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週記 > 端午節的週記(精選8篇)

端午節的週記(精選8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73W 次

時間一溜煙兒的走了,眨眼間,一個星期已經過去了,相信大家都有不少體會吧,此時此刻我們需要寫一篇週記了。週記你想好怎麼寫了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端午節的週記(精選8篇),歡迎大家分享。

端午節的週記(精選8篇)
  端午節的週記1

在中國衆多的節日裏面,我最欣賞的便是端午節了。每當端午節來臨,不僅家家戶戶會包糉子,有些小區或者單位還會會組織大夥兒進行包糉子比賽,很多水鄉城市會組織划龍舟比賽,聲勢浩大,場面壯觀。

小的時候,媽媽告訴我,每年農曆五月初五的端午節起先是爲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的,漸漸的人們就把這一天當成了一個節日。爸爸告訴我,屈原是生活在距今2000多年的楚國,他是一個偉大的詩人、愛國者,是一個忠心耿耿的大臣。爲了老百姓能過上幸福日子,他敢於指出楚王做得不對的地方,因此老百姓都很愛戴他。可是當新國王上臺後,他昏庸無度,不聽屈原的建議與主張,從而輸掉了與秦國的一場重要戰役,楚國的國都都被秦國佔領,屈原聽到這個消息後,悲痛萬分,投汨羅江而死。當地的老百姓怕江中的魚兒吃掉屈原的遺體,所以向江中投放糉子等食物。當地傳說屈原死後,乘着龍舟去了天上。所以後來每年的五月初五端午節上,包糉子、划龍舟就成了重要活動。

在中國,人們十分喜歡過端午節。現在城市裏面的人由於工作繁忙,沒法自己包糉子過節,就紛紛到各大超市去購買。超市裏糉子的種類有很多種,有白米糉子,鹹肉糉子,蜜棗糉子等等,花樣挺多的。把糉子放在鍋裏煮熟以後,打開鍋蓋聞上一聞,滿屋子都飄着糉葉的清香,嘗上一口,滿嘴裏都是糯米的香甜,不由得食慾大開,非吃個飽不可。除了吃糉子,人們還可以去觀看龍舟比賽。江面上,龍舟前部的龍頭高高揚起,活靈活現。整條龍舟又窄又長,前面擺着一張大鼓,後面一個接一個的坐着許多精壯的小夥子,他們隨着鼓點聲,整齊的划着槳,在水面飛馳着。一時間水花四濺、鼓聲、號子聲與江岸上觀衆的加油聲此起彼伏,場面宏大壯觀,熱鬧非凡。

我喜歡端午節,不僅僅因爲能吃到好吃的糉子,看到精彩的龍舟比賽,更喜歡它的歷史內涵,每次過端午節,我總是能想起屈原,想起他峨冠博帶、身背長劍,口中吟誦着《離騷》,行走在江湖之間的樣子,他的忠誠、堅貞,他的文采,影響着一代一代的中國人。如果把中國的傳統節日比作一段貼着寶石的絲綢,那麼,端午節就是絲綢上面一顆璀璨的夜明珠。

  端午節的週記2

今天是端午節,喲與學校放假,所以我睡到很晚纔起來,等我起來後,我發現媽媽已經包了很多糉子了。

媽媽包了好幾種口味的糉子:豆沙,紅豆,綠豆,蜜棗,豬肉。當然,我最愛的還是我那天天的蜜棗糉啦!我迫不及待的拿起那讓人垂涎欲滴的蜜棗糉子,先解開纏繞在外邊的白線,再剝開一層層翠綠的葉子,終於那透着白瑪瑙似的糉子終於露面了!

我美滋滋的咬上了一口,在口中,黏黏的大米顯得那樣有嚼勁,香甜可口的蜜棗更是耐人尋味!看起來甜膩了,可放在嘴中味道卻戛然不同!

媽媽包的糉子不僅好吃,而且裏面還包含了媽媽對我弄弄的愛意,我喜歡吃媽媽包的糉子。

  端午節的週記3

芭蕉綠了櫻桃紅,歲月太匆匆。一眨眼,又到了糉子飄香的時侯,我懷念起故鄉的端午節來。

每到農曆5月初一,天才矇矇亮,母親便叫醒我說:“快起來,割艾草、菖蒲去。去晚了,就割不到了!”

