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中心 > 勵志小故事 > 有關寬容大度的名人小故事集錦

有關寬容大度的名人小故事集錦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3W 次

導語:寬容是一種強大的力量。它能化害爲利,化敵爲友。下面是寬容大度的名人小故事,歡迎參考。

有關寬容大度的名人小故事集錦

  1、拿破崙的寬容

拿破崙在長期的軍旅生涯中養成了寬容他人的美德。作爲全軍統帥,批評士兵的事經常發生,但每次他都不是盛氣凌人的,他能很好地照顧士兵的情緒。士兵往往對他的批評欣然接受,而且充滿了對他的熱愛與感激之情,這大大增強了他的軍隊的戰鬥力和凝聚力,成爲歐洲大陸一支勁旅。

在征服意大利的一次戰鬥中,士兵們都很辛苦。拿破崙夜間巡崗查哨。在巡崗過程中,他發現一名巡崗士兵倚着大樹睡着了。他沒有喊醒士兵,而是拿起槍替他站起了崗,大約過了半小時,哨兵從沉睡中醒來,他認出了自己的最高統帥,十分惶恐。

拿破崙卻不惱怒,他和藹地對他說:“朋友,這是你的槍,你們艱苦作戰,又走了那麼長的路,你打瞌睡是可以諒解和寬容的,但是目前,一時的疏忽就可能斷送全軍。我正好不困,就替你站了一會兒,下次一定小心。”

拿破崙沒有破口大罵,沒有大聲訓斥,沒有擺出元帥的架子,而是語重心長、和風細雨地批評士兵的錯誤。有這樣大度的元帥,士兵怎能不英勇作戰呢?如果拿破崙不寬容士兵,那隻能增加士兵的反抗意識,喪失了他本人在士兵中的威信,削弱了軍隊的戰鬥力。

寬容的智慧:

寬容是一種藝術,寬容別人,不是懦弱,更不是無奈的舉措。在短暫的生命裏學會寬容別人,能使生活中平添許多快樂,使人生更有意義。正因爲有了寬容,我們的胸懷才能比天空還寬闊,才能盡容天下難容之事。

  2、寬容是一種智慧和力量 陶行知先生的四塊糖果

早在半個多世紀之前,陶行知先生就把民主與寬容的思想滲透到自己的教育實踐中,讓它們發揮奇妙的作用。

陶行知先生當校長的時候,有一天看到一位男生用磚頭砸同學,便將其制止並叫他到校長辦公室去。當陶校長回到辦公室時,男孩已經等在那裏了。陶行知掏出一顆糖給這位同學:“這是獎勵你的,因爲你比我先到辦公室。”接着他又掏出一顆糖,說:“這也是給你的,我不讓你打同學,你立即住手了,說明你尊重我。”

男孩將信將疑地接過第二顆糖,陶先生又說道:“據我瞭解,你打同學是因爲他欺負女生,說明你很有正義感,我再獎勵你一顆糖。”

這時,男孩感動得哭了,說:“校長,我錯了,同學再不對,我也不能採取這種方式。”

陶先生於是又掏出一顆糖:“你已認錯了,我再獎勵你一塊。我的糖發完了,我們的談話也結束了。”

寬容的智慧:

陶行知先生的四顆糖的故事體現了寬容的魅力,閃耀着教育者的智慧。寬容是一種美好的教育情感,教育需要寬容,更需要給寬容一個生存的空間,讓寬容“復活”。俗語說:過猶不及,有時候制約太多、束縛太緊,反而不利於發展。

  3、寬容是一種智慧和力量 管鮑之交

管仲是春秋時齊國人,長得相貌堂堂,他博古通今,有經邦濟世的才能。年輕時,與鮑叔牙一起做生意,賺了錢分帳時,管仲總是多拿一些。大家都很生氣,鮑叔牙說:“管仲不是一個貪小便宜的人,他多拿是因爲家裏窮,我是心甘情願讓他多拿的。”

後來,管仲參了軍,每次打仗都縮在最後面,撤退時又跑在最前面,別人都罵他是個膽小鬼,鮑叔牙出面制止別人的恥笑,說管仲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爲他家裏有老母親需要他贍養。

管仲聽了這些話,十分感動,說:“生我的是我的父母,而能真正瞭解我的卻是鮑叔牙!”從此以後,他們倆結成了生死之交。

卻說齊襄公有兩個兒子,大兒子叫糾,母親是魯國人;小兒子叫小白,母親是莒國人。管仲對鮑叔牙說:“齊襄公死後,繼承王位的不是糾就是小白,我們倆現在分別去給糾和小白做老師,到時不管他倆誰做國君,咱們倆都相互推薦。”

鮑叔牙覺得這主意不錯,於是,管仲就做了公子糾的老師,鮑叔牙做了公子小白的老師。

齊襄公是個昏君,被大臣殺了。當時公子糾在魯國,公子小白在莒國,大臣們決定迎接公子糾回國當國君。

魯國派人送公子糾回國,莒國派人送公子小白回國,管仲怕小白先回國,就追上公子小白,射了他一箭。公子小白假裝中箭,騙過管仲,然後與鮑叔牙快馬加鞭先回到齊國,當了國君,即齊桓公。

