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現代詩 > 優美現代詩200字

優美現代詩200字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8W 次

優美現代詩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資料,歡迎閱讀哦。

優美現代詩200字

《雨巷》

作者:戴望舒

撐着油紙傘,獨自

彷徨在悠長,悠長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個丁香一樣地

結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樣的顏色,

丁香一樣的芬芳,

丁香一樣的憂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這寂寥的雨巷,

撐着油紙傘

像我一樣,

像我一樣地

默默行着,

冷漠,悽清,又惆悵。

她靜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飄過

像夢一般地,

像夢一般地悽婉迷茫。

夢中飄過

一枝丁香地,

我身旁飄過這女郎;

她靜靜地遠了,遠了,

到了頹圮的籬牆,

走盡這雨巷。

在雨的哀曲裏,

消了她的顏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悵。

撐着油紙傘,獨自

彷徨在悠長,悠長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飄過

一個丁香一樣地

結着愁怨的姑娘。

  推薦

現代詩與現代歌,並不是同一個概念。

詩是詩,歌是歌,兩種事物,兩種概念,且分屬完全不同的創作手法。

我和大多數人一樣,記不住現代詩,也記不住很多現代歌的歌詞,相反,我倒是記住了曾經唱過的很多歌曲的旋律部分,且能哼出來。

音樂的旋律,屬於感性部分,容易記住,只要是好的音樂,然而歌詞卻總容易忘記,現代詩也一樣:很多優秀的現代詩,只在品讀的時候,才能產生共鳴,而文字內容,則大多讀完就忘。

曾經很喜歡品讀汪國真的現代詩,之所以喜歡,在於汪的詩中,包含着很多令人無法解析的清澈與透明的質感,猶如山間的清泉,甘冽而富含對人類精神有益的各種礦物質。

然而,我現在卻記不得汪詩的任何一句詩之內容,哪怕題目,若要拿來探討,除非在網上搜尋汪國真的詩作。

現代詩是用來細心品味的,而現代歌的歌詞則大多是用來傳唱的,兩者的欣賞方式不同,要求的創作手法則完全不同:現代詩更講究自由奔放的意境揮發,在表現形式上完全可以不拘一格;現代歌則不同,一首現代歌,能否被作曲家採用,能否得以被廣泛的傳唱,及能否被人喜聞樂記,則關鍵在於現代歌的創作者是否能牢牢地把握住聽衆的受聽心理,而不在於是否能抓住讀者的品讀心理。

受聽心理與品讀心理究竟有何不同?

受聽心理的前提在於有音樂伴奏,品讀心理則大多屬於讀者的純粹心靈感應,也就是說,受聽心理的前提,是聽在前,讀在後,而品讀心理的前提則是閱讀在前,心理感應在後。

受聽心理的固定特點,要求着現代歌的創作,必須符合琅琅上口且容易記憶的基本要求,而在我國,像這種琅琅上口容易記憶的特性,當屬格律詩詞及押韻的現代歌詞爲主。

古代的詞曲及民歌等,最初大多是爲了配合從北方少數民族地區傳入中原的胡樂而傳唱的詩歌體裁,傳到後來胡樂沒了,而詩詞曲的文學體裁卻作爲文學一脈得以傳承下來,於是不少現代人就荒唐地認爲古代的詩詞曲原本就是純文學體裁,而不是爲了配合音樂而寫的文字,關於這一點,我認爲《詩經》本身就是古人進行配樂並傳唱的文字。

然而,不論是古代的詩詞曲,抑或是現代詩,能流傳並發展到現在這個時代,其傳唱功能已經愈來愈淡薄,而其文學特性。

則明顯越來越強且越來越豐富:古典的'詩詞曲及當代的現代詩,已經不能再用是否利於傳唱的因素去要求詩人的創作手法及具體的表現形式了,因爲都早已融入了純文學的領域,而非在市面上能得以到處傳唱的歌詞。

