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中小學懲戒心得體會

中小學懲戒心得體會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4W 次

我們心裏有一些收穫後,就很有必要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可以幫助我們分析出現問題的原因,從而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那麼心得體會怎麼寫才恰當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中小學懲戒心得體會,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小學懲戒心得體會

中小學懲戒心得體會1

1.個人認爲準時綻開對於學生家長的宣傳是實施《規則》的前提。習慣養成差的孩子根本原因在於家庭教育的落後,管要得法,愛要得當,警示家長對孩子切勿溺愛無度,學校或老師向家長反映孩子問題,家長應積極協作老師改進教育孩子的方法,從而形成家校合力的良好效果,促進孩子健康成長!

2.做爲老師則要深刻理解巜規則》內容,合理合情地應用《規則》,幫助“問題”學生糾正錯誤思想與行爲,引導“問題”學生意識錯誤思想與行爲的不良後果,從而能夠發自內心的情願糾錯改正。

3.期望學校進一步綻開家長培訓工作,從事實案例,警示家長一味溺愛孩子所造成的慘痛教訓;賜予家長一些與不同性格的孩子進行交流溝通的方法指導。

4.《規則》對於教育處罰的措施與方法詳細具體,如果我們家長、學校、老師皆能理性把握,那麼對於一些日前較爲“麻煩”學生的成長,必將有益!

教育懲戒的目的不是爲了處罰學生,不是爲了給學生造成苦痛,而是爲制止不當行爲,幫助學生改正錯誤。因此,教育要講究因材施教,敬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在行使教育懲戒權時既要遵循規則的普適性又要照看學生的個體差異。

從斯金納的理論中我們可以知道,教育懲戒有其自身優缺點,它能夠抑制學生的不當行爲,但是它不能促進良好行爲的養成。教育不能僅僅滿意於臨時抑制學生的不當行爲,還要努力促成學生良好行爲的養成。因此,教育懲戒要與其他教育方式相結合。當我們運用教育懲戒權制止了學生的暴力行爲的時候,我們還要通過說理轉變學生的認知,讓學生熟悉到暴力行爲的危害,通過賞識等正面強化的方式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人際交往模式。總之,我們不能只滿意於不讓學生做什麼,我們還要讓學生明白可以做什麼。

教育是循序漸進的,是需要“耐心”、“感化”、“引導”、“說服”的。教育懲戒權的意義主要在於教育,而非懲戒,因此,教育懲戒的目的是更好地促進學生成長,而不是把學生治服。

懲戒作爲一種不得已才採用的教育手段,其動身點是爲了使學生受到教育,而不僅僅是通過強加處罰使學生感受苦痛和恥辱而已。馬卡連柯曾特地論述了現代學校處罰制度與傳統學校處罰的不同,認爲在基於社會嚴重對立的舊學校裏處罰已變成了暴力,成了對學生人格的殘酷污辱,而現代學校制度應起積極的教育作用。他反覆強調,“處罰本身不是目的”、“其內容並不重要”,使用處罰應考慮到其教育效果;“處罰應當是教育”,應使被罰者“真正熟悉到爲什麼要處罰他,並且理解處罰的意義”。

教育是出自於“愛”的,對學生的懲戒一定要出於“愛”的目的,並事後要讓學生知道,假如爲了懲戒而懲戒,讓學生感受不到你的關心、愛惜,你的懲戒不僅取得不了良好的效果反而會引起學生反感,造成師生敵對,達不到教育的目的。

對學生的懲戒一定不要在自己心情感動的狀況下進行,老師一定要學會剋制自己的心情,做到學生焦急,老師不急,等心情冷靜下來再進行處理!

在教育學生過程中,老師適度行使懲戒權,學校、社會、老師、家長在相對統一的規則面前,可以削減相互間矛盾。但對我們老師來說,一定要全面理解《規則》,首先要明白懲戒只是一種教育手段,目的仍是爲教育培育學生成人成才。二是一定把握懲戒的度。三是在懲戒學生中,一定要遵守法律,嚴守職業道德,《規則》中"七類不當教育行爲"決不爲。

好的教育,必定是寬嚴相濟、獎懲分明的;好的老師,必定是管教同步、嚴慈同體的。成就孩子最好的方式,必定是家長不護短,老師不姑息,一起爲了孩子的`教育而發力!好的教育一定是以最恰當的方式,把孩子引向更好的路。老師不會放棄任何一個孩子,但家長也要協作,才能更好地教育孩子。

老師的愛,必定是寬嚴並濟、獎懲分明的;老師對於教育的信念,從來不曾轉變。老師的良苦專心,全都融合在對孩子的“教”與“管”中。

教育是循序漸進的,是需要“耐心”、“引導”、“說服”的。教育懲戒權的意義主要在於教育,而非懲戒,因此,教育懲戒的目的是更好地促進學生的成長,而不是把學生治服。還有一句話,學生犯點錯誤是很正常的,這就需要老師的教育和引導。假如一個老師能走進學生的心中,讓學生真正服你,那麼,這個老師也無需用教育懲戒來爲自己壯膽。

在日常的教育教學當中,對學生的關愛和懲戒佔了很大的比重。而怎樣去進行合理的懲戒對於老師、學校和家長來說都是一個難題。要考慮怎樣的懲戒方式可以正確且成功的轉變孩子不良行爲習慣,而並非單純以片面的處罰行爲施加到學生的身上。在教育懲戒中,要使學生明錯、知錯、改錯,要使學生知理明理。懲戒方式要合理,做到嚴慈並濟。

如何才能更好地運用教育懲戒來達到教育的目的呢?我想應當是我們每個教育人應當思索的問題。對學生的懲戒一定不要在自己心情感動的狀況下進行。我們一定要學會剋制自己的心情,做到學生焦急我們不急,等心情冷靜下來再進行處理。這樣處理時就會更理智,更能把握分寸,不至於有過激行爲,不會造成不可控的後果。對學生的懲戒應儘量避免公衆場合,假如對學生懲戒會使學生失去顏面。

中小學懲戒心得體會2

作爲家長,我認真學習了《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明白懲戒的背後應該是深深的期待,以真誠的關愛,這樣才能達到預期效果。

我們認爲懲罰是一把雙刃劍,弄不好會傷害人,實施時必須把握好一個前提,適時、適度、得法,只要抓住實施懲罰的時機。一般來說,孩子犯錯誤的時候是實施懲罰教育的良機,因爲內疚和不安會使孩子急於求助,而此時明白的道理,最能讓孩子刻骨銘心,希望老師只要把握好懲罰的量,要顧及孩子的承受能力和尊嚴,要根據學生的特點和個性因人而異。對性格內向,自尊心強的孩子,易採用溫和式的方法;對脾氣暴躁,自我意識差的孩子,應採用嚴厲式的懲罰;對性格倔強,逆反心理強的孩子,易採用談心式的懲罰方法。在實施懲罰時,要講究策略,首先肯定孩子是一個好孩子,再指出他的錯誤,讓孩子能體會實施懲罰者的良苦用心,能平和地接受懲罰。

