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課件中心 > 高二課件 > 高二老人與海課件大綱

高二老人與海課件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8W 次

《老人與海》背景是在20世紀中葉的古巴。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高二老人與海課件,希望對你有幫助。

高二老人與海課件

  高二老人與海課件一

一導語:

在一個開闊的天空與無垠的海面之間,一位老人在生命的破碎處站起來,讓我們的種種複雜的感情隨着他悲壯的生命狂舞起起落落。被文明薰陶過的聖哲賢士可以讓我們肅然起敬,但決不可能激發我們內心奔涌的狂潮。今天,我們共同走進《老人與海》波瀾壯闊、驚心動魄的世界。

二 作者介紹

海明威的一生經歷非常豐富,都很富有戲劇性,充滿着傳奇色彩,請你講述海明威人生歷程中的一個事件,並用隻言片語進行評論,評論時注意要突出他的思想或性格。

海明威曾經說過,一個作家最大的不幸在於童年的幸福。他父親一個傑出的醫生,有剛硬的性格的運動員,希望把他培養成一個硬漢。海明威更多的接受了父親的秉賦。由於父親長期外出行醫,16歲以前的海明威一直生活在由母親、姐姐和妹妹組成的“女性王國”裏,他母親是一位有藝術修養的女人,喜歡把海明威打扮成女孩子。父母性格的截然不同,所以引起他身上相剋的反應和某種敵對性。

男扮女裝的童年經歷導致了海明威內心的自卑、孤獨和痛苦,他又渴望成爲父親那樣的硬漢,因而在他的性格中有強烈的競爭意識和攻擊性。

2)1918年5月,海明威以美國紅十字會車隊司機的身份來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意大利戰場。7月初海明威在戰場上爲拯救一個意大利士兵而被炮擊傷,一個膝蓋被打碎,身上中的炮彈片和機槍彈頭多達237塊。他一共做了13次手術,換上了一塊白金做的膝蓋骨。有些彈片沒有取出來,到死都留在體內。他在醫院裏躺了3個多月,接受了意大利政府頒發的十字軍功勳章和勇敢勳章,這時他剛滿19歲。

《太陽照樣升起》、《永別了武器》

注意一下,戰爭相對於海明威的精神世界是摧毀性的,《太陽照樣升起》、《永別了武器》都以第一次世界大戰爲大背景,描述了理念的失落、理想的喪失和自我的痛苦與迷茫。美國有個女作家斯泰因稱之爲“迷惘的一代”。但海明威的偉大之處在於創造出一個“硬漢”的強者世界,把頹廢、悲哀、絕望變成了頌歌。(參加過那些戰爭?以什麼身份?)

3)曾參加過兩次世界大戰,西班牙內戰,出生人死以致傷痕遍體。也到過中國,報道過中國抗日戰爭的情況。這些活動,他都是以記者身份參加的,成果是大量的通訊報道。

因此他的寫作風格是簡潔、準確、洗練

4)1954年,他榮獲諾貝爾文學獎。海明威的成名作是1926年發表的《太陽照樣升起》。這部表現戰後青年人幻滅感的作品成爲“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其他代表作有《永別了武器》《喪鐘爲誰而鳴》和以“精通現代敘事藝術”而獲諾貝爾文學獎的《老人與海》。

《永別了武器》(即是《戰地春夢》)《喪鐘爲誰而鳴》(一譯《戰地鐘聲》)。

5)1961年,因不堪老年病痛的折磨,他開槍自殺,走完了他輝煌的一生。甚至連他的自殺也比其他一些作家帶有更加另人驚駭的色彩:把鑲銀的獵x槍口放在嘴裏,兩個扳機一齊扣動,打碎了大半個腦袋。

中國有句古話是“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當不能驕傲地活着時,就驕傲地死去。如同他的小說的洗練,他生命之舞的終結也不容拖泥帶水。

6)海明威是美利堅民族的精神豐碑。要了解美國,你必須走近海明威,走到代表着美國民族堅強樂觀的精神風範的文學長廊中來。正如約翰肯尼迪總統的唁電所說:“幾乎沒有哪個美國人比歐內斯特海明威對美國人民的感情和態度產生過更大的影響。”他稱海明威爲“本世紀(20世紀)最偉大的作家之一”。

7)他是一位出色的角鬥士:海明威不畏懼死亡,自幼喜歡冒險。他是無畏的獵手和漁夫,經常出沒於野獸成羣的叢林和莽原;他還是拳擊的愛好者、狂熱的酒徒、身材魁梧的漢子;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他駕艇巡邏,時達兩年。有一次汽車失事他深受重傷,頭上縫了57針。他一生受了十幾次腦震盪,其中最嚴重的一次是在飛機上,由於機艙着火,門被夾住,他用頭把門撞開,在內羅畢養傷時讀到了關於自己的訃告。

8)海明威喜愛看拳擊,看角鬥,打獵,釣魚,喝酒,而他主要的拳擊對象是語言。他有時寫得很艱難、很慢,〈〈戰地春夢〉〉的結尾修改39遍,就像一個被對方打得眼冒金星搖搖欲倒但終於戰勝了對方的拳擊家。他有時也寫得很快,一天寫三個短篇(〈〈殺人者〉〉《今天是禮拜五》、《十個印第安人》),不吃不喝,讓自己的腦子“瘋瘋癲癲地鬆開來”,一天寫掉7只鉛筆。他說“等你寫完一本書,知道嗎,你就死了。”他常常寫得疲憊不堪,但還堅持這種搏鬥,“小說家得打滿九局,即使這樣會送掉他的命。”他也是寫字檯旁的角鬥士.

