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中心 > 勵志小故事 > 早會三分鐘勵志小故事(精選14則)

早會三分鐘勵志小故事(精選14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6W 次

故事是在現實認知觀的基礎上,對其描寫成非常態性現象。是文學體裁的一種,側重於事件發展過程的描述。強調情節的生動性和連貫性,較適於口頭講述。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早會三分鐘勵志小故事,歡迎大家閱讀。

早會三分鐘勵志小故事(精選14則)

早會三分鐘勵志小故事 1

大海邊,一漁民家陷入了絕境之中。嚴冬來了,海風掀翻了他們的漁船,恰好又趕上漁夫患了重感冒。天寒地凍,債主上門,他們該怎樣渡過這個難關呢?

一向樂觀豁達的漁夫第一次沉默了,臉上寫滿了無奈與悲涼。

那時,漁民的兒子才16歲。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16歲的兒子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家庭正處於絕望之中。“你們別怕,我有辦法。”兒子說完這話,喝下三大碗熱粥,出發了。他在肩頭挑上兩隻魚簍,信心百倍地奔向大海。迎着刺骨的寒風,脫光了衣服,一頭扎進了冰冷的海水中。

這時奇蹟出現了:成羣結隊的尖尖魚向孩子的身邊靠來,它們鑽進他的腋窩處,腿彎裏,在孩子的軀體周圍徘徊。孩子咬着牙,輕而易舉地便將尖尖魚裝滿了兩魚簍。

原來,這海里生活着一種尖尖魚,每當寒潮來時,它們都有很強的趨熱性。孩子正是利用自己溫熱的身體,吸引了大量的尖尖魚……

曾經有一個青年,大學畢業後隻身來到一座陌生的城市打工。盤纏用盡了,舉目無親,房東又天天催討房租。雖然有一家單位已經決定聘用他,但是,哪家單位願意將工資預付給一個尚未開始工作的人呢?

一個星期天,青年拖着沉重的'雙腿來到了一家廢品回收公司。看着那些成堆的紙片、飲料盒子……青年紅着臉向老闆問了那些廢品的價格。

他找來一隻破麻袋,毅然走上了大街拾荒。忍受着人們的白眼,經受着風雨的洗禮,他走過了城市的每一個角落,拾撿着廢品,也積攢着對未來生活的渴望,積攢着在這個陌生城市繼續生活下來的決心與力量。當他從廢品店老闆手裏接過在這座城市掘到的“第一桶金”時,青年的眼眶潮溼了,他聽到心中的吶喊:“生存沒有絕境,就看你肯不肯去做。”

是的,捉尖尖魚的少年正是在別人圍着火爐的時候,用他的身體讓一家人渡過了難關。青年不怕遭受他人的白眼,放下大學生的架子,靠撿廢品讓自己在遠方的城市站住了腳跟。當你失去一切的時候,我們還有生命。當你面臨生活的困惑時,何不想想那些別人不願做的事?

生存沒有絕境,其實就看你肯不肯去做。

早會三分鐘勵志小故事 2

有個叫詹姆斯的推銷員,來到一個小城鎮,拜訪一位房地產經紀人,想讓他參加一門名爲“銷售與商業管理”的課程。經紀人很感興趣,卻遲遲不發表意見。詹姆斯見狀只好試探說:“您很想參加這個課程,沒錯吧?”誰知經紀人猶豫了一會兒,說:“唉,我也不知道是不是要參加。”詹姆斯白費半天口舌,一無所獲,感到很失望,便站起身來準備離開。不過,他很快就改變了主意,決定全力以赴地做成這筆生意。於是他說了下面這番令經紀人大吃一驚的話:

“先生,我要向您說一些不太恭敬的話,但這些話可能對您有所幫助。

“請您先看看您的辦公室,地板很髒,牆上全是灰塵,打字機老得該送博物館了。您的衣服又髒又破,鬍子沒刮乾淨,眼光裏也顯現出失敗的陰影。我完全可以想象,在您家裏,您的太太和孩子吃的穿的都不好。您太太一直忠實地跟着您,你們剛結婚時,她或許以爲您將來大有成就呢!但事實並非如此。請您不要誤會,我並不是爲了您能參加我們的課程才這樣說的,即使您現在就報名並預繳學費,我也不會接受。在我看來,您不會有進取心,去完成這門課程,而我們不希望我們的學生中有失敗者。

