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宋代詩詞 > 宋詞十首詩詞賞析

宋詞十首詩詞賞析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7W 次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經典的古詩吧,古詩具有格律限制不太嚴格的特點。那麼你有真正瞭解過古詩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宋詞十首詩詞賞析,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宋詞十首詩詞賞析

八月十四夜月

北宋·范仲淹

光華豈不盛,賞宴尚遲遲。

天意將圓夜,人心待滿時。

已知千里共,猶訝一分虧。

來夕如澄霽,清風不負期。

【題解】

此詩作於中秋前夜,這本是闔家團圓的美好佳節,作者卻在首聯描繪了一幅將圓未圓的秋月圖。“天意將圓夜,人心待滿時”是全詩的精華所在,期待月圓實際上代表了人類對完美的追求,高度概括了古往今來的人們渴望萬事得全的美好願望。佛經以十五滿月代表破除迷惑的最高境界,而范仲淹這首詩也明顯受到了佛教哲理的影響。詩歌的尾聯是表達作者自己的心志,也是這首詩的落腳點:人生在世,萬事不必刻意追求,而應遵循客觀規律,真正做到豁達,不受世俗羈絆。“來夕如澄霽,清風不負期”,作者用淡淡的彩筆,抹上幾許亮色,又帶來幾縷涼風,“澄霽”、“清風”與“光華”相呼應,便使整個畫面色彩更加柔和而美麗,陣陣秋風又給惆悵的情懷平添了幾分爽意。

書扇示門人

北宋·范仲淹

一派青山景色幽,前人田地後人收。

後人收得休歡喜,還有後人在後頭。

【題解】

這首詩明白如話,用淺近白話寫成,在平淡流暢的語言中說理,卻意蘊深厚,反映了宋代哲理詩的主要特點。一派青山風景恬靜優美,前代人留下的田地已經被後人佔有了,但是現在的佔有者切莫得意高興,因爲手中的田產還會變成再後來者的財產。山河依舊而人事更替,得失不會永遠不發生變化,財產如此、權勢如此。得失總是在相互轉化,今天的得會變成明日之失,事物總是按照這樣的客觀規律發展變化着。范仲淹這首詩提醒衆人“休歡喜”,正是看到了“得”背後所蘊含的風險,一方面教育人們要居安思危,一方面也勉勵衆人不要被眼前的失敗所打倒,因爲禍福相依,今天的失敗也可能轉化爲明日的成功。

小檜

北宋·韓琦

小檜新移近曲欄,養成隆棟亦非難。

當軒不是憐蒼翠,只要人知耐歲寒。

【題解】

韓琦,北宋政治家,“慶曆新政”的主要推動者之一。

作者託物詠懷,借詠檜柏來表明個人的堅貞志向。作者之所以將“小檜”移栽到窗前,並不是爲了觀賞。“養成隆棟亦非難”一句,透露出作者對“小檜”的期許,因爲它長成參天的棟樑之才亦非難事。但是作者更看重的是它歲寒不凋的品格,所謂“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

韓琦一生歷經了多次政治風暴,他在宦海浮沉之際卻一直保持了自己獨立的人格和堅貞的情操。這首詩既是韓琦的自況,又啓示着人們培養人才不能只考慮其外在,而忽略了其本質,對人的培養要更關注其內在的品格,從小注意其情操和素質的培育。

贈學者

北宋·歐陽修

人稟天地氣,乃物中最靈。

性雖有五常,不學無由明。

輪曲揉而就,木直在中繩。

堅金礪所利,玉琢器乃成。

仁義不遠躬,勤勤入至誠。

學既積於心,猶木之敷榮。

根本既堅好,蓊鬱其幹莖。

爾曹直勉勉,無以吾言輕。

【題解】

這首《贈學者》是一首鼓勵學生奮發學習的詩作。詩歌首先表明人是天地之間的萬物之靈,人的本性中雖然已經具有五常的基本要素,但是依舊需要學習。作者以《荀子·勸學》中“揉木爲輪”、“礪金琢玉”爲喻,闡發了學習的重要性:人的先天本性需要後天教育學習的指引,否則原本的良才也會成爲廢物。“仁義不遠躬”正是歐陽修思想哲學的一貫體現,一切的仁義道德並不是脫離生活的無本之木、無源之水。它就存在於一般的生活中,不需要“遠躬”求取。在歐陽修看來,只要勤學苦練,就能在學問與道德上取得雙豐收。學問是基本,只有基於對道德文章的深刻理解,才能開出美麗的道德之花。