海明威他極力追求強悍、豪邁的男性氣概,他的小說中反覆出現着拳擊、鬥牛、狩獵、捕魚等題材,但在內心最隱祕和柔軟的那一個地方,卻是無法排遣的悲傷和絕望。這就是海明威,他總是能在硬漢堅毅的外表和柔軟的內心兩個極端之間自由穿梭。

9)海明威的文風一向以簡潔明快著稱,俗稱“電報式”,他擅長用極精練的語言塑造人物。他創作風格也很獨特,從來都是站着寫作。以至他的墓碑上有句雙關妙語:“恕我不能站起來”。他筆下的人物也大多是百折不彎的硬漢形象,尤以《老人與海》中桑提亞哥最爲典型。用海明威的一句名言可以概括這類硬漢甚至其本人,乃至可涵蓋美利堅民族的性格:“一個人並不是生來要給打敗的,你儘可以把他消滅掉,可就是打不敗他。”

寫這部作品時海明威已經是一個老人,他自己和他的人物都開始回望人生,因而有了一種達觀。《老人與海》成爲他的作品中的集大成者,並使他獲得了1954年的諾貝爾文學獎,現在,我們共同走進《老人與海》流光溢彩的世界。

三現在結合書下注釋來了解〈〈老人與海〉〉的情節,(打在屏幕上)

1 請同學們閱讀課文並概括本課節選部分的內容。

(能夠刪繁就簡, 簡練生動、抓住生動、動詞形容詞來評價)

2幾乎都是在寫老人和魚的周旋--好幾天就是老人與那麼一條大魚在海上,與鯊魚搏鬥,只有鯊魚。情節有點枯燥,可它就是那麼真實,那麼讓人難忘。這與我們中國傳統小說的情節撲朔迷離是有很大區別的,你能體會出中國傳統小說與西方傳統小說的區別在哪裏麼。

宋代時中國的小說叫話本?且聽下回分解?因爲是說書人的底稿,所以帶有這樣的痕跡,爲了吸引聽衆在情節上追求跌宕起伏、扣人心絃、撲朔迷離。在發展中又受到儒家“文以載道”的影響,強調教誨,希圖教給人怎樣做和做什麼,所以缺乏心靈的緯度而顯平面化。西方傳統小說發源於希臘神話,它的文學精神是酒神和愛神,反映的是恣情縱欲、充滿歡樂痛苦悲傷、充分釋放的情感。它的發展一如海洋民族的洶涌澎湃。西方傳統小說,是心靈的歷史,西方的那些最優秀的作品,展現了比宇宙更爲廣闊、深邃而神祕的心靈世界。我們從中可以找到自己,它負載着我們的生命之舟到達意欲到達的任何心靈的深淵或天堂。而海明威不僅是美國,也是整個西方傳統文學的代表。

四 在這個老人身上,海明威寄託了自己全部的人生感悟。現在請同學們將金大俠筆下的中國式的英雄與海明威式的英雄加以對比,體會中西英雄的不同內涵。

對比角度:

1 外貌:

中國傳統中的英雄是玉樹臨風、從容淡定、義薄雲天的。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塑造的也是令狐沖式的英雄,表面是俠是武,內裏是禪是儒。而老人“老人消瘦憔悴,脖頸上有些很深的皺紋。腮幫上有些褐斑,雙手留下了像無魚可打的沙漠中被侵蝕的地方—般古老的勒得很深的傷疤,他身上的一切都顯得古老,除了那雙眼睛,它們像海水一般藍,顯得喜洋洋而不服輸。

連續84天的背運、那條像“永久失敗的旗子”的破帆船和“未被打敗的”眼神相對峙;傷痕累累的肉體和像海水一般藍、清澈愉快的眼睛相對峙,讓我們看到了歷盡滄桑的老人一顆清澈的保有尊嚴的不屈的心靈。他的迷人之處也正在他的心靈。簡樸、貧困而不寒酸,謙卑而不低賤,動作之中自有一股尊嚴,令人景仰。西方式的英雄是對人性的深刻理解和信仰。

2 身份

一個是俠之大者,有俠的身份與之輝映,華山派的大弟子、是恆山派的掌門人、是日月神教的駙馬爺、也是三教九流的盟主,武藝上是山派劍宗與氣宗集大成,無上劍法與吸星大法使獨孤九劍出神入化。

