學生工作同時,要注重調查研究,不斷總結經驗,努力提高教育教學方法。反思改進教育教學工作,形成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學方法,確保教育教學工作取得成效。

人們常說:“老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辛勤的園丁。”人們也說:“教師這一職業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那麼,教師應該具備哪些方面的素質?這是走上三尺講臺七年的我不斷思考的問題。

我們常說“學高爲師,身正爲範”。作爲一個老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播者,更是學生靈魂的塑造者。因些,一名優秀的教師,首先就應該有良好的人格,道德。新時期的師德應表現爲一種對社會、對學生、對家長的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應體現時代賦予教師的時代特徵,不僅體現在教師自我較高的科學文化素養和道德修爲,還包括先進的社會觀、教育觀、教學觀、師生關係觀。

坐而言易,起而行難。在實際的教學當中,困難不少,存在的問題也不少。

1、重教書,輕育人。教師作爲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不僅要教好書,還要育好人。作爲科任老師,平時上課,更多的是傳授給學生知識,重視學生的成績,但是對學生的情況瞭解不多,有時也忽略了了學生的變化,就只做到了教書,忽略了育人。

2、心躁氣急。由於學生的知識底子較差,有時會感到力不從心。對於那些經常違犯紀律,又屢教不改的學生時,容易心躁氣急,很多時候語氣會不太好,不夠尊重學生,傷害了學生的自尊心。

3、引導缺失。現在的社會是一個多元的,高速運轉的社會,也是一個通迅發達的社會。學生可以通過很多的方法瞭解到外面的'信息,這些信息良莠不齊,學生對於這些信息的辨別能力不足,有時就會被誤導,在這一過程中,有時因爲不能及時掌握學生的信息,不能對學生及時的加以引導。

既然工作當中遇到了這些問題,那麼就要設法來解決。

(一)學生方面

1、對學生少一點斥責,少點失望,少一點冷漠,多一份理解,多一份信任,多一份關切,尤其關愛學困生,積極與他們構建一個和諧的師生關係,這樣才受到學生的喜歡,才能感化每位學生,學生就會信服於你的道理,學生才能在愛的海洋裏吸取更豐富的知識。關愛每一個學生是一個教師的職責,應盡職盡責教育學生進步。

2、時刻要求自己“育人先做人,正人先正己”,也就是你要求別人做的,自己首先要做到。

3、以身作則,要以自己的言行去感染每一位學生,使學生從小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道德觀。

4、幫助學生檢測和反思自我,明白自己想要學習什麼和獲得什麼,確立能夠達成的目標。幫助學生尋找、蒐集和利用資源。

5、幫助學生設計恰當的學習活動和形成有效的學習方式。幫助學生髮現他們所學東西的個人意義和社會價值。幫助學生營造和維持學習過程中積極的心理氛圍。

6、幫助學生對學習過程和結果進行評價。幫助學生髮現自己的潛能。

(二)在自身修養方面

1、刻苦專研業務知識,不斷提高自身的知識修養,時刻牢記“要給學生一杯水,自己必須有一桶水”。

2、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我除了面對學生外,還要與周圍其他同事發生聯繫,要與學生家長進行溝通與配合。課程的綜合化趨勢特別需要與全體教師之間的合作,不同學科的相互配合,齊心協力的培養學生。不僅要教好自己的學科,還要主動關心積極配合其他教師的教學,從而使各學科的教學有機融合、相互促進。同事之間一定要相互尊重、相互學習、團結互助,這不僅具有教學的意義,而且還具有教育的功能。另外還要處理好與家長的關係,加強與家長的聯繫與合作,共同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3、轉變作風,積極工作。堅持科學的態度和求實的精神,兢兢業業地做好教育工作,樹立強烈的時間觀念、效率觀念、質量觀念。嚴格要求,自我加壓,始終保持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的精神狀態,自重、自省、自警、自勵,時時處處嚴格約束自己,正確對待個人得失,不計名利,不講價錢,不圖虛名,不事張揚,勤勤懇懇,兢兢業業,全心全意爲教育、爲人民服務。

4、加強語文業務知識學習,努力提高綜合素質。加強業務知識的學習,一是從實踐中學,向廣大的教職工學習,學習他們先進方法和思想,二是勤於從書上學,學習自己的專業知識,學習教育教學理論,業精於勤,信服於人。三是向挫折和教訓學,不斷加以改進和提高,以致完善自我,豐富人生。

5、我還要繼續正確地對待羣衆提出的各種師德師風建設的意見,從羣衆意見中看清自己平常沒有察覺或沒有引起重視的缺點和不足,虛心接受羣衆的意見和建議,解決好自己的師德問題。師德建設是與時俱進的,我會堅持以科學的理論武裝自己,堅持以先進的教育理念提升自己,堅持以自覺的育人精神引導自我,我會充分發揮課堂主渠道育人功能和爲人師表的作用,把師德工作滲透到教育教學的全過程。教育大計,教師爲本;教師素質,師德爲本。我會努力成爲“信念堅定、思想過硬、知識淵博、品格高尚、精於教育、善於育人”的好教師。

“愛”是成爲一個好老師的前提和基礎。隨着社會的發展,真誠地熱愛學生當被視爲當代教師的師德之魂。愛是教師美麗的語言,我們教師應有那顆與學生溝通的法寶——博愛之心,用愛去對待學生,影響學生,關心他們的成長。我們應該用先進的理念、恰當的方法帶給學生鮮活的知識與技能,努力培養出具有世界胸懷、中國靈魂、適應現代社會的有用之才。教學,是一曲愛的奉獻,我們的生命會因奉獻而精彩,因開拓而閃亮,因耕耘而芬芳,因奮鬥而更美麗。

學習教育心得體會範文8

新課程倡導“一切爲了學生的發展”,爲教學服務,而不是一定恪守 以往的常規秩序,應當根據學生髮展的需要來調整教學策略,有些課雖然沒有完成任務,但學生在某一方面獲得了充分發展,也應當給予肯定。課程改革要改變過於強調知識傳授的傾向,但不是不要傳授,必要的概念還

