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教師課題研究心得體會15篇

教師課題研究心得體會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1W 次

心中有不少心得體會時,寫一篇心得體會,記錄下來,通過寫心得體會,可以幫助我們總結積累經驗。你想好怎麼寫心得體會了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師課題研究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教師課題研究心得體會15篇

教師課題研究心得體會1

從事教師職業十多年了,最近幾年對工作莫名的產生了倦怠心理,怎樣走出職業倦怠,實現自己第二次成長呢?通過這次課題研究學習,閱讀大量的研究資料讓我茅塞頓開,對未來又充滿了期待和嚮往。現將自己的心得體會總結如下:

一、要不斷的學習。

在當下教師僅僅能恪守職責、有崇高的事業心已經不夠了,必須要成爲有專業特長的專家型的教師。要成爲有專業特長的專家型教師只有持續不斷的學習提高,充實自己,要適應教育教學改革的要求,適應時代的發展變化,在教育教學工作中能有所創新。在不斷的學習過程中提升自身的思想,不斷的提高自己的職業素養。

二、要不斷的反思。

教師要做一名哲學的思考者。帶着問題去思考教育;帶着嘗試去解決問題;帶着反思去總結問題;帶着結論去驗證問題。關注教師的專業發展、以反思和課題研究爲特點的在崗培訓已經成爲教師成長的趨勢,其中,“反思被廣泛地看作教師職業發展的決定性因素。”專家認爲:沒有反思的經驗是狹隘的經驗,如果一個教師僅僅滿足於獲得經驗而不對經驗進行深入思考,那麼即便他有20年的教學經驗,也許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複;除非善於從經驗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則就不可能有什麼改進。美國心理學家波斯納提出教師成長的公式:經驗十反思=成長,已成爲教師專業成長的公式。

反思的過程實際上是自己在整個教育教學活動中充分體現雙重角色,既是引導者又是評論者,既是教育者又是受教育者的過程。自己不僅要成爲教學的主體,而且要成爲教學研究的主體,把自己作爲研究的對象,研究自己的教學觀念和實踐過程,反思自己的教學實踐、教學觀念、教學行爲以及教學效果。反思可以貫1 穿教學的全過程,體現在教育活動的始終。反思本身並不是一件複雜的事情,只要具有批判性分析的眼光,善於發現教育教學過程中的問題,隨時隨地都可以開展相關的`反思工作,就會使自己的教育教學活動變得更具理性色彩,實現自身的專業化發展。

三、要不斷的研究。

“教師即研究者”是國際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理念。教育科研是教師專業成長的內在驅動力。教學即研究,一旦教師樹立了這樣的理念,那麼他的一切教學活動都是在研究中發生,在研究中開展,有效的研究活動,必然是帶來觀念的改革。

課題是開展教育科研的載體,也是開展科研的方向。課題從哪裏來?這就要求我們要善於從紛繁蕪雜的教學現象中發現問題,然後圍繞問題去學習理論,再進行篩選,建立起有價值的研究課題。

課題確立之後,我們就要從教學的現實出發,以現代教育理論爲指導,借鑑最新的理論成果去開展課題研究。即“發現問題—學習理論(論證)—建立課題—開展研究—反思總結(理論)”,這是教師參與教育科研的基本進程。這一進程是一個具體實踐與理性思辨交織的探究過程:科研取得了成績固然需要我們去思考,從而發掘規律;而研究失敗了,或者遇到了問題和困難,更需要我們去思考,尋找解決問題和困難的辦法。

教師既是課程的消費者,也是課程的開發者和設計者,這就要求教師應以研究者的身份進行教學實踐;不同的學生也需要教師創造性地進行教育,這也需要教師具備較濃的科研意識;還有,教師的專業知識拓展、職業素養的提高都離不開研究。所以,課題研究是教師使自己逐步由“經驗型”向“科研型”,由“教書匠型”向“專家型”轉化的孵化器。通過研究,我們才能轉變教育思想,構建新的教育理念。

教師要不斷地超越過去的自己,就是要以樸素的感情,調整自己的心態;以奉獻的精神,從事崇高的事業;以高超的技藝,展示個人的才華;以不斷的追求,提升自己的價值。

教師課題研究心得體會2

自從學習了《教師怎樣做課題研究》一書我受益匪淺,經過一段時間的深刻領會,我已經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學生的學習習慣明顯比其他班要好。但培養小學低年級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一項長期而艱鉅的工程,需要在總結成功經驗的基礎上進一步強化要求和訓練,讓習慣成爲自然,變學生的被動學習爲主動學習,讓學生掌握學習的主動權,增強自學能力,提高學習效率和質量。因此,我們還要在大量的具體實驗的基礎上,結合現代教育理論、觀念,提煉出一整套“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的操作模式,把研究成果推廣出去。現就學習此書,談一下自己的心得體會:

1、在教學中,教師的工作對象不同於一般的工作,他們面對的是一些有思想、有生命的學生,課堂中的突發事件需要老師有一種冷靜的頭腦和處事不驚的態度。一定的教學經驗和教學方法是必須的,還要具備紮實的教學基本功,調控課堂的能力要強,這樣才能更好地把握課堂事態的.發展,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

2、由於我平時工作比較繁忙,再加之能力有限,課題研究的成果不是盡善盡美。今後在課題研究中要邀請一些理論基礎雄厚、實踐經驗豐富的老師來參與、指導我的課題研究工作。

3、學生性格參差不齊,接受能力有高有低,家庭環境也不同,如何培養好每個學生的學習習慣,還應在平時的實際工作中對症下藥,爭取尋求更好的方法。

4、要對教材充分理解。對教材進行深入細緻的鑽研與分析,理解教材,把握教材的重點、難點才能更好地把教學任務解決好,教材的理解是對教學做充分的準備,教師只有知道上什麼,怎麼上,什麼是重點、難點才能上好課。

5、要對所教的學生有一定的瞭解。我們說教師教的是一羣活生生的人,那麼人自然要有感情,我們在教書中就應該投入自己的感情。從聽課中我感受到我們新教師擁有激情,只有有了感情的教學纔會擦出教學的火花,使教學變得精彩。

通過開展課題研究,不僅使學生的綜合素養得到有效的提升,展示出了較高的人文素養與科學素養。同時,不斷吸收和消化現有的研究成果,並轉化爲教育資源,努力促進學生總體素養的提高,教師通過參與課題研究,也促進了自身的專業成長和綜合素養的發展,能很好地做到教研相長。