老人,一個普通的背運的漁夫,連續84天沒有打到一條魚,他孤獨着、奮鬥着,思考着,抗爭着,他成功體現在哪裏?戰勝鯊魚了麼?帶着魚骨架回到小鎮,但不是“知其不可而爲之”成了“唯其不可而爲之”,西方的英雄往往站在天意的對立面,一次又一次地通過自身的抗爭挑戰宿命。比如希臘神話中盜火的普羅米修斯,無法擺脫軾父娶母命運的俄狄浦斯,在絕望深處創造希望。命運最急於殺死或打碎的是勇敢、善良、仁慈的優秀者,英雄憑藉心靈的力量使他從命運的破碎處站立起來,令人膜拜。

3武器:

龔自珍的詩句「一簫一劍平生意,負盡狂名十五年」可以說相當準確地表達了中國古代文人理想的人生境界。建功立業的願望,豪壯狂蕩之氣,闊大雄奇的美感三者的融合。劍走輕靈,招斷意連,是中國式英雄詩意唯美的化身

魚叉、綁在槳上的刀、短棍(一個斷了槳鋸成二英尺半長左右的一個槳把、短棍、舵把、裂開的槳把。突出了什麼?這是平凡的英雄,是無冕之王,海明威的英雄是要用有限的生命力量抗拒無限的困苦和磨難。即使在最酷烈的條件下也不準備放棄抗爭和自我檢驗的決心,最大限度地展現自身的價值,使英雄的心靈在抗爭的最熾熱點上閃耀出勇氣、智慧和進取精神的人生價值。

4 身體狀況

84天沒有打到魚。。。。幾近零界點。不斷向自己的體能極限挑戰,在破碎處顯出頑強的精神,

5 生活環境

江湖 “千古文人俠客夢“俠義、溫柔、善良的舊夢,令每一個人心嚮往之。瑰麗的江湖世界是文學化的社會。令狐沖的悲劇是誰造成的?社會悲劇中重愛重情重義,淡化名利而獲得笑傲,精神上高貴的自由。東方的英雄往往賦予命運一種妥協和變通。

大海是老人的生命場,不僅僅是他衣食的來源,不僅僅是他生命競爭的對手,可以說是他童年的家園,靈魂的歸宿,人性人情的依戀,神性靈性的依靠。84天沒有打到一條魚,在鯊魚的貪婪兇殘面前馬林魚的得而復失是命運的悲劇,而這正是西方英雄的精魂所在,通過展示英雄與命運的衝突和抗爭,展示人的價值。

6 對手:俠就是一種犧牲精神。就是能夠放下自己的事,投入到別人的事中 去,不管自己有什麼困難,發現別人有困難,就立刻投入。

馬林魚具有外在的美感和內在的高貴品質,老人體驗到生命力被激發到極限的快感。對峙的雙方充滿殺機又互相信任,全力施爲又不失風度;鯊魚也不僅僅是掠奪他勝利果實的敵人,是大海忠誠的兒子之間的較量,最後被剝奪得一無所有的桑仍然豪氣萬丈,你生而是鯊魚,把人打敗是你神聖的使命,而我天生是個漁夫,把魚打敗是我神聖的使命,是我夢寐以求的事情。在搏鬥中證明的是自己生命的價值和精神的不朽。海明威創造了個人英雄主義的天空。

7 心理描寫

1)視角推向既愛又毀滅所愛時,褻瀆崇高的內心痛苦,深入到人物靈魂的最深處。中國的英雄講究“誠”,這個誠,是忠誠於天,忠誠於君,忠誠於自己的人生心條。西方的英雄也講“誠”,更多的是強調坦誠、真誠和誠實。基督教造就了西方的懺悔系統,這一傳統表現在文學上就是無所畏懼的探求心靈的真實。

2)真實的人性,福克納讚美上帝,但願創造出愛着與憐憫着海明威與我的那種力量——不管那是什麼——約束住海明威。千萬別讓他再改動這篇作品了。

3)壓力下的冷靜和優雅風度,產生這種優雅的自我控制力,顯示出一種闊遠寧靜的心理素質。我們應該從老人與海的世界中學到一點,就是努力去活,去做,不要停留在想上面,不要停留在感受上面。

8 搏鬥場面:

金筆下喚起的,是我們對人體的想象力,是舞蹈。在刀光劍影、飛檐走壁中,人物的內心世界停止了活動,人的內心沒有新的認識;西方的真實是現實的真實,而在海明威筆下,隨着桑地亞哥尖銳的外部衝突,也展現了人物的內心活動,使我們觸摸到英雄的人性的真實,可親可敬,進而對英雄有一種最真切的感受。寫實,贏的很艱苦,輸的也很艱苦,過程讓人振奮。

9 襯托的人或物

1)黑格爾說過:“人格的偉大和剛強的程度,只有借矛盾對立的偉大和剛強的.程度才能衡量出來。”桑地亞哥的剛毅頑強,是藉助於馬林魚之頑強、鯊魚之兇狠來烘托的。作品用了不少篇幅着力渲染鯊魚之兇猛和殘暴:那鯖鯊有着“又粗大又尖長的藍色的頭、兩隻大眼和那咬得格崩崩的、伸得長長的、吞噬一切的兩頰”;那貪婪的星鯊,在飢餓時“會去咬一把槳或者船的舵,咬水裏游泳的人,趁海龜睡覺時把它的腿和前肢咬掉”。這個年邁體衰的老人,正是在同這些自然界的強暴者的搏鬥中才發出奪目光彩的。

