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古詩 > 表示送別的古詩有哪些

表示送別的古詩有哪些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1W 次

古人在離別的時候,情緒總是最洶涌的時候,這時,很多傷感的離別詩就在這個時候被寫了出來,然後流傳千古。接下來由小編爲大家整理了表示送別的古詩,希望對大家能有所幫助!

表示送別的古詩有哪些

《別董大二首》

唐代:高適

千里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六翮飄颻私自憐,一離京洛十餘年。

丈夫貧賤應未足,今日相逢無酒錢。

譯文千里黃雲蔽天日色暗昏昏,北風吹着歸雁大雪紛紛。

不要擔心前路茫茫沒有知己,普天之下哪個不識君?

就像鳥兒六翮飄搖自傷自憐,離開京洛已經十多年。

大丈夫貧賤誰又心甘情願,今天相逢可掏不出酒錢。

註釋⑴董大:指董庭蘭,是當時有名的音樂家 。在其兄弟中排名第一,故稱“董大”。

⑵黃雲:天上的烏雲,在陽光下,烏雲是暗黃色,所以叫黃雲。曛 :昏暗。白日曛,即太陽黯淡無光。

⑶誰人:哪個人。君:你,這裏指董大。

⑷翮(hé):鳥的羽翼。飄颻(yáo):飄動。六翮飄颻,比喻四處奔波而無結果。

⑸京洛:長安和洛陽

《芙蓉樓送辛漸》

唐代:王昌齡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譯文

迷濛的煙雨,連夜灑遍吳地江天;清晨送走你,孤對楚山離愁無限!

朋友啊,洛陽親友若是問起我來;就說我依然冰心玉壺,堅守信念!

註釋

1。芙蓉樓:原名西北樓,在潤州(今江蘇省鎮江市)西北。登臨可以俯瞰長江,遙望江北。據《元和郡縣誌》卷二十六《江南道·潤州》丹陽:“晉王恭爲刺史,改創西南樓名萬歲樓,西北樓名芙蓉樓。”丹陽在今江蘇省西南部,東北濱長江,大運河斜貫,屬鎮江市。辛漸:詩人的'一位朋友。

2。寒雨:秋冬時節的冷雨。連江:雨水與江面連成一片,形容雨很大。吳:古代國名,這裏泛指江蘇南部、浙江北部一帶。江蘇鎮江一帶爲三國時吳國所屬。

3。平明:天亮的時候。客:指作者的好友辛漸。楚山:楚地的山。這裏的楚也指南京一帶,因爲古代吳、楚先後統治過這裏,所以吳、楚可以通稱。孤:獨自,孤單一人。

4。洛陽:現位於河南省西部、黃河南岸。

5。冰心,比喻純潔的心。玉壺,道教概念妙真道教義,專指自然無爲虛無之心。

《送陳章甫》

唐代:李頎

四月南風大麥黃,棗花未落桐葉長。

青山朝別暮還見,嘶馬出門思舊鄉。

陳侯立身何坦蕩,虯鬚虎眉仍大顙。

腹中貯書一萬卷,不肯低頭在草莽。

東門酤酒飲我曹,心輕萬事如鴻毛。

醉臥不知白日暮,有時空望孤雲高。

長河浪頭連天黑,津口停舟渡不得。

鄭國遊人未及家,洛陽行子空嘆息。

聞道故林相識多,罷官昨日今如何。

譯文

四月南風吹大麥一片金黃,棗花未落梧桐葉子已抽長。

早晨辭別青山晚上又相見,出門聞馬鳴令我想念故鄉。

陳侯的立身處世襟懷坦蕩,虯鬚虎眉前額寬儀表堂堂。

你胸藏詩書萬卷學問深廣,怎麼能夠低頭埋沒在草莽。

在城東門買酒同我們暢飲,心寬看萬事都如鴻毛一樣。

喝醉酒酣睡不知天已黃昏,有時獨自將天上孤雲眺望。

今日黃河波浪洶涌連天黑,行船在渡口停駐不敢過江。

你這鄭國的遊人不能返家,我這洛陽的行子空自嘆息。

聽說你在家鄉舊相識很多,罷官回去他們如何看待你?

註釋

⑴陳章甫:江陵(今湖北省江陵縣)人。

⑵陰:同“蔭”。一作“葉”。

⑶“青山”二句:是說陳章甫因朝夕相見的青山而起思鄉之情。一說因爲思鄉很快就回來了,意即早晨辭別故鄉的青山,晚上又見到了。嘶:馬鳴。

⑷陳侯:對陳章甫的尊稱。

⑸虯鬚:捲曲的鬍子。虯。蜷曲。大顙(sǎng):寬大的腦門。顙:前額。

⑹貯:保存。

⑺“不肯”句:是說不肯埋沒草野,想出仕作一番事業。陳章甫曾應制科及第,但因沒有登記戶籍,吏部不予錄用。經他上書力爭,吏部只得請示破例錄用,這事受到天下士子讚美,陳章甫也因此名揚天下,但一直仕途不順。

⑻“東門”二句:寫陳章甫雖仕實隱,只和作者等人飲酒醉臥,卻把萬世看得輕如鴻毛。酤(gū)酒:買酒。飲:使……喝。曹:輩,儕。皆:一作“如”。鴻毛:大雁的羽毛,比喻極輕之物。

⑼津口:渡口。一作“津吏”:管渡口的官員。

⑽鄭國遊人:李頎自稱,李頎寄居的穎陽(今河南許昌附近),是春秋時鄭國故地,故自稱“鄭國遊人”。

⑾洛陽行子:指陳章甫,他經常在洛陽、嵩山一帶活動,故稱。

⑿“聞到”二句:聽說你在故鄉相識很多,你已經罷了官,現在他們會如何看待你呢?故林:故鄉。陶淵明《歸園田居》:“羈鳥戀故林。

《送婆羅門》

唐代:清江

雪嶺金河獨向東,吳山楚澤意無窮。

如今白首鄉心盡,萬里歸程在夢中

註釋

①雪嶺:中印交界處多高山,終年積雪,故稱“雪嶺”。金河:指雅魯藏布江,河向東流,內多金沙。楚澤:楚水。

②夢中:意謂返鄉無望,唯夢中可得。

簡析

婆羅門系梵語,意譯爲淨行、淨裔。印度早期奴隸制時代四個種姓中最高級,自稱梵天后裔,世襲祭司貴族。此處以之稱印度僧人。在中國有法顯、道希、義淨、玄奘這樣的華夏高僧前往西域、印度取經,也有竺法蘭、佛圖澄、鳩摩羅什、真諦等西域、印度高僧前來漢地傳法。唐代佛教盛行,東西方宗教文化交流頻繁,故此在中國各地,深目捲髮之“胡僧”並不鮮見,他們往往與華僧結爲知交,互相學習,共同修持,清江與婆羅門僧,也是這種情況。這首對婆羅門僧的送別詩,言簡意賅,讓人回味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