教師課題研究心得體會3

本次通過參加包頭市美術課題的研究,使我從中學到了不少東西。給我最大2 的感觸有,明確了小課題的研究方向、研究目的與小課題研究的整合思路,以及在開展課題研究中實施的相關內容。課題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改進自己的教學實踐,促進自己的專業發展;研究的對象是自己教育教學實際當中具體的、細小的、真實的問題;在教學實踐中引導學生圍繞一個或幾個問題而進行的探究性學習,主要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現將本次研究體會、感悟總結如下:

一、加強學習,提高自身的理論素質

作爲小課題研究的實施者,有一定的教育教學理論指導實踐是十分必要的。於是我在已有的理論基礎上結合本校實際展開研究,閱讀相關教育教學故事與案例,積極學習他人的成功經驗和科學理論,使研究有效和有質。所以從一開始我就樹立了終身學習的理念,非常注重理論知識的學習通過圖書館借閱、網上查閱、期刊訂閱、專業書籍的購買,收集了大量相關資料,開拓視野。

二、積極開展課題的研究工作

通過閱讀學習,教學實踐,力求做到:

1、改變學生學習美術的方式,激發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與人交流合作的`能力,培養學生研究問題的能力。

2、通過各種美術學習方式的實踐,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讓他們主動參與學習。

3、通過各種美術學習方式的實踐,使學生在看看、聽聽、想想、畫畫、做做等方面得到和諧發展。

作爲教師必須要懂教育學、心理學,應瞭解不同學生的學習心理特點,選擇科學合理的、適合本班學生的學習策略,並在上課過程中多加思考,適時改進教學方法和策略,以藝術的眼光去對待教學,爭取精益求精。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認真地貫穿新的教學理念,以學生髮展爲本,以新的教學姿態迎接新的挑戰,使學生的身心都能得到健康的發展。

三、及時總結經驗,改進不足

在課題研究過程中,及時總結在教學實踐中的不足。由於學生性格參差不齊,接受能力有高有低,家庭環境也不同,如何培養好每個學生的學習習慣,還應在平時的實際工作中對症下藥,爭取尋求更好的方法。

通過開展課題研究,不僅使學生的綜合素養得到有效的提升,展示出了較高3 的人文素養與科學素養。同時,不斷吸收和消化現有的研究成果,並轉化爲教育資源,努力促進學生總體素養的提高,教師通過參與課題研究,也促進了自身的專業成長和綜合素養的發展,能很好地做到教研相長。

教師課題研究心得體會4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水墨畫藝術更是承載中國文化的藝術形式,屬中國的國粹藝術。雖然中國畫有着它自己的獨特魅力,但是它的色彩並不像油畫棒、水彩筆那樣鮮豔、豐富,主要靠墨色的變化來表現畫面。低年級學生喜歡漂亮的色彩這一特點,使中國畫不能在第一時間裏吸引住學生的眼球,而對它深厚的文化內涵以及獨特的藝術魅力,低年級的學生又是很難理解的。那麼如何使學生認識中國畫、瞭解中國畫、喜歡中國畫、會畫中國畫,這值得我們教師好好思考。

一、以遊戲爲主調動興趣

愛玩是每一個兒童的天性,他們生性好動,喜歡想象。教師應抓住他們這一特點,巧妙地進行利用,使他們在玩的過程中掌握技能。如:在教學《水墨遊戲》時,我用玩遊戲的方式導入,用毛筆、墨汁、加水、在宣紙上做各種活動。接着又形象具體的進行了演示,讓毛筆站直了走一走,扭一扭,跳一跳,打個滾……然後想一想,添畫完成一幅作品。同學們在瞭解這個奧祕後,都急於嘗試。在這個玩的過程中,

無論學生的水墨塗抹是什麼樣的效果,只要表現出了墨跡的"濃淡乾溼粗細曲直"等變化,教師就應讓學生認識到他的表現是非常優秀的,使其充分感受水墨遊戲的快樂和墨跡變化呈現的美感,讓他們在自由的水墨空間中愉快地散步。通過畫面的展示,使學生進一步感悟水墨的濃淡乾溼和線的曲直粗細,並抒發了自己快樂和愉悅的心情。

二、名家故事與欣賞教學開拓學生視野

幾千年來,中國傳統繪畫經過各時代、各民族的畫派風格、藝術形式、表現技法等不斷演變、提高,逐漸形成了濃厚的民族風格和鮮明的'時代特色,一代代中國畫家經過各自終身不懈的追求,創作出了許許多多優秀的繪畫作品,流傳下來的曠世傑作,不勝枚舉,各種表現形式豐富多彩,它是我國寶貴的歷史遺產。

對於美術教育來說,欣賞課是美術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在小學國畫教學中,我經常網上查找有關畫家的成長故事,比如:《徐悲鴻三請齊白石》、《齊白石和他曾孫的故事》《唐伯虎學畫》等,既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又能把枯燥的欣賞講解,生動有趣的穿插到教學上。學生往往被我惟妙惟肖的故事深深地打動了。我也在語言表達上,概括上,瞭解畫家的成長上,進一步認識了他們成長的經歷和優秀的作品。爲以後的教學積累了更多的有關知識。通過欣賞歷史遺留下來的珍貴的古代優秀繪畫作品和近現代優秀的作品,可以幫助少年兒童開闊眼界,擴大知識領域,陶冶少兒的思想情操,提高兒童的精神境界、藝術修養、審美能力和創造能力。

三、從臨摹兒童感興趣的事物畫起

中國畫傳統的學習方法是從臨摹入手,如臨一些古代和近現代著名畫家的優秀繪畫作品。臨摹所選擇的繪畫內容與少年兒童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地聯繫,如一些蔬果、一些可愛的小動物等,因爲兒童對這些事物比較熟悉、感興趣。同時,在臨摹的過程,要注意培養兒童多觀察、勤思考的習慣,學會分析畫家們是怎樣對日常生活中的事物進行藝術表現的。另外,還要注意培養兒童舉一反三的創造能力。如在學習猴子的基本畫法之後,要求兒童能夠畫出除書本上的不同的猴子動態。

