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徵文 > “我的春節”主題徵文

“我的春節”主題徵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8W 次

“我的春節”主題徵文1

“故鄉的歌是一支清遠的笛,總在有月亮的晚上響起。是一種模糊的悵惘,彷彿霧裏的揮手別離……” 席慕蓉詩中所寫正是我心中所想。對於一個四五年沒有回過故鄉的人來說,今年倒也算得上是一次迴歸。

“我的春節”主題徵文

聽着車中導航播報的愈來愈短的路程,我的心情莫名忐忑,腦海裏浮想聯翩。這個春節,註定是獨特的。四川,這個令我心向神往的地方,使我徹夜難寐、日夜思念的地方,是我出生的地方,是我最愛的家鄉。

家鄉許是老了些。從小學起我就來到了杭州讀書,但我對家鄉的記憶卻始終是那麼鮮明,那麼難以忘記。記憶中的家鄉明亮、開朗、充滿生機。可現在它在我眼前卻變了一副景象:沉重的積土堆滿了厚厚的牆壁,窗檐牆縫之間全是黃土的印記。蜘蛛在牆角苦心經營着它那無人生還的機關。多年未經修葺的雜草長得快要與人一般高,卻仍瘦削不堪。老人們的頭髮,似乎全白了,滿臉寫着憔悴、孤獨與他人的愛莫能助。這,還是我原來的家鄉嗎?

回到家後一段時間,我漸漸明白,家鄉不是老去,而是在新生。它一直在等待,在這個春節與我們相遇。它開始向我展示出生命旺盛的一面:老人們的子女陸續回到了家中,開着一部私家車,拿着快要提不動的禮物,帶着滿臉誠摯的笑意,在最後一人進去之後關上了門。家鄉已經鮮少能見青磚白瓦的房子,大多都變成了樓房,大多都高聳了起來。一兩歲的孩子被爺爺奶奶或是爸爸媽媽抱在懷裏或牽在手上,在新修的公路上玩耍。屋後的竹林仍就高聳入雲,新來的萬年青、杏樹、核桃樹正暗暗積蓄着活力,等待着春天的來臨。家鄉,這個原本只有着泥濘小路的地方,現在的公路四通八達,出行十分方便;網上支付也在這裏普及;老人幾乎也都擁有了自己的一部手機,可以及時和兒女視頻通話。一些原有的美好也被完完整整的保存了下來,從外婆家通向奶奶家那條彎彎曲曲細長的小路,還保持着它最初的模樣,路邊的水田上還有鴨鵝成羣地在追趕嬉鬧。一簇一簇的小花小草傲然在風中挺立,空中偶爾有一隻白鶴掠過。

我們仍保持着在新的一年裏去給家裏已故的老人燒紙錢,放鞭炮,祈禱着他們能保佑我們在新的一年裏平平安安,有所成就。大年三十的晚上,我們會放煙花,全家人都會聚在一起觀賞。家鄉最直接,也是最久遠的娛樂方式莫過於打麻將了,四方桌上,一坐就是一整天,也不會感到疲倦。家人們適度地打打麻將,圖的是熱鬧和團聚。家附近的小賣部,是人們的常聚地。人們空閒的時候總會聚在那裏擺龍門陣。這倒不像是個小賣部,而像個議論中心,有什麼事情大家聚在一起就傳開了,也說通了。

回到家鄉和新的它相遇,所有的美好都不期而遇,儘管今年出現了比較嚴重的疫情,很多人不能回來和家人相聚,很多人早早就離開了。但大家的心是連在一起的,大家的生活都朝着好的方向發展。信息化的時代,大家的聯繫也更加緊密。希望疫情可以儘快告一段落。希望幸福永遠在我們的身邊。文

