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詩人 > 關於盛唐時期詩人有哪些

關於盛唐時期詩人有哪些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9W 次

說到詩,大家馬上想到的就是唐詩,因爲唐朝是唐詩的鼎盛發展時期。盛唐時期詩人有哪些?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盛唐時期詩人有哪些,歡迎閱讀與收藏。

關於盛唐時期詩人有哪些

在隋唐前的齊樑時期,詩大多是宮廷詩,辭藻華麗、內容空虛,詩人也大都是達官貴人。而到唐時,由於像孟浩然、高適等一些落寞詩人影響,詩變得清新自然,至杜甫時,他的詩可稱爲“詩史”。

詩分爲:絕句、五言律詩、七言律詩、古詩。初盛唐時期五言律詩是主體,七言律詩定型於初唐時期的沈宋(沈佺期、宋之問),發展於盛唐時期,在中唐逐漸佔主體。

初唐時期的代表詩人是:王勃、盧照鄰、楊炯、駱賓王初唐四傑。陳子昂在初唐時期寫的古體詩顯得有些格格不入也是後世受到人們重視。

盛唐時期代表詩人:王維、孟浩然、高適、岑參、李白、杜甫、王昌齡。

王維

進入盛唐時期,最著名的是李白、杜甫,其次是王維、孟浩然,還有高適和岑參。杜甫得名最遲,他的詩篇都是在天寶末年安史叛亂時期寫的。李白是在天寶年間應召入宮,暴得大名的。在較早的開元年間,最著名的詩人卻是王維。

王維,字摩詰,太原人。熟讀佛學經典。佛教中有一本《維摩詰經》是佛教中的智者維摩詰和弟子所著,王維敬佩維摩詰,故將其名字拆開,自己取名維,字曰摩詰。善詩文、書畫,又深於音樂,善彈琴和琵琶。他的詩與畫,以清淡間長,蘇東坡曾說:“觀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

開元九年,以狀元及第,官右拾遺,後遷給事中。天寶末年,安史之亂,安祿山攻佔長安,王維沒及時逃出,被逼做僞官,後唐肅宗李亨重建政權,唯對王維大赦,這可得歸功於他的胞弟王縉,若王縉不是宰相怕他也是吃不了兜着走。他的最後一任官職是尚書右丞,故後世稱王右丞。

孟浩然

世人常將王孟並稱,是因爲他倆的詩風格都是清淡閒逸爲主。孟浩然比王維年長10歲,但是官運就不如王維亨通了,王維做了安祿山的僞官都能倖免然後繼續做官,而孟浩然沒有成進士,更沒有過一官半職。孟浩然是襄陽人,卒於開元二十八年。後世人說“孟,文不爲仕,行不爲飾,遊不爲利”確實有些美化過分了,比如他有名的《臨洞庭湖贈張丞相》中“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就是想要官的一個表現。他的大多思想是掙扎着求仕和灰心絕望的沒落情緒。

王昌齡

字少伯,京兆人(西安)。開元十五年進士及第(與常建同年進士及第,但常建的官運比王昌齡的還差)。最後的官職是龍標尉,後世人稱他爲王龍標。

常建、王昌齡、儲光羲、孟浩然、王之渙都是開元、天寶年間著名詩人,且都潦倒不得意。

在盛唐詩人中,王昌齡特別是作七言絕句的高手,他的七言絕句傳到今天的也是最多。題材主要分爲三類:

宮詞、閨怨類

朋友投贈類

邊塞從軍類

高適、岑參

作爲著名邊塞詩人,高適與岑參並稱“高岑”。由於盛唐時期邊界常有戰事,所以很多詩人在j隊做幕僚,體驗了邊塞生活寫了大量歌詠邊塞和j隊的體裁詩。高適岑參引領了這一“邊塞詩派”,後人將高適、岑參、王昌齡、王之渙合稱“邊塞四詩人”。

李白

李白的詩,五言多餘七言,古詩和歌行多於律詩。而他傳誦千年的詩篇大多是歌行,這也和他的藝術手法相關。擅長的依次是:樂府歌行、古體、絕句、五七言律詩。其中七言律詩更是既少又弱,登金陵鳳凰臺是最傑出的。

李白是浪漫主義詩人,用各種形象思維來表達他的豪邁、憂鬱、憤慨情感,而以遊仙和飲酒作爲外衣

在《夢遊天姥吟留別》中,開篇寫到“海客談瀛洲,煙濤微茫信難求”,信字用的十分堅決,所以他自己本身也否定了仙人仙山的存在。可知,李白的一切遊仙詩、連同其他一切歌詠酒和女人的詩都不是出於他的本心,而是他的浪漫主義外衣。

杜甫懷念李白的詩說“不見李生久,佯狂真可哀。世人皆欲殺,吾意獨憐才”。一個“佯狂”說道是假裝瘋瘋癲癲。

李白以布衣的身份被玄宗召見後,被留下詔翰林院。玄宗常常在其和楊貴妃賞花飲酒時讓李白作歌詞譜曲。他的《清平調詞》和《宮中行樂詞》都是在宮中奉詔作的。其中,有句詩是“宮中誰第一,飛燕在昭陽”“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都是想恭維楊貴妃的有趙飛燕似的美麗(趙飛燕其人深得漢成帝所愛,立爲皇后,在宮中做了不少壞事,朝野甚至稱爲禍水)。高力士在楊貴妃面前挑撥離間,最終李白官沒做成,賜金放還了。

杜甫

杜甫和李白相反,杜甫性格穩重沉靜,他的詩都是千錘百煉出來的。要做到“語不驚人死不休”。他是現實主義詩人。杜甫晚年生活,窮困潦倒,他的詩也是哀音滿紙,但他的詩律極細,藝術上達到了高度精妙。

年齡上,杜甫比李白小十一歲。但他不如李白運好,李白開元末年到長安,得到賀知章的吹噓,玉真公主的'提拔和玄宗皇帝的賞識,很快就供奉翰林。但杜甫仕途沒有那麼順利,開始時候也沒有那麼多人賞識。於開元二十三年進士落第後,漫遊各地,天寶5年回到長安。在長安七年,默默無聞。後來寫了幾篇賦歌頌了玄宗才授官。翌年就發生安史之亂了,兵荒馬亂中過了三年狼狽生活,便寓居成都。

杜甫的詩被後人稱爲“詩史”,大多描寫政治和社會的現實,且他的詩篇多是記錄安史之亂時期的個人生活。然而,當時,杜甫並不是和李白齊名的。同時期的收錄集中收錄的經典詩篇有李白但是沒有杜甫的。一直到元稹極力推廣杜甫以及韓愈“李杜文章在,光芒萬丈長”,才以李杜並稱。

杜甫,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因爲他家住在長安城東南的少陵。他有許多組詩。如“二哀”:哀江頭,哀王孫;“二悲”:悲陳陶、悲青阪;“三吏三別”:新安裏、潼關吏、石壕吏;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

杜甫在當時出名並不是因爲他的詩篇,而是因爲他上書替房琯求情而震動朝野。他的詩中有寫到“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指的就是這件事。房琯自請兵馬大元帥,然兩敗於陳陶和青阪,唐肅宗大怒杜甫替房琯求情然後被貶職了。

杜甫寫詩,常習慣標明年月,也是他創造的詩史筆法。杜甫詩一千四百餘首,大半是五言詩,五言詩中大半是律詩。尤其晚年做律詩,氣格高古,律法嚴密,情感沉鬱。雖然描寫的是他個人的生活遭遇,但是對朝廷動亂和社會不安也有充分的表達,不像後來孟郊、賈島那樣只是寫文人的失意和哀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