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演講稿 > 2015學生善行伴我成長演講稿

2015學生善行伴我成長演講稿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W 次

  篇一

2015學生善行伴我成長演講稿

家是伴我成長的地方,是我眷戀的港灣。良好的家庭教育,對我們成長起到了重要作用。

小的時候,媽媽給我講着故事伴我進入夢鄉,一個個感恩的故事,一個個善良的故事,在我幼小的心靈裏埋下了“善”這顆種子。爸爸也常教導我,做一個善良,有愛心的人。

在他們的教導下,記得我養過一隻流浪喵,爲流浪貓不幸遭遇傷心難過。也因煩蟬聒聒不休的叫聲去捕蟬,但想到小小卑微的蟬也有它的生命,應尊重它生命的存在,把蟬又放歸於大自然。也曾有一隻小鳥雀無意間飛入我的房間,我很想留下它,與它爲伴,到看到鳥雀孤獨、神情專注地凝望窗外的天空,我的心軟了,明白了鳥的心思,它嚮往飛往天空自由的世界,我要助他一臂之力,輕輕打開窗戶,小鳥試探性地飛出了窗外,獲得自由的鳥兒顯得特別輕快,還回過頭來衝我嘰嘰喳喳的叫了幾聲,以表對我的感謝,我爲剛纔的善行而喜悅。

善言是迷惘徘徊時的一句點化,是低沉無助時的一把攙扶;善良是一種心態,一種寬容與豁達。在生活中,我們要心存善意,寬容待人。曾經我和小朋友因某種觀點不合,或因遊戲順序和規則而爭論不休,父母總是批評我,勸我做出讓步。我很費解他們的做法,覺得他們是非黑白不分,幫助別人與我對立。後來我長大了,明白了父母想讓我做一個寬容待人的人。善行便是無私的愛與幫助。

善行,靠近它,溫暖我。俗語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善行是發自內心的真誠關愛;是懂得與人分享喜悅;是平日裏見面時的一聲聲招呼與問候,一句句讚美;是節假日裏,送上的美好的祝福。我明白這個道理,也踐行着善言善行,和同學相處很愉快,大人們常誇我是個“小大人”,心裏暖暖的。我們要用一顆善良的心去喚醒身邊的人的良知,用善良傳遞善良,讓善良傳遞正能量。

心存善良,心滾燙,情火熱,可以驅嚴寒,掃陰霾。善意產生善行,同善良的人接觸,能開啓智慧,情操變得高尚,胸懷更寬廣,讓善行伴我們成長。

  篇二

兩千年前,孟子把道德不夠好的人統統稱作禽獸。他說:“人之所以異於禽獸者幾希,庶人去之,君子存之。”人和禽獸的很小區別,究竟有哪些?孟子認爲是惻隱之心,羞惡之心,辭讓之心和是非之心。失去這些品質,人就不是人了。

惻隱之心,被孟子排在“四心”之首,足見它之於人,是何等的重要。《三字經》開端的兩句話,即爲“人之初,性本善”,其意是想說明,作爲高級動物,人與生俱來的本性是善良的,是乾淨的。至於隨着逐漸長大,人有可能撒謊,有可能作惡,有可能損人利己,那皆因人之心田,在塵世裏遭遇了滾滾紅塵的污染。

惻隱之心潛藏於人的體內,久而久之,就轉化爲人一種生理與心理上的反應:看見別人流淚,自己的眼圈就潮溼;看見別的生命在受傷流血,自己就肌肉抖顫,心靈抽搐。惻隱之心是人的本能,人的天性。人心不是鐵,不是鋼,更不是頑石,而是一團活着的血肉。血肉的屬性,決定了人心的敏感性與柔軟性。柔軟的人心,才能產生憐憫、同情、愛恨、快樂、沮喪等諸多情緒。其中,憐憫與同情,則是人精神世界裏,最爲鮮亮的一抹翠綠。有了憐憫之心,有了同情之意,人才能趨向善良,才能忘卻一己之得失,去幫助與救助那些身處困境中的旁人。

當然,人原始意義上的“性本善”,並不等於人在漫漫的一生中,

必然踩踏着一條行善之路。人是脆弱的,經不住外在世界拋來的媚眼。於是極易被引誘,被蠱惑,致使人性之善,宛若日益流失的水土,被漸漸蠶食,被漸漸剝離,被漸漸沖刷,露出了或多或少的惡的端倪。鑑於此,無數的先賢都痛心疾首,並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勸之以諭,諄諄告誡人要以仁義爲立命之根,要以厚德爲立身之本。佛祖教人以善,基督教人以愛,孔孟教人以仁。。。。。。聖賢們表達的角度儘管各有側重,但主體理念,卻大致相同,那就是人活着,不單單要考慮自己,還要顧盼別人。

在相互的依偎裏,在相互的撫摸裏,在相互的關愛裏,在相互的幫扶裏,人才不孤單,纔不寒冷,纔不疼痛,纔不絕望。關愛別人,也是關愛自己。投之以桃,報之以李,當那些與自己無關的人遭遇不幸之時,自己若肯伸出援助之手,那麼,輪到自己落難之際,無數只熱手纔會紛紛向自己遞來。

人要有善行,更要有善念。善念驅動着善行,善行反哺着善念。有了善念,善行就變成了一種發自肺腑的自覺行動,而不是表演式的作秀。以善目打量萬物,以善心度量世界,以善舉行走於人間,人才能變得寬厚博大。寬厚的人,博大的人,不但自身的生命有了厚度,而且生命的價值亦得到了彰顯。

行善,沒有前提條件,也沒有固定方式。給迷路者指一下路,給飢餓者遞一個饅頭,給遭災的人捐一些被褥,給交不起學費交不起藥費的人資助一筆錢,甚至,給那些貧賤者以平等尊重的口吻,給那些落魄者失意者以鼓勵的微笑等等,都是善行善舉。人的能力有大有小,但善舉卻沒有高下。窮人捐贈的一元錢,和富翁施捨的一萬元錢,在功德的意義上,沒有本質的區別。

善是火苗,需要呵護; 只有呵護,才能燎原;善是種子,需要播撒;只有播撒,才能發芽,並綠滿原野。一個人的善,可以引導更多人的善;對某一件事情的善待,可以繁衍出更多善事。善在表象上,它很柔軟,但其實,它卻最有力量。一個國家,若只有堅挺的槍炮,而無正義,這樣的國家縱然可以讓別國恐懼,但卻無法讓別國臣服。一個社會,若只講究利益,而沒有愛的傳播,愛的瀰漫,縱然堆滿金山銀山,也只是冰冷的荒原。

三國時期的劉備曾有言:“勿以惡小而爲之,勿以善小而不爲。”善,要從一點一滴做起,積少成多,小善就成了大善。遍地皆善,善就會轉化爲一種土壤,成爲一種氣候,催促更多的善行善德破土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