每一位家長都會信任老師,也會積極配合老師的`教育。只有師生之間心靈的默契,彼此將心比心,才能完成建設人的靈魂的偉大工程。

家長學習《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心得體會3

近期國家教育部制定頒佈《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試行)》(以下簡稱《規則》),充分體現了“依法治國”理念,以及國家對教育懲戒問題的高度關注和對祖國下一代的精心呵護,也是國家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提高義務教育質量、實施教育改革的新舉措。

通過認真學習《規則》相關條款內容,教育懲戒是學校、教師行使教育權的一種具體方式,也是其履行義務的充分體現。懲戒不是目的,本着教書育人的大原則,要使學生認識和改正錯誤。

我們作爲學生家長充分理解、支持、配合學校、教師教育和管理,對規範內容的限定性、可操作性和合法性沒有異議。在《規則》規定和授權範圍內,充分徵求家長意見,配合制定適合學生髮展教育規律的班規或班級公約,明確教育懲治範圍和分類,做到客觀公正、合法合規,使教師教育懲戒學生有章可循,並對家長和學生公開公示,也可起到警示提示的效果,解決了老師不敢管、不願管、不會管學生這一突出問題。

下一步,我們將積極配合學校、老師開展相關工作,爲更好的實施相關規則做好心理準備,共同努力創造和諧、人性化和法制化的教育生態。

教育懲戒規則(試行),它就像一把戒尺、一根標杆樹立在哪裏,使得教師能夠真真正正地站起來管理學生。在教師社會地位日益低下的今天,對於那些品質惡劣、道德敗壞的學生給予一定的懲罰,讓他們知道有一些底線是不能觸碰的。

教育是循序漸進的,是需要“耐心”、“感化”、“引導”、“說服”的。教育懲戒權的意義主要在於教育,而非懲戒,因此,教育懲戒的目的是更好地促進學生成長,而不是把學生治服。還有一句話,學生犯點錯誤是很正常的,這就需要教師的教育和引導。如果一個教師能走進學生心中,讓學生真正服你,那麼,這個教師也無需用教育懲戒權來爲自己壯膽。

每一位教師也是某個孩子的家長,希望家長和校方相互信任、配合共同把一個個小幼苗澆灌、培育成參天大樹的過程。正所謂:“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一個好的教育方式對學生的影響是潛移默化、持久深遠的。以百年樹人之心培育學生,雖然路程曲折漫長,但從細微處入手,從小小的班級開始,適當施懲戒,獎罰並行,終會成就參天的樹林。

中小學懲戒心得體會3

教育懲戒權不是靈丹妙藥,教師即使有了教育懲戒權,也不能任性地使用。教育懲戒的目的不是爲了懲罰學生,不是爲了給學生造成痛苦,而是爲了制止不當行爲,幫助學生改正錯誤。學生犯錯誤是難免的,作爲教師要引導學生走正確的道路,要更好地理解與學習教育懲戒規則,更好地使它服務於我們的'教學工作,更好的培養祖國的棟樑人才!

中小學懲戒心得體會4

教育懲戒權在社會、學校、教師、家長的爭論、呼喚、討論中在20xx年xx月xx日和大家見面了。

最近一段時間,圍繞教師體罰學生的爭論也是一浪又一浪。《規則》將對教師懲戒權的使用原則、使用範圍、使用方式,作了詳細的規定,對教師體罰和變相體罰行爲進行了明確的界定,我們每一位老師要好好學習,慎用、敢用、會用教育懲戒,教育學生不讓位,家長也應該學習規則,理解、支持、配合學校,教育孩子不越位。

《規則》讓學校、老師有了懲戒權,但我們教師一定要謹記,教育懲戒的初衷是"育",是爲了讓學生更好地成人、成才。懲戒不僅僅是賦予學校和教師的權力,更應該是一種教育方式,通過“懲戒”讓學生認識錯誤,改正錯誤。一切不以教育爲目的'的懲戒都是一種流氓行爲。

我們提倡有溫度的懲戒。作爲教育工作者,不管什麼教育手段,保護好孩子身心健康是前提,健康是“1”,其餘爲“0”,有了“1”,“0”纔有意義。因此我們的懲戒,一定要關注學生的身心,要因人而懲,要尊重學生,不能侮辱到學生的人格。細看《規則》有明確的規定,不得因學業成績而教育懲戒學生,懲戒只能使用在學生不良行爲上。學習上的後進生是不可避免的,對學習不好的學生,老師還是要多多鼓勵,花一點時間爲孩子補缺補差。調皮搗蛋,不願學習的孩子,老師在懲戒時,一定要了解學生的具體情況,給孩子申辯的機會。社會很複雜,孩子很脆弱,單親家庭、重組家庭、留守兒童、貧困家庭等對孩子的影響是無形的,教師的懲戒更多的要讓“愛”挽救的往往不是一個孩子而是幾個家庭。

教育要家校合力,校鬧是一種病態,家長要理解並配合學校一起教育孩子。知識的學習學校教育大於家庭,但對孩子品行的影響,家庭教育十分重要。模仿是孩子的天性,行爲習慣的養成,大部分就是模仿得來。《規則》中對懲戒權的適用範圍就是在學生的行爲上,要讓孩子改掉不良的行爲習慣,是長期的過程,需要學校、家庭的共同引導,長期督促。孩子受到適當的懲戒,家長也不必要心痛,成長的過程,不可能只有鮮花,你不可能爲孩子擋住所以的風雨。教育只有寬嚴相濟,有獎有懲,孩子才能在人生的路上不偏不倚,健康向前。家校良好的合作纔是教育最美的風景。

中小學懲戒心得體會5

20xx年12月2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訓練部令第49號令頒佈的《中學校訓練懲戒規章(試行)》,像黑夜裏的一道閃電,照亮了前方坎坷的山路。

站在學校管理的層面,可以猛烈的感受到國家對於訓練的重視,尤其是對於學校規範辦學和制度建設提出的接地氣的要求:學校應當結合本校同學特點,依法制定、完善校規校紀,明確同學行爲規範,健全實施訓練懲戒的具體情形和規章。

這既是給了訓練人一把尚方寶劍,也是給了每一位老師一頂緊箍咒;懲戒規章也是給家長的一把愛護傘,是促進家校共育的一盞指明燈。每一個家庭都對自己的孩子寄予厚望:成龍成鳳,光耀門楣;每一位老師更是對自己的同學傾注心血:學有所成,爲國爭光。訓練懲戒規章的制定無疑爲我們的家庭和學校又搭建了一道溝通和溝通的橋樑,一起制定一起遵守一起守護,爲同學的成長撐起一片蔚藍的天空。