“我的春節”主題徵文2

山路崎嶇難走,路上盡是春雨過後留下的泥濘,溼噠噠地黏在遊子的鞋上,如同伴隨我外出多年的思鄉情懷般,一直夾在我的心坎裏,怎麼也抹不去。

立足這大山之前,我才深深地感受到故鄉的氣息——之前早已感受過,只是不那麼強烈了——我迫不及待地向山中走去,一股腦地鑽入了我家鄉的山中。

大山很深,中間只有一條小徑,邊上便是一層接着一層的竹林。竹海隨風舞動,風從葉間輕柔地穿過,似乎如流水一般,發出“沙沙”之聲,萬里竹海,此時隨着風一起擺動,在清晨微涼的空氣中搖晃着自己細長而又筆挺的身軀。

好不壯觀!

待腳下鞋早已沾滿了泥水,那條小徑才突然變得開闊了,左右兩旁的竹林都一下子繞着眼前的——一座古樸卻熱鬧非凡的小村莊而讓開了一片圓形的大空地。村莊坐臥其中,穩穩地盤踞在這竹林之中。頗有些陶淵明寫的《桃花源記》之感。

我這個外來的漁人冒冒失失闖進這幾年未曾謀面的故鄉,卻還是吃了一驚。

空氣中夾雜着少許硝煙的味道,許是剛放過鞭炮吧?我好奇地隨父母走上了柏油路,路旁都種着滿地的莊稼。個個長勢令人驚喜,如同雨後春筍一個個爭先恐後從土壤中探出頭來。

爺爺奶奶早已樂開了花,連忙吆喝着我坐下,替我用白瓷碗沏上一碗綠色的茶水,幾片茶葉在茶碗中時沉時浮,散發着一陣陣清香。

我細細品了一口,醇香在舌齒間四溢,味道不變的,便是家鄉特有的茶,似乎比龍井、大紅袍要好喝許多。由於這茶葉子大,我們這裏便稱之爲大葉子茶。這大葉子裏,似乎蘊含着故鄉的氣息,它朝飲晨露,傍晚與螢火蟲相伴,夏季至冬季,再至春季的採摘,每一片,都是故鄉的標籤。

青瓦白牆,毅然屹立於眼前,一張張紅的耀眼的福字倒貼在各家各戶的門上。土竈頭早就被推倒,新式的煤氣竈使原本髒亂的廚房闊氣無比,一棟棟農村小別墅使得爺爺家變得更加明亮寬敞,豬圈裏一頭頭白白胖胖的家豬正呼呼地噴着白氣唏哩呼嚕地吃着食兒,那短小的尾巴正一圈圈地不停抖動着。一隊整齊的白鵝從河上緩緩浮過,幾隻小鵝滿身灰黑的絨毛,緊緊跟在母鵝身後,也學着它的樣子昂起胸脯,向下整理凌亂的羽毛。

又是一陣清風拂過,白雲緩緩從頭頂上飄過,田間裏傳來青草的味道,時不時還有幾隻蟋蟀發出的風鈴般的啼叫。

夜幕降臨,年夜飯桌上的飯菜芳香四溢,映襯着客廳燈光的白瓷碗中,紅燒肉在碗上泛起一陣陣的油花,紅得帶紫,芳香四溢。剛從田野裏採摘的新鮮的蔬菜,此時也盤踞在碗中,青綠與瓷白相伴,倒有些江南水鄉的風味。一顆顆軟滑可口的湯圓擠在碗中,白中帶黑,甚是可愛。一排排齊刷刷的碗筷時刻準備上桌,一把把木質桌椅圍着大圓桌列着,一個個面露喜色的人們正聊天交談,家中老輩圍着自遠方歸來的遊子轉……

故鄉的一切,都是如此地安詳、和諧……

故鄉的年,依舊如此喜慶,熱鬧不減……

這是年,如期而至;這是夢,確已實現。

“我的春節”主題徵文3

冬日的陽光不溫不燥,悄悄溜進房間灑在臉上,不經意的用手擋,才意識到早晨的開始,新一年的開始。以往總會帶着熱情回到老家,平常清冷的村子隨着春節的到來變得熱鬧無比,而今年隨着疫情爆發,便只能呆在家裏,剩下的就只有對年的.回憶。