魯莊公聽說公子小白當了國君,十分生氣,就派兵攻打齊國,結果大敗而還。在齊國壓力之下,魯國殺了糾,把管仲送回齊國。

齊桓公要鮑叔牙當丞相,鮑叔牙說:“管仲這個人有經天緯地的才能,他比我強十倍,希望大王不要記恨他射您一箭,讓他當丞相。”

桓公想了想說:“好,我先見見他,看看他有什麼能耐。”

齊桓公選了個日子,親自把管仲接到宮裏,管仲就向齊桓公談起了自己的治國政策。管仲講得頭頭是道,齊桓公聽得津津有味,兩人連續談了三天三夜,齊桓公十分高興,就把所有國家大小事情交給管仲去處理,稱他爲“仲文”。

管仲死後,齊桓公讓鮑叔牙當丞相,鮑叔牙說:“我這人善惡分得太明,恐怕難以勝任。”齊桓公爲了讓鮑叔牙當丞相,就把自己寵愛的三個小人趕出了宮門,鮑叔牙才當了丞相。

寬容的智慧:

鮑叔牙對管仲的知遇和推崇,最終讓“管鮑之交”成爲代代流傳的佳話。

寬容是一種強大的力量。它能化害爲利,化敵爲友。寬容往往能夠使對方從中吸取教訓,重新審視自己的行爲。畢竟人心不是靠力量可以征服的,寬容大度可以感化一切心靈的堅冰。

  4、《三國演義》裏有一個諸葛亮“七擒孟獲”的故事。

劉備去世以後,蜀國丞相諸葛亮準備北伐中原。當時蜀國南部,就是雲南貴州交界處,少數民族的大酋長孟獲發動叛亂,諸葛亮決定親自領兵平息叛亂,先解除這後顧之憂。有人建議,派一員大將南下足以消滅孟獲,丞相就不必深入那“不毛之地”了。但是諸葛亮考慮得更長遠,他要對孟獲恩威並施,以收服人心。

孟獲有萬夫不當之勇,豪俠仗義,在少數民族中很有威望。諸葛亮命令部下,遇到孟獲,千萬不要傷害他,要抓活的。

第一次戰鬥,蜀軍在諸葛亮的指揮下逮住了孟獲。當士兵押孟獲進營時,諸葛亮親自給他鬆綁,還叫人擺酒席款待他。

第二天,諸葛亮陪他參觀蜀軍營地後,問孟獲:“我們的軍營怎麼樣?”孟獲不僅不讚揚,反而說:“不過如此。以前我不知道你的虛實,所以戰敗了。現在我看到了你們的部署,如果放我回去,再戰定能戰勝你們。”

諸葛亮笑着,把孟獲放走了。幾天後,孟獲果然帶兵來挑戰,結果又戰敗被俘。孟獲還是不服輸,諸葛亮又放了他。

孟獲又連續和諸葛亮一戰再戰,一連打了七次,被擒七次。最後一次,孟獲又被押解到蜀軍營帳。士兵傳下諸葛亮的將令說:丞相不願意再見孟獲,下令放孟獲回去,讓他整頓好人馬,再來決一勝負。

孟獲想了很久說:“七擒七縱,這是自古以來沒有過的事情,丞相已經給了我很大的面子,我雖然沒有多少知識,也懂得做人的道理,怎麼能那樣不給丞相面子呢!”說完跪在地上,流着眼淚說:“丞相天威,我們再也不反叛了!”

諸葛亮很高興,趕緊把孟獲攙扶起來,請他入營帳,設宴招待,最後客客氣氣地把孟獲送出營門,讓他回去。

自那之後,孟獲死心塌地歸順蜀漢,直到諸葛亮死,他都沒有叛亂。這在客觀上爲蜀漢出兵中原掃清了後顧之憂,而且對西南少數民族的生活安定和經濟發展有很大促進作用。寬容的智慧:

諸葛亮七擒孟獲,把智慧和寬容演繹得淋漓盡致,贏得了一方長治久安。

寬容是一份接納,海納百川,不計前嫌,以博大的胸懷包容一切,只有能接納世界的人才能得到世界,那些成功人士之所以成就大業,原因就在於他們懂得寬容。

  5、寬容是一種智慧和力量 寬大爲懷

畢加索對冒充他作品地假畫,毫不在乎,從不講究。看到有僞造他的畫時,最多隻把僞造的簽名塗掉。

“我爲什麼要小題大做呢?”畢加索說,“作假畫的人不是窮畫家就是老朋友。我是西班牙人,不能和老朋友爲難。而且那些鑑定真跡的專家也要吃飯,而我也沒吃什麼虧。”

寬容的智慧:

君子坦蕩蕩。寬容有時候是對別人最大的恩惠,一個小小的不經意的或者有意的寬容都能夠讓人得到幸福,何樂而不爲呢?