要講,但是學生自己探索解決的問題,要給學生提供機會,讓學生自己去 解決,是在現今的教育中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在教師的角色上主要 講述教師是學習者、發現者、欣賞者,教師是開發者、引導者、組織者, 教師是研究者、反思者、創造者這三個方面。結合《數學》課程,在課改的教學中有許多新的變化,這就需要我們 課改實驗教師認真從學習課改的教育理論,從學生出發培養學生科學探究的能力和自己角色靈活轉變入手。

一、學習課改的教育理論。

任何實踐都應有理論的指導,沒有理論的指導是盲目的,缺乏科學性 的。作爲一名課改實驗教師,應深深懂得這次自己所肩負的任務的重量,所以在教學實際中,應不斷的學習,提高自己的業務理論水平。

《課標》中指出:英語課程要面向全體學生。爲每個學生提供公平的 學習機會與有效的指導,要充分考慮到每個學生各方面的差異,這既體現了義務教育的公平性原則,保證每個學生有平等的接受教育的權利,也反

映了英語教育面向全體的思想。 也是初中學生學習英語主要方式,真正實現 學生的英文素養的.有效途徑。

還有課程的內容要滿足社會和學生雙方面的需要;課程要具有開放 性; 把對學生的多樣化評價引入課程等。

當然是在前人教學的基礎上發展與探索出來的。理論的學習解決了我們教學的方向性問題。

二、讓學生自主學習。

讓學生自主學習,並不否定教師“傳道、授業、解惑”的作用,學生 自主學習的能力,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有計劃有層次地培養起來的,學生自主學習的每一步,都離不開教師的指導與幫助。面對全班學生,這個學生的學習態度要端正,那個學生的學習障礙要排除;課堂良好的學習環境

要精心創設,學生個體的巨大差異要尊重;共同性的疑難要解答,獨立思 考的問題要誘導……這些細緻而複雜的內容,只是決定着教師在教育教學中的角色有了新的變化,即由傳統教學中“教師教,學生學”變爲“充分 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不僅僅是讓教師重新定義“傳道、授業、解惑”的內涵與外延,讓教師教的過程精彩紛呈,更要讓學生學的過程充實、輝煌。

學習教育心得體會範文9

陶行知是20世紀中國偉大的人民教育家,我認真地學習了他的教育思想,讓我的思想進行了一次徹頭徹尾的大洗禮。

“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從陶先生的作品中隨處可見他對好教師的殷切期望。作爲一名教師,要教人求真,首先要教己求真,求真的知識,真的本領,真的道德。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現在的社會日新月異,我們周圍時刻充滿着變化。我們要跟上時代的步伐,而不被社會所淘汰。我們要心懷進取心,下苦功夫學。我們要虛心地跟一切人學,跟大衆學,跟朋友學,跟大自然學,也跟大社會學。人類發展永無止境,科學永無止境。我們要時時更新自己的觀念,及時獲取相關的信息,不斷進取,發展自己,完善自己。

陶先生提出“教學做合一”,“先生的責任不在教,而在教學生會學”、“教的法子必須根據學的法子”。好的老師不是教書,也不是教學生,而是教學生學。對於一個問題,不是要老師全現成的解決方法來傳授學生,而是要把這個解決方法如何找來的過程,組織好,指導學生,使學生以最短的時間,經過類似的經驗,自己將這個方法找出來,並且能夠利用這種經驗來找別的'方法,解決別的問題。有了這種經驗,學生才能自己去探求知識,從而成爲學習的主人。

“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確,選擇了教育,就選擇了奉獻。有人將教師比作園丁,但是,“園丁的汗水,在綠葉上閃光,教師的汗水,在心靈中結果。 “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惟獨從心裏發出來,才能打到心靈的深處。”沒有愛就沒有教育。陶行知爲了使大衆掌握文化知識,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開展文化教育活動。在我們前輩中間,也有許許多多平凡的教育工作者,無怨無悔地把自己的青春和一生精力揮灑在教書育人這塊神聖的土地上。他們都是我們教師的一面鏡子。

作爲一名教師,我將永遠牢記陶先生的教誨,不斷更新教育觀念,以陶行知先生的理論爲指導思想,引導學生手腦並用,學會過硬的技能,使學生的素質全面發展,成爲新世紀的創新型人才。(許根榮)

學習教育心得體會範文10

10 月初,我認真讀了我國著名教育專家馮恩洪的著作《創造適合學生的教育》的第7 、8 、9 個主題。學完此書,心頭的諸多困惑迎刃而解。展望教育前路,豁然開朗。下面針對第七主題"自我提高,實現教師專業發展"談談自己粗淺的認識。

馮老師說得好,說到底,發展自己,就兩條途徑,第一條是知識的補充,第二條是經驗的積累。知識的補充需要讀書,經驗的積累需要反思,是學校的辦學理念,也是教師的理想目標。說追求卓越也好,談魅力修煉也罷,都是講述老師專業發展的成長曆程,是一個不懈奮鬥、不斷創新的過程,也是一個自我鍛造,自我提升的歷練過程。那麼,對於一名教師,尤其是一名不懈追求的教師而言,要想獨具魅力、走向卓越,要經歷三重不同境界的修煉。

一、積累教學經驗,學會反思。

書中指出,爲了教師自身的專業成長,爲了教師羣體的專業成長,爲了教學中存在問題的解決,作爲老師有必要進行不斷的反思。他說:"教師的成長= 經驗+反思".這一公式清楚地告訴我們:一個教師的成長過程離不開不斷的反思。同時教學的.特殊性也決定了教師要不斷反思,他還說過這樣的兩句話:"課堂沒有彩排,每一節課都是現場直播。""永遠沒有成功的課堂,只有遺憾的課堂。"課堂藝術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教學中科學、有效地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爲,總結教學的得失、成敗,不斷地發現困惑,不斷的解決問題,幫助我們減少遺憾,從而不斷完善自己的教學藝術。教學中學會反思自己,總結自己,取長補短,才能提高自己,才能不斷地走向成熟。

