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週記 > 有關週記中秋節(精選23篇)

有關週記中秋節(精選23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2W 次

時間一溜煙兒的走了,眨眼間,一個星期已經過去了,我們或多或少都學到了一些新東西,是時候認真地做好週記了。那麼好的週記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週記中秋節,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有關週記中秋節(精選23篇)

週記中秋節 篇1

八月丹桂飄香,秋葉也染黃了地面,這時候,在香氣濃郁的桂花樹下,泡一壺桂花茶,和親朋好友灌輸着美麗的秋景,在一起談天說地,就這是秋天的時候最美的時候了。

中秋是全年團圓的日子,這個時候爸爸媽媽會爲我們購買一身新衣服,而爺爺奶奶則爲祭祀祖宗而準備,還有必不可少的各種月餅。

在家鄉的人們不會去買商店精裝的月餅,都是去人民醫院旁一家店買自己家鄉人做的月餅,這些沒有裝飾得很漂亮,好吃又實惠,也沒有商店裏買的有很多口味,只有蛋黃和豆沙月餅兩種,小時侯最喜歡吃這種自制的月餅了,金黃色的誘惑,常常使我向媽媽懇求切給我吃,但是媽媽怕我吃太多,所有每次都只允許我吃三個,但經常會忍不住去偷吃,或者忍着痛大聲喊,現在想來,覺得很好笑。在吃的時候,還經常爲雞蛋的大小而和弟弟爭吵,吃月餅時,沒有用刀子或叉子,也沒有如同紳士般慢吞細嚼,這樣的吃法在村裏會被人當另類——這小子給我裝起斯文了!通常我們都是狼吞虎嚥的,管他什麼風度不風度的,有得吃,吃得多就風光。最後,嚥着了,用手捂着喉嚨嚇轉,這時媽媽會給我端來茶水,讓我慢慢吃。

到了中秋那天,家鄉在前幾天所積蓄的熱鬧才爆發出來。小孩就穿着新衣服滿大街亂跑,早餐也沒有吃多少,因爲中午要祭祀祖宗,所以留着肚子去“吃大餐”。其實對與我們現在來說也不是什麼大餐,但對於那些孩子們就不一樣了,父母在這天不會管你,你只管玩,玩累了回家有東西吃,這就很不錯了,在平時是沒有這麼好的。在祭祀祖宗之後就將“祖宗爐”搬掉,然後開始吃祭祀的東西了,意思是祖宗想吃,家人再吃,表現出對祖宗的尊敬。吃完後,大人們還在收拾碗筷時,小孩已經在牀上睡了,因爲晚上還要熬夜賞月,可見賞月在孩子的心中很重要。大人們在收拾碗筷就會去準備晚上拜月亮和賞月的事情,最後才和孩子們要一起睡覺,等待美麗的夜晚。大約在晚上七點半的時候,人們就在街道上擺起了自家的桌子,然後把月餅和一些食物放在桌子上,開始拜月亮。整個街道很熱鬧,大人小孩都很高興。

最後,在城市燈火的熄滅中漸漸靜了下來,城市被圓月點綴得煥發光彩……

週記中秋節 篇2

這個中秋節,嫦娥一定是哭成了淚人,一天的細雨綿綿,沒有月亮的半點影子。但,卻是我過的最特別的一箇中秋節,你知道是爲什麼嗎?

因爲,中秋節的中午,我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禮物——爸爸媽媽親手爲我做的肉月餅,還是通過圖書館的叮噹貓信使阿姨送給我的。阿姨的樣子,我不看照片已經記不清了,但是清晰地記得叮噹貓那特有的純藍色,還有胸前那特有的、百變的、無所不能的大口袋。爸爸媽媽肯定是和叮噹貓阿姨一起,把神奇的力量轉化到肉月餅裏了,我吃完後可精神了。

下午,我和媽媽還一起參加了名人館的中秋拜月活動,瞭解了月亮的祕密。傳說嫦娥是后羿的妻子,他們有一段悽美的愛情故事。“每逢佳節倍思親”,這天嫦娥一定是在月亮上哭着看着地球上的后羿吧。接着,我和媽媽一起製作了玉兔和燈籠,一起玩“小手牽大手”的遊戲,隔着簾子,仔細地從4位媽媽伸出的手中,找到媽媽的手。此時我才發現,媽媽的手已經沒有以前那麼細嫩柔軟了。最令人驚喜的是,我還被評爲這次活動的“小狀元”呢。

吃吃玩玩的一天過得真快呀,真希望每天都是中秋節!

