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文言文 > 文言文通假字(經典15篇)

文言文通假字(經典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3W 次

文言文通假字1

1、便要還家 “要”(yāo) 通“邀” 《桃花源記》

文言文通假字(經典15篇)

2、身首尾長約八分有奇 “有”(yǒu) 同“又” 《核舟記》

3、詘右臂支船 “詘”(qū) 通“屈” 《核舟記》

4、虞山王毅書遠甫刻 “甫”(fǔ) 通“父” 《核舟記》

5、左手倚一衡木 “衡”(héng) 同“橫” 《核舟記》

6、蓋簡桃核修狹者爲之 “簡”(jiǎn) 通“揀” 《核舟記》

7、選賢與能 “與”(jǔ) 通“舉” 《大道之行也》

8、矜、寡、孤、獨 “矜”(guāng) 通“鰥” 《大道之行也》

9、蕩胸生曾雲 “曾”(céng) 通“層” 《望嶽》

10、略無闕處 “闕”(quē) 通“缺” 《三峽》

文言文通假字2

知識盤點:

通假字,漢字的通用和假借的簡稱。所謂通假,就是兩個字通用,或者這個字借用爲那個字,它們之間語音相同或相近,並沒有意義上的聯繫,所以又稱同音通假或同音假借。

(1)通假字的形式

①“本無其字”的假借字。古代文字少而所記事物多,文字常常不夠用,想記一事而無其字,只有借一同音字來代替。

②“本有其字”的通假字。古人寫作時,不用原字或倉促間想不起原字,而寫成了另外一個音同或音近的字,這就是“本有其字”的通假字。

(2)通假字的`種類

①“聲旁字”代替“形聲字”。

例:滿坐寂然,無敢譁者。(《口技》)(坐——座)

②“形聲字”代替“聲旁字”。

例:使臣奉璧,拜送書於庭。(《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庭——廷)

③同聲旁的字互相代替。

例:無隴斷焉。(《愚公移山》)(隴——壟)

④音同或音近的字相互代替。

例: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惠——慧)

積累卡片:

常見通假字例釋

以下內容按照通假字、本字、釋義、例句及出處順序整理:

說 悅 愉快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論語·學而》)

女 汝 你 子曰:由,誨女知之乎?(《論語·爲政》)

知 智 智慧 孰爲汝多知乎(《兩小兒辯日》)

還 旋 迴轉,掉轉 扁鵲望桓侯而還走(《扁鵲見蔡桓公》)

湯 燙 用熱水焐 疾在腠理,湯熨之所及也(《扁鵲見蔡桓公》)

齊 劑 湯藥 在腸胃,火齊之所及也(《扁鵲見蔡桓公》)

止 只 僅僅 擔中肉盡,止有剩骨(《狼》)

陰 蔭 樹蔭 綠楊陰裏白沙堤(《錢塘湖春行》)

屏 摒 捨去 屏棄不用,其與昏與庸無以異也(《爲學》)

帖 貼 粘 對鏡帖花黃(《木蘭詩》)

火 夥 同伴 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忙(《木蘭詩》)

竦 聳 高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觀滄海》)

爭 怎 怎樣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如夢令》)

見 現 出現 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頭忽見(《西江月》)

要 邀 邀請 便要還家(《桃花源記》)

指 直 一直 指通豫南(《愚公移山》)

亡 無 沒有 河曲智叟亡以應(《愚公移山》)

厝 措 放置 一厝朔東,一厝雍南(《愚公移山》)

那 哪 怎麼 問渠那得清如許(《觀書有感》)

闕 缺 ①中斷 兩岸連山,略無闕處(《三峽》)

②缺點 必能裨補闕漏,有所廣益(《出師表》)

強 僵 僵硬 昂首觀之,項爲之強(《童趣》)

道 導 引導 儐者更道,從大門入(《晏子春秋》)

曷 何 什麼 縛者曷爲者也(《晏子春秋》)

輯 緝 連綴 飾以玫瑰,輯以翡翠(《買櫝還珠》)

熙 嬉 開玩笑 聖人非所與熙也(《晏子春秋》)

零丁 伶仃 孤苦無依 零丁洋裏嘆零丁(《過零丁洋》)

距 拒 抵擋,抵抗 公輸盤九設攻城之機變,子墨子九距之(《公輸》)

圉 御 抵擋 公輸盤之攻械盡,子墨子之守圉有餘(《公輸》)

詘 屈 ①理屈 公輸盤詘(《公輸》)

②彎曲 臥右膝,詘右臂支船(《核舟記》)

有 又 還有 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核舟記》)

衡 橫 ①橫放 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核舟記》)

②不順,梗塞 困於心衡於慮(《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甫 父 男子美稱 虞山王毅叔遠甫刻(《核舟記》)

簡 揀 挑選 蓋簡桃核修狹者爲之(《核舟記》)

適 謫 被罰流放,強迫 發閭左適戍漁陽九百人(《陳涉世家》)

唱 倡 倡導 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爲天下唱(《陳涉世家》)

以 已 已經 得魚腹中書,固以怪之矣(《陳涉世家》)

被 披 穿 將軍身被堅執銳(《陳涉世家》)

食 飼 餵養 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馬說》)

材 才 才能 食之不能盡其材(《馬說》)

邪 耶 嗎 其真無馬邪(《馬說》)

畔 叛 背叛 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曾 增 增加 曾益其所不能(《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拂 弼 輔佐 入則無法家拂士(《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具 俱 全,皆 百廢具興(《岳陽樓記》)

屬 囑 囑託 屬予作文以記之(《岳陽樓記》)

直 值 價值 玉盤珍羞直萬錢(《行路難》)(注:句中“羞”同“饈”)

