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徵文 > 家風家訓優秀的徵文範文3000字(精選10篇)

家風家訓優秀的徵文範文3000字(精選1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W 次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對徵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徵文要求文面整潔乾淨,書寫端正美觀,字體清晰規範,標點準確無誤。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徵文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家風家訓優秀的徵文範文3000字,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家風家訓優秀的徵文範文3000字(精選10篇)

家風家訓優秀的徵文 1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禮儀之邦,中國禮儀博大精深,爲世人驚歎。從小我們接受的教育不僅僅是文化知識,也有老師和家長的禮儀教育,他們的言傳身教成就了我們今天對文化和禮儀的傳承。

中國幾千年的文化傳承,是每個中國人、每個家庭良好的家規、家訓的傳承。所謂國有國法,家有家規,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規矩,每個人都是家庭的一員,遵守家規,遵守國法,傳承文化禮儀。

一、言傳身教,做好自己。

對於從小在農村裏長大的我來說,禮儀規矩伴隨着我的成長,小時候,父親母親種地總是很忙,平時都是跟着爺爺奶奶在一起,爺爺是村裏生產隊的老隊長,幹事很有原則和風格,一直教育我要專注、認真、刻苦、努力等等,記得爺爺說的最多就是“做自己的事,不要左顧右看”,真的很受用。

小時候貪玩心很重,但是爺爺從來不吵我們,而是帶着我們去下地幹活、看着我們玩耍,他雖然嘴上說要我們怎麼怎麼幹活,但是實際上他從來不催促我們,每次他都很專心的幹自己的活,一直不停歇,我們雖然貪玩,但是還是耐着性子跟着做,慢慢的我們也就學會了爺爺的習慣,專心做完一件事、做好一件事,再去考慮其他的事,萬事講究有始有終,不做無頭之事、不丟無尾之業,做好自己。

二、百善孝爲先

中國自古以來,孝道被世人尊崇,縱觀歷史上下幾千年,忠和孝是衆多家庭的優良傳統,百善孝爲先,孝敬父母,尊崇長輩,是自古留下的優良風氣。

在我的家裏,亦是如此,父親是村裏出了名的孝子,在我的印象裏,父親從未與爺爺頂過嘴、鬧過彆扭,一方面是因爲父親尊重爺爺的說法和做法,另一方面也與爺爺英明果斷、眼光獨到、考慮事情比較周到等等優點是分不開的。

小時候家裏有個習慣,不管早餐、午餐、還是晚餐,每頓飯大家都是在一起吃,但是不論哪次吃飯,人不到齊是不會開飯的,而且盛飯的時候,第一碗飯只能是爺爺的,這是家人的相互尊重,也是我們感受家庭教育的開始。每次吃飯的時候大家都是一起忙碌,我和弟弟撐桌子,父親、母親盛飯,然後我們姐弟三人去端飯,每次吃完飯由我們姐弟三人收拾,最後奶奶洗碗,我們去上學,父親母親爺爺下地幹活,每天都是這麼溫馨和睦。

小時候,家裏比較窮,很少吃肉或者吃水果,記得有一次,父親從北京打工回來,帶了一隻烤鴨,兩個菠蘿。我和弟弟看着吃的口水都快流出來了,父親打開烤鴨的時候,我和弟弟一直在商量,一人一個鴨腿,但是父親並沒有給我們拿鴨腿的機會,他先挑了最好的一塊肉和一個鴨腿給了爺爺,然後把另一隻鴨腿給了奶奶,奶奶沒吃又給了母親,我和姐姐、弟弟看着,哇哇的哭了起來,爺爺和母親要把鴨腿給我們,當時被父親阻止了,父親說:好的東西要先給長輩,孔融讓梨的故事你們忘了麼?我和弟弟儘管點頭,但還是一直哭,雖然最後兩個鴨腿還是被我們給吃了,但是從這個小事我們可以看出父親的心理,骨子裏的孝比表面的孝要難能可貴,那是父親的第一反應也是第一考慮,我自認做不到父親那樣,現在時不時還跟父親拌嘴,想想真的慚愧。

父親對爺爺的尊敬一句兩句是說不完的,點點滴滴的事情很多,每次家裏幹活,父親總是挑最難的,最累的,讓爺爺只是打打助手,比如家裏的旱廁每到清理時候,總是父親一擔一擔進行清理;每次春種,忙到晚上纔回的只是父親,他從不讓爺爺太累;收麥時候,每次拉回家,總是父親一袋一袋扛進屋;每次中午打場的時候,也總是父親中午在碾場,他總讓爺爺回去午休。類似的事情真的舉不勝舉,但是每次父親在忙的時候,最牽掛父親的還是爺爺。尊重和理解是相互的,這一點在父親和爺爺身上解釋的淋漓盡致,也對我門的成長和學習起到了很好的引導。

爺爺去世的時候,父親還在南方打工,得到消息,他立馬連夜趕火車回家,一天一夜沒有吃飯沒有喝水,到家後,能看到父親那明顯紅腫的雙眼,大包小包的行李,父親在院子裏扔下所有東西,跑進堂屋跪在爺爺棺前嚎啕大哭,在我的印象裏,父親是堅強的,所有重活累活都是他一人扛起來,所有的重擔都不曾低頭服輸,但是那天父親哭的像個孩子。在他的眼裏,爺爺奶奶以及我們是他的牽掛和信念,像大多數父親一樣,給家人一個好的生活條件是他最大的心願。那天父親跪在爺爺棺前久久沒有站起,任誰都拉不起來,最後父親艱難站起來,走進奶奶屋裏,又跪在奶奶牀前磕頭,奶奶伸手一直抹眼淚,拍拍父親的肩膀,沒有說話。父親先是責怪自己,假如在家也許爺爺的病就可以及時得到治療,隨後說了讓我一輩子都無法釋懷的話,他說:父母在,不遠遊。是的,任何時候,家人永遠是最大的牽掛,父親說到也做到了,從那時起一直到三年後奶奶去世,父親再也沒有出過遠門,爲奶奶盡孝,也彌補了對爺爺去世的愧疚。

三、學着去做,相信自己

在我的家裏,從小爺爺就教育我們要多動手,主動去幹活,鼓勵我們去做一些我們力所能及或者跟着他們幹農活,而且不顧慮我們會不會犯錯,用爺爺的話說就是:啥也不讓做,最終啥也不會做。是的,爺爺說的對,要敢於嘗試,主動做事,纔回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

記得很小的時候,我們家人吃飯總在一起,每次端飯,其實奶奶都是很擔心的,比如碗太燙了、廚房路不好走啥的,總是不放心,而父親和爺爺不一樣,他們鼓勵我們去端飯,並且告訴我們不要怕,相信你可以的,但是擔心的事還是發生過,有次姐姐端碗的'時候轉身碰到牆上,掉地上摔碎了,當時在正月裏,是不能破碗的,當時姐姐也被燙着裏,一直哭,爺爺一直勸她:沒事的,破了一個碗而已,奶奶是一直埋怨爺爺讓我們幹活,但是爺爺總是笑笑說:幹了以後纔會幹,出錯了以後纔會更小心。母親拉着姐姐去換衣服洗手,吃完飯爺爺就去集市又買了一個碗回來。

小時候碾場都是用拖拉機,我剛上小學的時候就會開拖拉機,這要得益於父親和爺爺的鼓勵,他們總是讓嘗試,我開始學開拖拉機的時候,父親就坐在車上看着,當時腳都夠不着離合器,都是站着開車,現在想想是比較危險的,放在現在的孩子身上是肯定不會讓去學的,但是當時就是那麼一點點學會了,當時會開拖拉機我覺得相當自豪,覺得自己很了不起,自信心得到相當的滿足,做其他的事也自信滿滿。

上學時候,老師和父母也教了我們很多道理,比如:自己能夠做到的事情要獨立完成,今日事今日畢,不可馬虎了事,不可依賴父母,不可無故拖延;要吃飽吃好,保證全面營養,不可挑食厭食少食;要尊敬師長,見到老師、長輩、熟人要主動熱情打招呼,不可視而不見見而避之;要團結同學,要有愛心有同情心,不可以大欺小,不可歧視弱者,不可嘲笑殘疾人或者成績差的同學;要學會感激,感激無私奉獻、默默付出的父母,感激一切曾經關心過愛護過支持過幫助過的人,要珍視社會和自然中一切真實的美好的善良的事物,憎恨虛僞、醜惡的不良現象,不可是非不分、善惡不辨等等。雖然知識和禮儀一起學習,很多道理都在書本知識裏有學到,但是沒有在現實生活中來的實在和有意義。

在我的家庭生活中,爺爺和父親是言傳身教的例子,平時話語不多,但是道理卻很多。比如:勿以善小而不爲,勿以惡小而爲之;舉止要安和,毋急遽怠緩;言語要誠實,毋欺妄躁率;內外親族,無論尊長同列,皆當以禮接之。毋得簡傲笑謔,不恭不敬;交友,所以輔德也。須親直諒、多聞者,遠便僻、柔佞者等等。這些書本上的道理爺爺肯定是不理解都是啥意思,但是確實在日常生活中用自己行動詮釋裏這些語句的意思,讓我受益終身。

無規矩不成方圓,生活裏,人生哲理很多,但是能詮釋的人卻很少,每個人的成長都是在學習和模仿的過程中進行的,好的家風能使孩子鍛鍊爲人處世的良好態度,好的家規能使孩子養成拼搏進取的堅強信念,處變不亂,臨事不慌,端莊正直,刻苦圖強,是每個人努力的方向。

家風家訓優秀的徵文 2

現在,教育我的人變成了父母。我以升入初中,但樂於助人、勤奮刻苦的好習慣已經常伴與身。認真想一想,這都和我家的家風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爺爺依舊時不時在解釋着“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我非常樂於聆聽他們的一言一語,因爲那正是我們家的好家風。

家庭是圃,孩子是苗。家風如雨點,它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小苗只有在雨露的滋潤下,才能健康成長。孩子只有在優良家風的薰陶下,才能出類拔萃!

