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中心 > 勵志教育 > 傳統教育模式與互聯網教育大綱

傳統教育模式與互聯網教育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W 次

摘要:隨着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傳統教育的教學模式已經無法滿足不斷增長的學習需求,爲了提高教學質量,“互聯網+傳統教育”模式成爲教育者們研究的熱門問題。文章剖析傳統教育教學模式和互聯網教育教學模式的優缺點,根據我國工程類高等教育的現狀,探討“互聯網+傳統教育”模式在教學中的應用。

傳統教育模式與互聯網教育

關鍵詞:互聯網教育;傳統教育;工程類高等教育;互聯網+傳統教育

引言

從古至今,教育在我國傳統文化中發揮着至關重要的作用,經過教育家千百年的努力,形成了一套完整系統的教育體系。應試教育即爲傳承了千百年的傳統教育,其教育教學理念存在很多弊端,比如,在教學過程中過於強調記憶,甚至“死記硬背”,教學方法過於死板,忽略培養應用和實踐能力,不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過於注重知識的教授。中國傳統教育模式的最大特點是“重理論、重知識、輕技能、輕實踐”[1-5]。如何更好地完善教育體系,是當今教育界亟須解決的問題。眼下,“互聯網+”掀起熱潮,諸多傳統產業受“互聯網+”的影響正在悄然發生改變,與互聯網技術融合形成新的格局和業態。教育行業同樣深受“互聯網+”的影響,迎來改革發展的新契機。

1傳統教育模式和互聯網教育模式

1.1傳統教育模式的優缺點

1.1.1傳統教育模式的優點

(1)在傳統教育模式中,教師處於主導地位,發揮主導作用。教師按照教學大綱和教科書的要求系統地組織教學,循序漸進地教授課程;學生跟隨教師的指導有目的地學習,系統、有效地掌握知識和技能。(2)傳統教育模式一般以班集體的形式組織教學,爲師生交流互動提供了空間,有利於學生合作精神和競爭意識的培養,濃厚的學習氛圍有利於教學效率的提高。(3)傳統教育講授過程中推崇教師面對面地給學生上課,促進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情感成分在學習過程當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1.1.2傳統教育模式的缺點

(1)在傳統教育模式中,學生並未處在主動的學習狀態,主體地位得不到突出,學習積極性不容易調動;對學生的學習要求過於同一,無益於學生的天性成長,其個性、潛力和才能得不到發揮,阻礙了興趣和特長的培育,無益於達成因材施教。(2)傳統教育的教學過程以教師“講”爲主、學生“聽”爲輔,學生動口、動手、動腦的機會很少,不利於發揮學習的主動性以及發展智力和能力。(3)教師個人才幹技能對教學效果起到了關鍵作用。如果教師缺乏教學經驗,就會引發許多問題,甚至用錯誤的教學思想和教學理念誤人子弟。(4)學生集中在一個教室聽課,限制了學生的數量規模。

1.2互聯網教育模式的優缺點

1.2.1互聯網教育模式的優點

(1)互聯網教學有豐富的教育資源,人機界面友好,可以很好地調動學生積極地學習,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得到極大提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可以自己搜索信息資料,進行分析、歸納和總結,根據個人的學習需要構建知識,實現個性化學習。(2)在互聯網教育中,學生處於主體地位,教師處於主導地位,促進了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的改革創新;同時,教學過程對教學資源和教學環境的要求特殊,也促進了教學資源和教學環境的發展建設。

1.2.2互聯網教育模式的缺點

(1)互聯網教育在一個虛構的情景中進行,學生缺少真正的感覺。在互聯網環境中,學生不能體會教師的言傳身教、人格魅力以及同學的榜樣行爲。學生的表達主要通過鍵盤輸入,其語言表達能力和運算能力受到限制,漢字書寫得不到訓練,造成提筆忘字。(2)互聯網教學對學生要求比較高,學生必須自我控制能力強,能獨立學習,且須具備使用計算機的基本環境條件和能力。

1.3傳統教育模式和互聯網教育模式的比較分析

教學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學理論和學習理論指導下,在一定的環境中,教與學活動中各要素之間的穩定關係和活動進程的結構形式[6]。任一教育教學模式都須體現以下3個方面的內容:(1)教學理論與教學思想。任何教育教學模式都要展現其教學理論,體現獨有的教學思想。例如,傳統的教學模式體現的是傳統的教學理論;互聯網教學模式體現的是現代化的教學理論,教學思想也比較先進。(2)教學環境與教學資源。教學環境與教學資源無形中影響着教學模式,它們之間相輔相成、息息相關。傳統教學通常在常規的教室環境中進行,使用的教學媒體和手段也是非常傳統的,例如粉筆、黑板、教科書等;而跟隨時代發展的網絡教學模式,以先進的信息技術教學平臺爲環境,使用的`教學工具功能強大,教學軟件豐富多樣。(3)要素關係與模式結構。教學過程體現了教學模式的每個要素及要素之間的關聯和典型結構,這是教學活動的關鍵。傳統教育模式和互聯網教育模式在關係形式、組成要素、結構進程等方面都有顯著的區別。

