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元代詩詞 > 白樸《天淨沙·秋》閱讀答案及全文翻譯賞析

白樸《天淨沙·秋》閱讀答案及全文翻譯賞析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2W 次

導讀:白樸這首小令《天淨沙·秋》與馬致遠的《天淨沙·秋思》,無論寫法還是構成的意境都有相似之處。此曲題目雖爲“秋”,並且寫盡秋意,卻找不着一個“秋”字。

白樸《天淨沙·秋》閱讀答案及全文翻譯賞析

  天淨沙·秋

  白樸

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一點飛鴻影下。

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

  【註釋】

①天淨沙:曲牌名.

②殘霞:晚霞。

③寒鴉:天寒歸林的烏鴉。

④飛鴻影下:雁影掠過。飛鴻:天空中的鴻雁。

  【譯文】

太陽漸漸西沉,已銜着西山了,天邊的晚霞也逐漸開始消散,只殘留有幾分黯淡的色彩,映照着遠處安靜的村莊是多麼的孤寂,多麼的落寞,拖出那長長的影子。炊煙淡淡飄起,幾隻全身烏黑的烏鴉棲息在佝僂的老樹上,時不時還發出幾聲令人心酸的啼叫。在殘霞的映照下,那一身羽毛閃閃發亮。忽然,遠處的一隻大雁飛掠而下,劃過天際。順着它遠遠望去,山清水秀;再往近處看,霜白的小草、火紅的楓葉、金黃的菊花,在風中一齊搖曳着,顏色幾盡妖冶。

  【鑑賞】

白樸這首小令《天淨沙·秋》與馬致遠的《天淨沙·秋思》,無論寫法還是構成的意境都有相似之處。此曲題目雖爲“秋”,並且寫盡秋意,卻找不着一個“秋”字。此曲開篇先繪出了一幅秋日黃昏圖,營造出一種寧靜、寂寥的氛圍,再以名詞並列組合的形式,選取典型的秋天景物,由遠及近,描繪出一幅色彩絢麗的`秋景圖。至此,讀者眼前的秋景也由先前的蕭瑟、寂寥變爲明朗、清麗了。此曲僅二十八字,但語言簡練優美,意義深刻。此曲表達了作者積極向上、樂觀開朗的處世態度,真是所謂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范仲淹《岳陽樓記》)。

白樸這首曲子是以秋景作爲寫作的題材,讀者從其中的修辭可以看出,他的文學涵養是極高的。通篇作品,全都由一些美麗的自然圖景構成,而白樸本人,就好像是拿著這些自然拼圖的藝術家,拼出一幅美麗中帶着和諧的人生圖畫。

寫秋景,自然難免要烘托出蕭瑟的氣氛,但是如果全以蕭瑟氣氛爲全篇的寫作大旨,又會令讀者感受到沉悶而有壓力。爲了避免出現這種情況,白樸在選用語辭時,便頗費心神。前二句的“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共用了六個圖景:“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而其中任何一個圖景,都代表著秋日秋景的蕭瑟氣氛。爲了要使這種蕭瑟氣氛活潑起來,於是作者接下來選用了“一點飛鴻影下”作爲上半段的結語。如此一來,原本蕭瑟的畫面轉成了活躍,寂寞的秋景彷佛也展現了另一種鮮活的生氣。最後爲了加強作者心目中秋景是美麗而有韻味的形象,因此再以“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作爲曲文的結束語。這兩句用了“青”、“綠”、“白”、“紅”、“黃”五種顏色,而且“白草紅葉黃花”這三種顏色,是交雜在“青山綠水”二種顏色之中;“青山綠水” 是廣大的圖景,“白草紅葉黃花”是細微的圖景,如此交雜相錯,於是原本是寂寞蕭瑟的秋景,突然變得五顏六色而多彩多姿。由此可見,白樸的散曲寫作技巧有多麼高明瞭。

此曲描繪的秋景圖由兩部分構成:前面部分是暗淡、蕭瑟、冷清的遲暮秋景,而後面部分畫面色彩斑斕,鮮豔明麗,充滿着勃勃的生機。前後畫面同樣都是秋天之景,而形成了強烈的反差。如果聯繫白樸不願在元朝做官的態度,讀者就不難理解同樣的秋景會有如此巨大反差的原因。畫面中的“一點飛鴻”,與李白的《送裴十八圖南歸嵩山》其一:“舉手指飛鴻,此情難具論。同歸無早晚,潁水有清原”中的“飛鴻”有着異曲同工之妙,都暗喻作者本人。白樸不願在朝廷中謀職,卻希望自己像一隻展翅高飛的鴻雁,飛離那種蕭瑟、冷清、沒有生氣的地方,尋找到自己感到滿意,有生機的樂土。因此“影下”的這片“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之地,讀者可以理解爲是作者的歸隱之地,是作者的心中之景。情調開朗平和,沒有一點消極之感,表現了作者對隱居生活的熱愛之情,應屬於虛寫。在這支曲子中,作者非常巧妙地、不露痕跡地把“心中之景”與當時真實的環境放在一起,產生強烈的對比效果,含蓄地流露出自己的愛憎之情。

