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古詩 > 描寫送別的古詩精選

描寫送別的古詩精選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W 次

渭城朝雨悒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描寫送別古詩精選,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描寫送別的古詩精選

1、《送孟浩然之廣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註釋

黃鶴樓:中國著名名勝古蹟,故址在今湖北武漢市武昌蛇山黃鵠磯上,傳說三國時期費禕在此登仙乘黃鶴而去,故稱黃鶴樓。原樓已毀,最新一次修葺黃鶴樓,峻工於1985年。孟浩然:李白好朋友。之:到達。廣陵:即揚州。

故人:老朋友,這裏指孟浩然。其年齡比李白大,在詩壇上享有盛名。李白對他很敬佩,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稱之爲“故人”。

煙花: 形容柳絮如煙,鮮花似錦春天景物。下:順流向下而行。

碧空盡:在碧藍天際消失。盡:沒了,消失了。

碧空:一作“碧山”。陸游《 入蜀記》雲:“八月二十八日訪黃鶴樓故址,太白登此樓送孟浩然詩云:‘孤帆遠映碧山盡,惟見長江天際流。’蓋帆檣映遠,山尤可觀,非江行久不能知也。”

唯見:只看見。天際流:流向天邊。天際:天邊。

辭:辭別。

譯文

老朋友在黃鶴樓與我辭別,在鮮花爛漫三月去往揚州。孤帆影子遠去,在碧空中消逝,只看見浩浩蕩蕩長江向天邊流去。

賞析

這首送別詩有它特殊情味。它不同於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那種少年剛腸離別,也不同於王維《渭城曲》那種深情體貼離別。這首詩,表現是一種充滿詩意離別。其所以如此,是因爲這是兩位風流瀟灑詩人離別,還因爲這次離別跟一個繁華時代、繁華季節、繁華地區相聯繫,在愉快分手中還帶着詩人李白嚮往,這就使得這次離別有着無比詩意。

李白與孟浩然交往,是在他剛出四川不久,正當年輕快意時候,他眼裏世界,還幾乎像黃金一般美好。比李白大十多歲孟浩然,這時已經詩名滿天下。他給李白印象是陶醉在山水之間,自由而愉快,所以李白在《贈孟浩然》詩中說:“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紅顏棄軒冕,白首臥鬆雲。”這次離別正是開元盛世,太平而又繁榮,季節是煙花三月、春意最濃時候,從黃鶴樓到揚州,這一路都是繁花似錦。而揚州,更是當時整個東南地區最繁華都會。李白是那樣一個浪漫、愛好遊覽人,所以這次離別完全是在很濃郁暢想曲和抒情詩氣氛裏進行。李白心裏沒有什麼憂傷和不愉快,相反地認爲孟浩然這趟旅行快樂得很,他嚮往揚州,又嚮往孟浩然,所以一邊送別,一邊心也就跟着飛翔,胸中有無窮詩意隨着江水盪漾。在一片美景之中送別友人,真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美景令人悅目,送別卻令人傷懷,以景見情,含蓄深厚,有如弦外之音,達到使人神往,低徊遐想藝術效果。

“故人西辭黃鶴樓”,這一句不光是爲了點題,更因爲黃鶴樓是天下名勝,可能是兩位詩人經常流連聚會之所。因此一提到黃鶴樓,就帶出種種與此處有關富於詩意生活內容。而黃鶴樓本身,又是傳說仙人飛上天空去地方,這和李白心目中這次孟浩然愉快地去揚州,又構成一種聯想,增加了那種愉快、暢想曲氣氛。

“煙花三月下揚州” ,在“三月”上加“煙花”二字,把送別環境中那種詩氣氛塗抹得尤爲濃郁。煙花,指煙霧迷濛,繁花似錦。給讀者感覺絕不是一片地、一朵花,而是看不盡、看不透大片陽春煙景。三月是煙花之時,而開元時代繁華長江下游,又正是煙花之地。“煙花三月”,不僅再現了那暮春時節、繁華之地迷人景色,而且也透露了時代氣氛。此句意境優美,文字綺麗,清人孫洙譽爲“千古麗句”。

