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徵文 > 傳承中華文化弘揚傳統美德徵文(通用20篇)

傳承中華文化弘揚傳統美德徵文(通用2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W 次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加強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弘揚和傳承,踐行傳統美德。請你就傳承中華文化踐行傳統美德寫一篇作文吧。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傳承中華文化弘揚傳統美德徵文,供你參考。

傳承中華文化弘揚傳統美德徵文(通用20篇)

傳承中華文化弘揚傳統美德徵文 篇1

當時間的沙漏漏下最後一粒沙粒,金子的本色纔會如此燦爛;當貝殼的淚痕劃過最後一瞬,珍珠的色彩也會如此耀眼。當六年的養分在體內積累,毛竹的生機也會如此蓬勃。

正是由於歷史的洗禮,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最終誕生了華夏女兒的獨一無二的中國傳統文化,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每個人的使命。材料中所說的那個歌星的經歷,正是由於時代的進步、社會的發展、觀念的更新形成的。

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正確對待外來文化。現如今,知道重陽節的人越來越少了,知道感恩節的人越來越多了;知道情人節的人越來越多,可知道七夕節的人越來越少了。對於我們先輩留下來的許多傳統節日,我們中的許多人都幾乎全都置於腦後了,這難道不是一種崇洋媚外嗎?這難道是我們口口聲聲說到的責任感嗎?然而,我們身邊其實有許多人在爲我們做榜樣,他們能堅守自己的信念,鼓勵人們學習繼承優秀傳統文化,著名學者馬寅初不就是嗎?他積極提倡我們青少年應當多多學習中國的優秀傳統文化,雖然世界正在多元化,但是,我們傳統的中化文化不能丟!因此,我們是否想過,在不久的將來,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是否會被他國文化所取代?這個答案須靠我們用行動來回答。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繼續發展的基石,是我們共同保護,共同繼承的使命。

傳承優秀傳統文化,讓我們堅定信念,共創美好未來!憶往昔,若不是司馬遷的瀝盡心血,怎會有《史記》的鴻篇警後人,若不是李時珍的跋山涉水,怎會有《本草綱目》的福祉遺萬年代;若不是曹雪芹的五次易稿,怎會有《石頭記》的哀婉催人淚?看今昔,是誰苦心鑽研十餘載,終使兩星成?是誰奮鬥十八年,終抱金牌歸?是錢學森!是申雪與趙宏博。他們是繼承了中華傳統文化經典中的堅定,他們是傳承了中華傳統文化典籍中的不懈。正是由於繼承和傳揚了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和精神,才使得他們能夠這般堅定,這般執着。

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我們雖如一根小小的火柴,但仍能點亮一片星空: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我們雖如一片綠葉,但能點綴整個春天;傳統優秀傳統文化,我們雖若駕一葉扁舟,但仍能驚動一片大海。

傳承中華文化弘揚傳統美德徵文 篇2

上下五千年,中國一路風塵僕僕走來,腳下踏的是深厚的文化底蘊。但在今天,一提及中國傳統禮儀,大多數人並沒有什麼清晰概念,甚至則一位這種傳統禮儀人化是過時的東西。因此,中國禮儀文化正在遭受着史無前例的以往與不屑。

然而,中華民族傳統禮儀文化是中國人民幾千年來處理人際關係的實踐結晶,是人與人之間行爲規範的準則。

楊時與他的學友遊酢爲求的正確答案一起去老師家請教。時值隆冬,天寒地凍,來到程家時,適逢先生坐在路旁打坐養神,楊時二人不敢驚動老師,就恭恭敬敬立在門外,等候先生醒來,過來良久,程一覺醒來,從窗口發現侍立在風雪中的楊時,只見她遍身披雪。腳下雪已有一尺多後了。此後,“程門立雪”的故事就成了尊師重道的千古美談。

禮儀是律己,進人是一種規範,是表現了對他人的尊重。古人云“不學禮,無以立”文明禮儀不僅是個人素質、教養的體現,也是個人道德和社會公德的體現。

東漢黃香僅僅九歲,就懂得尊老愛幼,孝順父母。在冬天嚴寒之時,就用自己的身體將父母的被子溫暖後,再請父母安寢;在夏日炎熱之際,則用扇子給父母扇涼驅蚊,以侍奉父母安寢。黃香溫席是在中國傳統孝之禮儀,孝順父母,從小事做起。

近百年來,由於種種原因,一些優秀的倫理道德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如今的人們已經有了較之過去更爲雄厚的經濟基礎來孝敬老人,心已經沒了,孝敬父母不是有心無力,而是有力無心。

唐朝貞觀年間,西城回綸國是大唐的藩國,一次,回綸國爲了表示對大唐的友好,派使者帶一批珍寶見唐王,其中最珍貴的是白天鵝。途中,白天鵝不謹飛走,使者只拔下幾根鵝毛,卻沒能抓住白天鵝,使者在擔心害怕之餘吧鵝毛獻給了唐太宗,唐代宗並沒有怪罪他,反而覺得他忠誠老實,不辱使命,從此,“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的故事幹爲流傳開來。

中國傳統禮儀,應是體現精神價值的生活方式,傳錄它可以使我們的禮儀化發揚光大。

傳統禮儀畢竟是中國傳續了幾千年的血脈,若血脈堵塞,中國只能被稱爲是一個現代國,而不能稱其爲中國了。中國傳統禮儀文化博大精深,它足以使國人和海外人引來容耀和自豪,它是中華民族重要的凝聚力,沒有它,國人將迷失自我;沒有它,中國便只剩下一個空殼。

縱觀古今中外各國發展,世上沒有一個民族失否定自身傳統禮儀的,沒有任何一個民族會認爲自己的優秀的傳統禮儀是過時的,有害的。而傳來中國傳統禮儀文化。是每個華夏兒女的責任,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無愧地大聲說:“我是中國人!”