“現在,我告訴您失敗的原因——您不具備拍板的能力。您已經養成了逃避責任的習慣,無法對影響您生活的任何事情作出明確決定。即使您想做什麼,也無法辦得到了。”

詹姆斯這番“重炮”的轟擊,令經紀人目瞪口呆,他呆坐在椅子上,低下了頭,看得出來他的心裏很不平靜,但並不準備對這些尖刻的指責進行辯解。

詹姆斯說了聲再見,走了出去,隨手關上了房門。很快,他又打開門,走了回來,滿臉微笑地在經紀人的面前坐了下來,說道:“也許我的指責傷害了您,但我倒真的希望能觸怒您。在這場男人對男人的談話裏,我要告訴您的是,我認爲您並不欠缺智慧和能力,然而不幸的是,您養成了一種引向失敗的習慣。但您可以重新站起來!請您原諒我剛纔的不敬。假如您相信我,我可以幫助您。您不屬於這個小鎮,這裏不適合從事房地產生意……”

詹姆斯的話剛說完,令人震驚的一幕發生了。經紀人竟抱頭痛哭起來,哭了好久才停下來。他似乎很努力才站了起來,與詹姆斯握了握手,表示願意接受他的勸告。他向詹姆斯要了一張報名表,報名參加了那門課程。

幾年後,這位房地產經紀人在大城市開了一家房地產公司,是當地最成功的房地產商人之一。他常年僱用60名推銷員,每一位推銷員在被正式聘用之前,都會被叫到他的辦公室,聽他詳細講述自己的蛻變過程。

這個房地產經紀人是幸運的.,在他因逃避責任而變得平庸的時候,有人以意想不到的方式推動了他,把他推向了成功。

一個人成功還是失敗,根源性的問題在於:你是否渴望改變現狀?你是願意繼續忍受失敗的折磨,還是願意通過艱辛的勞動,奮發圖強,改變自己眼下這種不盡如人意的局面?

不管有沒有人來推動我們,我們都應該以一種積極的心態,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並立即採取行動,讓生活變得更美好。

早會三分鐘勵志小故事 3

靜下來想想我們的未來:50歲,半百之年的我們開始倒數,期待退休時刻快點到來;60歲,花甲之年的我們沒了工作的負擔,遊山玩水成爲我們晚年的樂趣;70歲,古稀之年的我們步履蹣跚,坐在搖椅上回憶着光輝或平凡的歲月。

再看看葡萄牙作家薩拉馬戈的人生經歷:50歲時,25歲就出版第一本小說未獲成功的他,時隔二十幾年重新開始筆耕不輟的生活;60歲,他才憑藉以18世紀的宗教審判隱喻葡萄牙後獨裁時代的小說《修道院紀事》成名;而以作品《失明症漫記》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時,他已經是76歲的高齡了。

25歲到50歲,這應該是一個作家思想活躍、文筆日臻成熟的階段,也是非常容易出成績的階段。可是,老天卻和薩拉馬戈開了個大大的玩笑,第一本小說的出版讓他由焊工成爲作家,可是隨後的20多年卻沒讓他在文學上獲得更大的'成績。這20多年,薩拉馬戈開始了新聞報道和戲劇創作,雖然和文字依舊有着緊密的聯繫,和文學的夢想卻有了不小的偏離。

或許很多人都認爲,薩拉馬戈不會再有新的作品問世,更不會獲得舉世矚目的成就。可是,薩拉馬戈心底懷揣着追逐諾貝爾文學獎的理想,這樣的理想從來不曾在他的心底冷卻過。當薩拉馬戈50歲那年,選擇重新以寫作爲業時,身邊的親友們嚇了一大跳。只有一位非常要好的老友鼓勵薩拉馬戈:“50歲逐夢也不遲,加油吧,夥計!”