2)就如“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出嫁了”,女子對於英雄,總是紅袖添香,來寫出英雄的。

3)海明威曾經對《老人與海》的原稿進行了兩百多次的校閱,他砍伐了所有的冗言贅語,爲什麼海明威要一再提到一個孩子呢/他的名字叫曼諾林,希望同學們回去可以研讀原著。

老人卻通過孩子曼諾林的襯托,寫出了硬漢英雄的忠誠與溫暖可親。這種忠誠的品質在人物身上是深藏不露的,瀰漫於人物全身,含蓄寧靜。這種超乎尋常尋常的忠誠使人物更具凝聚力,接近人性中的至善,讓本來應該很壓抑的場景而變得有一些溫馨。

10 悲劇感

1) 失敗、死亡、消滅。王國維說:吾國人精神,樂天也。悲者離者終於歡合而獲得一

種滿足感。中國的文學精神,如中國的庭院建築,環抱大地,天人合一,和諧、溫柔、敦厚。西方文學精神,如哥特式建築的尖頂直指蒼天,抗爭自然與命運。西方悲劇多以好人的失敗、死亡、消滅爲結局,如普羅米修司、哈木來特王子、桑地亞哥。但桑地亞哥不惜以生命爲代價的鬥爭精神存於人世間,這種精神把我們的心靈提高到超出凡俗的高度。在桑地亞哥的身上,體現了西方民族敢於直視不幸和痛苦、流血與死亡甚至毀滅的崇高心理。

2)受難:淌血會讓手不抽筋,把手泡在鹹鹹的海水裏。 “一個能夠忍受無限苦難的心靈處於苦難的折磨中”是悲劇人物受難的特徵,朱光潛曾引一英學者的話說“悲劇中最有價值的東西,正是來源於令人極爲感動的忍受痛苦的崇高態度。”受難是一種崇高,耶穌的受難昇華是一種崇高的人格,英雄也在於如此。

四 以“我把心中英雄的首席獻給桑地亞哥,因爲……”爲句式,請說出你心中的英雄形象。

“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給打敗”

——《老人與海》閱讀欣賞

江蘇省姜堰中學 周永華

目標

分析人物形象l

探討小說的精神內涵l

引言

這部小說創作於1952年,是海明威生前發表的最後一部小說。

一經問世,就產生了轟動影響,再次向人們證實了海明威作爲20世紀美國傑出小說家的不可動搖的地位和卓越的功績。

1954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人物形象分析

主人公聖地亞哥是一個怎樣的人?具有怎樣的性格特徵?請從人物的外貌、動作、語言等方面結合情節談談你的理解。l

外貌:

老人消瘦憔悴,脖頸上有些很深的皺紋,腮幫子上有些褐斑,那是太陽在熱帶海面上的反光造成的良性皮膚癌變。褐斑從他臉的兩側一直蔓延下去,他的雙手常用繩索拉大魚,留下了刻得很深的傷疤。但是這些傷疤中沒有一塊是新的。它們像無魚可打的沙漠中被侵蝕的地方一般古老。

他身上的一切都顯得古老,除了那雙眼睛,他們像海水一般藍,顯得喜洋洋而不服輸。

分析:久經風霜的老人是可以肯定的,同時,人們對這位捕魚老人應具有豐富的捕魚經驗也是毋庸置疑的。——飽經風霜,捕魚經驗豐富,海上航行的經驗豐富

這樣的老人,應該頤養天年,享受天倫之樂的。而他卻接連出海捕魚八十四天,竟然連一條魚也沒有逮住,如果是三五天沒釣着魚,這倒還可以說得過去,可這八十四天是個什麼概念?就是說約有近三個月的時間,聖地亞哥一直沒有釣着魚。

“但他卻顯得喜洋洋而不服輸。”——樂觀、自信、不服輸

動作:

小說不厭其煩的花費大量的筆墨詳細描繪了出海前的準備,出海後捕魚如何下餌,魚上鉤以後如何跟它周旋,如何殺死了綁在船邊,以及如何和一條鯊魚搏鬥的整個過程。很多的動作描寫具體傳神。

但是到了午夜,他又搏鬥了,而這一回他明白搏鬥也是徒勞。它們是成羣襲來的,朝那魚直撲,他只看見他們的鰭在水面上劃出的一道道線,還有他們身上的磷光。他朝它們的頭打去,聽到上下鱷啪地咬住的聲音,還有它們在船底下咬住了魚使船搖晃的聲音。他看不清目標,只能感覺到,聽到,就不顧死活地揮棍打去,他感覺到什麼東西攫住了棍子。

他把舵把從舵上猛地扭下,用它又打又砍,雙手攥住了一次次朝下戳去。……他把舵把朝鯊魚的腦袋掄去,打在它咬住厚實的魚頭的兩鱷上,那兒的肉咬不下來。他掄了一次,兩次,又一次。他聽見舵把啪的斷了,就把斷下的把手向鯊魚扎去。他感到它紮了進去,知道它很尖利,就再把它扎進去。

