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詩詞名句 > 描寫秋的詩詞

描寫秋的詩詞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6W 次

導語:天空變的如此寧靜,變得又高又藍。而白雲有如羊羣,再細看,又有如棉花糖。天空彷彿被海水洗過了,如羽毛一般的輕盈。接下來是小編跟大家一起分享的描寫秋天的必背詩句,快來查閱吧。

描寫秋的詩詞

1、唐·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一句感慨,成千古絕唱

控告王維17歲時背井離鄉,到長安謀取功名,身在繁華熱鬧的帝都,茫茫人海中舉目無親,尤其在重陽佳節時,本應家人團聚,內心那種強烈的孤獨感可想而知。於是,因思念家鄉的親人,他寫了一首《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樸素無華而高度概括的詩句,道盡了天下離家遠行人的共同心聲,這句詩也成爲表現客中思鄉感情的名句流傳至今。(注:王維家居蒲州,在華山之東,所以題稱“憶山東兄弟”。)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獨在異鄉爲異客,

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

遍插茱萸少一人。

[譯文]

控告我獨自漂泊在外作異鄉之客,每逢佳節到來加倍思念親人。遙想家鄉兄弟們登高的時候,遍插茱萸時唯獨少我一個人。

2、唐·李白:《夜泊牛渚懷古》

望月懷古,懷才而不遇

控告這首詩是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詩仙”李白仕途失意後在當塗之作,那時詩人對未來已經不抱希望,但自負才華而怨艾無人賞識的情緒仍溢滿詩中。

夜泊牛渚懷古

牛渚西江夜,青天無片雲。

登舟望秋月,空憶謝將軍。

餘亦能高詠,斯人不可聞。

明朝掛帆席,楓葉落紛紛。

[譯文]

控告秋夜行舟停泊在西江牛渚山,蔚藍的天空中沒有一絲遊雲。我登上小船仰望明朗的秋月,徒然地懷想起東晉謝尚將軍。我也能夠吟哦袁宏的詠史詩,可惜沒有那識賢的將軍傾聽。明早我將掛起船帆離開牛渚,這裏只有滿天楓葉飄落紛紛。

3、唐·張繼:《楓橋夜泊》

寒山寺因此詩而出名

控告這首詩是唐朝安史之亂後,詩人張繼途經寒山寺時,寫下的一首羈旅詩。在這首詩中,詩人精確而細膩地講述了一個客船夜泊者對江南深秋夜景的觀察和感受,勾畫了月落烏啼、霜天寒夜、江楓漁火、孤舟客子等景象,有景有情有聲有色,充分地表現出作者羈旅之思,家國之憂,以及身處亂世尚無歸宿的顧慮。這首詩不僅是中國曆代各種唐詩選本和別集選入此詩,連亞洲一些國家的小學課本也曾收錄此詩。寒山寺也因此詩的廣爲傳誦而成爲遊覽勝地。

楓橋夜泊

月落烏啼霜滿天,

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

夜半鐘聲到客船。

[譯文]

控告烏臼鳥叫了,月亮下山了,天亮了,到處都是白花花的霜,烏鴉啼叫寒氣滿天,在朦朧夜色中,江邊的樹只能看到一個模糊的輪廓,我對着江邊楓樹和漁火憂愁而眠。姑蘇城外那寂寞清靜寒山古寺,半夜裏敲鐘的聲音傳到了客船。

4、魏晉·陶淵明:《飲酒·其五》

厭倦官場,欲歸隱田園

控告這是晉末宋初大詩人陶淵明創作的組詩《飲酒二十首》的第五首。表現詩人隱居生活的情趣,他於勞動之餘,飲酒致醉之後,在晚霞的輝映之下,在山嵐的籠罩中,採菊東籬,遙望南山。全詩情味深永,感覺和情理渾然一體,不可分割,是傳統詩歌中最爲膾炙人口的作品之一。表達了作者厭倦官場腐敗,決心歸隱田園,超脫世俗的思想感情。

飲酒·其五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譯文]

控告我家建在衆人聚居的繁華道,可從沒有煩神應酬車馬喧鬧。要問我怎能如此之超凡灑脫,心靈避離塵俗自然幽靜遠邈。東牆下采擷清菊時心情徜徉,猛然擡頭喜見南山勝景絕妙。暮色中縷縷彩霧縈繞升騰,結隊的鳥兒迴翔遠山的懷抱。這之中隱含了人生的真理,想要說出卻忘記了如何表達。