二、養成讀書的習慣,享受讀書的樂趣。

"教師要給學生一碗水,自己須有一桶源源不斷的活水。"活水的源頭,則是教師深厚的文化底蘊。而讀書,則是提高教師素養的最重要的途徑,有這樣一個讓教師值得深思的問題:"爲什麼早在一年級就回出現一些落伍的學生。而到二三年級有時候還會遇到落伍的無可救藥的,因而教師乾脆對他們放棄不管的學生呢?"是他們太笨,還是上課沒有專心聽講,還是應該從我們教師自己身上找原因呢?這更使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中。作爲教育者,我們是否做到了教育的公平?是否做到了關愛每一位孩子?特別是弱勢羣體。再幼稚的學生,也是有個人思想和感情,有獨特的思維和心靈。他們不是我們施恩或者顯示個人魅力的對象,更不是被動等待我們去塑造的蒼白靈魂。我們應該多一份關愛,多灑一份陽光,給那些需要的學生。我想,今天的老師要想做最好的自己,恐怕要拿起書來養成讀書的習慣,享受讀書的樂趣,那麼和我一起讀書吧。

三、學會合作,實現雙贏。

《創造適合學生的教育》中說得好,除了讀書和反思,做最好的自己,需要我們學會合作。教師合作指的是在強調教師自我反思的同時, 開放自己, 加強教師之間在課程實施過程中的專業切磋、協調和合作,形成"研究共同體",共同分享經驗,互相學習,彼此支持,共同成長。合作的實質是教師之間的交往、互動和合作。經過多年的教學工作,我覺得教師之間的合作有很多的益處。

躬身自問:從教十六年,我是一個珍惜講臺,努力做最好的自我的老師嗎?我是一個熱愛讀書,學會合作的老師嗎?對此,我還有極大的差距。既然創造適合每一個學生的教育已成共識,我們還需要等待嗎?作爲一名現代教育者,我們要積極行動起來,努力提升自身素質,實現自身的專業發展,以適應教育現代化的要求,爲走進創造適合學生的教育做好準備,做出貢獻。

學習教育心得體會範文11

通過這次繼續教育培訓學習,我積極學習,認真聽講座。學習教學相關策略,認真做筆記,聆聽四位老師的精彩的講解與分析和各學員老師的評論,我學到了許多新知識,使我在教學理論和教育觀念上得到了大量的補充。教學業務素質和自身素質等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一、培訓學習使我更新了觀念。

通過本次培訓,我的教育理念得到了更新,拓寬了教學思路,對新課程的認識與實踐都有了一個質的飛躍。我深深體會到,一位老師,不單是教書,傳授知識,還得教育學生怎樣做人。教師是新課改的具體執行者,執行者的意識和素質是很關鍵的,所以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必須要具備較高的專業水平,並自覺進行教學反思,發揚繼承優秀的教學傳統,更新教學理念和教學思想,努力實踐。探索,提高自己的課堂教學水平。自己在教學除了有很強的敬業精神之外,還得不斷提高自身素質,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在教學中融入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手段,這樣才能提升學習綜合實踐的興趣。

二、培訓使我重新認識教師的角色。

我懂得了指導學生自主學習,課堂上要提高學生的參與度,要充分體現以學生髮展爲本的精神。在注重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基礎上,更強調學生的學習過程與方法。在以後的教學中要把課本的內容化繁爲簡,化細爲粗。在課堂教學中要充分發動學生的主動性,新的教學理念更強調在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中實施自主。探究。合作式學習。

三、學用結合,在實踐反思中提高教學水平。

在培訓中研討了很多問題,傾聽了很駱遠新。王淑娟。杜永寧。等教師的講座,我感受很深,不斷反思,我覺得再不能用老一套的方式教學了,我們作爲教師在課堂上要更多的引導學生參與,真正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一節課就四十分鐘的時間,學生參與課堂的機會多了,老師的`講授時間必然減少,在有限的時間內,怎樣讓學生把要掌握的知識學熟學透,這也是老師要思索的所以作爲老師一定要認真學習新的教學理念,努力提高自己專業知識。

我一邊學習一邊實踐,把所學和所悟運用到教學實踐中,能讓自己的工作更加得心應手。結合培訓,我始終堅持

把課程學習與教學實踐結合起來考慮。同時,也運用教學實踐檢驗所學理論的科學性,從而加深對課程內容的理解,提高自己的認識水平和課堂教學藝術,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實踐素養。

總之,在學習中,我學到了很多,隨着現代教育體制的不斷改革,教師的角色已經在不斷的發生改變,要想做一位領導信任。學生喜歡。家長放心。社會滿意的好教師,我們必須努力學習,終身學習。

