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演講稿 > 愛糧節糧從我做起的演講稿

愛糧節糧從我做起的演講稿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6W 次

演講稿是在一定的場合,面對一定的聽衆,演講人圍繞着主題講話的文稿。在社會發展不斷提速的今天,我們可以使用演講稿的機會越來越多,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演講稿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愛糧節糧從我做起的演講稿,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愛糧節糧從我做起的演講稿

愛糧節糧從我做起的演講稿1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知道明天是什麼日子嗎?是“世界糧食日”。爲什麼要在每年的10月16日設立這樣一個節日呢?很顯然,是呼籲我們每一個人都要愛惜糧食,節約糧食。所以,我今天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愛惜糧食,從我做起》。

先請同學們和我一起背誦一下《鋤禾》這首古詩。《鋤禾》——預備起!“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大家背誦得很好!這首詩我們早就學過了,都知道農民伯伯種田很辛苦,我們要愛惜糧食。因爲,一粒粒糧食從播種到收割,再加工成成品糧,至少要經過20道工序,這中間包含了農民伯伯多少辛勤的勞動呀!可以說,每一粒糧食都浸透了農民伯伯的心血和汗水。

有的同學可能認爲,我們現在的生活條件好了,浪費一點糧食不要緊。但是你們是否知道,世界上還有許多吃不上飯的人們在苦苦掙扎?在全世界範圍,每年有數百萬人民,包括六百萬5歲以下的兒童,死於飢餓。在我國,每年有許多貧困地區、受災地區的老人、小孩沒飯吃,要靠國家救濟,靠大家幫助。由此可見,饑荒已經成爲全球第一號殺手!所以,即使我們的生活條件再好,也不能丟棄中華民族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

無數名人、偉人都是愛惜糧食、生活節儉的典範。北宋時的司馬光雖高居宰相,仍然以節儉爲本,他認爲穿衣能夠抵禦寒冷、吃飯能夠吃飽就足夠了,還教導兒子要“儉樸爲榮,奢侈爲恥”。我們敬愛的周恩來也一貫反對鋪張浪費,他吃飯時,一粒米也不肯浪費,偶爾灑到桌子上一粒米,也一定要撿起來放到嘴裏。

同學們,聽到這裏,請大家想一想:你是否做到愛惜糧食了呢?你有沒有浪費糧食的行爲?在家裏,在學校,你是否將飯菜只吃一部分就倒掉?你是否將吃了幾口包子扔掉?當你這樣做的時候,你是否感到可惜,感到心疼?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同學們,我們應該把愛惜糧食落實到每一天的行動中。不管在家裏吃飯,還是學校用餐,我們都應該不偏食,不挑食,吃多少飯盛多少,不要浪費。這樣做,既符合節約的要求,也有利於我們身體的健康。

同學們,愛惜糧食就是珍惜農民伯伯的勞動果實,而浪費糧食的行爲是可恥的。讓我們從現在做起,從自己做起,從珍惜一粒米開始,養成節儉的.好習慣!

我的發言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愛糧節糧從我做起的演講稿2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國旗下講話的主題是世界糧食日。每年的10月16日爲世界糧食日,旨在呼籲全球共同節糧愛糧。

我想,很多人同我一樣。當聽到“世界糧食日”的時候,會有那麼一瞬時的驚愕。對於高中生,它既不像“法定節假日”一樣會帶給我們假期,也不像“教師節”那樣充滿着溫馨。的確,這會是一個略顯沉重的主題,然而不可否認,“民以食爲天”是亙古不變的真理。

我想,很多人應當同我一樣。從小就熟記“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詩句,也曾在地理課上學過中國的基本國情:狹小的耕地上,養育着十三億的子民。可是,當各地大旱顆粒無收的場景頻頻出現在新聞裏,我們依舊“淡定”,食堂裏,仍然是幾大袋的飯菜垃圾。

我想,很多人應當同我一樣。我們知道節約糧食其實只是舉手之勞。不挑食、不偏食,將自己碗裏的飯菜吃乾淨;不攀比,不虛榮,用簡單可口代替奢華靡費。可是太多時候,我們常說,這些事情不重要,我們要追求“更加重要”的事情。

可是,又有什麼事情的重要性能與“糧食”抗衡?

