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詩人 > 周邦彥生平簡介與詩詞賞析

周邦彥生平簡介與詩詞賞析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5W 次

生平簡介

周邦彥生平簡介與詩詞賞析

周邦彥(1056—1121)字美成,自號清真居士,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周早年“疏雋少檢,不爲州里推重,而博涉百家之書”。元豐初,“遊太學,有俊聲”。神宗時擢爲試太學正。元四年(1089)出爲廬州(今安徽合肥)教授。紹聖四年(1097)還朝,任國子主簿。徽宗即位,改除校書郎,歷考功員外郎,衛尉宗正少卿兼議禮局檢討。政和二年(1112),出知隆德府(今山西長治)。六年,自明州(今浙江寧波)任入祕書監,進徽猷閣待制,提舉大晟府。宣和二年(1120)移知處州(今浙江麗水),值方臘起義,道梗不赴。未幾罷官,提舉南京鴻慶宮,輾轉避居於錢塘、揚州、睦州(今浙江建德)。卒年六十六。

宋史》、《東都事略》與《鹹淳臨安志》均有傳。《宋史·藝文志》著錄其《清真居士集》十一卷,已佚。清人厲鶚《宋詩紀事》輯得其佚詩六首,今人羅忼烈又輯得古近體詩三十四首。周邦彥“負一代詞名”(張炎《詞源》卷下),其詞“渾厚和雅”(《詞源》),“縝密典麗”(劉肅《陳元龍集註〈片玉集〉序》,對後世影響較大。

●少年遊

周邦彥

朝雲漠漠散輕絲,樓閣淡春姿。

柳泣花啼,九街泥重,門外燕飛遲。

而今麗日明金屋,春色桃枝。

不似當時,小樓衝雨,幽恨兩人知。

周邦彥詞作鑑賞

此詞作於元祐八年以前作者流寓荊州時。詞中情以物遷,辭以情發,物我交融,上片情春怨別,情牽舊事,下片歌唱明媚的春光,抒發重聚的歡娛。全詞於豔情中寄身世遭遇之慨,感情極爲濃烈深摯。

上片所寫乍看好象是記眼前之事,實則完全是追憶過去,追憶以前的戀愛故事。“朝去漠漠散輕絲,樓閣淡春姿。”一個逼仄的小樓上,漠漠朝雲,輕輕細雨,雖然是春天,便春天的景色並不穠豔。他們就這樣的環境中相會。“柳泣花啼,九街泥重,門外燕飛遲。”三句說雲低雨密,雨越下越大,大雨把花柳打得一片憔悴,連燕子都因爲拖着一身溼毛,飛得十分吃力。這是門外所見景象。“泣”與“啼”,使客觀物景染上主觀情感色彩,“遲”,也是一種主觀設想。門外所見這般景象,對門內主人公之會晤,起了一定的烘托作用。但故事的要點還要等到下片的末三句才說出來此即兩人如此難堪的情況下會晤,又因爲某種緣故,不得不分離。“小樓衝雨,幽恨兩人知”。“小樓”應接“樓閣”,那是兩人會晤的處所,“雨”照應上片的“泣”、“啼”、“重”、“遲”,點明當時兩人就是衝着春雨,踏着滿街泥濘相別離的.,而且點明,因爲抱恨而別,他們眼中,門外的花柳才如泣如啼,雙飛的燕子也才那麼艱難地飛行。

下片由“而今”二字轉說當前,說他們現已正式同居:“麗日明金屋,春色桃枝。”這十個字,即正面風說現和日麗,桃花明豔,他們這樣一個美好的環境中生活一起;同時,這十個字,又兼作比較之用,由眼前的景象聯想以前,並進行一番比較。

“不似當時”,指出眼前無憂無慮一起反倒不如當時那種緊張、悽苦、抱恨而別、彼此相思的情景來得意味深長“此詞上片抒幽憂無慮之情,下片寫男女相契的歡好,情溢於詞,韻傳字外。全詞寫作上用了物我交融的手法,寄託身世遭遇之感。正如《文心雕龍。物色篇》所說:”情以物遷,辭以情發。“整首詞清新委婉,情致深厚,於悽馨幽怨之中,抒離合之情。

●瑞龍吟

周邦彥

章臺路,還見褪粉梅梢,試花桃樹。

愔愔坊陌人家,定巢燕子,歸來舊處。

黯凝竚.因念箇人癡小,乍窺門戶。

侵晨淺約宮黃,障風映袖,盈盈笑語。

前度劉郎重到,訪鄰尋裏,同時歌舞,唯有舊家秋娘,聲價如故。

吟箋賦筆,猶記燕臺句。

知誰伴、名園露飲,東城閒步?