5、韓愈:《秋字》

送友歸去,情真意又切

控告元和初年,韓愈的門生皇甫湜在對策中觸犯了宰相,牽連到其舅王涯。元和三年,王涯被貶爲州司馬,是年秋,復徙袁州。韓愈與王涯是同年進士,兼有與皇甫湜之誼,因而寫《祖席》二首相送 。一首雲“得前字”,一首雲“得秋字”,分別以“前”字、“秋”字爲韻。此選後一首韓愈送別同年進士王涯外遷的一首詩。詩人活用典故,敘述友情和勸勉友人不要以暫時的榮辱升降爲念,要好好地保重身體、保持開朗的心懷,深情厚誼溢於言外。

秋字

淮南悲木落,而我亦傷秋。

況與故人別,那堪羈宦愁。

榮華今異路,風雨昔同憂。

莫以宜春遠,江山多勝遊。

[譯文]

控告淮南王當年曾悲哀秋來草木零落,而我現在也見秋至而獨自傷懷了。有情人見秋葉落本來就傷悲,更何況是在這愁心的季節要與好友相別呢?當年同科進士,本望同有榮華之樂;而今已成異路之人,願與君子風雨同憂。您不要以爲屬於江南西道(今屬江西袁水流域)的宜春離京城太遠,那裏的江山如畫,風光宜人,希望您能在那裏暢快地遊賞。

6、唐·劉禹錫:《秋詞二首》

藉助秋景,抒胸中豪情

控告這是唐代詩人劉禹錫的組詩作品。兩首詩的可貴,在於詩人對秋天和秋色的感受與衆不同,一反過去文人悲秋的傳統,在欣賞明淨的山水和斑斕的樹色中,讚頌了秋天的美好,並借黃鶴直衝雲霄的描寫,流露出高雅閒淡的情韻,表現了奮發進取的豪情和豁達樂觀的情懷。

秋詞二首

其一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雲上,

便引詩情到碧霄。

其二

山明水淨夜來霜,

數樹深紅出淺黃。

試上高樓清入骨,

豈如春色嗾人狂。

[譯文]

其一

控告自古以來,騷人墨客都悲嘆秋天蕭條、淒涼、空曠。我卻說秋天遠遠勝過春天。秋日天高氣爽,晴空萬里。一隻仙鶴直衝雲霄推開層雲,也激發我的.詩情飛向萬里晴空。

其二

控告秋天了,山明水淨,夜晚已經有霜;樹葉由綠轉爲澆黃色,其中卻有幾棵樹葉成紅色,在淺黃色中格外顯眼;登上高樓,四望清秋入骨;纔不會象春色那樣使人發狂。

7、唐·白居易:《南浦別》

從此“南浦”專指送別之處

控告在這首五言絕句中,詩人刻畫了送別過程中的傳情細節,景色清淡淒涼,款款地流瀉出依依惜別的深情。因古詩文中多寫南浦之別,“南浦”因而成爲送別之處的代名詞。詩人並不是真要離人趕快離去,他只是想借此控制一下雙方不能自抑的情感,而內心的悲楚恐怕已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

南浦別

南浦悽悽別,

西風嫋嫋秋。

一看腸一斷,

好去莫回頭。

[譯文]

控告在南浦淒涼愁苦的分別,秋風蕭瑟,木葉飄零。回頭看一次就肝腸寸斷,好好離去吧,不要再回頭了。

8、唐·柳宗元:《秋曉行南谷經荒村》

久居窮荒,卻故作曠達

控告此篇寫詩人經荒村去南谷一路所見景象,處處緊扣深秋景物所獨具的特色。句句有景,景亦有情,交織成爲一幅秋曉南谷行吟圖。詩人身臨淒涼荒寂之境,觸動內心落寞孤憤之情。

秋曉行南谷經荒村

杪秋霜露重,晨起行幽谷。

黃葉覆溪橋,荒村唯古木。

寒花疏寂歷,幽泉微斷續。

機心久已忘,何事驚麋鹿?

[譯文]

控告清早起來,踏着霜露往幽深的南谷走去。來到小溪,踏上小橋,到處是黃葉滿地;荒涼的山村,古樹參天。這時又見一隻受驚的麋鹿,忽然從身旁奔馳而去。他由此聯想起《莊子·天地》篇裏說過的話:“有機械者必有機事,有機事者必有機心。”詩人借用此話,意思是:我柳宗元很久以來已不在意宦海升沉,仕途得失,超然物外,無機巧之心了,何以野鹿見了我還要驚恐呢?詩人故作曠達之語,其實卻正好反映了他久居窮荒而無可奈何的心情。