如果拋開音樂的伴奏因素,如果我們用品讀現代詩的立場去重新審視一下很多被我們傳唱很久的歌詞,我們就會在突然間發現很多問題:很多流行音樂的歌詞,很多被無數人傳唱了很久的歌詞,竟然毫無詩意,甚至毫無詩境的內涵可言:大多數歌詞不過流於生活口語化,且任誰都馬上就能聽得懂也看得明白,且容易記憶,因爲絕大多數歌詞都是押韻的,所以很琅琅上口。

但,絕大多數歌詞,卻難能作爲現代詩並用純文學的角度去賞析,因爲歌詞屬於視聽藝術,因爲歌詞必須要經過音樂的伴奏才能得以流傳。

如果沒有了音樂的伴奏旋律這個最主要的傳播因素,那麼絕大多數歌詞,都難能在文學一苑中佔據一席之地:因爲扣除了視聽因素的大多數流行歌曲的歌詞,幾乎毫不具備文學美感及優美的人文精神和情感內涵。

所以如果要創作歌詞,則不但要講究琅琅上口且容易記憶的基本要求,還必須要符合創作歌詞所必需的其他要求。而這些要求也意味着:歌詞內容必須符合絕大多數老百姓之生活用語的習慣,必須要在某種程度上進行押韻,必須要做到段落清晰,且每段的行數及不同的段落之間相同的行之字數也要做到大同小異,且還要爲歌曲旋律部分的反覆部分留下可供反覆重唱的重點歌詞段落。

也就是說,歌詞的創作,必須尊重實際的視聽效果才能進行創作,而現代詩的創作,則可以自由揮發,因爲現代詩不屬於傳唱音樂,而僅僅不過是純文學體裁之一。

品味現代詩與傳唱現代歌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前者用眼睛讀用心靈去體會,後者用耳朵聽用直覺去感受,或許最主要的也許還是感受音樂的旋律部分而不是歌詞部分。

品味現代詩,是很微妙的美好體驗,很多深藏於現代詩中之意向的東西幾乎無法言傳但卻分明能深刻地體會得到。

很多很優秀的現代詩,雖然其作者也許名不見經傳,但未必不是好的或經典的作品。

在網絡上,很多現代詩其實寫得都很好很精到也很耐品,雖然其作者可能從不爲人所知,也從不爲黴體所推崇——向來的黴體所最喜歡去竭力關注並推崇的無非就是娛樂和八卦類的花邊新聞,又何曾真正地關注過純文藝?

很多網絡上的現代詩精品,不但不因循守舊,不但不押韻,反倒常常喜歡破格,這自然也是一種創新的過程:誰有資格說從事文藝創作就必須要遵循什麼條條框框才能搞出好作品?難道他想做一個現代版的獨裁主義分子嗎?

文藝的生命力,恰恰在於不因循守舊,恰恰在於不斷創新,恰恰在於勇於迎接新事物新時代的挑戰精神,現代詩創作,自然也不會例外。

但現代詩不論如何創新和發展,其精神內涵卻不可少,而其文學性及可品讀性也不可丟,否則,還真就會變成大多數內容空洞且蒼白無力的歌詞了。

我爲無數在現代詩壇上默默耕耘着的那些名不見經傳的詩人們鼓掌致敬,也爲現代詩壇出了像趙麗華及下半身詩人羣體這樣的醜陋現象而深感遺憾:真正的文藝創作歷來如此,只有默默耕耘並無私奉獻着的人們纔是最值得我們去關注的,而成天喜歡在黴體上譁衆取寵的趙麗華及hanhan之流,當不屬於我們的同類,更與真正的文藝無關——他們只不過都是一些由黴體所打造出來的跳瘙,除了喜歡傳播瘟疫之外,不學無術也一無所能!

品讀現代詩,是一種超然而極致的精神享受,尤其是在品讀很多優秀之作時,更會產生愜意非凡的心理感應——雖然很多很優秀的現代詩之作者很名不見經傳,但這並不妨礙我們喜歡品讀現代詩的熱情,尤其不會阻礙我們欣賞其詩作的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