學習教育心得體會範文12

xxx日至9月28日,我有幸赴海南萬寧興隆參加了爲期7天的海南省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培訓班的學習,通過培訓,傾聽了肖少北院長。劉海燕教授等6位專家的精彩講座。他們用一個個鮮明的事例,闡述了心理健康這門學科的魅力所在,並且通過理論學習。自我剖析等讓我們意識到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門提高學生心理素質的基礎教育,同時也讓我們知道,加強對學生的心理教育,可以減少甚至杜絕學生心理問題的發生。要實現提高學生素質,促進學生的人格健全發展的目標,教師的作用是無可替代的,尤其是班主任。從而讓我瞭解到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以及它的重要性,明白了教師不僅僅要教書,更重要的是要育人。更體會到新時期對健康理念的重視使我們不容忽視。現將本次學習的感悟總結如下:本次學習讓我更深刻的意識到教師心理健康學習刻不容緩。無論是從教師自身,還是從學生的角度去考慮,我們教師都有必要去學習這方面的知識。其實每個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只是有些時候大家忽視了它的存在,或者有意識的否認它的存在。所以我們每一個一個正常的人都需要學習一些心理學方面的知識,更何況我們這些被稱爲靈魂的工程師的教師呢?教育是心與心的溝通,我們面對的不是一成不變的事物,而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有着複雜情感的人。有句話說得很好,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師才能培養出心理健康的學生。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心理不健康的教師對學生身心造成的危害,遠遠超過其教學能力低下對學生學業所產生的影響。教師的心理健康更是直接關係到學生的心理健康。學業成就和人格發展。因此,教師心理健康是培養兒童心理健康的必要前提,維護教師心理健康對於培養合格人才促進教育和諧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心理健康與心理不健康沒有嚴格的界限,由於內外因素的影響,使人的心理功能受到阻礙的情況是經常發生的,所以對任何一個人來說,都有可能出現某些不夠健康的心理狀態。許多天才人物或多或少地具有心理不健康症狀。例如荷蘭畫家凡高生前是一個畫壇無名小卒,一生中的大部分時間是在孤獨中生活,是一個躁狂症患者,曾割下自己的耳朵作爲禮物送給自己鍾愛的女人,最後不能忍受貧困和疾病的折磨,開槍自殺;蘇聯著名詩人馬雅柯夫斯基具有癔病性人格,情感多變,易激動,感情用事,好幻想,缺乏理智,缺乏自制力,由於他的戀人急着要去上班,沒有聽從他的意願留下來陪他談話而開槍自殺;美國作家海明威晚年患有躁鬱症,由於不堪忍受疾病和心理上的重壓也是開槍自殺的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很多,這充分說明常態心理與變態心理之間沒有絕對的鴻溝。每一個人都會或多或少具有一些,只是嚴重程度和影響學習生活的程度不同而己。教師也不例外。尤其是現代高速發展的充滿競爭的社會,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給教師帶來更大的心理壓力,更可能產生不健康的心理狀態。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種時代的要求。良好的心理素質是人的全面素質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未來人素質中的一項十分重要的內容。《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確定心理健康教育的總目標是:提高全體學生的心理素質,充分開發他們的潛能,培養學生樂觀。向上的心理品質,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全發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具體目標是:使學生不斷正確認識自我,增強調控自我。承受挫折。適應環境的能力;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對少數有心理困擾或的學生,給予科學有效的心理諮詢和輔導,調節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強自我教育能力。在中小學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我們學生健康成長的需要,是推進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促使教師更新教育理念,促進學生主動發展,形成完善的人格;有利於提高德。智。體。美。勞教育的成果;有利於學生的排除。心理疾病的防治和精神健康的維護。因此說,開展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意義。一個優秀的教師應該能夠處理好兩個方面的關係——既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同時也重視自己的心理健康。優秀的教師在需要的時候能承受巨大的壓力,但他絕不應讓自己一直處於壓力之中以至於身心俱損,影響工作和生活的正常進行。身爲教師,只有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不斷學習和掌握新的知識,儘快適應新的教學觀念,掌握新的教學方法,達到新的教學要求,才能尋求新的發展,也才能真正擁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師不斷地接受新知識,開拓自己的視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問題,以更平和的心態對待生活和工作中不盡人意之處,更少地體驗到焦慮和挫折,對維護心理健康有重要意義。此外,教學的目的就是教書育人。爲了讓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師就要不斷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斷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良好的性格。高雅的氣質。卓越的才能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質將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薰陶與教化作用,真正作到爲人師表。只有形成學校。家庭。社會的心理健康教育網絡,齊抓共管,學生的心理素質和心理水平一定能朝着健康的方向發展。此次心理健康培訓的時間雖然僅僅7天,但在我的心裏卻激起了層層漣漪。這次培訓給予我的東西決不止心理學的理論知識,它會有一種延續性,影響着我的生活和工作…今後,我要從心理教育的層面上去教育我的學生,更多的關注學生的心理髮展。爲了讓學生健康快樂的成長,我會繼續認真的學習,並將所學運用到實際工作之中!

學習教育心得體會範文13

隨着21世紀的到來,人類社會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時代——知識經濟時代。它的來臨,意味着知識創新、傳播和應用將成爲經濟發展最基本的資源和生產最基本的要素。人才和知識、民族素質和創新能力越來越成爲綜合國力的重要標誌,成爲推動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關鍵因素。我們面臨了挑戰。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不大力發展教育事業不注重提高民族素質和創新能力,就會在國際競爭中處於被動、依附地位,就會受制於人,仰人鼻息。因此,加快教育改革和發展,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是我們順應時代潮流,迎接新的挑戰的必然選擇,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的現實基礎。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是教育改革與發展的主題,加強與改進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則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關鍵。“思想政治素質是最重要的素質。”學生在思想教育中形成的共同理想和信念會轉化爲激勵學生積極向上,爲祖國發奮學習的強大內在動力;而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確立對學生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科學態度和提高識別真善美的能力具有重要影響。

要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學校可以採取衆多有效的措施,但我認爲,在衆多環節中,提高教師的師德修養是關鍵,作爲一名教師,通過學習我認識到:要照亮別人,首先自己身上要有光明;要點燃別人,首先自己心中要有火種。一個好教師,不僅要有學術上的影響力,而且更重要的是人格的感召力。高尚的師德就是一部好的教科書,就是一股強大的精神力量,對學生的教育是潛移默化的、巨大的、深遠的,甚至是受益終生的。而高尚師德的表現,我認爲首先是行爲。