中華民族有着悠久的歷史文化,在歷史的長河中,沉澱着我們中國人特有的民族氣魄:聰明、禮貌、見義勇爲、謙恭禮讓。在歷史的薰陶下,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長大有出息。要想讓孩子手中的“火炬”點的又大又熱,就須有一個良好的“引火器”——家風家訓。我家也不例外,多讀書,讀好書,好學習是我家的家風。

爸爸媽媽對我的期望一直很高,可是我的學習成績一直是不穩,忽高忽低。每次考試過後,不是“天怒人怨”,就是“歡呼雀躍”。印象給我最深的一次是那次期中考試後,我拿着已被叉“畫”的面目全非的成績單,這一結果像天打雷劈地打擊了一朵正在成長的花朵,是他失去了往日的色彩、信心與自豪。一路上,我想好了媽媽那張金剛怒目的臉,準備好挨一頓罵。就在我把成績告訴媽媽的時候,卻沒有出現我想象的事,而是聽到了一句:“是什麼原因考的這麼低?那一點沒有掌握好?”分析完試卷後,媽媽又耐心的'勸導我,不能因爲一次小小的失敗就灰心喪氣,如果你以後繼續努力,也可以成功。如果你放棄了,那就真的失敗了,成功是汗水和辛勞的結合體。聽了媽媽的諄諄教導,我又重拾信心,駕着幸福小船飛馳。

尊老愛幼,互相尊重是我家的家訓。我的爸爸媽媽都提倡敬老愛幼,我在爸爸媽媽的耳濡目染下,也學會了幫助老人,尊敬老人。媽媽常要求我們對自己可以艱苦點,但絕不能虧對他人。媽媽規定每年過年時的壓歲錢,我和姐姐每人必須出200元給奶奶,每人給姥姥200元。每次放假回老家的時候都要家鄉的老人們帶去禮物,給他們買一些合適的衣服和日用品,回去後還要幫着幹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兒。尊老愛幼是我們這一代人共同的責任。

我們家的家風——多讀書,讀好書,好學習,願它飄進千家萬戶!

我們家的家訓——尊老愛幼,互相尊重,願它常駐我家!

小苗只有在雨露的滋潤下才能茁壯成長;孩子只有在優良家風的薰陶下才能出類拔萃。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家風、家訓。且中華民族有“禮儀之邦”的美譽,向來重視家教,家風、家訓更重要。

古人有云:“修身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自懂事起,身邊的長輩就常對我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的確,國有國法、家有家規,制定一個好的家訓與家風那是極其重要的。那麼什麼是家風?家訓到底又是什麼呢?

閱讀

父母一向教導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既然你還小,無法做到行萬里路,那麼你就要立志讀遍萬卷書!”父母的教誨,也讓我從小與書結下了不解之緣。從每天的睡前故事,到彩繪注音童話書;從中外聞名的名著,再到充滿詩韻的古文,我都有自己與衆不同而又獨到的理解。

記得小時候,爸爸的朋友來家裏做客,一進家門就看到一個小小的人兒捧着一本比自己還大的書看着,一絲不苟,未免有些忍俊不禁,便和我開玩笑道:“小朋友,這書你看得懂嗎?”我沒有反駁,而是把這一頁的內容字正腔圓地讀了出來。讀完後,只見那個叔叔眼睛瞪的比雞蛋還大,目瞪口呆地看着我,好一會兒才反應過來。

在書中,我也學到了很多:《灰姑娘》讓我學會了善良;《醜小鴨》讓我明白了堅強;《查理和巧克力工廠》讓我懂得了孝順;《藍色的海豚島》讓我擁有了樂觀……

樂觀

爸爸的口頭禪:“人要笑口常開。”他指的就是樂觀。爸爸就是一個樂觀向上的人,不論工作上遇到多大的麻煩,他總是以良好的狀態樂觀地面對並圓滿的解決問題。笑着面對生活。樂觀,它比自信更多了一種快樂,更加堅強。記得有一次爸爸翻開一本書讓我閱讀,有這樣一則故事:美國第32任總統羅斯福的家中被盜,丟失了許多東西。一位朋友聞訊,忙寫信安慰他,勸他不必太在意。羅斯福給朋友寫了一封回信:“親愛的朋友,謝謝你來安慰我,我現在很平安。感謝生活,因爲,賊偷去的是我的東西,沒有傷害到我的生命;賊偷去的只是我的部分東西,而不是全部;最值得慶幸的是,做賊的是他,而不是我。”他的回信令我感觸頗深,羅斯福能夠在逆境中樂觀積極面對生活的精神更讓我懂得了樂觀。雖然我還小,沒有經歷過什麼大風大浪,但無論發生什麼事,在爸爸的引導下我也總能樂觀面對。考試沒考好,我會提醒自己:要想取得好成績,就必須要加油努力。比賽失利了,我會勉勵自己:戒驕戒躁,方能百戰百勝。做事沒有達到要求,我會鼓勵自己:萬事開頭難,堅持下去就一定會成功。

家庭是圃,孩子是苗。家風家訓如雨點,它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孩子只有在優良家風的薰陶下,才能出類拔萃。良好的家風是一種力量,是一種無形的力量。我相信,在良好的家風引導下,未來更加美好。

家風家訓優秀的徵文 3

我是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出生的,一直生長生活在海島。當時我們屯是村子裏的一個小自然屯,一共不到20戶人家。我年幼時,父親在縣農漁業機械廠上班,母親在家照顧幾個子女和年邁的奶奶。父親讀過幾年私塾,就算高小吧。小時候,父親教導我們幾個姐弟要誠實、正直,不沾染惡習。我母親沒有文化,但是對我教育感受最深的是:過日子要勤儉,要盡己力助人爲樂。幾十年過去了,父親常說“家和萬事興呀”。

每一個家庭都有淳樸的家風,每一個家長都會以自己體悟出來的處世之道教育自己的孩子。家是孩子成長的第一空間,在孩子身上處處會烙有家風的印記,可以說,家風就是文化和道德的言傳身教,是智慧和處事方略的潛移默化。

如今回想年幼時候的點點滴滴,不由的發現家長在平凡的生活中在我的心上播種下了許多美好的品德,也是家風的體現。記得小時候,由於家裏孩子多,生活拮据,那時候小孩子只有過年才能穿上新衣服,然而我的很多衣服都是姐姐們穿後改給我的,在勤儉持家的母親的影響下,我穿時也不嫌棄新舊,覺得乾淨利索就很好,勤儉的美德就此種在心中。過年不但有漂亮衣服穿,而且只有這時才能吃上油條,炸蘿蔔絲丸子、炸化魚,這是每年過年必備的“老三樣”。每次吃飯的時候,母親先給奶奶盛飯,奶奶動筷子了,我們纔可以吃,奶奶總是把最好吃的讓我先吃一口,她再吃,這充分體現了“尊老愛幼、孝敬長輩”的家風。母親總是不厭其煩的教育我們一定要養成講究衛生的好習慣,飯前便後要洗手;吃飯時不能說不吃或不想吃什麼菜,不剩飯、不浪費;要尊老愛幼,不能頂撞父母,從小養成懂禮貌的習慣;不說慌話,不愛佔小便宜,做一個誠實的孩子……每到節日或者冬閒時節,村子裏的人就聚在一起打撲克、打麻將,有時還有賭博的。父親就告誡我們禁止參加賭博,賭博能造成妻離子散、家破人亡,而且不准我吸菸,告訴我煙有百害無一利。父親這一輩子沒有吸菸,耳濡目染,我就養成了不吸菸、不賭博的習慣。記憶裏印象最深的就是:上學時候我家離學校很近,當時學校裏沒有飲用水,同學們下課到處找水喝。我母親得知此事後,還特意爲全校的學生準備一口6擔水的大水缸,每天早晨讓我幾個姐姐把水缸挑滿,等着全校學生下課來喝水。有多少次學生們把缸裏的水喝完了,到晚上做飯時,我的幾個姐姐得從遠處挑水回家,在母親的教育下,她們從沒有怨言,幾個姐姐一共挑了5年水,直到後來學校打了機井。現在同學們在一起聚會,大家還談論我們家的水多好喝呢!