四、多種方法,培養創新能力

在指導兒童學習水墨畫創作時,要用新的教學內容、採用多種教學方法、多種教學手段等培養。如兒童剛開始接觸水墨畫時,教師可運用演示法,拿一支飽蘸濃淡不同色墨的羊毫筆在潔白的宣紙上看似漫不經心(實是極精心)的勾、點上一些大小不同、錯落有致的點、線、面。然後問學生"老師畫的是什麼呀?我們在這基礎上勾畫,它又可以變化成什麼?接着老師拿出另一支稍微小一點的狼毫筆稍加勾點,一幅姿勢不同、神態各異的、栩栩如生的羣雀圖躍然紙上。真棒、真有趣!學生們羣情激盪躍躍欲試,教師可以讓學生到講臺上隨意點畫,同時啓發學生思考:"我們可以把這些點面改畫成什麼?學生邊討論邊思考,教師稍加勾點,各種充滿童趣的作品便展現在眼前,學生學習興趣濃烈,思維活躍,不知不覺中訓練了他們的形象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

五、學書法藝術,打國畫基礎

書法是我國的一門傳統藝術,至少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因爲寫意畫的用筆與毛筆字的書法用筆同源,也就是說練習毛筆書法有助於畫寫意畫。所以,小學國畫教師在思想上要明確中國畫與中國書法的密切關係,在進行國畫教學的過程中與小學書法教學聯繫起來,把兒童在書法課堂上掌握到的運筆、控筆能力援引到國畫課教學之中,無疑會大大提高少兒在中國畫中對線條的表現能力,使小學國畫課的教學達到質的飛躍。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教授與學習寫意畫均不是一蹴而就、立竿就見影之事,它需要過程,需走由簡到繁、由易到難、由具體到抽象之路。少年兒童一旦掌握了中國畫法的基本繪畫技能,其繪畫興趣將會與日俱增,藝術百花園中寫意兒童畫表達這朵小花將會開得更加鮮豔、奪目。這樣,我們的民族瑰寶、民族特色才能一代又一代,被傳承和發揚下去。

教師課題研究心得體會5

教師的專業成長途徑有很多,而課題研究讓教師以一個研究者的身份投入教育實踐,既能提升教師的理論水平,又能豐富實踐活動。在課題研究過程中,教師在探索中提高發現問題的能力,在反思中提高解決教學中熱點難點的能力,在讀寫中提高自己的教育智慧,用研究的態度去思考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參與課題研究,是引領教師深度學習、專業成長的最直接有效的途徑。

一、課題立項,爲教師搭建參與課題研究的平臺。

我校是一所規模較小的農村公辦小學,學生全部來自農村,留守兒童佔總學生數的40%,學生的日常學習和生活習慣較差,主要集中在五個方面:在家不知道體諒父母,友愛兄弟姐妹;行爲舉止衝動,安全意識差;語言粗暴,信口開河,不講誠信;缺乏博愛之心,欺負小朋友現象時有發生;不會交友,不懂得親近老師;不愛學習,讀書無法。鑑於以上問題,緊密結合學校裏的日常教學、教研工作,我校於20xx年10月申報了課題《農村小學生踐行弟子規促童蒙養正的研究》,通過踐行弟子規促使童蒙養正,改變學生的不良行爲習慣。

在課題獲立項批後,課題組成員積極行動起來,按照分工開展問卷調查,查閱文獻,積極研討,協助主持人撰寫開題報告。大家一起制定研究方案、確定研究目標與內容、採用科學的研究方法,開展研究。課題立項的成功爲課題組成員提供了合作學習的平臺,平時的閒聊不見了,代替的是查閱資料、撰寫材料的忙碌,開啓了由教書匠型教師向研究型教師的成長之路。

二、在課題研究中探索,提高教師發現問題的能力。

課題研究過程是教師學習的過程,是相互交流、合作、提升的過程。學校爲大家創造學習條件,鼓勵全體教師閱讀課題相關圖書:《弟子規》《愛心與教育》《好老師都是幹出來的》《班主任工作漫談》等。課課題研究過程是教師學習的過程,是相互交流、合作、提升的過程。學校爲大家創造學習條件,鼓勵全體教師閱讀課題相關圖書:《弟子規》《愛心與教育》《好老師都是幹出來的》《班主任工作漫談》等。課題組成員還要另外學習課題專業書籍《基礎教育教學課題研究十八問(方法篇)》、《中小學教育課題研究指南》、《實用中小學教育研究方法》。同時,主要課題組成員還要上網查閱、蒐集弟子規育人資料,瞭解該課題相關文獻綜述,瞭解該課題在國內外同一研究領域的現狀與研究價值。經過共同探討後決定細化課題的研究內容,把“小學生踐行弟子規促童蒙養正的研究”細分爲孝悌品格培養、謹信品格培養、博愛品格培養、親仁品格培養、閱讀品格培養五個方面的品格素養進行研究。制定五個實驗班實施計劃,依託弟子規,進行童蒙養正教育,各實驗班負責人分別擬出了課題實施方案。

爲了提高課題組主要成員的理論水平,課題組經過研討,一致通過,決定在每個週末開展半小時的“週末課題沙龍活動”,及時總結、共同學習。“週末課題沙龍”活動,採取“參與試式討論”的方式,由課題主持人有針對性的提出一個話題,或則組織課題知識培訓,其他成員參與研討。充分利用微信羣的分享功能,大家可以隨時隨地的在任何地點,一句一句的在微信羣裏研討。這種方式靈活方便,不佔用教師太多的工作時間,效果很好。下面是我們一次課題研討的片段:

主持人:今天我們要研討的就是“什麼是課題研究的研究對象、研究內容和研究方法,以我們的課題來共同學習,成員A和B回答。”

教師A:對象是農村小學生,目標是童蒙養正,內容是踐行弟子規。教師B:本研究探究農村小學生不良行爲習慣存在的根源,以及踐行弟子規促使童蒙養正的具體實施內容和策略,構建在農村小學生中通過踐行弟子規促童蒙養正的教育模式,提高農村小學生孝悌、謹信、博愛、親仁、閱讀五大品格素養,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灑掃進退應對等好習慣。

主持人:A成員三個問題都回答了,但是問題找的簡單,工作中無法找到切入點。B成員只回答了課題研究的目標,回答的具體,但是另外兩個問題未回答。

主持人:課題研究方法有很多種,我們的課題用了四種研究方法:文獻法,問卷調查法,行動研究法,個案研究法。請問大家,課題研究時查閱相關課題的國內外研究,撰寫文獻綜述,用的是什麼研究方法?成員C和D回答。”

成員C:文獻研究法成員

D:文獻研究法

……

這種參與式網絡研討活動,方便、靈活,研究問題深入,深得老師們喜愛,大家積極參與,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中提升了自己課題研究理論水平,提高了自身的教學能力,促進了教師的專業成長。

