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演講稿 > 有關紅色故事演講稿(通用5篇)

有關紅色故事演講稿(通用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8W 次

演講稿可以幫助發言者更好的表達。在日新月異的現代社會中,演講稿使用的情況越來越多,相信許多人會覺得演講稿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紅色故事演講稿(通用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有關紅色故事演講稿(通用5篇)

紅色故事演講稿 篇1

各位老師:大家好!

我是四年級二班的王國寧,我演講的題目是《歌唱二小放牛郎》。

“牛兒還在山上吃草,放牛的卻不知哪兒去了……。”聽着這首優美而熟悉的歌曲,你必須會想起抗日小英雄王二小的'動人故事吧,但你明白他是哪裏人嗎?讓我揭開這個謎吧!

王二小,河北省平山縣宅北鄉南滾龍溝村人,在家排行老二,村裏人都叫他王二校1941年9月16日,二小在一個大山坡上放牛,日軍300餘人向南滾龍溝襲來,當日軍兇狠地用刀逼着二小爲他們帶路抓八路時,二小十分清楚《晉察冀日報》報社的工作人員和戰士就在四面的山上隱藏着。他牽着牛機智地領着鬼子在三道壕慢慢地轉,從上午9點多轉到了下午3點多。在二道泉山頂,他猛地抱住一個鬼子廝打,想與鬼子跳崖同歸於盡,不料被另一個鬼子用刺刀從背後刺穿了胸膛。這時埋伏在山頂的報社武裝隊發起了攻擊,一舉殲滅了這股敵人。

記者方冰對此事進行了採訪,並結合他平時採訪的其他故事,與作曲家劫夫合作了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發表在1942年的《晉察冀日報》元旦副刊《老百姓》上。之後,王二小的故事被編進了小學課本,二小成了千千萬萬兒童心目中的英雄。

這天,我們唱起《歌唱二小放牛郎》,重溫那段歷史故事,在緬懷抗日小英雄的同時,必須要不忘國恥,發奮圖強,學好本領,將來報效祖國,振興我中華,不讓歷史重演。

我的演講完了,謝謝!

紅色故事演講稿 篇2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大家好!

當您走進位於河北隆化縣城的一座烈士陵園,一個場景立刻會展現眼前???身着軍裝的他,昂首挺胸,左手高擎炸藥包,右手緊握拉開的導火索,英勇無畏,氣壯山河……他就是年僅19歲的,全國著名戰鬥英雄、模範共產黨員董存瑞。

這天,就讓我們在烈士的銅像下,回到1948年5月25日的戰場…

那天下午,董存瑞所在的六連正對隆化中學發起第二次總攻。突然,敵人的.機槍像暴雨般橫掃過來,把戰士們壓在一條土坡下面,擡不起頭來。原先,這是隆化中學東北角橫跨旱河的一座橋上噴出來的6條火舌。狡猾的敵人,在橋上修了一個僞裝得十分巧妙的暗堡,攔住了我軍衝鋒的道路。這時,董存瑞和戰友們紛紛向連長請戰,要求把這座橋型暗堡炸掉。但爆破手們都無功而返。董存瑞看到戰友的傷亡,再次挺身請戰。“你已經幾次完成爆破任務了……”不容副連長說完,董存瑞搶着說:“我是共產黨員,我的任務不只是炸幾個碉堡。此刻隆化還沒有解放,怎樣能算完成任務呢?”副連長和指導員商量了一下,對董存瑞說:“好,你去吧,千萬要注意隱蔽。”董存瑞緊攥拳頭說:“放心吧,不完成任務就不回來!”