我母親沒有文化,但是她和我奶奶一樣,能講一些經典故事,教育我們遇事要寬宏大量,在學校要和老師、同學們和睦相處,要熱愛集體、熱愛勞動,做好事不吃虧。在她們的教導下,我和姐姐們基本上沒有和老師、同學發生過矛盾。小時候長輩常跟我們說“和爲貴、孝爲先、勤爲寶、儉爲德”、“知足常樂、待人以善”……這些至理名言今天以“家訓”的形式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之中。

家風是做出來的,不是說出來的。我記事的時候,姥姥和奶奶都在我家,後來姥姥搬到舅舅家去了,那時舅舅出海時常不在家,舅母又在生產隊勞動,母親就時常帶我到舅舅家看望姥姥,給姥姥洗髮梳頭,幫舅舅洗衣服,當時給我印象挺深。姥姥臨終時還叮囑我母親,要照顧好弟弟妹妹,發揚優良傳統……我奶奶會做衣服,記得小時候幾乎全屯的人都穿過奶奶給做的衣服,現在不少老人還記得奶奶給他們做衣服的'事呢。奶奶給大家做衣服從來不收一分錢,不要他們任何東西。她時常對我們說,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呀。我幾個姐姐出嫁時,奶奶和母親都叮嚀幾句,要孝敬公婆,對得起人家。

我們經常說環境育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什麼樣的環境,出什麼樣的人,孩子在一個好的家庭環境中成長,將來必能有所成就。現在我也有一雙兒女,我也將我們家的家規家訓讓他們來傳承下去。兒女如今長大成人,家人齊聚聊天時,女兒還說起一件印象深刻的小事:在她四五歲的時候,我和妻子帶她去公園遊玩,女兒吃完香蕉隨手把香蕉皮扔到地上,我和妻子馬上讓她撿起來扔到垃圾桶,告誡她以後不能隨地亂扔垃圾,公共環境就跟自己家一樣要保護。年幼的女兒當時雖然知道自己錯了還執拗着不想撿,最後哭哭啼啼的把香蕉皮扔進垃圾桶。後來女兒上學後,在走廊裏撿起紙片被老師表揚還驚訝這不是理所應當的小事嗎。通過她的講述我才知道那件小事對孩子影響如此之大,如今她還是個環保主義者,時常說我們節水節電不是爲了省錢是爲地球節約能源,原來當初我和妻子告誡她要把公共環境當做自己的家一樣看待,如今女兒已經引申到整個地球都是要愛護和保護的生存家園。由此看來,在孩子小的時候,我們的說的每一句話,做的每一件事都會給他們帶來影響,良好的家風家訓會伴隨孩子一生,助力他們成就美好人生。

周恩來的侄女周秉德說:“伯父要求我們要和全國老百姓一樣過簡樸日子。”偉人們的家風,都有一個共同特點,那就是要求家庭成員做到低調清廉、守法自立、誠實正直……讀古代名人的家訓,無不令人心生感慨,也使我們能得到一個啓示:家風的精髓必須是健康的、積極向上的。

中華民族素有“禮儀之邦”之稱,向來重視家教。歷史上見諸典籍的家訓並非鮮見,爲後人稱頌的也很多。家風是一個家庭在世代傳承中形成的一種較爲穩定的道德規範、傳統習慣、爲人之道、生活作風和生活方式的總和,它首先體現的是道德的力量。注重家風建設是我國曆史上衆多志士仁人的立家之本。從古至今,顏之推《顏氏家訓》、諸葛亮《誡子書》、周怡《勉諭兒輩》、朱子《治家格言》、傅雷《傅雷家書》等等都在民間廣爲流傳,閃爍着良好家風的思想光芒。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常將有日思無日,莫待無時思有時”、“莫貪意外之財、莫飲過量之酒”等教子古訓至今爲世人尊崇。好的家風不僅對自己有利、對子女和家人有利、也逐步影響着大衆的道德水平與社會的風氣。

家風家訓優秀的徵文 4

我很小的時候,父親就告訴我,人要善良的活着。漸漸地長大了,也就把善良當成了我們的家風。等到我有了家有了孩子,當聽到兒子第一次叫我媽 媽的時候,我就自己在心裏說,孩子媽 媽不希望你多優秀,但一定要做個真善美的人。也就從那時候開始,潛移默化的我就把“真善美”當成了我家庭的家風。

記得教孩子表演的第一個節目就是手語《感恩的心》。粉嫩粉嫩的小手,站不穩的腳步,唱不清的歌詞,卻讓孩子成了我的老師。我愛孩子的認真,但我更想讓孩子懂得:感恩,真的不是唱的,而是用一顆心用行動去實現的。從那一天開始,感恩的種子已經在孩子的心裏發芽。

孩子四歲,我就開始領着他參加所有的公益活動。在敬老院,說話並不清楚的他卻能大方的爲爺爺奶奶唱《小燕子》,義工宣傳現場,他是跑得最快發名片最多的一位,在募捐衣物的現場,他會在衆多大人的眼皮下,拖着大大的衣服,向對面撿垃圾的老爺爺走去。不知不覺中,孩子已經有了一顆向善的心。

言傳身教。參加活動越多,孩子的認識也越強烈。有一次在市場買菜,一轉眼看不到孩子了。着急的尋找,才發現他在不遠處一位賣菜的老大爺攤前。他把一張義工的聯繫卡給了老大爺,並告訴爺爺如果需要衣服和錢就找臨淄義工幫忙。······我拉着他離開後問爲什麼這麼做,兒子的回答讓我很感動。“媽 媽,你沒看到爺爺腳上穿的鞋都破了個洞,衣服破破爛爛的嗎?他家裏一定很窮,義工不就是幫助窮人的嗎?我是小義工,當然得幫他們了。”一剎那感覺兒子真的長大了。三天後,我和兒子再次見到老爺爺,給老人買了一雙棉鞋,那位大爺激動的恨不得把所有的白菜都給我才能表達他的謝意。

一個人的真誠才能成就他的善良。孩子走進小學,成了一名一年級的孩子。攀比心也愈發的重。有一天他回來告訴我,讓他當小義工的領導。我問爲什麼,兒子回答,因爲我已經告訴同學,我是小義工的領導。我說,爲什麼呢。孩子說,因爲義工是好人,小義工更是好人,我想當好人。我笑着告訴兒子,好人不是你當什麼官,而是你做什麼事。首先一個不誠實的人不配當義工。再說,並不是所有的義工都是領導,他們都默默地奉獻愛心,做好事是不需要留名的。也因爲此,我罰兒子寫拼音表兩遍,因爲他向同學撒謊了。而就在兩個小時前手拉手情繫貧困小夥伴的現場,他把這番話講給了同去的小孩。並嚴肅的告訴他,“如果撒謊會剝奪你當義工的權利”。

如今我們一家都在從事公益事業,每次兒子都會以能參加義工活動感到自豪。每天晚上他總是愛不釋手的擺弄我獲得的道德模範獎盃。他說,媽 媽,你不用把你的名字改成我的了,因爲我長大了也會得到這個獎盃。在他的心裏,他也正在以做一個好人而嚴格要求自己。雖然還有這樣那樣的不足,但是我只希望他快樂善良。

說起家風、家訓、家教,總覺得是一個很嚴厲的話題。就我家的情況,我分別來簡單的說一下。

家風就是家規,是一家子的風氣。在我們家,體現在孝順上。爸爸媽媽常說,“百事孝爲先”。孝順孝順,孝敬長輩,就是什麼事兒儘量讓他們順心順意。在家裏,姥姥姥爺說話,我們都要好好的聽,就算說錯了,也不能當面指責,要換一種他們能接受的方式悄悄的告訴他們。不跟長輩頂嘴,也是孝順的體現。長輩們說的話,我們小孩子一定要聽,讓我們做什麼事兒,要立馬行動,不能拖拖拉拉的。我們家的家風還體現在飯桌上。一家子人開飯了,如果長輩們沒有動筷子,我們小孩子絕對不能先吃的。都要等到姥姥姥爺爸爸媽媽到齊了,大家纔開始一起吃飯。不知不覺中,這都成了一個習慣了。當然,這是一個好習慣。

家訓,字典上這樣解釋“指對諮子孫立身處世,持家治業的教誨”。由此可見,家風在人們的.成長過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媽媽時常教育我:做人最基本的品質就是誠實。所以,我認爲,我家的家訓就是“以誠爲本”。在生活中,有很多時候我們會說謊。比如,考試成績不好了,我會說同學們考的都不好,以此想逃脫爸爸媽媽的訓導。殊不知,這樣只會害了自己。我很小的時候,媽媽就對我說過:做錯事情不要緊,如果說謊爲自己開脫,那麼這個說謊的嚴重性要比做錯事情的嚴重性厲害100倍。我也曾經爲了好多的事情跟爸爸媽媽說謊,最後的結果就是被爸爸媽媽狠狠的打了一頓。有時候做錯事情,爸爸媽媽反而不會打我,根據事情的嚴重程度,要麼給我講道理,要麼比較嚴厲的進行教育。還有一點,就是媽媽要求我言出必行,她常說的一個詞是“擲地有聲”,就是告訴我,自己說出來的話要能夠做到。媽媽說,我是個男孩子,自己的一言一行要敢於承擔。無論自己做什麼事情,做之前要先想好後果。就算犯了錯,也要自己敢於承擔。