週記中秋節 篇3

舞火龍,是香港中秋節最富傳統特色的習俗。從每年農曆八月十四晚起,銅鑼灣大坑地區就一連三晚舉行盛大的舞火龍活動。這火龍長達70多米,用珍珠草紮成32節的龍身,插滿了長壽香。盛會之夜,這個區的大街小巷,一條條蜿蜒起伏的火龍在燈光與龍鼓音樂下歡騰起舞,很是熱鬧。

香港中秋舞火龍的起源還有過一段傳說:很早以前,大坑區在一次風災襲擊後,出現了一條蟒蛇,四處作惡,村民們四出搜捕,終於把它擊斃。不料次日蟒蛇不翼而飛。數天後,大坑便發生瘟疫。這時,村中父老忽獲菩薩託夢,說是隻要在中秋佳節舞動火龍,便可將瘟疫驅除。事有巧合,此舉竟然奏效。從此,舞火龍就流傳至今。

不管這傳說有多少迷信成份,但中國是龍的故土,在香港大坑中秋節舞火龍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這是值得珍視的。如今大坑區的舞火龍活動規模頗大,除總教練、教練、總指揮及指揮外,安全組等等。輪番舞龍者達三萬多人。

週記中秋節 篇4

一年一度的中秋節到了,這一天我非常高興。

吃過晚飯,我和爸爸興致勃勃地上街走走。剛走出大門,眼前全是人山人海,熱鬧非凡的景象。我們一往廣場上走去,看見了水花四濺的清澈噴泉,還可以聽到嘩嘩的流水聲,

它們有的似箭向上噴,有的如蛟龍噴水等,噴出的朵朵水花,讓我看了心曠神恰。五光十色的燈,照在大地上,好像白天一樣亮。

接着,我跟爸爸走到了北二路旁,看到了辛苦工作的交警還在路上保護治安。川流不息的車輛來來往往,可真是熱鬧極了。

回到家,我連忙跑到陽臺上賞月。只見月亮高高地掛在天空中,宛如一個圓潤亮澤的白寶石在黑夜裏站崗,非常美。我好想有一雙翅膀,飛到月亮上去,在空中旅遊,還可以看到美好的夜景,觀察大大的月亮,那該多好呀……

“女兒,睡覺了。”爸爸的叫聲驚醒了正在遐想聯翩的我。

中秋節這天我過得無比快樂。

週記中秋節 篇5

每年八月十五夜,當一輪圓月高高地掛在天空。商店裏的月餅陳列滿櫥的時候,電視裏幾乎都做着關於月餅的廣告:“月到中秋分外明,每逢佳節倍思親,佳節團圓送月餅父母親正在盼着你的歸來。”“明月本無價,高山皆有情,願你的生活就像這正月十五的月亮一樣,圓圓滿滿。”這時候,每個工作在外的遊子或者與父母分離的學子幾乎都懷着一個心願:趕快回家,與父母親團圓,與親人團圓。中秋節是一個凝聚了思念的節日,一個小小的月餅包含的是無窮的牽掛和祝福。於是,你看,每到中秋節,商店裏的月餅琳琅滿目,吸引了各個階層人挑選的目光,那一盒盒包裝精美的月餅彷彿一個個身價陡增的紳士一般等待着人們對他的篩選,那氣派真讓人驚歎。如今的人們囊中飽滿,那100——200元錢一盒的月餅到了中秋節幾乎眼都不眨一下就買下了,爲的就是這中秋節的團圓氛圍,爲了親人捨得,值得!

這使我不由想起我小時候過中秋節,由於經濟上的拮据,父母親只能從商店裏買一元錢10個的椒鹽月餅給我和弟弟解解饞。那時候,每到中秋節,我們都習慣在室外吃月餅賞月,天上一輪圓月高掛,父母親慢慢地和我們說着我們小時候的趣事,高興的時候,父母親還指點着圓月,告訴我們嫦娥奔月的故事,說吳剛砍桂樹,說嫦娥奔月,廣寒宮裏的孤單寂寞。我們吃着月餅,看着圓月,想象着嫦娥的美麗樣子,嘆息着吳剛砍桂樹,永遠沒有盡頭。對於天上的那輪圓月真是充滿了嚮往之情。那中秋節晚上的月亮真的是分外皎潔,也分外的圓,它慷慨地把清輝灑向人間,讓漂泊在外的遊子盡情的享受和親人團聚的快樂。父親看着圓圓的月亮,忽然感慨地說:“你們現在還小,還能和父母親團聚,長大了,到外地工作或有了自己的家,中秋節就可能回不來,那時候,我和你媽媽就只能兩個人賞月了。千萬不要忘了在中秋節的圓月下有父母親遙遠的祝福噢!”

我和弟弟聽了不以爲然,對父母親說,我們不會離開你們的。我們會一直陪伴你們看月亮的。可是,後來,我成了別人的妻子,有了一個家後,也就真的無法做到和父母親同賞月,同吃月餅了。於是,只能在中秋節的夜晚遙寄祝福給父母。我才真正理解了當年父母親說的話,子女是不可能陪伴父母一輩子的。我們就像一隻只鳥兒,長大了一定會離開父母去尋找屬於自己的那片天空。於是,對父母親的牽掛在中秋節團圓之夜就特別明顯了。父母親,我雖然不能再像兒時那樣在我們家的天井裏伴着你們一起吃月餅賞月,聽着你們講那一個個有趣的故事,做着一個個關於月亮的夢,可是,那份在圓月下賞月的愉悅卻永遠貯存在我的心裏,成了我一個都市生活者的美好回憶。