董存瑞挾起炸藥包,彎着腰衝了出去。橋型暗堡裏,敵人的機槍越打越緊,子彈帶着尖利的嘯聲,從他耳邊掠過。但董存瑞沉着機智,仍在忽左忽右地爬着。敵人的機槍打緊了,他就伏下不動。敵人的機槍稍一停,他就飛似的向前躍進幾米。突然,敵人的機槍又集中朝他打過來,他的腿受了傷,鮮血直流。但他仍抱着炸藥包猛衝到橋下。這橋離地面有一人多高,兩旁是磚石砌的,沒溝、沒棱,哪兒也沒有安放炸藥包的地方。如果把炸藥包放在河牀上,又炸不着暗堡,河牀上又找不到任何東西代替火藥支架。怎樣辦?董存瑞急得直攥拳頭。

這時,身後響起了嘹亮的衝鋒號聲,總攻的時間到了。大批的部隊像潮水般地涌了上來。橋型碉堡上的磚頭一塊塊被推開了,子彈像急雨一般向衝鋒部隊射去。董存瑞擡頭看了看橋頂,又看了看身後一個個倒下的戰友。不行,務必立刻把暗堡炸掉,否則有更多的戰友要倒下,也會影響整個戰役。想到那裏,董存瑞毅然決然地將身子向左一靠,站在橋中央,左手托起炸藥包,緊緊貼住橋型暗堡,右手猛地一拉導火索,巍然挺立,紋絲不動,像是一尊雕塑。就聽董存瑞高聲喊道:“爲了新中國,衝啊!”剎那間,一聲巨響,地動山搖。敵人的橋型暗堡被炸得粉碎。

此時,我的耳邊響起了一個聲音:“爲什麼戰旗美如畫,英雄的鮮血染紅了她。爲什麼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開鮮花。”歌聲迴盪在陵園的上空,也繚繞在我們每個人的心中。

謝謝大家!

紅色故事演講稿 篇3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我是初一(8)班的施嬌嬌。

偉大的紅軍長征勝利75年了,無數的長征故事一直感動着我們的心。生活在21世紀的我們,不能忘記長征,不能忘記千千萬萬紅軍流血犧牲——沒有他們的奮鬥與奉獻,能有我們的今天嗎?

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75週年的時候,我給同學們講一位長征路上紅小丫的故事。長征路上的紅小丫參加紅軍後改名王新蘭。她是紅軍長征中年齡最小的女紅軍,因此,我把她尊稱爲長征路上的紅小丫。她加入紅軍的時候才9歲,10歲開始到12歲跑着參加了長征,因爲她人小,別人走一步,她得跑兩三步,才能跟上隊伍。

1935年3月30日晚上,不滿11歲的王新蘭,由宣傳隊的大哥哥們攙扶着,在爆豆似的槍炮聲中登上木船渡過了嘉陵江,開始了萬里長征。王新蘭跟着隊伍一直往西走,整天整夜地走,沒完沒了地走。往哪走?那時她不知道,只知道必須跟着隊伍走,千萬不能掉隊,掉隊就是死亡。

王新蘭在宣傳隊,他們帶着樂器,什麼快板、笛子,洋鼓,邊走邊宣傳鼓動。山路崎嶇難走,十幾個小戰士用繩子把胳膊連到一起,一個人倒下了,其餘的人就一起拉。他們一邊艱難的行走,一邊宣傳鼓動。打起仗來,宣傳隊員們就去搶救傷員,擡擔架。王新蘭人小,擡不動擔架,就攙着輕傷員走。

王新蘭不僅會打快板、唱歌,還會講笑話,她走到哪兒,哪兒就有笑聲。可是,半個月以後,就聽不到她的笑聲了,她染上了重傷寒。

一天早晨,身體越來越虛弱的王新蘭,拄着一根木棍,搖搖晃晃地往前走,咬着牙堅持着。宣傳隊的大哥哥大姐姐們問她要不要歇一會兒,她搖搖頭。走了10多裏地以後,她眼前一黑,一頭栽到了地上。大家用樹枝紮了一個擔架,擡着她走。躺在擔架上的滋味很不好受,擡擔架的同志也都骨瘦如柴,走路艱難。幾天以後,王新蘭連飯也吃不下,昏昏沉沉,頭髮眉毛都脫落了,牙關緊閉,不省人事了。炊事員老謝給她送飯來,摸摸她的額頭,翻開眼皮看了看,沉重地說:“這娃兒恐怕不行了。”彭道華大姐抱着一線希望,把飯嚼爛,掰開她的嘴,一口一口喂她。有的同志看到這種情形,建議給當地的老鄉30元錢,把她留下。紅四軍主任洪學智知道以後,親自來到宣傳隊,說:“不能把她留下,這孩子能唱會跳,再艱難也要把她帶上。”

王新蘭躺在擔架上,心如刀割,一再要求把她留下。同志們都說:“那可不行,等你好了,還要看你跳舞,聽你唱歌呢!”