分析:這段文字生動傳神寫出了聖地亞哥跟鯊魚在半夜搏鬥的艱辛過程,表現了他在筋疲力竭時,把剩下來的力氣統統拼搏出來,不畏艱難,勇於挑戰,屏棄一切懼怕,做成一個鐵骨錚錚的男子漢。——硬漢,意志力。

語言:“不過人不是爲失敗而生的”,“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被打敗。”

類似的語言還有:“我可以撐得住”“我不能讓身體垮下去”“不過呀,我是永遠不會垮的”……

分析:既體現了人類抗拒命運的宣言,更是海明威內心的真實寫照。文章中老人在面對長達84天未有收穫的情況,面對來自人們鄙夷的猜測,依然義無反顧的出海。與其說是爲了生存倒不如說是爲了證明自己的實力,向外人顯示自己的青春。人的生命是奮鬥的,是與命運做不懈的抗爭。也許這些挑戰和抗爭足以把人的肉體消滅,但是一個人只要保持旺盛的鬥志和在任何艱難險阻面前不屈服的精神,人就永遠是勝利者。——永不言棄,戰勝一切艱難險阻,打敗一切敵人的決心和勇氣

過渡:小說的結尾很值得人們深思,老人拖着大魚的骸骨回到沉睡中的海港。

在你看來聖地亞哥老人是成功了,還是失敗了?就整部小說而言,還有其它深刻內涵嗎?

老人失去了大魚,卻贏得了人們的尊重,那是另一種意義上的成功,甚至是超越了獲得大魚的意義。老人的努力雖然最終成了自然界的犧牲品,在物質上是失敗了,但是老人的精神勝利了,他的不畏大海的兇險和浩瀚,勇於搏鬥的精神永存。

小說開頭就交代了老人所處的不利的地位——八十四天沒有捕到魚,認爲“倒了血黴”,而別的漁夫都把他看做失敗者,他“消瘦而憔悴”,手上有“刻得很深的傷疤”,沒錢買吃食,得靠那孩子給他送來,然而正是他的英勇,令其明知其不可爲而爲之,在第八十五天時決心“駛向遠方”去釣大魚(英雄主義使然)。後來,等到真正釣到一條大馬林魚,明知對方的力量比自己強,還是決心戰鬥到底。“我跟你奉陪到死,”他說,因爲當漁夫“正是我生來該乾的行當”(英雄主義發展)。之後,等到鯊魚一再來襲時,他用盡一切個人手段來反擊。魚叉被鯊魚帶走了,他把小刀綁在槳把上亂扎。刀子折斷了,他用短棍,短棍也丟掉了,他用舵把來打(英雄主義高潮),儘管結果魚肉都被咬去了,但什麼也無法摧殘他的英勇意志。

所以他是英雄,是硬漢,是一種壓倒命運的力量;桑地亞哥是勇敢、自信的化身,在他身上體現着人類深處困境,面對死亡時表現出來的勇往直前,戰勝困難的高貴品質。

這部小說的基調是悲劇式的。老人的英勇成就了他的英雄主義,卻也從一開始就註定了悲劇的發生。他常說“我出海太遠了”。因爲出海遠,才能釣到大魚,因爲魚的過分大,才被它拖了三天,殺死後無法放在漁船上,於是在長途歸程中被鯊魚嗅到了血腥味,並有充足的時間和空間來向死魚襲擊,把魚肉都吃掉,只剩一副骨骼。這就是古典悲劇主人公所必然遭遇的報應。所以當第一條鯊魚出現時,作者寫道:“這條鯊魚的出現不是偶然的。”鯊魚一到,老人和死魚便有了同樣的命運,成了犧牲者。在這裏面,鯊魚象徵了一切反對他的強大的破壞力量,是復仇之神,老人的與之遭遇與決鬥,是不可避免的命運,而且正是老人一手造成的。他無疑充當了自己的悲劇的製造者。

這部小說讓我們感受到了一種悲劇的美。亞里斯多德認爲:悲劇主人公之所以陷入厄運,不是由於他的爲非作惡,而是由於他犯了錯誤。老人犯的一系列錯誤,老人因要擺脫倒黴的現狀,“出海太遠”。因爲出海遠,而釣到了前所未有的大魚;但有因爲魚太大,殺死後無法放到小船上,只能綁在船邊;因爲大魚的血腥味引來了鯊魚,還是因爲路太遠,鯊魚有充分的時間向這條巨大的魚襲擊,並把魚肉都咬掉,最後只剩下一副骨架,綁在船邊。老人經歷了大起大落,付出了極大的體力,最後在物質上的收穫歸於烏有;但是老人在精神上的收穫和要在逆境中堅持下去的戰鬥精神成爲一首讚歌,造就了這悲劇結果的獨特之美。

這部小說中有意識的把老人比做基督的化身。

故事整個過程經歷了兩次被釘十字架的過程。

聖地亞哥(西班牙語)——聖雅——耶穌門徒。所有生物的共同命運是一系列上十字架的磨難。

你能不能結合所學列舉其他“硬漢”式的人物?探究聖地亞哥身上所體現出的精神價值在當代的現實意義?