家教,我自己覺得跟家風有點相像。詞典上說家教的重點在於道德禮節方面。我們在生活中,會經常聽到大人說,誰家的孩子真好啊,真有家教啊。我覺得家教就是爸爸媽媽對孩子的一種教育。在家長的幫助和教導下,從孩子身上體現出來的一種良好的反映。我的爸爸媽媽教育我講禮貌,主動跟認識的長輩和鄰居打招呼。他們不僅這樣教育我,他們自己也是這樣做的。當姥姥的朋友來家裏作客的時候,都是媽媽在廚房忙活,讓姥姥陪着她的朋友聊天啊,吃零食啊。我也聽到姥姥的朋友誇獎媽媽真是個好姑娘,家教真好,每當這時,我就能看到姥姥臉上驕傲的表情,我想怎麼人家誇得是媽媽,姥姥怎麼會這麼驕傲的樣子呢?後來,我慢慢懂得了,誇獎孩子有家教,其實就是在讚賞家長的教育。每逢過節,家裏聚會,親朋好友也是誇我特別有家教,此刻,爸爸媽媽也是一樣的驕傲的神色。家教,也是爸爸媽媽的一種言傳身教。通常,大人們就是孩子的榜樣。

家風、家訓、家教有着異曲同工的方面。每個家庭都有自己不同的體現。良好的家風、家教、家訓需要家裏的每個人共同努力,不好的方面要及時改正,好的方面要一直一直延續下去。

家風家訓優秀的徵文 5

"半畝方糖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水,自有源頭活水來。"多才多藝的我就在這優良的源頭活水中健康地成長。

有人說“家是第一所學校,父母第一任老師。”這話一點不假。在我家客廳裏一個最顯眼的地方,掛着一幅精緻的毛筆字。我想這幅字也許就是家訓吧!雖然前面的字很潦草,我看不懂。但後面的''節儉、勤學、善良’’卻深深地刻在我心中。爸爸就是以這六個字爲人生準則,也同樣用這六個字教育子女。

爸爸是個裝修工,每次承包工程,所得工程款都與工人們平分,媽媽常常因此有怨言,可爸爸卻說工人們的生活比我們困難,我們不應卻賺這個點數的錢。爸爸對工人們大方,而對我們子女卻非常小氣。我是爸媽的掌上明珠,特別是媽媽,從小就對我疼愛有加。讀小學狗會偷偷地揹着爸爸拿一些零花錢給我。久而久之,我漸漸養成花錢大手大腳的習慣。喜歡的東西不介意價格,用過的文具、玩具短時間內就會被我淘汰。隨着年齡的增大,我花錢的數目也逐漸地增加,爸爸媽媽終於發現了我的毛病。屢次說教,我就是改不了。一次,我又買了一些沒用的紙片,爸爸知道後狠狠地教訓了我一頓,我還不以爲然。那晚,爸媽唉聲嘆氣,說我任性不懂事。無意間我瞭解到家裏蓋新房還欠了別人很多錢。望着爸爸那疲憊不堪的臉上掛着失望的表情,我情不自禁地撲到爸爸懷裏:"爸爸,我錯了,我再也不亂花錢了。”從此以後,我開始以"節儉、勤學、善良”這六個字要求自己。

家風是一個家庭的風尚。家風如雨點,它隨風潛入夜,它潤物細無聲。小苗只有在雨露的滋潤下,才能茁壯成長。孩子只有在優良的家風的薰陶下才能出類拔萃。爸爸雖然只是個普通的裝修工,但卻非常喜歡看、練書法。特別愛看歷史類書籍。在生活中,常用一些歷史典故來教育我。他白天干活,晚上手不釋卷,看書到深夜。在他的引領下,我也與書結下了不解之緣。雖只讀到三年級,可我的書櫃塞得滿滿的,隨着閱讀量的不斷增加,我的知識也不斷豐富。我腦海裏的夢幻也塞得滿滿的。當我遇到挫折時,書給我鼓勵;當我驕傲是,書給我告誡。我,一個嬌小的女孩,就是在這種環境中成長。我愛看書,是班上的小書迷;我愛畫畫,愛書法,我獲過"海西杯美術作品一等獎”,"海西杯硬筆書法一等獎”,"海西杯軟筆書法一等獎”;我還愛運動,曾獲過"校園運動會100米的第一名呢!這些都是歸功於我有一個良好的家風。它像是一部無字古典書籍,讓我在這種柔和氣氛中接受薰陶和洗禮。

家訓是一曲啓迪奮發向上的音符,家風是一首無詞動聽旋律的歌。它們是我不斷前行的航標,它們也給了我不斷前行的力量。

中國是禮儀之邦,五千年的文化傳承至今,深深銘刻在中國人的心中。每個家,都有家訓、家規、家風,俗話說得好:無規矩不成方圓:從孟母三遷到岳母刺字,好的家訓、家規、家風不僅承載了祖祖輩輩對後代的希望對後代的策鞭,也同樣體現了中華民族優良的民族之風!

中國的每一個家庭都有自己的家訓、家規、家風,我家自然也不例外。我家的家訓是:尊敬老師、長輩、同學和任何有殘疾的人;勤勞節儉懂得持家;遠親不如近鄰,好好對待鄰居;勿以善小而不爲,勿以惡小而爲之。這些家訓,是自古以來存在在每個人心中的,但真正做到的,卻少之又少。爺爺奶奶爸爸媽媽把它們定爲家訓,是爲了讓下一代牢記中國五千年曆史文化的璀璨,我會努力做到,同時也會影響周圍人,讓他們也做到。我家的家規是:主動向長輩問好;互相尊重彼此;路上撿到錢包等貴重物品必須上交;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作業做完了纔有娛樂時間;當天的事情當天做,不能拖拉;每天都要運動(至少一種)。這些家規有幾項是爺爺奶奶定的,有幾項是爸爸媽媽定的,這越來越完善的家規更是讓我瞭解到了中國文化的進步。從小,爸爸媽媽就要求我做到,好的規矩,成就了我現在的成績。我家的家風是:以德立家,以德治家。良好的家風對社會而言,就是一種道德的'力量。家風需要我們一代又一代的傳承下去。古人有云:有家規的家庭,屬於書香門第之家。

有家規、有家訓的家庭,屬於豪門貴族之家;有家規、有家訓、有家風的家庭,屬於王侯將相之家。

我希望我家的家訓、家規、家風能世世代代傳承下去,有朝一日,實現幸福的四大目標:和諧、文明、健康、富有。

每個家都有屬於自己家的家風、家規、家訓,要說起我家的家風、家規、家訓,那可就要跟我小時候的幾件事有關了。

從我懂事起,媽媽就告訴我做人的道理,首先要勤學,意思就是要好學,奮發學習;其次是上進,要不斷地上進,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證明,我能行;然後是誠實,不誠實的人,哪會讓別人信任你,依賴你呢;最後是善良,沒有一顆善良的心,只有一顆狹隘的心,怎麼爲別人着想?怎麼會在別人有困難時去幫助他呢?

五歲時,我就可以做任何我想做的事情了。但是吃飯很挑食,不是挑肉就是挑菜,而且還常常剩飯。並且我洗手時,每次洗一次,就要浪費半盆水,洗完後水龍頭也不關,白

白浪費了很多水。媽媽知道了我這兩個不好的習慣以後,對我說:“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所以以後就不要再挑食了,而且也不要再剩飯了,並且要節約水資源。”從那一刻起,我知道了要“勤儉節約”。

過年時,我到爺爺家去拜年。向爺爺說了聲“新年快樂”。爺爺從口袋裏掏出了一個紅包,放在我手上,並語重心長地對我說:“孫女啊!你已經六歲了,明年你就要上一年級了。我要告訴你三句話,第一句話是尊敬長輩,無論你將來走到了哪兒,你看到長輩都要有禮貌,尊敬長輩;第二句話是孝順父母,父母將你帶到了世上,並養育了你。長大你一定要報答他們,孝順他們;第三句話是自強自立,將來你無論做什麼工作,都不要依賴別人,靠着自己的實力工作,還要安於現狀,勤奮進取。這就是我對你的期望,希望你時時刻刻地記住。”

又過了一年,我要上小學了。我們坐下來打算開個家庭會議。爸爸說:“今天的內容就是討論家風、家規、家訓。目的就是想讓你上學後能約束自己管好自己。”我們討論了很久,才確定下來。

家風就是勤學、上進、誠實、善良。

家規是勤儉節約

家訓則是尊敬長輩、孝順父母、自強自立。

上學以後,我感覺自從有了家風、家規、家訓,無時無刻不在謹記着,約束自己。

家風家訓優秀的徵文 6

我是草根一個,沒有顯赫的家世,沒有震耳的名氣,但我依然驕傲地認爲,我擁有終生用之不竭的財富。這個財富就是我的良好的家風家訓,仰仗祖輩傳下來的這個家風,我有了與困難作鬥爭的勇氣,有了成功面前不驕傲的堅強,有了不卑不亢不阿諛逢迎又不欺壓弱小的頂天立地的氣質,有了挫折面前不低頭笑對人生膽識和樂觀,有了視金錢如糞土、視權貴如草芥的清高和淡定。淡泊名利,誠實正直,讀書上進,自信堅強,勤儉善良,助人爲樂的家風是父母送給我的最好的禮物。