傳承中華文化弘揚傳統美德徵文 篇3

成長的一點一滴,牢牢地記在我的心中;中華的傳統美德,也不時在我心中迴盪。

轉眼,在人世間活了十二年了,那麼,在這十二年的成長裏,我擁有了什麼品質呢?哪些地方還有不足,需要改進呢?而這些品質又是如何養成的呢?

小時候,我纏着爸爸要看動畫片,爸爸卻打開了戰爭片。我不解,爸爸說:這些戰爭片,記載了我們祖國那段不堪回首的屈辱史。我更加不解:既然是不堪回首,那麼爲什麼要看呢?爸爸意味深長地說:因爲忘記過去也就是背叛。爸爸說:孩子,你長大就懂了。長大對於當時的我來說多麼漫長,多麼遙不可及。現在,我終於明白了,或許,我的愛國之情就是在那一刻悄悄發出了芽吧?

我身上的不足還有很多。我沒有諸葛亮那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執着精神;也不可能像孟佩傑那樣不但不惹母親生氣,還都母親歡笑的孝心;我也沒有宋魚水的公私分明,總會因爲怕被孤離而放別人一馬……這些,都是我要改正的缺點。

中國的歷史源遠流長,留下了許多優秀道德遺產,這些道德遺產,就是中華美德。但是,中華美德就像是祖國秀麗多嬌的大好河山一樣,又有幾人能擁有中華美德的博大精深呢?你們可知,中華美德的其中的一點“寬以待人”並不是別人打你一巴掌都不還手,而是“低頭處事”的意思?

……

希望中華的美德之花開遍世界,希望中華的美德之花喚醒人們的意識,希望中華的美德之花能引人們進入另一個繁榮的未來?

傳承中華文化弘揚傳統美德徵文 篇4

中華民族擁有五千年的悠久歷史,這樣的一個文明古國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蘊。

中國的文字也歷時久遠。從最初的倉頡造字,後來有了孔子的“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孟子的“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又經過李白的“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李清照的“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經過多年的流傳,有了如今的中華文化。

中華文化淵源流長,自然是學養深厚。

相傳,伯牙善彈琴,鍾子期善聽琴。伯牙彈到志在高山的曲調時,鍾子期就說“峨峨兮若泰山”;彈到志在流水的曲調時,鍾子期又說“洋洋兮若江河”。鍾子期死後,伯牙不再彈琴,因爲沒有人能像鍾子期那樣懂得自己的音志。後遂以“知音”比喻對自己非常瞭解的人。一個“知音”裏,就有這樣一個動人的故事,可以想象,成千上萬的詞語中,包含了多少中國的歷史文化。

“願得一心人,白首不相離。”希望能有一個一心一意的人,就這樣,和他一起走到白頭也不分離。這樣一句家喻戶曉的詩句,沒有堆砌的華麗辭藻,卻扣人心絃,因爲它飽含着真情實感。

古語云“百善孝爲先。”那麼說起美德,孝順就是中華民族薪火相繼的傳統美德。父母給了我們生命,教育我們長大,不知付出了多少心血。我們應當感謝,應當報答。一篇廣告,至今讓我記憶猶新“一個小男孩吃力地端着一大盆水,笑着對媽媽說說‘媽媽,洗腳!’”讓我記憶猶新的,不僅僅是那個小男孩的乖巧,還有他那份發自內心的感謝和至深的愛。他給了我們一個典範,一個讓年幼的孩子尚有這樣的感恩之心,我們又該怎樣做呢?

大家應該聽過這樣一個故事“一個人大學畢業,到一個公司應聘。他走進大廳,看見地上有一張紙屑,來應聘的人很多,卻都只顧着自己的事,沒有一個人撿起那張紙屑。於是,他走過去撿起紙屑,扔進垃圾桶裏。就是這樣一個舉動,改變了他的命運。他並沒有很高的學歷,卻在這次應聘中脫穎而出,正是因爲那一個小小的舉動。”這樣微不足道的事,但它足已顯示出一個人的品行。這也是中華民族的美德。

身爲中華民族的一員,讓我們肩負起這個責任“傳承文明,弘揚文化。”

傳承中華文化弘揚傳統美德徵文 篇5

屋檐上的水滴隨着時光的推流而一滴滴地掉落在那堆積了一釐米深的小水暈中,泛起了小小的漣漪,望着眼前這一雨紛紛的美景,忽然一陣糉葉香,耐人尋味。

“菊花園,炒米餅,糯米糰,阿媽帶我去睇龍船……”這是小時候奶奶抱着我,在端午節時嘴中念着的歌謠。而這種古老的氣息還能代代相傳嗎?