唐雎——“若士必怒,伏屍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縞素,今日是也!”

李白——龍泉三尺書千卷,方是人間一丈夫。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爲輕

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譚嗣同——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

他們不苟且,不油滑,不世故,不屈不移;他們有志氣,有勇氣,有骨氣,有膽有識。這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最好註解。

正如魯迅說的,中國歷史上向來不乏捨身求法的人,如唐雎、譚嗣同、李白、文天祥等等留名丹青的千古硬漢,他們就是中華民族的脊樑。

現實意義:

老人使我們明瞭“人不是爲失敗而生的,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被打敗的”。老人是物質上的失敗者,但他的精神沒有被摧毀,他與大海不屈的意志將不斷激勵更多的生活強者。失敗並不可怕,人生誰能沒有失敗?有人在失敗中毀滅,也有人在失敗中成長。因爲害怕失敗不敢追求成功,這就是弱者。在弱者面前,失敗是傾覆生活之舟的波濤,波濤越大,他就越容易被吞噬。但我相信每個嚮往成功的人都不希望自己是弱者。那麼作爲一位強者,就不應該面對失敗而消沉悲觀,就不應該因爲沮喪而停止追求!聖地亞哥老人的這種“知其不可爲而爲之”的精神與中國的“愚公移山”是多麼的相似,在當今競爭日趨激烈的社會,是不是值得我們學習和深思呢?

還可以從面對高考,社會對於80後一代的擔憂等方面展開。

仿寫頒獎辭

示例:感動中國人物——季羨林

智者樂,仁者壽,長者隨心所欲。曾經的紅衣少年,如今的白髮先生,留得十年寒窗苦,牛棚雜憶密辛多。心有良知璞玉,筆下道德文章。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貧賤不移,寵辱不驚。

請爲感動讀者人物——聖地亞哥,寫一則頒獎辭。

  高二老人與海課件二

【教學目標】

知識和能力:瞭解海明威的作品和風格

過程和方法:通過分析與大海的鬥爭來分析人物性格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不屈服於命運,憑着勇氣、毅力和智慧在艱苦卓絕的環境裏進行抗爭的精神。

【重難點】

重點:對重點段落和人物的內心獨白進行細讀,揣摩小說的語言和行文特點。

難點:結合文中人物的經歷和語言分析和揣摩本文的哲理和象徵意味。

【教學層次設計】一課時

【教學過程】如下

第一課時(45分鐘)

一,導入(2分鐘)

“一個人生來並不是要被打敗的,你儘可以把他毀滅,可就是打不敗他”相信這句話大家有所耳聞,它出自我們今天要學習的課文《老人與海》,我們來看看是什麼樣的人永不能被打敗。

二、知人論世 (8分鐘)PPT

1.作者簡介

海明威(1899-1961),一向以文壇硬漢著稱。生於鄉村醫生家庭,從小喜歡釣魚、打獵、音樂和繪畫,18歲起進入報界,曾參加過兩次世界大戰,出生人死以致傷痕遍體。1954年,他榮獲諾貝爾文學獎。1961年,因不堪老年病痛的折磨,他開槍自殺,走完了他輝煌的一生。對海明威的評價,正如約翰肯尼迪總統的唁電所說:“幾乎沒有哪個美國人比歐內斯特海明威對美國人民的感情和態度產生過更大的影響。”他稱海明威爲“本世紀(20世紀)最偉大的作家之一”。

海明威是美利堅民族的精神豐碑。要了解美國,你必須走近海明威,走到代表着美國民族堅強樂觀的精神風範的文學長廊中來。海明威的成名作是1926年發表的《太陽照樣升起》。這部表現戰後青年人幻滅感的作品成爲“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其他代表作有《乞力馬紮羅的雪》《喪鐘爲誰而鳴》(一譯《戰地鐘聲》)和以“精通現代敘事藝術”而獲諾貝爾文學獎的《老人與海》。

海明威的文風一向以簡潔明快著稱,俗稱“電報式”,他擅長用極精練的語言塑造人物。他創作風格也很獨特,從來都是站着寫作。以至他的墓碑上有句雙關妙語:“恕我不能站起來”。他筆下的人物也大多是百折不彎的硬漢形象,尤以《老人與海》中桑提亞哥最爲典型。用海明威的一句名言可以概括這類硬漢甚至其本人,乃至可涵蓋美利堅民族的性格:“一個人並不是生來要給打敗的,你儘可以把他消滅掉,可就是打不敗他。”

2.關於《老人與海》

海明威是20世紀上半期美國著名作家和記者,也是當時“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一方面他繼承了馬克吐溫的現實主義傳統,一方面又在創作思想和創作方法上進行了革新,形成了獨特的風格。1952年發表的中篇小說《老人與海》是他後期的代表作,集中體現了他的創作特色。當年他獲得普利策獎,兩年後榮獲諾貝爾文學獎。

