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中心 > 感恩勵志 > 身邊感恩的小故事(精選27篇)

身邊感恩的小故事(精選27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6W 次

感恩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是現代社會文明的精神體現。下面是由小編爲你精心編輯的身邊感恩的小故事,歡迎閱讀!

身邊感恩的小故事(精選27篇)

身邊感恩的小故事 1

我不喜歡一個苦孩求學的故事。家庭十分困難,父親逝去,弟妹嗷嗷待哺,可他大學畢業後,還要堅持讀研究生,母親只有去賣x……我以爲那是一個自私的學子。求學的路很漫長,一生一世的事業,何必太在意幾年蹉跎?況且這時間的分分秒秒都苦澀無比,需用母親的鮮血灌溉!一個連母親都無法摯愛的人,還能指望他會愛誰?把自己的利益放在至高無上位置的人,怎能成爲爲人類獻身的大師?我也不喜歡父母重病在牀,斷然離去的遊子,無論你有多少理由。地球離了誰都照樣轉動,不必將個人的力量誇大到不可思議的程度。在一位老人行將就木的時候,將他對人世間最後的期冀斬斷,以絕望之心在寂寞中遠行,那是對生命的大不敬。

我相信每一個赤誠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許下“孝”的宏願,相信來日方長,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錦還鄉的那一天,可以從容盡孝。

可惜人們忘了,忘了時間的殘酷,忘了人生的短暫,忘了世上有永遠無法報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擊的脆弱。

父母走了,帶着對我們深深的掛念。父母走了,遺留給我們永無償還的心情。你就永遠無以言孝。

有一些事情,當我們年輕的時候,無法懂得。當我們懂得的時候,已不再年輕。世上有些東西可以彌補,有些東西永無彌補。

“孝”是稍縱即逝的眷戀,“孝”是無法重現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與生命交接處的鏈條,一旦斷裂,永無連接。

趕快爲你的父母盡一份孝心。也許是一處豪宅,也許是一片磚瓦。也許是大洋彼岸的一隻鴻雁,也許是近在咫尺的一個口信。也許是一頂純黑的博士帽,也許是作業簿上的一個紅五分。也許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許是一隻野果一朵小花。也許是花團錦簇的盛世華衣,也許是一雙潔淨的舊鞋。也許是數以萬計的金錢,也許只是含着體溫的一枚硬幣……但“孝”的天平上,它們等值。

只是,天下的兒女們,一定要抓緊啊!趁你父母健在的光陰。

身邊感恩的小故事 2

中國有句古語:“百善孝爲先”.意思是說,孝敬父母是各種美德中佔第一位的。一個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難想象他會熱愛祖國和人民。

古人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們不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還應該尊敬別的老人,愛護年幼的孩子,在全社會造成尊老愛幼的'淳厚民風,這是我們新時代學生的責任。

子路,春秋末魯國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着稱。尤其以勇敢聞名。但子路小的時候家裏很窮,長年靠吃粗糧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飯,可是家裏一點米也沒有,怎麼辦?子路想到要是翻過幾道山到親戚家借點米,不就可以滿足父母的這點要求了嗎?

於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嶺走了十幾里路,從親戚家揹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噴噴的米飯,子路忘記了疲勞。鄰居們都誇子路是一個勇敢孝順的好孩子。

身邊感恩的小故事 3

包公即包拯(公元999-1062年),字希仁,廬州合肥(今安徽合肥市)人,父親包儀,曾任朝散大夫,死後追贈刑部侍郎。包公少年時便以孝而聞名,性直敦厚。在宋仁宗天聖五年,即公元1027年中了進士,當時28歲。先任大理寺評事,後來出任建昌(今江西永修)知縣,因爲父母年老不願隨他到他鄉去,包公便馬上辭去了官職,回家照顧父母。他的孝心受到了官吏們的叫口稱頌。

幾年後,父母相繼辭世,包公這才重新踏入仕途。這也是在鄉親們的苦苦勸說下才去的。在封建社會,如果父母只有一個兒子,那麼這個兒子不能扔下父母不管,只顧自己去外地做官。這是違背封建法律規定的。一般情況下,父母爲了兒子的前程,都會跟隨去的。或者兒子和本家族的其他人規勸。父母不願意隨兒子去做官的地方養老,這在封建時代是很少見的,因爲這意味着兒子要遵守封建禮教的約束--辭去官職照料自己。歷史書上並沒有說明具體原因,可能是父母有病,無法承受路上的顛簸,包公這才辭去了官職。

不管情況如何,包公能主動地辭去官職,還是說明他並不是那種迷戀官場的`人。對父母的孝敬也堪爲當今一些素質底下的人的表率。以前的故事講的最多的是包公的鐵面無私,把包公孝敬父母的事情給忽視了。

身邊感恩的小故事 4

梅蘭芳能成爲京劇大師,除了自身的天賦和努力之外,他的背後還有個特殊的智囊團。成員多是京城名流,因爲酷愛京劇,自發組織起來,爲他出謀劃策、創作劇本、聯繫演出,出錢出力,事無鉅細,幾乎無所不包。這些人都是梅蘭芳的超級“粉絲”,因此被形象地稱爲“梅黨”。

李宣倜便是“梅黨”中人。清末時他畢業於日本士官學校,回國後任三品御前侍衛,人稱“三爺”。梅蘭芳出身貧寒,幼年喪父,跟隨祖母生活。他自幼入科班學藝,10歲起登臺演出,自此嶄露頭角。李宣倜對梅蘭芳極爲賞識,幫他修改過不少唱詞,還接濟過梅家,兩個人由此結下了一世情緣。

梅蘭芳15歲那年,不幸染上了白喉病,仍每日帶病堅持演出。當時的醫療水平可想而知,若治療不及時,白喉病會危及生命。李宣倜得知情況後,不由得心急如焚,馬上跑去梅家,找到梅蘭芳的祖母質問:“小孩都病得這麼重了,幹嗎還讓他登臺演出,這不是要孩子的命嗎?”祖母頓時淚下,嘆息道:“三爺,您有所不知,我們全家都靠這孩子每天唱戲賺的8吊錢來養活。他一天不唱,一家人就揭不開鍋,我也是迫不得已啊!”李宣倜當即吩咐:“那好,從明天起,你每天派人到我家去取8吊錢來,馬上送孩子去治病,治好了爲止。”

對於貧病交加的梅家而言,這無異於雪中送炭,梅蘭芳的祖母大爲感激,果然每天到李家去取8吊錢。全家的生活來源有了保障,梅蘭芳就不必再去演出,每天待在家裏安心養病。40天后,梅蘭芳病情痊癒,重新登臺。李宣倜接濟梅家,完全是出於愛才心切,以他當時的顯赫地位,自然沒把這300多吊錢放在心上,但梅蘭芳卻對此番恩情終生不忘!

歲月沉浮,人生的際遇總是很難捉摸,更何況是在亂世之中。兩人在晚清時結識,經歷了清朝覆滅、民國建立,後來抗日戰爭爆發,梅蘭芳蓄鬚明志,拒絕與日本人合作,李宣倜卻在汪僞“南京政府”任職。抗戰勝利後,梅蘭芳名滿天下時,李宣倜已淪爲“漢奸”,妻離子散,窮困潦倒。他蝸居在上海的一間小公寓裏,無依無靠,晚景淒涼。富貴時的朋友早已消散,別人對他唯恐避之不及,但梅蘭芳從不避嫌,不光每月資助他200元生活費,還經常派上海的弟子去陪他聊天解悶。梅蘭芳每次到上海演出,必先把李宣倜接來吃飯,依然畢恭畢敬,喊一聲“三爺”。

1961年,李宣倜病重,彌留之際,梅蘭芳侍奉牀前,緊握住他乾枯的雙手,動情地說道:“三爺,您放心,身後之事,我一人承擔。”老人聞言,潸然淚下,不久之後安然辭世。他生前是“漢奸”,幾乎沒有朋友,身邊也沒有親人,全部後事均由梅蘭芳親力親爲,操辦妥當。兩個月後,梅蘭芳也溘然長世。