如今的我,生活於都市,住在套房裏,幾乎再也沒有了在園子裏賞月的雅趣。於是,童年中秋節的夜晚的那份與天地同輝,和父母親同歡的場景成了一種定格,定格在我的記憶裏,那麼美好,那麼溫馨。

家鄉的中秋節,豈止是賞月,吃月餅,如今的人們,生活條件好了,各種與中秋有關的孝敬活動也應運而生,每到中秋節,給父母親買雪源康、富硒康、硒爾康的人多的是。於是,家鄉的中秋節隨着時代的發展注入了新的內容。真可謂團圓是主題,月餅是主要內容,孝敬父母的保健品是陪襯,讓一個團圓的節日又同時成了孝敬父母、關心父母健康的節日,真可謂一箭雙鵰,意義深遠。

如今中秋節的月餅檔次之高讓人驚歎,什麼味道的都有,價格從幾十元到幾百元不等,包裝之精美也讓人歎爲觀止。和我小時候吃的月餅自然是不可同日而語,可是,也不知道爲什麼,嘴巴反而刁了,這個挑挑,那個撿撿,還總是嫌不好吃,反而是小時候的椒鹽月餅好吃了。此時,我才明白,人是難以侍侯的動物,吃得太好了,反而會挑剔。

那個一元錢10個的椒鹽月餅纔是最美的美味,不正代表着我們每個人對往昔生活的懷念嗎?再高檔的月餅也換不回那美好的時光和氛圍了!

週記中秋節 篇6

每年的農曆八月十五是中秋節,這個時候人們都要吃月餅,賞月,和家人團圓。“月到中秋分外明”,中秋節的月亮是最圓最亮的,也是最富有詩意畫情的。我遐想着中秋節關於月亮的美妙故事,帶着這些憧憬,中秋節這天晚上,我催促着爸爸媽媽到天台上賞月。

我和媽媽帶上了月餅、飲料和水果,爸爸帶上了紅酒,我們在仙境般的銀色月光下席地而坐,月光灑在我們的臉上、水果上、酒杯上……那輪明月在深藍色天空的襯托下,伴着涼爽的秋風,顯得極潔白,極溫柔,極細膩,極清新。

夜愈深,天空反倒愈加明亮。月亮周圍的七彩光暈變幻成了一個大玉盤,把月光盛在其中,看起來好似一個大大的月餅,讓人垂涎三尺。月影悠悠,在那一泓碧水裏盪漾,皎潔的月光,圓潤的線條,使大地彷彿成了一幅鑲嵌在銀色鏡框裏的水墨畫;遠處的山坡隱匿在霧一樣的月輝之中,撲朔迷離,朦朦朧朧,顯得那樣的神祕莫測。

我靜靜地站在月光下,擡頭仰望:月光如水,像瀑布一瀉千里。所到之處,屋頂、小路,彷彿變成了小池,閃動着銀色的漣漪:月光如影,悄然映照在大樹上,又頑皮地通過那繁茂的枝葉,一絲絲淌下來,在地上留下斑斑點點的銀色,宛如天上的繁星;月光如紗,皎潔的明月在空中一會兒慵懶而自由地漫步,一會兒又偷偷地鑽進雲朵裏,只透出朦朦朧朧的光亮,隱隱地照在草地上,好似給花草們披上了一層薄薄的輕紗。

聽!樹葉“沙沙沙”,讚許地鼓起了掌,它一定是喜歡這月色;青蛙“呱呱呱”地唱起了歡快的歌,它一定是讚美這月色;多嘴的蟈蟈也忍不住讚歎起來:“美呀美呀!”,各種各樣的聲音混在一起,爲月亮唱起了讚美的歌。天上的星星聽見了,一個個像頑皮的孩子眨着眼睛,用好奇的目光瞅着大地。月亮高高地掛在天空上,柔和的光灑向大地,並照在我的臉上,就像給我蒙上了一層薄薄的面紗……

“獨在異鄉爲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我望着又圓又大的明月,心想:是不是每個人此時都沉浸在團圓的幸福氣氛中呢?那些留守兒童是不是已投入了爸爸和媽媽的懷抱?那些外出打工的人們現在是否和家人團聚?那些軍人們現在是不是在和自己的親人們共進晚餐?我遐想着,彷彿那些美好的場面已浮現於我的眼簾……

週記中秋節 篇7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自古以來,天空中那輪皎潔的月亮,披着一層神祕的面紗,被詩人吟誦,被人們拜舞。人們一直對月亮充滿幻想。

明月中秋全家聚,月下私語樂融融。中秋之夜是個祥和,美好的夜晚,家家歡聚一堂,坐在月光下吃月餅,該是多麼舒服呀!

去年的中秋節我是在我奶奶家過的,那一天,親人們都來了,還是八月十五的夜晚最熱鬧,我們一家歡聚一堂,坐在陽臺裏等待月亮仙子的出現,可是等了半天,連月亮的影兒都沒見着。我有些灰心喪氣,抓起一個月餅吃起來,我心裏有些納悶:爲什麼中秋節就要吃月餅呢?