戲答元珍

北宋·歐陽修

春風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見花。

殘雪壓枝猶有橘,凍雷驚筍欲抽芽。

夜聞歸雁生鄉思,病入新年感物華。

曾是洛陽花下客,野芳雖晚不須嗟!

【題解】

此詩是歐陽修遭逢貶謫之後的作品,詩中含有蟄居山野的寂寞心情和自我寬慰的豁達之意,其中又包含了積極進取的人生哲學。作者通過抒寫物象的時節變化,表達個人作爲“野芳”綻放的雄心。

歐陽修在宋仁宗景佑三年被貶爲峽州夷陵縣令,這首詩就是次年春天作於夷陵的作品。元珍是其朋友丁寶臣的字,他當時任峽州的判官。題目的“戲”字透露出作者的本意,其實本篇是遊戲之作,雖然包含了政治失意的痛苦,但作者作詩的本意是爲了突出個人曠達的胸懷,因此頷聯就描寫了山城獨有的物產“柑橘”“竹筍”。鮮美的柑橘在雪中生存,意象中飽含着不屈不撓的鬥爭意識,象徵着作者的堅韌不拔。而竹筍則在凍雷初響中被“驚醒”,它亦積蓄着力量,正要冒出新生的嫩芽,突破嚴厲的壓制。這兩句詩讀來朗朗上口,給人一種奮發向上的感受。“夜聞歸雁”與“病入新年”反映出詩人心裏的苦悶,流放山城興起鄉思之情在所難免,而這鄉思之情又變成鄉思之病,面對新年又至物華更新,不免要感慨時光的流逝和人生的短暫。但是作者的情緒並未就此消極下去,他轉而回憶起當初在洛陽時的美好時光。作者曾任職洛陽推官,見識過牡丹盛開的美景,在作者的眼中,繁華已經成爲記憶中永存的美好時光,那麼此處晚開的野花也就沒有什麼值得自己嗟嘆之處了。通過盛衰之間的對比,作者完成了自我的救贖。

南鄉子·冬夜

【原文】

萬籟寂無聲,衾鐵稜稜近五更。

香斷燈昏吟未穩,悽清。

只有霜華伴月明。

應是夜寒凝,惱得梅花睡不成。

我念梅花花念我,關情。

起看清冰滿玉瓶。

【鑑賞】

黃升是一位著名的詞選家,其詞如晴空冰柱,今讀此詞,頗有此感。

上片寫夜寒苦吟之景狀。詞人生在南宋中期,早年放棄科舉,遯跡林泉,吟詠自適,填詞是他精神生活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從這首詞看,即使夜闌人靜之時,他還在苦吟不已。起二句雲:萬籟寂無聲,衾鐵稜稜近五更。夜,是靜極了,一點動靜也沒有。只有深夜不睡的人,方能有此體會。稜稜二字,使人感到布衾硬得好像有稜角一般,難以貼體。至香斷燈昏吟未穩,悽清二句,詞人則把注意力從被窩移向室內:爐中沉香已盡,殘燈如豆,昏暗異常,悽清異常。至只有霜華伴月明,詞人又把注意力轉向室外,描寫了明月高懸、霜華遍地的景象。五句三個層次,娓娓寫來,自然而又逼真。吟未穩者,吟尚未覓得韻律妥貼、詞意工穩之句也,三字寫出詞人此時之所爲,可稱上片之詞眼。由於吟未穩,故覺深夜寂靜被子寒冷,香斷燈昏;又由於吟未穩,才覺霜華伴月,碧空無邊。而悽清二字,則烘托了本文的整個氛圍,不貫穿整文,隨處可以感到。由此可見,詞的結構是井然有序、渾然一體的。

下片詞人從自己的吟未穩聯想到梅花的睡不成。冰寒大地,長夜無眠,詞人居然不說自己感到煩惱,卻爲梅花設身處地着想,說它該是煩惱得睡不成了。此語奇警,設想絕妙。接下去二句說:我念梅花花念我,關情。此句點明不僅他在想着梅花,梅花也憐念起他來了。他們竟成爲一對知心好友!