後來,篆刻大師陳巨來在回憶錄中提起此事,感嘆“苟梅先死二月,則李屍臭矣!”陳巨來和梅蘭芳、李宣倜是同時代的'人,與兩位當事人都有過交往,算是這段往事的見證人。他的話也許過於直白,卻更讓人對這段情義升起敬重。

梅李二人的情分,因賞識而起,以報恩而終,有始有終,像極了戲文裏的故事,頗有些人生如戲的味道。李宣倜當年給梅家每天8吊錢時,斷然想不到日後之事,而梅蘭芳卻始終謹記在心,用一生來回報。民國是大師輩出的時代,卻獨有“梅黨”,足可見梅蘭芳的魅力所在。他留給世人的,不只是燦爛奪目的藝術,還有熠熠生輝的品格。

身邊感恩的小故事 5

包青天即包拯(公元999-1062年),字希仁,廬州合肥(今安徽合肥市)人,父親包儀,曾任朝散大夫,死後追贈刑部侍郎。包青天少年時便以孝而聞名,性直敦厚。在宋仁宗天聖五年,即公元1027年中了進士,當時28歲。先任大理寺評事,後來出任建昌(今江西永修)知縣,因爲父母年老不願隨他到他鄉去,包青天便馬上辭去了官職,回家照顧父母。他的孝心受到了官吏們的叫口稱頌。

幾年後,父母相繼辭世,包青天這才重新踏入仕途。這也是在鄉親們的苦苦勸說下才去的。在封建社會,如果父母只有一個兒子,那麼這個兒子不能扔下父母不管,只顧自己去外地做官。這是違背封建法律規定的。一般情況下,父母爲了兒子的前程,都會跟隨去的。或者兒子和本家族的.其他人規勸。父母不願意隨兒子去做官的地方養老,這在封建時代是很少見的,因爲這意味着兒子要遵守封建禮教的約束--辭去官職照料自己。歷史書上並沒有說明具體原因,可能是父母有病,無法承受路上的顛簸,包青天這才辭去了官職。

不管情況如何,包青天能主動地辭去官職,還是說明他並不是那種迷戀官場的人。對父母的孝敬也堪爲當今一些素質底下的人的表率。以前的故事講的最多的是包青天的鐵面無私,把包青天孝敬父母的事情給忽視了。

身邊感恩的小故事 6

彭德懷穿便服會見教師

1957年8月1日,是中國人民解放軍30週年紀念日。這一天,彭德懷身穿便服,準備接見北京市部分中小學教師代表。工作人員提醒他說:“彭總,您是國防部長,應穿軍服纔好。”彭德懷說:“今天是去見老師,學生見老師應穿便服。如今有些人受舊思想的影響,瞧不起中小學教師,我們應改變這種不良風氣。”接見時彭德懷頻頻向老師們問好。

身邊感恩的小故事 7

周恩來不忘師恩

1952年2月,南開大學老校長張伯苓突患腦血栓逝世,周總理參加了治喪委員會並送了花圈,輓聯上寫着:“張伯苓老師千古,學生周恩來敬輓。”張伯苓病故後,周恩來一直惦記着張家的生活,自然災害時期,周恩來把自己的購物證給張伯苓夫人,還派人給張夫人送去500元,並囑咐交際處對張夫人及其子女的`生活要倍加關照。

身邊感恩的小故事 8

一個美國人爲妻子治病跑遍了世界,最後來到了中國看中醫。老外已經爲妻子看病已經花完了錢,但由於語言的問題,到北京以後還是沒辦法決定請一個翻譯,一個來自寧夏的貧困生接受了這份待遇很低的工作。在幫老外看病的過程中,寧夏小夥子除了翻譯以外還幫掛號拿藥,像一個勤雜工。故事的轉折在於有一個比這更掙錢的給大公司談項目當翻譯的活在等着小夥子,老外沒辦法,只好讓他再找一個翻譯,哪怕只會最簡單的交談,但小夥子想了半天決定留下來,老外強忍住眼裏的淚花,什麼也沒有說。老外帶妻子看了一段時間以後就回去了,第二年他妻子去世了。一晃三年過去了,小夥子該畢業了,現在大學生多了工作難找了,他正在爲工作之事發愁時,突然收到了來自美國的一封信,是那個老外的,說:他爲小夥子的善良與爲人打動,三年來他念念不忘,如今他在她太太去世後又重新打理公司,現在想到中國方面發展,需要一名代理人,問小夥子願不願意,報酬是每月八萬美金。

小夥子的好運,僅僅是因爲幾年前他做了一點與人爲善的事,僅僅是付出了一點小小的犧牲——滴水之恩涌泉之報。

人世間沒有無緣無故的因果關係,人世間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恩澤,你的不求回報的付出,也許在得到你幫助的人那裏你很快能得到回報或過一段時間可以得到回報,也許得不到回報和得不到直接的回報,但這些好像都沒有關係,因爲你的出發點是不求回報,所以你沒有期盼回報的心情,所以你可以很平常心的繼續生活,所以你還可以繼續做與人爲善的事,所以……沒有所以,就像也許沒有也許那樣,在你前行的路上,你投入的滴水,也許已經變成了涌泉在等你!

那天,朱師傅五點半交車,看看錶已經五點一刻,便把“暫停載客”的牌子豎了起來。正是週末,四十中門口涌出大批的寄宿生。朱師傅忍不住習慣性地把車停了下來,盯着來來往往的'學生。他們一律穿着樸素的校服,臉上的笑容格外燦爛。

“師傅,我,我想坐您的車。”一個跛足女孩揹着書包走了過來,看看左右,急急地說。

朱師傅說得交車了,他只是停下來歇一會兒。女孩低下頭,過了幾秒鐘,她又懇切地說:“謝謝您了,師傅。我只坐一站地,就一站地。”

那一聲“謝謝”讓朱師傅動了心。他看看女孩身上洗得發白的校服,一箇舊得不能再舊的書包,忍不住嘆了口氣,說:“上車吧。”

女孩高興地上了車。走到轉彎處,她突然囁嚅着說:“師傅,我只有三塊錢。所以,半站地也可以。”

朱師傅從後視鏡裏看到女孩通紅的臉,沒說話。這個城市的出租車,起步價可是五元啊。

開到最近的公交站臺,朱師傅把車停了下來。女孩在關上車門時高興地說:“真是謝謝您了,師傅!”

朱師傅看着她一瘸一拐地往前走,突然有些心酸。

也就是從那個週末起,朱師傅每個週末都看到女孩等在學校門口。幾輛出租車過去,女孩看都不看,只是蹺着腳等。女孩在等自己?朱師傅猜測着,心裏突然暖暖地。他把車開了過去,女孩遠遠地朝他招手。朱師傅詫異,他的紅色桑納娜與別人的並無不同,女孩怎麼一眼就能認出來?

還是三塊錢,還是一站地。朱師傅沒有問她爲什麼專門等自己的車,也沒有問爲什麼只坐一站地。女孩心裏都有自己的小祕密,朱師傅很清楚這一點。

最後一次乘車

一次,兩次,三次,漸漸地,朱師傅養成了習慣。週末交車前拉的最後一個人,一定是四十中的跛腳女孩。他豎起“暫停載客”的.牌子,專心等在校門口。女孩不過十四五歲吧,見到他,像只小鹿般跳過來,大聲地和同學道“再見”。不過五分鐘的路,女孩下車,最後一句總是:“謝謝您,師傅。”

似乎專爲等這句話,週末無論跑出多遠,朱師傅也要開車過來。有時候哪怕誤了交車被罰錢,他也一定要拉女孩一程。

時間過得很快,這情形持續了一年,轉眼到了第二年的夏天。看着女孩拎着沉重的書包上車,朱師傅突然感到失落。他知道,女孩要初中畢業了。她會去哪兒讀高中?