回想之前,孩子們總會穿上新衣新鞋,歡快地玩耍,說說笑話,你追我趕。大人們嘮嗑着平常的生活,打打麻將,磕磕瓜子。笑聲盪漾在村子裏,奏出歡樂的歌曲。家家戶戶門上貼對聯,掛燈籠。一眼望去,紅紅火火,一片新年的色彩。

而夜晚,纔是我們,纔是孩子們最美好的時光,總會趴在窗邊,端着飯碗,匆匆扒幾口飯,平時挑食的孩子也會變得乖乖吃飯,期盼着,等待着天黑,等待着太陽完全落山。而太陽一但落山,孩子們便一窩蜂的三步兩步跨出門檻,在院子裏點着煙火,小孩子玩着啪啪炮,直接丟在地上便發出啪的聲音,簡簡單單的玩耍方式像他們簡簡單單的快樂一樣,笑聲洋溢在夜裏,渲染着歡樂。大孩子玩着擦擦炮,一盒擦擦炮扔水裏,扔地上,埋沙子裏,各種各樣的玩法,各種各樣的聲音,像是哪爲團圓奏的歌曲。他們像魔法師一樣,將簡單變爲多種快樂,“怦怦”的聲音好似歡聚的心動。而煙花棒是所以孩子的最愛,煙花棒,也叫仙女棒,孩子們將這些仙女棒在黑夜裏揮舞着,揮灑着熱情,揮灑着快樂和輕鬆。彷彿流星劃過黑夜,爲新年的我們帶來美好祝福。

而我們家鄉有一個特別的活動——講故事,老人們每年會變出花樣的喂孫子孫女講那些民間傳說。印象最深刻的便是兒時奶奶跟我講起的民間傳說——“守祟”,傳說古時候有一種身黑手白的小妖叫“祟”,每逢大年三十的夜裏都出來害小孩。他用手在熟睡的小孩額頭摸三下,小孩子就會發高燒,講囈語,等高燒退去,孩子就變得神志不清,呆頭呆腦,人們害怕“祟”傷害自己的孩子,就在這一天通宵燈火團坐不睡,“守祟”保護孩子。後來有一戶姓管的人家老來得子,爲了保護這來之不易的孩子,他們在這一晚就逼着孩子玩耍,用紅紙包八枚銅錢,小孩拆了又包,一直到睡下。但這夫妻倆可不敢睡,守在孩子身邊。半夜“祟”來,當它準備用手去摸孩子的額頭時,枕邊突然裂出一道亮光,“祟”嚇得倉惶而逃。這對夫婦便把“紅紙包銅錢”的事告訴大夥兒,家家戶戶也就年年按照這樣的方法防“祟”,小孩子們再沒被傷害過。民間傳說雖說神奇而不可信,但也是兒時的記憶啊!

想着想着笑意溜上嘴角,勾起了小小的弧度,疫情雖阻止了團聚的步伐,但卻不能阻止我們對團聚的期盼。隨着網絡的發達,大家夥兒便在手機上拜年。笑聲洋溢在家中,希望早點能驅散疫情這個惡魔!

“我的春節”主題徵文4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

故事發生在蕭山河上鎮一個叫“朱家村”的小村子裏。

村子裏有這麼四兄弟。四十年前,老二因爲家裏太窮太苦,跟着愛人去江蘇闖蕩。臨走時,他緊緊握着大哥的手,哽咽着說:“大哥,我走後家裏就交給你了。有什麼事你千萬別一個人扛着,一定要告訴我,我會盡力的。”

