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中心 > 勵志小故事 > 簡短的中國古代名人勵志小故事

簡短的中國古代名人勵志小故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2W 次

導語:有很多關於古代名人的勵志故事都是非常經典而又值得我們去看的,下面是簡短的中國古代名人勵志小故事,歡迎閱讀。

簡短的中國古代名人勵志小故事

  中國古代名人勵志小故事:蘇東坡與海棠

被譽爲天下三大行書之一的《黃州寒食帖》,是蘇東坡寫的一首詩:“自我來黃州,已過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兩月秋蕭瑟,臥聞海棠花,泥污燕支雪,暗中偷負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頭已白。”燕支雪其實就是胭脂雪。在蘇東坡眼裏,海棠花就像雪上搽了胭脂那樣美麗,於是就給它起了一個這樣富有詩意的名字。

蘇東坡謫居黃州的日子是悽苦的,“空庖煮寒菜,破竈燒溼葦,那知是寒食?但見烏銜紙。”即使是過着這樣的日子,他還惦記着海棠花,可見東坡先生對海棠花的熱愛。

蘇東坡的這種熱愛,是和他的遭遇聯繫在一起的。借花喻人,蘇東坡對海棠花傾注了極大的感情,爲此,他反覆寫詩著文,寄寓情懷。他的很有名的文章《記遊定惠院》,一開頭就說:“黃州定惠院東,小山上,有海棠一株,特繁茂。每歲盛開,必攜客置酒,已五醉其下矣。”還有一首詩,題目就叫《寓居定惠院之東,雜花滿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貴也》。詩的題目一般都是幾個字,哪有這麼長的,可是,照蘇東坡看來,不寫這麼長的題目就不足以表達自己的意思。所以,他這首詩一開頭就寫道:“江城地瘴蕃草木,只有名花苦幽獨,嫣然一笑竹籬間,桃李漫山總粗俗。也知造物有深意,故遣佳人在空谷。……明朝酒醒還獨來,雪落紛紛那忍觸!”這哪裏是寫海棠,分明就是寫的自己呀!

因爲“烏臺詩案”,大文學家捱了板子,但這並沒有使他服氣,更沒有打得他靈魂出竅,從此噤若寒蟬。被貶黃州的第四年,他寫出了詠海棠的絕唱:“東風嫋嫋泛崇光,香霧空濛月轉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詩朗朗上口,激賞海棠的心情和盤托出!

  中國古代名人勵志小故事:田忌賽馬

公元前四世紀的中國,處在諸侯割據的狀態,歷史上稱爲“戰國時期”。在魏國作官的孫臏,因爲受到同僚龐涓的迫害,被齊國使臣救出後,到達齊國國都。

齊國使臣將他引見給齊國的大將軍田忌,田忌向孫臏請教兵法,孫臏講了三天三夜,田忌特別佩服,將孫臏待爲貴賓,孫臏對田忌也很感激,經常爲他獻計獻策。

賽馬是當時最受齊國貴族歡迎的娛樂項目。上至國王,下到大臣,常常以賽馬取樂,並以重金賭輸贏。田忌多次與國王及其他大臣賭輸贏,屢賭屢輸。一天他賽馬又輸了,回家後悶悶不樂。孫臏安慰他說:“下次有機會帶我到馬場看看,也許我能幫你。”

當又一次賽馬時,孫臏隨田忌來到賽馬場,滿朝文武官員和城裏的平民也都來看熱鬧。孫臏瞭解到,大家的馬按奔跑的速度分爲上中下三等,等次不同裝飾不同,各家的馬依等次比賽,比賽爲三賽二勝制。

孫臏仔細觀察後發現,田忌的馬和其他人的馬相差並不遠,只是策略運用不當,以致失敗。 孫臏告訴田忌:“大將軍,請放心,我有辦法讓你獲勝。”田忌聽後非常高興,隨即以千金作賭注約請國王與他賽馬。國王在賽馬中從沒輸過,所以欣然答應了田忌的邀請。

