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中心 > 勵志書籍 > 值得一看的文學書推薦

值得一看的文學書推薦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W 次

中自有黃金屋,又有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讀書是一種自我藝術提升的過程,所謂玉不琢不成器,人不讀書不知道。讀書是一種學習的過程,一本書,有一個故事,一個故事敘述一段人生,一個人生折射一個世界。讀詩使人高雅,讀史使人明智,每本書都會有不一樣收穫。雖然現在隨着科技的發展,越來越多電子版,但是我還是比較喜歡紙質的書,能讓我感受到書裏面的世界。在這裏推薦幾本書值得一看的:

值得一看的文學書推薦

 《平凡的世界》是一部現實主義小說, 也是小說形式的家族史。濃縮了中國農村的歷史變遷過程,展現了中國當代城鄉的社會生活,小說中刻畫了社會各階層衆多普通人的形象,勞動與愛情,挫折與追求。痛苦與歡樂。日常生活與巨大社會衝突,深刻的展示了平民百姓在大時代歷史進程中所走過的艱難曲折道路。從1975年到1985年,全景式地反映了中國近10年間城鄉社會生活的巨大歷史性變遷;以孫少安和孫少平兩兄弟爲中心,以整個社會的變遷、思想的轉型爲背景,通過複雜的矛盾糾葛,刻畫了社會各階層普通人們的形象,成功地塑造了孫少安和孫少平這些爲生活默默承受着人生苦難的人們,在這裏人性的自尊、自強與自信,人生的苦難與拼搏,挫折與追求,痛苦與歡樂,紛繁地交織,讀來令人蕩氣迴腸,不忍釋卷。

  《活着》講述的是一位老人的故事,關於生命與死亡的鬥爭史。老人的親人相繼離去,直到他惟一的孫子也走了,他買了一頭垂危的老牛,從此二者相依爲命。但老人依舊活着,彷彿比往日更加灑脫與堅強。他的活着是一個結局,也同樣是一個新的開始。這本身就很耐人尋味。餘華說:“人是爲活着本身而活的,而不是爲活着以外的任何事情而活的。”

這篇關於《活着》的故事是這位活着的老人向作者講述的。他叫徐福貴,曾經是個闊少爺。他的祖父白手起家,從養雞開始,使雞變成了鵝,鵝變成了羊,羊變成了牛,於是家境變富裕了,擁有兩百畝地。但到了他爹這一代便開始衰敗,他爹揮霍奢侈掉了一半土地,到了孫子,也就是徐福貴成了徹底的敗家子。吃,喝,嫖,賭,無一不做,也只會如此。終於把其餘的土地也賭輸給別人了。從此,家庭地位一落千仗,全家都貧窮了起來。他爹也就被氣死了。從此,他和母親,妻子,女兒三人相依爲命,過着與往日大相徑庭的自力更生的農家生活。但最終抵不過命運的折磨,因生活困苦,疾病,各種意外,親人一個接着一個逝去,最終只剩下他一人孤獨的活着。《活着》是部偉大的作品,它以平淡的中國漢字表達了人間至高無上的情感。它剔除掉了城市的浮噪和喧譁,它賦予人類精神洗練和昇華的過程。它給那些爲金錢而生與死的人以當頭一棒,它教訓了那些褻瀆自己生命的懦夫,它更多的只是在告訴人們:人是爲活着本身而活的,而不是爲活着之外的任何事情而活着的。

  《許三觀賣血記》是餘華於1995年創作的一部長篇小說,小說講述了許三觀靠着賣血渡過了人生的一個個難關,戰勝了命運強加給他的驚濤駭浪,而當他老了,知道自己的血再也沒有人要時,精神卻崩潰了。它以博大的溫情描繪了磨難中的人生,以激烈的故事形式表達了人在面對厄運時求生的慾望。講述了一個叫許三觀的絲廠送繭工在生活困難的年代多次賣血求生的故事。他第一次賣血是出於好奇,爲了證明自己的身體結實。第二次賣血是因爲他的大兒子一樂打傷了方鐵匠的兒子,他不賠錢,方鐵匠就帶人拉走了許家的東西,無奈,只好再一次去賣血。第三次賣血是因爲他一直暗中喜歡的女工林芬芳踩上西瓜皮摔斷了右腳,他趁虛而入,終於如願以償地得到了自己的初戀情人,爲了報答她的好心,讓她吃到“肉骨頭燉黃豆”,早日痊癒,於是,他走進了醫院。

第四次賣血是1958年的“大躍進”、大鍊鋼和大食堂之後,全民大饑荒,無論他老婆許玉蘭怎樣精打細算也不能填飽一家人的肚子,他的“嘴巴牙祭”也無濟於事,在一家人喝了57天玉米粥之後,又找到了李血頭。第五次賣血是因爲下鄉當知青的一樂生病了,並將賣血的錢直接給了一樂。第六次賣血是在剛送走一樂後,二樂所在生產隊的隊長又來了,爲了招待隊長,萬般無奈的許玉蘭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第一次開口求丈夫:“許三觀,只好求你再去獻一次血了。”然而,這次賣血卻遇到了麻煩,由於“血友”根龍連續賣血後死亡,讓他感到了恐懼。就在這之後不久,二樂揹着病重的一樂回來了,爲了救一樂,許三觀一個上午借到了63元錢,他一邊讓許玉蘭護送一樂去上海,一邊再次找到李血頭。可李血頭不再理他,他只好拼死一搏,設計好旅行路線,在六個地方上岸,“一路賣着血去上海”。這一路賣血幾乎要了許三觀的命。40年以後,當許三觀一家“不再有缺錢的時候”,他又突發奇想,想再賣一次血,可已經沒有人要他的血了。“40年來,每次家裏遇到災禍,他都是靠賣血度過去的,以後他的血沒人要了,家裏再有災禍怎麼辦?許三觀開始哭”。反映了當時中國社會的情況。

 《吶喊》收錄了《狂人日記》、《孔乙己》、《藥》《阿Q正傳》《故鄉》等14篇小說,反映從辛亥革命前後到“五四”時期中國古老農村和市鎮的面貌;它描繪了辛亥革命前後到“五四”時期的中國社會現實,總結了辛亥革命的歷史經驗教訓,深刻地揭露了封建宗法制度和封建禮教吃人的本質和虛僞,痛苦地解剖了中國沉默的國民靈魂,批判了國民的劣根性。

雖然這些書都是都是寫的民國時期到新中國成立的,記錄了最平凡人的時候,無不時刻的反省人們,活在當下纔是最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