9、唐·杜牧:《秋夕》

宮女幽怨,我見亦猶憐

控告這首七言絕句是一首宮怨詩,描寫一名孤單的宮女,於七夕之夜仰望天河兩側的牛郎織女,不時扇撲流螢,排遣心中寂寞,反映了宮廷婦女不幸的命運,表現了一位官女舉目無親、百無聊賴的苦悶心情。

秋夕

銀燭秋光冷畫屏,

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階夜色涼如水,

坐看牽牛織女星。

[譯文]

控告秋夜裏的月光,就像是一盞銀色燭光,把畫着圖案的彩色屏風照得透露出一股涼意。宮女手裏拿着輕絲做成的小圓扇,追撲着滿天飛舞的螢火蟲……一個孤獨寂寞、嚮往愛情的宮女形象躍然紙上,她應是豆蔻年華的懷春少女,美麗嬌羞。這樣的女子,我見猶憐。

10、唐·溫庭筠:《贈少年》

離情別恨,見壯志情懷

控告這首七絕詩描寫詩人與一少年相逢又相別的場面,表達了無限的離恨別情,抒發了深沉的豪情壯懷。本詩曾被選入《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小學生必背古詩篇目。全詩善於用典寄託懷抱,且不着痕跡,自然地與寫景敘事融爲一體,景中見情,含蓄雋永。

贈少年

江海相逢客恨多,

秋風葉下洞庭波。

酒酣夜別淮陰市,

月照高樓一曲歌。

[譯文]

控告我向來浪跡江湖,在秋風蕭瑟的時節與一位少年相遇。客遊他鄉,忽遇友人,彼此情味相投,同有淪落江湖、政治失意之感,但只片刻幸會,隨即就分手了,故覺頗多苦恨。黃葉紛紛落下洞庭湖水波連波。深夜暢飲即將作別淮陰的街市,月照高樓我們引吭高唱離別歌。

11、宋·歐陽修:《秋懷》

官場傾軋,慕隱居生活

控告宋仁宗慶曆五年八月,“慶曆新政”失敗,執政大臣杜衍、范仲淹等相繼被斥逐。歐陽修因上書爲他們辯護,也被捏造罪名,由河北都轉運按察使降知滁州,十月到任。歐陽修遭貶使他對當時冷酷的社會現實有了比較清醒的認識;官場的傾軋,使他希圖擺脫世俗紛擾,嚮往恬靜的歸隱生活,此詩即作於滁州到任後的一個秋天。《秋懷》是北宋文學家歐陽修創作的一首五言律詩。這首詩從感念“節物”出發,借景抒懷,表達了作者憂世有心而救時無術,既慕隱居而又難能如願,熱愛生活和感嘆國事的複雜感情。

秋懷

節物豈不好,秋懷何黯然!

西風酒旗市,細雨菊花天。

感事悲雙鬢,包羞食萬錢。

鹿車何日駕,歸去潁東田。

[譯文]

控告這節令風物有哪一點使人不稱心?可不知怎的,我面對這滿眼秋色,卻禁不住黯然神傷。西風獵獵,市上的酒旗迎風招展;細雨濛濛,到處有金色的菊花怒放。想到國事家事,愁得我雙鬢灰白;白白地耗費朝廷俸祿,我心中感到羞恥難當。什麼時候能滿足我的願望——挽着鹿車,回到潁東,耕田植桑。

12、宋·王安石:《葛溪驛》

疏桐蟬鳴,秋夜實難眠

控告這首七言律詩,作於皇佑二年(1050年)。當時王安石從臨川去錢塘,途經弋陽,宿驛站中,秋聲擾攘,悲從中來,作此一詩。以"亂"爲詩眼,情景交融,抒寫了詩人的家國之思。首聯借殘月、滴漏、昏暗的燈光暗寫詩人心煩意亂。頷聯直寫身體之病、羈旅之困、懷鄉之愁,點明"亂"的部分原因,爲進一步寫"亂"蓄勢。頸聯轉寫憂國之思,以天地淒涼的色彩加以烘托,使煩亂的心情更加推進一層。尾聯用襯托手法,借疏桐蟬鳴將詩人的煩亂渲染到極致。

葛溪驛

缺月昏昏漏未央,

一燈明滅照秋牀。

病身最覺風露早,

歸夢不知山水長。

坐感歲時歌慷慨,

起看天地色淒涼。

鳴蟬更亂行人耳,

正抱疏桐葉半黃。

[譯文]