三、在課題研究中反思,提高教師教育教學能力。

教育家波斯納指出:“沒有反思的經驗是狹隘的經驗,至多隻能成爲膚淺的知識。”爲此他提出了教師成長的公式:經驗+反思=成長。

大凡優秀的教師都是在實踐、反思、總結這條途徑中成長起來的。在反思中,教師自覺地把自己作爲研究對象,研究自己的'教學實踐,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爲、教學觀念和教學效果,是對自己的教學行爲進行分析與再認知的過程。教學反思被視爲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和自我成長的核心要素。正所謂,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難以成爲名師,但如果堅持寫一年的教學反思,則可能成爲本學科領域的專家。反思是教師專業發展的助推器,在教師的成長曆程中,是教師的教育教學觀念與能力是發展的前提和基礎。更是提升課堂教學效益、凝練教學特色和風格的有效工具,更是提升教學水平、加速教師專業發展的有效形式。

在課題研究過程中,各種活動、記錄、計劃的實施並非一帆風順,需要且行且思,不斷改進、不斷反思、不斷創新,才能把課題研究工作做好。大家經常把寫好的材料放一放,當再次讀材料時,就會發現很多問題;一個活動開展下來,大家聚到一起談這次活動的成功與不足。反思不斷的迭代,每次迭代都是一次提升,如此循環,促進了教師的專業成長。

四、在課題研究中讀寫,提高自己的教育智慧。

在課題研究中,需要查閱很多課題相關資料,閱讀相關書籍,撰寫各種研究報告、調查報告、工作計劃、方案、總結、分析、研究結論、論文等,如果沒有一定的閱讀寫作功底,是不可能完成課題研究任務的。

在做課題的過程中,教師從被迫閱讀寫作,走向愛好閱讀寫作,邁出了教師專業成長的一大步。閱讀與寫作教師專業成長的雙翼。針對一百個問題去讀一百本書,你還是你;針對一個問題,讀十本書,你就是這方面的專家。課題研究,恰恰就是要求課題組的教師們,針對研究的一個問題,閱讀大量的相關書籍,在不知不覺中培養了一個個課題專家,一個個優秀教師。

綜觀無數優秀教師,無一不是喜歡書籍,近乎癡迷,閱讀已成爲其一種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今天看到一篇文章裏說到:曾讀過福建青年名師何捷老師的《名師的共性》一文,他講述了自己在外出講學或上綜觀無數優秀教師,無一不是喜歡書籍,近乎癡迷,閱讀已成爲其一種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今天看到一篇文章裏說到:曾讀過福建青年名師何捷老師的《名師的共性》一文,他講述了自己在外出講學或上課時與於永正、賈志敏、高林生、王崧舟、吳琳、吉春亞、管建剛、林莘等名師相處的短暫時間,發現名師們的共性就是閱讀,抓住一切可利用的時間,如飢似渴地閱讀。吉春亞老師在機場候機時,於行色匆匆的人羣中坐定,手捧一書入迷而讀,不管身前晃過多少人影,不論周遭高談闊論者幾何。真是入情讀書處,鬧市即深山。管建剛老師在火車上,正襟危坐,手捧書卷,目不斜視,如關羽夜讀《春秋》般執迷沉浸。幾次遇到王崧舟老師,他總是一人獨處一室,手不釋卷,所閱書目中不乏《新批評》《迦陵詩詞稿》《存在與時間》等文化經典。而於永正、賈志敏、高林生等老師總是教誨他要多讀書。

不可否認,名師們取得成就有多方面的因素,然而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其成就與閱讀息息相關,是閱讀的習慣成就了他們。可以這樣說,一名教師不好讀書、善讀書,沒有閱讀的習慣,是不會有出息的,更不可能成爲名師。教育工作者進行勞動和創造的時間好比一條大河,要靠許多小溪流來滋養它。

誠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言:每天不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當我們與書籍爲伍,養成了閱讀的習慣,博覽羣書,廣泛涉獵,我們的精神就永遠不會枯竭,思想的源頭活水必將源源不斷,自身的學養和底氣漸漸豐厚起來,那麼我們距名師又近了一步。

當今無數名師的成長經歷告訴我們:教師要善於用筆思考,用文字記錄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和思考。被譽爲中國的“蘇霍姆林斯基”的李鎮西老師在一次報告會上說:“其實,我和很多教師做的工作一樣,他們甚至比我還做得好。我比他們多一點就是用筆記錄下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與思考。”誠然,這也許是李鎮西老師的謙虛之詞,但是我們不難看出寫作對教師的專業成長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寫作,表面看來,只是教師隨時隨地把所思、所想、所感記錄下來,其實是一種更高級的學習、更可貴的生活狀態、更詩意的人生追求。

課題研究中需要大量的寫作,這些寫作屬於專業寫作。完成課題研究中各種報告、計劃和總結的寫作,教師收穫的不僅僅是文字,更多的是專業的發展、教育的智慧和教育的幸福。

記得我們課題組在編輯校本教材《學弟子規做五星少年》中,主要成員們爲了完成編寫任務,經常加班到深夜。她們查閱弟子規相關文獻,深悟弟子規每一句話的含義,查找每一句話蘊含的美德故事,學習文字編輯,學習插圖,學習設計、學習寫編後語......正如董海霞老師說的:“編完一章校本教材,真不容易,學會了很多的電腦知識,看了好幾本書,還學會了頁面編輯,學會了製作圖片......”做一個課題下來,課題組成員們,有種脫胎換骨的感覺。從一開始的害怕課題,甚至討厭課題,到愛上課題。遇到教學上的問題,以前一頭霧水,不知所措,做完課題後,學會了研究問題的根源,從源頭上解決問題,讓自己教學富有智慧。

課題研究,把我們從教書匠型教師轉變成研究型教師,爲我們的專業成長插上一雙隱形的翅膀。開展課題研究活動,也許不一定能讓我們成爲名師,但至少我們行走在成爲名師的路上,向着期待的彼岸前進。