“師傅,謝謝您了。這可能是我最後一次坐您的車,給您添麻煩了。我考上了辛集一中,可能半年纔會回一次家。”女孩說。朱師傅從後視鏡中看了一眼女孩,心裏很不是滋味兒。女孩果然很優秀,辛集一中是省重點,考進去了就等於是半隻腳跨進了大學校門。

“那我就送你回家吧。”朱師傅說。

女孩搖搖頭,說自己只有三塊錢。

“這次不收錢。”朱師傅說着看看錶,送女孩回家一定會錯過交車時間,可罰點兒錢又有什麼關係?他想多和女孩待一會兒,再多待一會兒。女孩說出了地址,很遠,還有七站地。

半小時後,朱師傅停下了車。女孩拎着書包下來,朱師傅從車裏捧出一隻盒子,說:“這是送你的禮物。”

女孩詫異,接過禮物,然後朝着朱師傅鞠了一躬,說:“謝謝您,師傅。”

看着女孩一瘸一拐地走進樓裏,朱師傅長長嘆了口氣。女孩,從此就再也見不到了?他甚至不知道她的名字。

身邊感恩的小故事 9

明朝時期的著名大臣史可法,年輕的時候進京考試,曾經住在寺廟裏。當時,東林黨領袖 之一左光斗剛好是這次考試的主考官,左光斗穿着便服到這些寺廟裏面去微服私訪,想要尋找 是否有懷有憂國憂民之心、文采出衆的讀書人來參加此次考試。

左光斗走人一座寺廟之中,就看到一個年輕的考生,因爲寫文章太累而睡着了,案上放着 剛寫成的一篇文稿。左光斗便拿起這篇文章,讀完之後,十分讚賞這個年輕人的遠大理想和刻 苦精神,再看這個書生衣衫單薄,左光斗擔心他感受風寒,便脫下自己的貂裘蓋在他的身上。 左光斗出來之後詢問寺僧,才知道這個書生的名字叫史可法,因此對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後來考試的時候,左光斗看到一篇文章,感受到字裏行間有一種氣節,憑直覺便知道他就 是史可法寫的,因此就點中他爲會試第一。

史可法考上進士之後,按照禮節到左光斗家拜老師和師母,左光斗勉勵他要忠心報國。從 此以後,史可法愈加發奮苦學,立志以身許國。

此後左光斗、史可法同朝爲官。明朝天啓年間,宦官魏忠賢當道,左光斗由於與閹黨堅決 鬥爭,結果被陷害關入大獄,並遭受了各種酷刑。當時,史可法知道老師左光斗在獄中慘受酷 刑,十分焦急,通過各種關係終於感動監獄裏的士兵,他們就建議史可法裝扮成撿垃圾的,到 監獄裏去看望老師。

史可法喬裝打扮,進入大牢。當他看到老師身上因遭受酷刑而傷痕累累的身軀,不禁抱 着老師的腿放聲大哭。左光斗眼睛已經睜不開,用手剝幵眼瞼,看到是史可法,憤怒地說: “你是國家棟梁,國家正處於危難之際,你怎麼能夠將自己陷於如此爲難的境地呢?你立刻給 我出去!」

史可法不敢多說,就立即離開了監獄。他當然知道,老師這麼做也是爲了保護自己。後來, 左光斗慘遭殺害。史可法向別人說起此事,每次都說廣我的老師的肝膽真是銅澆鐵鑄的啊! ”

史可法曾經擔任過很多官職,還在邊境帶兵防守賊寇。每個晚上,士兵分三批背靠背守 夜,每過一更鼓就輪流替換一次,但他堅持一夜不休息,每到寒冷的夜晚,他抖動自己的`衣 服,鎧甲上的冰霜掉落下來,如同金屬響亮的聲音。士兵建議他應該休息一會,結果史可法 卻回答士兵說:“如果我去休息的時候,國家陷入危難中,我就上對不起國家,下愧對我的老 師。”史可法念念不忘老師的恩德和教誨,不敢有絲毫的鬆懈。

後來清軍入關打到江南的時候,史可法到江南重鎮揚州督師。當時,史可法誓死堅守揚州 城。後來,清軍用大炮轟城,史可法依然死與揚州城共存亡,最後壯烈犧牲。

身邊感恩的小故事 10

魯宣公二年,宣子在首陽山(今山西省永濟縣東南)打獵,住在翳桑。他看見一人非常飢餓,就去詢問他的病情。那人說:“我已經三天沒吃東西了。”宣子就將食品送給他吃,可他卻留下一半。宣子問他爲什麼,他說:“我離家已三年了,不知道家中老母是否還活着。現在離家很近,請讓我把留下的食品送給她。”宣子讓他把食品吃完,另外又爲他準備了一籃飯和肉。後來,靈輒做了晉靈公的武士。一次,靈公想殺宣子,靈輒在搏殺中反過來抵擋晉靈公的手下,使宣子得以脫險。宣子問他爲何這樣做,他回答說:“我就是在翳桑的那個餓漢。”宣子再問他的.姓名和家居時,他不告而退。這個知恩圖報的故事後來成爲典故,杜甫在“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詩中就引用了它:常擬報一飯,況懷辭大臣。

身邊感恩的小故事 11

四季輪迴,花開花落,生活於人世間,人並不是孤單的。因爲除了父母,每個人身邊都會有許多朋友,我們應該感恩於父母的養育之恩,但是我們同樣也要對朋友懷着一顆感恩的心。因爲是朋友,使我們感受帶人世間的友誼。

親情,愛情和友誼是人類最美好的情感。

與親情,愛情相比,友誼是這三種情中最平淡的,它不像親情意綿綿,也不像愛情那樣轟轟烈烈。但是,友誼是三種感情中最博大的。如果你願意,許多人都可以成爲你的朋友,有熟悉的,也有陌生的。友誼,有時是平淡的,有時又讓人充滿激情,不同的時候它有着不同的美。

友誼是可以穿越時空的'。幾十年的時光,足以滴水石穿,幾十年的時光,足以使天地見證容顏的失色。然而,友誼在時光的流逝中,卻能如陳年老酒一樣,愈久愈香。年輕時的友誼,就像一幅工筆畫,追求的是細節的逼真,哪怕有一點瑕癖,都會影響到整幅畫的效果。年老時候的友誼,就像一幅水墨畫,追求的是神似。它們各有自己的特色,卻不會褪色。

讓我們感恩朋友吧,感恩朋友像大地一樣賦予我們撥打的胸懷,感恩朋友像鮮花一樣帶給我們芬芳,感恩朋友像雨露一樣滋潤我們的心田,感恩朋友像清風一樣帶給我們清爽。

身邊感恩的小故事 12

孫中山患肝癌不忘感恩

有一天,孫中山先生病了,住院治療。當時,孫中山已是大總統、大元帥了,對醫務人員仍很尊重,講話很謙遜。平時,無論是早晨或是晚間,每當接到護士送來的藥品,他總是微笑着說聲:“謝謝您。”敬誠之意溢於言辭。

1925年,孫中山患肝癌,彌留之際,當一位護理人員爲他搬掉炕桌時,他安詳地望着她,慈祥地說:“謝謝您,您的工作太辛苦了,過後您應該好好休息休息,這陣子您太辛苦了。”聽了這番話,在場的人都泣不成聲。

世界上,工作只有分工不同,沒有貴賤之分和等級差異,尊重每一個職業,平等地對待每一個人,孫中山做到了,尤其在他生命的最後日子裏,他對護理人員的尊重,更突顯了他偉大的人格、高尚的.品德以及他那始終如一的悲憫情懷

身邊感恩的小故事 13

馬天宇,這個1986年出生的大男孩,2006年通過“萊卡加油,好男兒”出道,2009年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如今是影視歌三棲藝人。他俊美的面容,儒雅的氣質,讓人實在不忍聯想到他曾經的坎坷。

