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詩人 > 詩人,詩意

詩人,詩意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2W 次

今天,上帝又收穫了一枚人間的碩果,而塵世又失去了一塊詩歌的青銅。

詩人,詩意

中國詩歌在當代最蓬勃的時期,要算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那時詩文遍地,幾乎每個青年都懷着“詩人之心”,然而當這些文學青年迅速成長之後,又紛紛出離詩歌,只留下少數詩人,依然創作、朗讀。

想當年,爲創建中國詩歌學會,在前無先例,手無分文的情況下,張同吾先生憑着對詩歌的熱愛和執着,克服種種困難,衝破重重阻力,終於爲詩歌界搭建起一座平臺——中國詩歌學會,讓詩人們有了一種家的歸屬感。

而今日,張同吾先生卻與世長辭,這位一舉一動都有着老派文人風範的詩人悄悄地走了,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這樣一位爲中國詩歌事業鞠躬盡瘁的同吾先生,深受大家愛戴和敬重的同吾先生——千言萬語說不盡的張同吾先生,走了。也帶走了詩壇的又一份詩意。

近三十年來,詩歌在中國人的生活中迅速變淡,直至似有若無。詩歌從一種直抒胸臆的人類本能,變成了如科研一般的少數人的遊戲。連高考作文的要求裏都要加上一句:“文體不限,詩歌除外”。詩意與浪漫,靈性與自我,一樣樣地從我們體內抽走。

儘管我們今天的生活已經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儘管我們今天所說的詩意跟古代也不盡相同,但每個時代都有它那個時代的詩意,如是敏銳的詩人,他應該在他所處的時代、在他身邊能找到詩意。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孔夫子從“詩三百”找到了他的詩意——曰思無邪。屈平放逐,乃賦《離騷》,著《九歌》,《九章》,作《天問》,《招魂》,不過一忠字爾。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進入一首真正的詩猶如一次涅槃。當我們感到那種偉大而動人的精神時,我們知道,詩絕對是爲了營造家園才降臨人世的。但丁在《神曲》中描敘了地獄、煉獄、天堂三種不同境界的神遊見聞和感受,他以濃厚的中世紀宗教色彩,營造了一個奇異夢幻的死後世界。

《離騷》的縱橫神話、歷史、現實、自我,和《神曲》的穿透地獄、淨界、天堂,詩歌以一種靈性與真誠的力量,在字裏行間無憂無慮的'流淌。

詩歌有一個精神層次,有人稱它爲性靈,有人稱它爲至情。性是天性,人是合羣的動物,而詩是人羣中聯絡情感的一種工具。靈(繁體字寫法爲“靈”)的字義是巫師供奉禮器向上天祈禱,體現人與天交接的能量。而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與死,死而不可復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也許沒有詩歌精神照徹的詩也是詩,就象大樹下面總會生長小草。中國當代詩壇除僞詩外還有很多這種小草。我不想否定它們的生命力,但我知道,我們的時代更需要大樹。

每個人出生時都是詩人,社會的洗禮讓我們離詩越來越遠。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對逝去詩人的懷念,更像是懷念我們已經逝去的詩意,是在向我們曾經浪漫的青春作別。也許只有詩人的去世,才能喚起我們內心殘存的一絲詩意吧。

嗚呼,尚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