教師課題研究心得體會6

XX年x月x日我參加了未央區在大明宮小學組織的課題研究專項培訓,在培訓會上,西安文理學院的楊老師作了題爲《課題研究的實施》精彩報告,受益很多,感受頗深。

楊老師的的《課題研究的實施》對課題研究的過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特別是對研究中的誤區講解的非常清楚,把我們在日常課題研究中出現的失誤做了總結說明,使我對課題研究有了一個系統的認識,許多疑惑中行的問題都得到了比較好的解決。特別是楊老師的整個講解過程幽默生動。例舉了大量的課題研究實際情況,用實例論證了自己的觀點,把一個比較複雜的研究問題簡單化了,更便於我們一線老師的實際操作。下面我將自己的一些學習心得體會簡單寫出來。

一、通過培訓使我明白了課題研究實際上就是要解決我們日常教學中的所遇到的實際問題,研究對象研究問題要切合實際,要立足於自己的教學實際、教學對象以及在教學中遇到的問題去選擇研究課題,切忌空而大,沒有實際價值,更不能爲了某一功利的目的而去研究。用楊老師的話說,課題研究就是對我們教學中遇到的問題“開處方”,要解決“怎麼辦”的問題。也就是說課題研究的首要前期是“腳踏實際”。

二、通過培訓使我清楚明確了課題研究的整體過程。課題就是一個問題、一個主題,課題研究是科學研究最常見最基本的.方式。課題研究的過程包括了課題的選擇與論證、制定研究計劃、查閱文獻資料等。我們所進行的課題研究是學校發展的需要,教師成長的需要。課題研究必須具備 :方向性原則、科學性原則、過程性原則、合作性原則、推廣性原則。課題研究的一般流程有選題、論證、成立課題組、申請立項、開題、制定課題實施方案、按計劃實施研究、研究結果的呈現、結題鑑定等。楊老師特別強調了“按計劃的實施”,他說:任務一定要具體到每一個人,具體到時間(可以提前幾天),確保計劃的有效實施。楊老師認爲課題研究最重要的是選題,課題的來源有理論和實踐兩方面,選題一共有四個方面:

1.從日常的教學實踐中發現問題。

2,從教育教學實際,所急需解決的問題中提出問題。

3、從先進的經驗和方法中提出問題。

4、從有關部門發佈的課題指南中得到問題。選題注意事項一是從實際出發,在研究中實踐,在實踐中研究。二是不攀高、不求大、不貪多,提倡小課題。課題論證是對已初步確定的課題進行分析、評價和預測,是課題確定的深化。

三、培訓使我收穫收穫最大的是楊老師就我的《中學政史地課堂合作學習的調查研究》課題進行了如何進行課題研究的具體操作,其中他以我的研究重點講了研究的方法,對我的課題研究觸動很大。如:楊老師倡導的第一個研究方法是:同夥中的辯論。他認爲就某一個研究課題提出後,課題小組的成員在一起展開辯論,提出問題,尋找研究的側重點,在大家的討論中拓展思路,逐漸形成清晰的認識。進行一個課題研究不要着急着動手,要“認真的思考”、“深入實際中去調研” 。如 :楊老師很快對我的課題提出了許多問題,“課堂內還是課堂外和合作學習”“學生、家長對合作學習的看法” ;“合作學習與自主學習有什麼關係”等等,這些問題我們都沒有考慮到。我們犯了一個最初級的錯誤:拿到課題就立即開始動手操作,沒有找到實際的操作點。

四、把楊老師的培訓和我自己的實際課題研究進行對比,我發現自己的研究差了許多的環節,甚至還有一些環節自己根本沒有想到,如:在結論方面,楊老師提出“你的研究是否推廣”,這個問題我自己根本就沒有想過,想想自己在很大程度上只是把課題研究當做了一項任務沒有真正從教學中去落實研究。

總之,通過培訓使我我認識到進行一個課題研究真不容易,要有一個業務能力強,組織能力強的團隊,踏踏實實幹事的教學者。我也堅信認識比行動更重要,我們要進行課題研究,一定要首先認識到課題研究的重要性,從思想上改變自己,然後落實到行動上。我們要全身心的投入,不斷思考,不斷嘗試新的挑戰。我們要組織了一個規範的團隊,不斷學習,要科學、有一定的策略。

進行課題研究我們要不斷思考、不斷反思、不斷調研 ,立足課堂致力於課堂改革,尋找合適的切入點,選擇適合的課題進行研究。酸甜苦辣都是營養,成功失敗都是收穫。最後把簡單的事做好,腳踏實際、認真思考、深入調研、持之以恆進行課題研究。

教師課題研究心得體會7

學習了《教師怎樣做課題研究》一書,我受益匪淺,經過一段時間的深刻領會,我已經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學生的學習習慣明顯提高,但培養小學低年級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一項長期而艱鉅的工程,需要在總結成功經驗的基礎上進一步強化要求和訓練,讓習慣成爲自然,變學生的被動學習爲主動學習,讓學生掌握學習的主動權,增強自學能力,提高學習效率和質量。因此,我們還要在大量的具體實驗的基礎上,結合現代教育理論、觀念,提煉出一整套“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的操作模式,把研究成果推廣出去。現就學習此書,談一下自己的心得體會:

1、在教學中,教師的工作對象不同於一般的工作,他們面對的是一些有思想、有生命的學生,課堂中的突發事件需要老師有一種冷靜的頭腦和處事不驚的態度,一定的教學經驗和教學方法是必須的,還要具備紮實的教學基本功,調控課堂的能力要強,這樣才能更好地把握課堂事態的發展,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

2、由於我平時工作比較繁忙,再加之能力有限,課題研究的成果不是盡善盡美。今後在課題研究中要邀請一些理論基礎雄厚、實踐經驗豐富的老師來參與、指導我的課題研究工作。

3、學生性格參差不齊,接受能力有高有低,家庭環境也不同,如何培養好每個學生的.學習習慣,還應在平時的實際工作中對症下藥,爭取尋求更好的方法。

4、要對教材充分理解。對教材進行深入細緻的鑽研與分析,理解教材,把握教材的重點、難點才能更好地把教學任務解決好,教材的理解是對教學做充分的準備,教師只有知道上什麼,怎麼上,什麼是重點、難點才能上好課。

5、要對所教的學生有一定的瞭解。我們說教師教的是一羣活生生的人,那麼人自然要有感情,我們在教書中就應該投入自己的感情。從聽課中我感受到我們新教師擁有激情,只有有了感情的教學纔會擦出教學的火花,使教學變得精彩。

通過開展課題研究,不僅使學生的綜合素養得到有效的提升,展示出了較高的人文素養與科學素養。同時,不斷吸收和消化現有的研究成果,並轉化爲教育資源,努力促進學生總體素養的提高,教師通過參與課題研究,也促進了自身的專業成長和綜合素養的發展。

