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中心 > 高三勵志 > 高考最後50天衝刺勵志小故事大綱

高考最後50天衝刺勵志小故事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W 次

導語:永遠清楚,不是隻有你一個人在努力。下面是高考最後50天衝刺勵志小故事,歡迎閱讀。

高考最後50天衝刺勵志小故事

  高考最後50天衝刺勵志小故事篇一:只要活着,夢想總有實現的時候

英格麗•褒曼兒時的夢想是成爲戲劇名家。但是,她的監護人卻想讓她成爲一位私人祕書又或是售貨員。爲此兩人曾一度爭執不下,最終奧圖叔叔答應給她一次報考戲劇學院的機會。如果考試失利就必須服從他的安排。

爲了能考上瑞典皇家戲劇學校,英格麗•褒曼着實費了一番心思。一方面,她精心準備了一個小品,飾演一個快樂的農家少女,逗弄一個農村小夥子。另一方面,在考試的前幾天,她給劇院寄去一個棕色的信封,如果失敗了,棕色的信封就退回來,如果通過了,就給她寄來一個白色信封,告訴她下次考試的日期。

考試的時候,英格麗•褒曼跑兩步在空中一跳就到了舞臺的正中,歡樂地大笑,接着說出第一句臺詞。這時,她很快地瞥了評判員一眼,驚奇地發現評判員們正在聊天,相互大聲談論着,並且比劃着。見此情景,英格麗•褒曼非常失望,連臺詞也忘掉了。她還聽到了評判團主席對她說:“停止吧!謝謝你……小姐,下一個,下一個請開始。”

英格麗•褒曼聽到這話後徹底失望了,她好像什麼人也看不見、什麼也聽不見,在舞臺上待了三十秒就匆匆下臺。她感到自己唯一能做的一件事就是去投河自殺。

第二天,有人給她送去了白信封。白信封?她有了白信封。她真的拿到了被錄取的白信封。多年後,已成爲明星的英格麗•褒曼碰見了那位評判員。閒聊之際,便問道:“請告訴我,爲什麼在初試時你們對我那麼不好?就因爲你們那麼不喜歡我,我曾經想去自殺。”

“不喜歡你?”那位裁判員詫異的看着她,“美麗的姑娘,就在你從舞臺側翼跳出來的那一瞬間,而且站在那兒向着我們笑,我們就都認爲:“好了,她被選中了,看看她是多麼自信!我們無需再浪費哪怕一秒了,還有十幾個人要測試吶!叫下一個吧!”

很多人一旦遇到挫折,首先放棄的總會是夢想。

其實,每個人的夢想都是與自己共存亡的,只要還有生的希望,就應該讓夢想和你生死與共。活着的話,夢想總有實現的時候。

  高考最後50天衝刺勵志小故事篇二:陳亦晨趕上哈佛提前錄取末班車

北京新東方學校SAT602班的高三學生陳亦晨,日前以SATⅠ2240、SATⅡ2390的高分及優秀的個人素質,幸運搭上哈佛提前錄取末班車。哈佛大學將於2007年取消提前錄取制度,其在中國大陸最後一次提前錄取機會共有三位申請者,而陳亦晨是唯一被錄取的學生,她也因此成爲哈佛大學在中國地區提前錄取史上的最後一人。

陳亦晨僅用一年半左右時間完成了備考到獲取哈佛大學錄取通知的過程,以這麼短的時間來完成留學申請一系列過程,對於一般留學申請者而言是不可想象的'。

據介紹,陳亦晨在高一下學期才產生了出國留學的念頭,去年2月,她開始學習SAT(相當於美國的高考)這個比託福難得多的考試。SATⅡ,陳亦晨選的是數理化,雖然她是文科生,但在準備SATⅡ考試的時候,她並沒有覺得很困難,反而覺得很好玩,而且結果證明,她在這一部分考試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績。2月份學完SAT,6月份考SATⅠ,她取得了2240分的好成績;10月份考SATⅡ,又得到了2390分的高分。11月她向哈佛大學提交申請並於12月初獲得哈佛提前錄取的面試機會。10天后的凌晨六點,陳亦晨查收電子郵件,獲悉自己已被哈佛提前錄取。

作爲一位興趣廣泛、全面發展的學生,陳亦晨不僅在高中學習中取得非常好的成績,她還熱愛運動,喜歡音樂、閱讀、寫作和旅遊,平時還積極參與到許多社團活動和志願者工作中去,她在兩屆“模擬聯合國”大型活動中擔任組織策劃工作。

而在南非、新加坡等國與來自世界各地的外國高中生的交流訪問中,陳亦晨深刻地感受到中西文化的差異。她表示,到了哈佛之後,她希望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消除外國同學對中國的成見(不完全是貶義,更多指的是他們對中國固化的印象,如每個中國人都會功夫等),希望能讓外國同學從自己的身上看到,中國並非他們所想象的那樣。