走進廚房,家中還是那種老式的竈臺,有兩口大鍋,均由柴火燒製,容量十分大,我想,在爺爺奶奶他們那一代,家中要生存的人很多,所以先前的竈纔會是這樣的吧。在這時,只見奶奶將用油炸蔥頭的“蔥頭油”撈起,放在一旁的小碗中。接着掀開另一鍋有拌着許多什麼蒸鹹蛋,五花肉,鵪鶉蛋,花生……一切適合的東西,奶奶一樣也不錯過。因爲再包之前,這些食物都未煮熟,因爲害怕太油,所以我幫着奶奶一起弄。我們首先清洗糉葉,“呀”一不小心就被這糉葉的邊緣割破了手,輕微的流血,更映襯出我對這糉子的喜愛,瞧去,奶奶正眉開眼笑的哼着小曲,包着糉。

雙手平攤,在手心先放上一個糉葉,用大拇指夾着,來一個90度的完美弧度,使糉葉上有一個圓錐形的凹形,然後以3:2:1的比例調配米,鵪鶉蛋,五花肉,一層壓一層,最後,再拿一片糉葉“封頂”,用一種植物的葉子綁上,放在籃子裏,準備下鍋。一隻佈滿皺紋的手和一隻細皮嫩肉的手在一起忙的不亦樂乎。

這細細的糉香,環繞了整個屋子,忽然,聽見弟弟對着電話機喊了一聲:“小姑,等等你回來的時候給我帶一個漢堡跟一個芝士味的比薩,謝謝。”頓時,屋子裏的氣氛僵硬了,空氣似乎要停止了流動,奶奶在這製作着中國的傳統食物,而這新時代的小男孩卻要去品嚐外國的“快餐”。

這份古老的傳承是否即將遺失了呢?若不是,那又能傳承多久呢?這一切的一切,是否會成爲那黑白史書上的記載呢?

在當今社會蓬勃發展的時代,人們都在物質上不斷的追求,在生活水平上不斷的提高,在工作上同時也是精益求精,但是,人們又會停下來思考那份對於文化的紀念嗎?不,不會。然而,在中國古代,有許多優秀的手藝都是因爲沒有人傳承而在現在已斷絕了,我們不能讓歷史成爲歷史,要讓他們成爲未來,而唯一的方法就是,每個人都應該隨時接受着古老文化的薰陶,讓這種傳承成爲永遠,這樣,在中國的標點上,就只有分號,沒有句號。

我想,如此的文化傳承,勢必會爲中國擁有美好的遠景藍圖。

糉葉飄香,傳之千里。

傳承中華文化弘揚傳統美德徵文 篇6

翻閱古書、古籍,一個“孝”字,一個簡單又意義非凡的字,貫穿古今紮根在每個華夏子孫的心中。“孝父母,敬師長”這是一個永恆不變的真理。

我的家坐落在羣山環繞的小山村裏,村裏住着一個讓父母羨慕,讓同齡孩子敬佩的小男孩。他是單親家庭的孩子,從小自主獨立,他今年只有8歲。在一個靜謐中略顯神祕的夜晚,他那雙稚嫩的小手端着沉甸甸的水盆,小心翼翼地走着。那時,她的媽媽正在縫衣服,衣服上大大小小的洞洞數不勝數,媽媽用一針一線認真地縫着。可謂是“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當他那年僅8歲的兒子端着水盆進來時,母親有點不知所措,他將水盆端到母親面前,母親呆呆的坐着,盡力壓制着快要奪眶而出的淚水,孩子脫掉母親的鞋與襪,用心地給母親洗腳,終於母親忍不住了,豆大的淚珠奪眶而出,孩子揚起了頭,用水汪汪的大眼睛看着媽媽,露出了久違的笑容,這時時間好像都停止了,周圍沒有一點聲音,就連窗外蟲兒的叫聲也早已消失。

這是一個簡單的值得深思的故事,一個肅然起敬的故事,村裏小男孩那顆幼小的心靈中刻上一個永不磨滅的“孝”字。大家都知道說“孝”人人都會,但是做一個有孝心的人又有多少人能做呢?“孝”是五千年傳承的文化,請不要讓它離我們遠去,讓我們“傳承中華文化,共築精神家園”吧!

傳承中華文化弘揚傳統美德徵文 篇7

回顧祖國在五千年的文化歷程中,燦爛的文化,和不朽的民族精神。可堪自豪的事實在是太多了。

在書中我讀到了中華民族愛國精神,那是他們是中華民族之魂。走進歷史,我清晰地看到那一股浩然正氣,那是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歷久不衰執着追求的民族氣質。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朱自清的“餓死不領美國糧”詹天佑的“一定要把鐵路修到拉薩去”。他們無比無不滲透着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和民族的精神,我們時時刻刻都要以祖國和民族利益爲重。

在書中我領悟到一個人,一個民族,一個國家要立於不敗之地,必須要有奮發向上的精神,而立志又決定了一個人,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在前進道路上的努力方向。毛主席的《沁園春.長沙》,其中“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我看到了毛主席以天下爲己任的豪情壯志。 “臥薪嚐膽”的故事裏,我看到了從逆境中走出來的可貴精神。在人生途中,我們胸懷鴻鵠大志,奮發圖強。

在書中我看到了蘇秦的“頭懸梁錐刺股”。杜甫的“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蘇軾的“退筆如山未足珍,讀書萬卷始通神”,都說明勤學的道理。孔子的“疑思問”,“不恥下問”。中華民族文化源遠流長,來自於多少袋人的勤奮苦讀啊。所以我們在學習中要勤學好問。

在書中我讀到了中華民族的勤儉、廉正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節儉樸素,人之美德;奢侈華麗,人之大惡”,漢唐時期的文景之治、貞觀之治的勤政,前朝秦隋的窮奢極欲。就能證明這句話。于謙,“要留清白在人間”。他一身正氣,兩袖清風,不僅贏得世人崇敬,於今天也深有啓迪。從他身上可以看到中華民族傳統的勤儉、廉正美德得到昇華。作爲優良的道德傳統,勤儉和廉正在今天更要發揚光大。這就要求我們從一點一滴中學會勤儉,培養廉正的美德。

