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中心 > 勵志小故事 > 簡短的成語小故事100字(通用36篇)

簡短的成語小故事100字(通用36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5W 次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經典的成語吧,成語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大特色,在語句中是作爲一個整體來應用的,承擔主語、賓語、定語等成分。都有哪些經典的成語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簡短的成語小故事100字,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簡短的成語小故事100字(通用36篇)

簡短的成語小故事 篇1

成語故事】路上聽來的、路上傳播的話。泛指沒有根據的`傳聞。古時學者艾子的鄰居毛空是一個不務正業的人,經常把外邊聽到的事情加以誇大說給艾子聽。一次他說:“一隻鴨子一次下了100個蛋。”艾子不信,他又說天上掉下一塊二十丈長十丈寬的大肉,而且還信誓旦旦地說他親耳聽來的。

簡短的成語小故事 篇2

【成語故事】按照畫像去尋求好馬。比喻墨守成規辦事;也比喻按照線索去尋求。春秋時期相馬專家孫陽(伯樂)根據自己的相馬經驗寫了《相馬經》,他的`兒子很想把相馬的絕技學到手,熟讀《相馬經》,根據經書上的標準選出的“千里馬”——一隻癩蛤蟆回家向其父報喜,伯樂看後哭笑不得。

簡短的成語小故事 篇3

【成語故事】形容氣概豪邁,使祖國山河因而更加壯麗。北宋時期,趙鼎21歲中進士受到宰相吳敏的賞識,調到都城開封任職。金兵南下,宋欽宗驚慌失措,趙鼎主張抗金到底,可是宋欽宗不予理睬。北宋滅亡後,趙鼎仍然堅持抗金,秦檜迫害他,他只好寫下:身騎箕,尾歸天上,氣壯山河壯本朝。

簡短的成語小故事 篇4

【成語故事】自己不估量自己的能力。指過高地估計自己的'實力。春秋時期,實力弱小的息國從鄭國發動戰爭,結果被打敗。原因是不正確分析敵我雙方的力量,分不清敵人與朋友,不團結鄰國,結果沒過多久息國被楚國消滅。

簡短的成語小故事 篇5

【成語故事】形容騷擾得厲害,連雞狗都不得安寧。柳宗元被貶到永州做司馬,他目睹了民間哀鴻遍野、民不聊生的悲慘局面,寫了一篇《捕蛇者說》。該散文描述一個捕蛇者寧願冒着生命危險捕蛇,也不願種地,因爲貪官污吏們搞得當地雞犬不寧。

簡短的成語小故事 篇6

【成語故事】心裏想做,可是力量夠不上。東漢時期,班超爲平定匈奴作亂,70多歲還在西域作戰,他身體日漸衰弱,上書漢和帝要求回中原養老。他的`妹妹班昭也上書奏請說班超老了,再有戰事就力不從心了,漢和帝看了二人的奏摺,不斷地點頭,於是下詔讓班超回京。

簡短的成語小故事 篇7

戰國時,趙國名將趙奢的兒子趙括,在年輕的時候,就讀過不少兵書,常常在人們面前談論作戰用兵的事情,即使父親趙奢也難不住他。很多人認爲他很有才能,但是他父親卻認爲他誇誇其談,不能承擔重任。

有一次,秦國進攻趙國。趙國大將廉頗採用了修築壁壘堅守的'方法。之後,趙王聽信了秦國散佈的流言,以爲廉頗年老懦弱,不能低檔敵軍,就改派趙括代替廉頗。趙括到了前線,死搬兵書上的教條,完全改變了廉頗持久抗戰的計劃。秦將白起聽到這個消息,十分高興,便用計先截斷了趙軍的運糧後路,然後把趙軍團團包圍。趙軍糧絕,趙括企圖突圍,被秦軍一箭射死,四十多萬趙軍一下子盡被殲滅。

簡短的成語小故事 篇8

孔子到了晚年,喜歡讀《周易》。

春秋時期沒有紙,字是寫在一片片竹簡上,一部書要用許多竹簡,務必用熟牛皮(韋)繩子把這些竹簡編聯在一齊才能閱讀。平時捲起來放着,看時就打開來。《周易》文字艱澀,資料隱晦,孔子就翻來覆去地讀,這樣讀夾讀去,把編聯竹簡的牛皮繩子磨斷了許多次(韋編三絕)。

即使讀到了這樣的地步,孔子還是不滿意,說:“如果我能多活幾年,我就能夠多理解些《周易》的'文字和資料了。”

簡短的成語小故事 篇9

春秋時期,宋國有一個農夫,他總是嫌田裏的莊稼長得太慢,這天去瞧瞧,明天去看看,覺得禾苗好像總沒有長高。他心想:有什麼辦法能使它們長得高些快些呢?