《修道院紀事》出版時,這位老友因病去世了,薩拉馬戈無比地悲傷。在感嘆歲月無情的同時,薩拉馬戈更加勤奮地寫作,完成了包括《失明症漫記》在內的多部優秀作品。後來,《失明症漫記》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獲獎理由是:“由於他那極富想象力、同情心和頗具反諷意味的作品,我們得以反覆重溫那一段難以捉摸的歷史。”

薩拉馬戈獲得了姍姍來遲的肯定和榮譽,當然要感謝忠實的讀者和諾貝爾文學獎的評委,但是更應該感謝自己50歲開始逐夢的決心。或許正是死亡近在咫尺,才逼得薩拉馬戈拼盡全力去爆發,去開拓自己的無限潛力。薩拉馬戈曾說過:“我已經不年輕了,所以每一部新作品的開始,對我來說都是一個挑戰。我寫的每一本書都有可能是我的絕唱,如果我的最後一部作品不盡如人意,那會是很可怕的。”

早會三分鐘勵志小故事 4

一名學生因爲怕麻煩教師,所以總是不敢問問題。這個教師十分細心,經過長時間和學生們的相處,教師最終發現了這個現象,就問他原因。

學生說:“教師,很抱歉。您給我的答案我又忘記了。我很想再次請教您,但想到我已經麻煩您許多次了,就不敢

再去打擾您了!”

教師想了想,對他說:“你先去點一盞油燈。”學生照做了。

教師之後又說:“再去多拿幾盞油燈來,用第一盞燈去點燃它們。”學生也照做了。

這時教師笑着對他說:“其他油燈都是用第一盞燈點燃的,可是第一盞燈的光芒有損失嗎”學生回答道:“沒有啊!”教師又對他說:“和你們分享我所擁有的知識,我不但不會有損失,反而會有更大的`歡樂和滿足。所以,有問題的時候,歡迎你隨時來找我。”

一個人的知識是很有限的,但經過多人長時間的互相討論、請教,他們的知識和底蘊都會有所提高,所以,如果遇到什麼問題你不會不懂,就去問別人。請教也是一門學問,每時每刻都能夠去請教,只是請教的對象不一樣,有直接,有間接。能夠向書本請教,也能夠向同學、教師和家長請教。沒有請教就沒有提高,就沒有成功。

早會三分鐘勵志小故事 5

全國勞動模範石傳祥的兒子石春麗當清潔工不到三個月時,他招致了很多批評。

一些好心人勸他:“你還年輕,二十幾歲出頭。你應該進入工廠學習技術。那是一個可以用一輩子的鐵飯碗。有人說:“你父親一輩子都是個糞人,而你卻來到了那裏。有人還說:“以你父親的名聲,只要你開口,你就不能照顧你。”有人向石春麗介紹了一個對象,但這個女孩受不了社會上的流言蜚語,他們很快就分手了。當他年輕時,他的思想不可避免地波動。他的母親看到兒子的想法發生了變化,立即把他叫到身邊,真誠地說:“我寧願髒也不願乾淨。”。這是你父親一生的.願望。我也抱着這個信念讓你加入清潔團隊。你應該接替你父親的工作,從事衛生工作經過一段時間的鍛鍊,在我母親和老師的幫助下,我感到輕鬆了好幾個小時。他說:“把排泄物拿出來的工作,別人不做,我做。”小時不愧爲他父親的好後裔。他在環境衛生方面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成爲新長征中的佼佼者。

早會三分鐘勵志小故事 6

一日,夜深人靜,鎖叫醒了鑰匙並埋怨道:“我每天辛辛苦苦爲主人看守家門,而主人喜歡的卻是你,總把你帶在身邊,真羨慕你啊!”

而鑰匙也不滿地說:“你每天待在家裏,舒舒服服的,多安逸啊!我每天跟着主人,日曬雨淋的,多辛苦啊!我更羨慕的是你!”

