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小學科學教育心得體會

小學科學教育心得體會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8W 次

我們心裏有一些收穫後,就十分有必須要寫一篇心得體會,從而不斷地豐富我們的思想。那麼要如何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科學教育心得體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科學教育心得體會

小學科學教育心得體會 篇1

小學科學課探究活動很多,學生玩得非常開心,但活動中也會發現一些學生不願意動手,沒有參與探究活動中來。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發現這些不愛動手的學生主要是三個原因:一是因爲動手能力差,在小組活動中插不上手;二是人際關係差或者膽小而被排擠;三是覺得活動過於簡單不值得動手。

那麼如何讓學生在科學探究活動中“動”起來呢?針對第一類學生,我嘗試在上課之前悄悄告知活動內容,讓他早做了解和準備,從而在小組合作中憑藉自己的表現獲得大家的認同。

在與第二類學生談心中,我感覺到其實他還是很想參與活動的,只是礙於面子裝樣而已,於是我告訴他要和同學友好相處,對於膽小的孩子,鼓勵他敢於動手實踐,並建議他主動爲小組活動準備實驗材料,再在課堂上強調合作的.重要性,要求每個人都必須動手,逐漸讓這一類不合羣的學生融回到集體中來。

最難處理的是第三類學生,因爲他覺得動手實踐只是執行老師的任務,對書本探究活動的模仿與複製,我不做實驗不參加活動同樣可以知道結論。我覺得比較有效的方法是,利用這類學生在智力或知識方面的優勢,設置有一定思維難度的問題讓他解答,誘發他積極探索的心理狀態,或者在活動中充當小老師的角色,從而讓他體會到動手的樂趣。

小學科學教育心得體會 篇2

隨着新的國家科學課程標準的頒佈,全國小學科學教學更是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小學科學教學逐步成爲基礎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很少的課時中如何實施有效教學?如何提高小學科學教學質量?如何優化小學科學課堂教學質量?尤爲值得研究和探討。這學期我擔任小學五年級的科學教學工作,根據半年小學科學課堂教學的情況和本人的教學經驗,我在這方面收穫很大,談一談我的教學心得:

一、學生是科學學習的主體。

學生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積極的探究欲,學習科學應該是他們主動參與和能動的過程。科學課程必須建立在滿足學生髮展需要和已有經驗的基礎之上,提供他們能直接參與的各種科學探究活動。讓他們自己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比單純的講授訓練更有效。教師是科學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親密的夥伴,對學生在科學學習活動中的表現應給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並以自己的教學行爲對學生產生積極的影響。

二、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爲核心。

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爲核心,讓學生親歷科學探究過程”這是新課程標準給我們提出的要求。開展有效的科學探究活動,讓學生掌握探究的基本方法,用科學思維方式獲取知識,這是科學探究過程中培養學生科學思維能力的有效途徑。

探究既是科學學習的目標,又是科學學習的方式。親身經歷以探究爲主的學習活動是學習科學的主要途徑。科學課程在培養學生的創新性學習的能力基礎上,向學生提供充分的科學探究機會。創新性學習是一種對未來的預期與前瞻的意識。在科學課的學習過程中,充分發揮這種意識的作用,使兒童在像科學家那樣進行科學探究的過程中,體驗學習科學的樂趣,增長科學探究能力,獲取科學知識,形成尊重事實、善於質疑的科學態度。

三、科學課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要培養科學課的課堂常規,如有條不紊的開展實驗,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及時地記錄觀察到的現象,能長期堅持觀察記錄,能傾聽別人的發言,能提出自己的見解等。

四、科學教師要樹立終生學習的意識,不斷提高自身的科學素養。

科學課的內容繁多,涉及到物理、化學、生物、天文、地理等各個方面的知識,對教師的知識要求很高,因此教師要及時補充知識儲備,同時要學會科學探究的技能,具備科學的態度和價值觀,這樣科學教學質量會更高。

教師應從教學的準備、教學的實施、教學的評價三方面入手,自始至終地關注學生的進步和發展、關注教學效益,關注教學中的可測性。同時教師還應具備一種反思的意識,不斷地調整自己的教學行爲掌握相關的教學策略,以便於自己面對具體的情景做出相應的決策,獲取最大的教學效益。

今後,我將一如既往地工作和學習,不斷地提高自身的科學。

二、組織好課堂教學,關注全體學生,注意信息反饋,調動學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對穩定性,同時,激發學生的情感,使他們產生愉悅的心境,創造良好的課堂氣氛,課堂語言簡潔明瞭,克服了以前重複的毛病,課堂提問面向全體學生,注意引發學生學習興趣。