正如托馬斯。馬爾斯貝丁所說:“沒有任何人能給我們提供人類社會遠景的終極圖畫,但有一點可以相信,人類的每一個行動都會產生影響未來的無窮無盡的後果。”是的',榜樣是最好的教員,雖然榜樣是一種無聲的語言,但它卻教給人們許多書本上根本無法得到的東西。榜樣的力量在於行動,行動比語言更能說服人、教育人、啓示人。行動就是力量。與空洞的說教不同,榜樣無時無刻不在影響一個人、鼓舞一個人,他給人一種淺移墨化的影響,久而久之,成爲習慣。對於學生來講,眼睛是他們獲取知識的主要通道。不管看到什麼,他們都會無意識的模仿,不知不覺中,學生與他們身邊教師的行爲模式就會非常接近。這正如許多昆蟲呈現出與它們所吃樹葉一樣的顏色一樣。因此,教師的影響力就顯得尤爲重要。即使一些看似細小的行爲,也不能等閒視之,因爲這些細小之處對於學生的品性的好壞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往往是教師諄諄教育的東西早已忘得一乾二淨,而教師在日常表現出來的有關情感方式、紀律觀念、勤勞風範和自我控制等具體行爲仍然存留在學生心中併產生持久的影響。一位作家在晚年時曾無限感慨的說起他的一位老師對自己深深的影響:“每當他來到教室裏時,那種祥和的道德氛圍立即會感染在座的每一個人,每一句話、乃至每一句話的語調都給人一種心靈空潔、渾身舒爽之感。在這種莊嚴卻寬鬆的氣氛中,心靈就象在洗澡一樣清爽,人似乎站得更直了。”“每當他在身邊時,我幾乎變成了另一個人。”良好的師德對一個人品格的養成是多麼重要啊!也許,我們教師教育學生的全部內容可以歸納爲一句話——改善和提高自己。

我實習的單位是廣西壯族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刑事審判第三庭,主要是辦理刑事二審和刑事複覈案件,案件範圍涉及除了經濟犯罪外的其他各類刑事案件。在實習期間,我嚴格遵守實習單位各項規章制度,服從指導老師的安排,禮貌待人,不遲到、不早退,工作積極肯幹。在工作中嚴守單位的有關祕密,不出現責任事故。通過三個月的實習,我在我的專業領域獲得了實際的工作經驗,鞏固並檢驗了自己幾年來本科學習的知識水平。這次實習是我大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經歷,收穫很大。實習期間,我學習和掌握了人民法院工作的工作流程,瞭解了各類案件的訴訟程序,尤其是刑事二審了刑事複覈案件的主要訴訟程序和流程。瞭解了大量庭審案件從立案到結案的全過程,在一些案件我還擔任了具體的案卷整理工作,並且對部分參與案件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基本上掌握了案卷的整理、清卷、訂卷、貼封條等工作具體操作細節;在實踐鞏固了一些司法文書如刑事判決書、刑事附帶民事裁定書、閱卷通知書、指定辯護通知書、委託宣判函、送達回證、提押票、傳票等的書寫;進一步鞏固了一些具體的司法程序知識如:刑事案件庭審的二審開庭審理程序、二審複覈程序。

作爲實習生,我始終牢記自己的工作職責,以端正的學習態度和高度的責任感,努力做好各項工作。注意理論聯繫實際,把在校學到的知識與案件聯繫起來,不懂就問,虛心請教老師,豐富了自己的法律知識,學會了爲人處事的道理以及法院工作的嚴謹性。與老師出差辦案,調查取證,不怕苦不怕累。以嚴謹的態度,較好地完成好老師交給的各項任務。其中擔任代理書記員一次,合議記錄1件,提審被告人記錄4件,詢問記錄2件,宣判記錄1件。校對法律文書30多份,退寄案件若干件,以及裝訂編寫卷宗目錄,接待律師閱卷等,對其他工作從不分內外。在協助辦案人員做好審判工作的同時,認真做好記錄。

在實習中也發現了自己有許多不足之處,法律基礎知識還不夠紮實,對於法律程序的理解不夠全面,對於辦案的某些細節容易忽略,今後必當謙虛謹慎,戒驕戒躁,不斷改正自己的缺點和不足,爭取更大的成績。自己深知,作爲一個法學專業的學生,必須勤於學習,不斷磨練自己的意志品德,牢固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將來才能對社會作出貢獻。

通過實習,我將自己所學的知識應用於實際的工作中。理論和實際是不可分的,在實踐中我的知識得到了鞏固,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受到了鍛鍊;本次實習開闊了我的視野,使我對法律在現實中的運作有所瞭解,也對專業知識有了進一步的掌握;此外,我還結交了許多法官和律師朋友,我們在一起相互交流,從他們身上我學到很多爲人處世的方法和辦案的技巧,這些都是在書上學不到的。

最後,我想借此機會,再一次向爲我的實習提供幫助和指導的廣西壯族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的工作人員及我指導老師,在實習過程中幫助我的朋友、我的同學致以衷心的感謝!

學習教育心得體會範文14

自師從先生以來,求習生本理論,走進生本學校,觀摩生本課堂,然總未能領悟先生的學問真諦。私下思之,又總覺得“此中有真義”,每每想寫點感悟,卻 “欲辨已忘言”,乃知自己的學識功底尚淺,需繼續勤勉求學。在反覆習讀先生的書和文章,特別是在學習《研究法:迴歸本體》後,“歸一”的方法論引發我對下面幾個問題的再思考,雖是幾個平常的問題,但對我來說思維已是經歷了大的且不容易的扭轉,故書寫成文,作爲近來學習的總結和體會。

一、教師的位置在哪裏?

中國人向來強調“素位而行”,正所謂“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大概意思就是做人做事要格守自己的本份,根據自己處於什麼位置來做自己份內的事情,不要去幹涉,包攬別人的事情或是不屬於自己份內的事情。那麼要做到這一點,首先需要明白自己所處的位置,其次需要知道自己應該做並可以做的事情。然而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常會越出自己的位置去包攬別人的事情,費力不討好還不自知。教師就是這樣一個尷尬的羣體。在教學中,我們總是梳理好每一個我們或者權威認爲重要的知識點,並不厭其煩的把“它”教給學生,看似我們在很細緻,很辛苦,很認真的“教”,實則我們是在剝奪了學生自己學習,自己探究知識的權利和機會,我們用自己的“教”替代了原本應屬於學生的“學”。殊不知我們教得越細緻,我們就越是偏離了自己的位置!就越是在做自己不該做的事情!那麼教師的位置究竟應該在哪裏呢?