上世紀七十年代初,我出生在一個物質條件拮据而貧困的教師家庭,當時父親的月工資只有60元,家裏唯一值錢的東西就是父親上班騎得那輛全身都響只有鈴鐺不響的破自行車,住的土房子像陶淵明筆下的陋室:環堵蕭然,不蔽風日。家裏一件像樣的傢俱都沒有,但我覺得我的成長之路灑滿陽光和幸福,充滿甜蜜和快樂,父母閃光的靈魂營造了溫馨的家庭氣氛,他們高尚的品質修養給了我們兄弟姐妹健康成長的良好的家風。

父親從小就告訴我,做人一定要善良,要學會替別人着想,善良比金錢更值錢。我不明白這句話的意思,不理解我們那麼缺錢爲什麼還要淡泊名利、堅持善良。記得那一年夏天,蚊蠅氾濫,我們在潮溼的房子裏被蚊子咬得徹夜難眠,第二天,媽媽讓爸爸到鎮上去買條蚊帳,因爲經濟原因,只能買一條,雖然不能解決全家和蚊子作鬥爭的問題,但還是給我們帶來莫大的興奮。夜幕降臨的時候,爸爸回來了,趕緊打開一看,驚喜降臨,原來是售貨員疏忽大意,給了爸爸兩條,真是天助我們,太好了,我和妹妹歡呼雀躍起來,我們都有蚊帳了,可是,爸爸卻決定馬上出發,把蚊帳給供銷社送去,我說,又不是你偷的,是他們的粗心,幹嘛要送回去,再說,天已經黑了,還下着雨,我們連雨傘都沒有,就不用送走了,我們就用吧。用啥用,你這孩子太不懂事了,不是自己的東西就一定還給人家,不要佔便宜,你記住沒有。說完,爸爸義無反顧拿起蚊帳跑到雨幕中去了。這一幕永遠定格在了我的心裏。

爸爸最初的工作單位是我村裏的中學,平時家裏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但或許是受村裏小朋友的`影響,小小的我有點勢利,只要一看見校長到我家來了就緊張,一看見普通老師到家,我就喊他們的外號。有一次,我正在門外戲耍,看見一羣人朝我家走來,趕緊大喊,爸爸,爸爸,猴七,三啞巴來了,從來溺愛我的爸爸突然臉色一沉,十分生氣的說,猴七,三啞巴是你叫的嗎?他們和校長一樣,都是你的長輩、你的老師,你要尊重他們,尊重所有的人,不論窮人和富人,不論領導和平民,在學校裏,在社會上,沒有高低貴賤,包括那位看大門的爺爺也不能喊他外號。這件事以後,我消除了恐官症,學會了對人禮貌尊重,這張通行證讓我在以後幾十年的社會實踐中免去了諸多麻煩,加快了我成長的速度。

儘管節儉,但爸爸對別人很是大方,特別是學生,初中時候,我家搬到了龍旺莊初中校園裏,本來擁擠的一件房子裏住着我們一家四口就很困難,但爸爸還把兩名學生領進家裏長期跟着吃飯,理由是這兩個學生家裏窮又離家遠。雖然他們父母偶爾回來學校給我們送來一車白菜或者白蘿蔔,但我還是頗有微詞,一開始很是討厭他倆,每次吃飯,都很不友好的說他們倆臉皮厚,有時候趁爸爸不在家的時候,就讓他們滾出去。爸爸知道後,就狠狠批評了一頓,說勿以善小而不爲,勿以惡小而爲之,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惡之家必有餘殃,幫助別人造福自己,善良是一個人立身處世最好的柺杖。看着幫助別人後爸爸臉上燦爛的笑容,漸漸地我也感同身受,在內心深處接納了兩位哥哥,而且以後的許多年,學生住在我家裏,已經成爲習慣和常態,爸爸的善良和愛心也漸漸的影響了我。長大後,我就成了他,家裏也學會接納我的學生,以我溫暖之手融化寒門學子,經我之手傳遞家風。

小時候,爸爸每天晚上都領着我和妹妹到田間小路散步,遍地芬芳的麥香和醉人的小蟲的呢喃讓我們陶醉,世外桃源,其樂無窮,如水的月光輕輕地披在我的童年的身上,縷縷夜風溫柔的撫慰着我的雙肩,爸爸就蠻有興致的給我講四大名著:三英戰呂布、林沖雪夜上梁山、待遇出金榮國府,那是我聽到的最好的故事,最有魅力的評書演講,那是我雖然我無數次天南地北的聽專家講座都無法超越的精彩,那是我童年回憶裏最美的聲音。

在父母影響給我的衆多的家風家訓中,最讓我動容的是孝道。孝敬自己的親生父母天經地義,但以德報怨,孝敬從小嫌棄打罵自己的後孃尤其令人欽佩。父親的親生母親在生父親的時候難產而死,父親剛剛來到這個世界就永遠告別了自己的親孃,繼母性格不太好,又有自己的兒女,於是經常打罵父親,在父親一歲的時候就無奈跟隨父親的姑姑生活了,是我的姑奶奶把父親一手拉扯長大,直到父親考入濮陽師範、參加工作。儘管這樣,父親依然敬重我的奶奶,對奶奶百般孝敬,伺候奶奶盡心竭力、百依百順,照顧的無微不至。在我的記憶中,父親有四個娘,一個是生母,一個是村裏姓葛的奶孃,一個是我的後奶奶,一個養母我的姑奶奶,儘管父親的工資很低,但父親對他們一樣的精心照顧到終老,在村裏有口皆碑、傳爲佳話。

家風給了我做人的標準和方向,養成了我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給了我勇闖天涯的力量和資本,給了我征服世界的勇氣和技巧,善良正直、勤奮讀書、淡泊名利,成爲我立足世界的財富和法寶,我將用我一言一行把這筆財富影響到我的孩子,影響到我身邊的每一個人。好家風讓我未曾起航三分贏,還有七分靠打拼。親愛的朋友們,如果你愛你的家,愛你的孩子和親人,請用心血和汗水營造出最好的家風,讓我們千千萬萬個小家的家風共同傳遞中華民族勤勞勇敢、智慧剛毅、追求卓越、永不服輸的大家庭的家風。

家風家訓優秀的徵文 7

家風,到底是什麼?

家風又稱爲門風,家風其實就是在家庭裏形成一個統一的道德標準。所以說,一個良好的家風可以幫助在家庭中的成員更好地學習一些人生的道理和做人的道理!家風,是勤勞、節儉、愛國、自強、敬業、誠信、友善、謙虛、禮讓。家風的含義包羅萬象,似乎很難說清楚它具體是什麼。但它所表現出來的又是清晰的,是可見的。

古人云,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所謂“齊家”,也可以稱之爲“治家”。而“治家”的中心環節便是教育家人,進行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就是培養良好家風, 它奠定了一個人的品格基礎。家風是傳承,家風連黨風,家風匯國風。 每個人記憶深處,都有一個關於家風的記憶。它可能是一句話,一個故事,一段經歷,甚或是一位影響你人生的長輩。

說起家風,爺爺給我講了個他們時代的故事,在我爸爸和我爸爸兄弟都很小的時候,由於社會正處於貧窮時期,食物極度匱乏,我的爺爺要養活好幾個孩子,更是難上加難,爺爺經常早出晚歸,才能勉強餬口,別說吃好的了,能有點填肚子的食物就不錯了,爺爺說,現在的孩子不知道啥叫餓,爺爺那會不知道啥叫飽,奶奶常常爲了讓爸爸和他的兄弟們能多少補充點營養,會把攢下的白麪給他們吃,自己吃的是粗糧,在那個時代裏,白麪可是奢侈品,有一次,爸爸問奶奶,你怎麼不吃白麪呀?奶奶對他的孩子說,我胃不好,不愛吃白麪,吃了不舒服,給你們吃!爸爸和他的兄弟們那會太小了,不會理解奶奶的意思的!最後奶奶因爲天天吃那些粗糧,得了胃癌去世了,後來爸爸和他的兄弟們知道了那句話的真相!爺爺講完這個故事後,我眼睛溼潤了,我理解了愛怎麼樣傳承的,無私的愛無關歲月苦難,無關時間空間!

聽完這個故事,我也想起了在自己成長歲月裏發生在身邊的家事,讓我逐漸得領悟了自己家的家風。這些年每年三十兒,爸爸都會去邀請一個人過年的左右鄰居,親朋好友,即使陌生人,會真誠的把他們邀請到家裏來一起過年,我很是不理解,大過年的,本是家人團聚的日子,不是家人坐在一起好像不自在,爸爸最後看出了我這點想法,他告訴我“在一起圖個熱鬧,多雙筷子的事,人要有愛心”

隨着歲月的積澱,越來越理解爸爸的話,不管在哪裏,不論做什麼工作,一定要心中有愛,相信愛是可以傳遞的,就像我家每年三十兒都有不是家人的親人來我家吃飯,和他們一起微笑,碰杯,已經成了一種習慣,今年也不例外!