懲戒權不等於上方寶劍,不代表我們就可以爲所欲爲。我們要進一步提升職業道德素養,深化學習相關法律法規,進一步明確訓練懲戒權的使用範圍、使用程度,將訓練懲戒權與未成年人愛護有機結合起來,嚴格遵守相關法律法規,不觸碰法律紅線和道德底線。在使用懲戒權時,儘量與學校、家長親密協作,虛心接受學校、家長、社會的監督,讓訓練懲戒最終經得起訓練規律和訓練實踐的雙重檢驗。千萬莫讓重回手中的教鞭損害了同學,也損害了自己。懲戒的目的最終在於“戒”。懲戒是要讓同學清楚哪些是錯誤的行爲,堅持效果導向,多從心靈上感化,時時處處體現人文關懷,爭取在愛的氛圍中,達成懲戒的訓練效果。

始終以來,隨着各界對懲處同學的關注,很多老師產生了不敢管同學的現象,同學紀律和素養在漸漸下滑。懲戒規章的`提出,很好的解決了這一現象。當有同學違規違紀時,老師可以針對不同狀況作出不同的處理方法,而不是通過體罰和變相體罰來解決。這同時也在規範老師的一言一行。我們老師和同學之間形成正面的良好的協調關係時,我們的訓練纔會得到進展。但是同樣的訓練也是學校和家庭的共同責任,離不開家長的支持和協作。這就體現了家校合作的重要性。這是一項長期而困難的任務,需要我們共同的努力。

中小學懲戒心得體會6

謝軍

《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的正式實施,給了教師一劑強心劑。從“不敢管”“懶得管”到“應當管”“適度管”,這是好的現象,是教育改革浪潮中師生關係發生改變的必然。《規則》將教育懲戒分爲一般教育懲戒、較重教育懲戒和嚴重教育懲戒三類,並且對每一類懲戒的具體操作行爲都作了明確規定,這是必然的,必須的。應當知道的是,教育懲戒與體罰和變相體罰是不同性質的行爲,《規則》劃定了教師行爲紅線。教師要根據《規則》要求在實施教育懲戒時做出甄別,可以看出,這是教師的“如意棒”,也是教師的“緊箍咒”,教師還是要一如既往的精心、靜心投入到教育教學工作中,繼續保持自己的教育戰略定力和教學張力。

黃玲玲

懲戒教育有存在的必然性,但是應該以不傷害學生身心健康爲基礎,以尊重學生的人格爲前提,及時與家長溝通,在理解中達成教育共識,贏得家長的理解與支持。同時懲戒教育要因材施教,做到剛柔相濟、張弛有度,可將懲戒教育與賞識教育、激勵教育同步進行。讓學生在賞識的陽光下,自信而快樂地成長,讓學生在懲戒的風雨中承受挫折,學會堅強,走向成熟,從而使學生心理更健康、人格更健全。立國之本乃教育,希望學生和家長體諒教師工作的不易,支持教師的工作,我相信,隨着大衆對教師工作的理解與支持,教師們能夠更好地一顆心點亮另一顆心,用赤誠之心點亮學生的感恩之心,也盼教師們能夠運用好手中的戒尺,讓懲戒有尺度、有溫度!

項萬娟

基於兒童立場,學生有犯錯或違反課堂教學的不當行爲,教師有懲戒學生的權利,但是懲戒需有度——適度和溫度。根據具體學情和事情對待,教師應恰當的引導教育,讓學生意識到錯誤的同時,給予學生改正的機會,不能借此大肆貶低學生,傷害學生自尊。對於行爲嚴重惡劣的學生,希望家校育人合力、合作管理,家長的支持,能讓孩子改正的決心和態度更高效。讓我們的孩子向善、向上、向好、向陽成長!

鞠裏

教育懲戒的實施最根本的目的是對學生進行教育,對學生的一些不合規範的行爲予以矯治,更有利於學生的自身發展和進步,教育懲戒非常具體的指出哪些行爲是應該進行懲戒的,需要老師規範的,並且詳細指導了教師應該怎麼做,對於日常處理學生問題很有指導幫助,並且有法可依。相信這些規範會更好的促進家校共育,讓教育更有溫度,讓教育環境更加完善。

樑爽

“矩不正,不可爲方;規不正,不可爲圓。?”適當的懲戒可以讓學生及時改正錯誤,養成更好的行爲習慣。教育懲戒權是把雙刃劍,利用得好,可以培養學生更加健康的人格,但利用得不好,也會給孩子帶來創傷。《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試行)》施行,教師、家長也需要共同努力,學法、懂法、守法,嚴格執行教育懲戒程序。期待,“教育懲戒”可以爲教學工作帶來新氣象。希望每一位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養成良好的品質,成爲一個堂堂正正、頂天立地的人,希望這把戒尺能使孩子有一顆敬畏之心,敬畏家長、敬畏老師、敬畏知識,與家長攜手,人人出彩、個個發光!

程煒

教育懲戒權雖讓教師對學生的錯誤可以採取適當的批評和懲戒,但這些只是教育的一種手段不是目的,我們要做的'還是讓孩子們感受到愛,教育的最好方式還是用愛潤物細無聲的滋潤着孩子的心靈。教育懲戒是在以人爲本,關愛學生的原則上,以幫助學生改正錯誤爲目的而採用的適度批評和教育。在平時的工作中,要講究方式方法,一定要做到恰到好處,努力營造和諧的師生關係,才能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鄭怡

一個國家要健康有序的發展,離不開護國之軍、救人之醫和育人之師的同心同德同舟楫。新實施的法律法規是對教育者行爲的約束和規範,羅翔曾說法律是對人最低的道德要求。作爲一名教師,不僅要自覺遵守法律法規的要求,更要心中有丘壑,眼裏存山河,真正爲孩子的健康成長搭橋鋪路做好引航教育。

劉軒軒

通過這次學習,讓我知道了教育是循序漸進的,是需要“耐心”“感化”“引導”“說服”的。教育懲戒權的意義主要在於教育,而非懲戒,因此,教育懲戒的目的是更好地促進學生成長,而不是把學生治服。當學生犯錯誤時教師一定不要在自己情緒激動憤怒的情況下進行,教師一定要冷靜下來,教師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這樣處理事情纔會理智,才能夠把握住分寸,不至於造成不良的後果。規則制定以後我相信在學校,社會還有家庭的共同努力下,學生會更好的去主動學習,學生會在學校裏健康茁壯的成長。