在確定“教師的位置在哪裏”之前,我想首先需要判明誰是教育的真正主體。只要判明誰是教育的真正主體,其它問題都是不證自明的。

教育的主體一直是教育學界樂此不疲的論題之一。可以說,學界近年來形成的“教師主體論”、“學生主體論”、“師生雙主體論”、“教師、學生、 教材三主體論”、“主導主體論”等這些關於教育的主體的主要觀點,都沒有逃脫西方傳統的邏輯思維爲主體的二元論方法的思維定勢。他們都在試圖通過對主客體關係範疇上的邏輯推理,尋找並確定教育的“主體”、“客體”、“非主體”,以確定現實教育中教師和學生的位次併爲研究找到“科學”的依據。然而在這種“非此即彼”、“非彼即此”的二元思維模式下注定找不到教育的真正主體。事實也證明如此,在喋喋不休的關於主體爭論中,誰又能說服誰,誰又能證明自己的學說和觀點就無可爭議?靜思下來,這些主體論跟“教師中心”、“學生中心”論幾乎沒有太大的區別!他們都是二元思維的產物。

曾有段時間,自以爲找到了生本教育理論的疏漏,那就是我在生本課堂的講臺上我看不到老師,老師到哪裏去了?這是不是生本教育理論的一個缺陷呢?畢竟在以往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可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而我現在看不到教師的“教”,我如何來評價這堂課的質量,我甚至覺得這樣的課無法參加全國的調教評比。現在看來,這是我太習慣於將事物納爲“主體和客體”的思維方式犯的錯。這種二元的思維方式使我習慣於將事物分離爲主客,是非,善惡,美醜等相對的`概念來認識事物,往往認爲執着一方,就是忽視甚至拋棄另一方,這種思維的結果必然導致我無法判明誰是教育的真正主體?導致我無法知道教師的位置應該在哪裏乃至教師本應該做些什麼?

因此,我們必須擺脫二元的思維模式才能明確教育的真正主體。生本教育理論提倡的方法論是:歸一 ——迴歸本體 。它的立場是,“教育的“一”就是提升生命,實現這個“一”最終和本質上要依靠被提升的生命自己。” [1]顯然,教育的本體在於學生生命的提升,而這種提升主要依靠學生自己。教育教學確能有效推動兒童的自主學習和提升,但學習是必須依靠學生自身的生命機制才得以發生的事情,任何外部力量是無法代替的。教師的“教”充其量也只是這外部力量而已,只是一個外因,真正的起作用的內因卻在於學生本身。迴歸教育本體的方法論,我們就無需再糾纏於誰是主體,誰是客體的爭論中。師生共處於一個沒有被割裂的整體,居於中心地位和起作用的是學生的學習,教師的位置也就理所當然的不應占據教育教學的中心,自然我們也就不需要以“教”去作爲評判“學”的依據。相反,如果教師在課堂上多一些不作爲,少“教”一些,不以教者自居,我們倒認爲這是教師“不越位”的表現,因爲她把有限的時間和空間留給了學生,讓學生能充分依託生命的內在機制去發展自身,去實現自身。畢竟教師的“教”作用只在於幫助、成全學生的“學”,而不是替代,包攬學生的“學”。

用“歸一”來取代“二元”的割裂;用“迴歸本體”來擺脫“主客”的思維窘境,不僅能充分明證了教育的真正主體,也爲教師“正位”,更是對傳統文化思維的繼承與發展。這也許就是生本教育理論生命之基。

二、美德可教嗎?

蘇格拉底認爲:“美德即知識”。那麼按照他的論述,美德當然可以教授。但蘇格拉底自認無知,他論證說,因爲他無知,所以他不可能教授任何人任何東西。由此,我們可以得出這樣一個悖論:美德是知識,但它是不可教授的。至少蘇格拉底不會承認他教授美德。不可教授,那麼還有別的手段使美德被人們獲取嗎?當然有,蘇格拉底也給我們最好的例證。他整天流連於雅典的街市,與人們討論各種關於美德的問題。在談論中他就象一個助產士那樣去接生存在於人靈魂中的思想,幫助人們認識,發現自己內心中固有的善念和美德,引導人們向善,從而助其成爲一個完善人格、擁有美德的人。顯然,蘇格拉底在用助產的方式而非說教的方式使人們獲取美德。的確,美德是能夠爲人獲取,人們甚至能夠學習美德,但卻很難證明我們可以教授美德。所以,美德是不可教授的,尤其是不可以以說教的方式教授。然而,今天我們學校的道德教育卻正在以“上課”的形式向學生教授美德,然後以“考”的形式去檢驗學生的德行,不知不覺學生德性的真正形成卻被簡化和忽視了。

其實就在我們教授道德的同時,我們還忽略了一個問題,那就是:當道德被解析爲體系化,邏輯化的科學的知識,當他以知識的面目呈現於學生時,這種理性化的知識還是原本的道德嗎?顯然不是:他更確切的名稱應該是道德知識。因此可以說,學校是在教授道德知識,而後再通過考試等了解學生是否已經“知道”了我們教授給他們的“道德知識”,可事實上,學生記住道德知識並不意味學生獲得了道德,畢竟“知道”某條道德條律並不能保證一個人就具有了相應的德性!而且這些靠記憶所得的道德條律對他們具體的行爲並沒有絕對的指導意義,他們依然會順其本性去做他們要做的事。

