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古詩 > 寫關於冬天的古詩

寫關於冬天的古詩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7W 次

冬天雖然沒有春天那麼生機勃勃;沒有夏天那麼炎熱;沒有秋天那麼涼爽,但它有着自己的風格,自己的美麗。以下是小編搜索整理一篇寫關於冬天的古詩,歡迎大家閱讀!

寫關於冬天的古詩

《小至

作者:杜甫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

刺繡五紋添弱線,吹葭六琯動浮灰。

岸容待臘將舒柳,山意衝寒欲放梅。

雲物不殊鄉國異,教兒且覆掌中杯。

譯文

天時人事,每天變化得很快,轉眼又到冬至了,過了冬至白日漸長,天氣日漸回暖,春天即將回來了。

刺繡女工因白晝變長而可多繡幾根五彩絲線,吹管的六律已飛動了葭灰。

堤岸好像等待臘月快點的過去,好讓柳樹舒展枝條,抽出新芽,山也要衝破寒氣,好讓梅花開放。

我雖然身處異鄉,但這裏的景物與故鄉的沒有什麼不同之處,因此,讓小兒斟上酒來,一飲而盡。

註釋

⑴小至:指冬至前一日,一說指冬至日的第二天

⑵五紋:指五色彩線。《唐雜錄》載,冬至後日漸長,宮中女工比常日增一線之功。添弱線:古代女工刺繡,因冬至後,白天漸長,就可以多繡幾根絲線。

⑶葭:初生的蘆葦。琯:古代樂器,用玉製成,六孔,像笛。動浮灰:古時爲了預測時令變化,將蘆葦莖中的薄膜製成灰,放在律管內,每到節氣到來,律管內的`灰就相應飛出。浮灰:一作“飛灰”。

⑷臘:臘月。

⑸雲物:景物。鄉國:家鄉。

⑹覆:傾,倒。

《最愛東山晴後雪》

作者:楊萬里

只知逐勝忽忘寒,小立春風夕照間。

最愛東山晴後雪,軟紅光裏涌銀山。

【賞析】

這首詩原題爲“雪後晚睛,四山皆青,惟東山全白,賦《最愛東山晴後雪》二絕句”,描寫了東山雪後陽光朗照的美麗景象。詩人在題目中用“最愛”二字,直接表達了自己對眼前景色的喜愛之情。

第一句“只知逐勝忽忘寒”,寫自己因爲只顧着追逐尋覓勝景而忘記了寒冷,第二句“小立春風夕照間”寫偶爾在春風中站立,在夕陽中放眼賞看美景。這兩句寫詩人不懼寒冷,尋覓美景,立於風中,在夕陽中欣賞美景的形象,把一個因愛美景而不顧寒冷的“癡人”形象展示在讀者面前。第三句“最愛東山晴後雪”直言自己最喜愛東山天晴之後的雪景,而第四句“軟紅光裏涌銀山”則爲全詩最妙的景語,在春日的傍晚,夕陽微弱柔軟的紅光普照在東山之上,皚皚白雪閃耀着點點光芒,那彷彿是座座銀山在向我涌來。其中“軟”字寫出白雪映照下的夕陽紅光,是那麼的柔和細微,賦予夕陽光芒以形象的觸覺,寫出了夕陽的無限美好。另一個“涌”字則把白雪覆蓋的羣山在夕陽之下閃耀光芒,在視覺上產生向自己涌動而來的動態感描繪出來,有化靜爲動的奇功。

《終南望餘雪》

作者:祖詠

終南陰嶺秀,積雪浮雲端。

林表明霽色,城中增暮寒。

簡介:

《終南望餘雪》是唐代詩人祖詠創作的一首五言絕句。這首詩句句詠雪,句句從“望”字着眼,描寫終南山的雪景和雪後增寒的感受。起句寫從長安城中遙望終南山的整體印象。次句寫終南山的餘雪,由於陰嶺高出雲端,遠遠望去,其上的皚皚積葉彷彿浮在空中。第三句轉筆寫雪霽初晴時始見終南山的真實面門,“霽”字真實而傳神地寫出了夕陽的餘光平射在山上,染紅了林表的美麗畫面。末句承上句的夕陽,寫因望見終南山餘雪而更感冬天的寒冷。這首詩詠物寄情,意在言外,清新明朗,樸實自然。

《寒夜》

作者:杜耒

寒夜客來茶當酒,竹爐湯沸火初紅。

尋常一樣窗前月,纔有梅花便不同。

鑑賞

這首詩因爲被《千家詩》選入,所以流傳很廣,幾乎稍讀過些古詩的人都能背誦,“寒夜客來茶當酒”,幾被當作口頭話來運用。常在口頭的話,說的時候往往用不着思考,脫口而出,可是細細品味,總是有多層轉折,“寒夜客來茶當酒”一句,就可以讓人產生很多聯想。首先,客人來了,主人不去備酒,這客人必是熟客,是常客,可以“倚杖無時夜敲門”,主人不必專門備酒,也不必因爲沒有酒而覺得怠慢客人。其次,在寒冷的夜晚,有興趣出門訪客的,一定不是俗人,他與主人定有共同的語言,共同的雅興,情誼很深,所以能與主人寒夜煮茗,圍爐清談,不在乎有酒沒酒。

前兩句,詩人與客人夜間在火爐前,火爐炭火剛紅,壺中熱水滾滾,主客以茶代酒,一起喝着芳香的濃茶,向火深談;而屋外是寒氣逼人,屋內是溫暖如春,詩人的心情也與屋外的境地迥別。三、四句便換個角度,以寫景融入說理。夜深了,明月照在窗前,窗外透進了陣陣寒梅的清香。這兩句寫主客在窗前交談得很投機,卻有意無意地牽入梅花,於是心裏覺得這見慣了的月色也較平常不一樣了。詩人寫梅,固然有讚歎梅花高潔的意思在內,更多的是在暗贊來客。尋常一樣窗前月,來了志同道合的朋友,在月光下啜茗清談,這氣氛可就與平常大不一樣了。

詩看似隨筆揮灑,但很形象地反映了詩人喜悅的心情,耐人尋味。宋黃昇《玉林清話》對三、四句很讚賞,並指出蘇泂《金陵》詩“人家一樣垂楊柳,種在宮牆自不同”與杜耒詩意思相同,都意有旁指,可說真正讀出了詩外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