有一天,他來到田裏,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一大片禾苗,一棵一棵地拔真費了不少的力氣,等他拔完了禾苗,已經累得筋疲力盡了,但是他心裏卻很高興。回到家裏還誇口說:“這天可把我累壞了,我幫忙禾苗長高了好幾寸!”他兒子聽了,趕忙跑到田裏去看,發現田裏的禾苗全都已經枯死了

簡短的`成語小故事 篇10

故事講的是李白小的時候很聰明,貪玩、不好學。一天,他趁人沒注意,丟下書本,溜出去玩。他四處閒逛,走啊走啊,不知不覺,來到一條小溪邊,有位白髮蒼蒼的老婆婆正在溪邊吃力的磨着鐵杵。

李白覺的很奇怪,上前問到:“老婆婆您在幹什麼?”老婆婆說:“我要把鐵杵磨成繡花針。”李白吃了一驚問:“這個鐵杵幾年才能磨完?”老婆婆說“只要功夫深,鐵杵就能磨成繡花針。”李白聽了從此刻苦學習、仔細觀察,成了中國一位大詩人。

《鐵杵成針》的`故事告訴我們不管做什麼事,只要認真去做都能成功。

簡短的成語小故事 篇11

這個典故源於於唐.劉束的《隋唐佳話》。唐朝時,大臣許敬宗爲人非常自傲輕慢,凡屬他見過的客人,儘管經人介紹,也常常忘記很快,如果再見面如同生人一樣。有的人就譏諷他記性太差了。許敬宗則回答說:"像你這樣的.人,我當然很難記住。但是假如碰到像南朝的何遜、劉季綽、沈約、謝兆等著名學者,我即使在黑暗中摸索,也能辨認出來。"

現通常用此典故比喻沒有師傅或門徑,獨自探索知識或技術的掌握與創造。

簡短的成語小故事 篇12

從前,有個農民在田裏種蘿蔔,他累得滿頭都是汗水。正在這時,忽然跑來一隻野兔,一頭撞在旁邊的大樹上。農民走過去一看,兔子撞死了。那個人很高興,把野兔撿了起來,晚上他把野兔吃了。他想:要是每天都有一隻野兔吃該有多好啊!

第二天,他到地裏不勞動了,坐在大樹下等着,希望再有野兔跑過來,自己撞死在大樹上。

他等了一天又一天,野兔沒有再來,農民的蘿蔔全都枯死了。

“守株待兔”就是從這個故事來的。“株”在這兒就是“樹”。這個成語有兩個意思。一個是比喻有人把偶然發生的事情當作經驗,還牢牢守住不放。一個是比喻有人不願切實地工作,妄想得到意外的'收穫。

簡短的成語小故事 篇13

這個成語講的是宋朝的楊時苦心求學的.故事:楊時考中了進士,卻不去做官,而是到河南潁昌拜程顥爲師進行學習。程顥死後,楊時又在洛陽拜程顥的弟弟程頤爲師。

那時,他已經四十歲了。有一天,楊時去拜見程頤時,恰逢程頤正在睡覺,而楊時與他的朋友遊酢爲了不影響老師休息,便恭恭敬敬地站在門口等候。外面大雪紛飛,寒風刺骨,等到程頤醒來時,門外的雪已積了一尺多厚了。

古人對求學的態度尚且如此誠心,今人更需把握眼前良好的學習機會。

現通常用此典故比喻安逸舒適的生活。

簡短的成語小故事 篇14

豐沛的雨水使田裏雜草狂長。

農夫見了,非除之而不甘。尤其是紅根豬草對莊稼爲害甚烈,農夫更是深惡痛絕!

紅根豬草忍不住嘆息道:“我們如此不受歡迎,遭人唾棄,活着何苦呢!”

其他的雜草趕緊安慰說:“其實,我們都不必妄自菲薄,只是站錯了位置而已。如若將你拔切後餵豬,顯然是很好的`飼料。當然還可以與我們一起拔曬後燒成草灰,不也能肥沃土壤麼?”

農夫聽了,立即改變了對雜草的態度,將它們化腐朽爲神奇,使它們成爲莊稼的供給營養。

的確,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有其合理性,只是我們常常被其表面現象所矇蔽或迷惑罷了!