老二在江蘇進了糧站,日子過得比在小山村時好多了。每年,老二都會寄錢、寄物回家。後來,父母病重,老二掏出了幾乎所有的積蓄給二老治病。再後來,三弟生病了,他又用半年的工資給老家安了一部電話,還每個月都寄錢給老三,直到老三病故。老四造新房,老二主動讓出了自己的土地;老大上班的工廠倒閉,老二又一次貢獻出了自己的土地,讓老大賣了換錢湊孩子的學費。

20xx年,老大病倒了。

老二知道後心如刀割。第二天一早就和愛人一起從江蘇趕回蕭山來探望大哥。看着大哥虛弱地躺在病牀上,他心痛地坐在一邊嚎啕大哭。最後,他塞給大哥10000元錢,語重心長地說:“大哥,我要回家照顧兩個孫子,不能陪你手術了。你要配合醫生,現在的醫學這麼發達,你一定會痊癒的!”

之後,每天都會有電話鈴聲準時在老大身邊響起。這是他的二弟來的電話,每回接完電話,老大的心就暖一些,臉上的笑就多一些。

最讓老大感動的莫過於如今的政策。“想當年村子裏要是有人生了這樣的毛病喲,哪裏會有錢治病呀!”老大在病房中感慨道,“現在的政策真當好喲!像我這樣的農民都能看上病,還有國家的補貼。這可都是國家在養我呀!”手術,非常成功!

大年三十前夕,老二再次趕來,同哥哥一家一起過年。他拾起了多年不用的廚藝,每天下廚給大哥做飯,還自學了按摩,每天一邊給大哥講笑話,一邊給他按摩。大年三十,老大和老二,以及他們的妻子和孩子,一起聚在小小的客廳裏過年。空氣中滿是親情的味道。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故事中的老大是我外公,老二是我的二外公。感謝如今小康的社會,感謝發展日新月異的祖國,給了外公第二次生命,讓我們一起度過了又一個新年,繼續見證着生活的美好。

“我的春節”主題徵文5

春節是我們的傳統節日,這一天,一定是幸福美滿的。有多少遊人急忙回鄉,只爲與親人度過一個美好的春節。但今年似乎幸福之神沒有保護所有人,新型冠狀病毒飛速傳播,封城。這事情可怕的事情,但與此同時中國各地紛紛伸出援手,願平安度過。加油,中國加油!

好啦,迴歸正題,春節的前一天稱爲除夕,除夕爲農曆最後一天。在這天,我們會在傍晚吃年夜飯。而這年夜飯,我母親從早上就開始爲它忙碌。她每次都燒一大桌子的菜,而我最愛的菜莫不過是清蒸鱖魚。每次打開蒸蓋,魚香四溢,我坐在老遠就能聞到嘞!每次嘴饞,想要去夾魚肉吃,每次都被我媽逮到。我剛伸出去筷子,她就用手擋住,表情嚴肅,且警告我:“現在不許吃,小心我不發壓歲錢給你!”我聽到這句話,整個人焉了火速離開廚房。

在這天吃年夜飯並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還屬飯前拜太公。碗筷擺好,酒盅放好,點上蠟燭擺好,插上高香再點燃,接着我父親給每個酒盅倒酒,然後我們就跪地拜謝。哦,對了,在點燃高香後,我需要拿着高香去門口拜一拜,說是迎祖輩來吃年夜飯。禮成後,我們一家人就開始吃飯。每次吃團圓飯,我就開始誇我媽菜做的好吃,我媽每次都笑的合不攏嘴。飯後,我父母就會給紅包,他倆人老是比比誰給的多,誰若是給少了,必定數落對方,這場景也極是好笑的。

晚上八點我們準時看春晚,每年的春晚大都差不多,我老媽覺得無聊,沒到11點就睡覺去了。我媽睡後,我爸就偷偷溜出家門,去兄弟那裏打牌,圖個樂呵。而我,我纔不早睡呢,這麼光明正大的可以熬夜的機會,可以好好珍惜呀!我看看春晚,搶搶紅包,吃吃夜宵,哇,生活多美滿呀,好想“溺死”在這樣的生活裏。

零點到了,村中的人們不約而同地放起了煙花炮竹,這意味着開門紅。爆竹聲中一歲除,新的一年又開始了。你好呀,20xx!