查萍萍

《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試行)》3月1日正式試行,在學校安排下,認真學習其中的條例。雖然條例已試行,但“懲戒”的權利和方法我們還要深究。作爲新時代的老師,尤其在“十不得”規定下,我們不能談“罰”色變。教育過程中,過分的賞識、表揚和鼓勵,以及對孩子錯誤視而不見的做法,實際上是一種變相的溺愛,給予我們教師適當的懲戒權,對孩子、學校、家長和社會都是有利的。當然懲戒不是教育目的,它的存在並試行,是基於教育和轉化違紀違規的學生,樹立健全的人格,然而如何用好這把雙刃劍呢?所謂親其師才能信其道,我認爲懲戒和關懷要並重。教師在實施教育懲戒時必須要善用教育懲戒的能力,要能夠理性對待懲戒的過程,不能感性的,任性的使用權利,要把握好尺度。對於懲戒的內容,雖然條例有所規定,但應該因“班”施教,因材施教,對於懲戒內容,也要學校,家長,孩子達成共識,建立清晰的班級“度”的標準。

中小學懲戒心得體會7

心存大慈大悲,舉起戒尺

一場足球比賽要想精彩紛呈,除開選手高超的球藝、觀衆們的文明行爲看比賽,還必須裁判員的精確稽查。恰好是裁判員對淘汰賽規則的嚴格遵守,纔可以確保場中選手最好情況的充分發揮,該吹哨子時就吹哨子,該亮牌時就亮牌,乃至能夠罰下去。懲罰剛好是爲了更好地讓賽事更精彩紛呈。

人生如比賽場,不僅有戰火紛飛的市場競爭,也不缺波瀾壯闊的暗戰,雖不用說是遍體鱗傷、魚死網破,但也就是你爭我搶、百萬雄兵過河。越發充斥着市場競爭的地區,越必須懲罰的存有,沒了標準的參加,一盤散沙,乃至是人心惶惶都無可避免。

時至今日,伴隨着國境的開啓,西方國家的很多教育理念蜂擁而上而入,不但衝擊性了數千年的傳統教育,並且也產生了社會發展觀念的持續發展趨勢。應對各色各樣的教育思想,大家的學界一時間真有一種“亂花漸欲迷人眼”的幻覺,因此賞識教育盛行,“一切爲了更好地學員,爲了更好地學員一切”的宣傳語展現自我在校園內空中,維護小孩的本性變成放任嬌生慣養的託詞,不求回報地愛惜變成“小王爺”們的庇佑傘,發展趨勢的目光變成學員任性妄爲的藉口。戒尺的細聲消散,剛好是專橫跋扈的摩肩接踵;懲罰的`許多人喊打,剛好是忽視標準的肆意生長;老師權威性的顏面掃地,剛好是目空一切的橫行無忌。

在我們感嘆“媽寶男”的問世,在我們哀嘆“啃老”的五花八門,在我們悲傷“精神實質缺少鈣”的無法理喻時,是不是想過,高懸在文化教育頭上的那把達摩克里斯劍的殞落,剛好是許多文化教育怪狀問世的原因。

環顧四周大家的周邊,藐視標準者有之,逃脫責任者有之,心理脆弱者有之……雖然不可以把全部的社會問題都歸罪給文化教育,可是缺少了懲罰的文化教育越來越無力則是不爭的事實。今日的難題青年人,今日的軟弱中老年,今日的蠻橫無理的老年人,多年以前,她們可全是在接納文化教育的少年啊。懲罰並不是全能的,但是沒了懲罰的參加,文化教育變成了慘白的批評,變成了“濫好人”的愛惜,變成了“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混日子。

以前,我們都是那麼厭煩“棍子下出孝子賢孫”的粗魯式教育思想,我們都是那麼厭煩“正人君子”的學究式的師道尊嚴,我們都是那麼厭煩“一日從師終生爲父”的等級森嚴的依附於關聯。因此大家急切地期待擊倒這一切,期待引進西方國家的教育思想,期待用海外的教育理念更新改造大家的文化教育,期待在文化教育上的“破而後立”。殊不知,你方唱罷我出場,看起來熱鬧非凡、奮不顧身,可是無論哪些的文化教育,假如眼裏無“人”,那終究會是一種不成功的文化教育。“物極必反”的古代名言剛好在表明萬事萬物都應“張弛有度”,將全部的懲罰視作“封建社會亂黨”,立即造成的便是“斯文掃地”“標準殆失”。

自然,懲罰並不是文化教育的唯一方式,更並不是文化教育的全能寶物,它僅僅教育方式的一種,我們在認可它的使用價值和作用時,都沒有必需將其青睞到強大的影響力。適當是懲罰的必要條件,失去這一標準,懲罰就很有可能淪爲爲“濫施暴力行爲”,變成“喪盡天良”的代稱。

理想化的教育懲戒應當是啥樣子呢?不由自主想到魯迅先生的老師名言壽鏡吾老先生,想到他手上的那把戒尺,“有,但不常見”,“有”表明了懲罰的存有,“不常見”表明了適當的務必。說到底,教育懲戒的目地沒有處罰,而在以此爲戒,而在立德樹人。

幫我那把戒尺吧,我能把它輕輕地打在進攻犯規學員的手掌心,隨後老師學生會內心相視一笑,有真心實意的關懷,更有嚴格的督查。

中小學懲戒心得體會8

中小學校園,需不需要一把"戒尺"?老師可不可以對學生進行懲戒?又該如何使用?……記者從教育部官網獲悉,教育部近日頒佈

《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試行)》(以下簡稱《規則》)。《規則》第一次以部門規章的形式對教育懲戒做出規定,系統規定了教育懲戒的屬性、適用範圍以及實施的規則、程序、措施、要求等,旨在把教育懲戒納入法治軌道,更好地推動學校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和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規則》首次對教育懲戒的概念進行了定義,規定教育懲戒是"學校、教師基於教育目的,對違規違紀學生進行管理、訓導或者以規定方式予以矯治,促使學生引以爲戒、認識和改正錯誤的教育行爲",明確教育懲戒不是懲罰,而是教育的一種方式,強調了教育懲戒的育人屬性,是學校、教師行使教育權、管理權、評價權的具體方式。《規則》強調,實施教育懲戒應當遵循教育性、合法性、適當性的原則,"符合教育規律,注重育人效果;遵循法治原則,做到客觀公正;選擇適當措施,與學生過錯程度相適應"。

《規則》指出,在確有必要的情況下,學校、教師可以在學生存在不服從、擾亂秩序、行爲失範、具有危險性、侵犯權益等情形時實施教育懲戒。同時,根據程度輕重,《規則》將教育懲戒分爲一般教育懲戒、較重教育懲戒和嚴重教育懲戒三類。一般教育懲戒適用於違規違紀情節輕微的'學生,包括點名批評、做口頭或者書面檢討、增加額外教學或者班級公益服務任務、一節課堂教學時間內的教室內站立、課後教導等;較重教育懲戒適用於違規違紀情節較重或者經當場教育懲戒拒不改正的學生,包括德育工作負責人訓導、承擔校內公共服務、接受專門的校規校紀和行爲規則教育、被暫停或者限制參加遊