由此可見,我們的學校德育必然低效,低效的原因不僅在於灌輸、訓斥、說教類似這樣的方法上的錯誤,更在於德育真正基礎——良好的教學—學習生態的兒童的美好學習生活的失落。道德的形成離不開美好的生活,生活是道德的根基之源,這是毋庸置疑的。如果說學校德育脫離兒童生活,這應該也是無可爭議的。其實,最初的德育是生活的一部分,與生活是完全融爲一體的。正所謂:擔水劈柴皆是道,舉手投足皆教育。在生活中存在着大量不可言說的道德,人們往往是通過自身的體驗去感悟它們,從而構建自己的道德體系。人們在追求美好生活的過程中追求道德,沒有強制,沒有灌輸,沒有說教,一切都是自主和愉悅的。但是隨着制度化教育的產生,學校教育與生活開始分離,德育也隨之遠離生活,施教者把人類形成的傳統美德解析成空洞的道德條律,並把這些抽象的行爲規定強加給受教者。這時失去生活根基的德育也就演變成了課室裏枯燥無味的說教,充斥着壓抑,強制,痛苦和虛僞,當然也就伴隨着無效的結局。因此要克服道德教育與兒童生活相脫離的狀態,只有讓兒童置身於道德生活的自然之境中,育德於生活中,對其學習、交往以及各種生活境遇做出合理指導,使他們獲得知識的樂趣並領悟到生活的真諦,從而提升道德境界。簡言之,就是要讓學生在道德的生活中而獲得道德。那麼怎樣才能讓學生在學校中過上道德的生活呢?

生本教育理論給我們提供了最好的方法:那就是依託學生內在的生命機制,建立美好學習生活的教學生態。“學習生活作爲兒童生活的基本的、核心的部分,是兒童天性得以啓動和發展,形成美好本性的搖籃,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兒童自在德性及其未來走向,並藉以迎接社會對兒童道德成長的進一步要求。” [2]在美好的教學—學習生活中,兒童會在不經意中自然形成了許多美德。諸如:自信、友愛、樂觀、熱情、進取、公正等等。這是因爲,生本化的教學生態:美好的教學—學習生活使兒童獲得了儘可能大的自主學習空間,最大限度的調動了他們情感的積極性與求知的主動性,使他們得以在生命的舞臺上展示自我的美,同時欣賞他者的美,就在這追求真善美的過程中,在這美好的學習生活中,素樸的,毫無功利的德性就融入了他們的本性,併成爲其中的一部分。無需苦口婆心說教,無需蠻橫無禮的強制,兒童在美好的教學—學習生活中自然而然地獲得了道德,在這良好教學生態中孕育出的道德將融入他們的本性並影響他們對未來的思考和行爲。美好的教學生態,成就美好的道德,成就美好的人,成就美好的生活,這確是一個令人嚮往的前景!

三、 教師能做些什麼呢?

我從來沒有如此地懷疑過教師的作用!教師能做什麼?想想總讓人有些沮喪:很多時候我們居然是在教學生的本能,教他本來就會的東西。可是,我們一直以來都習慣於以教者自居,並無限擴大自己的職業功效,我們的口頭禪或或者應該說是我們的自勉語:“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就是最好的證明。於是我們費勁心機的研究教法,從教學內容到時間的安排,從詩意的語言到優美的教態,我們力求把“教”達到科學化,技術化的完美的同時,卻把本屬於學生學習和求知的課堂成了我們教技表現的舞臺,我們對於自己的越位和失職卻渾然不知。何其不幸!事實上,這種外在於學生的“教”不僅不能促進學生的學習,反而是學生學習的干擾。就舉一個我自己的例子吧:院子裏幾個小朋友拿着一根跳繩,他們想玩跳繩的遊戲。我,一個成年人,理所當然我要教他們玩。於是我很費勁教他們遊戲的規則並不停給他們做示範,結果卻變成了他們牽着繩子而我在跳繩,與我的初衷截然相反,原本是他們要玩跳繩!後來,我放棄了教(實在是無能爲力),然而他們卻以他們的方式解決了規則問題,而且玩得很開心,很盡興。顯然,我的“教”既沒有讓孩子們學會任何規則,也沒有達到玩的目的。反而成了他們的干擾,反而使他們失去玩的樂趣,我對“教”的自信受到了嚴重的打擊。

那麼該怎樣去改變這種“教”的尷尬呢?我首先想到了“留白”這個詞。中國古文化是比較崇尚空白的,古詩有云:不到處皆詩。中國畫也非常講究布白,總會在畫裏留下那麼一片空白,這空白不僅不會讓人感到遺憾,反而引起人的無限的遐思,從而增加了畫的整體與和諧之美。那麼,我們的教是不是也該借鑑“留白”,不要執着於完整知識的教授,把我們要教的知識留出來,少教甚至不教,留給孩子們自己去想象,去探索,去感悟。要知道只有深入他們內心並融入他們生活的知識才是屬於他們的知識。因此,留白,留白,再留白,只有我們留出越多的空白,學生纔能有更多的時間和空間去施展生命的智慧。其次,我想到的是,我們在“教”中應創設一個展示知識的原本面目的情境。這個情境能把生活世界的知識與科學世界的知識聯繫起來,讓那些經過邏輯分析,抽象的、系統化的知識在這個情境中能顯現出它最原初的,生活的摸樣,於是學生就可以通過這個情境中,從自己生活世界中的知識去認識、領悟科學世界的知識,使科學的知識成爲於自己的自身知識。只有這樣,我們慣常靠“教”的科學的知識才能與學生的生活和生命產生聯繫,他們將內在於學生並能爲學生所用,他們與考試無關,他們只爲學生更好的生活做準備併成爲學生的不可言說的智慧。最後,我想到的就是行不爲之教,把學交付給學生,安守做一個生命的牧者,欣賞生命的成長,觀看生命之花的綻放,於生命中感受自然和生命的美。

四、結語

不論是西方後現代哲學所提倡的口號“回到事物本身”,還是中國禪宗的精髓要義“重現本來面目”,其主旨都是要克服主體與客體分立的二元思維。他們都在致力於尋找事物的本源、本相,沒有主客、沒有是非、沒有彼此的對立,一切都處於本源性地同一之中。生本教育理論提倡“迴歸本體”,歸一的研究方法與他們有類似之處。因此可以說“歸一”,既能與古老的中華智慧息息相通,又與現代西方哲學的思辨成果站到了同一思想高度,也更是對二元思維方式的超越。在對“本體”的追問中,我們能更明晰問題的矛盾所在,更清楚的知道自己的思維侷限所在,也就能更有效的幫助我們解決教育現象中的問題。