簡短的成語小故事 篇15

有個急性子的宋國人,總嫌自己的秧苗長得慢。於是,他就把每棵稻子都從土裏拔高了一些。

有個急性子的宋國人,日夜盼望稻田裏的稻子快些長大。可是,稻子是要慢慢長的,不能照他想的那樣長的那麼快。

有一天,他想出了一個妙計:下得田去,把每棵稻子都從土裏拔高了一些。

“好累啊!辛辛苦苦幹了一整天!不過,田裏的稻子倒是都長高好些了。”

他的`兒子聽說田裏的稻子長高了好些,連忙跑到田裏去看。可是,糟糕得很,田裏的稻苗的葉子,都開始枯萎了。

簡短的成語小故事 篇16

這個典故源於《國策.齊策》。戰國時,齊王派使臣出訪趙國。趙威後接見了這位使臣,一見面,趙威後便問:"今年你們齊國年成好嗎?老百姓好嗎?齊王好嗎?"齊國的使臣一聽心裏很不高興,就對趙威後說:"我是奉齊王之命來貴國的',現在你先我年成,再問百姓,最後才問到國君,這不是先賤後貴,貴賤倒置嗎?"趙威後聽了連連搖頭:"不!如果沒有好年成,老百姓就過不上好日子,如果沒有老百姓,哪裏還有什麼國君?我不這樣問你,難道讓我捨本問末,本末倒置嗎?"

現通常用此典故,形容很平安,沒有受到什麼損害。

簡短的成語小故事 篇17

從前有個地方,城門下面有個池塘,一羣魚兒自由自在地在那裏生活着。有一天忽然城門上燃起了大火,一條魚兒看見了大聲叫道:“不好了,城門着火了,我們趕快逃跑吧!”但是,其它魚兒不以爲然,認爲城門失火,離他們居住的池塘很遠,用不着大驚小怪。結果,除了那條魚外,別的魚都設有逃走。

這時,人們趕來救火,他們從池塘裏舀水往城門上潑,不一會,火被熄滅了。由於舀幹了池塘裏的水,沒逃走的魚全遭了殃。

因爲城門失火,導致沒有逃走的魚遭了殃,說明事物之間是互相聯繫的,如果割斷聯繫就要受到懲罰。這就要求我們堅持用聯繫的.觀點看問題。

簡短的成語小故事 篇18

戰國時期,蘇秦到秦國去,想勸說秦國征伐六國,稱霸天下。可是,秦惠王對他的意見不感興趣,說道:“現在的秦國,就好比一隻羽毛還未長全的小鳥,如果硬要展翅高飛,必定會遇到災禍。先生從很遠的地方來到我國,對我進行開導,我表示感謝。可是,關於爭霸稱帝的事,還是以後再說吧。”

蘇秦不願意就此離去,於是給惠王上了十多次奏章,說明爭霸的重要性。可是,秦惠王對他的意見越來越反感。這時,蘇秦的.資財也耗費光了,只得垂頭喪氣地回家去了。

簡短的成語小故事 篇19

王羲之的五兒子王徽之(字子猷),一次從酣睡中醒來。當他打開窗戶,看到一地潔白。於是,詩性大發,吟起了左思的《招隱詩》來。

吟着吟着,他想起了自己的好友戴逵。而這時的戴逵卻遠在曹娥江上游的`剡縣。

於是他立馬動身,連夜乘小舟前往。

經過一夜,他也來到了戴逵家門前。然而,他卻突然折返。

後來,有人問他這又是爲何?他答:“我本來就是乘着興致前往,既然興致已盡,自然返回,爲何非得要見戴逵?”

率性而爲、灑脫不羈,魏晉風度由此可見一斑。

簡短的成語小故事 篇20

楚國人卞和在荊山上來得一塊玉璞(末經加工的玉,外包一層石質),拿去獻給楚厲王,厲王和大臣及玉匠看後說是石頭,並以欺君之罪把卞和的左腳砍掉了。

武王繼位後,他又把玉璞獻給武王,結局同樣,又失去了右腳。文王繼位後,卞和不敢再獻玉了,就抱着玉在荊山下痛哭,直哭得眼裏流血。文王派人問其原因,他說:我傷心的`主要是你們把玉認作石頭,把好心認爲是欺詐。文王命人把玉璞鑿開,裏面果然是一塊質量極高的玉,被作爲國寶珍藏起來,人稱和氏璧。後來這紙璧落到趙惠王手裏,秦昭王要用15座城換取。從此以後,人們就把極有價值的東西稱爲價值連城。