此曲雖和馬致遠的《天淨沙·秋思》有相似處,但卻又自有特點。首二句以“孤村”領起,着意渲染秋日黃昏的冷寂。“一點飛鴻”給陰冷的靜態畫面帶來了活力,造成曲子抒發情感的轉移。接着詩人用青、綠、白、紅、黃五色,以遠及近、由高到低、多層次多側面立體交叉式地描繪出秋日美麗的景象,使整個畫面充滿了詩意。此曲極富藝術張力,一筆並寫兩面,成功地將秋日遲暮蕭瑟之景與明朗絢麗之景融合在一起,把賞心悅目的秋景作爲曲子的主旋律,不失爲又一篇寫秋傑作。

  相關試題答案:

  【試題】

1.下列與本曲描述的季節相同的一項是___。

A.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B.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

C.夜來城外一尺雪,曉駕炭車輾冰轍。

D.亂花漸彼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2.本曲前後兩組景物呈現出不同的特點,它們分別是___,___。

  【參考答案】

1.B

2.蕭瑟 明麗

  二:

(1)有人認爲“一點飛鴻影下”一句中的“點”用得巧妙,請你簡要賞析。(2分)

(2)這首詩曲在寫景上運用了什麼表現手法?請選兩種加以簡要賞析。(4分)

(3)全曲描繪的景物有怎樣的特點?請簡要賞析。

  參考答案

(1)(2分)“點”用得很巧妙,突出了飛鴻的“遠”,因爲遠,鴻雁細小,像一個小點一樣,又與“影”互爲照應,突出了山村寥闊蒼茫的天空。

(2)

①意象(名詞)疊加 (1分),詩人用了孤村、落日、殘霞、老樹、寒鴉等意象(景物),來表現冷寂、悽清、蕭瑟的秋意。(1分)

②白描手法(1分),開頭兩句詩人粗略地勾勒了山村、夕陽、煙霞、老樹、寒鴉等事物,展現出一幅冷寂、悽清、蕭瑟的山村風景畫。(1分)

③遠景與近景相結合(1分),前三句先寫孤村、落日、殘霞與鴻雁等遠景,最後一句寫白草、紅葉、黃花等近景,畫面層次感強烈,引人入境。(1分)

④色彩角度(1分),最後兩句描繪了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等景物,通過“青”“綠”“白”“紅”“黃”五種色彩的點染,展現了明朗、絢麗、多彩的秋景。

③借景抒情(1分),詩人在詞中通過對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等景物的描繪,體現了對明朗、絢麗、多彩的秋景的喜愛之情。(1分)

(從渲染的角度答出,分析合理亦可給分。)

(3)前三句着力渲染秋天淒涼蕭瑟的氛圍,後兩句描繪出一幅色彩絢麗的秋景圖。“落日殘霞”點出時間爲秋日傍晚,與“孤村”相配,透出蕭瑟與悽清之感;“老樹寒鴉”已帶有暮寒意味,加以“輕煙”環繞,就更有一種惆悵之感;“一點飛鴻”給冷寂的靜景增添了生命力,但又只是依稀難辨的影子,增添了寂寥之感。而後作者筆鋒一轉,寫“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這些帶有明麗色彩的景物,爲這肅殺的氣氛平添了生機與活力,一掃前人寫秋景一悲到底的俗套。

  三:

閱讀白樸的《天淨沙》,完成1~2題。

天淨沙·春 白 樸

春山暖日和風,闌干樓閣簾櫳,楊柳鞦韆院中。啼鶯舞燕,小橋流水飛紅。

天淨沙·秋

白 樸

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一點飛鴻影下。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

1.對這兩支曲子詞句的理解,不恰當的一項是( )

A.“和風”,這裏指春天和煦的微風。此句形象地描繪了溫馨可人的春日景象。 B.“飛紅”,指飛花,與詞人秦觀“飛紅萬點愁如海”中的“飛紅”意思相同。

C.“飛鴻”句,寫一隻鴻雁掠過天空,此一筆使整個畫面連貫起來,併產生動感。 D.“白草”句中的“白”是白色的意思,與青山綠水直接組合,具有視覺美感。 2.對這兩支曲子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

A.《春》曲的構思明顯受到唐宋詩詞的影響,並多處化用唐詩宋詞的意境,組成一幅春天的絢麗圖畫。

B.《春》曲中啼鶯舞燕、流水飛紅具有動態美,和風、楊柳、簾櫳、鞦韆能引讀者產生美妙豐富的聯想。

C.《秋》曲完全突破傳統詩詞悲秋的格局,擷取最富北國秋野特徵的景物,展現了秋日璀璨斑斕的色調。

D.《秋》曲善於搭配色調,豔麗的色彩與清淡的色彩相互映襯,融爲一體,構成了一幅和諧的秋日圖景。

答案:1.D 2.C