學習教育心得體會範文15

很多學生要麼對學習感到很茫然,要麼就跟風的去考取各種各樣的證書。最終直到畢業的那一天,才認識到大學四年的時間並沒有得到充分的利用。這也將導致擇業的時候,不清楚職業的詳細要求,對選擇的職業不喜歡從而跳槽,或者沒有獲得所擇職業要求的能力,在升遷的路途中並不順利。我國高校在職業開展教育上有所短缺。很多高校並沒有一個完備的、健全的職業教育組織。很多學校只是設立了大學生職業就業中心,而中心僅僅指導大學生如何去獲得一個職業,並沒有指導學生怎麼去選擇自己的職業。就業指導侷限於幫助學生了解就業政策、準備就業材料、提高就業技巧等方面,以便畢業生就業時現學現用。這就導致了一個問題:大學生知道自己將來要工作,可不明白自己將來的工作和自己所學的知識有何聯繫學生正處在職業的探索期間,需要對自己的未來做出決定,他們所需求的遠遠要超出一門職業教育課所給予的。沒有專門機構的負責,沒有專業老師的指導,學生的內在需求給本得不到滿足。社會也要對職業教育的缺失負起責任。現代社會商業化、市場化的轉變是必然的。這就意味着大學教育和要和市場嚴密的接軌。大學教育固然要負起指導職業教育的重任,市場也不例外。很多企業公司只在用人的時候抱怨員工在某一方面的欠缺,指責教育的不完善,卻不明白自身對職業教育知道的不作爲。

一些專家認爲大部分的大學生將來所就的職業和大學生的所學專業是沒有關係的。這個理論在社會上甚是流行。好似還得到了很多認可。甚至有的學者專一寫書來闡釋:大學的學習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學會一種生活態度。大學四年所學知識無助於就業,大學重要的是學習生活態度。這就導致了新的“讀書無用論”的產生。這是對大學教育的否認。這是對知識的否認。這種理論將會誤導整個社會。職業開展教育對學生的擇業、就業有着重要的指導和教育意義。學生對職業的認識需求是很強烈的,僅僅幾節課的時間是遠遠不能夠滿足學生的內在需求的。當今社會處於劇烈的變化過程中,大學畢業生的就業觀念也要相應地改變,打破傳統的"一業定終身"的理念,就業,再就業是大趨勢,職業生涯規劃也隨之根據各種變化來調整。所以環境的變化導致自我觀念的變化,反映到職業生涯規劃上來,就不能一次把終生的職業生涯的每一個詳細細節都確定下來。再者,我覺得大學畢業生職業生涯規劃的重點內容應該是職業準備,職業選擇與職業適應。從職業生涯開展過程來看,職業生涯開展經歷了不同時期,一種觀點認爲職業生涯的階段分爲四個時期:

①職業準備期:職業準備期是形成了較爲明確的職業意向後,從事職業的心理,知識,技能的準備以及等待就業時機。每個擇業者都有選擇一份理想職業的願望與要求,準備充分的就能夠很快地找到自己理想的職業,順利地進入職業角色;

②職業選擇期:這是實際選擇職業的時期,也是由潛在的勞動者變爲現實勞動者的關鍵時期。職業選擇不僅僅是個人挑選職業的過程,也是社會挑選勞動者的過程,只有個人與社會成功結合,相互認可,職業選擇纔會成功。

③職業適應期:擇業者剛剛踏上工作崗位,存在一個適應過程,要完成從一個擇業者到一個職業工作者的角色轉換。要儘快適應新的角色,新的工作環境,工作方式,人際關係等。

④職業穩定期:這一時期,個人的職業活動能力處於最旺盛時期,是創造業績,成就事業的黃金時期。當然職業穩定是相對的,在科學技術開展迅速,人才流動加快的今天,就業單位與職業崗位發生變化是很正常的。

⑤職業完畢期:由於年齡或身體狀況原因,逐漸減弱職業活動能力與職業興趣,從而完畢職業生涯。所以大學畢業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側重點應在職業準備,職業選擇,職業適應三個階段。大學生要對職業進展物質,心理,知識,技能等各方面充分的準備,還要根據各方面的.分析與自己的職業錨合理客觀地對職業做出選擇。對即將踏入的職業活動要有一定的合理的心理預期,包括工作的性質,勞動強度,工作時間,工作方式,同事以及上下級關係都要快速適應,迅速成爲一個成功的職業者。

職業目標的日漸清晰,使我對自己有了一個更明確的定位,一旦確立了自己的職業目標後,就會朝着這個目標奮進,更積極地學習,不斷充實自我,使自己更多地具備職業目標對我要求的知識和能力。職業開展教育課也有利於我們把握現階段學習和工作的重點。從自己今後的目標中,找尋自己現階段所必須把握住的東西,有重點地學習,提高自己的素質和能力。

同時,讓我重新開始重視社會開展的趨勢、考慮社會對各類人才的需求,甚至對每個人才所應具備的各項能力的要求。使我的職業規劃能更爲貼近現實社會的實際需求,具有現實的可能性和可行性。讓我們深刻地理解了職業生涯規劃的內涵以及它對於我們未來生活的重大意義,也使我對職業有了進一步地瞭解,解開了我原來對職業諸多的偏見和迷團。

在總體上,大學生就業工作任重而道遠,做好大學生職業開展教育的規劃與指導,不斷完善其指導效勞體系是教育工作者一項常抓不懈的工作,只有以此爲突破口,把大學生職業開展教育作爲當前素質教育的一項核心內容貫穿於大學教育的各個階段,建立完善的職業生涯體系,多層次、多角度地對大學生的職業規劃提供科學的輔導。我覺得職業開展教育課十分貼近我們大學生的生活,具有很大的現實指導意義,讓我受益匪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