他覺得自己是一個挺有韌性的人,而且“特別的韌”。他外表柔弱,內心卻十分強大。看他的故事,就像在看“苦兒流浪記”,讓人忍不住一肚子心酸。

他是在山東德州農村長大的,家裏世代務農。5歲那年,母親病逝,父親因負債而拋棄兒女遠走他鄉。他和兩個姐姐由年邁的爺爺奶奶拉扯大。小時候他吃不飽穿不暖,後來還因爲交不起3塊錢的學費而輟學。家裏面兩個老人,一畝七分地,沒有勞動力,夏天還能有些吃的,冬天就完全沒有了。這樣的經歷,都市人會覺得不可思議,但對馬天宇來說,卻是刻骨銘心。

上學的時候都是穿着奶奶的鞋,下課也不和同學們玩。他一個人站在牆腳,右腳踩着左腳,爲的是不想讓同學看到自己穿老太太的鞋。他只能用這種方式來維護自己少得可憐的自尊。去同學家,看到別人都有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吃飯有肉有蛋,他就覺得特別溫馨,也特別想吃。那個時候,他心裏很疼,很疼。因爲他吃的是玉米餅,由於家裏太窮,奶奶都是晚上把餅放在枕頭底下焐熱了,隔天拿給他們三姐弟吃。

有一次,學校裏打防病疫苗兩塊錢一支,他打了,回去後就被奶奶拿藤條抽了一頓——因爲這針疫苗意味着好幾天的飯錢都沒了。他的課本什麼的',都是拿同村高年級孩子的,一張寫字的紙都要兩面反覆用。那時候,他最大的夢想是長大以後做一個廚師,因爲聽到廚師最高工資有600塊錢,他可以賺錢蓋房子娶媳婦。

當有人問他,那段經歷會不會太過悲慘時,馬天宇笑了笑:“對我來說就是一個臺階吧!人生就和波浪一樣,如果沒有那段經歷,也就沒有我的今天了。所以我只會覺得那個時候我比其他80後的孩子苦,但我不會把它當成負擔,反而是一筆財富。但這個財富,我也不會拿出來炫耀!”

說沒有自卑過,那是假話。那時他常常會被別人嘲笑說是“沒媽的孩子”或者“有爹生沒爹養”之類的……但奶奶不許他打人,連理論一下都不行。也許,正是這種態度,才讓他沒有變成生活的奴僕,而是主人。爺爺很正派,從來不佔別人便宜,欠了別人的錢很難受,一有錢就一定要馬上還。這些,就是他生命裏的光。

馬天宇紅了以後,從沒盡過責任的父親回來了,帶着一個後媽。但他不會再恨,因爲“再恨也不能改變以前的生活了,他已經老了,動不了了,殺了他也解決不了問題”,而且他還把父親和後媽都安置在自己家裏,只爲不想留下“子欲養而親不待”的遺憾。

也許,每個人生命的冬天都曾有過肅殺,但就像馬天宇的歌《月光晴朗》裏唱得,幸福就好像尋找某種光,有些光芒,即使微亮,絕不退讓。愛你是我的信仰,我找的是種方向而不是風向,我在寧靜等待裏被幸福綻放。

身邊感恩的小故事 14

在河南新鄭市區南關有座聞名於世的望母臺,緊鄰連接新鄭市區和鄭平的三裏崗公路,臺高約9米,底周約60米,夯土築成。爲什麼此臺被稱爲望母臺?那是因爲這裏數千年來流傳着一個感人的鄭莊公黃泉見母的故事。

據《左傳》記載,鄭莊公的父親是鄭國國君鄭武公,母親是申侯之女武姜。鄭武公十四年(公元前757年),懷孕的武姜即將生產,一天武姜腹痛臨盆,胎兒胎位不正,宮裏的接生婆嚇得冷汗都出來了,也虧得接生婆有經驗,孩子總算是生下來了,但孩子是腳先頭後出生的,寤生之名即由此而來。武姜是一隻腳邁進了鬼門關,差點就爲生孩子而丟了性命,因此對生下來的寤生很是厭惡,一直不喜歡他。

鄭武公十七年(公元前754年),武姜又生少子叔段,因生產時是順產,姜氏很寵愛叔段這個兒子。

武姜一心想讓叔段繼承君位,所以常常不厭其煩地在鄭武公面前誇獎叔段,想要武公立他爲世子。但鄭武公是一個很有主見的國君,他沒有聽從武姜的意思,而是按老規矩立長子寤生爲世子;只把共城封給叔段,當時人們稱他爲共叔段。

後來武公去世,寤生當了國君,號鄭莊公。武姜想立叔段爲國君的心願落空,心中大爲不滿,叔段更是心生嫉恨,母子二人挖空心思竊取各種權利。莊公元年(公元前743年),武姜要求莊公把制邑(今鄭州市滎陽汜水鎮)作爲叔段封邑。莊公知道制邑是有名的軍事重地,怎麼能封給叔段,但又不能直接拒絕母后,因此推說父親曾有遺命,制邑不許分封。武姜很生氣,但又不死心,又提出要莊公把京城封給叔段。莊公不忍再拒絕母親,只好同意了。

叔段到京城後,號稱京城太叔。依仗着母親撐腰,叔段不思尊君治民、知恩圖報,而是招募勇士,加固城垣,囤積糧草,訓練甲兵,擴充自己的勢力。

叔段在京城的反常舉動引起了人們議論。

一天晚上,莊公在寢宮祕密召見公子呂。莊公說:“太叔段雖然很猖狂,但還不是叛亂,若此時興師問罪,母親必然出面阻止,到那時不但事情解決不了,還要擔個不孝之名。所以只能等他叛亂時纔可採取行動。”一聽此話,公子呂說:“既然主公知道他要叛亂,何不事先試他一試呢?”於是他附耳給莊公獻上一計。

第二天,朝廷的人都說主公要出朝很長時間。姜氏得知此事,立即決定五月初五舉事,並寫密信通知太叔段。不料送信人被公子呂的伏兵截住。莊公看過信後,重新把信封好,另派人把信送給太叔段。太叔段馬上寫了回信,約定五月初五襲取鄭都。回信同樣交到莊公手裏。莊公看過信後便帶部分軍隊去了廩延。公子呂調撥了兩百多輛戰車,埋伏在京城附近,又派一隊武功高強的.將士,假扮商人混進京城。

五月初五,太叔段親率久經訓練的全部兵馬出了京城。這時混進京城的士兵立即搶佔城門,並放火爲號,公子呂輕而易舉地佔領了京城。進了京城後,公子呂出榜安民,細說莊公仁德,同時對百姓的利益絲毫無犯。百姓開始擁護莊公。

太叔段見京城失事,無法再進攻鄭都,更無法攻回京城,只好在城外駐紮下來。太叔段的士兵大部分是京城人,當他們得知家人安然無恙,也無心再爲太叔段賣命,沒幾天,就跑得差不多了。

太叔段見軍心已變,廩延又被莊公佔領,共城的百姓也不擁護他,走投無路,拔劍自殺。莊公在亂軍之中找到了叔段的屍體,抱着叔段的屍體大哭,說:“這不是我想要的結果,這不是我的本意。”人們在太叔段的行裝中找到姜氏寫給他的信,交給莊公。莊公怨恨母后不該這樣慫恿叔段,讓他們二人手足相殘,於是將此信及太叔段回信放在一起,讓祭仲交給姜氏,並讓姜武離開國都,去城潁(今河南臨潁西北)。莊公發誓說:“不到黃泉,絕不再和她見面。”

姜氏見到信知道事情敗露,又得知小兒子已死,悔恨交加,便照祭仲的安排去了潁地。

但武姜畢竟是自己的母親,鄭莊公又是個孝子,所以不久就後悔起來。長時間見不到母親,心裏很難過。他常常想,弟弟已死,母親身邊沒有親人,自己怎能忍心呢?他一方面思念母親,另一方面又不願違背誓言,自己是一國之君,說出的話怎能隨便更改呢?於是,他就叫人修築了一座高大的土臺,思念母親時,就登臺向城潁方向眺望。後來人們就把這夯土臺叫“望母臺”。

潁地的地方官潁考叔看出了莊公的心事,決定爲莊公化解這一難題,於是求見莊公。莊公留他一起吃飯,並賜羊肉給他。潁考叔將羊腿的好肉包起來,恭恭敬敬地放在一旁。莊公不解,便問他原因。潁考叔說:“我家貧窮,老母親常常吃不到肉,主公賜我這樣的好肉,我怎忍心自己吃呢?”莊公聽了這番話,聯想到自己已很久未見母親,眼淚不知不覺掉下來。潁考叔裝作毫無所知的樣子問他爲什麼傷心。莊公便將矛盾心情告訴了潁考叔。

潁考叔說:“我有一個辦法,能圓滿地解決此事。人們所說的黃泉,就是地下泉水,並不一定只有死人才能到黃泉。如果讓人挖一個地道,在挖出泉水的地方建一個地宮,你到那裏去,然後再請她出來,這樣不是既盡了孝心,又不違背誓言嗎?”

