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詩人 > 傑出散文家杜牧的事蹟

傑出散文家杜牧的事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W 次

導語:杜牧的仕途不算坦蕩,但也不能說境遇慘淡,雖然杜牧一直遊離在唐王朝組織之外,但不妨礙他在文學詩詞方面的成就,杜牧沒有因爲自己沒被重用,在詩歌中吐露半點不滿,相反,杜牧的詩多數以歌頌爲主,給人積極樂觀的感受。

傑出散文家杜牧的事蹟

杜牧是晚唐傑出的詩人,他的七言絕句能將靜態的景物描繪出動態的靈性,思想情感的合理插入,很容易引起人們的共鳴,杜牧也以七言絕句成就最高。杜牧擅長文賦一篇《阿房宮賦》將歷史展現在世人面前,十分震撼,讓人們在欣賞杜牧絕妙的文學手法同時,懷古傷今,引人深思,爲後人傳誦。

杜牧同時注重軍事,他寫過不少軍事論文,還曾經爲《孫子》註釋,供後人更好地理解。他外甥編著的《樊川文集》收錄了杜牧大大小小的詩詞歌賦,成爲後人對杜牧作品的瞭解提供了很好的保障和史料基礎。

杜牧和李商隱並稱“小李杜”不同於李白、杜甫,小李杜的文風是截然不同的,晚唐詩多柔靡,牧之以峻峭矯之。不僅如此,杜牧在書法上也有很高的造詣,杜牧的草書氣勢雄健,和他文章中表達的情感一樣。

杜牧雖然受晚唐風氣影響,但是並沒有失去本心,他出淤泥而不染,將繁華的辭藻和個人特色結合,創作出一篇篇優秀的文學作品。

  西江懷古杜牧

《西江懷古》是杜牧的一首懷古詩,我們很多人不知道爲什麼要時常登高望遠,爲什麼一些懷古的詩歌常常伴着濃濃的惆悵,就彷彿憑弔歷史必然會導致愁緒,必然會心生幽怨,有淡淡的哀愁蘊含其中。

也許是因爲人們在登高的時候感受到山川的悠長,宇宙的廣闊,反觀自己有時那樣的渺小,讓人們從心底對先烈,對歷史的創造人物產生尊敬,緬懷他們的往事,我們感嘆時光的無情流逝,我們傷心歷史的不斷轉變,王朝的更替,總有犧牲者。我們感嘆自己力量的渺小,無能爲力,我們在時間和空間面前失落,孤獨。

詩人在登高時往往是感情最強烈的時候,他們以登上山頂,看到祖國的山河曾經是多麼的滿目瘡痍,而明天又不知道如何發展建設,又擔心錯誤的統治會讓悲劇重演,心中便愈加悲涼。

詩中的曹操想要用口袋裝沙子來壟斷長江的水流,苻堅自稱投鞭可以斷流的故事荒唐可笑,但如今這些人都已不在,縱使過去的他們如何輝煌,如何統領天下,但現在都零落成泥碾作塵,化作大自然的一部分靜靜的躺着,流傳下來的只有一個個動人的故事和一段段不朽的佳話。

人永遠是渺小的,我們沒有山川的廣袤,沒有大海的包容,沒有宇宙的浩遠,永遠只是塵世間的匆匆過客,詩人不同於常人就在於他較早的認識到這點,他們習慣於思考常人不願意想的種種,詩人會更悲傷些。

所以杜牧在《西江懷古》中描述場景的浩大和人類的渺小時候,這份悲傷之情愈加濃厚,讓人們心中也不禁蒙生起憂國憂民的情思。

  杜牧和誰並稱小李杜

李商隱和杜牧一起被稱爲“小李杜”。小李杜之於唐朝的作用我們不禁要拿來與盛唐時期的大李杜作比較,如果說李白、杜甫兩人開創了盛唐時期時期詩歌的巔峯,那麼李商隱和杜牧絕對可以算是,能在晚唐沒落的詩歌中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的存在。

李商隱生活的時代正是唐王朝由盛轉衰的時候,社會動盪不安,統治者不再開明,百姓也大多對唐王朝不抱希望,李商隱出生在一個小官宦世家,家中不算沒有一點背景,所以也自然踏上爲官從仕的道路。