這種構思,確實是奇特異常;這種格調和意境,確實是空幻的。它非常形象地勾畫了一個山中隱士清高飄逸的風采。它的妙處尤其表現在將梅花擬人化。

結句起看清冰滿玉瓶,跟以上兩句不可分割,互爲聯繫,詞中句斷乃爲韻律所限。因爲詞人關切寒夜中梅花,於是不顧自己冷暖,披衣而出,結果看到,玉瓶中的水已結成了冰。至於梅花呢,他在詞中未提及,留給讀者想象的空間。蘊意深遠,饒有餘味。如果詞人在詞中將梅花說盡了,說梅花凍得不成樣子,或說梅花凌霜傲雪,屹立風中,那就一覽無餘,毫無詩意了。由此可見詞人手法之高明。

從整個詞來說,晶瑩快潔,恰似玉樹臨風;託意高遠,說它的風格如晴空冰柱,不是很相宜麼?

虞美人·螢

趙聞禮

池館收新雨。

耿幽叢、流光幾點,半侵疏戶。

入夜涼風吹不滅,冷焰微茫暗度。

碎影落、仙盤秋露。

漏斷長門空照淚,袖紗寒、映竹無心顧。

孤枕掩,殘燈炷。

練囊不照詩人苦。

夜沉沉、拍手相親,騃兒癡女。

欄外撲來羅扇小,誰在風廊笑語。

競戲踏、金釵雙股。

故苑荒涼悲舊賞,悵寒蕪衰草隋宮路。

同燐火,遍秋圃。

鑑賞

這首詞是作者遊揚州隋故院所作。

自此皆以放螢爲揚州事典。隋宮,指煬帝在江都西北所建的隋苑。這裏以螢苑爲揚州事並與隋宮合而爲一。悵,乃領格字,領起末結兩句。以上四句,詞人將懷古揉入景物描寫,情景結合,寫得極爲悽迷哀婉。當年的隋苑,放螢數斛,成千上萬,光遍巖谷,極盡觀賞的樂趣。如今,那賞心悅目的場面早已煙消雲散了。詞人說悲舊賞,是古今對比所產生的情緒,也是本詞感情基調。在悲涼之中,他感嘆萬千,以致惆悵之情油然而生。因以悵字領起,中間再以同字勾緊,最後又以遍字奮力重拍,寫下了悵寒蕪衰草隋宮路。同燐火,遍秋圃。繁華隋宮,如今荒徑敗草,燐火冷焰,嚴寒淒涼,冷落不堪。這三句是全詞的重點句,筆力嚴厲深刻,充分揭示出詠螢懷古的主題,在描繪這些景物時,詞人的感情很複雜。既有對隋宮故苑衰敗的惆悵,也有對隋煬帝不恤民力而最終身亡國滅的感嘆。寓意深遠而含蓄,耐人尋味。這首詞,以詠螢爲題,往事與實景結合,以騃兒癡女穿插其中,古今往復,縱橫交錯,始終圍繞着螢火。這首詞主題突出而內容廣博,思路活潑,跌宕起伏,有其獨特之處,作者用典故也是經過深思熟慮,運用自如,已達到藝術上的佳境。

蘇幕遮·燎沉香

周邦彥

燎沉香,消溽暑。鳥雀呼晴,侵曉窺檐語。葉上初陽乾宿雨,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故鄉遙,何日去。家住吳門,久作長安旅。五月漁郎相憶否,小楫輕舟,夢入芙蓉浦。