闢 避 躲避 故患有所不闢也(《魚我所欲也》)

辯 辨 辨別 萬鍾則不辯禮義而受之(《魚我所欲也》)

得 德 恩惠,這裏是“感激”之意 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魚我所欲也》)

與 歟 語氣詞,相當於“嗎” 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魚我所欲也》)

鄉 向 從前 鄉爲身死而不受(《魚我所欲也》)

信 伸 伸張 欲信大義於天下(《隆中對》)

已 以 常與“來”“前後”組合,表示時間、方位自董卓已來(《隆中對》)

遍 遍及、普遍 小惠未徧,民弗從也(《曹劌論戰》)

文言文通假字3

1.亡,通“無”。河曲智叟亡以應。——《愚公移山》

2.材,通“才”。食之不能盡其材。——《馬說》

3.祗,通“只”。祗辱於奴隸人之手。——《馬說》

4.反,通“返”。寒暑易節,始一反焉。——《愚公移山》

5.衡,通“橫”。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核舟記》

6.見,通“現”。風吹草低見牛羊。——《敕勒歌》

7.具,通“俱”。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岳陽樓記》

8.帖,通“貼”。對鏡帖花黃。——《木蘭詩》

9.策,通“冊”。策勳十二轉。——《木蘭詩》

10.著,通“着”。著我舊時裳。——《木蘭詩》

11.火,通“夥”。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忙。——《木蘭詩》

12.簡,通“揀”。蓋簡桃核修狹者爲之。——《核舟記》

13.詘,通“屈”。詘右臂支船,而豎其左膝。——《核舟記》

14.說,通“悅”。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論語》

15.遽,通“詎”。此何遽不爲福乎?——《塞翁失馬》

16.要,通“邀”。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桃花源記》

17.有,通“又”。爾來二十有一年矣。——《出師表》

18.屬,通“囑”。屬予作文以記之。——《岳陽樓記》

19.詘,通“屈”。公輸盤詘。——《公輸》

20.坐,通“座”。滿座寂然,無敢譁者。——《口技》

21.罔,通“惘”。學而不思則罔。——《論語》

22.厝,通“措”。命誇娥氏二子負二山,一厝朔東,一厝雍南。

23.惠,通“慧”。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24.邪,通“耶”。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馬說》

25.食,通“飼”。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者而食之。——《馬說》

26.蕃,通“繁”。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愛蓮說》

27.唱,通“倡”。爲天下唱,宜多應者。——《陳涉世家》

28.闕,通“缺”。兩岸連山,略無闕處。——《三峽》

29.少,通“稍”。賓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口技》

30.畔,通“叛”。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文言文通假字4

1、路轉溪頭忽見。(《西江月》辛棄疾)見,通現。

才美不外見(《馬說》)見:通現。

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茅屋爲秋風所破歌》)見:通現。

2、滿坐寂然,無敢譁者。(《口技》)坐:通座。

3、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傷仲永》)扳:通攀,牽,引。

4、寒暑易節,始一反焉。(《愚公移山》)反:通返。

5、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惠:通慧,聰明。

6、一厝逆東,一厝雍南。(《愚公移山》)厝:通措,放置。

7、問渠那得清如許。(《觀書有感》)那:通哪,怎麼。

8、兩岸連山,略無闕處。(《三峽》)闕:通缺。

9、昂首觀之,項爲之強。(《閒情記趣》)強:通僵,僵硬。

文言文通假字5

案:同按;審察,察看。動詞。召有司案圖,指從此以往十五都予趙。

板:同版;字版。名詞。板印書籍,唐人尚未盛爲之。 暴:同曝曬。動詞。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

案:同“按”;審察,察看。動詞。“召有司案圖,指從此以往十五都予趙。”板:同“版”;字版。名詞。“板印書籍,唐人尚未盛爲之。”

暴:同“曝”曬。動詞。“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

暴:同“曝”暴露,顯露。動詞。“思厥先祖父,暴霜露,”

倍:通“背”,背叛,忘記。動詞。“願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被:同“披”;覆蓋在肩背上,動詞。“廉頗爲之一飯鬥米,肉十斤,被甲上馬。”

不:同“否”;不。副詞。“或師焉,或不焉。”

不:同“否”;嗎。疑問語氣詞。“察王以十五城請易寡人之璧可予不?”

讎:同“仇”;仇敵,仇人。“及仇讎已滅,天下已定,”

從:同“縱”;合縱,聯合抗秦。動詞。其後秦欲伐齊,齊與楚從親。“

從:同“縱”;與“橫”相對,“合從締交,相與爲一。”

從:同“縱”;與“橫相對,”趙使平原君求救,合從於楚。“

當:通“擋”;抵擋。動詞。“非劉豫州莫可以當操者。”

度:同“渡”;渡過,越過。動詞。“一夜飛度鏡湖月"‘

而:通“爾”;你。人稱代詞。“某所,而母立於茲。”

反:同“返”返回。動詞。“人窮則反本。”

奉:同“捧兩手託着。動詞。”王必無人,臣願奉璧往使。

缶:同“缻”盛酒漿的瓦器。名詞。“請奉盆缶秦王,以相娛樂。”

拂:同“弼”;輔弼。動詞。“入則無法家拂土。

父:同“甫”,古代在男子名字下加的美稱。名詞。"長樂王回深父,餘弟安國平父、安上純父。“

幹:通“岸”“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幹兮。”

函胡:同“含糊”形容詞。南聲函胡,北音清越。“

曷:同“何”;什麼。疑問代詞。“蹈死不顧,亦易故哉?”