春節當天我們一家會去上墳,上墳和清明節掃墓相似,在墳前拜拜,保佑新的一年平平安安、順順利利。

回到家中,我們就等待親戚的到來。但是大多數時間,我們都會去小姨家拜年,在小姨家吃完晚飯後,一家人選擇步行回家,在途中父母與熟識的人聊幾句,喜慶一下。每次他們寒暄時,我總耐不住性子想先行一步。沒辦法,孩子大了管也管不住。

說到年夜飯,人們這會改了團圓;說到紅包,人們就覺得喜慶;說到春晚,人們就認爲熱鬧。春晚,村晚,我們村子每年正月初五就會舉行村晚,村晚在大禮堂內舉行,大禮堂外圍是公路,每到這一天晚上,大大小小車子就把公路圍得水泄不通,人來來往往數量極多,人們相聚在禮堂中熱熱鬧鬧地看村晚,臺上的人在演,臺下的人在叫“好!”

每個人都看得津津有味,結束時,已是九點的尾聲。人煙漸漸稀少,我們打着手電一同回家,在家中聊上幾句村晚的笑點。原本熱鬧的村子慢慢的變得寂靜,人們在這安靜的夜中沉沉的睡去,臉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在這段期間,你們總是很容易滿足,眼睛總是彎彎的,嘴角總是上揚,連動作行爲也變得極其溫柔。

原來,小康生活就在我們身邊,只是我們習慣了這樣的生活,未曾發現。

“我的春節”主題徵文6

今年的春節,或許是我們中國人熬過的,最漫長的春節。今年的春節,也是我們中國人有生以來,最要守護的春天。在“互聯網+”的春節裏我們用另一種方式展示它的活力。

在春節來到之前,家家戶戶除了大掃除,就是採購年貨,像松鼠過冬一般。在杭州這座互聯網城市,我們的生活因爲網絡的到來而變得越來越便利,比如“網絡趕集”正逐漸代替傳統集市:過年的購物清單,在手機上點一下,年貨就比人還先到家中;比如微信拜年取代了守歲,打開微信,滿滿的祝福從天而降;曬美食、發紅包,讓遠在千里之外的親朋好友共同分享驚喜......

“互聯網+”的運用不僅是中青年的專享,連老年人也開始樂在其中。足不出戶就能購買你想要的任何貨品,這不,我的外公就在這個隊列裏。年前他老人家不滿足天貓的貨品,特意下載了京東、叮咚、拼多多三款軟件,在上面貨比三家,選擇心儀的年貨。生鮮果蔬、堅果蜜餞、酒水飲料......各類食物應有盡有,外公買得不亦悅乎。他說,這比從前的過年輕鬆很多,不用滿城跑,只要坐在家中點一下手機就可以把需要的年貨領回家。我偷偷地打開外公的購物車,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滿滿當當的購物車足有幾十種年貨。看來這年將在美食中度過,我滿心期待。

正當我坐在家中,滿心歡喜地和外公交流網絡生活的便利以及期待年三十的到來的時候,也在網絡上看到了肺炎的肆虐。這場肺炎來勢洶洶,全國人民衆志成城,共克時艱。

爸爸媽媽告訴我“互聯網+”時代,過節我們可以用另一種方式“走親訪友”。於是,我們我們一家三口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安心在家通過微視頻給各地的親朋好友拜年。溫州的爺爺奶奶在視頻裏樂得合不攏嘴,海寧的外公外婆笑得盛開了花;最牽掛的是遠在萬里之外的小姑姑,她在大洋彼岸的紐約與我們暢談。彷彿這些親人就在我們身邊,那麼親近。

在這“特殊”的春節,網絡成爲了我們不可或許的重要部分。今年,就讓我們過一個“互聯網+”的春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