莊公聽了非常高興,於是將此事交給潁考叔去辦,潁考叔很快將事情辦好,於是把姜氏接到地宮內,然後請莊公去拜見母親。莊公來到地宮,跪在母親面前說:“孩兒不孝,這麼久沒有伺候母親,請母親恕罪。”姜氏又慚愧又感動。她扶起莊公,母子二人抱頭痛哭。莊公十分感慨地說道:“大隧之中,其樂也融融。”從此母子感情更甚從前。

身邊感恩的小故事 15

南非的民族鬥士曼德拉,因爲領導反對白人種族隔離政策而入獄,白人統治者把他關在荒涼的大西洋小島羅本島上27年。

羅本島位於離開普敦西北方向7英里的桌灣。島上佈滿岩石,到處都是海豹和蛇及其他動物。曼德拉被關在總集中營一個“鋅皮房”裏,他每天早晨排隊到採石場,然後被解開腳鐐。

下到一個很大的石灰石田地,用尖鎬和鐵鍬挖掘石灰石。有時從冰冷的海水裏撈取海帶。因爲曼德拉是要犯,專門看押他的看守就有三人當1991年曼德拉出獄當選總統以後。

他在總統就職典禮上的舉動震驚了世界。總統就職儀式開始了,曼德拉起身致辭歡迎他的來賓。在介紹了來自世界各國的政要後,他說令他最高興的'是當初看守他的3名前獄方人員也能到場。

他邀請他們站起身,以便他能介紹給大家。曼德拉博大的胸襟和寬宏的精神,讓南非那些殘酷虐待了他27年的白人汗顏,也讓所有到場的人肅然起敬。

看着年邁的曼德拉緩緩站起身來,恭敬地向3個曾關押他的看守致敬,在場的所有來賓以至整個世界,都靜下來了。曼德拉後來向朋友們解釋說,自己年輕時性子很急,脾氣暴躁。

正是在獄中學會了控制情緒才活了下來。他的牢獄歲月給了他時間與激勵,使他學會了如何處理自己遭遇苦難的痛苦。他說,感恩與寬容經常是源自痛苦與磨難的,必須以極大的毅力來訓練。

曼德拉說起獲釋出獄當天的心情:“當我走出囚室、邁過通往自由的監獄大門時,我已經清楚,自己若不能把悲痛與怨恨留在身後,那麼我其實仍在獄中。”

身邊感恩的小故事 16

100多年前的某天下午,在英國一個鄉村的田野裏,一位貧困的農民正在勞作。忽然,他聽到遠處傳來了呼救的聲音,原來,一名少年不幸落水了。

農民不假思索,奮不顧身地跳入水中救人。孩子得救了。後來,大家才知道,這個獲救的孩子是一個貴族公子。幾天後,老貴族親自帶着禮物登門感謝,農民卻拒絕了這份厚禮。

在他看來,當時救人只是出於自己的良心,自己並不能因爲對方出身高貴就貪戀別人的財物。故事到這兒並沒有結束。老貴族因爲敬佩農民的善良與高尚,感念他的恩德。

於是,決定資助農民的兒子到倫敦去接受高等教育。農民接受了這份饋贈,能讓自己的孩子受到良好的教育是他多年來的夢想。農民很快樂,因爲他的`兒子終於有了走進外面世界。

改變自己命運的機會;老貴族也很快樂,因爲他終於爲自己的恩人完成了夢想。多年後,農民的兒子從倫敦聖瑪麗醫學院畢業了,他品學兼優,後來被英國皇家授勳封爵。

並獲得1945年的諾貝爾醫學獎。他就是亞歷山大弗萊明,青黴素的發明者。那名貴族公子也長大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患上了嚴重的肺炎,但幸運的是,依靠青黴素,他很快就痊癒了。

這名貴族公子就是英國首相丘吉爾。農民與貴族,都在別人需要幫助的時候伸出了援手,卻爲他們自己的後代甚至國家播下了善種。

身邊感恩的小故事 17

日本歷史上的名將石田未成名之前在觀音寺謀生。有一天,幕府將軍豐臣秀吉口渴到寺中求茶,石田熱情地接待了他。在倒茶時,石田奉上的第一杯茶是大碗的溫茶,第二杯是中碗稍熱的`茶,當豐臣秀吉要第三杯時,他卻奉上了一小碗熱茶。

豐臣秀吉不解其意,石田解釋說:這第一杯大碗溫茶是爲解渴的,所以溫度要適當,量也一定要大;第二杯用中碗的熱茶,是因爲已經喝了一大碗不會太渴了,稍有品茗之意,所以溫度要稍熱,量也要小些;第三杯,則不爲解渴,純粹是爲了品茗,所以要奉上小碗的熱茶。

豐臣秀吉被石田的體貼入微深深打動,於是將他招入自己的麾下,使得石田成爲一代名將。

身邊感恩的小故事 18

從前,有兩戶人家是鄰居,平時關係還不錯。其中一家人因爲能幹些,家中要富裕的多。這兩家本來沒有什麼恩怨的,可是,這一年,老天爺發怒,降下了災禍,田中顆粒無收。這窮的一家沒有了收成,只好躺着等死。這個時候,富的一家買到了很多糧食,想着大家鄰居的,就給窮的一家送去了一升米,救了急。

這窮的一家非常感激富人,認爲這真是救命的恩人呀!熬過最艱苦的.時刻後,窮人就前往感謝富人。說話間,談起明年的種子還沒有着落,富的一家慷慨地說:這樣吧,我這裏的糧食還有很多,你就再拿去一斗吧。這窮的千恩萬謝地拿着一斗米回家了。回家後,他的兄弟說了,這鬥米能做什麼?除了吃以外,根本就不夠我們明年地裏的種子,這個富人太過分了,既然你這麼有錢,就應該多送我們一些糧食和錢,纔給這麼一點,真是壞的很。這話傳到了富人耳朵裏,他很生氣,心想,我白白送你這麼多的糧食,你不僅不感謝我,還把我當仇人一樣忌恨,真不是人。於是,本來關係不錯的兩家人。從此就成了仇人,老死不相往來。各位先生,所以,這升米恩,鬥米仇就是說,當一個人快被餓死的時候,你給他一升米,他會把你當作恩人;可你要給了他一斗米,他就會想,既然你出得起一斗米,就能給我更多,你要不給我,那你就成爲我的仇人了。

身邊感恩的小故事 19

在日本“推銷之神”原一平的奮鬥史中,最受人們推崇的是“三恩主義”,即社恩、佛恩和客恩。

作爲保險巨人,並被尊稱爲“推銷之神”,原一平並沒有傲慢自大,反而處處謙卑有禮,並時時刻刻不忘感謝公司的栽培。他認爲若沒有公司提供的平臺,就不會有自己的成就,原一平的成功,除了依靠他的刻苦奮鬥,也離不開串田董事長的知遇和栽培。因此他十分感謝和尊重公司及公司的管理者,甚至晚上睡覺時腳都不會朝向公司的方向,這就是所謂的“社恩”。