覽以及其他集體活動等;嚴重教育懲戒適用於違規違紀情節嚴重或者影響惡劣,且必須是小學高年級、初中和高中階段的學生,包括停課停學、法治副校長或者法治輔導員訓誡、專門人員輔導矯治等。

《規則》強調,教育懲戒與體罰和變相體罰是不同性質的行爲,明確禁止了七類不當教育行爲,劃定教師行爲紅線,規定了對越界教師的處罰方式,方便各方監督。同時,《規則》也強調學校應當支持、監督教師正當履行職務,維護教師合法權益,教師無過錯的,不得因教師實施教育懲戒而給予其處分或者其他不利處理。《規則》還明確了教育懲戒的相關救濟程序,並鼓勵充分發揮家長在學生管理中的作用,形成育人合力。

《規則》將於20xx年3月1日起實施。下一步,教育部將積極指導推動各地、各校貫徹落實《規定》,依據《規則》健全教育懲戒的實施、監管和救濟機制,讓學校、教師會用、敢用、慎用教育懲戒,讓家長、社會理解、支持、配合學校、教師教育和管理,共同營造良好教育生態。

中小學懲戒心得體會9

教育懲戒,施之有度

班級遲到現象可謂是一個最常見的班級問題,如何能夠遏制住這一現象,想必無數個班級想了無數個辦法。而某班的班主任針對這個問題提出了這樣的規定:無正當理由遲到需要罰站,且以遲到的時間長短來決定罰站的時間。

這一做法看似能夠有效防止學生遲到,但這沒有針對問題,且弊大於利。

學生的心裏成長對學生的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而在以遲到一分鐘罰站十分鐘的規定裏,一分鐘可能換來十分鐘的心裏摧殘。作家三毛在上學時就受到老師嚴重的懲罰,導致心裏受到摧殘從而患上心理疾病,從疾病走出來花了很長的時間和精力。所以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是在教育的過程中要特別注意的。那些在罰站的過程中受到的多少冷眼和嘲笑,都是非常不利的。

行動要以結果的成效爲目的。在罰站的這個懲罰中,並不能帶來實際的作用。雖然是罰站了,但學生不會意識到遲到這是個不好的習慣,心得體會範文只會機械地認爲遲到就應該罰站,這樣不僅不能從源頭上解決遲到問題,更不利於學生好習慣的養成以及正確觀念的形成。周而復始,學生是因爲懼怕罰站而不遲到,但依舊是沒有形成正確的時間觀念,這就失去教育初衷了。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在古時有教書先生戒尺懲戒,揮鞭教育。當學生有什麼做的超出規矩的行爲時,適當的懲罰是可行的。在中央頒屬的`相關文件中,明確提出了“教育懲戒”一詞,是爲幫助學生改正錯誤、以懲罰爲特徵的一種教育方式。都是在實施的過程中,“懲戒”的輕重標註是什麼?什麼樣的懲戒纔不損害學生的身心健康?這些都需要教育機構、學校、班級以及從事教育事業的每一個人多深入思考的。

教育就是把一個個小幼苗澆灌、培育成參天大樹的過程。正所謂:“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一個好的教育方式對學生的影響是潛移默化、持久深遠的。以百年樹人之心培育學生,雖然路程曲折漫長,但從細微處入手,從小小的班級開始,適當施懲戒,獎罰並行,終會成就參天的樹林。

中小學懲戒心得體會10

這份由教育部保駕護航的徵求意見稿,終於落實了廣大教師與家長期盼已久的心願——

爲教育撥亂反正。

再一次證明了——好的教育,必然是寬嚴相濟、獎懲分明的;好的老師,必然是管教同步、嚴慈同體的。

成就孩子最好的方式,必然是家長不護短,老師不姑息,一起爲了孩子的教育而發力!

01今天老師退一小步,明天孩子掉一大步

在網上看到一個帖子。

一個媽媽發帖求助,說老師不管她孩子了,該怎麼辦?原來,她孩子學習一向不自覺,成績不好,老師爲了幫孩子提高成績花了很多心思。上週,老師因爲孩子沒做作業,讓他留下來補做。家裏的老人知道了,直接跑去學校鬧了一場,罵得老師都哭了。這下好了,老師也不管孩子了,急壞了他媽媽。

帖子下有網友評論:

“老師心裏都有陰影了,真是逼着老師不管。”;“這得多傷心啊!任何一個老師都不敢管了。”確實,家長的無理取鬧,有可能逼得老師不管孩子。

每個老師的初心都是爲了孩子好,給他們上課、批改作業、輔導功課等等,都儘可能發現孩子沒學好的地方,幫他們鞏固。老師不僅是孩子學習上的良師,更是孩子生活中的守護者,噓寒問暖,規範行爲,德育教導,樣樣到位。

然而,現在的老師卻被逼得一再對孩子讓步。打比方說,有學生推倒了另一個學生,老師該怎麼做?從前的老師想都不用想,直接批評,讓孩子知道推人是不對的。

現在的老師,卻是三思而不能行。

管吧,又怕傷了孩子的自尊心,回去找家長告狀。不管吧,萬一孩子下次在馬路橫衝直撞,危及生命怎麼辦?對孩子的不斷讓步,正在逼得老師節節敗退。如果教育只是爲孩子開脫,那最終受害的只會是孩子。如果家長捨不得管孩子,學校不敢管孩子,最終能管的就只有監獄了。社會的最後一道防線就是教育,千萬不要輕易向孩子讓步。

02老師再不管,熊孩子就沒救了

前段時間,一條“小孩故意把孕婦推倒”的新聞刷屏。問他爲什麼這麼做,小孩竟然回答:“我看電視上孕婦摔倒會流產,所以我想看看她會不會流產。”多麼可怕!