人類每一項的日常活動,社會每一天的日常發展,都是金字塔的上層建築。而根基,卻是任何事物替代不了的——糧食。古書講“其本亂而末治者否矣。”當我們把上層建築建設的愈來愈精準和完美,這座金字塔倒塌時的破壞也就愈來愈難以彌補。

我們都是一樣的生命。當我們面對一碗可口的米飯,我們是否真正體會過“粒粒皆辛苦”的含義?每一粒糧食,背後都將是中國八億農民的血汗,都將是他們一輩子“背朝黃土面朝天”的命運。

我們都是一樣的生命。面對食堂裏大袋的剩飯,我們又是否想過他們對於生命的意義。中國大地上有多少學生,一週的午飯僅僅是乾冷的饅頭;遙遠的異國又有多少孩子,“吃飽每一頓飯”是他們可望而不可即的夢?

一粒糧食,背後牽掛着的不僅僅是他人的勞動和付出,而是,生命。

想到這些,我們還怎會忍心浪費那一粒糧食?

我們都一樣,我們都是一樣的生命,擁有同等的權利。

我們都一樣,我們都曾經忽略過,我們都曾經遺忘過,但是,同學們,只要我們從現在開始覺醒並付出努力,所有的一切都將變得不一樣。

愛糧節糧從我做起的演講稿3

同學們,10月16日是世界糧食日,今年世界糧食日的主題是:“應對危機,實現糧食安全”,它強調了目前全球10.2億人營養不良的嚴重困境以及在當前蕭條的經濟環境下幫助飢餓人口的必要性。那你們知道世界糧食日的由來嗎?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成立於1945年10月16日,1946年12月成爲聯合國專門機構。到1997年,有成員174個國家和地區。其宗旨是:“改進糧農產品的生產和分配效率”,“改善農村人口狀況”,“幫助發展世界經濟和人民免於飢餓”。1979年11月,第20屆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大會決定將1981年10月16日確定爲首屆世界糧食日。以後每年的這一天都作爲“世界糧食日”在該組織各成員國舉行相關活動,以喚起世界對發展糧食和農業生產的高度重視。

但是,不知道同學們注意到沒有,每次吃飯後的垃圾桶中有多少剩菜剩飯?難道我覺得可惜嗎?同學們可知,在這個世界上,還有那麼多的人處於飢餓之中,到目前爲止,世界上仍然有八億多人口處於飢餓當中,這是一個比整個歐洲人口還要多的羣體。全世界每年有約九百萬人死於飢餓和飢餓引起的疾病,也就是說每天有兩萬四千人,每四秒鐘約有一人因爲飢餓離開人世,而在這當中,有一多半是兒童,換句話說,由於直接或間接的飢餓原因,每八秒鐘就有一個孩子被活活餓死。每位同學包括我在內,捫心自問,這種亂浪費糧食的做法是否是在謀殺生命。

誰也不會忘記祖祖輩輩用汗水演繹了何處黃土不埋人的壯烈,我們也不會忘記,一路上經過的一片片高粱、麥田、綠得誘人,可愛!可是,豐衣足食的我們是否就能夠拋棄艱苦樸素的美德呢?表面上,浪費的只是那麼點微不足道的糧食,實際上,我們愧對了億萬農民辛勤的汗水,作爲時代驕子的我們,我們喪失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啊!在此,我慎重提倡各位同學節約糧食,在出手那一刻想想,能吃八兩不拿一斤。讓我們一起努力,爲中國這樣一個農業大國,爲我們美好的將來,從節約糧食做起。讓“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精神深入人心!我們要開展各種愛惜糧食、節約糧食的主題活動,真正達到《小學生日常行爲規範》得出的"愛惜糧食"的要求!我們每個同學都要從現在做起,要拿出實際行動,爲黨爲國家分憂,把愛惜糧食、節約糧食的活動紮紮實實地開展下去。

愛糧節糧從我做起的演講稿4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糧食是農民伯伯用辛勤的汗水耕作得來的,每一粒糧食都是他們的心血!糧食跟水一樣,是我們的生命之源,是我們每天工作、學習的動力之源。俗話說的好: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所以,我們要改掉浪費糧食的壞習慣,要珍愛糧食,節約糧食,從身邊的一點一滴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