賞讀分析:

這首詞,上片寫景,下片抒情,段落極爲分明。一起寫靜境,焚香消暑,取心定自然涼之意,或暗示在熱鬧場中服一副清涼劑,兩句寫境靜心也靜。三、四句寫靜中有噪,“鳥雀呼晴”,一“呼”字,極爲傳神,暗示昨夜雨,今朝晴。“侵曉窺檐語”,更是鳥雀多情,窺檐而告訴人以新晴之歡,生動而有風致。“葉上”句,清新而又美麗。“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則動態可掬。這三句,實是交互句法,配合得極爲巧妙,而又音響動人。是寫清圓的荷葉,葉面上還留存昨夜的雨珠,在朝陽下逐漸地幹了,一陣風來,荷葉兒一團團地舞動起來,這像是電影的鏡頭一樣,有時間性的景緻啦。詞句煉一“舉”字,全詞站立了起來。動景如生。這樣,我們再回看一起的“燎沉香,消溽暑”的時間,則該是一天的事,而從“鳥雀呼晴”起,則是晨光初興的景物,然後再從屋邊推到室外,荷塘一片新晴景色。再看首二句,時間該是拖長了,夏日如年,以香消之,寂靜可知,意義豐富而含蓄,爲下片久客思鄉伏了一筆。

下片直抒胸懷,語詞如話,不加雕飾。己身旅泊“長安”,實即當時汴京(今開封)。周邦彥本以太學生入都,以獻《汴都賦》爲神宗所賞識,進爲太學正,但仍無所作爲,不免有鄉關之思。“故鄉遙,何日去”點地點時,“家住吳門,久作長安旅”,實爲不如歸去之意。緊接“王月漁郎相憶否”,不言己思家鄉友朋,卻寫漁郎是否思念自己,這是從對面深一層寫法。一結兩句,“小楫輕舟,夢入芙蓉浦”,即夢中劃小舟入蓮花塘中了。實以虛構的夢景作結,雖虛而實,變幻莫測。

這首詞構成的境界,確如賙濟所說:“上片,若有意,若無意,使人神眩。”(《宋四家詞選》)而周邦彥的心胸,又當如陳世所說:“不必以詞勝,而詞自勝。風致絕佳,亦見先生胸襟恬淡”《雲韶集》。足見周邦彥的詞以典雅著稱,又被推爲集大成詞人,其詞作固然精工絕倫,而其思想境界之高超,實尤爲其詞作之牢固基礎。

《祝英臺近·除夜立春》

剪紅情,裁綠意,花信上釵股。

殘日東風,不放歲華去。

有人添燭西窗,不眠侵曉,笑聲轉、新年鶯語。

舊尊俎。

玉纖曾擘黃柑,柔香系幽素。

歸夢湖邊,還迷鏡中路。

可憐千點吳霜,寒銷不盡,又相對、落梅如雨。

古詩簡介

《祝英臺近·除夜立春》是南宋吳文英所作的一首節日感懷、暢抒旅情之作。上片寫除夕之夜“守歲”的歡樂,開頭寫立春日,姑娘們戴上花,顯示出百花將開的消息,接着對於除夕夜又是立春日也發出喜悅的一笑。下片寫對情人的思念,追憶舊日和情人共聚,抒寫舊事如夢的悵恨。全詞以眼前歡樂之景,回憶中往日之幸福突出現境的孤悽感傷鮮明,筆致婉曲,深情感人。

譯文

剪出了含情的紅花,裁出了有意的綠葉,應着花期而來的春風吹得釵股上花葉蔥蘢。除夕的殘日戀戀而墜,吹來了帶着春意的東風。彷彿不願放那歲末的年華了終。有些守歲的人西窗夜話,添燭點燈,徹夜不眠,直到天明,在連綿不斷的笑聲中,傳來了元旦黃益鶯的啼鳴。