控告一鉤殘月掛在天空,月色昏昏,漏聲滴答,黑夜正長;一盞油燈,忽明忽暗,寂寂地照着我的牀。多病的身子,最早感覺到風霜的寒意;做夢迴到家鄉,夢中不知道遠隔千山萬水,道路漫漫。披衣而坐,紛擾的世事亂人心胸,禁不住慷慨高歌;起牀徘徊,俯仰天地,只見到一片孤寂淒涼。那悽切的鳴蟬聲傳入耳中,使我的心更亂;它緊抱着蕭疏的梧桐樹,樹上的葉子已經半黃。

13、宋·蘇軾:《行香子·秋與》

人生如夢,嘆光陰似箭

控告蘇軾正爲政治紛爭所困擾,心情苦悶。月夜的空闊神祕,闃寂無人,正好冷靜地來思索人生,以求解脫。此詞在描述了抒情環境之後便進入玄學思辯了,集中表達了“人生如夢”的主題思想,他想說明:人們追求名利是徒然勞神費力的,萬物在宇宙中都是短暫的,人的一生只不過是“隙中駒、石中火、夢中身”一樣地須臾即逝。

行香子·秋與

昨夜霜風,先入梧桐。

渾無處、迴避衰容。

問公何事,不語書空。

但一回醉,一回病,一回慵;

朝來庭下,光陰如箭,

似無言、有意傷儂。

都將萬事,付與千鍾。

任酒花白,眼花亂,燭花紅。

[譯文]

控告昨夜秋風吹入梧桐林,我無處迴避自己衰老的面容(讓秋風看到了)。秋風問我爲何這樣,我沒有說話,只是用手在空中書寫。人老了,有時醉有時病有時慵懶;早上來到院子裏,感嘆光陰似箭,催我老並且一身病。如今萬念俱空,飲酒度日。哪管它酒花白、眼花亂,以此殘念度日吧。

14、宋·蘇轍:《水調歌頭·徐州中秋》

兄唱弟隨,以詞回贈兄

控告這要從這首詞創作的前一年說起,蘇軾兄弟情意甚篤,蘇軾作《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時,與蘇轍已有六年沒見面了。正所謂“兄唱弟隨”,一年之後的中秋,蘇轍來到徐州,與蘇軾相聚。兄弟倆七年未見,自然十分歡喜,一起登樓賞月,緩緩吟唱。

水調歌頭·徐州中秋

離別一何久,七度過中秋。

去年東武今夕,明月不勝愁。

豈意彭城山下,同泛清河古汴,

船上載涼州。

鼓吹助清賞,鴻雁起汀洲。

坐中客,翠羽帔,紫綺裘。

素娥無賴,西去曾不爲人留。

今夜清尊對客,明夜孤帆水驛,

依舊照離憂。

但恐同王粲,相對永登樓。

[譯文]

控告我們離別的太久了,已經是七次中秋。去年的今天在東武之地,我望着明月,愁緒萬千。

沒想到在彭城山下,一起泛舟古汴河上,同去涼州。有鼓吹助興,驚起汀上的鴻雁。坐中的客人,穿着華麗。月亮無情,不肯爲人留下而西沉。今天晚上有酒待客,明晚又要孤獨的的住在船上,離愁依舊。就怕像王安石那樣,不得返鄉,只能登樓相望。

15、宋·李清照:《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

由景及情,感物而傷秋

控告“玉簟秋”寫室內之物,點染出此時爲清秋季節,“紅藕香殘玉簟秋”全句領起全篇,設色清麗,意象蘊藉,不僅刻畫出四周景色,而且烘托出詞人情懷。花開花落,既是自然界現象,也是悲歡離合的人事象徵;枕蓆生涼,既是肌膚間觸覺,也是淒涼獨處的內心感受。這一兼寫戶內外景物而景物中又暗寓情意的起句,一開頭就顯示了這首詞的環境氣氛和它的感情色彩。烘托出詞人與趙明誠分離後,她在孤獨中感物傷秋、泛舟遣懷的情狀。

一剪梅

紅藕香殘玉簟秋,

輕解羅裳,

獨上蘭舟。

雲中誰寄錦書來?

雁字回時,

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

一種相思,

兩處閒愁。

此情無計可消除,

才下眉頭,

卻上心頭。

[譯文]

控告荷已殘,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蓆,透出深深的涼秋,輕輕脫換下薄紗羅裙,獨自泛一葉蘭舟。仰頭凝望遠天,那白雲舒捲處,誰會將錦書寄來?正是雁羣排成“人”字,一行行南歸時候,月光皎潔浸人,灑滿這西邊獨倚的亭樓。花,自在地飄零,水,自在地漂流,一種離別的相思,你與我,牽動起兩處的閒愁。啊,無法排除的是——這相思,這離愁,剛從微蹙的眉間消失,又隱隱纏繞上了心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