在戰火紛飛的年代,有多少人吃不上飯,還要堅守在陣地和敵人做生死鬥爭,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美好的生活。如今生活富裕了,但也有不少流落街頭的乞丐吃不飽穿不暖。他們那一雙渴望食物的眼睛,是多麼楚楚可憐。而我們如果浪費糧食的話,最終也會造成吃不上飯的後果,所以號召大家節約糧食迫在眉睫。我的身邊就有許多珍惜糧食的人,我們要向他們多學習學習。

我的奶奶今年已經60多歲了,奶奶雖然年齡大,但一直保持着節約糧食的好習慣。比如說一盤新鮮的菜出鍋了,第一頓奶奶先是撐破了肚皮往肚子裏裝,如果實在吃不了,就放到冰箱裏,等第二頓再拿出來熱熱吃,一直是吃了熱,熱了吃,直到菜酸了,奶奶也捨不得扔,最後倒給家裏的雞吃。我常和奶奶說隔夜的飯菜吃了容易得病,但奶奶仍然捨不得扔這些糧食,還教導我們說:“弘弘呀,我們雖然生活好了,但不能忘本呀。在六七十年代,莊稼青黃不接,你的老太爺就是活活餓死的,老太太也是吃樹皮和花生皮才勉強活了下來,那時候要是有這麼一碗白米飯,該有多高興啊,所以你要珍惜糧食,浪費可恥呀!”我一直對浪費這個詞理解很膚淺,聽了奶奶的話,我才明白,沒有了糧食將是多麼的可怕。

在學校有的小學生,餐盤裏總是或多或少的剩些飯菜扔掉。這些糧食都是農民伯伯辛辛苦苦種出來的,在豐收時,農民伯伯想到我們狼吞虎嚥的吃着他們種的糧食該有多麼高興,可如果看到我們把他們的勞動果實扔到垃圾箱內,又會多麼傷心失望埃此時我不禁想起了那首古詩: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同學們,讓我們攜起手來共同節約糧食,像珍惜我們的生命一樣去珍惜它吧。

愛糧節糧從我做起的演講稿5

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是10月14日,兩天後的10月16日是“世界糧食日”。今天我們要討論一下關於愛糧節糧這一話題。

如今,我們的生活水平不斷上升,生活條件也越來越好,我們每餐不僅可以吃到香噴噴的飯菜,父母還會變着花樣給我們做吃的,例如麪包,雞蛋,雞腿,從中可以看出父母對我們的疼愛。但這也導致了我們許多同學身在福中不知福,養成了隨意浪費食物的壞習慣。

同學們,不要以爲我們能吃飽,全世界的人都不再捱餓了。事實上,中國還有20xx萬貧困人口沒有解決溫飽問題,非洲國家的兒童正在遭受飢餓!在非洲,有很多母親爲了讓孩子們忘記飢餓,每天吃飯之前都會燒一大鍋水,然後從路邊撿起石頭放進鍋裏,不停地煮。

孩子們渴望地看着冒着熱氣的鐵鍋,等着開飯,直到他們睡着,這是真的無米之炊,許多當地兒童由於營養不良而處於危險之中。全球營養不良人口數量有史以來首次超過10億,這意味着全球每六個人中就有一人每天捱餓。每年都有人死於飢餓,每五秒鐘就有一名兒童死於食物短缺!世界糧食儲備只能讓人類維持15天,多麼可怕的數字!

嚴峻的現實告訴我們:世界正面臨日益嚴重的糧食危機,我們必須珍惜糧食。

下面來說說一粒糧食的非凡經歷。首先,農民在播種前要經過除草、犁耕、施肥、選種等過程。播種後,從萌芽到成熟,經歷了大量的除草、殺蟲、施肥等過程,農民們在烈日下揮灑着汗水,照料穀物長葉開花,直到穀物飽滿而金黃。農民們要頂着烈日收割、脫粒、曬乾,半年後才能收進糧倉。之後,經過一系列的加工和運輸過程,最後變成了桌上熱氣騰騰的米飯。“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我們怎能忍心浪費糧食呢?

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讓我們從自己做起,從今天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養成熱愛糧食、節約糧食的好習慣,做一個珍惜食物的小衛士!

我的演講到此結束,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