簡短的成語小故事 篇21

相傳,古代有個姓盧的書生,家境貧窮潦倒,卻貪圖享樂,官迷心竅。有一次,在旅店裏道士呂翁給盧生一個枕頭,並對他說:‘‘只要枕着它睡覺,一切就會稱心如意。”當時旅店的人正熬黃粱(即小米粥),盧生便枕着呂翁給的枕頭睡去。沉睡之中,他夢見自己被封官拜相,並娶了一個聰明美麗的.妻子,從此兒孫繞膝,人丁興旺,享不盡的榮華富貴。盧生高興極了,以致一驚而起,只見呂翁仍在身旁,鍋中黃粱尚未煮熟,剛纔只不過是作了一個短暫的美夢罷了。

這個故事說明,不從實出發的想法、慾望終歸要消失。它告訴我們:想問題,辦事情應從實際出發,使主觀符合客觀。

簡短的成語小故事 篇22

這個典故出自《昭明文選》卷十六《賦.長門賦》。漢武帝劉徹的妻子陳阿嬌非常得寵,被立爲皇后。但後來陳皇后一直未生下獨生子,她又嫉妒別的宮妃得寵,便暗中搞媚術和"巫盎"(用巫術詛咒的'辦法)害人所以被漢武帝廢棄,逼令住在長門宮中。她悲苦愁悶,想恢復過去皇后的地位。聽說蜀郡成都人司馬相如,是妙筆生花的大作家,就奉獻一百斤黃金給司馬相如和他妻子卓文君,請他們買酒喝。託司馬相如爲她寫一篇能解脫苦悶生活的文章。司馬相如就寫成了《長門賦》,呈獻給漢武帝,勸導他不記舊怨,重新和好。由此,陳皇后又得到漢武帝的寵愛。

現通常用此典故比喻有美無人賞、有才無人用的冷落境遇。

簡短的成語小故事 篇23

晉代,有個叫孫康的書生,幼時家貧,無錢買燈油,不能夜讀,只有早早睡覺。

他覺得這樣白白浪費掉時間,非常可惜。一天夜裏,他從睡夢中醒來,把頭側向窗戶時,發現窗縫裏透進幾絲光亮。

原來,那是大雪映照出來的,孫康心中一動:映着雪光,可否讀書呢?

他回屋拿書,在雪地中一試,果真可行。

於是他立即穿好衣服,便在雪地上看起書來。手腳凍僵了,就起身跑跑。

此後,每逢有雪的晚上,他都如此。正是這種苦學的態度,使他的學識突飛猛進,終成一位飽學之士。他也成爲天下學子的.楷模。

簡短的成語小故事 篇24

引狼入室

有個牧羊人在山谷裏放羊。他看見遠遠地有隻狼跟着,就時刻提防着。幾個月過去了,狼只是遠遠地跟着,並沒有靠近羊羣,更沒有傷害一隻羊。牧羊人漸漸地對狼放鬆了戒心。

後來,牧羊人覺得狼跟在羊羣后面有好處,不用再提防別的野獸了。再後來,他索性把狼當成了牧羊狗,叫它看管羊羣。牧羊人見狼把羊管得很好,心裏想,人們都說狼最壞,我看不見得。

有一天,牧羊人有事要進城去,就把羊羣託狼看管,狼答應了。狼估計牧羊人已經進城了,就衝着山林大聲嚎叫了幾聲,它的嚎叫聲引來了許許多多、大大小小的狼。那羣羊全被狼吃掉了。

牧羊人不瞭解狼的'本性,才被狼的僞善欺騙了。成語“引狼入室”比喻把壞人引進內部。

簡短的成語小故事 篇25

腳踏實地

北宋史學家司馬光曾編撰了我國最大的一部古代編年史--《資治通鑑》。他治學嚴謹、刻苦,爲編撰《資治通鑑》,他每天天不亮就起牀,一直工作到深夜。他對書稿精益求精,六百多卷的初稿,到定稿時只剩下80卷,而且全部用工楷字寫成,沒有寫一個草字,剩下的廢稿把兩間屋子都堆放滿了。全書上起戰國,下至五代,共寫了1360年的歷史。他這種認真踏實的治學態度,受到人們的'讚揚。一次司馬光問他的朋友:你看我是怎樣一個人?朋友答道:你是一個腳踏實地的人。這個成語形容做事認真、踏實。