《老人與海》的情節並不複雜。一個名叫桑地亞哥的老漁夫,連續84天沒捕着一條魚。後來,他獨自一人出門遠航,在海上經過三天兩夜的搏鬥,終於捕到一條足有一千五百多磅的大馬林魚。然而,在歸航途中,一條條鯊魚陸續圍了上來,儘管老人奮力拼搏,但還是沒能抵擋住兇猛鯊魚的進攻,等他回到海岸時,大馬林魚只剩下了一副巨大的骨架。

三、理清結構,分析寓意(30分鐘)

1、小說節選部分共有老人與鯊魚的幾個回合的較量?對象都是什麼? 明確:五個回合,分別是與鯖鯊魚鬥、與星鯊魚鬥、與犁頭鯊魚鬥、與星鯊魚鬥、與羣鯊魚鬥。

2、老人與鯊魚搏鬥的五個回合中,老人用到了哪些武器?結果怎樣?老人的身體狀況怎樣?大馬林魚又怎樣? (以小組形式找出答案) 第一個回合:用魚叉(丟)、繩子(斷) 老人手受傷 大馬林魚被吃掉40磅 第二個回合:刀子(鈍)、槳 老人手傷嚴重(淌血) 魚被吃掉四分之一 第三個回合:刀子(折斷) 第四個回合:短棍 手痛得厲害 半個身子被咬爛 第五個回合:短棍(丟)、舵把(折) 極疲乏(簡直喘不過氣) 僅剩殘骸

3、從鬥爭中可以看出老人怎樣的品質?老人爲什麼說:“可是一個人並不是生來要給打敗的”,“你儘可把他消滅掉,可就是打不敗他”?

明確:這句話是桑地亞哥的內心獨白,也是小說的核心精神,它生動地揭示了桑地亞哥的內心世界和人生追求,也是作者海明威的思想觀與價值觀的反映。這句話意味着,人生的使命是奮鬥,是與命運做不懈的抗爭。人生下來雖然面臨種種自然與社會的挑戰,也許這些挑戰強大到足以把人的肉體消滅,但一個人只要保持旺盛的鬥志和在任何艱難險阻面前不屈服的精神,人就永遠是勝利者。小說中的老漁夫桑地亞哥雖然最終沒能保住大馬林魚,但在與鯊魚搏鬥的過程中,他表現出無與倫比的力量和勇氣,不失人的尊嚴,是精神上的勝利者。

4、鬥爭過程中出現了很多獨白,文中的獨白有什麼特點?在文中起什麼作用?

明確:本文除了有關老漁夫桑地亞哥與鯊魚搏鬥場面的描寫,還有大量人物的內心獨白,它們忠實地記錄了桑地亞哥的內心活動,寫出他在海上漂泊的這幾天的心態,通過自由聯想的方式,真實地再現了老人的思想與感受。這些內心獨白不僅深刻揭示了主人公那內心的自豪感、堅毅以及尋求援助的孤獨感,而且閃爍着深邃豐富的哲理光彩,豐富了小說的思想,構成小說的重要特色。海明威早期小說中的硬漢子多是“啞巴公牛”,言語不多,缺乏思想,而老漁夫桑地亞哥卻具有豐富的內心世界,具有堅強的理性,是用思想支配行動的人,因此成爲海明威小說中刻畫最爲成功的人物形象之一。

5、從文中可知,老人實現了他的願望,捕到了魚,但是,儘管他費盡力氣,勇敢搏鬥,但是最終的結局,得到的卻是一副殘骸。你認爲他是成功還是失敗?

明確:這是一場人與自然搏鬥的驚心動魄的悲劇。老人每取得一點勝利都付出了慘重的代價,最後遭到無可挽救的失敗。但是,從另外一種意義上來說,他又是一個勝利者。因爲,他不屈服於命運,無論在怎麼艱苦卓絕的環境裏,他都憑着自己的勇氣、毅力和智慧進行了奮勇的抗爭。大馬林魚雖然沒有保住,但他卻捍衛了“人的靈魂的尊嚴”,顯示了“一個人的能耐可以到達什麼程度”,是一個勝利的失敗者,一個失敗的英雄。這樣一個“硬漢子”形象。小說中的大海和鯊魚象徵着與人作對的社會與自然力量,而老人在與之進行的殊死搏鬥中,表現了無與倫比的力量和勇氣,不失人的尊嚴,雖敗猶榮,精神上並沒有被打敗。可以說,這樣一個形象,完美地體現了作者所說的“你儘可把他消滅掉,可就是打不敗他”的思想。