衡:通“橫”與縱相對,“外連橫而鬥諸侯。”

華:同“花”;植物的繁殖器官。名詞。“混黃華葉衰。”

皇:通“惶”;恐俱,驚慌。形容詞。“贏得倉皇北顧。”

皇:通“惶”;恐懼,驚慌。形容詞。“倉皇東出,未及見賊而士卒離散;”

火:同“夥”;古代軍隊的組織,十個爲“一火”“出門看火伴”。

簡:同“揀”;挑選。動詞。“蓋簡桃核修狹者爲之。”

見:同“現”暴露,露出來。動詞。“圖窮而匕首見。”

見:同“現”;呈現,露出來。動詞。“風吹草低見牛羊。”

景:同“影”;影子。名詞。“天下雲集響應,贏糧而景從。”

具:通“俱”;全,都,引申爲詳細。副詞。“願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具:通“俱”;全,皆。副詞。“政通人和,百廢具興。”

距:同“拒”;把守。動詞。“距關,毋內諸侯。”

累累:通“壘壘”;形容墳墓一個連着一個的`樣子。形容詞。“遙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離:通“罹”;遭遇。動詞。“‘離騷’者,猶離憂也。

甿:同“氓”耕田的人。名詞。“然陳涉甕牖繩樞之子,甿隸之人。”

俛:同“俯”;低頭,表示服從。動詞。“百越之君,俛首繫頸,委命下吏。”

繆:同“穆”溫和,恭敬。例句中爲姓。“秦自繆公以來二十餘君,未嘗有堅明約束者也”

莫:同“暮”;日落的時候,晚上。名詞。“至莫夜月明,獨與邁乘小舟,至絕壁下。”

內:同“納”接納。動詞。“距關,毋內諸侯。”

女:同“汝”;人稱代詞。“三歲貫女,莫我肯顧。”

取:通“娶”;把女子接過來成親。動詞。“今若遣此婦,終老不復取。”

沈:同“沉”;形容暮靄的程度深。形念去去千里煙波,暮沈沈楚天闊。“

識:通“志”;記住。動詞。“因笑謂邁曰:”汝識之乎‘?“

識:通“志”;記住。動詞。“默而識之,學而不厭。”

孰:同“熟”;仔細。形容詞。“唯大王與羣臣孰計議之。”

說:同“悅”;愉快。形容詞。“秦王不說。”

竦:同“聳”;高。形容詞。“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湯:同“燙”;用熱水焐。動詞。“疾在腠理,湯熨之所及也。”

帖:同“貼”;粘附。動詞。“對鏡帖花黃。”

庭:同“廷”;國君聽政的朝堂。名詞。“使臣奉璧拜送書於庭。”

亡:同“無”;不。副詞。“河曲智叟亡以應。”

惟:通“唯”;只,只有。副詞。“惟陳言之務去。”

文:同“紋”;紋路,紋理。名詞。“不以木爲之者,文理有疏密。”

邪:同“耶”;呢,嗎,疑問語氣助詞。“趙王豈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奄:同“晻”;日無光。形容詞。“奄奄黃昏後,寂寂人定初。”

厭:通“履”;滿足。形容詞。“暴秦之慾無厭……

厭:通“饜”;滿足。形容詞。“默而知之,學而不厭。”

要:同“邀”;邀請。動詞。“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

要:同“邀”;邀請。動詞。“張良出,要項伯。”

陰:通“蔭”;綠蔭。名詞。“佳木秀而繁陰。”

有:同“又”;用於整數與零數之間。副詞。“其級七千有餘。”

有:同“又”;再。副詞。“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

與:同“歟”;呢。疑問語氣詞“是誰之過與?”

蚤:通“早”;在先,還沒到時候。形容詞。“旦日不可不蚤來謝項王。”

振:通“震”;震動。動詞。“執敲撲而鞭答天下,威振四海。”

支:通“肢”;肢體。名詞。“四支猶溫,一目未瞑,”

知:通“智”;聰明,智慧。形容詞。兩小兒笑曰:“孰爲汝多知乎!”

知:通“智”;智慧。名詞。“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直:通“值”;價錢,代價。名詞。“系向牛頭充炭直。”

著:同“着”,穿。動詞。“著我舊時裳。”

尊:通“樽”古代盛酒的器具。名詞,“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坐:同“座”;座位。名詞。“滿坐寂然,無敢譁者。”

文言文通假字6

肇錫餘以嘉名(同“賜”)

扈江離與辟芷兮(同“僻”)

縉紳、大夫、士萃於左丞相府(同“搢”,插。)

幾爲巡徼所陵迫死(同“凌”,欺侮)

主辱,臣死有餘僇(同“戮”,罪)

其爲時止十有一月耳(同“只”,不過,僅僅;同“又”)

獨五人之皦皦 (同“皎皎”,光明顯耀的樣子)

斂貲財以送其行(同“資”)

亦曷故哉(同“何”,疑問代詞)

共其乏困(同“供”,供給)

夫晉,何厭之有(同“饜”,滿足)

秦伯說,與鄭人盟(同“悅”,高興)

失其所與,不知(同“智”,明智)

肉袒伏斧質(同“鑕”,承斧的砧板)

可予不(同“否”)

拜送書於庭(同“廷”,朝堂)

召有司案圖(同“按”)

相如度秦王特以詐詳爲予趙城(同“佯”,假裝)

設九賓於廷(同“儐”)

秦自繆公以來二十餘君(同“穆”)

唯大王與羣臣孰計議之(同“熟”,仔細)

請奏盆缻秦王(同“缶”)

距關,毋內諸侯(同“拒”,據守;同“納”,納入)

要項伯(同“邀”,邀請)

願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同“背”,違背)

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同“早”,早上)

令將軍與臣有郤(同“隙”,隔閡,嫌隙)