簡短的成語小故事 篇26

沉魚落雁

春秋時期,越國有一個叫做西施的美女,她每天都會到溪邊去浣紗,溪中的魚看到西施俊美漂亮的倒影,覺得自己長得比西施醜,都慚愧的不敢浮現水面,全沉到水底去。慢慢地,“沉魚”成了西施動人的.別名。

西漢時期,也有一個美女叫王昭君,漢元帝爲安撫北方匈奴,將美豔宮女昭君升爲義女,遠嫁鄰邦。在昭君受命成婚的路上,南飛的大雁聽到她動聽的琴聲,因凝視她漂亮的容顏,遺忘了舞動翅膀,墜落地上。從今,“落雁”成了昭君漂亮的代稱。

這就是成語“沉魚落雁”的由來。

簡短的成語小故事 篇27

高山流水

春秋時代,有個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藝高超,是當時的琴師。

一夜,伯牙乘船遊覽。面對清風明月,他思緒萬千,於是又彈起琴來,琴聲悠揚,漸入佳境。忽聽岸上有人叫絕,伯牙聞聲走出船來,只見一個樵夫站在岸邊,他當即請樵夫上船,興致勃勃地爲他演奏。伯牙彈起讚美高山的曲調,樵夫說道:“真好!雄偉而莊重,好像高聳入雲的泰山一樣!”當他彈奏表現奔騰澎湃的波濤時,樵夫又說:“真好!寬廣浩蕩,好像看見滾滾的.流水、無邊的大海一般!”伯牙興奮極了,激動地說:“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這個樵夫就是鍾子期。從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樂優美。

簡短的成語小故事 篇28

近水樓臺

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學家范仲淹,在任杭州知州時,身邊任職的很多官員,大多得到他的推薦或者提拔。只有一個叫蘇鱗的人,因爲他在杭州所屬的外縣做巡察,所以沒有被范仲淹推薦。一次,蘇鱗因事到杭州見范仲淹,趁機寫了一首詩,其中兩句是: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爲春。暗示范仲淹只提拔身邊的.人。范仲淹看到詩後,立即寫了封推薦信,使蘇鱗的願望得以實現。這個成語比喻由於環境或職務上的便利而獲得優先的機會。

簡短的成語小故事 篇29

《萬死不辭》

出處:《三國演義》第八回蟬曰:“近見大人兩眉愁鎖,必有國家大事,又不敢問。今晚又見行坐不安,因此興嘆,不想爲大人窺見。倘有用妾之處,萬死不辭!”

釋義:意思是雖然有一萬次死也不推辭,表示願意拼死效勞。

故事:在東漢末年,朝政的大權落在了董卓的手上。董卓這個人驕橫跋扈,出入宮廷敢用皇帝的儀仗,並讓弟弟、侄兒統率禁軍,把董氏宗族的.人不論老小一律封爲列侯。他還徵二十五萬民夫爲自己修築宮室,又從民間選來八百美女,納入宮內。

簡短的成語小故事 篇30

捨我其誰

【成語故事】戰國時期,孟子經常與學生們談論一些治理國家的問題,他把儒家學說加以發揮,認爲君主要仁愛,以仁治天下就像運轉一個小泥丸一樣容易。學生問他爲什麼有些不愉快,孟子回答:“如欲平治天下,當今之世,捨我其誰也?”

【典故】如欲平治天下,當今之世,捨我其誰也?  《孟子·公孫丑下》

【釋義】舍:除了。除了我還有哪一個?形容人敢於擔當,遇有該做的'事,決不退讓。

【用法】作謂語、分句;形容人敢於擔當

【近義詞】非我莫屬、捨我復誰

簡短的成語小故事 篇31

憂國如家

優勞國事,像對待家事一樣。形容人公忠爲國。語出《漢書。翟方進傳》:“上遂賜冊曰:‘欲退君位,尚未忍。君其孰念詳計,塞絕奸原,憂國如家,務便百姓,以輔朕。’”《晉書。陸曄傳》:“其兄弟事君如父,憂國如家。”唐。韓愈《上李尚書書》:“所見公卿大臣不可勝數,皆能守官奉職,無過失而已,未見有赤心事上、憂國如家如閣下者。”