我就去問乃奶奶,奶奶告訴我,在元朝的時候,君主怕子民造反,就下令十家合用一把菜刀,這十家還要供養一個蒙古奴隸主的爪牙,這些爪牙橫行霸道,人民叫苦連天,一位正義的大臣看不下去,就在中秋月下,給月餅裏塞進許多寫着“愛國正義,推翻王朝,一起連手,還我河山”的字條,把這些月餅送到人們家裏。人們看到字條,就有了動力,最終,推翻了元朝。往後,就有了中秋佳節吃月餅的習俗。聽完奶奶講的這個故事,我陷入了沉思。

突然,弟弟叫了一聲;“快看,月亮升起來了!”我們望着那皎潔的月亮,眼圈都紅了,想到了那些因工作繁忙而不能歸家的人。這時,奶奶從冰箱裏拿出幾大盤月餅和許多好吃的,擺放在月亮的下面,聽說這叫做供奉月亮。奶奶在燒香敬紙,我看着頭頂上的月亮,她越來越亮,彷彿正對着我們笑呢。這個晚上,奶奶家的笑聲一直到十二點才結束。

中秋節是個團圓的日子,家鄉的中秋更是熱鬧。我喜歡中秋節,明月皎皎,寄託着我們的思念。每當我看到月餅,就會想起親情味濃的中秋來,吃到月餅,就會想起那民風獨特的家鄉……

週記中秋節 篇8

在我所喜歡的中國傳統節日中,中秋節是其中之一。因爲到那時,我就可以回奶奶家玩了。奶奶家比較遠,所以我們不常回去,我特別喜歡到奶奶家玩。

聽媽媽說,她小時候過中秋節要去她的姥姥家。一到農曆八月十五晚上,太姥姥就會在陽臺上擺張桌子,上面放上各式各樣的月餅,還有各種點心和水果,那是祭拜月亮的。傳說月亮裏面有嫦娥、玉兔、吳剛、桂樹。家裏從老到小,一個個地拜月亮,祈求嫦娥讓他們在這一年平平安安。

我問媽媽爲什麼中秋節要吃月餅,媽媽笑着說:“這是因爲董永和七仙女的兒子董恆穿着吳剛給他的登雲鞋,去天宮找七仙女。七仙女把嫦娥送來的'桂花糖拌上花生仁和核桃仁,做成餡兒,然後按圓月的樣子,做成香甜的仙餅給兒子吃。玉皇大帝得知此事十分生氣,命天兵脫下董恆的登雲鞋,將他送回人間。後來,董恆做了官,便讓各州的百姓在農曆八月十五這天,模仿仙餅的樣子做成月餅擺在月亮下,表示對親人的懷念。”

週記中秋節 篇9

農曆八月十五,當深藍的帷幕上掛起一輪圓潤的月,當薄紗般的月光灑向大地,當心靈疲倦的人兒圍坐在一起,當團圓的氣氛瀰漫人間……這一切,唯中秋可品見。

中秋,給人一種特別的欣喜,一種心境的安歇,一種特品的想往。因爲當此日的朝陽躍於頭頂,離家的人們便開始欣喜嫁人即將團圓,心中的疲憊得到安撫,夜幕降臨之時更是儲蓄了萬般感情朝着家的方向前進。是啊,中秋是多麼美好的節日。

以前的中秋,都是在外婆家過的。外婆有三個孩子。每逢此時,三家人都會一同聚到外婆家。雖然外婆家不大,但蓄滿了親情,容納着愛。我們擠在桌上早早的吃了晚飯,兄妹們便都圍坐在一起談些生活、工作上的事,詢問老人家的身體情況。我則會和外婆粘在一起,或與親戚們吵吵鬧鬧。外公外婆此時總是笑容漫溢。

待路邊昏黃的街燈亮起,也是月亮顯露面目之時。小孩便搬着小椅子來到陽臺,大人們就倚在窗邊共同賞月。那月餅可是必不可少的東西,舅舅阿姨都拿了包裝精美的月餅到外婆家,可有好多品種。月餅的圖案有桂花雕印出的花瓣,有刻印的吉祥字語。餡也多種多樣,椰絲的、蛋黃的、豆沙的、水果的。小孩們都各自挑選喜歡的口味,爭搶着好看的包裝盒。而這一個個的小盒子,便會成爲我們第二天課堂下熱烈討論的話題,或是美術課上哪件藝術小品的基礎。

如今的中秋,我身在異鄉。遠離了外婆,遠離了家鄉的親人,我在此處難免有些許的懷念,更有“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的感慨。雖然沒有了外婆家的熱鬧非凡的場景,但在這裏有父母,還有爺爺奶奶,如果心想是圓了父親能陪父母,盡點孝心的願望,也就少了幾分感嘆。不過,每當中秋之時,爸媽都會拿回來好多月餅,口福還是不減。當我們一起拎着月餅盒到奶奶家時,那種隔別的親情一樣又會迸發而出。這也就是中秋所帶給人們對心靈親情期盼的回報吧。