因擊沛公於坐(同“座”,座位)

拔劍切而啗之(同“啖”,吃)

秋豪不敢有所近(同“毫”,絲毫)

涇流之大(同“徑”,直)

不辯牛馬(同“辨”,分辨、辨別)

其不仁茲甚(同“滋”,更加)

文言文通假字7

1、蟬則千轉不窮 “轉”(zhuǎn) 通“囀” 《與朱元思書》

2、窺谷忘反 “反”(fǎn) 通“返” 《與朱元思書》

3、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sì) 通“飼” 《馬說》

4、才美不外見 “見”(xiàn) 通“現” 《馬說》

5、食之不能盡其材 “材”(cái) 通“才” 《馬說》

6、其真無馬邪 “邪”(yé) 通“耶” 《馬說》

7、四支僵勁不能動 “支”(zhī) 通“肢” 《送東陽馬生序》

8、同舍生皆被綺繡 “被”(pī) 通“披” 《送東陽馬生序》

9、百廢具興 “具”(jù) 通“俱” 《岳陽樓記》

10、屬予作文以記之 “屬”(zhǔ) 通“囑” 《岳陽樓記》

11、玉盤珍羞直萬錢 “羞”(xiū) 同“饈” 《行路難》

12、玉盤珍羞直萬錢 “直”(zhí) 同“值” 《行路難》

文言文通假字8

1、便要還家《桃花源記》

2、身首尾長約八分有奇《核舟記》

3、詘右臂支船《核舟記》

4、虞山王毅書遠甫刻《核舟記》

5、左手倚一衡木《核舟記》

6、蓋簡桃核修狹者爲之《核舟記》

7、選賢與能《大道之行也》

8、矜、寡、孤、獨《大道之行也》

9、蕩胸生曾雲《望嶽》

10、略無闕處《三峽》

11、蟬則千轉不窮《與朱元思書》

12、窺谷忘反《與朱元思書》

13、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馬說》

14、才美不外見《馬說》

15、食之不能盡其材《馬說》

16、其真無馬邪《馬說》

17、四支僵勁不能動《送東陽馬生序》

18、同舍生皆被綺繡《送東陽馬生序》

19、百廢具興《岳陽樓記》

20、屬予作文以記之《岳陽樓記》

21、玉盤珍羞直萬錢《行路難》

22、玉盤珍羞直萬錢《行路難》

文言文通假字9

1.之

①動詞,去、到、往寡助之至輟耕之壟上《陳涉世家》

②代詞,代人、代物、代事二世殺之《陳涉世家》鐘鼓樂之(“窈窕淑女”)

又數刀斃之《狼》望之蔚然而深秀者名之者誰左右采之(代荇菜)

③“之”用作結構助詞,相當於“的”。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陳涉世家》

在河之洲山之僧智仙也

④“之”字用於主語和謂語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如;

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

⑤“之”字在句子中只起調節音節的作用,沒有實在意義。如: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狼》

悵恨久之《陳涉世家》公將鼓之

⑥作賓語前置的標誌。

宋何罪之有?何陋之有?

⑦作定語後置的標誌。馬之千里者。

2.者

①結構助詞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②結構助詞,的下者飄轉沉塘坳《茅屋爲秋風所破歌》

③指人、物、事、時、地等。“……的”,“……的(人、東西、事情)”。

宜多應者夫環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也《孟子二章》

④放在主語後面,引出判斷,不必譯出。

廉頗者,趙之良將也。(《廉頗藺相如列傳》)

⑤放在分句的句末,引出原因。(……的原因)

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孟子二章》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鄒忌諷齊王納諫》)

⑥用在數詞後面,譯爲“……個方面”“……樣東西”“……件事情”。

或異於二者之爲,何哉?(《岳陽樓記》)

⑦語氣詞,不譯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3.其

人稱代詞,自己、我、我的',他、他們,它

而不知太樂之樂其樂也(自己的)《醉翁亭記》

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他)

指示代詞,這,那專其利三世(這種)

副詞,表推測或委婉語氣,大概,也許,難道

其如土石何(加強反問語氣)其真無馬邪道(難道)

4.而

①轉折連詞,但是,卻人不知而不慍《論語?述而》

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未有問而不告足膚皸裂而不知《送東陽馬生序》

②修飾連詞,相當於“地”。面山而居

③順承連詞,可不譯釀泉爲酒,泉香而酒冽

④表順承的連詞,然,這樣。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

⑤表順承的連詞,就溫故而知新《論語?爲政》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

⑥表順承的連詞,來挾天子而令諸候《隆中對》

⑦表遞進的連詞,而且國險而民附《隆中對》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

⑧表承接,並且默而識之《論語?述而》野芳發而幽香

⑨表假設,如果。人而無信,不知其可

⑩表並列溪深而魚肥

5.以:

介詞,(從、由,把、用、拿、用來、拿來,因爲,靠、憑藉、根據)

故臨崩寄臣以大事(把)《出師表》

願陛下託臣以討賊興復之效(把)《出師表》

悉以諮之(拿來)《出師表》以衾擁覆(拿來)《送東陽馬生序》

生以鄉人子謁餘(用)《送東陽馬生序》

諮臣以當世之事(拿)《出師表》必以分人(拿)《曹劌論戰》

扶蘇以數諫故(因爲)《陳涉世家》先帝不以臣卑鄙(因爲)《出師表》

以中有足樂者(因爲)《送東陽馬生序》以是人多以書假餘(因爲)《送東陽馬生序》

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因爲)以其境過清(因爲)