哦,端午節又到了。我便歡天喜地的來到年年割艾草、菖蒲的野地裏,割了一捆回來,幾乎是每一個大門及房門口都掛上一副。一大清早,整個村子裏,散發着濃郁艾草、菖蒲的馨香。

早飯吃過後,不用母親吩咐,便邀好幾個夥計上山去摘箬竹葉扎糉子了。

其時的家山,新竹成林,蟬鳴嘶嘶。還有滿山的芒花,開得紅豔似火,“或一簇簇,或一片片,乍看似少女的笑靨,彷彿又如天邊的彩霞。”

箬竹葉一般長在地勢較陰的山坳裏。其竿細細,其葉碩大。山風吹來,葉葉相撞,沙沙作響。摘箬竹葉,要揀新葉,用拇指和食指夾住葉片,中指一頂葉柄,“啪”的一聲脫落。

我們這些孩子們,在故鄉的懷抱裏,這山望着那山高地跑着,跳着,留下一路歡笑。我們比着,誰摘得箬葉多,誰摘的箬葉大。

箬竹葉摘回家後,母親拿到鍋裏淖過,再拿到清亮的溪水裏,一張張洗刷乾淨,就開始包紮糉子了。母親把箬竹葉捲成圓錐型,然後用飯勺,填進糯米,用筷子插實,包好,將嫩竹篾一捆,一隻只棱角分明的糉子便紮成了。

糯米需淘洗乾淨,晾乾,用少量的鹼和之。有時還在糉子中包上一些紅豆、紅棗、花生米及臘肉,味道就更好。

糉子紮好便是晚上了。晚飯過後,父親把糉子放在鍋裏,用準備好了的乾柴煮上三四個小時,再讓它燜到第二天天亮。食之,糉子餘溫尚存,還帶着濃郁的箬竹葉的清香。

糉子從初二一直吃到初五。到初五那天,母親還要做包子,煮鹽水蛋,煨大蒜子。對了,母親還在蛋殼染上紅色,用五顏六色的網袋裝着,掛在我的脖子上。這種意謂祝福孩子“逢凶化吉,平安無事”。蛋當然是越大越好,如果能在脖子上掛上一個大鵝蛋那就雄壯了。玩膩了,就用蛋打架,誰的蛋碰破了,就吃掉。最後留下的就勝利者了。

到了傍晚,母親把艾草、菖蒲收起來,蘸雄黃酒,撒到屋的每一個角落,消毒避蟲。還在我們的額頭上,手背上,腳背上塗一些雄黃。

故鄉的端午節,浸透着一種濃濃的鄉親、親情。

  端午節的週記4

今天是星期日,可是我們因爲要給端午節放假,所以今天還得上課。

下午媽媽接我放學以後,媽媽帶我到了一個特別好玩兒的地方玩兒,那兒的水因爲下了雨積了好多好多水,我和媽媽都穿着涼鞋所以我們在水裏玩兒了個痛快!把腳踩在雨水了可冰涼了,但是有的地方的水是溫的,我覺得很奇怪?

下雨原來可以這麼好玩兒,如果再下一場大雨,我就和媽媽再來這裏玩兒,今天我玩兒的特別特別開心!

今天是端午節,廚房飄來陣陣香味。哦,要吃糉子了,而且還是我喜歡的紅豆味呢!

包糉子是我姐姐的拿手活。首先用碧綠的糉葉裹一個實心的'“漏斗”,中間填滿糯米。接着,按緊、壓實,如果想吃點花樣,可以加一些綠豆、紅豆、紅棗、肉丁、香腸等。最後,用紗繩把成錐狀的棕子繫緊,一個精緻玲瓏的小糉子就成形了。

吃着剛煮好的糉子,我忽然腦子裏出現了一個問題,今天爲什麼是端午節,爲什麼要吃糉子呢?爸爸告訴我:“在端午節吃糉子是爲了紀念戰國時期的愛國詩人——屈原。屈原在流放時聽到國破家亡的消息後,悲憤欲絕,於五月初五這天,作下最後一首詩《懷沙》後,抱石投入汩羅江。後來,當地老百姓駕船將飯糰等食物扔進江水中,想要餵飽河中的魚蝦,讓屈原的屍身免遭噬咬,後來逐漸演變成了賽龍舟,吃糉子。

我一邊聽着爸爸的講述,一邊自言自語道:”吃糉子也有這樣一段歷史典故呀!愛國的人就是受人尊敬的人!“

  端午節的週記5

端午節在中國的民間節日中能夠算得上隆重,糉子、茶雞蛋、插艾蒿等都就是端午節的特色。

小時候過端午節我足足能提前興奮上一週,因爲能夠吃上香噴噴的糉子了,那個時候生活比較單調,也很苦,不就是過節平常就是什麼也吃不到的。說起糉子,它不僅僅好吃,最主要的就是在包糉子的過程中,體現着樂趣。每年端午一到,母親在頭一天晚上炮上一盆糯米,第二天早上便就是我和母親一齊包,綠綠的糉葉里加上糯米和大棗,包成三棱形的糉子,包好後放在大鍋裏足足煮上3、4個鐘頭,之後母親把糉子泡在備好的兩水桶內,涼了以後細細地撥開竹葉,咬上一口白嫩的糯米,此時紫紅的大棗就露出頭來,蘸白糖再吃,那時吃起來就是那麼的香甜可口,耐人回味。