中華傳統美德和民族精神鑄造了我們的靈魂,成爲中華民族發展壯大的精神源泉。我們爲擁有這樣一座美麗的精神家園而自豪,我們的心靈永遠在這裏棲息、成長。

傳承中華文化弘揚傳統美德徵文 篇8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翻開中國上下五千多年的歷史,中華民族其實就是一部宏篇巨幅的文化發展長卷。我們要努力的去傳承中國文化的優良傳統,爲這幅文化長卷,添上異樣的色彩。

作爲禮儀之邦的中國,作爲小學生的我們,崇禮重德,尊師重道是我們的傳統美德。在生活中,我們應該從身邊的點滴做起,遇到老師,要說老師好,要禮貌地對待每一個人,不能亂講髒話,當別人有困難時,應及時伸出援助之手。更要注重自己的個人修養。如果我們都這樣做,生活纔會更加地美好。

在中國歷史的長河裏,曾經有那麼一羣人,爲自己的國家而費心費神,爲自己的國家而浴血奮戰,他們犧牲了自己的青春,犧牲了自己寶貴的生命,只爲國泰民安。“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范仲淹;“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周恩來;“虎門銷煙”的林則徐;“辛亥革命”的孫中山……他們都在爲祖國而奮鬥,他們的目標也只有一個——保衛家園。

在歷史的舞臺上,中國從未拉下過帷幕,“她”在那散發着耀人的光輝,照耀着每一個龍的傳人,我們不僅要傳承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更要努力的學習、奮鬥。讓她在歷史的舞臺上開出絢麗多彩的花朵。如果你問我爲什麼,我會告訴你。“因爲我們是龍的傳人!”

傳承中華文化弘揚傳統美德徵文 篇9

華夏五千年的文化代代相傳,展現了中華民族的泱泱國風。沒有傳統的延續,便沒有如今的燦爛文化之光,而傳統美德是中華文化的核心與靈魂,所以我們華夏兒女要傳承中華文化,弘揚傳統美德。

文化是民族的根,對於文化,漢字是它的根。書法是我國的傳統文化的精粹,被譽爲:無言的詩,無行的舞,無圖的畫,無聲的樂。書法的筆墨古韻流香,它伴隨着中華文明的發展而發展。中國人對書法的審美其實是長在骨子裏,溶在血液中的。字如其人,相由心生,所以書法已經成爲中華傳統文化的經典,對中國人的國民性格、審美情趣產生了恆久而深刻的影響。中華傳統文化之根——書法。

“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可百善孝爲先,“孝道”文化在我國源遠流長,尊老敬老之風淳厚而深遠。古人云:“孝道,德之本。”孔子也說:“孝悌也者,其爲人之本與。”這些都是說,孝是一切社會道德的根本、做人的根本。千百年來,孝深深地融入中華民族的血液中,流淌不息,永不停歇。“孝德”這股文脈給中華民族注入生命活力。孝深深地紮根於中華民族的文化土壤裏,根深蒂固,成爲中華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力量。中華傳統文化之根——孝。

書法乃中華藝術文化之魂,孝乃中華道德文化之根。

我們要守住中華傳統文化的根,留住中華傳統文化的魂。沒有根就不會長出參天大樹,沒有文化的根就不會有社會的文明。它是中華民族的根,是中華文明的根,也是世界文化的根。只有當我國觀察人類文化的進展時,就能用人文精神來教化天下。“亂以尚武平天下,治以修文化人心”,所以我們在傳承文化與弘揚美德的同時,也應觀乎人文,方以化成天下。

是什麼支撐着我們強大的祖國能在五千年的歲月裏熠熠生輝?我想,應該是中華民族傳承了五千年的歷史文化,文化的根深深地扎進土裏,深深地烙印在每個炎黃子孫的心裏,因爲這是我們的信仰,是我們心底涌動的力量。中華傳統美德爲我們的靈魂注入人文精神,使我們的國家向着世界的文化之巔邁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已經成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爲每個華人注入到心靈。

在當今這個日新月異的時代裏,也許,我們還在平凡的窗口上舞動青春;也許,我們還在題海戰術裏挑戰困苦;也許,我們還在一堆堆文字材料中敲打歲月……但莫忘初心,觀乎人文,化成天下。我們要秉持傳承中華文化的信念,攜手弘揚中華傳統美德,譜寫歷史新篇!

傳承中華文化弘揚傳統美德徵文 篇10

時間在飛逝,人類在進步,在歷史的長河上又多了無數深深的烙印。這其中就有令我們無比自豪的中華五千年文明史。老祖宗在那無比艱苦的條件下創造了那麼多奇蹟,那麼多財富,令全世界都無比震驚,名聲響徹雲霄,雖然他們的肉體已灰飛煙滅,但是他們的靈魂依然存在,精神不可磨滅,並且還在一代一代的延續,更加的發揚光大。

祖先們是聰明的,也是無私的。他們把自己生活中總結出來的精華毫不保留的傳承給了我們。這裏面既包含物質方面的,又有精神方面的。然而精神方面的財富纔是永恆的。雖然它是無形的,但是它又真真切切的存在。它帶給我們的力量是無窮的。真是這強大的力量使我們奮發圖強,努力拼搏,進取創新。