後來我又問媽媽,我家的家風是什麼?媽媽因爲不善言語,並不能準確表達她的理解,但是媽媽的一言一行都深深印在我成長的'記憶裏,媽媽在家總是全家第一個起牀的人,睡的總是最晚的一個,爸爸上班,我上學,她總是按時給我們做好每一頓飯,從來不會怨言,不會煩惱,每一次她都是全家最後一個吃飯的人,她的淳樸、善良多少植根在兒女的心裏。

聽完那個時代的故事,回憶起成長中的事,我逐漸理解了我們的家風是什麼,奶奶用有限的生命詮釋了無私的愛,並把愛傳遞給我了我的爸爸,爸爸和媽媽用行爲教導我們做一個善良的人,傳承那歲月沉澱下來的精神之光!

“儉以養德,德由儉來”,把樂於節儉作爲培育良好家風的行爲準則。崇尚節儉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古代,就有“勤於持家,儉以養德”之說。節儉,是一種生活態度和價值取向,是一種催人奮進的精神力量,唯有從小就接受艱苦樸素、勤儉節約的教育,才能真切懂得“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防止產生優越感,自覺克服驕嬌氣。節儉既是一種美德,也是個人健康成長的護身法寶。現實中,有的黨員幹部就是從追求奢侈生活開始,逐漸走上違紀違法道路的。要自覺遠離奢侈欲的誘惑,始終保持艱苦奮鬥的思想,不僅自己要以儉爲榮,還要讓子女過過窮日子、苦日子,使他們真正把節儉作爲一種意識,嵌入靈魂深處,作爲安身立命之本,成爲生存智慧的理性選擇。

“堂前教子,枕邊教妻”,把嚴於管教作爲培育良好家風的重要環節。家庭給人以歸屬感,成爲人們內心情感最柔軟的一部分。正因爲此,家庭容易成爲人性弱點的避風港,原則易在親情面前變通,底線易在親情面前突破。對家屬子女管理不嚴,常常導致家庭不幸。黨員幹部要自覺把好作風貫穿於家庭生活之中,經常向家人宣傳政策法規,幫助他們劃清是非、美醜、榮辱的界限,對枕邊風善而從,惡而棄;對子女的不正當要求,要堅決予以拒絕。同時,“身教重於言教”,要求子女家庭和睦,自己首先要感情專一;要求家人潔身自好,自己首先要遠離低級趣味。只有這樣,才能把家庭打造成一個追求進步的家庭,一個經得起風浪考驗的家庭,一個和諧幸福的家庭。

奉獻是什麼?可能就是給予吧,因爲把愛、財富、知識、貢獻無私地、毫不保留地拿出來奉獻人類、社會、國家,造福於民,用之於民。父母爲孩子奉獻真誠的愛心,社會各界人士向貧困災區捐獻財物也是一種奉獻精神;科學家、發明家、教師和各個行業人士奉獻出他們的知識和力量,英雄們甚至爲了國家和人民的利益而貢獻了自己的可貴的生命,等等這些都是一種奉獻精神。世上有很多種愛,有的是無微不至的愛,有的是博大精深的愛。而奶奶、爸爸、媽媽給的愛卻是最樸實的、最真誠的。

希望家家戶戶都能夠形成一個良好的家風,讓家風幫助我們學會做人的道理,在社會中形成良好的風氣!

家風家訓優秀的徵文 8

小草在之所以能茁壯成長,是因爲那勤勞的土地源源不斷的給小草送去養分,奉獻的雨露毫不吝嗇的給小草送去水分,慈愛的太陽不求回報的給小草送去陽光。春風輕撫着它,雷電考驗着它,石頭捶打着他……幾個月後,小草變成了茁壯的大草,即使有路人的踩踏,他依舊保持青綠,依舊保持活力。因爲在他成長時獲得了環境的滋潤,因此打下了最堅實的根基。而我們不就像那小草,只有在優良家風的薰陶下,才能出類拔萃,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少走彎路。中華民族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在遠古時就有“禮儀之邦”之稱,所以對於家風家訓更是重視。而要說起我的家風家訓那可要談談我小時候的幾件事。

俗話說:“勇敢,事情必成;勤勞,幸福必到。”當然在我們家可是把勤勞放在第一位。在家裏數奶奶和媽媽最勤勞了,我們家住在農村,她們深知只有靠一雙手才能供我和姐姐上學,勤就這樣不知不覺得成爲了我們家的家風。

記得在那年夏天,正是收麥子的高峯期,卻不巧趕上我爺爺生日,一家人忙得不可開交。爸爸在家裏炒菜,只有媽媽和奶奶帶着我去割麥子。那時還沒有普及現在的割麥子車,只是用鐮刀收割。從清晨到中午,一刻也不曾停歇,媽媽和奶奶都汗流浹背,媽媽那白色的襯衫的像水洗過一樣,奶奶那纖瘦的身子更顯得淒涼。她們沒有吃飯,喝兩口水對她們來說就是休息了。下午我們才陸陸續續的回到了家,媽媽和奶奶並沒有停歇,而是一起洗着衣服擦着桌子,都顧不得頭上的汗珠。我匆匆忙忙的吃完飯就早早的睡下了。在深夜裏,從門縫裏透過來了一束光,我朦朦朧朧地循着光走過去,看見媽媽正辛勤的收拾着中午的酒席。左一擦,又一理,持續不斷。我看見媽媽臉頰旁流下豆大的汗珠,一滴一滴。媽媽的背微微駝着,曾經引以自豪的直背,今兒怎麼有些駝呢?我的睡意全無,客廳裏的燈依舊亮着……

我在奶奶、媽媽的耳濡目染下,也學會了勤勞,雖然奶奶去世了,而她的勤勞之風永遠銘記在我的心中。我現在是衛生小組的組長,每天到我值日的時候我都恪盡職守,受到了老師的表揚。勤勞不僅爲了自己也是爲了別人,這句話不時地在我腦海中浮現。

“舍自己,爲別人”在現實中“捨己爲人”是一件多麼不容易的事情。他不只是一時的衝動,他不只是思維的興奮,也不只是一時的意氣用事,不是一時的.失去理智,他需要一種崇高的精神,需要一種眼裏有他人,願意犧牲自己去幫助別人的偉大情懷。這不僅是現在社會上的輿論焦點,也是我家裏行爲上的讚揚焦點。

爸爸是一名普通的工人,家裏也不是怎麼富裕,但以自己的一雙巧手獲得了村裏人人的讚揚。爸爸什麼都會做,像修電,修車,修水管,修自行車,修微波爐……總之在我印象中他做事最細膩。當人們什麼東西壞了時,都會來找他,他毫不猶豫的接受。有一天,我到倉庫裏去找東西,發現裏面全是鑽機、自動充電機和一些我不認識的工具,我連忙跑過去問媽媽,媽媽告訴我,爸爸爲了給村裏人修壞了的東西才自己拿錢買了這些的零件和工具。我愣住了,難道這就是真正的捨己爲人嗎?就這樣,我深深地把爸爸的精神印在了心裏。春天時,村裏人都幫我們播種。夏天時,他們都幫我們剝玉米。秋天時,他們都給我們家送蘋果。但爸爸都回絕了。爸爸說:“我們真正收穫的不是別人的東西,而是別人的心……”是呀!捨己爲人是一朵永不凋謝的花,不但開在生活裏,也開在人們的心裏……

爸爸的實際行動潛移默化的感染了我,我一直都記得,有付出就有收穫。在學校裏,雖然我整理筆記本付出了莫大的努力,但我依然毫不吝嗇的借給別人借鑑。你給予別人一份幫助,別人也會給予你一份幫助;你給予別人一份愛,別人也會給你一份愛,難道這不是在千變萬化的社會中立足的精華嗎?我不崇拜明星,我不崇拜富有的人,我只崇拜捨己爲人的爸爸和雷鋒。爸爸就是那一朵永不凋謝的花,開在我們的心裏,永遠,永遠……

俗話說:“百善孝爲先”,我們祖祖輩輩都以“孝”爲家風的核心。我國古代人就十分孝順,比如《三字經》中的黃香,在他9歲時母親就去世了,他十分悲傷。可母親已經不能生還了,於是他決定把對母親的思念以及愛全部都傾注到父親身上。冬天的天氣十分冷,晚上睡覺時,黃香就先躺在父親的被中,等被窩熱後纔回到自己冷冰冰的被窩裏。這就是著名的“香九齡,能溫席。”這個故事讓我初步認識到了孝,而讓我深刻理解的孝是從爸爸身上學到的……

