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中心 > 勵志書籍 > 學習攝影必備的書籍精選

學習攝影必備的書籍精選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5W 次

導語:熱愛是最好的老師。每個人生命當中都應該有一件讓自己癡迷的東西。就像這些大師對攝影。下面是學習攝影必備的書籍,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學習攝影必備的書籍精選

 《論攝影》

作者:[美] 蘇珊·桑塔格

智能手機的普及,將攝影更加徹底地接入現代生活,每一天都有大量的照片被拍攝、被觀看、被評論。但是,你是否認真思考過一切從何開始?攝影改變了世界沒錯,但是攝影是如何重新塑造了我們觀看世界的方式?你每天都在拍照,但你真的知道你在拍什麼嗎?

當下的世界,人們已經不再追求深刻的思考,不再反省事物的本質,而是樂於收集表象的知識和觀念,讓一切看似在掌握之中,其實卻一無所知。在這樣的情況下,閱讀蘇珊·桑塔格的《論攝影》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這一本有關攝影的文論集並沒有教你如何拍照,怎樣用光,甚至沒有回溯攝影的來歷,預測攝影的未來,它不具備具體的可以被迅速採擷收集的結論,只是在一篇篇關於攝影的文章中,留下了閃着光的思考痕跡。

 《觀看之道》

作者:[英]約翰·伯格

約翰·伯格1926年生於倫敦,是藝術批評家,同時也是畫家和小說家,上世紀50年代曾經舉辦過個人畫展,小說《G》還獲得過英國布克獎。自1952年尾倫敦的左派雜誌《New Statesman》撰稿後,迅速成爲英國當代最有影響力的藝術批評家。《觀看之道》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他在這本書裏通過圖文並茂的解讀,讓許多貫常存在於我們概念中的現象,呈現出一百八十度的變化。

比如我們都以爲油畫是一種高貴的藝術,但約翰伯格卻直言油畫是一種炫富的方式;比如我們以爲油畫中出現那麼多裸女是因爲欣賞美,結果約翰伯格直接指出那只是因爲男人喜歡看女人裸體,而收藏者和畫家往往都是男的;比如我們以爲廣告是一種現代社會出現的玩意,但約翰伯格證明它與油畫有一脈相承之處。

約翰伯格有一雙毒辣的眼睛,透過繪畫、攝影各種影像,看到它們與整個社會文化的關係。他不執着於某種藝術理論的內部,而是以更廣闊的視角考察它們。他突破傳統觀念的藩籬,將不同領域的影像並置,最終用最簡單易懂的形式揭穿了許多觀念的迷障。

《攝影之後》

作者:(美) 弗裏德·裏奇

蘇珊·桑塔格與約翰·伯格對攝影的諸多洞見並沒有因時間流逝而失去效用,它們仍然是燈塔,任何一個對攝影感興趣的人都該讀讀他們的作品,但是事情還是有了一些變化,膠片時代過去了,我們進入了一個照片更爲氾濫的圖像時代,並且它們還是“數碼”的。這個時候,攝影還是原來的攝影嗎?

弗裏德·裏奇的《攝影之後》正試圖回答這一問題。弗裏德·裏奇是紐約大學攝影與成像系教授,多年來一直就新時代的攝影發表評論。按他自己的話來說,《攝影之後》這本書是試圖確認,在數碼環境下,我們的媒介如何複雜而永久地在最基本的層面上改變我們——我們的世界觀、我們對靈魂和藝術的界定、我們對可能性的把握。

 《明室》

作者:[法] 羅蘭·巴爾特

巴爾特在書中選了十幾幅過去的和當代的、著名的和無名的照片,穿插在文本之中,作爲評說的對象。在書中,巴爾特不討論攝影師與照片之間的關係,而以觀看照片的人與照片之間的互動爲考察的中心,構築了自己關於攝影的理論框架。

巴爾特對攝影的思考經歷了從符號學結構主義到現象學的轉變。作者在《明室:攝影札記(羅蘭·巴爾特文集)》中提出的許多觀點已經不侷限於攝影這個討論對象,而是突破到更大的文化領域,尤其在文化與社會的關係上,發人深省。同時,《明室》與其說是一篇討論攝影的論文,不如說是巴爾特自己的情感大寫意,在該書的字裏行間,瀰漫着作者濃厚的情感體驗,這也正是《明室》別具一格的地方。(本段來自豆瓣簡介)

 《二十位人性見證者:當代攝影大師》

作者:阮義忠

阮義忠目前已經很有名了,他的《人與土地》相信很多人都看過。這本書不是他自己的攝影集,而是一本介紹20世紀攝影大師的書,其中包括了桑德、佈列鬆、卡帕、阿勃絲、寇德卡等多位真正牛逼的角色,喜歡攝影,可以從這裏瞭解最傑出的那一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