一次,鑰匙也想過一過安逸的生活,於是把自己藏了起來。主人出門後回家,不見了鑰匙,氣急之下把鎖給砸了,並順手扔進了垃圾堆裏。

進屋後,主人找到了鑰匙,氣憤地說:“鎖也砸了,現在留着你還有什麼用呢?”說完,把鑰匙也扔進了垃圾堆裏。

在垃圾堆裏相遇的鎖和鑰匙,不由感嘆起來:“今天我們落得如此可悲的'下場,都是因爲過去,我們沒有看到對方的價值與付出,而是這山望着那山高,彼此斤斤計較,相互妒忌和猜疑啊!”

——很多時候,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都是相互的,互相扯皮、爭鬥,只能是兩敗俱傷,唯有互相配合、相互欣賞、相互團結、相互支持、相互信任、相互珍惜,方能合作共贏。

早會三分鐘勵志小故事 7

看標題可能很多人都很好奇華爲的創始人是誰,華爲目前是國產手機的龍頭企業,但是你知道它的創始人嗎?就是44歲,兩萬一千元創下華爲的任正非。

44歲的年紀,在我們看來是比較大了,那個時候,他不僅老,而且被開除,被離婚,幾乎成爲孤家寡人。歷史總會這樣,先決絕而後成就一段佳話。“1987年,任正非因爲工作失誤離開南油公司,被逼着走上了創業的道路。”

“一個44歲老男人,經營中被騙了200萬,被國企南油集團除名。曾求留任遭拒絕,還揹負還清200萬債。妻子又離婚,他一個人帶着老爹老孃弟弟妹妹在深圳住棚屋,借錢創立了華爲公司。已過了衝鋒勢頭,沒有資本、沒有人脈、沒有資源、沒有技術、沒有市場經驗,看誰都比他強的一個人,逆襲成功。用27年把華爲帶到通訊行業世界第一位置。如果是你也有類似,今天你在哪裏呢。”

分之一靠運氣,概莫能外,缺一不可。後代人寫歷史,不應老盯着人的意志和主觀能動性,這會教壞年輕人,因爲大部分走投無路的'成功說到底不過是靠了運氣之手在背後推了一把而已。

相信歷史總不缺乏再一次的巧合,只是到那個時候,能不能問自己一句,在那個波瀾壯闊的年份,當時的你在哪裏?

早會三分鐘勵志小故事 8

王羲之小的時候,練字十分刻苦。據說他練字用壞的毛筆,堆在一起成了一座小山,人們叫它“筆山”。他家的旁邊有一個小水池,他常在這水池裏洗毛筆和硯臺,後來小水池的水都變黑了,人們就把這個小水池叫做“墨池”。

長大以後,王羲之的字寫得相當好了,還是堅持每天練字。有一天,他聚精會神地在書房練字,連吃飯都忘了。丫環送來了他最愛吃的蒜泥和饃饃,催着他吃,他好像沒有聽見一樣還是埋頭寫字。丫環沒有辦法,只好去告訴他的夫人。夫人和丫環來到書房的時候,看見王羲之正拿着一個沾滿墨汁的饃饃往嘴裏送,弄得滿嘴烏黑。她們忍不住笑出了聲。原來,王羲之邊吃邊練字,眼睛還看着字的時候,錯把墨汁當成蒜泥蘸了。

夫人心疼地對王羲之說:“你要保重身體呀!你的'字寫得很好了,爲什麼還要這樣苦練呢?”

王羲之擡起頭,回答說:“我的字雖然寫得不錯,可那都是學習前人的寫法。我要有自己的寫法,自成一體,那就非下苦工夫不可。”

經過一段時間的艱苦摸索,王羲之終於寫出了一種妍美流利的新字體。大家都稱讚他寫的字像彩雲那樣輕鬆自如,像飛龍那樣雄健有力,他也被公認爲我國曆史上傑出的書法家之一。

早會三分鐘勵志小故事 9

有一天某個農夫的一頭驢子,不細心掉進一口枯井裏,農夫絞盡腦汁想辦法救出驢子,但幾個小時過去了,驢子還在井裏痛苦地哀嚎着。

最終,這位農夫決定放棄,他想這頭驢子年紀大了,不值得大費周章去把它救出來,可是無論如何,這口井還是得填起來。於是農夫便請來左鄰右舍幫忙一起將井中的驢子埋了,以免除它的痛苦。