顯然這強大而又無形的力量就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美德。這些傳統美德激勵了一代又一代人,影響了多少有志青年。因爲它們是精華,是真理,是大家都承認和認可的。所以它才能世代相傳,被子孫後代們繼承和弘揚。

那麼,作爲風華正茂的大學生,我們該如何繼承和弘揚這些優良傳統美德呢?如何利用這批寶貴的精神食糧呢?這的確值得我們深思。

首先,作爲一箇中國人,我們應該廣泛的瞭解歷史,瞭解我們的祖先做了哪些驚天動地的大事。深刻理解傳統美德的本質與內涵,明白他們那崇高的思想。只有清楚什麼是我們的傳統美德,我們才能談該怎麼做,做什麼。

其次,作爲活力四射的大學生,我們是祖國的棟樑之才,未來的接班人,承載着建設祖國的重任,應該努力學習傳統文化知識,用不同的方式把傳統美德傳播發揚。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們理應看得更高,望的更遠。我們要把自己的傳統美德在全世界發揚光大,讓世人領悟我們的風采和強大。這樣我們的國家纔會更加強盛,民族纔會更加團結。

我們都是有知識的青年人,有自己的思想和見解,理應知道這些傳統美德對我們一生的作用。我們要時刻把這些傳統美德放在心裏,作爲規範和約束自己的總則。繼承和發揚都是在現實生活中的實際行動中體現的。只是知道而不去實施,那麼這些精華是絕對不會被繼承下去的,更不能被髮揚光大。而且隨着時間的推移,它們可能被遺忘。如果出現這種情況,將是我們中華民族的不幸,那是多麼的可悲啊。我們絕不能讓這種悲劇上演的。

作爲志向高遠的大學生,我們有責任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美德。就讓我們在現實生活中真真切切,實實在在,淋漓盡致的把它們繼承和發揚光大吧。

偉大的中華民族,偉大的優良傳統美德,將會是人類前進道路上一條永遠亮麗的風景線,爲了理想,創造奇蹟,我們的未來不是夢。

傳承中華文化弘揚傳統美德徵文 篇11

中華傳統美德是歷史悠久,傳統美德有中秋之夜,既是對親人的思念,也是對中國的傳統美德讚美。

傳統美德是美好的,有尊敬師長的,中國古代經典,《禮記·禮運》描寫:“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有,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描寫表達了古人對社會和諧的憧憬,對人的良好生活的期待,在生活中,我們尊老愛幼,在車上看見老人上車要主動讓座,這是對老年人的最起碼的尊重,看見長輩最起碼要對他們一聲稱呼,這是中國的傳統美德,中國傳統文化既有先進的,也有落後的,先進文化是人類文明進步的結晶,是推動人類社會前進的精神動力,在社會的發展中發揮着啓迪思想、陶冶情操、傳授知識、文化的多樣性和豐富性是當今是當今世界的一個基本現實,不同國家的文化要以平等的態度、開放的胸襟去尊重、學習其他民族的傳統:對待不同性質的文化要弘揚先進文化和傳統美德。

中秋之夜是對家人的思念,每年中秋都是團圓的節日,也有許多人在節日連夜趕車排很長的時間纔買到票,爲的就是能和家人團圓,說到團圓。我不禁想起詩句“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這邪惡詩句表達了對親人的思念;別人都說月亮代表我的思念,其實在外面要回來跟家人團圓。這就是傳統美德。

尊老愛幼是每個人必須尊重,特別是青少年要對老年人的尊,在路上,看見老人着扶着,在老人推車時,要主動幫着推,時時要幫別人,別人也會幫着你的。在學校裏也要尊重老師和同學,在老師面前不能頂嘴,要服從老師的意志,不能隨意的,要在學校有紀律,在同學面前要同學之間互相尊重。

建設和諧文化要大力弘揚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以增強誠信意識爲重點;要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發揮道德模範榜樣作用,引導人們自覺履行法定義務,對社會的傳統美德,對家庭的傳統美德,要深入開展羣衆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

傳承中華文化弘揚傳統美德徵文 篇12

唐山是一個文明的城市,我就出生在這裏,成長在這裏,唐山人以自己的勤勞、勇敢和智慧創建了一個獨具特色的`文明城市鳳凰城。這裏的每一個人都珍愛這裏,爲這裏的文明做貢獻,如果不信,我就給你講講我身邊的故事吧!

五一那天,我和媽媽去南湖玩,在15路車上人很多,沒有座位,這時一位阿姨抱着一個小孩上車,旁邊坐着的一位小女孩忙站起來,走上前說:阿姨,請您坐到我的座位上吧,這位抱小孩的阿姨忙說;謝謝你,還是你坐吧。小女孩忙說:沒關係,您抱着孩子挺累的還是您坐吧,這位阿姨微笑着說:謝謝。像這樣讓座的事在車上隨時都能看得見。

在南湖,有不少外地的遊客,因爲路不太熟悉,經常會找不到要去的地方,可在這裏只要有人問路,熱心好客的唐山人就會耐心細緻的告訴你要去的路線,幫助遇到困難的人,微笑的臉龐和謝謝的聲音成爲南湖一道最美的風景線。

日月往來,物轉星移,多少事如煙而過,多少人悄然而去,但文明自始至終一直流傳下來,它成爲我們唐山進步的標誌。完善文明,並非一定要做什麼大事,而是要從身邊的小事做起,養成文明的習慣,使文明貫穿我們的一舉一動,一點一滴,讓我們的文明美德傳承下去,讓文明美德伴我成長。