無論近在咫尺,或遠在天涯。中秋就像一條紐帶,在人們漸漸冷卻的心中點燃一把親情的火。這火燃燒着美好的回憶,燃燒着團聚的喜悅。燃燒這親情所含有的無與倫比的強大力量。

中秋將至,我希望今年的月更亮,更圓,更祈望我所愛的親人愈加健康,我們的祖國更加繁榮、昌盛。或許,這就是憶中秋的真諦。

週記中秋節 篇10

每當提起中秋,我們的腦海浮現的應該是皎潔的月光下和家中的親人邊吃月餅邊賞月。然而昨晚沒有,如玉的滿月也沒有和家人吃月餅的那份甜蜜和幸福。班上還沒有佈置好聯歡晚會時,一場小雨淅淅瀝瀝地下起。不僅淋溼了秋後地上浮起的陣陣寒意,也淋溼了我絲絲縷縷說不清道不明的鄉愁,心中不禁被思念的秋風吹起層層思緒。

聯歡會開始了,每個宿舍先出了一個節目,隨後同學們爭相踊躍唱歌,歌聲一浪高過一浪,最後一首《十五的月亮》將晚會推向高潮。每個同學都沉浸在歡樂的歌聲中,先前那種離鄉的悽然,已被這熱烈的氣氛融化了。小雨淋溼的陣陣寒意,已不知不覺的悄然而走。而皎潔的月亮,似乎正沉醉在這美妙的歌聲中,忘記了拉開雲層這牀厚實的棉被和天下每一個期盼團圓的人見面吧,也或許他正躲在雲層後面向天下的一個人默默許願“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吧也或許……

聯歡後,天上星雲點點,每個同學似乎還意猶未盡,在到宿舍的途中邊走邊唱臉上堆滿了甜蜜的笑容。畢淑敏曾說“距離會漂淡彼此相思的顏色”,但昨晚的晚會卻拉近了同學們彼此的距離,漂淡了彼此的陌生感,褪卻了一個在異地負笈求學對家鄉的濃濃思念。

週記中秋節 篇11

一年一度的中秋節終於到了。這個中秋節,我們不僅買月餅,還自己動手做月餅。

中秋節的前兩天,下沙社區舉行了親子做冰皮月餅的活動。我、姐姐和媽媽我們一起去參加活動。首先,我們戴好口罩和手套,在桌上鋪一塊布並準備好熟的糯米粉、果蔬粉、餡料、模具和水。然後,把糯米粉加上水,用吃奶的力氣搓,搓成麪糰。再加上各種顏色的果蔬粉,果蔬粉像一位魔法師,把原本是白色的麪糰變成了紅色、紫色、黃色、藍色……

這時,媽媽說:“我們做十個月餅,每個月餅一種顏色好不好?”我說:“太好了”!姐姐也點頭贊成。於是,前一秒還是白色的麪糰立刻“大變身”,變得五顏六色,我喜歡紫色和黃色,便倒了點這兩種顏色的果蔬粉,搓均勻後準備包餡。餡料有豆沙和蓮蓉兩種,每個月餅包一個硬幣大小的餡,然後往模具上一按,一個月餅就做好了。剛做好,經不住誘惑的我就吃了兩個。啊!真好吃。自己做的月餅就是不一樣。

我們還去超市買了月餅,味道也很鮮美,但沒有自己做的好吃。本應該一家人坐在陽臺上賞月,但爸爸在福建泉州回不來,真可惜!

此時望着月亮,思念着爸爸。他此刻會在幹什麼呢?不會是也坐在陽臺上賞月,思念着我們吧?

週記中秋節 篇12

中秋節的由來有好幾種傳說,其中尤以“嫦娥奔月”最著名。每年中秋節我們家都要吃月餅,賞月,但最重要的是每年全家人都會在這天團聚在一起。

記得去年中秋節前一天,爸爸因爲出差去北京開會了。本來說好了當天就可以回來的,結果不知道什麼原因一會兒說能回來,一會兒又說不能回來了。我很着急,我還準備了一大堆吃的要等爸爸回來一起分享呢!媽媽安慰我:“爸爸有工作,我們要理解他。”我覺得很沮喪。中秋節這天晚上,飯桌上特別安靜,我們都覺得有些失落。這時門鈴響了,我垂頭喪氣地去開門,同時心裏又帶着一絲期盼。開門一看,站在門口的竟然是汗流浹背、氣喘吁吁的爸爸。原來爸爸在最後一分鐘踏上了回深圳的高鐵,沒有坐票一路站了回來。我們又是給爸爸倒水又是給他遞水果,爸爸坐下來舒了一口氣:“客戶臨時改了主意,他也覺得中秋節還是家人團聚最重要。會節後再開。”我歡呼雀躍起來,我們一家人在最美的月光下團團圓圓了!我覺得無比幸福!

中秋節家家戶戶都亮着燈,每個門裏都傳出歡聲笑語,這是一個美好的節日,擡頭看看皎潔的月亮,嫦娥姐姐一定也在那裏生活得很快樂吧!

