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中心 > 勵志小故事 > 易中天的勵志人物故事大綱

易中天的勵志人物故事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5W 次

易中天的勵志人物故事1

易中天女兒上高三時,想請父親對自己填報高考志願提些參考意見,易中天給女兒的建議是“四項基本原則”和“三維座標系”。“四項基本原則”就是:興趣原則,你選的專業應該是你最感興趣的;優勢原則。你選的專業必須最能體現你的優勢;創造原則。這個專業畢業以後從事的工作要具有創造性,而不是簡單的重複勞動;利益原則,這個專業必須有着良好的發展前途。最好能夠賺錢。“三維座標系”就是X軸——城市,Y軸——學校,z軸——專業。按照這個座標系,加上“四項基本原則”,結合考分,找一個最佳結合點。

易中天的勵志人物故事

最終。女兒選擇並考取了同濟大學建築系。由於一切都是依照自己的意願。她在大學期間如魚得水,年年獲得一等獎學金,畢業時還被評爲上海市優秀畢業生。

易中天的勵志人物故事2

較之商品經濟,文化並非廣東的強項,也不是絕大多數廣東人關注的對象。但令人鼓舞的是,近些年廣東媒體以至整個文化活動顯得格外機警和活躍。拙譯《挪威的森林》有幸躋身於“金南方·新世紀十年閱讀最受讀者關注十大翻譯圖書”之列。電視臺邀我前去領獎。一般說來,翻譯或譯者是被屏蔽在後臺某個角落的影子般的存在,而今居然要咱登臺出鏡,機會委實難得,別不識擡舉,遂欣然前往。

或許有商家贊助的關係,招待絕對“五星級”。看餐券,上面的“優惠價”足夠鄉下弟弟一個月的開銷。於是不敢懈怠,趕緊乘電梯直奔第四十五層的旋轉餐廳。自助餐。端盤子在靠邊位置坐定,無意間往餐桌對面一看,竟是易中天。

易先生長相最有特點也最有意味的地方是眼瞼——眼瞼給人的感覺介於屏蔽與敞開之間,或者說介於窺看與冷對之間。所以一看眼瞼我就認出是易中天。“是易中天教授吧?”易先生撩起眼瞼。他顯然不認識我——我就是長三隻眼睛六枚眼瞼他也不會認識,有誰會認識被屏蔽的翻譯匠呢——我只好自報姓名。對方當即給我一個安慰:“你是來頒獎的?”此人到底機敏。

我其實也不很蠢,馬上報以桃李,告訴他我曾寫過文章反駁有人認爲他的《品三國》不是成果之說——我以爲,大學中人可分爲兩類,一類“深挖洞”,研究高深學術;一類“廣開渠”,從事文化普及。二者俱不可廢,怎麼能說後者不算成果呢?《品三國》絕對是響噹噹的成果。

易中天立馬來了興致:“‘深挖洞’挖好了也好,問題是有人制造學術泡沫、學術垃圾!你看×××,成了什麼樣子!”我應道,垃圾只能產生垃圾,垃圾與垃圾無限繁殖與循環!對方聽了,再次撩起他的眼瞼——電光石火,溝通的快慰。

趁熱打鐵,我確認他的“雞蛋”之說:“你在網上說有的大學成了‘養雞場’,規定教授一年下幾個蛋(幾篇論文),而且指定下的地方,即要下在什麼什麼級別刊物上……果有此事?”易中天這回不動聲色:“其實那不是我說的,是北京一個教授說的。但他說傳播不出去,我說就傳播出去了。”

我又問,你說校長要你“下完幾個蛋”再退休,可是真的?易中天說實際沒讓他退休。不僅沒讓他退休,還讓他兼任學術委員和評審委員以至主席。旋即介紹他當評委主席評審廈門市獎項的時候,首先把自己所在的廈門大學申報的一一剔除乾淨:“廈門大學爭廈門市的獎,多不好意思啊!有本事到教育部、到國家、到國際上去爭嘛!”好,人就是要大氣一些。

我掃了一眼他面前的盤子:一小截玉米啃完了,紅薯吃得只剩一個小尾巴,一條烤秋刀魚則幾乎沒動。看來他的胃倒不怎麼“大氣”。從口味上看,有可能和我同樣出身鄉下,忘不了直接從泥土裏長出來的東西。接下來,我們就當下教育體制和教授操守認真調侃一番。青梅煮酒,舌底春秋;氣吞萬里,如日中天。可惜自助餐沒酒。後來,他說得回去打個盹,“一大早飛來的,傍晚還得飛走。人在江湖啊!”他抱歉似的笑笑——應該是笑吧,但笑得極不規範。他可能不會笑或沒有笑的習慣。