教師課題研究心得體會8

我參與了我鎮《傳統文化與語文教學》課題的研究。我是語文科教研組長,在研究過程中我負責的工作主要有:參與課題研究、教學實踐等工作。在參與課題研究過程中,對於我來說,感受良多。下面我將從幾個方面談談自己做課題這個過程中的體會:

一、在課題研究中提高了科研理論水平和教學能力

通過這次課題研究,填補了我科研活動零的空白。課題研究,不能只是根據個人的喜好而制定出來的.,它需要科學理論做依據,有實踐經驗做支撐,這就迫使自己認真地去學習,研究。在課題研究前期,我們在課題主持人的組織下,通過聽講座,瞭解模式的框架;在教研組活動上,學習了與課題有關的資料,案例。自己也查閱了專家的學術著作,這些都極大地豐富了我的知識量,提高了自身素質。隨着理論素養的提升,教學實踐能力也不斷增強。尤其體現在文本解讀的深度和教學設計的效度上。課堂上,我努力實踐有效教學,突出年段教學特點,引導學生初讀感知、熟讀感悟、美讀抒情、讀後延伸,提高閱讀教學效益,與學生共享成長。

二、課題研究需要好的研究氛圍

我慶幸,能成爲課題組研究成員之一,能參與到這支高素質的團隊中來。就拿我們低年級“四讀”教學模式來說,從模式的環節,內容的修改到模式名稱的敲定,模式的定稿,經過多次修改。這需要我們課題組通過備課,說課,聽課,評課,反覆地進行討論、分析。我們正是靠在這樣的研究氛圍中不斷地修正觀點與思路,不斷地產生碰撞與求索,研究工作才得以順利開展,取得預期的研究成果。有了這次課題研究的經驗,我們已經形成了一支科研能力較強的隊伍,我們一定會勇於接受更多的挑戰,爲我們共同的教學事業而努力。

教師課題研究心得體會9

20xx年11月17日,聽李斬棘老師講了《小學教師專業成長從課題研究開始》的講座,讓我受益匪淺。

李老師從“爲什麼做課題研究?”“做課題研究需要什麼?”“做課題研究基本程序是什麼?”“如何進行課題研究?“這四個方面展開了這次講座。

我認爲做課題研究是一線教師理解孩子、深入掌握教育教學方法的有效途徑。但是,作爲青年教師的我們,對於課題研究一直處於一知半解的狀態,如何去有效的進行課題研究是十分值得我們去學習的'。而李斬棘老師就像一場及時雨來到了我們身邊,給了我們最需要的課題研究方法指導,讓我們對以後的課題研究不再迷茫,不再爲研究什麼而苦惱。

確實,以前選擇課題研究總覺得新的就是好的,沒有聯繫實際的研究都是泛泛的空談,只有立足於教學工作,平時課堂,結合自己課堂上的活動風格,孩子們養成的遊戲習慣,從小處着手,注意對日常教育現象進行反思,那麼研究的素材自然而然就多了,而且從實際出發,對於研究的各種現象都能仔細觀察、記錄,然後整理變成有用的理論依據。

李老師的講座既廣泛又細緻,廣泛之處引領我們尋找到了課題研究的方向,細緻處讓我們規範了課題研究的基本程序,包括研究程序中的各個環節,如如何表述題目等都一一舉例爲我們做了詳細的解說。

感謝李老師的此次講座,讓我們瞭解了課題研究的重要性以及實施課題研究的方法!

教師課題研究心得體會10

如何做課題,這是困擾了我這個教師非常久的問題,離開大學校園已經比較久遠,而且在大學殿堂也真的沒有接觸和了觸過如何做小課題。當今教育的發展又要求一線的教師能做、會做課題研究。這就要求我們這些教師要自學成才,自我我修練,這對我還真是有點難度啊。

當前教育科研存在的問題

據瞭解很多課題就是匆匆開題、迅速結題,沒有過程。學校有課題,教師也有課題,但是在實際工作中都忙於事務,忙於應付,末了寫一個報告什麼的算是課題的小結或者成果,這種只注重形式,忽視過程的研究對老師的幫助是意義不大。

做課題研究要選好課題

愛因斯坦說:“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教育科研課題的選擇非常重要,選題作好了,應當說研究就成爲可能。課題要反映現有的理論和實踐的廣度與深度,也要反映科研前景的廣度與深度,需要創造力與想象力。

那麼課題從哪裏來?從自己身邊選題,從教育教學實踐的困惑中選題。新意——對象新、視角新科學性原則:可行性、應用價值。應用價值:指選定的研究課題及其成果可直接運用於教學實踐,具有指導教學實踐的意義。

選題要注意哪些事項呢?首先要從實際出發,研究中實踐,實踐中研究;同時不要貪大求全。如小學生學習心理的研究,就顯得大了些,如果改成小學生學習數學概念思維特點的研究,就比較適合一線教師做。另外注重平時積累,從小處着手:首先我們要有問題意識。要做教育、教學的有心人,平時時時處處留心觀察,在工作中要多問幾個爲什麼。善於發現工作中的問題,總結自己的教學經驗。如有的學生不喜歡舉手發言這個現象,就可以當一個問題:“學生爲什麼不喜歡舉手發言?”我們可以做這樣的思考:僅僅是他的智力問題嗎?僅僅是她的個性問題嗎?有沒有心裏因素地影響?等等。要多思考,多積累。

做課題還要做好方案

一個詳盡的課題方案,是課題研究成功的`保障,課題方案制定好了,課題也就做好了一半。設計方案的基本框架是:課題名稱、問題的提出、研究的依據和研究假設、研究的內容、研究的方法、研究對象、研究步驟、研究保障、成果預測、課題組的組成及分工、經費預算、資料附錄等。

課題的階段要求

準備階段包括:理論準備、方案設計和課題論證。實踐階段包括:

1、根據課題研究的內容、策略進行紮實的實踐。

2、記錄、收集實驗的原始材料。

3、發揮團隊作用,羣策羣力。總結階段包括:整理資料,總結研究實驗情況,對相關數據做理性分析,做好結題準備,以及撰寫科研報告、研究論文,全面展示研究成果。

另外,做課題還要儘可能得到教研員、科研專家等專業人員的指點,使研究的課題更具有嚴密性、科學性。

《教師怎樣做小課題研究》這本書內容豐富,條理清晰,語言通俗,實用性和可操作性都很強。通過閱讀《教師怎樣做小課題研究》這本書,讓我對課題研究有進一步的瞭解,我以後研究課題的道路將會更清晰。