傳承中華文化弘揚傳統美德徵文 篇13

中國的文化博大精深,我們身爲中國人不僅應該學習優秀文化,還要傳承傳統美德。

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的古埃及,被羅馬帝國所佔領,其文化也被阿拉伯文化所代替;古代印度,基本民族歷史的文字記載早已喪失殆盡;古巴比倫,也早已被波斯帝國所消滅,其文化也被迫中斷。人類文明的四大發源地,有三個都分別衰落了,或者分裂成許多國家,唯獨中華民族的歷史和文化的發展經久不衰,至今仍然屹立於世界的東方,這是什麼原因?原因方方面面,但其中有一個重要的根由,就是中國不僅有着共同祖先遺傳下來的血統,而且有着共同的優秀文化和美德傳統。就是這些血統與傳統,培育、造就了我們世世代代的炎黃子孫,使得中華民族的文化與美德代代相傳。

我國是有幾千年文明歷史的古國,吃苦耐勞一直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勞動創造了世界,勞動創造了人類。古往今來,涌現出多少勤勞向上的名人,成爲世人學習的楷模。

但據調查,現在的中小學生,愛勞動、有較好勞動習慣的約佔1/3,另外的2/3是不愛勞動或不太愛勞動的。有些孩子,懶得疊被子,懶得洗襪子、洗衣服,懶得收拾書包、收拾書桌,甚至於懶得洗臉、洗腳,連喝水也懶得自己倒。

事實上,家長並不太重視對孩子從小培養熱愛勞動的品質。 現在,我國幾千萬個獨生子女家庭中,有不少家庭把獨生子女視爲“小皇帝”,凡事都圍着獨生子女轉。現在的青少年學生大都是獨生子女,處於優越的生活環境,祖輩父輩們過多的溺愛、寵愛和放縱,使得獨生子女們從小養成了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不良習慣,產生了父母寵愛自己是天經地義的錯誤思想。而一些學校只顧傳授知識和能力,卻嚴重地忽視了對學生進行民族精神與民族道德素質的培養。結果,成績上去了,道德下來了。一些青少年思想品質開始出現問題,見利忘義、騙財害人,不講人格、自私自利、損害公德、不講孝敬的現象時有發生。要扼制和消除這些社會的非文明、非道德現象,必須進行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教育,而傳統美德的教育除了家庭、學校的教導以外,更需要整個社會的配合。

無論是什麼中華文化,我們都應該傳承下去,從現在開始,"讀聖賢書,立君子品,做有德人。“要行得正,坐得端。”要有“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主義精神,“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無私奉獻境界。努力學習中華文化,傳承傳統美德。

傳承中華文化弘揚傳統美德徵文 篇14

“和諧”是我國的傳統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觀念,是事物存在的最佳形態,是一切美好事物的共同特點.而創建和諧校園是一個永恆的主題。

構建和諧校園需建立和諧的師生關係。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是老師給了我們文化知識的啓迪,使我們從無知到有知,從幼稚走向成熟。老師給了我們知識的雨露,需要的是我們全身心的接受,珍惜老師的付出,尊重老師的勞動。師生互敬互愛,從而打造和諧的學習氛圍。

構建和諧校園需建立和諧的同學關係。關心幫助有困難的同學,讓他們感受到和諧校園的溫馨。保持良好的心態,寬容帶待人,用一顆真誠的心去換另一顆真誠的心。同學之間友好相處,從而打造和諧的人際關係。

構建和諧校園需建立需要建立好的學風、好的校風。我們要倡導一種蓬勃向上的團隊作風,一種腳踏實地的學習精神,將學風建設的目標指向“理想、團結、自強、成材”。一種團結奮進的班風和刻苦勤奮的學風能促使個人在良好的環境中成長。好的校風如春風化雨,不聲不響地吸引每個學子奮勇向前,爲了理想而努力拼搏。校風積極向上,從而打造和諧的教育氛圍。

構建和諧校園需建立誠信、文明的作風。同學之間相互信任、坦誠相待、說實話、做實事。考試時堅決杜絕舞弊現象,用誠實和實力給自己和老師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作風嚴謹、文明,從而打造和諧的校園文化。

同學們、老師們,構建和諧校園需要我們大家共同的努力,我們要打照和諧的學生羣體,打照和諧的人際關係,打照和諧的校園文化,讓我們在和諧的教育氛圍中愉快的學習,在和諧的興趣樂園中陶冶情操,在和諧的人際關係中成長!

傳承中華文化弘揚傳統美德徵文 篇15

我們國家有很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這些都是需要我們繼承和發揚的,弘揚中華傳統美德。

孝老愛親就是中華傳統美德之一,因爲在中國古代有各種三綱五常之類的,有關倫理的規則,在中國古代是很在意宗法上面的規定和道德的。在現代社會,我們也應該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金華就是孝老愛親,比我們年長的長輩是需要我們敬愛和孝順的,他們哺育了下一代,也就是我們沒有他們就沒有我們沒有他們優良的教導,就沒有我們現在的美德和成績。要學會尊重老一輩,還有要敬愛自己的親人。親人是與我們最親近的人,也是這個世界上對我們最好的人,我們要懂得回報,要敬愛尊敬他們。然而在三鋼5廠裏面還有一些是古代的糟粕,這些東西是我們不需要繼承的,反而要把它並起掉,比如在國家社會引起的地位是很低下的,他們只是家裏的鞋內處,甚至在古代還有我小腳纏足這樣的陋習,這些都不是我們需要繼承的,我們要弘揚的是美德,而不是落後習俗。