總之,這一場極富詩意、兩位風流瀟灑詩人離別,對李白來說,又是帶着一片嚮往之情離別,被詩人用絢爛陽春三月景色,將放舟長江寬闊畫面,將目送孤帆遠影細節,極爲傳神地表現出來了。

2、《山中送別》

唐·王維

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

註釋

⑴掩:關閉。

⑵柴扉:柴門。

⑶王孫:貴族子孫,這裏指送別友人。

譯文

在山中送走了你以後,

夕陽西墜我關閉柴扉。

明年春草再綠時候,

您能不能回來呢?、

思想感情:懷念友人、盼望友人快快回來思想感情。

鑑賞

這首《山中送別》詩,不寫離亭餞別情景,而是匠心別運,選取了與一般送別詩全然不同下筆着墨之點。

詩首句“山中相送罷”,在一開頭就告訴讀者相送已罷,把送行時話別場面、惜別情懷,用一個看似毫無感情色彩“罷”字一筆帶過。這裏,從相送到送罷,跳越了一段時間。而次句從白晝送走行人一下子寫到“日暮掩柴扉”,則又跳越了一段更長時間。在這段時間內,送行者所感所想是什麼呢?詩人在把生活接入詩篇時,剪去了這一切,都當作暗場處理了。

對離別有體驗人都知道,行人將去片刻固然令人黯然魂消,但一種寂寞之感、悵惘之情往往在別後當天日暮時會變得更濃重、更稠密。在這離愁別恨最難排遣時刻,要寫東西也定必是千頭萬緒;可是,詩只寫了一個“掩柴扉”舉動。這是山居人每天到日暮時都要做極其平常事情,看似與白晝送別並無關連。而詩人卻把這本來互不關連兩件事連在了一起,使這本來天天重複行動顯示出與往日不同意味,從而寓別情於行間,見離愁於字裏。讀者自會從其中看到詩中人寂寞神態、悵惘心情;同時也會想:繼日暮而來是黑夜,在柴門關閉後又將何以打發這漫漫長夜呢?這句外留下空白,更是使人低迴想象於無窮。

詩三、四兩句“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從《楚辭·招隱士》“王孫遊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句化來。但賦是因遊子久去而嘆其不歸,這兩句詩則在與行人分手當天就惟恐其久去不歸。唐汝詢在《唐詩解》中概括這首詩內容爲:“扉掩於暮,居人之離思方深;草綠有時,行人之歸期難必。”而“歸期難必”,正是“離思方深”一個原因。“歸不歸”,作爲一句問話,照說應當在相別之際向行人提出,這裏卻讓它在行人已去、日暮掩扉之時才浮上居人心頭,成了一個並沒有問出口懸念。這樣,所寫就不是一句送別時照例要講話,而是“相送罷”後內心深情流露,說明詩中人一直到日暮還爲離思所籠罩,雖然剛剛分手,已盼其早日歸來,又怕其久不歸來了。前面說,從相送到送罷,從“相送罷”到“掩柴扉”,中間跳越了兩段時間;這裏,在送別當天日暮時就想到來年春草綠,而問那時歸不歸,這又是從當前跳到未來,跳越時間就更長了。

這首送別詩,不寫離亭餞別依依不捨,卻更進一層寫冀望別後重聚。這是超出一般送別詩所在。開頭隱去送別情景,以“送罷”落筆,繼而寫別後回家寂寞之情更濃更稠,爲望其再來題意作了鋪墊,於是想到春草再綠自有定期,離人迴歸卻難一定。惜別之情,自在話外。意中有意,味外有味,真是匠心別運,高人一籌。