主謂憂慮國事,就像憂慮自己的家事一樣。唐·韓愈《論今年權停舉選狀》:“以臣之愚,以爲宜求純信之士,骨鯁之臣,~,忘身奉上者。”△褒義。用於愛重國事之人。→憂國忘家憂國忘身憂國忘私。也作“憂公如家”。

簡短的成語小故事 篇32

“曾子避席”出自《孝經》,是一個非常著名的故事.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他在孔子身邊侍坐,孔子就問他:“以前的聖賢之王有至高無上的.德行,精要奧妙的理論,用來教導天下之人,人們就能和睦相處,君王和臣下之間也沒有不滿,你知道它們是什麼嗎?”曾子聽了,明白老師孔子是要指點他最深刻的道理,於是立刻從坐着的席子上站起來,走到席子外面,恭恭敬敬地回答道:“我不夠聰明,哪裏能知道,還請老師把這些道理教給我.”

在這裏,“避席”是一種非常禮貌的行爲,當曾子聽到老師要向他傳授時,他站起身來,走到席子外向老師請教,是爲了表示他對老師的尊重.曾子懂禮貌的故事被後人傳誦,很多人都向他學習.

簡短的成語小故事 篇33

死灰復燃

【熄滅的爐灰重新燃起來,比喻失勢者重新得勢。例﹔決不能讓日本軍國主義死灰復燃。】

西漢武帝時,有個叫韓安國的官員,因犯法被送進監獄。獄吏田甲常常侮辱他。韓安國氣憤地說﹔”誰能料定死灰就不能重新燃起來呢﹕”田甲聽了說﹔”燃吧,如果再燃起來,我就撒泡尿澆滅它。”

不久,韓安國被釋放出獄,重新做了官。田甲得知後,怕受到報復,逃走了。這時,韓安國揚言﹔”田甲若不趕快回來,我就要把他全家殺掉。”田甲只好出來自首﹐見到韓安國時嚇得面無人色,連連叩頭求饒。韓安國說﹔”起來吧﹖像你一樣的人,纔不值得報復呢﹖”

簡短的.成語小故事 篇34

運斤成風

楚國的郢都有個勇敢沉着的人,他的朋友石是個武藝高明的匠人。有一次,他們表演了這樣一套絕活:郢人在鼻尖塗上像蒼蠅(fly)翅膀一樣薄的白粉,讓石用斧子把這層白粉削去。只見匠人不慌不忙地擺盪斧頭,呼地一聲,白粉完全被削掉了,而郢人的鼻尖卻涓滴沒有受到損傷,郢人也依舊面不改色,若無其事地站在那裏。

這件事被宋國的'國君知道了,他非常佩服石的特技和郢人的膽量,很想親眼看一看這個表演。於是,國君就恭恭敬敬地把匠人石請來,讓他再表演一次,石說:“我的摯友已經去世,我失去了唯一的搭檔,再也沒法表演了。”

根據這個故事,先人將“運斤成風”引爲成語,比喻手法諳練,武藝高超。

簡短的成語小故事 篇35

百發百中

在楚共王時,有一個善射的人,名叫潘黨,能每箭射中箭靶的靶紅心。養由基對他說:“這還不算本事,要能在百步之外射中楊柳葉子,纔算差不多了。”潘黨不服,當即選定楊柳樹上的.三片葉子,並標明號數,叫養由基退到百步之外,順序射去。養由基連射三箭,果然,第一箭中一號葉心,第二箭中二號葉心,第三箭中四號葉心,非常準確。

形容射箭技術的高明,因此叫做“百發百中”。“百發百中”這句成語,今天常用來形容神槍手的射擊技術,還可以用來比喻料事必中和謀事必成。

簡短的成語小故事 篇36

秀外慧中

蒲松齡在《聊齋志異》裏講過一個這樣的故事:有一個膠州男子,居住在嶗山太清宮,每日唸書寫字,外表溫文爾雅。太清宮旁有一株牡丹,日久成仙,幻化出來的.人形,外表秀美內心聰慧。兩人相識後,情投意合,不就結爲夫妻。然而,有一天牡丹花被人偷了,移植於別處,沒幾天就凋零了,牡丹仙子從此不能幻化爲人,男子傷心欲絕。

耐冬仙子絳雪見狀,就主動陪伴在男子身邊,可男子的真愛是牡丹仙子,任誰也取代不了。這份癡情感動了花神,於是讓牡丹仙子復活,兩人再續前緣。男子死後,變成一株五葉草陪伴在牡丹旁邊,因爲不能開花,被人砍去。不久,牡丹、耐冬竟一起凋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