農夫的鄰居們人手一把鏟子,開始將泥土鏟進枯井中。當這頭驢子瞭解到自己的處境時,剛開始哭得很悽慘。但出人意料的是,一會兒之後這頭驢子就安靜下來了。農夫好奇地探頭往井底一看,出現在眼前的景象令他大吃一驚:當鏟進井裏的泥土落在驢子的.背部時,驢子的反應令人稱奇――它將泥土抖落在一旁,然後站到鏟進的泥土堆上頭!

就這樣,驢子將大家剷倒在它身上的泥土全數抖落在井底,然後再站上去。很快地,這隻驢子便得意地上升到井口,然後在衆人驚訝的表情中快步地跑開了!

感悟:就如驢子的情景,在生命的旅程中,有時候我們難免會陷入枯井裏,會被各式各樣的泥沙傾倒在我們身上,而想要從這些枯井脫困的祕訣就是:將泥沙抖落掉,然後站到上頭去!

早會三分鐘勵志小故事 10

一種永垂不朽的高尚甚至神聖之境就蘊含在工作裏。一個人儘管如何冥頑不靈,儘管忘記他應有的崇高使命,只要是踏踏實實、埋頭苦幹,那麼這個人就會有所發展;只有怠惰的人才會永無希望。努力工作,而絕不貪婪卑吝,這便是與自然的契合感應;想把工作完成的誠懇願望本身即將把人逐步導入真理,導入自然的種種任命與規則,而這些也就是真理。

認識你的工作,並且努力去做。人們常說:“要認識你自己。”假設你是一個完全無從認識的人,那麼,認識你自己能做些什麼,然後便動手去做,這個方法很適合你。

勞動就是生命。一旦工作開端得當,一個工作者的內心深處就會迸發出他天賦的力量。從他的內心深處是會被引入到一切高尚之境、一切知識之境的.,不管是“自我知識”,抑或是更多的其他方面。嚴格地講,除工作中所獲知識外,你並無別的知識來源。至於其餘,不過是知識的一種假說而已。而且直到我們真正着手和給予確定爲止,也只是學校裏尚待爭論的東西,也只是飄浮在雲端或捲動在邏輯的漩渦裏的虛無漂渺的東西。最終只有行動才能解決各種各樣的懷疑。

早會三分鐘勵志小故事 11

王羲之小時候,練字十分刻苦。據說他練字用壞毛筆,堆在一起成了一座小山,人們叫它“筆山”。他家旁邊有一個小水池,他常在這水池裏洗毛筆和硯臺,後來小水池水都變黑了,人們就把這個小水池叫做“墨池”。

長大以後,王羲之字寫得相當好了,還是堅持每天練字。有一天,他聚精會神地在書房練字,連吃飯都忘了。丫環送來了他最愛吃蒜泥和饃饃,催着他吃,他好像沒有聽見一樣還是埋頭寫字。(經典語句 )丫環沒有辦法,只好去告訴他夫人。夫人和丫環來到書房時候,看見王羲之正拿着一個沾滿墨汁饃饃往嘴裏送,弄得滿嘴烏黑。她們忍不住笑出了聲。原來,王羲之邊吃邊練字,眼睛還看着字時候,錯把墨汁當成蒜泥蘸了。

夫人心疼地對王羲之說:“你要保重身體呀!你字寫得很好了,爲什麼還要這樣苦練呢?”