奇蹟發生了。同志們擡着王新蘭走了個把月,她開始能吃東西了,臉色也好多了,能坐起來了。死神與王新蘭擦身而過,她的病好了。

部隊來到了雪山腳下。軍長許世友親自來到宣傳隊給大家講了過雪山的.注意事項。臨走時,軍長開玩笑地對王新蘭說:“你這麼小,山那麼高,爬得過去嗎?”

王新蘭滿有信心的說:“爬的過去!”

徐軍長又說:“山上冷得很啊!可不要凍哭了,一哭眼淚就成了冰棒棒,在臉上扒不掉。”

王新蘭說:“哪個會哭啊!”

這天夜裏三點,隊長就把王新蘭幾個姑娘叫了起來,說該上山了。大部隊五點鐘出發,宣傳隊早點上山去準備宣傳,還要搭個棚子。

每人發了一塊布,讓把腳裹上,每人還喝了一碗辣椒水。隊長說山上冷,讓大家把所有能穿能戴的都套上。

來到山腳下,涼氣襲人。爬上雪山,一會兒晴,一會兒陰,有時下雨,有時下雪。大家把所有的東西都穿上披上,都不頂用。雪山皚皚,凍煞人啊!

宣傳隊員們在寒風飛雪中剛把宣傳棚搭好,大部隊就開始到來了。

王新蘭打起了小竹板,向一隊隊紅軍一遍遍說着她背的滾瓜爛熟的順口溜:

同志們,加勁走,趕快穿過大風口。

莫歇勁,莫逗留,“三不準”要求記心頭。

累了不準地上坐,坑窪裏的積水不能喝。

不準打鬧大步跑,互相幫助都走好。

紅軍戰士英雄漢,定能征服大雪山……

十一師政委陳錫聯帶着隊伍走上來了,他愛憐地摸着王新蘭凍得通紅的小臉蛋,說:“部隊快走完了,這裏風大,不能多呆。”宣傳隊領導決定讓年齡小的隊員先上山,大一點的再堅持一會兒。

王新蘭還想堅持,但是不得不服從命令。到了雪山頂,她往下一看,只見紅軍隊伍,前不見頭,後不見尾,像一條長龍,把茫茫雪山劃成了兩半,十分壯觀。

王新蘭又打起了小快板,等隊伍差不多都過完了,才坐“冰飛機”滑下了山。

紅軍長征堪稱世界奇蹟,10歲的王新蘭跑着長征是人生的奇蹟。我們要紀念長征,也要學習長征路上的紅小丫王新蘭,向千萬紅軍先輩致敬!

謝謝大家!

紅色故事演講稿 篇4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讀了《狼牙山五壯士》這篇課文,我被五壯士的壯舉震撼了。

課文講述了1941年秋,日寇集中兵力,向晉察冀根據地大舉進犯。七連六班接受了掩護羣衆和連隊轉移的任務。敵人被五位壯士引上了狼牙山。爲了不讓敵人發現羣衆和連隊主力,五位壯士把他們引上絕路,英勇殲敵。最後跳下懸崖。

五位壯士有着熱愛人民、熱愛祖國、英勇無畏、仇恨敵人和勇於犧牲的革命精神。他們是中國人心目中真正的英雄!

