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中心 > 勵志演講 > 關於勵志演講稿彙總四篇

關於勵志演講稿彙總四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7W 次

演講稿可以幫助發言者更好的表達。在日新月異的現代社會中,需要使用演講稿的場合越來越多,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份恰當的演講稿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勵志演講稿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關於勵志演講稿彙總四篇

勵志演講稿 篇1

青春原本是美的,但是你長時間不打理它,再紅豔的花也會變得蒼白。

噴泉看起來激情四射,其實是內在能量的源源不斷、對最高理想的全力奔涌,你的激情稍有鬆懈、你的夢想稍有萎縮,青春的噴泉就不會足夠豪邁,足夠壯觀小溪也許是噴泉失去所有高度和激情的結果。

鮮花需要絢爛陽光的日日照耀,青春也需要正能量的不斷補充。

鮮花只需要不迴避陽光就行了,而青春首先需要一雙發現正能量的眼睛。

這種發現應該先從自己開始,問一問自己的理想有多高遠、激情有多強烈,自己僅僅是一個索取者,還是一個能創造的奉獻者?一個對自己失明的人,怎會發現外界的七色斑斕、巔峯連綿?

有很多青春偶像都曾經懷疑過自己,如李宇春,在進入大學最初那段時間,由於天分不是班級裏最高,專業課跟同學差距拉大,她第一次開始懷疑自己,而且變得越來越消極,消極到沉迷網遊。爲找回自信和對自我的正確把握,她借力老師的幫助和關懷,用了一年多的時間,方纔給自己的青春注入了最強勁、可持續的正能量。一個人在自我懷疑時正是學會思考的開始,只要你朝着正確的方向,勇於在黑暗中發現那道認清自我的光芒,青春的正能量就會覺醒,就會爆發,就會帶你進入正確的軌道,成爲一顆獨一無二的恆星。

一位老師認爲年輕人應當培養起八種素質,其中一種是你應當培養起寬廣的視野。這種視野自然也跟認識自己有關,然後你才能夠去見足夠多的東西、足夠好的東西,並且逐漸學會解讀和處理各種複雜的問題。見過了足夠多的東西、足夠好的東西,你就會明白不只是冠軍和金牌纔有正能量,正能量更多地體現在爲信仰、爲理想而不懈奮鬥的整個過程和滿腔激情的付出,只要你懷着一顆從容優雅的心堅持上場、全力以赴,你就會繼續走高,在屬於自己的巔峯收尾,爲自己的青春畫上無怨無悔、濃墨重彩的一筆。

李宇春在新歌裏高唱:賭這一把,不要害怕,別人的喧譁。再不瘋狂青春就荒了,再不瘋狂我們就忘了。荒了就像白活一場,忘了就像沒有了過往瘋狂的青春怎能沒有正能量?讓我們發現和接受正能量,使我們的青春瘋狂到怒放,瘋狂到燃燒,瘋狂到成爲一個不老的傳奇。

勵志演講稿 篇2

尊敬的各位領導:

大家好!

過去,我們一直在講:只管付出,不望回報;只講奉獻,不講報酬。這實際上是一種誤導,是對人性心理的一種扭曲。

其實,就人的心理而言,大凡付出了,就一定期望有所回報,而且付出的越多,回報的期望值也就越高。當然,這種付出和回報既可以是物質上的,也可以是精神上的。如果付出了而沒有得到回報的話,至少人的心理是會失衡的。至於那些曾經付出了而沒有得到回報卻又能一切如常的人,如果不是自欺欺人的話,就一定是心理素質比較高的人了。前者以自欺求得心理平衡,以欺人顯示自己的大度。不過,話又說回來了,能說出自己付出不望回報的話,這本身就昭示了渴望回報的`酸溜溜的潛在心理,這就好比爲愛付出了很多,卻又一而再再而三地表明自己不渴望愛的回報一樣,畢竟蒼白的言語難以遮掩不平的心靈。