正因爲沒人管好孩子,孩子越來越任性,想做什麼就做什麼。他們尚且沒有正確的規則、道德、法律意識,對於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其實是不清楚的。憑着“好玩”二字,差點害死了兩條生命,這就是縱容孩子的代價。不管是在家庭教育中,還是在學校教育中,教育都不應縱容,不能自由散漫。

在大部分孩子眼裏,好老師的標準是這樣的:要求儘量寬鬆,不會板着臉批評自己;作業佈置得少,就算不做也沒關係;什麼事情都向着自己,絕對不會跟家長告狀……

事實上,如果孩子遇到這樣的`老師,那纔是教育的悲劇。隔壁班班主任是個相當綿軟的老師,她對學生很好,經常買禮物送給學生。有時候學生沒做作業,或者違反紀律,她本想好好批評,結果學生一撒嬌她就訓不下去了。年底的時候,學校對這個老師做了停職處理,讓她回家反思。

原因是她班裏的學生闖禍太多,已經有5名學生被記過,甚至有學生在校外打架鬥毆。難怪有人說,老師手中有戒尺,講臺上有教鞭,才能教好孩子。

教育應該是嚴肅的,甚至,應該是嚴格的。不對孩子的學習落後寬容,他們纔會認真學習,一點點把成績提上來。不對孩子的違紀犯規寬容,只有從小規範了孩子的行爲,他們以後纔不會犯更大的錯,闖更大的禍。

教育最可悲的現象:孩子無法無天,老師不敢管,家長捨不得管,將來社會管!

03老師不放棄孩子,是孩子最大的福氣

校園之外沒有溫室,長大之後沒有兒戲。現在的孩子都是“小皇帝”、“小公主”,家長捨不得打,捨不得罵。從小活在蜜罐裏的孩子,只會變成溫室裏的花朵,缺乏對世界的認知,缺乏對他人的理解,缺乏到達目標的堅持,缺乏對抗挫折的能力。

我們沒有控制、抑制和約束好孩子,一味以愛的名義對他們讓步,這樣的教育是不對的。

這樣的孩子,是不會有前途的。

從教多年,我至今記得一位家長是如何配合老師的。

她最初很不滿我的嚴格,因爲她女兒每次回家後都抱怨,說老師今天又罰她了。於是,她直接找到了我。我向她解釋,她的女兒丟三落四,有時忘了帶作業,有時忘了帶課本。我說:要是現在慣着孩子,她將來工作了,丟了公司的機密文件,誰來負責呢?家長沉默了很久,終於答應配合我一起糾正孩子。

在學校,若她女兒再次忘帶作業課本,那我就罰她坐一天“飛機位”。在家裏,她每天都提醒女兒清點作業課本,第二天出門前也要重新檢查一遍。慢慢的,她女兒再也不會忘帶東西,在學習上也變得更加細心。

好的教育一定是以最恰當的方式,把孩子引向更好的路。老師不會放棄任何一個孩子,但家長也要配合,才能更好地教育孩子。

孩子不愛學習,我們不能慣着他,一定要弄清楚原因,然後引導他們重新愛上學習。現在還不好好學習,以後就來不及了。孩子經常闖禍,我們不能不當一回事,該批評就批評,該懲罰就懲罰,一定要讓孩子知錯就改。

孩子在12歲之前的成長十分關鍵,不要等到孩子變“壞”才補救,那隻會讓你後悔莫及。正如劉濤所言:對孩子不能一味遷就,必須要有一個管得住他的人。老師不怕狠心,老師也希望成爲那個管得住孩子的人,但千萬別讓老師寒心。

04教育少不了愛,更少不得懲罰

沒有哪個孩子一生下來就無法無天,每個“熊”孩子的背後,都站着溺愛的家長。教育除了愛,更不可缺少的是管教,或者說是懲罰。電影《老師·好》中的苗老師,正是傳統意義上的好老師。

他看到有女學生抹口紅,當即拿着紙巾給她擦掉;他發現有男學生抽菸,就罰他們站一整天;他看到有學生彆着斧頭當“混混”,立刻將他趕出了教室……

正是這麼一個大膽管學生的老師,讓“混混”變成了有志青年,讓抽菸喝酒打架的學生變成了善良勇敢的好學生,讓上課愛偷看小說的學生變成了講臺上的教師……

那時候大家才明白,原來管你最嚴的老師,愛你最深。愛的教育,不是萬能的。對於一個紀律散漫、不思進取、無心向學的學生,單純用愛去感化,只會顯得教育蒼白無力。

唯有動用上管教與懲罰的力量,孩子才能明辨是非對錯,知道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著名教育家馬卡連柯說:“沒有懲罰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只有懲罰,才能讓孩子學習進步;只有懲罰,才能讓孩子敬畏規則;只有懲罰,才能營造尊師重教的社會氛圍。

愛和懲罰,是教育中必不可缺的兩條腿。戒尺教育源遠流長,從春秋時期的孔子開始,懲罰就已經是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好的教育離不開必要的懲罰,沒有懲罰的教育就不是完整的教育。

希望所有家長都能明白:若把縱容孩子視作愛,那麼,老師其實不愛孩子。老師的愛,必然是寬嚴並濟、獎懲分明的;老師對於教育的信念,從來不曾改變。老師的良苦用心,全都融合在對孩子的“教”與“管”中。

中小學懲戒心得體會11

《中小學教育懲戒規章》的正式實施,給了老師一劑強心劑。從“不敢管”“懶得管”到“應當管”“適度管”,這是好的現象,是教育改革浪潮中師生關係發生轉變的必定。《規章》將教育懲戒分爲一般教育懲戒、較重教育懲戒和嚴重教育懲戒三類,並且對每一類懲戒的詳細操作行爲都作了明確規定,這是必定的,必須的。應當知道的是,教育懲戒與體罰和變相體罰是不同性質的行爲,《規章》劃定了老師行爲紅線。老師要根據《規章》要求在實施教育懲戒時做出甄別,可以看出,這是老師的“如意棒”,也是老師的“緊箍咒”,老師還是要一如既往的精心、靜心投入到教育教學工作中,繼續保持自己的教育戰略定力和教學張力。 黃玲玲

懲戒教育有存在的必定性,但是應該以不損害學生身心健康爲基礎,以敬重學生的人格爲前提,準時與家長溝通,在理解中達成教育共識,贏得家長的.理解與支持。同時懲戒教育要因材施教,做到剛柔相濟、張弛有度,可將懲戒教育與賞識教育、激勵教育同步進行。讓學生在賞識的陽光下,自信而快樂地成長,讓學生在懲戒的風雨中承受挫折,學會堅強,走向成熟,從而使學生心理更健康、人格更健全。立國之本乃教育,希望學生和家長體諒老師工作的不易,支持老師的工作,我信任,隨着大衆對老師工作的理解與支持,老師們能夠更好地一顆心點亮另一顆心,用赤誠之心點亮學生的感恩之心,也盼老師們能夠運用好手中的戒尺,讓懲戒有尺度、有溫度!