三、小學階段的學生愛動、好玩,缺乏自控能力,針對這種問題,就要抓好學生的思想教育,從讚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別人的理解和尊重,還有在批評學生之前,先談談自己工作的不足。

四、積極參與聽課、評課等教研組活動,虛心向同行學習教學方法,博採衆長,補己之短,提高教學水平。

五、培養多種興趣愛好,向學生介紹一些好書,不斷擴寬知識面,爲教學內容注入新鮮血液。

在今後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將更嚴格要自己,學習新理念,改進教學方法,努力提高業務水平,更好的爲學生服務。

小學科學教育心得體會 篇3

當代要求公民具備良好的科學素養,具備合作意識和開放的視野,具備各方面的操作基本能力。正因社會發展的需要,以“素質教育”爲核心的教育改革正在全面實施。新課程的改革強調科學素養,提倡培養科學素養與人文素養並蓄、兼備的人。學校開展的“小學生科學素養和諧發展研究”就是在這樣的前提下開展的。階段總結學習後,我感受頗深,現簡談幾點體會:

一、瞭解了小學生科學素養的深層內涵

首先小學生的人文素養也當之重要。小學生的人文素養主要指智慧品質、自主品質、責任品質、關愛品質、合作品質和交往品質等各方面的人文品質。它是現代公民必備的基本素養。而科學素養主要指一個社會公民應該具備的一般的科學素養。培養小學生的科學素養,就是培養他們的科學意識、科學思想和創新精神,培養他們探索科學奧祕的情趣和志向,豐富和積累科學基礎知識,培養他們一些基本的科研能力及不怕困難、勤于思考、積極探索、敢於攀登等良好的科學意志和品格。

二、瞭解了科學教育的基本規律

學校在進行課題研究的過程中,初步探索出了科學教育的基本規律,即同步、綜合、和諧。科學教育互相滲透、互相包含,學生在同一學習、活動過程中可以獲科學素養的同步發展。綜合,一方面指小學生學習活動的目標、內容、策略的綜合性;另一方面指將校內外一切教育資源綜合起來,通過綜合性的育人目標,綜合性的教育活動促使學生全面發展。和諧,指學生的科學素養的發展是協調的,同時,科學素養的培養都要符合小學生的年齡特徵和認知水平,使小學生容易理解、掌握且能夠終生受益。

三、掌握了對學生進行科學素養培養的基本途徑

國家課程是學校教育教學的主體部分,課堂教學是促進學生素養全面提升的主渠道,是實施小學生科學素養的主要途徑。每個學科中都蘊藏着豐富、獨特的人文資源和科學資源,不同的學科,在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與科學素養方面發揮着不同的作用,並各有側重、互相補充。因此,研究實踐中就要努力做到對各學科課程資源的深入挖掘與整合。

其次,開發,對學校課開設了一系列的.特色課程,使學生在身體素質、內在修養、求生技能、意志品質、人際交往和實踐能力等方面都得到良好的發展。

再次,開展特色活動。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特色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體驗,在活動中感悟,促使學生的科學素養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四、認識了開展課題促進教師成長的意義

通過開展課題研究展示出了較高的科學素養。同時也促進了自身的專業成長和綜合素養的發展,能很好地做到教研相長。

在日後的工作中,我將積極投身於課題研究中去,不斷探索和總結研究經驗,同時,不斷吸收和消化現有的研究成果,並轉化爲教育資源,努力促進學生總體素養的提高,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小學科學教育心得體會 篇4

近期,通過閱讀20xx版小學科學新課標,我更新了對新課標的認識。《標準》中提到義務教育科學課程是一門體現科學本質的綜合性基礎課程,具有實踐性。小學科學的教材也在改革中,新課標課程理念“聚焦核心概念,精選課程內容”,同時也注重科學安排進階,形成有序結構。

科學課程要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包含以下幾部分:

1、科學觀念;

2、科學思維;

3、探究實踐;

4、態度責任。

不同學段,科學課程達成的課程目標是層層遞進。另一方面,新課標中強化了課程育人導向,即注重“立德樹人”的`導向原則,體現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的培養要求。

小學科學教育心得體會 篇5

通過參加科學學科的《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xx版)》解讀,我收穫良多。主講人崔鴻教授從課標修訂背景開始講解,其中最主要的是提煉核心素養,指向學生髮展。核心素養是指學生在接受相應學段的教育過程中,逐步形成的適應個人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與關鍵能力。20xx版科學學科新課標更爲注重學生核心素養的養成,崔教授在科學觀念、科學思維、探究實踐、態度責任等方面進行了詳細的講解。