我想,這只不過是難以得到回報或根本得不到回報時的一種說辭而已,並不是其心理的真實寫照。試想,如果上述表白出自真心的話,那麼,當其得到愛的回報時,他是否還會再向對方說出——我爲你付出了很多,但並不希望得到你的回報,那些付出都是我心甘情願的,你可千萬不要因爲這個原因而給我愛的回報,這一點還是請你考慮清楚的話呢?我猜想,面對這種情況,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除了欣喜若狂以外,都是不會說出這種話的。因爲,畢竟付出了愛就總想得到愛的回報。

由此可見,人的內心深處還是渴望得到回報的。至於後者——那些心理素質比較高的人,即便心理素質再高,恐怕也是由於付出不過九牛一毛或者只是自認爲做了該做的事情而已的原因,才能保持心理的平衡吧。這就好比給老弱病殘讓座,給災區羣衆捐款捐物一樣,當爲而爲罷了,自然是不求回報的了。如若他的付出超過了一定的界限,那麼,他也會產生渴望回報的情結的。其實,就一般人的心理而言,付出了就希望能夠得到回報,譬如:幫助別人了,就希望能夠得到別人的感謝,爲別人付出了,就希望能夠得到別人的回報等等。既然我們中間的絕大多數人都是平常人,都有平常的心理需求以及平常的心態表現,那麼,我們就應該尊重彼此的這種心理需求,使我們彼此都能擁有一種平和的心態。

這樣做,於人於己皆有好處,何樂而不爲呢?想想看,如果別人爲自己付出了,而且自己又心知肚明,可就是無動於衷的話,那麼,我們自己往往是會產生一種負疚感的,而且這種負疚感的折磨恐怕是不會亞於心理失衡的。所以,能給別人的付出以回報的話,最好就給予別人回報;如果不能給予回報,最好就不要接受別人的付出,或許這樣的拒絕會對別人的情感造成一定程度的傷害,但小傷害總比以後可能造成的大傷害要強得多吧。

過去,我們常常說我們這個民族是一個知恩圖報的民族,甚至還提出了“滴水之恩必當涌泉相報”的道德準則,這都沒有錯,因爲這種道德準則其實就是人的一般心理需要,至於是否“涌泉相報”,這似乎倒無關緊要,重要的是至少該有“報”的表示。“報”了,我心坦然;“報”了,彼心平和。當然,這種“報”指的是積極意義上的回報,與“以德報怨”和“以怨報德”無關。

總之,就常人的心態而言,如果在付出的時候能少一點回報的期望,多一點“助人爲樂”的精神;在得到回報的時候少一點對等的要求,多一點滿足的情感。那麼,我們就一定會活得更加開心快樂!

勵志演講稿 篇3

我們北京有一個建築叫鼓樓,過新年的時候就會找人來敲鐘,在零點的時候。

20xx年12月31號的時候,有人就找我說:鄭淵潔,你可不可以去參加敲這個鍾?我就去了,在那等着,後邊兒有個人拍了我一下,說你真是鄭淵潔嗎?我說是啊。我就回頭一看,他說我從小看你的書,就也挺激動的就跟我握手,我說:拜託,你比我還老啊看上去。

他看上去非常老,他是一個演員,他是陳建斌,他演皇上把自己演老了。我說你這麼老的人,小時候怎麼會看我的書呢,他說他是在烏魯木齊長大的,然後上到初一的時候第一次接觸我的《童話大王》雜誌,從那一刻我就一個感覺,我實在寫作寫得時間很長了。

我是1977年開始寫作的,1978年開始寫童話。

在1983年的時候,我生了鄭亞旗,到1984年他就會走路了,那個時候我當工人,住在一個工廠的筒子樓裏邊,所有人做飯都要在樓道里面在自己的門口,架着那個煤氣竈,都是用煤氣罐,那鄭亞旗第一次走路,蹣跚前行的時候,然後我就站在他的後面很擔心。

我以前住筒子樓沒有覺得不適應,因爲我當工人就是這麼住過來的。但是當看到自己的孩子在走路的時候,兩邊都是那種高壓鍋,滋滋滋冒着氣,跟炸彈似的,還有油鍋,我就覺得自己好像不是一個好爸爸,我就想改變,我想我的孩子不可以在這樣的環境下長大。