探春盡是,傷離意緒。

事與孤鴻去。

官柳低金縷。

歸騎晚,纖纖池塘飛雨。

斷腸院落,一簾風絮。

周邦彥詞作鑑賞

本詞是作者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它首寫舊地重遊所見所感,次寫當年舊人舊事,末寫撫今追昔之情,處處以今昔對襯。全詞層次分明,由折盤旋,情思纏綿,藝術上頗具匠心。

篇首的寫景不同凡響。梅花謝了,桃花開了,本是平常習見的事物,而詞裏卻說“褪粉”、“試花”,造語相當別緻;褪粉、試花緊相連,使人彷彿感覺到了季節時令的更替,這就巧妙而生動了。使用倒裝句法,把“梅梢”和“桃樹”放後面,足見作者的用心。此二句儼然天然巧成,極爲精緻華美。本篇開頭還錯落地交代了有關的一些情況。“章臺”、“坊陌”,是京城繁華的街道和舞榭歌臺聚集的里巷;坊陌人家“,則同時點明作者所懷念的人物的歌妓身份。”愔愔“二字極言冷清,暗示了物是人非,今夕對比之意。用燕子的”歸來舊處“兼喻作者的重遊故地,這是明顯易見的,而用燕子的”定巢“有三疊,首疊本是寫詞人初臨舊地所見所感,但通體只寫景狀物,不說人,只暗說,不明說,顯得感情沉鬱,有待抒發,從而爲下文作了鋪墊。

次疊以“黯凝竚”三字爲引領,“黯凝竚”,是用滯重之筆點出思念之深,但引出的下文卻是一串輕脫活躍的詞句,正好相映成趣。“箇人癡小,乍窺門戶”八個字相當傳神,既寫出了那位坊陌人當時還沒有失卻少女的天真活潑,又浸透着作者對她的親暱愛憐之情。以下幾句,寫少女站門口招攬客人,初春餘寒尚存,曉風多厲,她不得不以袖遮風,因而晨妝後鮮豔的容顏,就掩映衣袖之間了。“盈盈笑語”寫出了少女的天真爛漫。描寫人物的這幾句,筆墨生動,準確傳神。

第三疊“前度劉郎重到”的重點是追憶往事,對照今昔,抒發“傷離意緒”。“前度劉郎重到”用了劉義慶《幽明錄》所載東漢劉晨入天台山遇仙女的故事,兼用劉禹錫《再遊玄都觀》“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的詩句。以劉郎自喻,恰與前文“桃樹”、“人家”暗相關合,亦是筆法巧妙處。以下四句寫詞人尋訪鄰里,方知自己懷念中的人物亦如仙女之蹤跡渺然,“同時歌舞”而“聲價如故”者,唯有“舊家秋娘”。“秋娘”,是唐代姑娘喜歡使用的名字。這裏以秋娘作陪襯,就說明了作者所懷念的那位歌妓當年色藝聲價之高。“吟箋賦筆”以下幾句,是追懷往事的具體內容。“燕臺”,是唐代詩人李商隱的典故。當時有位洛陽女子名柳枝者,喜詩歌,解音律,能爲天海風濤之曲,幽憶怨斷之音,聞人吟李商隱《燕臺》詩,驚爲絕世才華,亟追詢作者,知爲商隱,翌日遇於巷,柳枝梳丫頭雙髻,抱立扇下,風障一袖,與語,約期歡會,並引出了一段神魂離合的傳奇故事(見李商隱《柳枝五首》序)這兩句不只是寫雙方相識相好的經過,而且還暗示了對方的愛才之心和與自己的知遇之感,以至於今日懷念舊情時,不能不連帶想起自己過去曾經打動過她心絃的“吟箋賦筆”來。“知誰伴”三句,寫如今不可再遇理想伴侶,當年名園露頂暢飲、東城閒步尋花那樣的賞心樂事也就無從重現,只能深深地銘刻自己的記憶之中了。

“露飲”,是說飲宴時脫帽露頂,不拘形跡。“事與孤鴻去”借用唐人杜牧詩句,“恨如春草多,事與弧鴻去”,一筆收束往事,回到當前清醒的現實,而不露痕跡。“探春盡是傷離意緒”,這是全篇主旨。顯得沉着深厚。結尾再次寫景,先以“官柳”與開頭的“章臺”、“歸騎”與開頭的“歸來”遙相照應,再寫池塘,院落、簾櫳,而“飛雨”與“風絮”之足以令人“斷腸”,更增添了離愁別恨。

此詞由“凝佇”而“訪、尋”,由回憶而清醒,最後寫歸途之悽清,抒寫撫今追昔,物是人非的慨嘆,這與唐朝詩人崔護的詩“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有異曲同工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