我們國家有很多傳統美德,尊師重道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在中國古代我們是很在意教育的,通常將有道德的人放在很高的位置上。像古代的老子,孔子,他們這種聖賢之人,都是獲得我們現代人很大的崇敬與敬仰的。所以在當今社會我們也要崇尚這種美德,尊重那些有知識有品德的人,去愛戴他們。這其實並不難,只需要我們能夠尊重老師,在生活中我們可以做到,比如不跟老師頂嘴,在學習生活中要好好的聽取老師合理的建議。在請教問題的時候要注意言行的禮貌,不能拿那種命令的語氣去命令老師講題。要懂得尊重老師,尊重知識,懂得謙卑和謙虛。

在我們中國有很多中華傳統美德,他們都因爲是很美好的,是傳統文化中比較精華的部分而流傳至今,這些東西是不能讓我們遺忘的,我們需要認真的傳承他們,讓他們得到發揚,並且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改進他們讓他們能夠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和現代倫理與知識的進步。

傳承中華文化弘揚傳統美德徵文 篇16

我們中華民族向來就是一個禮儀之邦,並且有非常多的美好的中華傳統美德,這些美德都是需要我們去繼承和發揚的,有我們這些祖國的下一代卻發揚光大,並且進行一些改正,讓他適應這個社會這個時代的精神,然後得以發展的更好。

首先我覺得中華民族的一個很好的秉性就是愛國,愛國可能是中華民族從古至今都有的一一個精神,我覺得也是非常優秀的精神,我們好像從古至今都非常的有民族和國家的概念,特別是一些古代的詩人,他們會經常把家國情懷和一些對祖國繁榮的報復寫在他們的詩句裏面,作爲新一代的青年,我們也應該懷揣着這種愛國情懷去建設祖國。我們也應該比以前更加愛國,因爲我們的國家是一些先烈和英雄們努力的爲我們爭取過來的統一和和平,所以應該倍加珍惜更加的愛國,培養愛國情懷。

我覺得勤勞也是中華民族硬在骨子裏的精神,好像沒有任何一個民族能比中華民族更加的勤勞,我們有着悠久的農耕文明,小農經濟根深蒂固,讓我們中華民族在古時候就要經常的開墾荒地去種植,獲得我們生存所需,所以我們中華民族一直都非常的勤勞,包括現在也有很多奮鬥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面的人,都爲着生存和發展,努力的學習,努力的工作繼承這種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我認爲我們中華民族還有一個非常優秀的品格,就是包容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我們民族從古至今好像都有寬容的美好的基因,讓我們沒有那麼記住仇恨,而是忘記那些屈辱的不好的關係,好好的發展我們當下的關係,共同進步,共同發展。

還有一個優秀的品格,就是謙虛和謙和,我們中國人永遠都不是很高調的,包括現在在我們的外交上面,我們也非常的低調,並不總是宣揚我們國家的厲害和強大,這一點也是我們中國的優秀品德。

中華民族還有很多的優秀傳統和美德都是需要我們這些新青年,去繼承和發展的。

傳承中華文化弘揚傳統美德徵文 篇17

當今世界已進入了信息化時代、知識經濟時代,人們的生活水平大大提升。然而,衆多人們在很大程度上忽視了道德教育,特別是德行教育。

從家庭、學校到社會,只重視智育而忽視德育,因此出現了德行危機。人們大聲疾呼,要恢復中國人固有的傳統美德,諸如公正、誠實、良知等等。

社會上的許多現象讓人感到震驚,例如12歲的孩子販毒、14歲的女孩子生孩子、16歲的中學生殘忍的殺死母親,…;雖然他們和我們生活在同一片藍天下,共同感受陽光雨露,可是,他們純潔的心靈被污染了,從小就喪失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就走上了邪路。

舉幾個身邊的例子:乘車時,學生在那裏安然的坐着,卻不給身邊的老奶奶讓座,甚至有時在車內能聽到人們大講髒話,互相彼此漫罵,隨地亂扔廢紙……這些都是不道德的行爲,文明離他們越來越遠,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他們身上也消失殆盡。

現在人們的物質生活好了,可以買私人小汽車、洋房、名錶…可是精神生活卻極其貧乏,有些人總愛佔小便宜,公共汽車的投幣箱裏被扔進了多少假-錢和殘幣,又有一些人用五角錢來充當一元錢,雖然僅僅是一個小小的硬幣,卻反映出人們的文明修養該是多麼的匱乏。

現在外國人都能學習我們中華的傳統美德,發揚我們的優良傳統,那我們更應該將它發揚光大,世世代代流傳下去,這樣我們的社會纔會進步。

隨着我們國家不斷的重視文明教育,我們的社會在不斷的進步,傳統美德在不斷的弘揚。比如:希望工程越來越紅火,扶老攜幼、拾金不昧、孝敬父母…的文明現象層出不窮。

所以,作爲祖國的新一代,我們做一個講道德的小公民,從一點一滴做起,從我做起,讓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在我們身上繼續發揚光大。

傳承中華文化弘揚傳統美德徵文 篇18

中華民族的傳統豐富而深刻,身爲中國人,都會因此而自豪,它有憂國憂民爲民請命的愛國精神,它有默默奉獻不求索取的高尚境界,它有力克萬難振興中華的堅定信念,它有孝敬父母尊敬師長的道德規範,它有勵志勤學自強不息的拼搏精神,它有見利思義助人爲樂的崇高情懷,爲此,中華兒女都會爲自己的祖國高聲怒喊:祖國萬歲,人民萬歲。