1984年的時候我在不同的16個報刊上寫《皮皮*和*西西》的連載,所以後來回家我就想,什麼情況下這個雜誌的發行量上去,就是我一個人的功勞。

那我想只有一件事,就是這個雜誌上只登我一個人的作品。如果這個發行量上去了那就全是我的功勞,我就可以跟出版商討價還價了。這樣呢,在我的努力下,1985年《童話大王》雜誌就創刊了。因爲那個時候有的媒體給我起了一個綽號叫“童話大王”。所以我們就把這本雜誌命名爲《童話大王》。

兩年以後它的印數就超過了100萬(冊),籤合同的時候我就會跟對方說,我不要稿費,他們說公益呀,慈善呀。我說我要版稅,他們說啥叫版稅,我說這個非常科學,因爲印數大,那麼你們拿得多,我也拿得多,如果印數少,你們拿得少,我也拿得少。一榮俱榮,一損俱損。他們說那想想也挺科學的,然後這個合同就這麼簽了。

說到這我就插進來一句話,要儘早獲得財務自由。什麼叫財務自由呢,就是從現在開始你躺在牀上什麼都不幹了,你現有生活水平能繼續保留一直延續到你的下一代,這就是財務自由。有了財務自由以後你嗓子裏一定要有一句話,這件事情你應該在35歲之前必須具備,這句話就是,對不起先生們我不伺候了。

我每天必須寫6000字才能維持這個刊物的運轉,那後來我就發現一件事情,我爸爸起牀特別早,四點多鐘他就看書寫字。後來我想,我早晨四點半起牀,對吧。然後我寫到六點半,我可以寫6000字,那這樣把一天的事情幹完以後我很輕鬆啊,無論如何這個《開講啦》不會四點半錄,對吧?如果他邀請我的話我就可以說,可以隨便啊,反正我今天寫完了。

那麼我就從1986年左右的時間,就是每天早上四點半起牀,寫到六點半,寫6000字。一直到今天,天天如此。我覺得早晨把所有的,今天一天的事情幹完了以後非常輕鬆。我就是全世界最閒的人。有時候說鄭淵潔你一個人寫一本雜誌寫了30年,你肯定是世界上最忙的人,可我真的是最閒的人。

今天由於時間關係就結束了,謝謝大家。

勵志演講稿 篇4

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的這方舞臺只給了我百秒的時間,不過,大家一定都注意到了,剛纔,我用了將近10秒的時間整理了我的衣裝,並非常鄭重地向大家鞠了一個躬。的確,我害怕超時帶走我的得分,但我更害怕不甚整齊的衣領帶走我給大家的好印象。超時影響的是我的成績,但有失禮節的表現則會影響我作爲一名中學生的形象。我從來自信是一個雄辯的人,但今天,我選擇了首先用行動來證明——小事也要求大善,小節也能立大德。

我們都曾讓苦思冥想尋覓到的解法葬身在計算過程中寫錯的一個符號上,我們也都曾將煞費苦心鋪排出的作文斷送在倉促而就的一個錯別字上,常常地,我們學會了高瞻遠矚,學會了從全局出發,卻不能夠做到對每一件小事都精益求精,何謂真正的“大善”?那就是挖掘小事中的小事,用全部的熱情和努力填補那些尚未完善的空缺,把小事的完美演繹到極致。就比如,下一次當你和我一樣走上這方舞臺的時候,請你一定記得翻好你的衣領。

我們銘記着那些真正的偉人,只因仰頭給人一個微笑,擡手放好一張座椅,就讓人們對他的敬意油然而生;我們也嘆息着那些一時的英雄,只因甩手一次揚長而去,下筆一段過激之詞,就讓昔日仰望的目光驟然消散。常常地,我們學會了忠孝仁愛禮義信,卻不能夠做到時刻記掛着每一個小節。何謂真正的“大德”?那就是講究小節中的小節,用全部的自律和自覺把握那些不被注意的細處,把小節的優雅詮釋到完全。就比如,一會兒,當這場比賽結束的時候,請你一定記得謙讓周圍的人,有序地離開。

剛纔,我的同學提醒我時間快要到了,那麼,就讓我做好這最後大善的小事,成就這最後小節中的大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