王維善於從生活中拾取看似平凡素材,運用樸素、自然語言,來顯示深厚、真摯感情,往往味外有味,令人神遠。這首《山中送別》詩就是這樣。

3、《別董大》

唐·高適

千里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註釋

1.董大:唐玄宗時著名琴客董庭蘭。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稱“董大”。

2.曛:昏暗。

3.君:指是董大。

賞析

這是一首送別詩,送別對象是著名琴師董庭蘭。盛唐時盛行胡樂,能欣賞七絃琴這類古樂人不多。崔珏有詩道:“七條弦上五音寒,此藝知音自古難。惟有河南房次律(盛唐宰相房官),始終憐得董庭蘭。”這時高適也很不得志,到處浪遊,常處於貧賤境遇之中(他在《別董大》之二中寫道:“丈夫貧賤應未足,今日相逢無酒錢。”)。但在這首送別詩中,高適卻以開朗胸襟,豪邁語調把臨別贈言說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

前兩句“千里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用白描手法寫眼前之景:北風呼嘯,黃沙千里,遮天蔽日,到處都是灰濛濛一片,以致雲也似乎變成了黃色,本來璀璨耀眼陽光現在也淡然失色,如同落日餘輝一般。大雪紛紛揚揚地飄落,羣雁排着整齊隊形向南飛去。詩人在這荒寒壯闊環境中,送別這位身懷絕技卻又無人賞識音樂家。

後兩句“莫愁前路無知已,天下誰人不識君”,是對朋友勸慰:此去你不要擔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個不知道你董庭蘭啊!話說得多麼響亮,多麼有力,於慰藉中充滿着信心和力量,激勵朋友抖擻精神去奮鬥、去拼搏。

4、《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唐·岑參

北風捲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散入珠簾溼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猶着。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雲慘淡萬里凝。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譯文

