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古詩 > 關於夏季田園風景詩

關於夏季田園風景詩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3W 次

文章導讀: 夏季的景色是特別的美,如畫一般的美,古代詩人很喜歡描寫夏天的美景, 下面是本站小編收集的關於夏季田園風景詩 ,祝您生活愉快

關於夏季田園風景詩

  【篇一】子夜吳歌·夏歌

唐代:李白

鏡湖三百里,菡萏發荷花。

五月西施採,人看隘若耶。

回舟不待月,歸去越王家。

譯文

鏡湖之大有三百餘里,到處都開滿了欲放的苛花。

西施五月曾在此採蓮,引得來觀看的人擠滿了若耶溪。

西施回家不到一個月,便被選進了宮中。

註釋

①子夜吳歌:六朝樂府吳聲歌曲。《唐書·樂志》:“《子夜吳歌》者,晉曲也。晉有女子名子夜,造此聲,聲過哀苦。”《樂府解題》:“後人更爲四時行樂之詞,謂之《子夜四時歌》。”李白的《子夜吳歌》也是分詠四季,這是第三首《秋歌》。並由原來的五言四句擴展爲五言六句。

②鏡湖:一名鑑湖,在今浙江紹興縣東南。

③菡(hàn)萏(dàn):荷花的別稱。古人稱未開的荷花爲“菡萏”,即花苞。

④若耶:若耶溪,在今浙江紹興境內。溪旁舊有浣紗石古蹟,相傳西施浣紗於此,故又名“浣紗溪”。

⑤回舟不待月:指西施離去之速,就在回舟的時候,月亮尚未出來,就被帶邀而去了。這是誇飾的`修辭手法。

  【篇二】喜晴

宋代:范成大

窗間梅熟落蒂,牆下筍成出林。

連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覺夏深。

作者簡介:

范成大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號稱石湖居士。漢族,平江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南宋詩人。諡文穆。從江西派入手,後學習中、晚唐詩,繼承了白居易、王建、張籍等詩人新樂府的現實主義精神,終於自成一家。風格平易淺顯、清新嫵媚。詩題材廣泛,以反映農村社會生活內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與楊萬里、陸游、尤袤合稱南宋“中興四大詩人”。

  【篇三】納涼

宋代:秦觀

攜扙來追柳外涼,畫橋南畔倚胡牀。

月明船笛參差起,風定池蓮自在香。

賞析:

這句連用“攜”、“來”、“追”三個動詞,把詩人攜杖出戶後的動作,分出層次加以表現。其中“追”字更是曲折、含蓄地傳達出詩人追尋理想中的納涼勝處的內在感情,實自杜甫《羌村》“憶昔好追涼”句點化而成。這樣,詩人急於從火海中解脫出來的情懷,通過一系列動作,就自然而然地表現出來。

次句具體指出了柳外納涼地方的方位和臨時的佈置:“畫橋南畔倚胡牀。”這是一個綠柳成行,位於“畫橋南畔”的佳處。詩人選好了目的地,安上胡牀,依“倚”其上,盡情領略納涼的況味。在詩人看來,這也可算“最是人間佳絕處”(《睡足軒》)了。胡牀,即交椅,可躺臥。陶潛“倚南窗以寄傲”(《歸去來兮辭》),是爲了遠離塵俗;秦觀“倚胡牀”以“追涼”,是爲了驅解煩熱,都是對美好生活的一種嚮往,他們或多或少是有相通之處的。

一二兩句寫仔細尋覓納涼勝地。三四兩句則展開了對它的美妙景色的描繪:“月明船笛參差起,風定池蓮自在香。[2]”月明之夜,船家兒女吹着短笛,笛聲參差而起,在水面縈繞不絕。晚風初定,池中蓮花盛開,自在幽香不時散溢,沁人心脾。詩人閒倚胡牀,怡神閉目,不只感宮上得到滿足,連心境也分外舒適。這兩句採取了對偶句式,把納涼時的具體感受藝術地組合起來,於是,一個納涼勝地的自然景色,就活現在讀者面前。

此詩以納涼爲題,詩中着力表現的是一個絕離煩熱之處。詩人首先經過尋訪,發現了這個處所的祕密,其次進行具體佈置,置身其間,與外境融而爲一,把思想感情寄託在另外一個“自清涼無汗”的世界。

宋人呂本中曾在《童蒙詩訓》中評論“少遊此詩閒雅嚴重”(《詩林廣記》引),“閒雅”當指此詩詞語上的特點而言,“嚴重”則涉及此詩嚴肅而鄭重的內容。它很可能是秦觀在仕途遭到挫折後的作品。

《納涼》是一首描寫景物的短詩。從字面上看,可以說沒有反映什麼社會生活內容。但是,透過詩句的表面,卻隱約地表現出:詩人渴望遠離的是炙手可熱的官場社會,這就是他刻意追求一個理想中的清涼世界的原因。秦觀是一個有用世之志的詩人。他對官場的奔競傾奪表示厭棄,力求遠避,此詩表達的就是這種感情。這種把創作念圖隱藏在詩句背後的寫法,讀者應着意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