自我出生那年起,爺爺的心臟就不好,奶奶一個人無法照顧爺爺,又因爲爸爸的兄弟長期出門在外,所以照顧爺爺就自然而然的成了他的責任。白天爸爸上班媽媽去照顧,晚上爸爸就要陪爺爺睡覺。因爲爺爺半夜老是咳嗽喝水,也因這個爸爸老是睡不着覺,但他沒有埋怨還是盡心盡力的照顧。每到過節爸爸放假時,他總是要帶着爺爺去看看附近的景色,和爺爺去田野裏呼吸新鮮空氣,雖然有點麻煩,但爸爸希望多看到一點爺爺的笑容。中午爺爺總是要睡上一個午覺,爸爸總是叮囑我要給爺爺不時地往上蓋蓋被子,以免着涼。雖然簡單的一個叮囑、一個動作,但透漏出爸爸對爺爺不善言語而又細膩的愛。

“一個小小的問候對父母來說是一份大大的愛”這句話在我心底裏紮下了根,從小的薰陶也讓我學會了孝。我不善言語,也不會對父母說什麼甜言蜜語,只是吃完飯後洗洗碗筷,睡完覺後疊疊被子,自己的衣服自己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現在的我只有父母,以後的父母只有我們,現在用成績報答他們,以後用愛報答他們,讓他們過上簡單而又幸福的生活。

傳承家風,傳遞家風。願勤勞、捨己爲人和孝順之風永遠飄蕩在我家上空,永遠飄蕩在這個社會的上空,永遠飄蕩在中華民族的上空!伴着溫暖,飄進千家萬戶中,也飄進每個人的心中……

家風家訓優秀的徵文 9

今天,媽媽教給我一個詞語,叫誠實守信。她說:國有國法,家有家規。而我們家的家規就是:誠實守信。

從小,爸爸媽媽就教育我要做一個人誠實守信的好孩子。很小的時候,爸爸就給我講過《狼來了,狼來了》的故事。故事中,放羊的孩子一而再,再而三的說謊,結果他的羊被狼都咬死了。這是一個沒有誠信的人所得到的慘痛教訓。

爸爸說:“守信的好孩子會讓更多人喜歡,你一定要成爲一個好孩子。”媽媽也總告訴我:誠實就是做人的根本,也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一定要誠實做人。平時爸爸媽媽總是教育我“做人一定要厚道,厚道!”雖然我以前還小,並不太懂是什麼意思。可是我現在是三年級的小學生了,已經慢慢的瞭解了這個詞的意思。並且嚴格的要求自己。

我從小就受到了媽媽和爸爸誠實守信的影響。生活中,我尊敬長輩,時常會幫爺爺奶奶拎東西,他們會很高興的誇我一聲好孩子;爺爺奶奶生病時,我會幫爺爺奶奶倒水、拿藥,還給他們柔軟背,爺爺奶奶都誇我是個懂事的好孩子,我還會經常幫爸爸媽媽幹一些我力所能及的家務活。在學校,答應了同學的事一定會盡心做好,大家都愛和我交朋友。

正因爲這些簡單而質樸的家風家訓的影響,我才收穫如此豐富。所以,我一定要牢記長輩的話,將我家良好的家風發揚下去。這樣,我的生活會變得更加美好。

國有國法,家有家規。我家也有家規。但我這裏寫的不是家規,而是家風。

我們家的家風可多了,說上三天三夜也說不完。我就挑幾個給你們講講吧:

爺爺奶奶都愛幫助人。有一次,對門的小哥哥一個人在家,奶奶就讓他到我們家吃。吃飯時,奶奶不停地給他夾菜,把我都給忘了,也沒見她給自己夾幾口菜。真是爲別人想得多,爲自己人想少。

爺爺對自己很小氣,對別人卻很大方,他總是告訴我們對別人一定要慷慨。有人借東西,爺爺二話不說雙手奉出;有人遇到難處,爺爺定會鼎力相助。

爺爺從小就告訴我們要拾金不昧。有一次,我和媽媽撿到三百元錢,我就在媽媽的公司裏東問問西問問,但是這是徒勞的。就在我和媽媽焦急地等待失主“找上門來”的時候,一位阿姨跑過來說錢是她我丟的。仔細詢問過後,我和媽媽把錢還給了她。阿姨不斷地向我們說謝謝。回家的路上,我和媽媽都爲這件事而高興,仰望星空,滿天的星星都爲我們拾金不昧的精神眨着眼,露出敬佩讚許的目光。

我也聽過別人家的家風,大到國家領導人,小到普通百姓:賣切糕的小哥的家風是用心去做每一塊切糕,某位國家領導人的家風是把每一個百姓的小事情做好。家風再普通不過了,但是,它是每一個家庭的支柱,支撐着每個家庭的良心。家風最普通不過了,但是,它都牽動千千萬萬炎黃子孫的正能量。

樂於助人、慷慨大方、拾金不昧、誠實守信……家風讓我家和睦快樂,讓我們幸福健康。我會讓這股正能量繼續傳遞發揚。

看到這個題目我不禁陷入了沉思,我想:家風到底是什麼?原來啊,家風就是家規,是一家子的風氣,每個好的家庭都要有好的家風,在每個美好幸福的大家庭中,都會因爲爸爸媽媽的陪伴而溫暖,同時也伴隨着家風的和諧氣息。

我家的家風是“孝”,俗話說:孝敬父母,尊敬師長。父母一直告誡我:百善孝爲先!

小時候媽媽總會問我,現在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對你那麼好,如果以後他們老了會不會對他們更好?那時候的我,不知道這是一種責任,但是我依舊會害羞地笑笑說:“我會”。現在已經是12歲的我在被問及同樣的問題時,我會很勇敢的很大聲的告訴他們我會對那些愛我的人加倍的好。其實都是受媽媽的.薰陶:那時候奶奶生病了,要開刀,爸爸和爺爺在北京。於是這個重擔就落到了媽媽的身上,媽媽一邊要照顧年幼的我,一邊要照顧生病的奶奶。雖然有時候她會很累,但她在我們面前總是若無其事的樣子。在媽媽的照顧下,奶奶的身體漸漸好起來。

我們家的家風也是“善”,與人爲善、團結鄰里。

我們家住在老街,我家所在的這棟樓有十一個家庭,有剛上六年級的學弟;有快上高三的大姐姐:有剛剛學會走路小妹妹。記得有一次我要進樓下的防盜門,可是翻遍書包也沒有找到磁卡,這時我纔想到媽媽放在桌上提醒我別忘了,我竟然還真的忘了。哎,這可如何是好?正埋頭苦思之時,剛準備打開家門的陳阿姨看見了我,她匆匆下樓給我開門,並提醒我下次別忘了。

還有這個寒假,晚上去倒垃圾的我正好遇到三樓的李奶奶。李奶奶看見我拎着一袋垃圾,她說:“小璇啊,垃圾給奶奶吧,奶奶正好要出去。”謝過了老奶奶,我就上樓了。那時候的我心裏涌過一陣暖流。

我的好家風有“孝”,孝敬父母,尊敬師長;有“善”,與人爲善、團結鄰里。還有很多,但是家風教會了我很多在世面上看不見的知識。謝謝爸爸媽媽和鄰居!

每人的心中都會有四五條父母要你銘記於心的家訓。我也不例外,現在就讓你來跟我體驗一下我家的家風吧!

有一年新年,我遠方的姑姑來我家做客,爸爸讓我去接大姑,要我客客氣氣的跟大姑打招呼、熱情的和大姑打招呼、熱情地幫大姑拎東西。我把大姑請進了屋裏,姑姑坐下了,我突然發現桌子上有水,我就想去擦水,媽媽馬上把我叫了回來,說:“你在擦水的時候要注意一件事,不要朝着客人的方向擦,這是對客人的不敬,要往自己的方向擦。”我當時還嫌媽媽囉嗦呢。飯做好了,是我最愛吃的餃子,我要吃了,爸爸趕緊攔住了我,說:“孩子,等一下,吃飯的時候要等客人,這是禮貌。”姑姑坐下來吃飯的時候,還誇我是懂事的好孩子呢。

記得還有一次,我在家裏自己做木偶,做木偶的事對我這個笨手笨腳的男孩來說簡直是天大的難事。做木偶既費時有費力,做到一半我就生氣的把木偶扔到了一邊,坐在邊上生悶氣。這是爸爸走了過來,語重心長地對我說:“孩子,這只是人生當中很小很小的挫折,當我們遇到困難挫折時要有不服輸、堅持不懈的精神,再苦再難也要堅持,只有堅持才能取得成功。”聽了爸爸的話,我又重新拿起了木偶,耐心地做出了一個木偶。這隻木偶到現在我還一直保留着。

就是這樣,在日常的生活中,父母潛移默化的影響我、教育我、鼓勵我。教育我怎樣做人、怎樣爲人處事,應該具備着什麼樣的精神,使我健康、快樂地成長着。現在我也漸漸懂得了,父母爲什麼要對我進行這樣的教育:因爲我們是祖國的希望,祖國也要靠我們這一代去建設。

這就是我的家風,相信你們的家風也和我一樣吧!

