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演講稿 > 三分鐘吸引人的小故事演講稿

三分鐘吸引人的小故事演講稿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6W 次

演講稿可以起到整理演講者的思路、提示演講的內容、限定演講的速度的作用。在日新月異的現代社會中,演講稿的使用頻率越來越高,怎麼寫演講稿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三分鐘吸引人的小故事演講稿,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三分鐘吸引人的小故事演講稿

三分鐘吸引人的小故事演講稿1

大家好!

從前有一個人,從魏國到楚國去。他帶上很多的盤纏,僱了上好的車,駕上駿馬,請了駕車技術精湛的車伕,就上路了。楚國在魏國的南面,可這個人不問青紅皁白讓駕車人趕着馬車一直向北走去。

路上有人問他的車是要往哪兒去,他大聲回答說:“去楚國!”路人告訴他說:“到楚國去應往南方走,你這是在往北走,方向不對。”那人滿不在乎地說:“沒關係,我的馬快着呢!”路人替他着急,拉住他的馬,阻止他說:“方向錯了,你的馬再快,也到不了楚國呀!”那人依然毫不醒悟地說:“不打緊,我帶的路費多着呢!”路人極力勸阻他說:“雖說你路費多,可是你走的不是那個方向,你路費多也只能白花呀!”那個一心只想着要到楚國去的人有些不耐煩地說:“這有什麼難的,我的車伕趕車的本領高着呢!”路人無奈,只好鬆開了拉住車把子的手,眼睜睜看着那個盲目上路的魏人走了。

那個魏國人,不聽別人的指點勸告,仗着自己的馬快、錢多、車伕好等優越條件,朝着相反方向一意孤行。那麼,他條件越好,他就只會離要去的地方越遠,因爲他的大方向錯了。

寓言告訴我們,無論做什麼事,都要首先看準方向,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有利條件;如果方向錯了,那麼有利條件只會起到相反的作用。

謝謝大家!

三分鐘吸引人的小故事演講稿2

大家好!

在一次討論會上,一位演說家沒講一句開場白,手裏卻高舉着一張20美元的鈔票。

面對會議室裏的200個人,他問:“誰要這20美元?”一隻隻手舉了起來。他接着說:“我打算把這20美元送給你們中的一位,但在這之前,請准許我做一件事。”他說着將鈔票揉成一團,然後問:“誰還要?”仍有人舉起手來。他又說:“那麼,假如我這樣做又會怎麼樣呢?”他把鈔票扔到地上,又踏上一隻腳,並且用腳碾它。而後他拾起鈔票,鈔票已變得又髒又皺。

“現在誰還要?”還是有人舉起手來。朋友們,你們已經上了一堂很有意義的課。無論我如何對待那張鈔票,你們還是想要它,因爲它並沒貶值,它依舊值20美元。人生路上,我們會無數次被自己的決定或碰到的逆境擊倒、欺凌甚至碾得粉身碎骨。我們覺得自己似乎一文不值。但無論發生什麼,或將要發生什麼,在上帝的眼中,你們永遠不會喪失價值。在他看來,骯髒或潔淨,衣着齊整或不齊整,你們依然是無價之寶。”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生命的價值不依賴我們的所作所爲,也不仰仗我們結交的人物,而是取決於我們本身!我們是獨特的——永遠不要忘記這一點!

謝謝大家!

三分鐘吸引人的小故事演講稿3

大家好!

1965年,一位韓國學生到劍橋大學主修心理學。在喝下午茶的時候,他常到學校的咖啡廳或茶座聽一些成功人士聊天。這些成功人士包括諾貝爾獎獲得者,某一些領域的學術權威和一些創造了經濟神話的人,這些人幽默風趣,舉重若輕,把自己的成功都看得非常自然和順理成章。時間長了,他發現,在國內時,他被一些成功人士欺騙了。那些人爲了讓正在創業的人知難而退,普遍把自己的創業艱辛誇大了,也就是說,他們在用自己的成功經歷嚇唬那些還沒有取得成功的人。

作爲心理系的學生,他認爲很有必要對韓國成功人士的心態加以研究。1970年,他把《成功並不像你想像的那麼難》作爲畢業論文,提交給現代經濟心理學的創始人威爾佈雷登教授。佈雷登教授讀後,大爲驚喜,他認爲這是個新發現,這種現象雖然在東方甚至在世界各地普遍存在,但此前還沒有一個人大膽地提出來並加以研究。驚喜之餘,他寫信給他的劍橋校友當時正坐在韓國政壇第一把交椅上的人xxx。他在信中說,“我不敢說這部著作對你有多大的幫助,但我敢肯定它比你的任何一個政令都能產生震動。”

後來這本書果然伴隨着韓國的經濟起飛了。這本書鼓舞了許多人,因爲他們從一個新的角度告訴人們,成功與“勞其筋骨,餓其體膚”、“三更燈火五更雞”、“頭懸樑,錐刺股”沒有必然的聯繫。只要你對某一事業感興趣,長久地堅持下去就會成功,因爲上帝賦予你的時間和智慧夠你圓滿做完一件事情。後來,這位青年也獲得了成功,他成了韓國xx汽車公司的總裁。

人世中的許多事,只要想做,都能做到,該克服的困難,也都能克服,用不着什麼鋼鐵般的意志,更用不着什麼技巧或謀略。只要一個人還在樸實而饒有興趣地生活着,他終究會發現,造物主對世事的安排,都是水到渠成的'。

謝謝大家!

三分鐘吸引人的小故事演講稿4

大家好!

十多年前,村裏有個年輕人成家後和父母分家另過,父母給兒子一家分了塊坡地。年輕人一直在建築行業幹活,沒有種過田,對農活一無所知。

夏天的時候,年輕人就像村裏其他人家一樣,開始在坡地上種玉米,爲了能多增加一點收入,年輕人還在玉米的旁邊種上了會爬藤的豇豆。

隨着雨水的落地,玉米開始節節長高,豇豆也開始爬藤了,那藤條就像蛇一樣緊緊地纏在玉米稈上。

秋收的時候,年輕人發現,自己玉米地裏的玉米苞子沒有別家的大,玉米粒也沒有別家的那麼飽滿,豇豆也結了,卻不像其它地裏的那麼顆粒飽滿。

年輕人感到奇怪,爲什麼自己施的肥也不少,怎麼會出現玉米、豇豆都不飽滿的情況呢?於是就向父親請教,父親是種田的行家裏手,也許能解答這個問題。

父親聽了兒子的疑惑後,什麼也沒說,領着兒子來到院子外的菜地上。菜地靠近路邊,一圈籬笆環繞着菜地,父親指着籬笆對兒子說:“你看,早上,太陽出來的時候,照在籬笆的東面;傍晚,太陽西斜的時候,照在籬笆的西面。不過,不管怎樣,太陽都不能同時照到籬笆的兩面。”頓了頓,父親又接下來說,“就像你在地裏既種了玉米,又種了豆子,怎麼可能兩樣都會飽滿呢,其中的道理是一樣的。”

聽了父親的這一解釋,兒子這才明白了:事無雙全,福不雙降,樣樣都濟,什麼好事你都一個人佔全了,怎麼可能呢?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