何以戰(靠、憑藉)必以情(根據)《曹劌論戰》

②連詞遂許先帝以馳驅(表目的,爲)《出師表》

③連詞,相當於“而”,可不譯。計日以還《送東陽馬生序》

高祖因之以成帝業《隆中對》乃令符離人葛嬰將兵徇蘄以東《陳涉世家》

④連詞,表順承。

以光先帝遺德(來)以諮諏善道(用來)《出師表》

無從致書以觀(來)《送東陽馬生序》

屬予作文以記之(來、以便)《岳陽樓記》

以激怒其衆(來、以便)《陳涉世家》

以塞忠諫之路也(以至)以傷先帝之明(以至)《出師表》

⑤動詞,認爲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兩小兒辯日》

或以爲死,或以爲亡《陳涉世家》

⑥副詞,已經固以怪之矣《陳涉世家》

6.則

①連詞,表承接,可譯爲“就”

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岳陽樓記》

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魚我所欲也》則又請焉《送東陽馬生序》

②副詞,那麼

則凡可以求生者何不用也《魚我所欲也》則霸業可成《隆中對》

③連詞,表假設,若,如果

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之《孟子二章》

萬鈡則不辯禮義而受之《魚我所欲也》

④連詞,錶轉折,卻餘則縕袍敝衣處其間《送東陽馬生序》

⑤連詞,只是則心不若餘之專耳《送東陽馬生序》

7.於

①比所欲有甚於生者《魚我所欲也》

②對萬鍾於我何加焉《魚我所欲也》未嘗不嘆息痛恨於桓、靈也《出師表》

③在欲報之於陛下也《出師表》

躬耕於南陽《出師表》不求聞達於諸侯《出師表》戰於長勺《曹劌論戰》

④到太守與客來飲於此

⑤從而瀉出於兩峯之間者1、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論語十則》)說(yuè):通“悅”,愉快。

2、誨女知之乎?……是知也。(《論語十則》)

女:通“汝”,你。知:通“智”,聰明。

3、扁鵲望桓侯而還走。(扁鵲見蔡桓公))還:通“

文言文通假字10

1、七年級

七上:

項爲之強 “強”通“僵”,僵硬。(《童趣》)

不亦說乎 “說”通“悅”,愉快。

誨女知之乎 “女”通“汝”,你。

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也 “知”通“智”,聰明。(《《論語》十則》)

尊君在不 “不”通“否”。(《與陳太丘友期》)

七下:

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 “扳”通“攀”,牽、引。(《傷仲永》)

對鏡帖花黃 “帖”通“貼”(《木蘭詩》)

滿坐寂然 “坐”通“座”(《口技》)

孰爲汝多知乎 “知”通“智”(《兩小兒辯日》)

止有剩骨 “止”通“只”(《狼》)

2、八年級

八上:

便要還家 “要”通“邀”,邀請。(《桃花源記》)

左手倚一衡木 “衡”通“橫”

右手攀右趾 “攀”通“扳”,往裏拉。

詘右臂支船 “詘”通“屈”,彎曲。(《核舟記》)

選賢與能 “與(ju)”通“舉”,推舉。

矜、寡、孤、獨、廢疾者 “矜(guan)”通“鰥”,老而無妻的人。(《大道之行也》)

略無闕處 “闕”通“缺” (《三峽》)

八下:

蟬則千轉不窮 “轉”通“囀”,鳥叫聲。

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 “反”通“返”(《與朱元思書》)

食之不能盡其材 “材”通“才”,才能。

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通“飼”,餵養

才美不外見 “見”通“現”,表現。

其真無馬邪? “邪”通“耶”,語氣詞,表疑問。(《馬說》)

四支僵勁不能動 “支”通“肢”

同舍生皆被綺繡 “被”通“披”,穿的意思。(《送東陽馬生序》)

政通人和,百廢具興 “具”通 “俱”,全。

屬予作文以記之 “屬”通“囑”,囑咐。(《岳陽樓記》)

3、九年級

九上:

發閭左適戍漁陽 “適”通“謫”,強迫去守邊。

爲天下唱 “唱”通“倡”,倡導。

固以怪之矣 “以”通“已”,已經。

將軍身被肩執銳 “被”通“披”,穿着。

卜者知其指意 “指”通“旨”,意圖。(《陳涉世家》)

故不錯意也 “錯”通“措”,籌劃。

輕寡人與 “與”通“歟”,表示詢問語氣,相當於“嗎”。

倉鷹擊於殿上 “倉”通“蒼”(《唐雎不辱使命》)

欲信大義於天下 “信”通“伸”,伸張。

自董卓已來 “已”通“以”(《隆中對》)

九下:

子墨子九距之 “距”通“拒”,抵抗。

子墨子守圉有餘 “圉”通“御”,防守,抵擋。

公輸盤詘 “詘”通“屈”,理屈。(《公輸盤》)

寡助之至,親戚畔之 “畔”通“叛”,背叛。

曾益其所不能 “曾”通“增”,增加。

衡於慮 “衡”通“橫”,梗塞,不順。

入則無法家拂士 “拂”通“弼”,輔佐。《《孟子》兩章》

故患有所不闢 “闢”通“避”,躲避。

萬鍾則不辯禮義而受之 “辯”通“辨”,辨別。

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得”通“德”,感激。

鄉爲身死而不受 “鄉”通“向”,從前。(《魚我所欲也》)

小惠未徧 “徧”通“遍”,遍及,普遍。(《曹劌論戰》)

寒暑易節,始一反焉 “反”通“返”,還,返回。

甚矣,汝之不惠“惠”通“慧”,聰明。河曲智叟亡以應“亡”通“無”,沒有。

一厝朔東,一厝雍南“厝”通“措”,放置。(《愚公移山》)