我身爲中國人,也是這個大家庭的一份子,因爲心中的慷慨激昂,有莫名的力量激發我的愛國情懷。大千世界茫茫人海,我是如此渺小,但是我也會盡自己的一份力量,爲人民服務,進我的綿薄之力。

我國自古以來就有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因此我校曾組織一次學習雷鋒的活動。在敬老院裏,有很多孤苦伶仃的老人,他們無依無靠,看着他們我的眼眶紅了。

在這次活動中,每個人都懷着真摯的感情去做每一件事情。爲他們梳頭,讀報,疊被,擦桌子,剪指甲。臨別時我們依依不捨,有一位盲人爺爺,他頭髮花白,臉上迭起了灰色的皺紋,每天自己坐在屋裏承受着黑暗的世界,臨走時,他緊握着我們的手,久久不想鬆開,看着他的微笑,我流淚了,心裏只能對他默默祝福,祝福好人一生平安。

那次的經歷我印象深刻,也培養了我尊老愛幼的好習慣。

魯迅先生曾經說過:唯有民族魂是值得寶貴的,唯有它發揚起來,中國才真進步。

中國的傳統美德生生不息,歷久彌新的品質,是永不枯竭的道德資源。只有做到這些社會纔會進步。人總是要有信念作爲內心前進的動力,我們民族有過歷史的輝煌,也有過歷史的屈辱,但是隻要我們有傳承不息的民族精神,中國將永遠雄踞東方!

傳承中華文化弘揚傳統美德徵文 篇19

敬長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李大釗曾說過:“我不主張兒子對自己行孝 ,可是我疼愛自己的老人,因爲他撫養了我,教育了我,爲我付出過很大的心血,疼愛自己的老人這是人之常情 ”。而今天敬長傳統美德更應提倡和發揚,這是現代社會公民應有的風範。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有知書達禮的傳統美德。“虛左以待”“程門立雪”“三顧茅廬” 等等以禮相待的成語和典故,在歷史上廣爲傳誦,深刻反映了這一點。知禮,講禮,對人彬彬有禮,體現了對他人的尊重,是保持人們正常關係的準則。知禮講禮的人大多以他人爲重,以社會爲重。能真誠待人也正是一個人高尚情操的表現。

試問那些對長輩出言不遜,對朋友態度粗暴,公共場所橫衝直撞的人,能體現出是一位有文化,有教養,懂禮貌,講文明的人嗎?當今社會,文明禮貌、文化素養對一個人一個民族來說是至關重要的。物質文明上去了,精神文明卻衰退 ,與一個有“禮儀之邦”之稱的民族,與一個進行現代化建設的民族相容嗎?對學生進行文明禮貌教育,是提高中華民族的思想境界和文化素質的關鍵所在。

一個國家必須要有自己的國魂,一個民族必須要有自己的精神,才能把全民族的智慧集中起來,形成無比強大的精神力量和物質財富。中華民族幾千年延續下來的愛國、氣節,奮發、立志,改革、創新,勤學、好問 ,勤儉、廉正,敬長、知禮等傳統美德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國魂和精神。

同學們,承繼傳統美德 弘揚民族精神,讓我們爲擁有一座美麗的精神家園而自豪,讓我們的心靈永遠在這裏棲息、成長,讓我們的生命煥發美德和精神的光彩,讓我們每一個人都文明、高雅、有氣度、有風範!

傳承中華文化弘揚傳統美德徵文 篇20

一天傍晚,在馬路邊上,一個抱着嬰兒的婦女,拿着幾袋東西站在上面。寒風凜冽,天色陰沉,車站上的“母子上車處”顯得十分顯眼。母親望了一下,咦?母子上車處裏,怎麼會有四個大男人在這呢?難道他們不識字嗎?可是看他們紳士道衣冠楚楚的衣着打扮,怎麼也不像一個文盲呀!

母親瞧了瞧他們,排最前頭的那位大爺,胖墩墩的,穿着筆挺的大衣。他眯縫着雙眼微微一擡,又耷拉下眼皮,沒有絲毫反應。再看看第二個人,戴頂軍帽,穿着軍大衣,雙手放進兜裏,平視前方,旁若無人。第三位,矮矮的個子,戴着一頂十分時髦的帽子,閉着雙眼,嘴角向下撇,一副滿不在乎的樣子。再瞅瞅最後一個人,簡直無法形容。大個子,大皮衣,再加上一個大口罩,真是滑稽可笑。

母親提着嗓門兒,大聲說:“難道你們不識字嗎?這裏是母子上車處呀!”可是,他們一點反應都沒有。

這時候,車來了。那幾個男人一窩蜂地衝到車上。母親看了看車裏擠得滿滿的人羣,又看了看懷裏冷得發抖的孩子,年輕的母親只好無奈地站在旁邊,等待着下一班車的來臨。

英國的弗o培根先生講過:“如果有一個良好道德風氣的社會環境,是最有利於培養出一個合格的公民。圖中的那幾個男人真的不識字嗎?他們裝聾作啞,面對寒風中的母子熟視無睹,毫無憐憫之心,真是讓人痛心啊!爲什麼會有如此現象呢?這些人明明認識字,爲什麼要裝成文盲呢?難道他們早已把中華民族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遺忘了嗎?

我希望所有的人都能擦亮你們的眼睛,不要當假文盲,這樣的行爲是可恥的。中華美德不能忘!我們應該把它傳播下去,讓它成爲每個人心裏的標尺,讓它成爲我們中華民族最大的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