北風席捲大地把白草吹折,胡地天氣八月就紛揚落雪。

忽然間宛如一夜春風吹來,好像是千樹萬樹梨花盛開。

雪花散入珠簾打溼了羅幕,狐裘穿不暖錦被也嫌單薄。

將軍都護手凍得拉不開弓,鐵甲冰冷得讓人難以穿着。

沙漠結冰百丈縱橫有裂紋,萬里長空凝聚着慘淡愁雲。

主帥帳中擺酒爲歸客餞行,胡琴琵琶羌笛合奏來助興。

傍晚轅門前大雪落個不停,紅旗凍僵了風也無法牽引。

輪臺東門外歡送你回京去,你去時大雪蓋滿了天山路。

山路迂迴曲折已看不見你,雪上只留下一行馬蹄印跡。

註釋

⑴武判官:名不詳。判官,官職名。唐代節度使等朝廷派出持節大使,可委任幕僚協助判處公事,稱判官,是節度使、觀察使一類僚屬。

⑵白草:西域牧草名,秋天變白色。

⑶胡天:指塞北天空。胡,古代漢民族對北方各民族通稱。

⑷梨花:春天開放,花作白色。這裏比喻雪花積在樹枝上,像梨花開了一樣。

⑸珠簾:用珍珠串成或飾有珍珠簾子。形容簾子華美。羅幕:用絲織品做成帳幕。形容帳幕華美。這句說雪花飛進珠簾,沾溼羅幕。“珠簾”“羅幕”都屬於美化說法。

⑹狐裘(qiú):狐皮袍子。錦衾(qīn):錦緞做被子。錦衾薄(bó):絲綢被子(因爲寒冷)都顯得單薄了。形容天氣很冷。

⑺角弓:兩端用獸角裝飾硬弓,一作“雕弓”。不得控:(天太冷而凍得)拉不開(弓)。控:拉開。

⑻都(dū)護:鎮守邊鎮長官此爲泛指,與上文“將軍”是互文。鐵衣:鎧甲。難着(zhuó):一作“猶着”。着:亦寫作“著”。

⑼瀚(hàn)海:沙漠。這句說大沙漠裏到處都結着很厚冰。闌干:縱橫交錯樣子。百丈:一作“百尺”,一作“千尺”。

⑽慘淡:昏暗無光。

⑾中軍:稱主將或指揮部。古時分兵爲中、左、右三軍,中軍爲主帥營帳。飲歸客:宴飲歸京人,指武判官。飲,動詞,宴飲。

⑿胡琴琵琶與羌(qiāng)笛:胡琴等都是當時西域地區兄弟民族樂器。這句說在飲酒時奏起了樂曲。羌笛:羌族管樂器。

⒀轅門:軍營門。古代隊伍紮營,用車環圍,出入處以兩車車轅相向豎立,狀如門。這裏指帥衙署外門。

⒁風掣(chè):紅旗因雪而凍結,風都吹不動了。掣:拉,扯。凍不翻:旗被風往一個方向吹,給人以凍住之感。

⒂輪臺:唐輪臺在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米泉縣境內,與漢輪臺不是同一地方。

⒃滿:鋪滿。形容詞活用爲動詞。

⒄山迴路轉:山勢迴環,道路盤旋曲折。

賞析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是岑參邊塞詩代表作,作於他第二次出塞階段。此時,他很受安西節度使封常青器重,他大多數邊塞詩成於這一時期。岑參在這首詩中,以詩人敏銳觀察力和浪漫奔放筆調,描繪了祖國西北邊塞壯麗景色,以及邊塞軍營送別歸京使臣熱烈場面,表現了詩人和邊防將士愛國熱情,以及他們對戰友真摯感情。

全詩以一天雪景變化爲線索,記敘送別歸京使臣過程,文思開闊,結構縝密。共分三個部分。

前八句爲第一部分,描寫早晨起來看到奇麗雪景和感受到突如其來奇寒。友人即將登上歸京之途,掛在枝頭積雪,在詩人眼中變成一夜盛開梨花,和美麗春天一起到來。前面四句主要寫景色奇麗。“即”、“忽如”等詞形象、準確地表現了早晨起來突然看到雪景時神情。經過一夜,大地銀裝素裹,煥然一新。接着四句寫雪後嚴寒。視線從帳外逐漸轉入帳內。風停了,雪不大,因此飛雪彷彿在悠閒地飄散着,進入珠簾,打溼了軍帳。詩人選取居住、睡眠、穿衣、拉弓等日常活動來表現寒冷,如同選取早晨觀雪表現奇異一樣是很恰當。雖然天氣寒冷,但將士卻毫無怨言。而且“不得控”,天氣寒冷也會訓練,還在拉弓練兵。表面寫寒冷,實際是用冷來反襯將士內心熱,更表現出將士們樂觀戰鬥情緒。

中間四句爲第二部分,描繪白天雪景雄偉壯闊和餞別宴會盛況。“瀚海闌干百丈冰,愁雲慘淡萬里凝”,用浪漫誇張手法,描繪雪中天地整體形象,反襯下文歡樂場面,體現將士們歌舞積極意義。"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筆墨不多,卻表現了送別熱烈與隆重。在主帥中軍擺開筵席,傾其所有地搬來各種樂器,且歌且舞,開懷暢飲,這宴會一直持續到暮色來臨。第一部分內在熱情,在這裏迸發傾泄出來,達到了歡樂頂點。

最後六句爲第三部分,寫傍晚送別友人踏上歸途。“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歸客在暮色中迎着紛飛大雪步出帳幕,凍結在空中鮮豔旗幟,在白雪中顯得絢麗。旗幟在寒風中毫不動搖、威武不屈形象是將士象徵。這兩句一動一靜,一白一紅,相互映襯,畫面生動,色彩鮮明。“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雖然雪越下越大,送行人千叮萬囑,不肯回去。“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用平淡質樸語言表現了將士們對戰友真摯感情,字字傳神,含蓄雋永。這一部分描寫了對友人惜別之情,也表現了邊塞將士豪邁精神。

這首詩,以奇麗多變雪景,縱橫矯健筆力,開闔自如結構,抑揚頓挫韻律,準確、鮮明、生動地製造出奇中有麗、麗中奇美好意境,不僅寫得聲色宜,張弛有致,而且剛柔相同,急緩相濟,是一乎不可多得邊塞佳作。全詩不斷變換着白雪畫面,化景爲情,慷慨悲壯,渾然雄勁。抒發了詩人對友人依依惜別之情和因友人返京而產生惆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