文言文通假字11

1.蓋簡桃核修狹者爲之。(《核舟記》)簡:通“揀”,挑選。

2.自董卓已來……(《隆中對》)已:通“以”。

3.扁鵲望桓侯而還走。(扁鵲見蔡桓公))還:通“旋”,迴轉,掉轉。

4.……子黑子九距之。(《公輸》)距:通“拒”,擋。

5.入則無法家拂士。(《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拂:通“弼”,輔佐。

6.滿坐寂然,無敢譁者。(《口技》)坐:通“座”。

7.縛者曷爲者也?(《晏子故事兩篇》)曷:通“何”。

8.政通人和,百廢具興。(《岳陽樓記》)具:通“俱”,全,皆。

9.虞山王毅叔遠甫刻。(《核舟記》)甫:通“父”。

10.小惠未徧,民弗從也。(《曹劌論戰》)徧:通“遍”,遍及,普及。

11.饌酒食,持其貲去。(《越巫》)貲:通“資”,資財,錢財。

12.要離之刺慶忌也,倉鷹擊於殿上。(《唐雎不辱使命》)倉:通“蒼”。

13.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論語十則》)說(yuè):通“悅”,愉快。

14.寒暑易節,始一反焉。(《愚公移山》)反:通“返”。

15.玉盤珍饈直萬錢。(《行路難》其一)直:通“值”。

16.將軍身被堅執銳。(《陳涉世家》)被:通“披”。

17.四支僵硬不能動。(《送東陽馬生序》)支:通“肢”。

18.昂首觀之,項爲之強。(《閒情記趣》)強:通“僵”,僵硬。

19.得魚腹中書,固以怪之矣。(《陳涉世家》)以:通“已”。

20.而遊者皆暴日中。(《峽江寺飛泉亭記》)暴:通“曝”。

21.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核舟記》)有:通“又”。

22.數至八層,裁如星點。(《山市》)裁:通“才”,僅僅。

23.無他,但手熟爾。(《買油翁》)爾:通“耳”,相當於“罷了”。

24.兩岸連山,略無闕處。(《三峽》)闕:通“缺”。

25.聖人非所與熙也。(《晏子故事兩篇》)熙:通“嬉”,開玩笑。

26.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如夢令》李清照)爭:通“怎”。

27.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馬說》)食:通“飼”,喂。

28.曾益其所不能。(《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曾:通“增”。

29.自餘爲僇人,……(《始得西山宴遊記》)僇:通“戮”,遭到貶謫。

30.故患有所不闢也。(《魚我所欲也》)闢:通“避”,躲避。

31.公輸盤詘,而曰……(《公輸》)詘:通“屈”,折服。

32.雞棲於(《君子于役》):通“橛”,指爲棲雞做的木架。

33.屬予作文以記之。(《岳陽樓記》)屬:通“囑”。

34.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傷仲永》)扳:通“攀”,牽,引。

35.日之其所亡。(《樂羊子妻》)亡:通“無”。

36.此何遽不爲福乎?(《塞翁失馬》)遽:通“詎”,豈。

37.左手倚一衡木。(《核舟記》)衡:通“橫”。

38.儐者更道,從大門入。(《晏子故事兩篇》)道:通“導”,引導。

39.對鏡帖花黃。……火伴皆驚忙。(《木蘭詩》)帖:通“貼”。火:通“夥”。

40.食之不能盡其材。(《馬說》)材:通“才”。

41.萬鍾則不辯禮義而受之。(《魚我所欲也》)辯:通“辨”,辨別。

42.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魚我所欲也》)得:通“德”,恩惠,這裏是感激。與:通“歟”,語氣詞。

43.飾以玫瑰,輯以翡翠。(《買櫝還珠》)輯:通“緝”,連綴。

44.鄉爲身死而不受。(《魚我所欲也》)鄉:通“向”,從前。

45.欲信大義於天下。(《隆中對》)信:通“伸”。

46.誨女知之乎?……是知也。(《論語十則》)