6、 這場鬥爭僅僅是老人與鯊魚的鬥爭嗎?小說有什麼象徵意味 明確:題目是《老人與海》,而表明上,小說是寫一位老人及其在海上的經歷,但實際上,老人的形象極具概括性,他已經超越了一個人的存在,而成爲了人生的一種象徵。老人桑地亞哥就是“硬漢”的代表,大海則是人生舞臺的象徵,鯊魚則是我們人生中的挫折、厄運的象徵。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風順,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走在人生路途中,不可避免我們都要遇到挫折,被厄運所阻撓,只有經歷與“鯊魚”的較量,才能成爲強者,唱出最美的歌。這是一場人與自然搏鬥的驚心動魄的悲劇。老人每取得一點勝利都付出了慘重的代價,最後遭到無可挽救的失敗。但是,從另外一種意義上來說,他又是一個勝利者。因爲,他不屈服於命運,無論在怎麼艱苦卓絕的環境裏,他都憑着自己的勇氣、毅力和智慧進行了奮勇的抗爭。大馬林魚雖然沒有保住,但他卻捍衛了“人的靈魂的尊嚴”,顯示了“一個人的能耐可以到達什麼程度”,是一個勝利的失敗者,一個失敗的英雄。這樣一個“硬漢子”形象,正是典型的海明威式的小說人物。在20世紀30年代以後發表的一些短篇小說裏,海明威描寫了一些拳擊師、鬥牛士、獵人等形象,在這些下層人物身上,他塑造了一種百折不撓、堅強不屈、敢於面對暴力和死亡的“硬漢子”性格,《老人與海》中桑地亞哥的形象就是這種性格的發展與昇華。小說中的大海和鯊魚象徵着與人作對的社會與自然力量,而老人在與之進行的殊死搏鬥中,表現了無與倫比的力量和勇氣,不失人的尊嚴,雖敗猶榮,精神上並沒有被打敗。可以說,這樣一個形象,完美地體現了作者所說的“你儘可把他消滅掉,可就是打不敗他”的思想。

7、人們稱海明威的作品具有“電報式風格”,在本文中,這種特點有哪些體現?

明確:

(1)結構上的單純性,人物少到不能再少,情節不枝不蔓,主人公性格單一而鮮明。本文中直接出場的人物只有老漁夫桑地亞哥一個,情節也主要是圍繞大馬林魚的捕獲以及因此而引來的與鯊魚之間的搏鬥,可謂單純而集中。海明威曾經對《老人與海》的原稿進行了兩百多次的校閱,正如他自己所說,“《老人與海》本來可以寫成一千多頁那麼長,小說裏有村莊中的每個人物,以及他們怎麼謀生,怎樣出生,受教育,生孩子等一切過程……”然而他砍伐了所有的冗言贅語,刪去了所有別人寫過的東西,刪去了解釋、討論,甚至議論的部分,剪去了一切花花綠綠的比喻,清除了毫無生氣的文章俗套,使小說單純而集中。

(2)避免使用過多的描寫手法,避免過多地使用形容詞,特別是華麗的辭藻,儘量採用直截了當的敘述和生動鮮明的對話,因此,句子簡短,語彙準確生動。在塑造桑地亞哥這一形象時,他的筆力主要集中在真實而生動地再現老人與鯊魚搏鬥的場景上。鯊魚的來勢兇猛,老人的沉着迎戰,機敏矯捷,都寫得生動逼真。如寫鯊魚出現的情形,“當一大股暗黑色的血沉在一英里深的海里然後又散開的時候,它就從下面水深的地方竄上來。它遊得那麼快,什麼也不放在眼裏,一衝出藍色的水面就涌現在太陽光下。”這段描寫沒有一個比喻句和形容詞,但鯊魚的兇猛、快捷,形勢的緊迫卻立刻展示在讀者面前,清新洗練的敘述文字和反覆錘鍊的日常用語,使人讀來有身臨其境之感。文中對大海的描寫粗獷簡潔,猶如一幅水墨山水畫,讀來令人心曠神怡,美不勝收。

(3)鮮明生動的動作描寫和簡潔的對話。海明威善於從感覺、視覺、觸覺着手去刻畫形象,將作者、形象與讀者的距離縮短到最低限度,而且很少直接表露感情,他總是把它們凝結在簡單、迅速的動作中,蘊涵在自然的行文或者簡潔的對話中,由讀者自己去體會。如寫老人與鯊魚搏鬥的場面:“老頭兒用魚叉攮到鯊魚頭上的時候,他聽得出那條大魚身上皮開肉綻的聲音。”這種描寫本來都是老人的所見所聞,但讀者讀來便會過電一般油然而生出同樣的感覺,同驚懼,同緊張,同喜悅。海明威“打定主意放手讓讀者去如實地吸取印象”,而“不擠到對象與讀者之間去礙事”,他要讓對象與讀者直接溝通,這也是這篇小說的場景描寫如此震撼人心的一個重要原因。

(4)着力追求一種含蓄、凝練的意境。海明威曾經以冰山來比喻創作,說創作要像海上的冰山,八分之一露在上面,八分之七應該隱含在水下。露出水面的是形象,隱藏在水下的是思想感情,形象越集中鮮明,感情越深沉含蓄。另外,爲使“水下”的部分深厚闊大,他還藉助於象徵的手法,使作品蘊涵深意。

【作業佈置】(2分鐘)

課後讀海明威的《老人與海》寫300字左右的感想

【板書設計】(3分鐘)

老人 → 硬漢精神 大海 → 人生舞臺 鯊魚 → 挫折厄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