中小學懲戒心得體會12

爲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保障和規範學校、教師依法履行教育教學和管理職責,保護學生合法權益,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全面發展,教育部研究制定了《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試行)》。通過學習該規則,我感受到了國家對中小學教師的高度關心,對中小學教育的高度重視,也讓初上講臺的我對“有尺度、有力度、有溫度”的教育教學充滿信心和期待。

教育性懲戒的必要性

自踏入“教育”大門的第一步,老師就告訴了我教育到底是什麼:教育是有目的地培養人的社會活動。這裏的“目的”是指把學生培養成德、智、體、美、勞各方面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於是,我肩負着重大的使命、懷揣着極大的夢想走向學校,期待着在祖國“花朵”的成長中注入必要的力量。

可我又遲疑了、茫然了、不知所措了,因爲講臺上的“三寸不爛之舌”怎麼也抵不住個別孩子的“無所畏懼”,因爲語重心長的教誨在電子遊戲面前是多麼的不堪一擊。一次次調整、一次次讓步在一次次沖刷着曾經老師向我傳授的知識和信仰,甚至我開始懷疑“如此脆弱的‘花朵’怎能挑起建設祖國的大任?”可這不正是在質疑聲中長大的90後的我們所曾遇到的境地嗎?是的,我不能以偏概全。

可是就這樣算了嗎?那些放棄學習的、沉迷遊戲的孩子們也終將長大成人,終將爲人父母,他們和每一個孩子一樣,應當享受學習的機會。可老師拿不起“戒尺”,也不敢拿,因爲不知何時“教育懲戒”被社會輿論妖魔化了,凡是拿着戒尺的老師都好像變成了“惡魔”。大家不得不戰戰兢兢,小心翼翼。

這不是社會輿論的勝利,這是完整教育的缺失。教育懲戒本就屬於教育管理的一種方式,我們不應將簡單粗暴的“懲戒”與教育性的“懲戒”畫上等號,這是不科學的,是愚蠢的。我們要相信我們的孩子沒有那麼脆弱,我們要相信我們的老師沒有那麼無知。《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試行)》的`實施,不是“撒手鐗”,也不是“緊箍咒”,只是在爲我們健康的教育保駕護航。

積極管教與教育懲戒

近來,社會上出現的教育暴力案件讓大家人心惶惶,一些不明就裏的人更是把矛頭直指一線教師羣體。殊不知,每當我們看到這些案件,心裏比誰都不是滋味,痛恨那些“暴力分子”怎麼捨得將這麼大的惡意施加在那些朝夕相處的花兒一般的孩子身上的同時還要自舔被強加罪名的傷口。所以,當我看到有些老師對《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試行)》的實施避之不及時,更是難過。

我們不應該因爲誰說得多,誰說得聲音大,就聽誰的,就去怕誰。我們要找到正確的事情,然後風雨無阻地去堅持。人是如此,老師更是。

如上文所說,“教育懲戒”並不等同於“懲戒”,更不等同於“體罰”,它只是教育的一部分,屬於教育這門藝術中靈活的一部分。正是因爲靈活,我們就更要把握好它的尺度和力度,讓它發揮溫度。

在教育中,我們可以通過“積極管教”和“教育懲戒”這兩種手段來培養學生的良好品格。當學生存在違規行爲時,老師可以選擇合適的方式來糾正這一行爲,可以是“正面教育”,可以是“批評教育”,也可以是“教育懲戒”。不過,當我們使用“教育懲戒”時,一定要與“積極管教”相結合,對孩子進行教育性的引導。“教育懲戒”不是最終目的,只是達成目的的一個手段而已。

總而言之,我非常支持《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試行)》的實施,也將實際踐行這項規則,並將其視爲對學生受教育權、教師教育權和教育完整性的保護。

中小學懲戒心得體會13

規範教育懲戒,營造良好育人環境。

近年來,教師因懲戒過度甚至對學生造成傷害的事件屢見不鮮,更因爲媒體輿論的發酵備受社會關注,引起羣衆廣泛熱議,成爲社會的熱點話題。

長期以來,由於教育懲戒的不規範,部分教師在面對擾亂課堂紀律、校園霸凌等情況時,有的老師袖手旁觀、放任不管,助長不正之風;有的老師簡單粗暴、過度懲戒,損害學生的身心健康,這不僅影響了正常的教育環境,更是違背了教育工作本身的初衷。因此,規範教育懲戒,營造良好的育人環境,任重而道遠。

規範教育懲戒,正面引導是基礎。由於部分家庭對孩子的過分溺愛,部分家長對學校懲戒教育非常排斥,造成教師因擔心受到師德規範處罰,而面對違規學生時不敢管、不能管的窘境。因此,應當及時轉變教育觀念,加強正面宣傳引導,讓社會、家庭、學校多方達成共識,正確認識到規範教育懲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教育的功能是全方位的,教育的形式也是多種多樣的,教育的手段應該是富有成效的。懲戒教育是教育的一部分,這是毋庸置疑的。對於一個教師,如果看到學生有問題不去教正,實際上是不負責任的。不履行職責做一個“佛系”教師,並不是教師的初衷,之所以這種情況普遍存在,正是我們的教育應該深刻反思的。如果任由教師的教鞭被束之高閣,懲戒教育被當作師德問題對待,貽害的'是教育,耽誤的下一代,毀壞的是民族的未來。

懲戒是教育不可或缺的部分。通過懲戒教育可以讓學生知道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賞識教育與懲戒教育並不相悖,獎懲分明才更有利於學生心理健康成長。懲戒教育是一門藝術,它與體罰有着本質不同。懲戒是以教育學生向善爲目的,體罰是以傷害學生身心爲目的。

規範教育懲戒,完善細則是保障。以往由於一些程序性的規定不夠嚴密和規範,甚至有所缺失,影響了教師正確地行使教育懲戒權。爲使讓教師在真正意義上實現敢管、能管、善管,教育部於20xx年12月23日頒佈了《中小學生教育懲戒規則(試行)》,明確教師對學生的管理和教育義務,及時完善、規範教育懲戒的相關細則,明確教育懲戒的範圍、程度、形式。《規則》的出臺,給學校、教師都吃了一顆定心丸,讓教師會用、敢用、慎用教育懲戒,讓家長、社會理解、支持、配合學校、教師教育和管理,共同營造良好的教育生態環境。

規範教育懲戒,師德建設是關鍵。“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這是我國教育家陶行知的至理名言,也是他一生的真實寫照。陶行知先生“四顆糖果”的故事感動過無數人,先生在校園看到一個男生用泥塊砸自己班上的男生,當即制止了他,並令他放學時到校長室裏去。放學後,陶行知來到校長室,這個男生已經等在門口準備挨訓了。可一見面,陶行知卻掏出一塊糖果送給他,並說:“這是獎給你的,因爲你按時來到這裏,而我卻遲到了。”男生驚疑地接過糖果。隨之,陶行知又掏出一塊糖果放到他手裏,說:“這塊糖也是獎給你的,因爲當我不讓你再打人時,你立即就住手了,這說明你很尊重我,我應該獎你。”男生更驚疑了,他眼睛睜得大大的。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塊糖果塞到男生手裏,說:“我調查過了,你用泥塊砸那些男生,是因爲他們不守遊戲規則,欺負女生;你砸他們,說明你正直善良,有跟壞人作鬥爭的勇氣,應該獎勵你啊!”男生感動了,他流着眼淚後悔地說道:“陶校長,你打我兩下吧!我錯了,我砸的不是壞人,而是自己的同學呀!”陶行知滿意地笑了,他隨即掏出第四塊糖果遞過去,說:“爲你正確地認識錯誤,我再獎給你一塊糖果,可惜我只有這一塊糖了,我的糖完了,我看我們的談話也該完了!”