47.路轉溪頭忽見。(《西江月》辛棄疾)見,通“現”。

48.問渠那得清如許。(《觀書有感》)那:通“哪”,怎麼。

49.擔中肉盡,止有剩骨。(《狼》)止:通“只”。

50.爲天下唱,宜多應者。(《陳涉世家》)唱:通“倡”,倡導。

51.其真無馬邪?(《馬說》)邪:通“耶”,表示疑問,相當於“嗎”。

52.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畔:通“叛”。

53.發閭左適戍漁陽九百人。(《陳涉世家》)適:通“謫”。

54.一厝逆東,一厝雍南。(《愚公移山》)厝:通“措”,放置。

55.以君爲長者,故不錯意也。(《唐雎不辱使命》)錯:通“措”。

56.屏棄而不用,其與昏與庸無以異也。(《爲學》)屏:通“摒”。

57.客問元方:“尊君在不?”(《陳太丘與友期》)不:通“否”。

58.在腸胃,火齊之所及也。(《扁鵲見蔡桓公》)齊:通“劑”。

59.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惠:通“慧”,聰明。

文言文通假字12

1、不知爲不知,是知也 “知”(zhì) 通“智” 《〈論語〉十則》

2、不亦說乎 “說”(yuè) 通“悅” 《〈論語〉十則》

3、誨女知之乎 “女”(rǔ) 同“汝” 《〈論語〉十則》

4、項爲之強 “強”(jiāng) 通“僵” 《童趣》

5、路轉溪頭忽見 “見”(xiàn) 通“現” 《西江月》

6、一切烏有 “烏”(wū) 同“無” 《山市》

7、裁如星點 “裁”(cái) 同“才” 《山市》

8、尊君在不 “不”(fǒu) 通“否” 《陳太丘與友期》

9、對鏡帖花環 “帖”(tiē) 通“貼” 《木蘭詩》

10、孰爲汝多知乎 “知”(zhì) 通“智” 《兩小兒辯日》

11、滿坐寂然 “坐”(zu) 通“座” 《口技》

12、止有剩骨 “止”(zhǐ) 通“只” 《狼》

13、便要還家 “要”(ā) 通“邀” 《桃花源記》

14、身首尾長約八分有奇 “有”(ǒu) 同“又” 《核舟記》

15、詘右臂支船 “詘”(qū) 通“屈” 《核舟記》

16、虞山王毅書遠甫刻 “甫”(fǔ) 通“父” 《核舟記》

17、左手倚一衡木 “衡”(héng) 同“橫” 《核舟記》

18、蓋簡桃核修狹者爲之 “簡”(iǎn) 通“揀” 《核舟記》

19、蕩胸生曾雲 “曾”(céng) 通“層” 《望嶽》

20、略無闕處 “闕”(quē) 通“缺” 《三峽》

21、蟬則千轉不窮 “轉”(zhuǎn) 通“囀” 《與朱元思書》

22、窺谷忘反 “反”(fǎn) 通“返” 《與朱元思書》

23、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sì) 通“飼” 《馬說》

24、才美不外見 “見”(xiàn) 通“現” 《馬說》

25、食之不能盡其材 “材”(cái) 通“才” 《馬說》

26、其真無馬邪 “邪”(é) 通“耶” 《馬說》

27、四支僵勁不能動 “支”(zhī) 通“肢” 《送東陽馬生序》

28、同舍生皆被綺繡 “被”(pī) 通“披” 《送東陽馬生序》

29、百廢具興 “具”(ù) 通“俱” 《岳陽樓記》

30、屬予作文以記之 “屬”(zhǔ) 通“囑” 《岳陽樓記》

31、玉盤珍羞直萬錢 “羞”(xiū) 同“饈” 《行路難》

32、玉盤珍羞直萬錢 “直”(zhí) 同“值” 《行路難》

33、發閭左適戍漁陽九百人 “適”(zhé) 通“謫” 《陳涉世家》

34、爲天下唱 “唱”(chàng) 通“倡” 《陳涉世家》

35、固以怪之矣 “以”(ǐ) 通“已” 《陳涉世家》

36、將軍身被堅執銳 “被”(pī) 通“披” 《陳涉世家》

37、故不錯意也 “錯”(cu) 通“措” 《唐睢不辱使命》

38、倉鷹擊於地上 “倉”(chāng) 通“蒼” 《唐睢不辱使命》

39、是以先帝簡拔以 “簡”(iǎn) 通“揀” 《出師表》

40、必能裨補闕漏 “闕”(qūe) 通“缺” 《出師表》

41、親戚畔之 “畔”(pàn) 通“叛”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42、曾益其所不能 “曾”(cēng) 通“增”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43、困於心,衡於慮 “衡”(héng) 通“橫” 《生於憂患 死於安樂》

44、入則無法家拂士 “拂”(bì) 通“弼” 《生於憂患 死於安樂》

45、故患有所不闢也 “闢”(bì) 通“避” 《魚我所欲也》

46、萬鍾則不辯禮義而受之 “辯”(biàn) 通“辨” 《魚我所欲也》

47、所識窮乏者得我歟 “得”(dé) 通“德” 《魚我所欲也》

48、鄉爲身死而不受 “鄉”(xiāng) 通“向” 《魚我所欲也》

49、小惠未徧 “徧”(biàn) 通“遍” 《曹劌論戰》

50、一厝朔東 “厝”(cu) 通“措” 《愚公移山》

51、汝之不惠 “惠”(huì) 通“慧” 《愚公移山》

52、河曲智叟亡以應 “亡”(wǘ) 通“無” 《愚公移山》

53、始一反焉 “反”(fǎn) 通“返” 《愚公移山》

文言文通假字13

(1)通假字

曷不委心任去留?(“曷”通“何”,句意是,爲什麼不放心任其自然地死或生呢?)

(2)古今異義詞

於時風波未靜(風波,指戰亂。今常用來比喻亂子。句意是,這時候社會不安定。)

飢凍雖切,違己交病(交,交互,都。今常用義“交通”、“交友”等。句意是,飢寒雖然很急迫,違背本心就會身心都痛苦。)

嘗從人事(人事,治人之事。今常用義,人的離合、境遇、存亡等情況,或關於工作人員的錄用、培養、調配、獎懲等工作。)

尋程氏妹喪於武昌(尋,不久,今常用義爲“尋找”“追尋”等。句意是,不久嫁到程家的`妹妹死在武昌。)

景翳翳以將入。(景,日光。今常用義“景色”,“光景”等。句意是:陽光暗了太陽就要落山。)

悅親戚之情話(親戚,親屬戚屬。今常用於跟自己家庭有婚姻關係或血統關係的家庭的成員。句意是:喜歡和親戚們談知心話。)

(3)一詞多義

①因事順心(心意)

②既自以心爲形役(意志,精神之類。)

①問征夫以前路(夫,名詞)

②樂夫天命傻奚疑?(助詞)

①將有事於西疇(指耕種的事)

②從人事(指治人之事)

①故伎求之(所以)

②親故多勸餘爲長吏(故交,朋友)

①胡爲乎遑遑欲何之(往,動詞)

②求之靡途(代“爲長吏”代詞)

③四方之事(助詞“的”)

①奚惆悵而獨悲(爲什麼)

②樂夫天命復奚疑(什麼)

①載欣載奔(跑去)

②情在駿奔(奔喪)

文言文通假字14

1、木直中繩,輮以爲輪。(輮:同煣,以火烘木,使其彎曲。)

2、雖有其槁暴,不復挺者。(有:同又。 暴:同曝,曬乾。)