  6、寬容是一種智慧和力量 寬恕是一座要橋

海明威在他的短篇故事《世界之都》裏,描寫一對住在西班牙的父子。經過一連串的事情後,他們的關係變得異常緊張。男孩離家而去。父親心急如焚地尋找他。遍尋不着之際,父親在馬德里的報紙上刊登尋人啓事。

兒子名叫帕科,在西班牙是個很普通的名字。尋人啓事上寫着:“親愛的帕科,爸爸明天在馬德里日報社前等你。一切既往不咎。我愛你。”

海明威接着給讀者展示了一幅驚人的景象———隔天中午,報社門口來了800多個等待寬恕的“帕科”們。

寬容的智慧:

世界上有無數的人等待別人的寬恕,寬恕的受益人不止是被寬恕者,還有那些寬恕他們的人。寬恕是一座讓我們遠離痛苦,心碎,絕望,傷害和憤怒的橋。在橋的那一端,平靜,喜悅,祥和正等着迎接我們。

  7、酒不治禿

有一次,原東德都柏林空軍俱樂部宴會招待空戰英雄。一位年輕士兵在斟酒時不慎把酒潑在烏戴將軍的禿頭上。頓時,士兵悚然,全場寂靜。

倒是這位將軍悠悠然,他輕輕拍了拍士兵的肩頭,說:“老弟,你以爲這種治療方法管用嗎?”

語音剛落,全場立即爆發出響亮的笑聲,人們爲將軍的寬容、幽默而歡呼。

  8、鄭板橋與小偷

  【送賊人】

細雨濛濛夜沉沉,樑上君子進我門。腹內詩書存千件,牀頭金銀無半分。

出門休惹黃尾狗,越牆莫損蘭花盆。 天寒不及披衣送,趁着月亮趕豪門。

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是著名的文學家,書畫家。因當濰縣縣令時擅自開倉賑濟災民而被罷官,但他身心釋然,一肩明月,兩袖清風,隨身只帶黃狗一隻,書卷幾箱,蘭花一盆,悠悠然來到揚州定居。

一夜,天色陰沉,下起了毛毛細雨。勞作的一天的人們早已進入了夢鄉,鄭板橋卻輾轉難眠,忽聽房門響動,只見一小偷閃進屋內,板橋心神有些慌亂,想呼救,又怕惹惱小偷,自討苦吃。轉念一想,計上心來。便喃喃低吟;細雨濛濛夜沉沉,樑上君子進我門。忙着搜尋物件的小偷一聽,心想,壞了,讓主人發現了。剛剛轉身要走,又聽吟道;腹內詩書存千卷,牀頭金銀無半分。小偷聽明白了,是個只會讀書的窮光蛋,還是趕快逃走吧,轉身出門,有聽提醒道;出門休惹黃尾犬。小偷心想,院門不能走了。還是跳牆跑吧。此時又聽房內警告;越牆莫損蘭花盆。小偷一擡頭髮現牆頭上果然放着一盆蘭花。於是避開蘭花盆縱身躍上牆頭。剛要縮身跳下,又聽屋內高聲吟道;天寒不及披衣送,趁着月亮趕豪門。小偷一聽樂了。真是一個好心腸的詩書君子。

  9、“三尺巷”的故事

清朝康熙年間有個大學士名叫張英.一天張英收到家信,說家人爲了爭三尺寬的宅基地,與鄰居發生糾紛,要他用職權疏通關係,打贏這場官司.張英閱信後坦然一笑,揮筆寫了一封信,並附詩一首:一紙書來只爲牆,讓他三尺有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家人接到回信後,讓出三尺宅基地.鄰居得知,也相讓三尺宅基地.結果成了六尺巷,這個化干戈爲玉帛的故事流傳至今。

一紙書來只爲牆, 讓他三尺有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 不見當年秦始皇。

這首詩的後兩句是爲了說明鄰里人際關係遠比死的磚瓦重要,寶貴的生命和時間遠比無價值的喟嘆和紛爭重要,即使今日爭得了這三尺又如何?秦始皇當日修築萬里長城何等意氣奮發,如今又何去何從呢?你們修牆修得過長城嗎,長城今天還在呢,但修牆的秦始皇又如何了呢?

退一步海闊天空,一個人一生中如果從來沒有人注意過你、欣賞過你,生命將是一種悲哀。如果從來沒有人與你磨擦過、爭吵過,對於你的生命來說也同樣不完整。人一生的時間是有限的,與我們的生命相比,那些小小的矛盾、小小的坎坷又算得了什麼呢?對於永恆的時間來說是多麼得脆弱和不堪一擊!我們何必把寶貴的生命,消耗在那些毫無價值的喟嘆和紛爭上呢?

時間驗證真理~張氏故居,在今天六尺巷一帶,當年宰相府第,已蕩然不見痕跡,唯六尺巷的故事,仍在這塊土地上流傳,象徵着一種氣度和胸襟,告訴我們要有坦蕩的胸懷,給今人以啓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