他還常常感謝自己的啓蒙恩師吉田勝逞法師、伊藤道海法師,他常常說:“如果沒有他們的一語道破及指點迷津,或許原一平還只是一名推銷的小卒呢!”這就是“佛恩”。

客恩就是對參加保險的'客戶以及周圍合作的同事心懷感激。原一平通常都只留下自己所得的10%,其餘皆回饋給公司及客戶。

由於對公司的感恩情結,原一平處處爲公司的利益着想,爲客戶提供無微不至的服務,這使他得到上司的認可、客戶的回饋,爲他的成功開拓了更寬闊的道路。

感恩之心像是一雙有力的翅膀,幫助原一平登上了事業的更高峯。按照原一平的觀點,當我們獲得了某些美好的事物時,就應該向這事物本身以及所有和它相關的人與物表達感謝,我們對生活的感激越多,這些美好的事物就會來得越快,我們的收穫也會越多。

感恩,可以使人浮躁的心靈得以平靜,也使一個人能夠以全新的角度看待自己的處境,從而使一個人更加積極、更有活力。當我們懷着感恩的心工作時,就能夠享受工作,獲得愉悅的心態,也許你自然而然的一個微笑,就能向身邊的同事或者對面的客戶傳達積極的信息,從而收穫到意料之外的驚喜。

華萊士認爲,感恩還會開闊人們的心胸,讓人們摒棄“財富有限”的錯誤觀點,認識到世界上存在無數獲取財富的機會。一個人如果真正明白了這一點,就不會因爲偶爾錯失的機會而抱怨不休,而是會感謝命運還爲自己預留着機遇,感謝大自然的福佑,感謝父母的養育,感謝社會的安定,感謝衣食飽暖,感謝苦難逆境。

感恩不純粹是一種心理安慰,也不是對現實的逃避,而是對待生活的樂觀態度,如果一個人心裏如果承載着太多消極、瑣碎、卑鄙、骯髒的想法,自身也會變得陰暗,從而失去致富的基礎,而感恩能夠將這些想法從內心驅除。

身邊感恩的小故事 20

徐本禹從小得到了好心人的幫助,他能知恩必報。他勤工儉學每月50元的報酬,43元捐給山東一個面臨輟學的小學生;學校發的`300元特困生補助,200元捐給了“保護母親河”活動;別人資助他的500元,分別寄給了兩名貧困生;獲得6000元國家獎學金,2400元留給了系裏的老師……最後放棄了繼續深造的機會,到貧窮山區當了一名小學教師。

身邊感恩的小故事 21

垂垂暮年的康熙回顧他自己的`光輝歲月,不由得慨然感嘆:如果沒有鰲拜、吳三桂、葛爾丹等人,自己就不能成就這番輝煌業績。他舉杯向那些已經被消滅了的敵人敬酒,並大喊:“來世再與我爲敵吧!”無須去考究細節的真實,康熙是千古一帝卻是不爭的事實,他的感慨發人深思。如果可以假設,沒有那些內憂外患,康熙將是一個平庸的太平皇帝,從而淹沒在歷史的塵埃中。

身邊感恩的小故事 22

有這樣一個兒子,他是個大款,母親老了,牙齒全壞掉了,於是他開車帶着母親去鑲牙,一進牙科診所,醫生開始推銷他們的假牙,可母親卻要了最便宜的那種。醫生不甘就此罷休,他一邊看着大款兒子,一邊耐心地給他們比較好牙與差牙的本質不同。可是令醫生非常失望的是,這個看是大款的兒子卻無動於衷,只顧着自己打電話抽雪茄,根本就不理會他古今中外名人感恩父母的故事精選故事。醫生拗不過母親,同意了她的要求。這時,母親顫顫悠悠地從口袋裏掏出一個布包,一層一層打開,拿出錢交了押金,一週後再準備來鑲牙。

兩人走後,診所裏的人就開始大罵這個大款兒子,說他衣冠楚楚,吸的是上等的雪茄,可卻不捨得花錢給母親鑲一副好牙。

正當他們義憤填膺時,不想大款兒子又回來了,他說:“醫生,麻煩您給我母親鑲最好的`烤瓷牙,費用我來出,多少錢都無所謂。不過您千萬不要告訴她實情,我母親是個非常節儉的人,我不想讓她不高興。”

身邊感恩的小故事 23

公元前594年的七月,秦桓公出兵攻打 晉國,晉軍和秦兵在晉地輔氏(今陝西大荔縣)展開激烈的戰鬥,晉將魏顆與秦將杜回相遇, 兩個人廝殺在一起,正在難分難解的時候,魏顆突然見一個老人用草編的繩子套住杜回,使 這位堂堂的秦國大力士因沒有站穩而摔倒在地上,當場爲魏顆所俘,使得魏顆在這次戰役中 大敗秦師。

晉軍獲勝收兵之後,當天晚上,魏顆就在夢裏夢到了那位白天爲他結繩絆倒杜回的老人, 那位老人告訴他說:“我就是你把她嫁走而沒有讓她爲你父親陪葬的那名女子的父親,我今天這 麼做是爲了報答你當日的大恩大德。”

原來,晉國大夫魏武子有一個沒有兒子的愛妾。魏武子剛剛生病的時候就囑咐兒子魏顆 說:“等到我死的時候,你一定要將她嫁出去。”不久,魏武子的病情變得愈加嚴重,他又叫來魏 顆,對他說道:4‘等我死了,你一定要讓她爲我殉葬。”但是,等到魏武子去世的時候,魏顆並沒 有把父親的那名愛妾殺死給父親陪葬,而是把她嫁給r別人。魏顆說:“人在病重的時候,神志 是混亂不清的,我將此女嫁出去,乃是依據我父親神志清醒的時候所做的吩咐。”

“銜環”的典故則見於《後漢書楊震傳》中的注引《續齊諧記》。楊震的父親楊寶9歲的時候,在華陰山的北面看到一隻黃雀爲老鷹所傷,掉落在樹下,爲螻蟻所困。楊寶看到它十分 可憐,就將它帶回家,放在巾箱中,每天只給它喂飼黃花,百日之後的一天,這隻黃雀羽翼豐 滿,就飛走了。當天夜裏,便有一名黃衣童子向楊寶拜謝說道:“我乃是西王母的`使者,多虧您 的仁愛之心,才使我得以獲救,心中實在感激。”同時,還將四枚白環贈給楊寶,說它可保佑 君的子孫位列三公,爲政清廉,處世行事像這玉環一樣潔白無瑕。”

後來,果真如黃衣童子所言,楊寶的兒子楊震、孫子楊秉、曾孫楊賜、玄孫楊彪四代都官 至太尉,而且都剛正不阿、爲政清廉,他們的美德爲後人所傳頌。其中楊震更以半夜時拒絕賄 賂的“天知,地知,你知,我知”被傳爲美談。

身邊感恩的小故事 24

我的手指還能活動;

我的大腦還能思維;

我有終生追求的理想;

我有愛我和我愛着的親人與朋友。

“霍金先生,盧伽雷病已經將你永久固定在輪椅上,你不認爲命運讓你失去很多的出路嗎?”在一次學術報告後,一名記者對數學大師提出這樣的問題。大師的臉上充滿微笑,用他還能活動的3根手指,艱難地叩擊鍵盤後,顯示屏上出現了上面四段文字。

3根手指和一個能思維的大腦是霍金身上惟一能動的部件。這個人生的鬥士,這個智慧的英雄,除了他超人的意志之外還靠什麼?靠的是愛,還靠的是高科技。沒有愛他的人的照顧,盧伽雷病是不會讓他活到今天的,也許他在生病之初就與世長辭了。奧斯特洛夫斯基全身不能動彈,但可以說話,才得以口述完成他的鉅著。我國史學大師陳寅恪的鉅著《柳如是別傳》和著名哲學家馮友蘭的鉅著《中國哲學史新編》,也都是著者在雙目失明或雙目視物不清的情況下全憑口述而“寫”出來的`。

可霍金只有僅僅3根能微弱活動的手指和一雙不會說話的眼睛,沒有計算機,他怎麼去表達他的思想;還能將他的智慧發揮出來嗎?沒有發達的醫學,他僅僅能活動的3根手指如何總能動彈?沒有強大的經濟支持,他微弱的3根手指又如何能產生偉大的學問?成功的喜悅,勝利的光環,常常會令人忘乎所以,但是,我們永遠不應該忘記那些幫助過自己的人。

所以,這個如今完全可以驕傲地面對人生的人,他在回答完那位記者的提問後,又艱難地打出了第五句話:“對了,我還有一顆感恩的心!”