回想舊日除夕的宴席,伊人的纖纖玉手曾剖開黃柑薦酒,那溫柔的香氣朦朧,至今縈繫着我的心靈。我回到那湖邊的夢境,那湖水如鏡,留連忘返,我又朦朧朧迷失了路徑。可憐吳地白霜染鬢髮點點如星,彷彿春風也不能將寒霜消融.更何況斑斑鬢髮對着落梅如雨雪飄零。

註釋

①除夜立春:立春一般在二月初,農曆除夕日立春稱爲“年內春”,如果正月初一立春,則稱爲“歲朝春”。

②剪紅情,裁綠意:指剪裁成紅花綠葉。

③花信:花信風的簡稱,猶言花期。釵股:花上的枝權。

④殘日:指除歲。

⑤添燭西窗:化用李商隱《夜麗寄北》“何當共剪西窗燭”詩意。

⑥侵曉:指天亮。

⑦新年鶯語:杜甫詩:“鶯入新年語。”

⑧尊俎:古代盛酒肉的器具。俎:砧板。

⑨玉纖擘黃柑:玉纖,婦女手指;擘黃柑,剖分水果。擘(bāi):分開,同“掰”。

⑩幽素:幽美純潔的心地。

鏡中路:湖水如鏡。

吳霜:指頭髮變白。李賀《還自會稽》:“吳霜點歸鬢。”

賞析/鑑賞

除夕,恰恰又逢立春,浪跡異鄉的遊子,心情之難堪,正是“一年將盡夜,萬里未歸人”。這首詞即是吳文英於除夕日有感而作。查吳文英生平後期,只宋寶四年(1256年)年正月初一爲立春之日。“除夜立春”相合,故此詞當繫於是年。

此詞爲作者在異鄉度過除夕立春感懷而作,抒寫身世飄零感慨。時值除夕之夜,一年已盡,未免愁寂,故作此詞。這首詞扣緊“除夜立春”,前後對比,寫出了詞人對往昔歡樂歲月的回憶,以及如今惆悵失落的心情。

上片寫除夕之日的民風民俗及夜裏“守歲”喜迎新春的歡樂。“剪紅情”三句寫迎春民俗,點染出新春喜慶氣氛。“剪”、“裁”二字將除夕前人們喜氣洋洋、紛紛動手準備過新年的熱鬧場面逼真地展現出來。趙彥昭《奉和對聖制立春日侍宴內殿出剪綵花應制》詩:“花隨紅意發,葉就綠情新”。“花信上釵股”,着一“上”字,運筆細膩,可與溫飛卿詞“玉釵頭上風”(《菩薩蠻》)媲美,似比辛稼軒詞“美人頭上,嫋嫋春幡”(《漢宮春》)更顯風流,反映出人們的喜悅之情。

再寫除夕守歲。“殘日東風,不放歲華去。”夕陽亦像人一樣,對即將逝去的一年戀戀不捨,不肯輕易落山,同時東風又帶來了春的訊息,給人新的希望。這兩句已有除舊迎新之意,切合“除夜立春”的題意。“放”用字尤其貼切,顯示出夢窗煉字的功夫。

“有人添燭西窗,不眠侵曉,笑聲轉、新年鶯語。”終於,除夕之夜降臨,守歲的人們徹夜不眠,剪燭夜話,笑聲不絕,在鶯啼聲中迎來了新春的清晨。“新年鶯語”,援用杜甫“鶯入新年語”(《傷春》)詩意。

以上的一切,歡歡喜喜,均爲客居他鄉者的耳聞目睹,其人心境之孤寂愁苦,自在不言中了。周圍的熱鬧與歡樂更加反襯出作者的寂寞和哀傷,而且使這份寂寞的哀傷更讓人難以承受。這位客居、有家難歸的人,失去了與親人團圓之樂,真是“花無人戴,酒無人勸,醉也無人管”(無名氏《青玉案》)啊。

上片渲染了濃厚的節日氣氛,不能不喚起下片對溫馨家庭生活的回憶。陳洵評此詞雲:“前闋極寫人家守歲之樂,全爲換頭三句追攝遠神。”(《海綃說詞》)