教師課題研究心得體會11

一、要搞好課題研究,一定不能少了對小學音樂新課標的認識

從新標準提出的課程性質和課程基本理念中以及教學建議中,我們都可以感覺到,這次新頒發的標準更加突出音樂學科的特點,如新標準提出的音樂的實踐性特點、音樂的不確定性、抽象性以及時間性、表演性和情感性特徵,強調音樂課程各領域的教學只有通過聆聽、演唱、演奏、綜合性藝術表演和音樂編創等多種實踐形式才能得以實施。識譜教學是我們音樂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保證學生有一定的音樂基礎知識,才能爲學生的音樂實踐行爲保駕護航。

二、根據學生心理年齡特點,分段研究

不同的的年齡階段,學生的心理髮展水平不同,接受能力也不一樣。爲此,我們的課題研究分成三個年級段實施,分別爲一、二年級;三、四年級;五、六年級這三個階段。這三個階段歲研究的內容一樣,都是識譜教學,但難易程度不同,教學形式也有異同,低年級以遊戲形式爲主,學習簡單的單音唱名;中年級學生能比較熟練的演唱一定量的歌譜;高年級學生在熟練演唱歌譜的同時,能根據中低年級知識量的`累積,創作小型的歌曲旋律。

三、樂器進課堂提高識譜興趣

樂器進課堂是識譜教學的最佳實踐活動,學習樂器演奏的過程同時也是識譜的過程。學生在這個學習過程中不僅能正確地演奏出各種音符的時值、音高,還可以通過反覆的演奏達到聽音訓練的作用。在潛移默化中建立起準確的音高概念,有效的增強識譜的能力和興趣。

但目前這種方法在實施的過程中還是有一定難度的,需要在實踐中進一步的完善,同時也需要學校、社會各個方面的配合與協調。

總之,在提高綜合素質的今天,小學音樂教育對識譜的要求是:“立足課堂,面向全體。”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把理性的識譜從感性入手來教,融入音樂實踐活動,形象生動,深入淺出。利用識譜這個學習音樂的好工具,培養學生的音樂感知能力、表現能力、鑑賞能力、創造能力。讓每個孩子真正的走入音樂,去尋找,去探索,去創造。我們的課題研究纔開始一個多月,還有很多不足之處需要在今後的研究過程中不斷完善。

課題研究心得體會5

通過學習《教師如何進行課題研究》一書,我真正懂得了課題研究的過程和好處,一個教師要作好課題研究會對教學有很大的幫助,有利於教學的順利進行,有價值、有意義的課題總是在深入揭示教育理論與教育實踐之間矛盾的基礎上提出的,爲了選取有研究價值的課題,就需要學習、鑽研教育理論,收集與分析有關的教育研究資料;需要對以往的教育、教學工作經驗進行回顧;對面臨的各種教育現象細心觀察、思索,對大大小小的教育實際問題進行整理、辨析;還要對主觀條件作出正確的分析、估價,所以課題的研究,又是教師自我提高的過程。下面我對進行課題研究應如何選題發表一些簡單的看法:

(一)選題必須有價值。

一是所選擇的研究課題是否符合社會發展、教育事業發展的需要,是否有利於提高教育質量,促進青少年全面發展。

二是所選的研究課題是根據教育科學本身發展的需要,是爲了檢驗、修正、創新和發展教育理論,建立科學的教育理論體系的需要。

(二)選題必須有科學的現實性。

選題的現實性,集中表現爲選定的問題要有科學性,指導思想及目的的明確,理論根據充實、合理。

(三)選題必須具體明確。

選定的問題一定要具體化,界限要清,範圍宜小,不能太籠統。課題是否具體、適度,往往影響全局的成敗。那種大而空、籠統模糊、針對性不強的課題往往科學性差。只有對選題有清晰透徹的瞭解,才能爲建構指導研究方向的參照系提供最重要的依據。因此不宜把課題選得太寬、太大、太複雜。

(四)選題要新穎,有獨創性。

選定的問題應是前人未曾解決或尚未完全解決的問題,通過研究應有所創新,有新意和時代感。

(五)選題要有可行性。

所謂可行性,指的是選題是能被研究的,存在現實可能性。

通過初步的簡單學習,首先讓我感受到了選題的重要性,也從而反思到了我以前所研究的課題,可能從一開始選題就存在問題,所以造成了結果的不樂觀。對於《教師怎樣做課題研究》我還將繼續認真學習,相信學後會有豐厚的收穫的。

在當今社會中我們時刻面臨着來自社會的挑戰,同時也面臨自我的挑戰。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社會,如果沒有挑戰的意識和準備,那麼就面臨着失敗乃至落後,因爲在一次又一次的挑戰之後,我們才能明白得更多,理解得更多,也學得更多,在挑戰的浪潮中洗禮與充實自我,以至向成功一步步靠近,最後到達成功的殿堂。

教師課題研究心得體會12

教師進行課題研究是教師專業成長的需要。時代發展很快,教育改革的步伐也很快。在信息化的社會裏,要立足就必須有不斷學習的意識和能力;要有勇於實踐、創新的能力。爲了適應素質教育對我們老師提出的新要求:教育、教學工作的模式由“經驗型”轉向“科研型”。教師在教育教學上能積極參與教科研的'實踐,自覺學習理論,更新教育觀念,以科研帶教研,以教研促教改,對提高教師自身的素質大有裨益。

做課題研究主要是爲了解決教育、教學中發現的問題,遇到的困惑。這些問題包括自己教學實踐的問題、有學生行爲習慣、道德表現的問題、有學校教育的問題,還有學校管理模式的問題。課題研究的嚴密性,也促使教師的教育、教學工作更加科學化、系統化。

做課題時少不了要查閱大量的資料,當你閱讀了大量的有關教育、教學的書籍後,就有利於形成自己的教學理念。教科研實踐活動不但轉變了教師的教育觀念,重要的是使我們養成一種用新的教育理念去審視自己的日常工作的行爲習慣;自覺地去改進自己的教育手段和教學方法,進行反思教學。

綜上所述,課題研究是當代教師工作的基本方式之一,是當代教師進行學習的方式之一。課題驅動,行動研究是教師自我發展、自我提高的基本方法,教師職業化要求我們必須研究教育。必須由“教書匠”向科研型教師轉變。

教師課題研究心得體會13

4月17日下午,我有幸聆聽了伍海雲教授的《做小課題研究,當大作爲的老師》專題講座。我認真地聽着,詳細地記錄筆記。伍海雲教授深入淺出對課題研究作了方方面面的指導講解。聽完講座後,我感受頗深,受益匪淺!