在中國的歷史長河中,還有許多這樣的人。如:抗日女英雄——趙一曼。有一次,趙一曼去傳送抗聯機密。在路上不巧被敵人抓住。敵人把她抓回軍隊,他們問:“你要去傳送什麼消息?”趙一曼大義凜然,把嘴閉得緊緊的。敵人見她不說,就用最狠毒的.手法折磨她,但她依然沒有透露一點兒情報。敵人急了,又對她用刑。趙一曼的身子開始發抖,汗珠一顆一顆從額頭上冒出來。靠着頑強的意志和對祖國的熱愛,最終一個字也沒說出來。

此外還有鋼鐵戰士楊靖宇、寧死不屈的趙尚志、民族英雄吉鴻昌……他們總是把安全留給別人,危險留給自己。他們是那麼英勇無畏,他們的革命精神是多麼令我敬佩!他們就是我們心中永恆的豐碑!

謝謝大家!

紅色故事演講稿 篇5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在偉大的抗日戰爭中,有一位可愛可敬的小英雄,他的名字叫雨來。雨來的的家住在還鄉河上的蘆花村,雨來最喜歡到還鄉河裏游水玩,雨來仰浮的本領,能夠臉朝天在水裏躺着,不但不沉底,還能把小肚皮露在水面上。12歲的時候,爸爸媽媽把雨來送進了夜校,雨來學習的第一課就是:"我們是中國人,我們愛自己的祖國。"

有一天,家裏就剩下雨來一個人,他趴在炕上看書,忽然聽見街上咕咚咕咚有人跑,雨來剛要往外跑,進來一個人,原來是區上的交通員李大叔。李大叔忙把牆角那盛着一半糠皮的缸搬開,跳進洞裏,對雨來說:"快!把缸搬回原先地方。你到別的院裏去,對誰也不許說。"雨來使盡氣力,最終把缸挪回到原地。這時,十幾個鬼子端着雪亮的刺刀從前門進來,抓住了雨來。

炕沿上坐着個鬼子軍官,兩眼紅紅的。鬼子露出滿口金牙,做了個鬼臉,假裝溫和地說:"不要害怕!小孩,皇軍是愛護的!"扁鼻子軍官伸手往皮包裏掏。只見他掏出來的卻是一把雪白的糖塊。扁鼻子軍官把糖往雨來手裏一塞,說:"吃!你吃!你地說出來,那個人在什麼地方?"他又伸出那個戴金戒指的手指,說:"這個,金的,也給你!"雨來沒有接他的糖,也沒有回答。

扁鼻子軍官的眼光立刻變得兇惡可怕,他向前弓着身子,伸出兩隻大手。啊!那雙手就像鷹的爪子,扭着雨來的兩隻耳朵,向兩邊用力拉。雨來疼得直咧嘴。鬼子又抽出一隻手來,在雨來的臉上打了兩巴掌,又把他臉上的肉揪起一塊,咬着牙使勁擰。雨來的臉立刻變成白一塊,青一塊,紫一塊。鬼子又向他胸脯上打了一拳。雨來的'後腦勺正碰在櫃板上,但立刻又被抓過來,肚子撞在炕沿上。雨來兩眼直冒金花,鼻子流着血。一滴一滴的血滴下來,濺在課本那幾行字上:

"我們是中國人,我們愛自己的祖國。"鬼子打得累了,雨來還是咬着牙,說:"沒看見!"扁鼻子軍官氣得暴跳起來,嗷嗷的叫:"槍斃,槍斃!拉出去!"

交通員李大叔在地洞裏等了好久,不見雨來來搬缸,就往另一個出口爬了出來,大家都說雨來被鬼子打死在河裏了。大家來到還鄉河邊,突然水面上露出個小腦袋。雨來還是像小鴨子一樣抖着頭上的水,大家都高興得叫起來,"雨來沒有死!雨來沒有死!"原來槍響以前,雨來就趁鬼子不防備,一頭扎到河裏去。鬼子慌忙向水裏打槍,可是我們的小英雄雨來已經從水底游到遠處去了。

雨來雖然年紀小,卻十分痛恨鬼子,積極幫忙八路軍抗戰,我們這些生活在幸福之中的孩子們要永遠記着他,學習他的英雄行爲和愛國精神,長大後,爲祖國的繁榮昌盛貢獻我們的力量。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