陳亦晨告訴記者,她在很多方面受爸爸媽媽的影響比較大,比如喜歡寫東西,和爸爸媽媽都從事文字工作有關。

陳亦晨從幼兒園開始上的就是全託,所以很小的時候就知道要自己面對困難,哭或者是逃避是沒有用的,只有去解決困難才行,爸爸媽媽總是教導她要堅強要獨立。

陳亦晨還記得小時候參加演講比賽,爸爸媽媽堅持讓她自己寫演講稿,他們的觀點是稿子一定得孩子自己寫,但是寫好後,爸爸媽媽可以幫忙修改。確實,這些可能都是很小的事,但在潛移默化中讓陳亦晨受益終生。

  高考最後50天衝刺勵志小故事篇三:俞敏洪的北大讀書經歷

“我覺得自己不是個做大事的人,也不喜歡做大事。”當新東方學校校長俞敏洪在中國地質大學活動中心講臺上,以這句話開始他的講座時,臺下坐得滿滿的年輕學生顯然吃了一驚。

“我高考考了三年,78,79,80。我當時的夢想並不是要去北大。我是江蘇省的,我就想考入江蘇省地區師範學院。那是一所大專,地點是在常熟市。那是我夢寐以求的地方。”

看到臺下的同學都笑了,俞敏洪也笑了。不過,他隨即認真地確認說:“真的是這樣啊!”“到第三年的時候,我努了一把力,最後在我們那個外語補習班考了第一,纔想起自己也許該報一所名牌大學。結果一不小心就被北大錄取了!”(笑)

“對於大學生來說,每個人的成長過程都不同,但成長永遠是需要痛苦的。我從農村挑着兩個麻袋來到了北大,根本不知道大學生活是怎麼一回事。進宿舍第一天,我就碰到了一件特別痛苦的事情。”時隔二十多年,講起這件事,俞敏洪仍記憶猶新。“我同宿舍的一個同學——當然那時候還不認識,躺在牀上拿着一本《第三帝國的興亡》在讀。我就覺得很奇怪,用很糟糕很難聽的普通話問他:‘咦,上大學還要看這種書的?’那個同學擡頭看了我一眼,那眼睛裏是眼白多,黑眼珠少。這一眼在我生命中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也幾乎改變了我的大學生活。它給我帶來了兩個後果,第一個後果:我大學四年感到極其自卑,到最後我什麼都害怕,什麼都恐懼。第二點,它使我知道,一個人要讀很多很多書。”

“在北大的四年裏,我把每天的時間都放在讀各種各樣的文學、哲學、社會科學和其他一些我能讀懂的自然科學著作上。四年畢業的時候,我讀了大量的書,英語書反而成了其次的東西。所以我在北大的四年,英語學得非常糟糕。糟糕到畢業的時候,我連《飄》這樣的英文小說都讀不懂。”

“同時,我還養成了另外一個習慣,就是不善於和人打交道。首先我是從農村來的,普通話講不好;其次又產生了自卑的情緒。所以,除了跟宿舍的幾個人認識以外,跟北大的任何一個人都不認識。我在大學最大的損失之一,就是沒有參加任何大學生的活動。後來我深深體會到,大學生的活動實際上是很重要的。它對一個學生鍛鍊自己的心志,鍛鍊自己開朗的個性,鍛鍊自己與人交往的能力,是非常的重要的。但是我沒有學到這個東西。所以說,我在北大的四年,過了一種比較痛苦的生活。”

“我在大學裏是極其自卑的,到了什麼地步呢?我在大學從沒談過戀愛。原則上這是有點不太正常的——當然也比較正常,因爲我現在也很正常。(笑)但問題在於,我並不是不想談戀愛,我看上了我們班每一個女孩子啊!”(笑,掌聲)“那麼爲什麼看上了一個女孩子卻不敢去追求呢?這就是自我衡量。有的人是把自己擡高了,我發現我們班上有的男孩子是勇往直前,結果往往是成功了。但我發現我是把自己往下貶的,比如說我的能力是10,我常常把自己貶到5。到現在我也有這個感覺,當然我不會再貶到5了。這是一個自我恐嚇的過程,有好處,也有壞處。好處是使你變得更謙虛,但它也可能使你失去本來應該屬於你的東西。”這一句話,他感慨萬千。“但是後來我發現,如果一個人從來沒有自卑過,只是自大、傲慢過,這個人一定很淺薄。世界對教學研究統計表明,在任何時候,一直在班上第1名到第5名的學生,最後成功的比率,遠遠低於第10名到第20名的學生。從小到大一直都一帆風順並不是個好事情,因爲世界並不專爲這樣的人設計。容不得挫折、失敗和落後,就不能將苦難變成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