2“互聯網+傳統教育”模式

傳統教育模式和互聯網教育模式各有優缺點,應充分發揮兩者的優點,克服其缺點,取長補短、改革創新,對兩者進行有機整合,形成一種更加完善的教學模式,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互聯網+傳統教育”模式創建一個新的學習環境,有豐富的教學資源和新的溝通體系,實現資源共享,交流和協作不受地域和時間的限制,交流互動方法多種多樣,信息獲取更加方便快捷。此學習環境要求在發揮教師主導作用的同時,保證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以利於培養學生在學習中自主探索、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這種全新的教學模式能夠促進教學思想與教學理念的深層次改革,構建新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結構,有利於培育21世紀需要的創新人才。(1)身份認證,學號唯一,學生隨時隨地學習,達成畢生學習跟蹤。在“互聯網+傳統教育”模式實施過程中,每個學生都有唯一的終身學號。教師把教學課件、教案、教學要求、教學實況錄像等放在建立好的教學網站上,學生通過客戶端輸入學號進行身份認證,進入教學網站下載資料。學生可在各種終端和網絡環境下隨時隨地地接入學習,不受時空地域影響。學校還可提供一個供師生實時交流的平臺(如北京師範大學開發的E-learning教育教學平臺,北京西陸信息技術有限公司開發的網絡咖啡屋),也可以根據需求自行設計開發互聯網交流平臺,實現終身學習跟蹤。(2)個性化教學。互聯網教育要因材施教,支持個性化。爲避免出現重形式、輕內容等問題,“互聯網+傳統教育”模式除了創新表現形式(如“雲教室”等一屏多顯技術)之外,更要注重所表達和傳遞的教學內容。“互聯網+傳統教育”模式依據學生的需求和選擇安排課程,學生可以依照自身的學習基礎、興趣和方法進行個性化學習,學習和教學效率得到提高,教學過程得以優化。教師通過計算機記錄學生的學習情況,根據互聯網信息及時更新教學內容、彌補教材不足,依據學生在課堂中表現出來的優點進行教學設計,同時按照學生的實際情況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特殊訓練,訓練內容與學生的優勢有機結合,而不只是關注如何修正學生的缺點。(3)基礎知識免費,增值服務收費。在“互聯網+傳統教育”教學中,推行基礎知識無償教學,比如語言知識、數學領域的內容、外語等免費;個性化輔導、定製的測試和其他增值服務、專業技能的學習等可以施行收費。(4)實時反饋,隨時測驗。“互聯網+傳統教育”模式最大的優點就是可以實時測試和反饋學生的學習情況,學生也可以通過練習測試系統進行測試,以更加清楚地瞭解自己的知識掌握程度,從而定製更有效的學習計劃。(5)扁平化知識拼圖,按需學習。“互聯網+傳統教育”模式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需要學習,而不像傳統的教育模式那樣有年級的觀念;在學習過程中,任何人都可以隨時進入和跳出,雖然有一條推薦的學習主線供參考,但學生完全可以根據自身的需要學習。(6)內容完整、有組織性,表現形式豐富,實現公共編輯和P2P交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更重要的作用是引導學生理解和掌握知識,在互聯網教學技術平臺上以超文本形式將基礎知識連接起來,讓學生做到融會貫通、觸類旁通;使用音頻、視頻、圖片、動畫等多媒體形式營造宛在眼前的虛構教學環境,讓學生易於掌握,使其對知識的理解領悟能夠由感性認識逐漸上升到理性認識,將過去死板無趣的課堂變成生動有趣的場所,有效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同時,通過論壇、QQ、E-mail、微博、微信等多種形式實現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和交流,或是在互聯網社區裏建立模塊,進行學習資料共享交流、專題研討學習等活動,營造教師學生團結協作、共同進步的學習環境和氛圍。(7)UGC(用戶生成內容)內容沉澱,浸入式學習。“互聯網+傳統教育”模式中學生學習的不一定是自己的筆記,可以借鑑學習其他優異者的內容,甚至可以學習衆人共同完成的一份筆記。學習者添加的註釋以及參考材料等更是需要積澱的UGC。(8)網絡資源嚴格篩選。網絡資源信息多種多樣,教師要輔導學生對網絡資源進行定向篩選,嚴格把關,及時排除不利信息,並將篩選後的資源分享在學校已建好的交流平臺,供學生下載學習。(9)分組學習。在學校開展正式教育之前,對學生基礎能力進行測試,把水平相近的學生分到一個學習小組,避免水平差異導致的心理落差,讓每個學生都樹立自信、激發學習積極性。小組內建立討論組,學生在學習討論的過程中也教授他人。組內可以設置獎勵制度,以壓力與競爭促進高效的學習,實現小組人員集體進步。3結語“互聯網+傳統教育”模式充分發揮了互聯網教育和傳統教育的長處,使兩者有機融合,促進了現有傳統教育教學模式的改革。在未來工程類高等教育中,“互聯網+傳統教育”模式將會顯示出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爲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作出巨大貢獻。

參考文獻:

[1]周輝.傳統課堂教學與網絡教學比較研究[J].技術監督教育學刊,2005(2):85-89.

[2]周志毅.網絡學習與教育變革[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6:101-110.

[3]趙雪山.網絡教育對傳統教育的影響及其實現[J].中國西部科技,2004(6):29-30.

[4]倪政林,李家森,蘇平.網絡教育與傳統教育優勢互補研究[J].南京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2(4):5-8.

[5]趙豔.網絡教育與傳統教育的優勢互補研究[J].計算機光盤軟件與應用,2013(19):266-267.

[6]耿才華.傳統教育與網絡教育的差異性分析[J].攀登,2008(6):157-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