這則故事,爲什麼如此打動人心?我以爲就在於先生不僅擁有愛心,而且擁有教育的智慧,在看到男生用泥巴砸其他的同學時,沒有采用簡單粗暴的辦法打罵,而是搞清孩子犯錯誤的內在原因,用自己的愛心深入孩子的內心世界,用愛心與智慧給孩子一個走出錯誤與尷尬的臺階,讓他感受到教育的寬容與善良。很多時候,和風細雨的教育比雷霆萬鈞的方式更有力量。我們常說的“潤物細無聲”的教育,大抵就是如此吧!

當然,好的教師,也不是盲目的鼓勵和寬容,更不是一味的嚴厲,必然是管教同步、嚴慈同體,讓學生有一顆安靜的心,快樂的學習,健康的成長

真正實用管用有用的教育一定是要承認教育不是萬能的,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敬畏教育、規矩教育,這些構成了教育的原生態。在當今教育生態條件下,把“戒尺”請回來,可以做的事情,作家魏巍《我的老師》中蔡芸芝先生的做法可以借鑑:高高舉起輕輕放下。高高地舉起,以示懲戒,解決不敢管、不願管的問題;輕輕地放下,絕不要破戒,決不可輕易落到學生的身上,更不可以噼裏啪啦,左右開弓,千萬不要找來不必要的麻煩。每一位老師都要知道,保護自己和保護學生一樣重要。

中小學懲戒心得體會14

班級遲到現象總是屢禁不止,老師不得已實行“無正值理由遲到,遲到一分鐘,在教室內罰站格外鍾”的措施。我認爲,這種適當的懲處是正確且應當的。

訓練懲戒指老師依據肯定規範,以不損害同學身心健康爲前提,以懲處爲特徵的一種訓練方式。老師將遲到的同學以遲到一分鐘,罰站格外鐘的形式懲處同學,這並沒有違反訓練懲戒的標準:其一,罰站不會影響同學的身心健康,其旨在制止同學的遲到行爲,掛念同學改正錯誤。其二,在教室中罰站是在不損害同學自尊心的前提之下,使同學的恥辱心受到肯定衝擊,會使同學迫於恥辱而改正自己錯誤。正所謂“不知恥,無以正”,就是如此。

適當的懲處能夠訂正同學的錯誤行爲,但並不是全部的的懲處都是正確的。當今,有的老師體罰同學,這種現象屢見不鮮,或許是由於他們曲解了“嚴師出高徒”這種理念,讓同學在超出其體能範圍內跑步,在走廊等同學衆多的地方讓違規同學提着水桶扎馬步。這種教罰已經違反了訓練懲戒的理念,甚至會危害同學的身體健康,損害同學的自尊心,雖然達到了維護紀律的目的,但這只是用體罰來使同學畏懼,更精確地說是馴化同學,而不是教化同學,這是萬萬不行取的。

適當的懲處應因人而異,孔夫子曾說過“因材施教”,而懲處同學也應當“因人行罰”。有的'同學,不當心犯了錯,不應進行過重的懲處,否則會打壓到這種同學的樂觀性,使得他們“破罐子破摔”,這是不正確的。但有的“頑固分子”,屢教不改,適當地加大懲處力度也未嘗不行。假如對於一個頑固的同學,不加大力度訂正他,就鋪張了訓練懲戒的存在。

懲處,是爲防止一個人走向不行訂正錯誤的最終的防線,但不應當將其死死地收縮,而要留足適度的空間,讓被懲處之人進行自身的救贖,這就是適當的懲處。

中小學懲戒心得體會15

最近中國教育部制訂施行《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試行)》(下稱《規則》),集中體現了“全面依法治國”核心理念,及其我國對教育懲戒難題的高寬比關心和對中華民族下一代的用心關愛,也是我國貫徹落實以德育人基本方針、提升基礎教育品質、執行基礎教育改革的具體措施。

根據努力學習《規則》有關條文內容,教育懲戒是院校、老師履行教育權的一種實際方法,也是其行使權力的集中體現。懲罰並不是目地,秉着立德樹人的大標準,要使學員瞭解和糾正錯誤。

大家做爲家長充足瞭解、適用、相互配合院校、教育教學和管理方法,對標準內容的限定性、可執行性和合理合法沒有質疑。在《規則》要求和受權範疇內,充足徵詢家長建議,相互配合制訂合適學員發展趨勢教育規律的班規或班級公約,確立文化教育懲處範疇和歸類,保證客觀性公平、合理合法合規管理,使老師教育懲戒學員有據可依,並對父母和學員公佈公示公告,也可具有警告提醒的實際效果,解決了教師害怕管、不肯管、不容易管學員這一突顯難題。

下一步,大家將緊密配合院校、教師進行有關工作中,爲更強的執行有關標準搞好充分準備,一同共同奮鬥和睦、個性化和法治化的文化教育綠色生態。

教育懲戒標準(實施),它如同一把戒尺、一根榜樣塑造在哪兒,促使老師可以真真正正地站立起來管理方法學員。在老師地位日益不高的今日,針對這些品質惡劣、道德淪喪的學員給與一定的處罰,讓她們瞭解有一些道德底線是不可以碰觸的。

教育是由淺入深的,是必須“細心”、“影響”、“正確引導”、“說動”的。教育懲戒權的實際意義關鍵取決於文化教育,並非懲罰,因而,教育懲戒的目地是能夠更好地推動學員發展,而不是把學員治服。也有一句話,學員犯點不正確是很一切正常的,這就必須老師的'文化教育和正確引導。假如一個老師能走入學員心裏,讓學員真真正正服你,那麼,這一老師也不用用教育懲戒權來給自己練膽。

每一位老師也是某一小孩的父母,期待父母和校領導互相信任、相互配合一同把一個個小小苗灌溉、培養成一棵大樹的全過程。正所謂:“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一個好的教育方式對學員的危害是耳濡目染、長久長遠的。以百年樹人的心培養學員,儘管路途坎坷悠長,但從細處下手,從小小班集體逐漸,適度施懲罰,獎罰分明並行處理,終究會造就叄天的山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