王羲之擡起頭,回答說:“我字雖然寫得不錯,可那都是學習前人寫法。我要有自己寫法,自成一體,那就非下苦工夫不可。”

經過一段時間艱苦摸索,王羲之終於寫出了一種妍美流利新字體。大家都稱讚他寫字像彩雲那樣輕鬆自如,像飛龍那樣雄健有力,他也被公認爲我國曆史上傑出書法家。

早會三分鐘勵志小故事 12

簡單道理

從前,有兩個飢餓的人得到了一位長者的恩賜:一根魚竿和一簍鮮活碩大的魚。其中,一個人要了一簍魚,另一個人要了一根魚竿,於是他們分道揚鑣了。得到魚的人原地就用乾柴搭起篝火煮起了魚,他狼吞虎嚥,還沒有品出鮮魚的肉香,轉瞬間,連魚帶湯就被他吃了個精光,不久,他便餓死在空空的魚簍旁。另一個人則提着魚竿繼續忍飢挨餓,一步步艱難地向海邊走去,可當他已經看到不遠處那片蔚藍色的海洋時,他渾身的最終一點力氣也使完了,他也只能眼巴巴地帶着無盡的遺憾撒手人間。

又有兩個飢餓的.人,他們同樣得到了長者恩賜的一根魚竿和一簍魚。只是他們並沒有各奔東西,而是商定共同去找尋大海,他倆每次只煮一條魚,他們經過遙遠的跋涉,來到了海邊,從此,兩人開始了捕魚爲生的日子,幾年後,他們蓋起了房子,有了各自的家庭、子女,有了自我建造的漁船,過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

一個人只顧眼前的利益,得到的終將是短暫的歡愉;一個人目標高遠,但也要應對現實的生活。僅有把夢想和現實有機結合起來,纔有可能成爲一個成功之人。有時候,一個

簡單的道理,卻足以給人意味深長的生命啓示。

早會三分鐘勵志小故事 13

雞兔同籠這個問題,是我國古代著名趣題之一。大約在1500年前,《孫子算經》就記載了這個有趣的問題。書中是這樣敘述的:今有雞兔同籠,上有三十五頭,下有九十四足,問雞兔各幾何?

這四句話的意思是:有若干只雞兔同在一個籠子裏,從上面數,有35個頭;從下面數,有94只腳。求籠中各有幾隻雞和兔?你會解答這個問題嗎?你想知道《孫子算經》中是如何解答這個問題的'嗎?

解答思路是這樣的:假如砍去每隻雞、每隻兔一半的腳,則每隻雞就變成了“獨角雞”,每隻兔就變成了“雙腳兔”。這樣,(1)雞和兔的腳的總數就由94只變成了47只;(2)如果籠子裏有一隻兔子,則腳的總數就比頭的總數多1。

因此,腳的總只數47與總頭數35的差,就是兔子的只數,即47-35=12(只)。顯然,雞的只數就是35-12=23(只)了。

這一思路新穎而奇特,其“砍足法”也令古今中外數學家讚歎不已。這種思維方法叫化歸法。化歸法就是在解決問題時,先不對問題採取直接的分析,而是將題中的條件或問題進行變形,使之轉化,直到最終把它歸成某個已經解決的問題。

早會三分鐘勵志小故事 14

人出世的時候,拳頭握得緊緊的。那時上帝告訴他,人生的目的是尋找一種東西,那種東西叫“快樂”。上帝給了人一隻佈滿篩眼的籃子,上帝說你必須把它握緊,那是給你裝快樂用的。上帝又告訴人,尋找快樂的途徑有兩條:一條路平坦些,到處都有快樂可拾,不過那都是些小快樂;別一條路上充滿艱難險阻,不過倒有大快樂可得。

人們各走各的路。尋找小快樂的總是容易得到,找到了急忙往籃子裏放。然而,剛放進去,快樂就從篩眼裏漏掉了。這樣一邊放一邊漏,一邊漏一邊又放,歡喜伴着嘆息。尋找大快樂的,一路上披荊斬棘很是辛苦,但大快樂一直在誘惑着他,這樣倒也更刺激更有勁頭。找啊找,年復一年,終於找到了一些。但是當大快樂還未裝滿籃子的時候,他發現自己已經老了,身上的力氣差不多快耗盡了,享受大快樂的時日已經不多了。於是,歡喜之後也有了嘆息。

後來,兩條道上尋找快樂的'人都到了天堂,經過上帝的點撥,他們才明白,其實他們尋找的快樂有一個共同的名字,這個名字叫“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