這一次的課標修訂,更爲突出科學探究和科學實踐,新版課標提出了課程性質爲:義務教育科學課程是一門體現科學本質的綜合性性基礎課程,具有實踐性。課程理念在目標、內容、教學、評價中都多次強調了探究、實踐,新課標共出現了395處“探究”,145處“實踐”。在這個“探究實踐”核心素養的.維度下,主要探討了三個很重要的能力:科學探究能力、技術與工程實踐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因此,新課標的修訂對我們教師在“教—學—評”一體化中,應該將探究實踐作爲主動獲得新知的重要途徑。

新課標其中最大的突破就是提出了學業質量指導課程的實施。依據學業水平考試命題與評價指導教學設計與實施以及教材編寫。隨着基於核心素養的課程改革,學業質量標準的內涵也發生了改變,它不僅僅是學生完成學習內容後學生掌握內容的情況,也反映了課程核心素養要求。通過培訓學習,我還清楚地認識到評價的定位及其基本理念等。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要構建素養導向的綜合評價體系,加強過程性評價、改進終結性評價、深化綜合性評價和探索增值性評價。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而且要發現和發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瞭解學生髮展中的需求,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

小學科學教育心得體會 篇6

在書的原序中有這樣一段話:我們希望這本書能幫助教師們簡化這個過程,辦法是:提出一種教學方法,它既要能適用於各種不同的教學計劃、適用於各種不同風格的教師和各種不同氣質的孩子,又要能同新的課程設置、現有的直觀教材、視聽教材和各種新版的教科書聯繫起來。

這本書提出的這種教學方法就是“探究—研討”教學法。

蘭本達提出“探究—研討”教學法目的是讓教師簡化複雜的教學過程,讓這種教學法有更大的適用面。這種教學法就只有探究和研討兩個環節,比起我們現在的科學探究的七大環節簡單很多。

在“經歷是發現意義的.中心環節”這一小節中談到了“經歷”。在教學目標中的過程與方法中我們經常談到要讓學生經歷怎樣的探究過程。在未讀這本書前,我浮淺的認爲經歷就是有參與過,有動手做過,有得出結論。蘭本達是這樣闡述“經歷”:我們認爲,發現意義、領會意義的是經歷、捲入、參與的結果,沒有這些先決條件就不可能演化出意義。然而,在沒有經歷、沒有捲入的情況下也可以有並不領會意義的學習。有兩個學習的例子可以清楚地說明這個論點。喬迪在幼兒園裏整齊的隊伍中站得筆直,面對着國旗高唱:“我的祖國叫人亂花花,甜蜜的土地出肝茶,爲了你,我歌唱!”顯然喬迪學會了按一定的次序發出這些音節來,並使這些音節合上一定的調子;可是他有沒有經歷過什麼——有沒有捲入什麼呢?儘管老師講過祖國的重要和自由的好處,喬迪唱這首歌時卻沒有想到任何意義。無疑他聽過這首歌,但是聽並不會激發出任何意義來。喬迪學會了一首歌,但是他沒有經歷過。他完全是背下來的,沒有一點意義。

因爲他現在可以參加上早操了,他的行爲有了變化,但是從我們對經歷這個術語的含義來說,他還沒有過什麼跟這首歌的內容有關的經歷。另一個例子是這樣的:貝麗爾對生長着的會爬會飛的東西都感興趣。一天,她正專心地注視着水缸裏金魚的運動。她問金魚是怎麼呼吸的。她姐姐信回答說魚類通過把鰭刺伸入水裏的氣泡中進行呼吸。貝麗爾捲入了這個問題。姐姐的解釋對她來說是有意義的,她可以想象出魚這樣呼吸的情景。這是不是一種經歷呢?過了很久暑假中的一天,貝麗爾的父親帶她到一個湖上去釣魚。

當一條小狗魚被釣到船上時,貝麗爾觀察到了魚的鰓蓋發喘似地運動,注意到了鰓蓋下面忽隱忽現的血紅鰓瓣。“它是在設法得到空氣嗎?”她問她父親。“不錯,”他回答說。“這些是鰓。”“鰓是象肺嗎?”再後來,貝麗爾俯身觀看一池鯉魚。她注意到魚象用手臂和腿一樣用鰭使自己保持平衡。她還看見它們在不停地往嘴裏吞水。她想,“這些水到哪兒去了呢?”也許你想和一位朋友討論一下喬迪和貝麗爾的學習方法的不同。這兩種學習跟你曾經列表比較的自己上學時認爲有趣的和沒有趣的課程的因素有沒有什麼類似的地方呢?

書中兩個例子讓我很好的理解什麼是經歷,喬迪學會了唱歌,是一種經歷嗎?如果他是理解了歌詞,知道歌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