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中心 > 勵志教育 > 我的考研之路相信自己,永不放棄經典勵志文章

我的考研之路相信自己,永不放棄經典勵志文章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06W 次

1996年,我在一家政府機關,待遇不錯,可以分房,但無法適應機關生活,決意考研。仔細考慮自己的實際情況,生性自由散漫,也不適合公司工作,最喜歡做一名大學教師。由於從小傾慕北大,自幼喜愛古典文學,決定報考北大中文系古典文學,專攻魏晉隋唐文學方向,以後爭取留校任教。當時並沒在意,自己是跨城市、跨校、跨專業考研,難度極大。

我的考研之路相信自己,永不放棄經典勵志文章

1996年9月,專程前往北大,諮詢考研信息。中文系只提供專業課參考書,歷年試卷,不提供導師聯繫方式,很是鬱悶。目睹全國各地的莘莘學子前往中文系,立志考研,壓力不小,畢竟只是個人興趣,從未專業學過。好在有位高中同學畢業於北大中文系,所以冒然找到中文系研究生宿舍樓,尋找熟人。碰巧同學的朋友正在中文系讀研,瞭解了很多情況,準備報考錢志熙先生的碩士。錢先生是葛曉音教授的弟子,袁行霈教授的再傳弟子,仰慕已久。晚上借宿於朋友的宿舍。

第二天上午,在朋友的宿舍中偶然看到一份北大校報,上面有一則消息,引起我的極大興趣:1996年9月,國內第一個宗教學系——北大宗教學系成立了!精神爲之一振。當時對於宗教的興趣已經大於文學,感覺冥冥之中,命運在召喚我。經過深思熟慮,決意轉考北大宗教學系。好在從小對於升官發財沒有什麼興趣,計劃碩士畢業後赴美讀博,然後爭取回北大任教。

當即前往宗教學系瞭解相關情況,當時要考五門:英語、政治、馬克思主義哲學、中西哲學史和宗教學原理。由於本科學習英語,所以英語不用複習,難就難在專業課,從未接觸過。北大宗教學系本是哲學系的一個專業,1996年獨立成系,事實上還屬於哲學系。國內傳統上把宗教學作爲哲學的一個分支來研究,而在國外,宗教學和哲學分庭抗禮。我一直認爲,宗教類似於文學藝術,講究感性和直覺;而哲學類似於理科,講究理性和邏輯,兩者大相徑庭。宗教學的專業課以哲學爲主,不是我的長項,又是一大難關。

根據系裏公佈的參考書目,跑遍了北京各大書店,終於買全了所需書籍,包括趙光武先生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北大中哲教研室《中國哲學史》(兩卷)、南開大學《西方哲學通史》(兩卷)、呂大吉先生的《宗教學通論》等十多本書。

由於在職考研,工作很忙,只能利用業餘時間複習。直到1996年12月,才真正開始全面複習,晚上回到宿舍,挑燈夜戰,很是辛苦,覺得這幫哲學家真是有病,恨不得一刀捅死算了。由於智商較低,迄今仍然不知所以。考試時,專業課參考書看了一半都不到,滿分500分,我取得了254分的好成績。只有英語過了,其他四門全部掛掉,專業課平均三四十分,很是悲慘,第一年考研以大敗告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