家風家訓優秀的徵文 10

好的家風是良好品質形成的重要影響因素。下面是關於傳承良好家風徵文範文,快來看看吧,也許對你有幫助哦。

舟車所至,人力所通;天之所覆,地之所載;日月所照,霜露所隊。凡有血氣者,莫不尊親,故曰配天。——《中庸》

大風泱泱,大潮滂滂。洪水圖騰蛟龍,烈火涅槃鳳凰。文明聖火,千古未絕者,唯我無雙;和天地並存,與日月同光。中華文化傳承千百年,歷久彌新,恩澤了無數炎黃子孫,之所以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沿傳千百年不絕,是因爲其核心“孝”道,孝作爲各大世家的家訓家風,是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和傳承優良家風必不可少的,傳承中華文化必以“孝”道爲核心。

家風是一個家族歷經歲月的沉澱,世世代代的相傳,從而形成獨具特色的優良的風氣,是一種讓後代繼承人立身於社會,讓後代繼承人終身受益的品質。形成優良家風,“孝”是不可或缺的,夫孝者,善繼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孝者必繼先人之志,傳承先輩之業。這使得優良家風能夠經久不衰,這是傳承家風的核心內容。子曰:“爲人子止於孝,爲人父止於慈。”爲人子要孝順尊敬父親,爲人父要關愛教育兒子,形成子承父志的家風,這也是構建和諧家庭達成“家和萬事興”的基本途徑。

百善孝爲先。孝作爲中華文化的根源,有千年的淵源。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家風主要是教育後人成爲棟樑之才,然做人必先學孝,羔羊尚且跪乳,烏鴉尚懂反哺,人若不孝,何以萬物靈長自詡?古人較爲重視家風的作用,培養子女以孝爲核心的倫理道德體系,更兼以悌、忠、信、禮、義、廉、恥,讓繼承的後人懂得進取,胸懷凌雲,心繫國家民族之榮辱,會爲社會創造價值,爲人民謀福。這也正是我們當代面向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所需要的。現今,倘若我們都重視家風的作用來重振家風,那麼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將會得到弘揚,社會風氣將會蔚然成風!

老與子,孝也。孝者,能傳承文明聖火也。欲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傳承優良家風必不可少孝,必以孝爲核心。有一本看似不起眼的兒童啓蒙讀物《弟子規》,是據《論語》等經典集孔孟等聖賢的道德教育之大成編寫而成,其中蘊藏着先哲對我們後人的教誨,是傳承家風的寶典,當代社會可以通過這類優秀國學經典來弘揚中華優良家風。

依稀還記得春節時期央視有關家風的調查和訪談,人們都淡褪了對家風的重視和理解甚至是漠視。傳統的家風,是以封建小農經濟爲基礎,以儒家文化爲核心。隨着時代的進步,家風也要與時俱進,推陳出新,不斷融入新時代的氣息,但“孝”的核心地位不能動搖,需在此基礎上革故鼎新,培養後人踐行八德。

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堅持以“孝”爲核心,中華民族之偉大復興,定將舒天昭暉,磅礴於東方。傳承優良家風,昭示於後代,將永世莫忘。我們後繼人則任重而道遠哉!

最近,電視上舉辦的一個節目搞得不錯,值得稱讚。節目內容即“家風”教育在社會發展上的作用。這個內容在當今社會的確很重要,宣傳中華精神文明,弘揚“尊老愛幼”光榮傳統。我們要從家庭內部做起,從社會基層實際生活出發,開啓心靈窗戶,傳承偉大的民族精神,對社會未來發展十分必要的。

家庭是社會最小組合單位,也是最基礎的社會分子。沒有小家庭就沒有社會大家庭。和睦、和諧的家庭關係,是社會穩定的基石。中國是文明古國,有着幾千年的光榮歷史。在傳統思想教育史冊上有着璀璨奇葩——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教思想,還有家風教育匯聚成中華精神文明的核心。在這百花盛開的園地裏有許許多多代表人物,人們把關公、岳飛等人物塑造成“仁、義、禮、孝……”的化身,以忠孝爲人生必須遵循準則,光榮的傳統一代一代傳承下來。家教在傳統教育中起到積極的不可低估的作用。迄今社會上大多數的家庭,繼續秉承祖先的教誨,弘揚光榮傳統,勤儉持家過日子,以尊老愛幼爲出發點建設和睦和諧的家庭關係。這樣和諧穩定的家庭關係對社會的健康發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值得稱讚,值得渲染,促進社會穩定,快速向前發展進步。

在過去的幾十年間,由於一切以經濟效益爲中心,人人向“錢”看齊,社會上滋生了一種畸形的思想觀念:金錢至上。在這種極其不健康的思想影響下,對中華傳統的精神文明衝擊很大,對社會的和諧、穩定、健康發展起到負而作用,而且影響極壞。一些人在社會公共活動場合上公開宣稱:良心值幾個錢?可以斷言,“良心”無價之寶藏。“良心”是衡量一個人的道德修養的基礎。

錢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質,維持人的生存必備基礎。但是,良心是衡量做人是準則,是純潔心靈中的核心,參與社會活動應遵循的公德規則。失去了良心的人,其行爲規則將是雜亂無章的,也是社會不穩定的因素之一。

家庭關係和睦、和諧,融洽,這與良好的“家風”,傳承文明思想教育有直接關係。對孩子的家風教育是不可缺少的,家庭教育,灌輸文明的思想,啓蒙教育影響人的一生。

在經濟發展大浪潮下,物質生活水平不斷的提升,精神文化生活也要緊跟時代的步伐向前邁進。傳統的文明不能遺棄,中華文明精華不能丟掉,要堅持弘揚傳承下去,東方古國文明風采不能沒有。偉大的中華民族行進在世界舞臺上,要有風度,有神韻,展示中華民族的文明思想精華,優良的“家風”教育在此會發揮出積極作用的。

中華民族五千年曆史中孕育了無數的優秀傳統美德,其中很多傳統美德是以“家風”的形式代代相傳、延續至今的。如尊老愛幼、勤儉節約、謙恭孝順、善良禮讓、和氣爲貴??這些最美德通過一代又一代的言傳身教,在現代社會積澱、傳承和弘揚,形成一個家庭的價值共識,也形成了全民共識。

古語說得好:“百善孝爲先。”說的是孝順父母是人類各種美好品德中最重要和佔據第一位的品德,也是每個家庭都應該首先傳承的家風。

古代埋兒奉母,棄官尋母的故事,足以讓人們唏噓不已,而當今捐腎救母,退學爲母的故事,更是令我們感動萬分。不一樣的時代,演繹着相同的主題,那就是孝敬父母,回報父母。

小時候總是在父母懷裏撒嬌,然後是看着白髮增多卻是無能爲力,總是說要讓父母以後更好的過日子。可是到大了,卻又很多人忘記了小時候的承諾。都說孩子是父母心頭一把刀。兒時的調皮,少年的叛逆,青年的奔波,何時才能讓父母省心呢?只有人到中年,自己有了孩子,才能感知父母當年的恩情。而此時的父母已過花甲之年,身體大不如前,還能陪伴我們多少年呢?因此孝順是最不能等待的事情。

可是,在很多的家庭中,常常可以看到這樣的情景:吃過飯後,孩子扭頭看電視或出去玩,父母卻在忙碌着收拾碗筷;家裏有好吃的,父母總是先讓孩子品嚐,孩子卻很少請父母先吃;孩子一旦生病,父母便忙前忙後,百般關照,而父母身體不適,孩子卻很少問候。這種現象,使子女不自覺地養成嬌慣、任性、懶惰、自私的不良習慣。凡此種種,值得憂慮。

而我們經常看到這樣一則廣告:一位剛下班的年輕媽媽,忙完了家務,又端水給老人洗腳,老人對她說:“孩子,歇會兒吧!別累壞了身子。”她笑笑說:“媽,不累。”年輕媽媽的言行舉止被只有3、4歲的兒子看到了,兒子一聲不響地端來一盆水。年幼的兒子吃力地端着那盆水,搖搖晃晃地向媽媽走來。盆裏的水濺了出來,濺了孩子一身,可孩子仍是一臉的燦爛。把水放在母親的腳下,爲母親洗起了腳。

父母的言傳身教就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孝順的家風需要每一位父母給自己的孩子做出榜樣,良好的家風才能代代相傳。其實父母親要的真的不多,如果不能天天見面,每天只是電話的問候,足矣讓他們安睡一晚。週末減少不必要的應酬,有時間多回家看看父母,陪老人說說話。外出旅遊時儘量帶父母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有時,我常在想:我希望我的子女以後如何對我。那現在,我有沒有如此對待我的父母?

在這個世界上,最親近你的人,最包容你的人,最捨得花時間陪你的人,一定是父母。孝與感恩是人最基本的美德,感激父母,善事父母,體現的是人內在的品質。兒女最需做好的一件事情,就是好好報答養育自己的父母。

現在,家風是人們熱議的話題之一。其實,家風是個古老話題,對家庭成員而言,有什麼樣的家風,就會有什麼樣的處世態度。孝敬父母,關愛父母,就是一種最重要的家風。好的家風在人們的成長過程中起着別的東西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某種品德和力量的源泉。就是說,做兒女的,在好的家風薰陶下,會用好的家風內容來塑造自己的行爲,從而成就自己的一生一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