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古詩 > 新媒介環境下古詩文教學中傳統文化的研究之陳情表教學設計

新媒介環境下古詩文教學中傳統文化的研究之陳情表教學設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8W 次

教學目標

新媒介環境下古詩文教學中傳統文化的研究之陳情表教學設計

1、通過誦讀,理解所陳之情,體會陳情方式。

2、品味作者在文中蘊含的真摯情感。

教學重難點

重點:在反覆誦讀中體會字裏行間蘊含的真摯情感。

難點:引導學生在反覆誦讀中體悟以情動人的陳情藝術,進而分析作者是怎樣通過陳情達到“願乞終養”的目的。

課時:第一課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二、整體感知、理解“爲何陳情”

1、釋題

2、請用文中的語言回答:他是在什麼樣的處境下陳情的他所陳何情,想要達到什麼樣的目的(PPT)

(1)“欲奉詔奔馳,則劉病日篤;欲苟順私情,則告訴不許。臣之進退,實爲狼狽。”(適當翻譯)

【過渡】他在進退兩難狼狽不堪的'處境中向皇帝陳情。那麼他所陳何情,想要達到什麼目的

(2)“願乞終養”“聽臣微志,庶劉僥倖,保卒餘年”

三、合作探究,研讀“如何陳情”

(一)既然李密“願乞終養”,想請皇上同意自己的辭官請求,爲什麼沒有在第一段中直接表達這樣一種願望,而是曲折迂迴地從自己幼年的經歷寫起他又是用哪些語句來具體表現的

1、爲什麼從自己的經歷寫起

動之以情。

2、那李密在第一段中通過哪些語句表現自己的悲苦經歷的呢

3、小結:第一段中,李密的幼年經歷重在突出他的孤弱,進而突出他和祖母生死相依血肉相連的情感;成年經歷重在突出無人侍親,所以自己責無旁貸、不能廢遠。他想以此來打動晉武帝。

4、李密僅僅想用情來打動晉武帝的話,也許晉武帝會稍動惻隱之心,而這種惻隱之心很快就會從搞政治的陰險多疑的晉武帝心中溜走。你盡孝但不能不盡忠?自古說“忠孝不能兩全”,舍孝而全忠!李密用以陳情的第二手就是“曉之以理”——“喻之以孝道之大義”

(二)請大家默讀第三四段,找出說理的語句

1、學生默讀,思考,並作回答。

——(1)、聖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猶蒙矜育,況臣孤苦,特爲尤甚。

(2)、少仕僞朝,歷職郎署,本圖宦達,不矜名節。今臣亡國賤俘,至微至陋,過蒙拔擢,寵命優渥,豈敢盤桓,有所希冀

(3)、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盡節於陛下之日長,報養劉之日短也。

(三)陳情結果

文章寫完了,我們也讀完了。我們再來設想一下,皇上看完文章會不會同意李密辭官,在家奉養祖母

(學生討論,並作回答)

——教師小結

①皇上也是人,並非鐵石心腸,李密如此感人的陳情,應該可以打動他;②多次徵召表現出自己求賢若渴,籠絡人心的目的已達到;③“聖朝以孝治天下”,樹立李密這一典範,更好地在全國推行“孝道”;④准許李密的請求,顯示出作爲皇上的寬容大度。更何況李密已經做出承諾:“生當隕首,死當結草。”當然,這只是情理之中的推想。現在我們來看看歷史上的晉武帝是如何批覆的。

(ppt):《晉書李密傳》中記載,帝覽之(《陳情表》)曰:“士之有名,不虛然哉。”乃停詔。

《古文觀止》中則說,“晉武覽表,嘉其誠款,賜奴婢二人,使郡縣供祖母奉膳。至性之言,自爾悲惻動人。”

教師總結:

北宋大文豪蘇軾就這樣評價說:“人讀《出師表》,不哭者不忠;人讀《陳情表》,不哭者不孝。”

四、拓展延伸、感悟“孝”

1、假如你也處於忠孝兩難的境地,你會如何解決這一問題?

學生討論,自由發言

2、我們每個人都應該胸懷壯志,但也應該注重親情,珍視身邊的點滴美好!在當代就有人將“忠”與“孝”完美結合起來,感動了整個中國。

(20xx年感動中國人物陳斌強:用行動註解孝德的好兒子)

齊讀頒獎詞。

五、課堂小結

跨越千年的滄桑,孝仍然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根基和脊樑,仍然是支撐我們一路前行的重要力量。孝心其實就是一條河,上游是我們的長輩,中游是我們自己,下游是我們的後代。伸出雙手,攥緊兩端,讓孝心之河長流不息!

六、佈置作業

1、閱讀《弟子規》,找出描寫孝的語句,並寫下閱讀感悟。

2、背誦第一段,明天抽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