週記中秋節 篇13

“舉頭望明月月,低頭思故鄉。”李白的靜夜思我從5歲開始就已背得滾瓜爛熟了。如今又是一年一度的中秋節。

中秋節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又稱祭月節、月光誕、月夕、秋節、拜月節、團圓節或月亮節等。中秋節起源於上古時代,普及漢代,定型於唐朝初年,盛於宋朝以後。中秋節、春節、清明節和端午節並稱爲中國四大傳統節日。

我們就在中秋節當天去賞月了。據說那天月最圓之時是晚上7點55分,我們在6點半就到達我們提前安排好的地方賞月了。那時的月就已經很完美了,肉眼可看不出任何瑕疵。遠遠望去就像—個大白玉盤。

我們邊賞月邊聊天,媽媽問:“你們知道除《靜夜思》外的其它詩句或詩詞嗎?”我自告奮勇地說:“有蘇軾的《水調歌頭》,最經典的詩句有‘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嗯,不錯。”媽媽說“還有嗎?”我頓時愣了“還—有—吧—,還—有—,王建的《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詩句我忘了,呵呵。”媽媽補充到“是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溼桂花。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我們一直聊到夜深,月亮已經蓋上棉雲被子,睡覺了。這快樂的中秋節結束了。

週記中秋節 篇14

剛送走了教師節,又來了一個“神祕”的日子,會是什麼節日呢?

大家一定會異口同聲地說:“是一年一度的中秋節,是我國傳統的節日。”

俗話說的好:十五的月亮又圓又大。中秋節正是團聚的日子。今天晚上,我爬在陽臺上,看着中秋的月亮在窗外靜靜地懸着。我愣愣地看着它,彷彿它是一面明鏡。我突然對媽媽說:“媽媽,咱們出去賞月吧!”媽媽說:“好啊!”於是,媽媽騎車帶我去廣場賞月。

我們來到了廣場,我看見有許多圍在那裏,我擠過去一看,原來是滑旱冰的呀!我看見兩個大哥哥滑花樣旱冰,一會兒像魚一樣在水裏歡快在遊着,一會兒像龍捲見一樣飛快地旋轉着。人羣裏面發出一陣陣喝彩聲。這時,我擡起頭看着月亮。我彷彿看見了嫦娥站在廣寒亭裏,懷中抱着玉兔,用羨慕的眼光看着人間這精彩的一幕。突然,這時天空中飄過來一個燈籠。我對燈籠說:“燈籠,你慢走,你幫我給嫦娥捎個話,請她來和我們一起玩好嗎?”燈籠慢慢飄遠了。我呆呆地看着月亮……

夜漸漸地深了,天也越來越涼了,廣場上的人也在漸漸地散去。這時,媽媽叫我回家了。走在路上,我看着月亮還在想着很多很多……

週記中秋節 篇15

今天是傳統節日——中秋節。晚飯後,我們一家人坐在陽臺上,悠閒地吃着月餅賞月。

一輪金燦燦的滿月高掛在天空,把皎潔的月光灑在地上,溫柔如輕紗。天空的雲很輕,風很輕,月光很美,構成了一幅美麗的畫面。在深藍色的夜空中,月亮顯得更圓、更亮、更美。這麼美的月亮能不讓人感到興奮嗎?這個滿月很調皮。我一會兒撲進雲姐姐的懷裏,一會兒和星星說話,一會兒唱歌跳舞。沒辦法。然後爸爸說:“其實月亮不發光。它就像一面鏡子,把太陽的光反射到地球上,所以光不熱。”

不久,月亮旁邊出現了一個影子。爸爸說:“這個黑影是月亮上的‘海’,但是裏面沒有水。”

啊!這一輪明月喚起了我的遐想。“啊!我知道嫦娥這時一定後悔了,真的回答了古詩詞“嫦娥應該後悔偷了仙丹,在碧海中夜宿。“耶!她偷偷看着后羿。后羿在地球上看着嫦娥的月餅和水果,默默地想念嫦娥。此外,吳剛不斷地砍伐500多英尺高的桂樹,這些桂樹被砍伐得又長又長。玉兔專心吃藥……”

中秋節的月亮真的很圓。難怪大家都在這個時候聚在一起度過這個快樂的中秋節。

週記中秋節 篇16

一年一度的中秋節又來到了,月圓人團圓又是個闔家歡樂的大日子,能在皎潔明亮的月光下吃着月餅賞月是何等幸福的事情呀!

很多人只知道中秋節要吃月餅卻不知道月餅的起源;其實月餅在元朝末年時就有了,相傳當時中原人不願受到蒙古人的統治,有志之士皆紛紛起一對抗元朝,雖然有整合反抗的力量,卻苦惱於該如何傳遞起義消息,所以劉伯溫便想了一個計策,散佈有瘟疫的流言,要人們於中秋節買月餅來吃以避禍。大家買了月餅回家後切開一看,裏面藏了紙條寫着「在八月十五日的夜晚上起義」,於是民衆紛紛響應,因而一舉推翻元朝,月餅因而成爲中秋節的應景食物。

世界各地都有人在過中秋節,只是慶祝方法不同;例如越南孩子在中秋夜均要提鯉魚燈出遊玩耍、日本人在賞月的時候吃月見糰子,表達對大自然的恩惠、臺灣則是吃烤肉,這習慣是於此年代,臺灣經濟起飛,生活西化,連帶影響傳統的民間習俗,嚴格講起來,臺灣的中秋節烤肉的新節慶民俗應該是洋化烤肉習慣的延伸。看來中秋節對東方人來說是個不可或缺的節日。