下午節目開始前,又在桌子對面見到他了。這次不是餐桌,是會議圓桌。他朝我點點頭。但這次我沒機會和他交談了。他很快被“粉絲”包圍,繼而接受記者採訪。我隔着圓桌打量他,樣子同中午沒有區別,仍是那種介於睜與閉之間的眼瞼,仍是那身介於絲綢和尼龍之間的黑色襯衫。原以爲他會爲下午的出鏡換上那件白色的中式對襟衫,卻沒有。也就是說,餐桌前的易中天同圓桌前的易中天是同一個易中天。接觸時間那麼短,談不上有多少了解。但感覺上至少他是個坦率的人,嬉笑怒罵,直言不諱,不刻意屏蔽什麼或炫示什麼。他之所以有那麼多“粉絲”,原因固然很多,但坦率這點應是其一。畢竟,坦率越來越不多見了。

易中天的勵志人物故事3

由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的《易中天文集》共16卷400多萬字,內容涉及文學、美學、藝術、文化、歷史、哲學和時事。對於易中天來說,能將自己近年來的嘔心瀝血之作結集出版,是他一直以來的最大心願,現在終於順利出版,甚至要比走紅《百家講壇》更讓他高興。他決定舉辦一個《易中天文集》首發式,以示慶賀,並敲定了被邀嘉賓的名單,其中有當官的',更多的則是學者。

嘉賓的座次排序讓易中天犯了難。他想起此前發生的兩件事:一次,他受邀參加一所大學的校慶儀式,他發現,坐在主席臺上前幾排的,均是顯赫的黨政官員,而該校幾位名教授儘管都已白髮蒼蒼,卻被擠到最後一排作爲點綴,許多爲該校作出巨大貢獻的老教授,卻連上臺的資格都沒有。這讓他很是反感,曾想以退場作爲抗議,硬被朋友勸住,才勉強熬到了儀式結束,連飯也沒吃就走掉了。他後來說:“改革的道路非常艱難,如魯迅先生所說,就像搬動舊屋子裏一件東西都會流血。都說中國知識分子清高有骨氣,而一旦讓知識分子充當衝破舊思想舊觀念的勇士,有些人便嘴上一套行動上另一套,成爲‘兩面人’,褻瀆了知識分子這一神聖的名號。”還有一次,他去參加一個婚宴,婚禮儀式開始後,竟按職務大小宣讀來賓的名單,並依次安排座位。那頓飯,他用“令人作嘔”予以總結。

經過苦思冥想後,一個絕美的嘉賓座次排序方案在易中天腦中形成,並決定付諸實施。

20xx年5月22日,《易中天文集》首發儀式在北京舉行。主持人在請出主角易中天后說:“請允許我按照易先生別出心裁的設想,以年齡爲序介紹出席本次活動的嘉賓。第一位是著名法學家、84歲的張思之先生,第二位是82歲的經濟學家茅於軾先生。”易中天接着主持人的話茬兒說:“張思之先生是我非常崇敬的人,他的風度、正直、善良、良知,永遠是我學習的榜樣。以他84歲的高齡和著作等身的學術成就,理應排在第一位。而茅於軾先生則是學術界公認的正直而善良的好人。我這次到北京來,給他發短信說我要拜訪他,他說我也可以去看你,我說天底下哪有先生看學生的道理,當然是學生拜見先生。茅先生馬上回一條短信:我主要是怕你在北京不認識路。想得這麼仔細,這樣一位正直的、善良的老人,值得我們所有人崇敬。”話音剛落,引來掌聲如潮。主持人繼續按年齡宣讀嘉賓的座位順序,儘管有些被邀嘉賓官位顯赫,卻因年齡較小的原因,座位仍被排在了後面。

易中天的“另類”座位排序,引起媒體的極大興趣,紛紛向他打問此做法的目的,易中天只說了一句話:“就是藉此破一下‘官本位’的固有思維。”

有媒體如此評論:“不以善小而不爲,不以惡小而爲之。”易中天學識淵博,敢於對許多社會熱點問題仗義執言,被冠以“公共知識分子”的美譽。這對許多知識分子來說,可能難以望其項背。但他以實際行動在自己文集首發儀式上打破“官本位”的勇敢舉動,不僅發人深省,更值得學習和借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