下片追憶往昔,將自己的孤獨與上文描寫的歡樂景象相對比,表達出對情人的思念和內心的悵恨。“舊尊俎”三句回憶舊日春節宴席上,戀人斟酒共飲時溫柔嫵媚的樣子。“曾”字點明回憶。“歸夢”二句由現實轉入夢境。夢見自己回到當初約會的湖邊,卻遍尋佳人不着,反而迷失了歸路,其失落惆悵之情可想而知。此二句意境的幽深冷峭,詞中少見,唯白石名句“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歸去無人管”(《踏莎行》),可與比照。“可憐”三句概嘆自己如今已老,佳人不在,有家難歸,一片悵然。兩鬢如霜,春寒不盡,落梅如雨。詞人勾畫出一片寒冷淒涼之景,這也正是詞人內心情感的象徵,與上文幸福熱鬧的場景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古人作詞講究切題。此詞上片紅情綠意,添燭不眠,一寫“立春”,一寫“除夕”;下片寒銷不盡,切除夕,落梅如雨,切立春。起筆扣住題面,收筆落到題面。由此可見文心細密處。全詞以眼前歡樂之景,回憶往日之幸福突出現境的孤悽感傷,對比鮮明。此種況味許多人均有體驗,故最能引起共鳴。

疏影·梅影

張炎

黃昏片月。似碎陰滿地,還更清清絕。枝北枝南,疑有疑無,幾度背燈難折。依稀倩女離魂處,緩步出、前村時節。看夜深、竹外橫斜,應妒過雲明滅。窺鏡蛾眉淡抹,爲容不在貌,獨抱孤潔。莫是花光,描取春痕,不怕麗譙吹徹。還驚海上燃犀去,照水底、珊瑚如活。做弄得、酒醒天寒,空對一庭香雪。

賞析

這首詞是借詠梅影來表達自己國破家亡後高潔不屈的節操的。詞的上片首句點明時間爲黃昏月下,次句就月寫影,“碎陰”,月光透過枝隙而映成滿地碎影,以碎影寫梅影的形狀。第三句的“清絕”,點出了梅。蕭泰來《霜天曉角·詠梅》:“清絕,影也別。”又寫了梅的品格是清,不濁。四、五、六三句就燈寫影。首句“枝北枝南”再點梅,戴復古《山中見梅》詩:“樹頭樹底參差雪,枝北枝南次第春。”第六句中的“難折”是說,因爲是影,所以難折。同時也是寫梅的品格,它難於折曲。七、八兩句是就魂寫影。以倩女離魂的虛無來寫影,以倩女對愛情的忠貞,進一步形容梅的品格。上片最後兩句是就過雲寫影。第一句又點梅,林逋《梅花》詩:“疏影橫斜水清淺”。第二句“應妒過雲”是過雲應妒的倒用。“明滅”,即若有若無,點影。整個上片,就月、就燈、就魂、就過雲來寫梅影,也寫了梅的品格。

過片三句爲一篇之主。以窺鏡寫影,但強調“爲容不在貌”,而在品德的“孤潔”。這實際是表達了詞人國破家亡後寧願孤獨、寂寞,保持純潔的節操的尚高志趣。次三句以春痕寫影,以“麗譙吹徹”點梅,秦觀《阮郎歸》:“麗譙吹徹小單于”。接着二句以珊瑚寫影,意思是在天色微明中看梅影,好象燃犀角照水底珊瑚,使珊瑚不是固定不動的,沒有生命的,而是活生生的。以此寫梅影,也賦予梅影以活生生的狀態。最後二句總結全篇,以“香雪”點梅,也指梅的品格。“空對”,言無其他物可對。整個下片以窺鏡、以春痕、以珊瑚寫影,也寫了梅的品格。

全詞層次分明,脈絡清楚,寫法有虛有實,但都扣緊梅影的神態、梅影的品格來寫。詞中寫梅影品格的清絕、難折、孤潔等等正是張炎身處國破家亡境地的自我要求,自我寫照。同時也含蓄地表達了南宋亡國者的民族氣節。正因爲這樣,所以周密、王沂孫都有和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