中秋節不但使家人之間的情感更濃厚,也延續了中國的傳統文化,它之所以能屹立不搖是因爲中秋節早已成爲了我們身活中的一份子。

週記中秋節 篇17

農曆八月十五日是國內的傳統節日中秋節。今年的中秋節這一天正好是星期天。

吃過晚飯後,爸爸帶我下樓去賞月,賞月的人真多啊!都是一家一家的,他們都團聚在一起,一邊聊天、一邊賞月、一邊品嚐月餅和水果。那場面真是熱鬧極了,我邊賞月邊問爸爸,:“月亮爲何那樣圓呢?月亮離大家有多遠?月亮上有人嗎?……我連珠炮似的向爸爸提出一連串的問題,爸爸撫摸着我的頭,慢慢的給我講起了有關月亮的故事。

爸爸告訴我月亮離大家很遠很遠,月亮還沒有人居住,“嫦娥奔月”的故事只是古代流傳下的神話故事。但是目前科學家已能乘坐飛船登上了月球。月球上有山有土,但沒有水,也沒有動物和植物……聽爸爸說給我講這麼多的故事,我真想一下子飛到月球上去。爸爸還告訴我,月亮有時彎彎的,月牙形從七年級到十五慢慢的邊圓了。這才讓我想起了一句詩:“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中秋節大家常月,吃月餅,這圓圓的月亮又香又甜的月餅。會讓人聯想到“團圓”“圓滿”“美滿”這些美好的字眼。大家都盼望團圓生活美滿的願望。

週記中秋節 篇18

每逢佳節倍思親。的確,中秋節的前一天,奶奶就打來了電話,讓大家去過中秋節。

大家一到奶奶家,就已經可以吃晚飯了,奶奶可熱情啦,桌上的飯菜豐盛極了,有一隻只大紅色的龍蝦,一塊塊烤熟的豬肉,還有綠油油的青菜、黃燦燦的玉米餅、白切雞肉、紅燒鯽魚……這部分都是我平常最愛吃的小菜。可是今天我無心品嚐這部分美味佳餚,由於我急着要去賞月。

很不容易等到天黑,我迫不及待地拿了一袋月餅就像兔子一樣竄到了門外。可是月亮被前面的房屋遮住了,我急的上竄下跳,連忙叫來了我的助手----父親來幫忙。我坐在父親的肩膀上,終於看到了月亮,月亮又圓又亮,彷彿還在走路呢!它把銀光灑下大地,把黑夜照得好似白天一樣明亮。定睛一看,月亮上彷彿真有傳聞中的嫦娥和玉兔呢!

大家拿出月餅籌備對月品嚐,這個時候母親建議:大家來講帶月的詩句,說出了纔可以吃月餅。大家都贊同了。我先說:“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母親說:“秦時明月漢時關”、“月落烏啼霜滿天”。下面該父親說了,可是他說了“海上生明月”,下面就說不下去了,就胡亂地說了句“十五月亮十六圓”,惹得大家哈哈大笑。

中秋節真是一個開心的節日。

週記中秋節 篇19

每年的中秋賞月對我來講也是一件特別有趣的事情。

這天晚上,我靜靜的坐在窗前,看着月亮緩緩的升起,比起以前明亮的掛在天空的月亮,今天的月亮不知曉爲何格外的羞怯,她悄悄的躲在雲層裏,探出來一點點,察看着這個世界,彷彿只須有人看到了她,她就會躲回去雲層裏面。我悄悄的往後面移動了一點點,月亮像是確定了沒人看她一樣,終於從雲層裏面探出了一半的身材。

這個時候,風來了,靜靜的吹着,樹影搖曳。風愛撫着樹影,越過山丘,來到月亮身旁,像是在做遊戲通常,吹散雲層,慢慢的把月亮的整個身材露了出來,“哇,好美啊”。我感嘆着。卻見空中的月亮彷彿聽見我的低語通常你,又輕輕的躲在雲層後面。天空暗淡了,隱隱約約出現了幾顆星星,我想月明星稀也是有理的。

看着月亮躲在雲層後面,不禁想着,“月亮啊月亮,今天是中秋節,你不想來陪大家一塊度過這個中秋嗎?”月亮彷彿是聽到了我的心聲,又悄悄的探出了她的身材,我看着月亮,沐浴着月光,默默的祈禱:明年的中秋我還是會期望這漂亮的月色能陪我一塊過中秋。

週記中秋節 篇20

每逢陰曆中秋節,我和父母都要趕回農村,和奶奶、伯伯家一塊過中秋。

終於盼到了晚上,雖然天公不給力,陰沉着臉,但大家依舊非常高興。由於全家人一塊賞月、吃月餅、聊天、玩遊戲,那是多麼溫馨、幸福呀!