一、我明確了什麼是“課題研究”。“課題研究就是一個以教育教學問題爲指向,積聚衆人智慧,產生思維火花的研究平臺。”

二、如何讓課題研究做到實用、有效,而且不會造成教師平常的教學負擔呢?最好的方法就是把課題研究的內容與校本教研和日常教學工作結合起來。

三、應找準課題研究的“點“。這是伍海雲教授在講座中給我印象最深,也是給我啓發最大的一句話。伍海雲教授深入剖析我們小學的課題方案,具體的事例,一針見血地指明瞭撰寫課題方案中存在的問題,讓我們引以爲鑑,少走彎路,明白了寫好課題方案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寫好課題方案。

四、如何做到紮實研究。在這方面,伍海雲教授講了三個方面:1、研究方法的.選擇。在於文獻研究,敘事研究,行動研究,實驗研究。2、工作計劃的制定與落實。工作計劃分爲實驗計劃,學期工作計劃。一定按照計劃進行。3、各種資料的收集與整理。資料應當體現真實性,典型性,充實性,特色性。要有針對性設計符合本課題研究的相關表格。要有標準性地分類整理材料。

這次課題研究專題講座,意義重大,爲我們今後申報課題具有切實的指導意義。

教師課題研究心得體會14

在我們科學組的教研活動中,我們有幸請到了瑞安實驗小學科學教研組長的曾定煥老師爲我們進行講座。曾老師特別擅長於撰寫課題和論文,多次獲得省市比賽的獎項,他認真細緻的治學態度讓我很是欽佩。這次聽了他精心準備的講座《淺談教師的小課題研究》,我的感受頗多。

在剛聽到課題時,我的潛意識是裏面的認識是肯定很難,一定是專家級的人物才能去研究。而且肯定過程非常複雜,自己肯定沒時間。但是講座後,我就明白了,教科研沒那麼複雜,相反它還是和呼吸一樣的自然。我們首先要克服心理上的障礙。

其次,做課題還要做小,做的真實。做的小,是因爲初學者掌握的研究方法和經驗還是不足的,沒有很大的.課題把握能力。那做的真,就更是教學的需要了,做課題要解決自己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這對於自己的進步也是大有裨益的。

那要做真實的課題,課題從哪裏來呢?巧婦難爲無米之炊。我們的課題就是從自己平時教學中來的,產生問題了,那麼就可以看看能不能做個課題去研究它。所以我們平時也要多去紀錄很反思,多去摘記,寫寫讀後感。

寫課題還有很多步驟,但肯定要有需要性,新穎性,可行性,科學性。這些都是一個成功的課題所需要的。對照曾老師給出的具體步驟,我覺得課題也不是一件特別難的事情,自己也要試着去嘗試下。

教師課題研究心得體會15

這學期以來我積極投入了學校的課題研究。回顧研究之路,感覺既充實又有實效。“在研究中發現問題,在問題中研究,在研究中成長”這是我最大的體會。

一、主動學習,注重過程

課題研究重在過程,這是我校參與課題研究老師的共識。而我更是努力經歷真正的研究過程,體味研究的酸甜苦辣。爲了瞭解到最新最切合實際的知識,我經常研讀相關的理論書籍,學習其中的精華理論,追蹤先進的理念思想,努力提高自我的研究修養。積極吸收。通過閱讀,我認識到:教師要客觀地把握學生層次,必須深入地瞭解學生,研究學生,根據學生不同的個性、特點、心理傾向、知識基礎、接受能力進行分層設組。用動態、發展的觀點對待學生,隨時注意學生的發展變化,作必要的層次調整。然後規定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運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教學,使各類學生各有所獲,使學生的興趣和自信心都得到提高,在各自的區域內得到充分的發展,使每一次學習後都有一種成功感在激勵着自己,在不斷獲取成功和遞進中得到一種輕鬆、愉悅、滿足的心理體驗,激發再次成功的慾望。從而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和信心。

二、積極參與,勇於實踐

平時不管多忙多累,我總能認真及時完成課題組佈置的各項研究任務。尤其是針對其中的問題研究,我總是進行深入地學習與思考,力求在實踐摸索中找到答案。學習反思內容也都是我在認真學習相關文章之後的真切感受。在研究中,我發現班上同學基礎差異特別大,我在設計問題時有意識地把它分成A、B、C三層,其中基礎性問題以複習類、基本類的問題,面向暫困生學生;中檔題則面向中等生學生;難度大的問題,通過用比較、分析等思維方法才能解決的問題,面向優等生學生。不同層次的學生在數學課上學習不同的數學。同時,對學生回答的問題,我也在情感激勵上給予分層對待,當學生作出圓滿的、富有創造性的、有獨到見解的回答時,我給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揚,常用“很好”、“真棒”、“好極了”、“很有創見”等言語;對於質量不高的回答則用“好的”、“嗯”、等詞語來表明還不完全正確,尚有討論的'餘地;對不能作出答案或回答有錯誤的,我則投出期待的眼神,說:“你先坐下,聽聽別人的意見,好嗎?”其他同學回答後,再次請前者重複一遍,大家加深印象。這樣做使學習有困難的學生也能面向全班同學大膽地答問,增強了他們主動參與的自信心。另外,完成作業也分層次,不僅體現在量的方面(諸如知識的多少,思維成份的多少等),而且也包含在質的方面(諸如知識的深淺,思維水平的高低等)。從中,我也真切地感受到課題研究就必須是實實在在的研究,來不得半點虛假。

三、樂於嘗試,重在實效

在研究過程中,學校爲教師創設了展示自己能力的平臺,讓教師享受到成功的樂趣,調動了教師科研的積極性。我們總是積極參加研討活動,利用一切機會和同事們交流,進行思維的碰撞。同時,我更認真備課,不斷嚴格要求自己,試着用新的理念和方法上好隨堂課。隨着課題研究的深入,我感覺自己在慢慢地成長着,進步着。同時,我也發現了自身所存在的不足,尤其是理論知識的匱乏,制約着我研究進一步的深入開展,影響着教育教學效果,同時也時刻提醒着我要不斷學習,不斷充電,以期獲得更大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