比賽前田忌按照孫臏的主意,用上等馬鞍將下等馬裝飾起來,冒充上等馬, 與齊王的上等馬比賽。比賽開始,只見齊王的好馬飛快地衝在前面,而田忌的馬遠遠落在後面,國王得意地開懷大笑。 第二場比賽,還是按照孫臏的安排,田忌用自己的上等馬與國王的中等馬比賽,在一片喝彩中,只見田忌的馬竟然衝到齊王的馬前面,贏了第二場。 關鍵的第三場,田忌的中等馬和國王的下等馬比賽,田忌的馬又一次衝到國 王的馬前面,結果二比一,田忌贏了國王。

從未輸過比賽的國王目瞪口呆,他不知道田忌從哪裏得到了這麼好的賽馬。 這時田忌告訴齊王,他的勝利並不是因爲找到了更好的馬,而是用了計策。 隨後,他將孫臏的計策講了出來,齊王恍然大悟,立刻把孫臏召入王宮。孫臏告訴齊王,在雙方條件相當時,對策得當可以戰勝對方,在雙方條件相差很遠時, 對策得當也可將損失減低到最低程度。後來,國王任命孫臏爲軍師,揮指全國的軍隊。從此,孫臏協助田忌,改善齊軍的作戰方法,齊軍在與別國軍隊的戰爭中因此屢屢取勝。

  中國古代名人勵志小故事:鄭板橋教子

鄭板橋(1693-1765)是清朝“揚州八怪”之一。他在山東濰縣當縣官時,兒子小寶留在興化鄉下的鄭墨弟弟家。

小寶6歲時上學了。爲了教育兒子,鄭板橋專門給他的弟弟鄭墨寫了一封信,信中寫道:“餘五十二歲始得一子,豈有不愛之理!然愛之必以其道,以其道是真愛,不以其道是溺愛。”

他的“道”是什麼呢?他說:“讀書中舉,中進士做官,此是小事,第一要明理做個好人。”

鄭板橋自己是個讀書人,他並不是看不起讀書人,他看不起的是:讀書就是爲了做官。

鄭板橋自己最重視的還是兒子的品德。他對弟弟說:“我不在家,兒便是由你管束,要須長其忠厚之情,驅其殘忍之性,不得以爲猶子而姑縱惜也。”

他主張,他的孩子和僕人的兒女應平等對待。他說:“家人兒女,總是天地間一般人,當一般愛惜,不可使吾兒凌虐別人。凡魚餐果餅,宜均分散給,大家歡喜跳躍。若吾兒坐食好物,令家人子遠立而望,不得一沾脣齒,其父母見而憐之,無可如何,呼之使去,豈非割心頭肉乎!”

爲了教育兒子“明好人之理”、“愛天下農夫”,鄭板橋還抄錄了使小寶且念且唱、順口好讀的四首五言絕句:

二月賣新絲,五月巢新谷;

醫得眼前瘡,剜卻心頭肉。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昨日入城市,歸來淚滿襟;

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

九九八十一,窮漢受罪畢;

才得放腳眠,蚊蟲跳蚤出。

後來,鄭板橋不放心小寶的成長,就把他接到身邊,經常教育小寶要懂得吃飯穿衣的艱難,要同情窮苦的人。由於鄭板橋的嚴格教育和言傳身教,小寶進步很快。當時濰縣正值災荒,鄭板橋一向清貧,家裏也未多存一粒糧食。一天,小寶哭着說:“媽媽,我肚子餓!”媽媽拿出一個用玉米粉做的窩頭塞在小寶手裏說:“這是你爹中午省下的,快拿去吃吧!”小寶歡跳着走到門外,高高興興地吃着窩頭。這時,一個光着腳的小女孩站在旁邊,看着他吃,小寶發現了這個用飢餓眼光看他的小女孩,立刻把窩頭分給小女孩一半。鄭板橋得知小寶的舉動,高興地對着小寶說:“孩子,你做得對,爹爹喜歡你。”

人生,幸福不是目的,品德才是準繩。


更多熱門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