其中,我最喜歡月餅漢諾塔遊戲。由於我訓練過漢諾塔,所以有“訣竅”。

第一局,父親和我8層對戰。“開始!”奶奶一聲令下,我胸有成竹地按我的“訣竅”開始移動。不一會,第8層的月餅已被我移到終點盤子裏。再看父親,才移到第5塊。“呯”!不巧,一塊月餅被他撞到桌上的月餅堆裏,大夥鬨堂大笑。父親傻眼了,驚慌失措地找不出他的月餅,便發動奶奶母親一塊找。他們看看這個,又翻翻那個。“比大小,看標記”,在旁邊觀看的伯伯說,也加入到他們的探尋隊伍。8隻手翻來覆去,忙得不亦樂乎。當他們興奮地喊“找到了”時,我也宣佈:“勝利!”就如此,我戰勝了父親。

第二局,母親和哥哥10層對戰。開始,母親於哥哥。可後來,母親不知是眼花還是思路出錯,卻敗下陣來。

無聲無息,已經到了深夜。陰沉沉的天也被大家的歡歌笑語所感染,劃開黑雲,讓皎潔的明月來助興。

好一個開心的中秋夜!

週記中秋節 篇21

從古到今,關於月亮的故事和詩詞有許許多多,例如:蘇軾的:“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千古名句和嫦娥奔月的浪漫傳說。

許許多多的神話傳說塑造了今天的中秋節而又因爲這一天月亮滿圓,象徵團圓,所以又稱爲團圓節。

在中秋節,人們常常會在窗臺前或院子裏,擺上月餅,水果,供奉月亮。

月亮有許多美稱,如:素娥、顧兔、嬋娟、玉盤,等等。

黑黑的夜空中,一輪皎白無暇的明月高高懸掛在空中,身邊有許多調皮的眨着眼睛的小星星在玩耍。寂靜的暗夜裏,不時傳來幾聲蟈蟈的叫聲,此情此景,好不美麗,也讓我深深陶醉。

月亮像一杯濃濃的甘醇,說不完,道不盡。

我願隨明月在雲中漫步,聽她講浪漫的古老傳說,也願站在靜處悄悄凝望。不過,這一切都化爲柔和的月光灑在我身上。這纔是老朋友的祝福。許多人願意在屋中歡飲度過這中秋之夜,而我卻更喜歡在寧靜的夜晚,在高高的陽臺或戶外傾聽月的歌聲,感受“月中清露點朝夜”,感受月亮帶給我的美。

週記中秋節 篇22

中秋節是一個具有特殊意義的節日,對中國人來說,是一個代表團圓的日子。

今天爸爸媽媽帶我們去做月餅,我和妹妹都開心得拍手叫好。走出家門,中秋的第一屢陽光向我們微微地笑着。我們來到一家烘焙店,看見了一位阿姨正在對我們笑呢!阿姨帶着我們坐到板凳上說:“你們一定要認真看我做月餅。”我仔細觀察着製作過程中的每一個細節。

終於,我們可以自己動手了。我先拿出已經蒸熟了的糯米麪團,在稱重器上稱一稱,揪出多餘的,把麪糰放在手掌上壓扁,在裏面包上我喜歡的蓮蓉餡兒,我突然靈機一動,又加了一點紫薯餡兒。爲了防止粘黏,我把包好餡兒的麪糰裹上了一層熟糯米粉,最後把麪糰放進模具裏一壓,花朵形狀的冰皮月餅就做好了。看着做好的月餅,我忍不住咬了一口,甜甜的,軟軟的,非常好吃。

晚上一家人吃過晚飯後,我們拿出自己做的冰皮月餅,坐在露臺上看着月亮,吃着月餅。今晚的月亮好圓好圓,好亮好亮,和家人在一起,多麼美好的夜晚啊!

週記中秋節 篇23

中秋節是親人團聚的日子,中秋節是月圓之夜,中秋節是充滿歡聲笑語的日子。

晚飯後,我們全家人在窗戶前放上一張桌子,圍桌坐下,看着那金黃的月亮升起,隨着顏色變淺,月亮越升越高,像一個大銀盤掛在夜空中,讓夜空不再空曠,讓天空更加美麗,不禁讓我想起了一句詩:“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妹妹突然問我:“有人在月亮上嗎?”我說:“嫦娥就住在月亮上,陪伴她的還有玉兔,傳說中因爲嫦娥被逼無奈只好吃了長生不老的仙丹,就飛到了天上,人們爲了紀念她,就將這天定爲中秋節。”妹妹似懂非懂地說:“知道了。”她看着月亮,許久沒有說話。我問她在幹什麼,她說,在尋找嫦娥和玉兔,還要給她們送些月餅。妹妹說完這句話後,我們哈哈大笑起來。

這時奶奶拿來一盤月餅,月餅有我和媽媽最愛的五仁餡的,有奶奶最愛的黑芝麻餡的,有妹妹最愛的蛋黃餡的,還有爸爸、爺爺最愛的白糖餡的、腰果餡的。我津津有味地吃着月餅,只見妹妹拿着她的月餅向月亮的位置舉着對我說:“月亮和月餅一樣大。”我無奈地說:“月亮特別大,只不過因爲我們離月亮比較遠,看上去纔像月餅似的。”

我愛吃月餅,愛中秋節,喜歡感受這個節日裏一家人團聚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