3、則知明而行無過矣。(知:同智,智慧)s

4、君子生非異也。(生:同性, 天賦,資質。)

5、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受:同授,教授。)

6、或師焉,或不焉。(不:同否。)

7、浩浩乎如馮虛御風。(馮:同憑。)

8、山川相繆。(繆:同繚,連結,盤繞。)

9、舉匏尊以相屬。(尊:同樽,酒杯。)

10、自餘爲僇人。(僇:同戮,刑辱。)

11、意有所極,夢亦同趣。(趣:同趨,往,赴。)

13、暴秦之慾無厭。(同饜,滿足)

14、當與秦相較。(同倘,如果)

15、萬幾宸翰之寶。(同機)

16、肇錫餘以嘉名(同賜)

17、扈江離與辟芷兮(同僻)

18、縉紳、大夫、士萃於左丞相府(同搢,插。)

19、幾爲巡徼所陵迫死(同凌,欺侮)

20、主辱,臣死有餘僇(同戮,罪)

21、其爲時止十有一月耳(同只,不過,僅僅;同又)

22、獨五人之皦皦 (同皎皎,光明顯耀的`樣子)

23、斂貲財以送其行(同資)

24、亦曷故哉(同何,疑問代詞)

25、共其乏困(同供,供給)

26、夫晉,何厭之有(同饜,滿足)

27、秦伯說,與鄭人盟(同悅,高興)

28、失其所與,不知(同智,明智)

29、肉袒伏斧質(同鑕,承斧的砧板)

30、可予不(同否)

31、拜送書於庭(同廷,朝堂)

32、召有司案圖(同按)

33、相如度秦王特以詐詳爲予趙城(同佯,假裝)

34、設九賓於廷(同儐)

35、秦自繆公以來二十 餘君(同穆)

36、唯大王與羣臣孰計議之(同熟,仔細)

37、請奏盆缻秦王(同缶)

38、距關,毋內諸侯(同拒,據守;同納,納入)

39、要項伯(同邀,邀請)

40、願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同背,違背)

41、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同早,早上)

42、令將軍與臣有郤(同隙,隔閡,嫌隙)

43、因擊沛公於坐(同座,座位)

44、拔劍切而啗之(同啖,吃)

45秋豪不敢有所近(同毫,絲毫)

46、涇流之大(同徑,直)

47、不辯牛馬(同辨,分辨、辨別)

48、其不仁茲甚(同滋,更加)

49、又或有紀載而語焉不詳(通記,記述)

50、而予三十年前所主唱之三民主義 (通倡,倡導)

51、無乃爾是過與 (與通歟,表揣測的句末語氣)

52、儼驂騑於上路(儼通嚴,整治,有此一說)

53、雲銷雨霽(銷通消,消散)

54、青雀黃龍之軸(軸通舳,船)

55、忽奔騰而砰湃(砰湃通澎湃,波濤洶涌的聲音)

56、夙遭閔凶(通憫,憐憫)

57、零丁孤苦(通伶仃,孤獨的樣子)

58、常在牀蓐(通褥,草蓆)

59、四十有四(通又)

60、五尺之僮(通童,童僕)

文言文通假字15

1、擔中肉盡,止有剩骨。(《狼》)止:通只。

2、日之其所亡。(《樂羊子妻》)亡:通無。

河曲智叟亡以應。(《愚公移山》)亡:通無。

3、屏棄而不用,其與昏與庸無以異也。(《爲學》)屏:通摒。

4、對鏡帖花黃。火伴皆驚忙。(《木蘭詩》)帖:通貼。火:通夥。

5、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論語十則》)說(yuè):通悅,愉快。

6、誨女知之乎?是知也。(《論語十則》)

女:通汝,你。知:通智,聰明。

7、扁鵲望桓侯而還走。(扁鵲見蔡桓公))還:通旋,迴轉,掉轉。

8、在腸胃,火齊之所及也。(《扁鵲見蔡桓公》)齊:通劑。

9、無他,但手熟爾。(《買油翁》)爾:通耳,相當於罷了。

10、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如夢令》李清照)爭:通怎。

11、路轉溪頭忽見。(《西江月》辛棄疾)見,通現。

才美不外見(《馬說》)見:通現。

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茅屋爲秋風所破歌》)見:通現。

12、滿坐寂然,無敢譁者。(《口技》)坐:通座。

13、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傷仲永》)扳:通攀,牽,引。

14、寒暑易節,始一反焉。(《愚公移山》)反:通返。

15、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惠:通慧,聰明。

16、一厝逆東,一厝雍南。(《愚公移山》)厝:通措,放置。

17、問渠那得清如許。(《觀書有感》)那:通哪,怎麼。

18、兩岸連山,略無闕處。(《三峽》)闕:通缺。

19、昂首觀之,項爲之強。(《閒情記趣》)強:通僵,僵硬。

20、儐者更道,從大門入。(《晏子故事兩篇》)道:通導,引導。

21、縛者曷爲者也?(《晏子故事兩篇》)曷:通何。

22、聖人非所與熙也。(《晏子故事兩篇》)熙:通嬉,開玩笑。

23、飾以玫瑰,輯以翡翠。(《買櫝還珠》)輯:通緝,連綴。

24、此何遽不爲福乎?(《塞翁失馬》)遽:通詎,豈。

25、子黑子九距之。(《公輸》)距:通拒,擋。

26、公輸盤詘,而曰(《公輸》)詘:通屈,折服。

27、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核舟記》)有:通又。

28、左手倚一衡木。(《核舟記》)衡:通橫。

困於心,衡於慮。(《生於憂患,死於安樂》)衡:通橫,梗塞,這裏指不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