身邊感恩的小故事 25

2013年,隨着電視劇《戀了愛了》的熱播,青年女演員曾曾的出色演技廣受好評。此前,她在《宮鎖心玉》《美人心計》和《仙女湖》中出演重要角色,塑造的每一個“古典美人”形象都深入人心。然而,曾曾也曾一度因無戲可演而淚別鍾愛的影視圈,不得不回家協助父母經營家族企業。

誰能料到,曾曾步入商圈後得到了一個與生意無關的特殊邀請:一位母親讓她假扮兒子暗戀的女生,以“愛”的名義幫助失憶兒子恢復記憶!她不忍拒絕母親的愛子之心,接受了這次非同尋常的即興演出。沒想到,這段溫馨而浪漫的“戀愛時光”既讓曾曾的演技突飛猛進,也再次推開了她演藝道路的夢想之門——

曾曾1985年3月27日出生於重慶一個富商家庭,19歲時考入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高職班學習。2006年7月,剛剛大學畢業的曾曾躊躇滿志,一心想留在北京發展。可是,她投到劇組的簡歷大都如泥牛入海,偶爾被朋友推薦到劇組試鏡,要麼沒有下文,要麼就是一些連臺詞都沒幾句的小角色。有一次,一個劇組的副導演開門見山地說:“你不是富二代嗎?讓老爸拿錢呀,你只要能拉來投資,角色隨便挑!”

曾父得知此事後,想了想說:“拍戲的事我不懂,投資能回本的話纔可以考慮。”曾曾事後看了只有幾頁紙的“劇本”,立馬就打了退堂鼓,讓父親投資這樣的戲就是白燒錢啊。此後,曾曾一直在努力尋找機會,但都沒有爭取到好角色,一直在演藝圈的外圍徘徊、打轉。

2007年初,曾曾參加同學聚會,得知不少同學轉行後幹得也很出色,便對自己的“影視夢”有所猶豫。一個同學說:“我們這種專科層次的學生不深造的話,就沒法與本科生競爭。”與此同時,看到女兒演藝事業停滯不前,父母也提出讓曾曾回重慶經商,打理家族生意。原來,重慶有名的某餐飲連鎖店就是曾家投資的產業。曾父還準備成立一家策劃公司,計劃交給女兒掌管、經營。思慮再三,曾曾於是改行從商,將演員的夢想束之高閣。

6月的一天,曾曾隨父親參加一個商務活動,認識了父親的生意夥伴李愛林。她看到曾曾後愣了片刻說:“閨女,你真像我要找的'一個姑娘,要不是你爸在身邊,阿姨就認錯人了……”那天活動結束後,李愛林邀請曾曾一起喝茶,並將家中的變故娓娓道來——

原來李愛林有個兒子叫宋思文,時年23歲。他從重慶大學畢業後自主創業,協助母親代理了某集團旗下的飼料產品,因此經常跑長途。半年前,他不幸遭遇車禍,頭部受到重創,雖然手術後身體恢復良好,但記憶功能嚴重受損,一直處於“失憶”狀態,不僅想不起過去的事情,對新近發生的事也很健忘。

爲了幫助兒子康復,李愛林就按照醫學專家的指點,通過日記、錄音等方式,像溫習功課一樣督促兒子每天記錄下見到的人、經歷的事,隔三岔五再讓兒子看日記、聽錄音,一點一滴地回憶。前不久的一天,李愛林驚喜地發現兒子記起了高三的一個同學!兒子在日記中寫道:“青青,爲什麼每次看到你我既興奮又緊張?你時而讓我熱血沸騰,時而又讓我熱淚盈眶……”

李愛林於是問兒子“青青是誰”,宋思文卻撓着後腦勺,怎麼也說不清楚、想不起來。李愛林就向兒子的同學打聽,這才知道青青是兒子暗戀過的一位女生!醫生知道這個情況後說:“暗戀是孩子青春期生理和心理的共振,這種衝動一般藏得很深,宋思文對此有瞬間的記憶並不奇怪,是好兆頭。如果能找到那位女生,愛情或許可以創造奇蹟!”當李愛林抱着一線希望找到青青時,她卻明確表示自己的生活不願被打擾。

正一籌莫展之際,李愛林見到了曾曾,覺得她不僅與青青很像,而且身高、體型、年齡都差不多,差點就把她當做“青青”了。當時,李愛林就琢磨:自己記憶健全都沒分清兩人,兒子更不會記得青青的模樣了,何況他們已經好幾年沒見面了。得知曾曾有學過表演、當過演員的經歷後,李愛林就萌生了請她扮演“青青”的念頭……聽了宋母淚眼朦朧、幾度哽咽的講述,曾曾不禁怦然心動。這也讓曾曾想到了自己那段刻骨銘心的戀情。

身邊感恩的小故事 26

剛進入北京電影學院的那一年,19歲的曾曾應邀去一個劇組試鏡,在那個劇組她認識了當時已經很有名氣的當紅小生,因爲是老鄉的原因,兩人很快熟絡併產生了感情。但兩人的戀情遭到了曾曾家裏的強烈反對,父母不希望女兒嫁給一個演員,在他們看來,名氣金錢都不重要,女兒找一個可靠的丈夫纔是最終的目標。曾曾的父母認爲,男演員接觸的美女演員太多,容易在拍戲的時候產生感情變化。

這段感情持續了整整三年,終因雙方家庭的反對而失敗告終。曾曾清楚地記得,與男友分手是在大年初二的晚上。她剛從老家重慶回到北京,男友請她吃了一頓燭光晚餐並跟她說:“曾曾,無論將來我們的結局如何,我都會一直愛着你”。男友的話讓曾曾心裏“咯噔”一下,她意識到了什麼。果然,飯後男友悲傷地說:“曾曾,咱倆的事兒,讓我明白,愛情可以很浪漫,但婚姻終歸是要走向繁瑣,我們都是孝順的孩子,都不忍心讓父母傷心。我祝福你,以後一定要比我過得更幸福。”說完,男友頭也不回地離開了,留下曾曾一個人站在雪地裏,淚如雨下……

後來,曾曾從好友那裏得知,那晚,男友一個人在雪地裏走了一夜,然後開始了持續幾天的發燒。畢竟是兩個深愛的人,畢竟是三年的時光,分開了,怎麼能不難過?這樣的分手,讓曾曾有種窒息的感覺,她不僅僅是心痛,更多的.是對現實的種種無奈。那一次的戀愛,也讓曾曾明白了,婚姻不是兩個人的事兒,不是你情我願就可以的,而是兩個家庭的關係總和。

走出失戀痛苦後的曾曾,每一次看到身邊的好友甜蜜地戀愛,都會由衷地祝福,並祈禱他們能牽手走到生命的終點。她甚至有點抱怨自己,爲什麼在愛的面前如此的小心翼翼,如此的不堅定,不勇敢。

想到了自己的那段經歷,再看看眼前這個母親的用心良苦,曾曾決定接受這次非同尋常的“演出”任務,幫助宋思文恢復記憶。但是,開弓沒有回頭箭,事情的發展遠遠沒有曾曾想象的那麼簡單。

次日,宋母就提着一袋資料到公司,曾曾一看都是些照片、複印的日記和磁帶等。面對這一大堆“劇本”,曾曾騎虎難下。爲了把“戲”演好,她不僅溫習了這些資料,詳細瞭解了宋思文的過往,她還根據青青的一張高中照片,把自己設計成學生時代的“青青”。曾曾習慣長髮披肩,爲了進入角色而忍痛割愛,將秀髮剪短,修成一個淑女模樣的學生髮型。父母知道此事後也很支持,覺得女兒想演戲想瘋了,如今當不成演員了,在生活中當個發燒友也挺好。