端午節前夕,家家把在山上採的艾蒿插在門上,說就是爲了避邪,我們小孩只就是效仿着做,不懂其中的含義。

端午節早晨,起牀後,母親在我們的手腕和腳踝上纏上五彩的絲線,此時今後一向帶着,據說能夠去病除邪。其實在我心裏,這些五彩的絲線在我心裏就是那些精美手鐲的替代品。有些人家也會花些錢給自己的小孩買香荷包帶在身上,我的母親就是自己親手用些小布頭做的,裏面塞些棉花,放些香草,即便就是這樣我們也很高興。

回憶兒時過節就是快樂的,節日的氣氛也比此刻濃。

  端午節的週記6

今天是星期日,可是我們因爲要給端午節放假,所以今天還得上課。

下午母親接我放學以後,母親帶我到了一個特別好玩兒的地方玩兒,那兒的水因爲下了雨積了好多好多水,我和母親都穿着涼鞋所以我們在水裏玩兒了個痛快!把腳踩在雨水了可冰涼了,但是有的地方的水是溫的,我覺得很奇怪?

下雨原來可以這麼好玩兒,如果再下一場大雨,我就和母親再來這裏玩兒,今天我玩兒的特別特別開心!

  端午節的週記7

今天是農曆的五月初五,是中國的傳統佳節——端午節。據說,端午節吃糉子,賽龍舟的習俗,是爲了紀念我國曆史上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後來,曾把端午節定名爲“詩人節”。今天一大早,我一醒來就聞到了一股糉子的香味,我急忙起牀來到餐桌前。哇!今天的早餐是糉子。今年的糉子品種可真多:有紅豆糉、紅棗糉、花生糉、還有姥姥包的肉糉……

我看見這麼多糉子口水都流下三千尺。我迫不及待拿起一個糉子,三下五除二剝開那幾片還在散發着香氣的糉葉之後,裏面躺着的糉子就好像小寶寶一樣新鮮細嫩,招人喜愛。輕輕咬上一口,那混合了棕葉香、糯米香還有肉香的濃濃香氣在口中鼻中縈繞不絕,那黏而不粘的口感,那甜美的味道讓人吃之後回味無窮。我們一家一邊吃着香甜的糉子,一邊聽爸爸講着與端午節有關的故事。

今天,我不但吃到了香甜的糉子,而且學到了許多知識,我會記住這個糉子飄香的端午節!

  端午節的週記8

記得我還小的時候,端午節是我最喜歡的節日,到了端午節,我總要拉着爸爸媽媽的手,不惜奔波萬里,樂顛顛來到外婆家,到了家門口時,我就能夠隱隱的聞到一股似花香的香氣,爲了趕緊揭曉答案,外婆一開門,我就一溜煙從外婆的胳膊底下鑽了過去,直奔廚房。我尋着香氣的源頭,一點一點地尋找“答案”,令我大吃一驚。啊!原來是那白瑩瑩的糯米發出來的香味呀!外婆在上面抹了一層槐花蜜,怪不得我會把它誤認爲是花香呢。在糯米的旁邊擺着黃橙橙地鴨蛋黃,噴香的鮮肉,還有那大大的既補氣又補血的紅棗,讓人看了就垂涎三尺,恨不得馬上就把它們一股腦的吞下去。

外婆又衝我笑了笑,便開始包糉子了,外婆先把塗了一層槐花蜜的糯米上放了一個大紅棗,接着拿起葦葉,把糯米放進去,又靈巧地擺動了幾下,一隻三角形的小糉子便映入了我的眼簾。外婆包糉子的速度堪稱“打遍天下無敵手”。我看了外婆包了四個糉子,也沒有發現出什麼祕密,我丈二和尚摸不着頭腦地問外婆:“外婆,你包糉子的速度怎麼這麼快呢?有什麼祕訣嗎?”外婆笑而不答,過了好一會兒才慈祥地對我說:“也沒有什麼竅門,熟能生巧嘛!”聽了外婆的話之後,我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

我愛端午節,我忘不了外婆包的那香噴噴的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