但是即便如此,李商隱小時候還是過着貧窮的日子,再加上自己的父親很早就去世了,但是李商隱堅持求學,16歲的時候他的文章被白居易賞識,之後接受了一些培訓。

李商隱感情細膩他的詩歌風格穠麗,尤其在描述一些愛情生活的時候,李商隱的一些愛情詩和無題詩寫的情感獨到,女子看了會想要有戀愛的想法,男子看到也能回憶起曾經琴瑟的時光。

這就讓很多讀者對李商隱的愛情生活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人們紛紛要問究竟是經歷怎樣的紅塵往事,才能寫出遮掩柔情似水的情詩,其中蘊含的情感沒有一定的社會經驗和閱歷是表達不出的。

李商隱被稱爲是唐代後期最傑出的詩人,他受李賀的影響很深,有人給出李商隱的地位僅次於李杜的評價,的確他詩歌的風格獨特,後人很少又能模仿的。但是李商隱除了詩歌意外的成就則很少被提及。李商隱作爲小李杜被後人銘記是歷史的選擇,是唐代詩歌發展的必然。

  紫薇花杜牧

“桃李無言,下自成蹊”這是杜牧少見的在詩中引用典故,原句說的是滿樹的桃花李花引得人們駐足觀賞,在樹下游客的足跡組成了一條小路。

杜牧在詩中卻一反常態,用盛開的桃李來反襯紫薇花,非常具有獨創性,雖然是在向讀者展示紫薇花開放的盛狀,但是全詩沒有一個字和紫薇花有關,讀者在驚異詩人精湛的表現手法的同時,又感受到紫薇花的美麗。

紫薇花只願做那一抹獨特的美麗,和詩人一樣在晚唐詩歌風氣衰敗的同時,自己不受影響,紫薇花不與羣花真奇鬥豔,,它保守者典雅高潔的品性,這也是詩人想要告誡世人的自己的決心。

保持自己的本心,不被外界氛圍干擾。這首詩因其獨特的表現手法,被後人譽爲讚美紫薇花的佳作,而杜牧本人也因此得到了“杜紫薇”的稱號。

紫薇花多開放在盛夏時節,雖然頂着豔陽但是紫薇花卻綻放出燦爛如火的花朵,微風吹來,紫薇花花枝招展,嬌豔動人,紫薇花多以紫紅、純白、粉紅等顏色示人,給炎炎夏日帶去一抹亮色。但紫花是其正統顏色,所以被稱爲紫薇。

詩的後兩句,杜牧說桃李的繁華隨着春的消逝也不見身影,當初的盛狀如今也只剩下枝頭的點點斷片,而能陪伴的只有紫薇,杜牧讚頌紫薇的花期長久,給人一種永恆之美,在我們看遍了浮華成片的百花爭豔后。來看看這一抹別樣的風景似乎也是一種美的體驗,一種心靈的沉靜。

  歸家 杜牧

《歸家》是杜牧在描寫自己仕途生活的無奈,孩子問我爲什如此晚歸,是在和歲月作鬥爭嗎,鬢角那一抹銀白是勝利的軍功章嗎。

全詩前兩句寫出孩子的天真無邪,說話的時候也是口無遮攔,什麼都敢說,其實是想通過這樣來襯托後兩句作者關於自己仕途的思考,作者想要問自己,想要弄明白,這些年在官場都做了什麼?

難道僅僅是受名譽和權利的驅使就去掙了個頭破血流,但是到頭來自己又獲得了什麼呢!是被朝廷的肯定還是被百姓的愛戴,似乎這些到後來都已經不重要了,所以說,人啊,忙忙碌碌一輩子,究竟在忙些什麼呢?

如今的我早就不復當年,和歲月拼搏的痕跡早早就在自己身上體現出來,應該不單單是對日薄西山的自己的感嘆,更是對自己奮鬥一生換來的最終結果的疑問,想要去弄明白,不過最終換來的可能只是一個對得起自己的苦笑罷了。

這首五言絕句告訴世人一個傷心的事實,我們終其一生,但是仕途不順,我們窮盡所有,但是官場險惡,我們愁白了頭,苦苦思索的答案在一切都回歸平靜後似乎並不那麼讓那個人滿意。

詩人借小孩的視角引出內心的傷感,抒發出自己對於境遇的不滿,也許詩人在借天真爛漫的孩童之手,向我們揭示什麼人生哲理,當滿頭銀髮的時候,我們是否還能笑着問自己這一輩子我們真實的存在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