一切準備妥當後,宋母和曾曾一起設計了兩人意外邂逅的場景。那天,曾曾按照與宋母的約定,準時來到重慶大學城第一中學門口,這是宋思文高中時的學校。他出事後,母親就經常帶他到曾經讀書的高中、大學校園走動,希望兒子有一天能觸景生情。

上午10時,宋思文和母親剛經過校門口,曾曾就走到他跟前說:“宋思文?果然是你!”接着,她滔滔不絕地講了很多高中的事情,還從手機中翻出一張高中時的照片說:“我是青青呀,你不記得了嗎?”宋思文自始至終很少說話,但他顯然很激動,羞澀地撓着頭說:“對,你是青青,你最會吃桔子了……”站在一旁的宋母看着眼前發生的一切,不禁喜形於色。因爲第一次見面效果不錯,宋母又安排兒子與曾曾“巧遇”了幾次,他每次都會想起一些事,即使一段時間不見,他也能認出曾曾,並且叫出“青青”的名字。

讓曾曾措手不及的是,宋思文果然進入了狀態,把她當做了真實的青青!其實,每次與宋思文見面,宋母都會準備好資料,對見面的時間、地點進行設計,在程序上就像一個地道的演員。宋思文卻不這麼想,他的記憶似乎只停留在高中階段,停留在青青一個人身上!有一天,他揹着媽媽給曾曾發短信:“青青,你變化那麼大,生活那麼好,真讓我羨慕。可是我還要吃藥,還要去醫院……真不想回憶過去的事情,記憶就像手中的雨滴,越想抓緊,流失的就越快。青青,記得填志願的事嗎?你怎麼突然改了主意……”

曾曾立即約宋母見面,商量對策。宋母看了信息後,想起兒子曾經說過此事:他本來要跟青青報考同一所大學,誰知青青臨時改了志願。他意識到這是青青故意迴避自己,因此就再沒有聯繫她了!知道這個情況後,曾曾就向宋思文解釋:“我本來也是想上重慶大學的,可是老師讓我搏一搏川大……”那天見面時,曾曾特意買了一袋桔子。爲了顯得兩人親密,她剝開一個,掰一半給宋思文吃……

曾曾事後才知道,這個弄巧成拙的舉動,深深刺痛了宋思文。原來,宋母見兒子那天回家後悶悶不樂、茶飯不思,就問這是怎麼了,兒子始終一言不發。宋母只好等到夜深人靜時翻看兒子的日記,見上面寫着:“青青,你說過桔子跟梨子一樣,是不能兩人分着吃的,那樣做象徵着掰開、分離。你今天掰開了桔子,要暗示什麼呢?”宋母一看大驚失色,心病還須心藥醫,只有向曾曾求助了。爲了讓宋思文的情緒樂觀起來,曾曾就主動約他到解放碑爬臺階。那天,曾曾本想提前到,臨時遇到堵車,就耽誤了。當她趕到約定地點時,宋思文已經到了。看到“青青”額頭上滲出汗珠,宋思文就蹲下身,將曾曾背了起來……曾曾看到不遠處,一個男孩也是這樣揹着女朋友爬臺階,她沒有拒絕……

晚上,宋思文發來了一條短信:“我很享受揹你爬臺階的時光,每上一級都是一個新的高度!”曾曾沒想到宋思文如此多愁善感,可是又不能讓他“墜入愛河”而不能自拔。那樣的話,即使幫他恢復了記憶,也會對他造成傷害。曾曾讓宋母聯繫了宋思文的幾個高中同學,一起去郊遊。在曾曾的介紹下,他才記住了大家的名字。而同學們談起高中的事情,他依然記憶模糊,只記得跟青青有聯繫的一些事。

這次郊遊,擴大了宋思文的生活圈,他顯得很開心,曾曾也找到了退出這場演出的臺階。原來,同學們得知曾曾扮演“青青”的真相後,感動之餘又爲她擔心,因爲再好的戲也要收場,曾曾不可能一直演下去!同學們於是紛紛行動起來,由他們三三兩兩組織在一起,要麼去宋家辦patty,要麼把宋思文約出來聚會,以此分散他的注意力,好讓曾曾逐漸淡出。

到了2008年以後,幫助宋思文恢復記憶的團隊進一步擴大,逐漸延伸到他的大學同學中,曾曾有時參與,有時故意缺席,讓宋思文慢慢適應這些變化。

身邊感恩的小故事 27

在近一年的時間裏,曾曾挖空心思扮演着一個被暗戀的“影子女友”,給宋思文的生活帶來了很大的改觀:從離不開家人的照顧到獨自外出,從不記事到記事,從害怕與人接觸到主動關心幫助他人……隨着記憶的恢復,他已經實現生活自理了。曾曾的演出基本達到了預期效果,是她功成身退的時候了,可是她該如何全身而退呢?宋母在琢磨,曾曾也在絞盡腦汁。

2009年初,北影的一個同學到重慶拍戲,曾曾應邀前去探班。兩人閒聊時,曾曾繪聲繪色講了這件事。同學聽後瞪大眼睛說:“好你個曾曾,編劇啊,深藏不露啊!你編戲給我們聽是吧?還真像那麼一回事!”同學一語驚醒夢中人,曾曾意識到自己與其說是在經商,不如說是在體驗生活,她的演員夢想還在!在同學的建議下,曾曾特意把宋思文帶到劇組玩,她也恢復了身份,不再是“青青”了,大家叫她曾曾!宋思文很奇怪,問是怎麼回事?曾曾說:“我以前是演員啊,假想我是戲裏的角色,你就理解了。”宋思文若有所思地說:“你在戲裏演‘曾曾’是不是?”曾曾笑而不答,不久又帶宋思文到公司裏玩。在曾曾的圈子裏,同事、朋友都稱呼她曾曾。弄得宋思文一頭霧水,分不清哪是戲裏、哪是戲外了……

恰在此時,電視劇《江上清》劇組空出一個角色補缺的機會,曾曾被同學推薦去試鏡,她的本色演出征服了導演。在這部戲中,她的表演天賦發揮得淋漓盡致,也堅定了她重返北京、再次推開夢想之門的決心!

臨行前,曾曾打電話給宋母,問是否需要當面向宋思文解釋。宋母說:“思文的記憶恢復很快,現在很開心,狀態也很好,似乎也沒把你當青青了!”隨後,曾曾收到了宋思文的短信:“我可以叫你曾曾嗎?很感謝你幫助我想起一些往事。不過,媽媽低估了我的記憶,知道嗎?從你掰開桔子的那一刻起,我也在配合你的表演,希望你早日重返舞臺!”看着宋思文袒露心聲的短信,曾曾感慨萬千,這個結果是她始料未及的,也是最爲圓滿的!

善良的女孩總是會得到老天的垂愛!曾曾回到北京後,突飛猛進的演技得到不少導演的認可,從2009年開始,她先後出演了收視率較高的《宮鎖心玉》《宮鎖珠簾》和《美人心計》等大戲,她細長的'柳眉、溫婉的氣質,體現出東方女子的風韻,她塑造的每一個“古典美人”形象,觀衆都耳熟能詳。

2013年1月,曾曾出演的40集大型神話劇《仙女湖》在央視開播,她成功飾演了一個“美麗的寡婦”,一舉成爲新生代極具潛力的收視明星。

一路走來,曾曾從無戲可演到如今的聲名遠揚,她坦言最難忘那段浪漫如童話的“戀愛時光”,這已然在她心裏備份、留存。她知道,雖然那不是“愛”,卻比真愛還刻骨銘心!演員的生活是浮華而熱鬧的,但每一個安靜的夜晚,每當想到這樣的一段經歷,曾曾的心頭都會有一種淡淡的暖意,這種感覺讓她有着輕鬆的幸福。幸福,其實就是一種付出後的坦然,一種你看到別人快樂的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